會員動態
貿聯新產能逐步上線 佈局「三分天下」營收板塊
總體經濟
電子資訊
iPad缺貨 陸產平板大搶市
蘋果iPad大缺貨,大陸國產平板趁機搶市,包括小米睽違三年再次發布平板新品、華為發布了筆電、平板二合一的新款,連手機廠商也入局平板市場,榮耀、OPPO和vivo相繼殺入分杯羹。疫情下平板電腦需求攀升,但全球平板出貨量最大的蘋果,卻因供應鏈受限,又傳將iPad產能分配給iPhone,導致去年第4季起,iPad缺貨越來越嚴重。「平均下單近兩月才收貨」,大陸消費者抱怨蘋果iPad在大陸出現最長等貨期。時代周報報導,蘋果在京東、淘寶等主流電商平台均無iPad現貨,就連天貓官方旗艦店也顯示,新款iPad、iPad mini 發貨時間最快要等36天 。網購龜速,蘋果實體店也無貨可賣,上海南京路商圈的蘋果旗艦店告示,iPad Air、iPad Pro和iPad mini都需要預定,「當日預定,約半個月到一個半月才能到貨。」iPad大缺貨,大陸國產品牌平板產品「撿到槍」,紛紛進場準備大幹一場,不少手機廠商更蹭熱入局平板市場。小米時隔三年再次發布平板新品小米平板5,且因應疫情影響,小米主推平板產品均配備便於線上辦公、學習的手寫筆。華為發布了筆電、平板二合一的新款MateBook E,另外MatePad Pro 10.8已預告在今年6月上新,打通平板與手機、電腦、智慧屏等鴻蒙系統產品的跨屏協同。手機廠商榮耀也發布新款平板V7,實強調現文件傳輸、跨屏互聯等;OPPO和vivo也不落人後,OPPO Pad除了分屏、平行視窗、與手機跨屏互聯之外,也搭配推出手寫筆和智能磁吸鍵盤。值得注意的是,相較蘋果平板產品線的價格約人民幣2,400~1萬7,700元,大陸國產平板價格則是低價搶客源,平板產品線最齊全的手機廠商華價格上限為人民幣9,000元。其餘廠商如小米、榮耀等價格則落在人民幣2,000~3,700元。納弗斯分析師李懷斌指出,當前蘋果iPad產能不足,持續缺貨,正是國產廠商搶奪消費者的好時機。尤其切入平板市場,對手機廠商並不難,且因在手機市場謀求增長比較難,擴展平板、真無線耳機、筆電、智能手表等產品,已成為破局的一大方向。大陸平板電腦出貨量從2020年增長4%,2021年則增長22%突飛猛進。看好平板市場需求快速上升,大陸廠著眼眼的是培育消費者的優勢,也就是習慣使用某一品牌手機、平板的用戶,較容易遷移到同一品牌的其他電子產品,因此搶市志在必得。
特斯拉擬在上海蓋新廠 拚中國產能翻倍
全球電動車市場穩健擴張,電動車龍頭特斯拉(Tesla)對於增產野心勃勃。路透社獨家爆料,特斯拉有意在上海蓋新廠,目標是將中國產能翻倍,以滿足國內及外銷市場日益激增的需求。路透社報導,據兩名知情人士透露,特斯拉內部計劃在上海興建第二座超級工廠(Gigafactory),合計年產能上看200萬輛,地點在現有超級工廠附近,位於浦東新區臨港產業區,但還沒有確切地點,也不清楚投資金額。特斯拉不願回應這項傳聞。報導指出,中國為全球最大汽車市場,如擴產順利,將使特斯拉在當地進一步鞏固產能,力拚超車競爭對手。2021年,豐田汽車(Toyota Motor)在中國產量為160萬輛,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與合作夥伴上汽集團生產140萬輛。福斯汽車(Volkswagen)計劃在2023年前,將中國電動車產能拉高到100萬輛。其中1名消息人士稱,特斯拉預估在未來幾個月內,上海廠的週產能可達約22,000輛,相當於年產能達到約110萬輛,為該公司最初預計的兩倍以上。特斯拉在中國銷量激增,上海廠也成為重要出口樞紐,供應德國、日本等市場。根據中國乘用車協會(China Passenger Car Association)的數據,2021年,特斯拉上海製電動車佔全球總交車量936,000輛的一半左右。相較之下,特斯拉位在德國柏林的超級工廠,建造進度可謂一波三折。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原定在2021年7月中旬投產,但在環保團體阻擋下,該廠環評爭議案纏身,營運遙遙無期。
台達電看好電動車、儲能需求 今年成長上看5成
台達電董事長海英俊2月25 日在法說會上表示,電動車需求強勁,成長速度快,充電站建置需求也會同步增加,預計今年台達電電動車業務將成長 4-5 成。海英俊表示,電動車業務已和客戶合作多年,擁有許多寶貴經驗,在電動車領域中,台達電擁有安全、可靠性兩大優勢,符合目前電動車市場上的重點。不過,海英俊坦言,去年電動車產品受缺料、料件漲價干擾產品毛利率,加上空運費用大增,電動車事業仍限虧損,但市場成長快速,今年將持續成長,目標繼續擴大營收規模。第三代半導體的充電優勢也成為市場關注焦點,海英俊表示,產業非常關心此技術的發展,第三代半導體技術目前應用至電動車,仍存在安全、可靠性隱憂及成本問題,但公司不會落於人後,已有新技術相關研發團隊。充電樁方面,海英俊表示,美國已計畫將充電樁建置擴大至 50 萬個,隨著電動車需求激增,需求也同步提升。另外,由於綠能發電存在間歇性問題,也催生出儲能需求,台達電積極布局儲能事業,能源管理系統方案中包含功率調節系統 (PCS)、固定電網、電池儲能、電動車充電等服務,預計該業務今年成長有望達 3-5 成。
5G商用夯 華為擁逾3千件合約
5G應用成為當前各國爭相發展的科技重點項目,大陸通訊巨頭華為28日表示,5G商用這二年多來在全球發展迅速,華為也與電信商、合作夥伴共同簽署逾3千個行業商用合約,已累計龐大應用經驗。響應業界盛事2022年世界行動通訊大會,華為在北京時間28日凌晨舉辦Day0論壇。華為常務董事、運營商BG總裁丁耘在論壇上表示,5G商用在這二年多來在網路覆蓋、終端與用戶規模都發展快速,截至2021年底,全球逾200家電信商有部署5G商用網路,5G用戶規模逾7億,商用終端逾1,200款。對於華為的5G成績單,丁耘指出,目前在大陸已有多項5G to B專網進行行業規模商用,華為在當中與電信商、合作夥伴累計簽署逾3千個5G行業應用商用合約,累計龐大的應用經驗,例如華為在內蒙古就有5G煤礦行業項目,用5G遠程控制採煤機,實現安全舒適的工作環境。丁耘表示,預計2022年數位經濟占GDP比重將超過50%,華為等ICT基礎設施提供商與電信商能從中發揮重要作用,華為提出「GUIDE商業藍圖」,助力電信商實現業務滲透、效率創造、資源整合、價值競爭、社會貢獻等五力,幫助電信商將在聯接的密度、計算的多樣性、碳減排的強度等面向提升,探索新的5G數位經濟機遇。華為常務董事、ICT基礎設施業務管理委員會主任汪濤表示,未來電信商會有5G、雲端運算、物聯網等數位轉型的迫切需求,也需要帶動To B行業數位轉型,這些轉型象徵IT基礎設施需要智慧升級,華為能透過硬體、雲端與技術能力成為電信商的智慧IT底座。汪濤指出,截至2021年底,華為雲與夥伴在全球共27個地理區域營運61個可用區,覆蓋全球170多個國家和地區,已與120多家運營商開展深入的雲端服務合作。並在製造、零售、醫療健康等九個垂直行業,已全面開放50+場景化雲端服務。綠色戰略也是華為關注的方向,華為表示,將透過綠色的站點、網路、電信系統性解決方案,幫助電信商降低能耗,並會更加關注ICT基礎設施使用階段的碳排放,而不只是生產階段的碳排放。
造車三大新勢力 增資電池廠
除了缺晶片之外,缺電池也成為造車業的焦慮來源。據陸媒36氪報導,大陸造車三大新勢力「蔚(蔚來)、小(小鵬)、理(理想)」近日皆參與到汽車電池廠「欣旺達」的增資案。業內分析指出,車企增資舉動是為了電池進行戰略布局,突破寧德時代一廠獨大局面。「欣旺達」24日發布公告,公司董事會審議通過了相關增資議案,其中,理想汽車關聯公司「車和家」、蔚來汽車關聯公司「蔚瑞投資」分別增資人民幣4億、2.5億元,各獲得3.21%與2.01%的股權;另一位投資方Sky Top LLC的公司背後實際是小鵬汽車,同樣出資人民幣4億元,取得3.21%股權。此外,傳統車企如上汽、東風等關聯公司也位列投資方。車企投資動作凸顯動力電池荒。新能源汽車需求逐日上升,據統計,2021年大陸新能源汽車銷售完成352.1萬輛,年增1.6倍,且2022年1月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43.1萬輛,年增1.4倍。在需求增長下,動力電池則因原料問題呈現供不應求態勢。例如動力電池核心材料電池級碳酸鋰目前價格已漲至1噸人民幣46萬元,從去年11月底至今漲幅達127%。各大電池廠都在出海買礦,除了上游原材料廠贛鋒鋰業等,中游如寧德時代、欣旺達也加入資源爭奪戰。從原料到電池製成需要一段時間,未來電池荒將會持續一段時日。受到缺晶片與缺電池影響,車企不是停產,便是調漲價格。比如長城汽車旗下歐拉品牌就因「缺芯(晶片)少電」,停止接受黑貓和歐拉白貓兩款車型的新訂單; 像小鵬、比亞迪、特斯拉、哪吒、上汽榮威、蔚來等車企則是選擇不同程度上調產品價格。此外,車企投資電池廠的另一原因可能在於分散寧德時代為主要供應商局面。36氪分析,如果從電池戰略投資,入股電池企業也能更大程度地保證自身電池產品供應的穩定性。另據科創板日報報導,北方工業大學汽車創新中心研究員張翔認為,「造車新勢力們加碼欣旺達,也是避免寧德時代一家獨大。目前,寧德時代在大陸市場的份額已超過50%,一旦壟斷,造車新勢力們在談判採購過程中,就沒有話語權。」
PC品牌佔比低,惟須關注俄遭制裁後續影響
烏俄戰事開打,市場關注對PC電競品牌在當地市場銷售乃至於匯率波動所帶來的影響。產業人士指出,目前對烏克蘭經濟影響較大,不過各家品牌在烏俄蘭銷售佔比推估僅低個位數、影響有限,不過近年品牌廠積極布局的俄羅斯市場,推估佔各家比重有5-10%不等、或是近年銷售額持續增長,則需要密切關注後續遭遇西方國家在內的經濟制裁,是否進一步影響當地銷售表現。PC電競品牌包括華碩、宏碁、微星、技嘉等都有佈局泛歐市場,烏俄戰事引發外界對品牌廠當地銷售衝擊的疑慮。產業人士指出,戰爭開打後,目前對烏克蘭經濟影響較大,不過不論華碩、宏碁、微星、技嘉等廠商,烏克蘭銷售比重推估僅有低個位數,影響相對有限。 至於進攻方的俄羅斯市場,是近年電競品牌業者積極搶進的市場,根據產業人士推估,電競市場前二大分屬中國、美國,歐洲則以德國、英國、法國最大,若將俄羅斯視為泛歐市場,俄羅斯市場可能也僅低於德英法而已,是各品牌廠無法忽視的一個市場,估計俄羅斯市場目前佔各品牌業者銷售比重雖然還不算高,但可能有5-10%不等的比重、各家不同,或是比重儘管不高,但卻是近年銷售額持續增長的地區之一,影響不容小覷。供應鏈指出,後續要密切觀察西方國家在內對俄羅斯所施加的經濟制裁,是否會嚴重影響俄羅斯經濟、進而衝擊當地市場銷售。 宏碁簡短表示,密切觀察烏俄戰爭後續變化。根據2020年資料顯示,華碩高階電競筆電在俄羅斯銷售處於領先位置。而根據今年7月資料顯示,宏碁顯示器奪下俄羅斯銷售冠軍,顯示器在消費、商用或電競機種逐步站穩俄羅斯市場。 產業人士指出,相較於美國市場電競產品主要是高階產品、中國主要是入門款產品,俄羅斯則主要是中階產品,因此烏俄戰爭所帶來的影響,可能對各家品牌商的中低階產品影響較大。至於近期俄羅斯盧布匯率大跌,是否導致品牌廠產生匯損?宏碁表示,集團全球營運涉及多種貨幣,在財務上多有積極進行避險,將匯率的影響降到最低。 業界人士觀察,各家品牌廠有充分避險,應可將影響降至最低,不過近日出現單日急跌情況,可能多少還是會有一些影響無法避免,需要密切關注。
蘋果開春季發表會 台鏈受惠
世界行動通訊大會(MWC)在2月28日起登場,包括新科技趨勢的6G、元宇宙、NFT成為聚焦點,加上蘋果春季發表會也即將召開,二者相關供應鏈占台股總市值高達三成,將成為3月後市的多方領頭羊。台新投顧副總黃文清、國泰證期顧問處分析師蔡明翰表示,MWC向來被視為通訊科技應用的風向球,今年大會主題為連接釋放,內容包括雲網架構、5G連接、萬物互聯、金融科技、技術地平線、推進人工智慧等六大項目。分析師看好包括元宇宙、網通、IC設計、晶片製造等族群,有望吸引市場目光。另外,蘋果將於3月舉行春季發表會,許多機構預測時間為3月8日,市場預料將發表iPhone SE 3、多款iPad及MacBook Air。法人圈也傳出,蘋果今年傳擬推七款Mac系列新品,其中逾半將採最新款自主研發、委由台積電代工的M2晶片。隨著蘋果擴大採用自研晶片,台積電挾先進製程優勢,接獲蘋果大單,與PCB、手機零組件等供應鏈有望受惠。
LED廠轉型 毛利率拉升
近幾年台灣LED廠逐漸展現轉型成果,主要分別鎖定Mini LED、感測元件、車用及特殊照明等四大領域產品,近二年來多數LED廠不僅擺脫長期虧損困境,毛利率也明顯提升,營運展望持續樂觀。觀察台灣LED廠近二年來各廠營運回升的動能,其中,打入高階顯示器領域的Mini LED帶動不少公司打通下游產品,除大尺寸電視、顯示器,以Mini LED打入車用市場是億光近年明顯成長原因。宏齊也藉由Mini LED技術,在外銷的室內外大型顯示器市場拿下不少訂單。過去大陸業者藉由官方補助,將全球LED照明市場殺成一片紅海,近年來國內最大LED封裝廠億光在傳統照明市場營運比重已降至10%以下,其餘LED廠也退出傳統照明市場。由於特殊照明市場有較高毛利,如植物照明是台廠專攻的領域,航空及車室等特殊照明也是台廠轉型方向。在感測元件市場方面,富采旗下鼎元及日亞化旗下台亞為國內二大感測元件廠,二家公司 藉此擺脫營運低潮,今年全球手持式及穿載裝置出貨仍看好,全年出貨正向看待。國內LED廠轉型後,不少業者去年毛利率登上近十年新高,億光及宏齊去年前三季平均毛利率達到27%以上。佰鴻是國內老牌LED廠,選擇航空照明等利基型市場,積極調整產品結構,2018年以來,毛利率逐年提升,去年前三季毛利率達29.76%,是十多年來新高表現。
台積電停止對俄羅斯出貨
美國《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報導,歐美政府25日宣布對俄羅斯科技出口管制措施,包括台積電在內的全球電腦晶片業者已開始停止向俄國銷售。報導引述消息人士表示,台積電已完全停止供貨予俄國及其供應商,同時仔細研究制裁措施,確保完全遵守。台積電在聲明中指出,公司「將致力遵守剛宣布的新出口管制規定」。知情人士表示,台積電不再製造出貨的晶片,是在俄國設計的Elbrus品牌半導體英國國防情資公司詹氏公司(Janes)的電子學專家提科斯(Kostas Tigkos)表示,俄國軍事與安全部門在部分運算用途上採用Elbrus晶片,他形容,失去台積電的晶片協助,對俄國而言不啻為「重創」。另外,俄國政府亦鼓勵大型國內企業與銀行使用Elbrus晶片,因為是在俄羅斯設計。總部在美國紐約的晶圓代工廠格羅方德(GlobalFoundries)也說,已開始遵守制裁措施。格羅方德的全球政府事務與貿易主管萊曼(Karmi Leiman)表示,公司有套制度能檢討並封鎖禁止向俄國輸出的銷售,不過這家公司對俄國買家的銷售額「不大」。英特爾(Intel)也說,「將遵守所有出口規範和制裁」,包括針對俄羅斯的新出口管制措施。拜登政府表示,盟邦這項禁令是為了阻斷俄羅斯航太與海洋產業中的軍事等高科技買家的貨源,而非封鎖消費性電子產品的供貨。
缺車問題…兩個無解
新車大船入港,2月進口車增加,但車廠表示,貨櫃海運問題無解、晶片短缺的狀況短期也未獲改善,換言之,缺車的問題仍然持續,至少今年上半年消費者苦等新車抵台的情況不會改變。船運無解,直接導致缺車,消費者等個半年、一年很正常,而缺晶片,不少車商的應變方式則是「減配」,比較主流的做法是,把部分「不涉及安全」的功能直接刪除,譬如「電動的設施」換成手動。2月大量新車抵台,有些消費者期待接下來可能不用等很久,等候多時的新車就可以到手。不過多家車廠都表示,今年缺車的情況還不會改變,新車抵台的數量與時間充滿不確定性,車商雖然努賣車、搶訂單,但供車量沒有人有把握。最快要到第4季晶片短缺的情況才能改善,前提沒有其他變數。部分豪華車品牌因應晶片缺貨,將就手中的晶片生產新車,部分新車配備因而減少,從數位儀表、電動座椅、電動智慧尾門、無線充電板等等都因缺晶片被捨棄,但也因此,相對於去年車廠的交車台數較多,許多消費者也只能接受這些不同於標準規格的配備。不只是減配成為新車潮流,部分業者甚至直接赴歐洲搶車。專營頂級改裝車的三一國際,為了客戶的需求,一部車加價10萬歐元搶貨,也因此到客戶手中的車價也跟著水漲船高,只不過,這些會買高價車的客戶「不那麼在意」就是了。
陸挺新能源車 補貼將延長
面對外界關注2022年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場,大陸工信部首度鬆口將延續補貼政策指出,儘快研究明確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優惠延續等支持政策,做好與補貼退場的有效銜接,穩定市場預期。大陸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月28日舉行「促進工業和信息化平穩運行和提質升級」發布會。工信部長肖亞慶就經濟開局情況表示,1月汽車產銷、煤炭日均產量、中小企業發展指數均實現增長,製造業PMI連續三個月穩定在50以上,截至2月20日,春節後復工企業已達到95.5%,顯示工業經濟延續回升趨勢,總體運行穩平。但肖亞慶也坦言,受多重因素影響,工業經濟穩定恢復的的趨勢還不夠牢固。就2022年重點工作,他表示,將全力提振工業經濟、打通重點產品供給、提振製造業有效投資,和多措並舉擴大消費需求。如何擴大消費?肖亞慶表示,將繼續實施新能源汽車購置稅補貼、充電設施獎勵補貼、車船稅減免優惠等政策。同時,展開新能源汽車、綠色智能家電、綠色建材下鄉活動,並深入推進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的「三品」行動,全力支持外貿企業擴大出口。在此之前,大陸財政部、工信部曾公告,2022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標準,將在去年基礎上減少30%,並確定今年底終止補貼。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在回應媒體提問時,進一步鬆口稱,將從五方面推進新能源汽車發展,一是完善支持政策,二是支持創新突破,三是促進市場拓展,四是強化資源保障,五是加強安全監管。他說,將儘快研究明確新能源汽車購稅優惠延續等支持政策,優化「雙積分」管理辦法,做好與補貼退場的有效銜接,穩定市場預期。
全球5G用戶 五年衝44億戶
自從智慧手機問世以來,智慧手機用戶數大幅成長,也推升行動網路流量快速成長,根據愛立信「行動趨勢報告」指出,行動網路流量過去十年成長近300倍,進入5G世代後,預估2027年全球5G用戶將與4G用戶黃金交叉,5G用戶將達44億戶,各種遠距應用、雲端遊戲、元宇宙的虛擬世界等創新服務,更將推升全球每月傳輸量再度暴增四倍。而全球行動通訊技術發展,從2G、3G、4G、到現在的5G網路,全球行動用戶從2G時代使用手機打電話,3G時代開始邁向手機基本上網需求,或者是筆記型電腦透過手機上的行動網路連上網,傳輸速度從2G的K世代(64kbps)跨向3G的M世代(2Mbps以上)。2007年蘋果發表首款智慧手機iPhone,3G網路上路,加上2008年蘋果推出iPhone 3G,以及Google的Android攜手三星、Sony、宏達電等智慧手機品牌,引領全球行動用戶從功能性手機,慢慢跨步走向智慧手機,使用服務也從使用手機撥打電話的語音服務,逐步走向智慧手機行動上網服務。除了技術發展,國際大型網路公司Google、Meta(臉書更名)、YouTube也積極從電腦上網,轉向發展行動上網用的新版本,2013年到2016年,全球行動網路進入4G時代且蓬勃發展,4G傳輸速度也來到100Mbps以上,帶起行動影音、行動遊戲、行動即時通訊等應用,也推升行動傳輸量快速成長。根據國際電信設備業者愛立信行動趨勢報告指出,全球智慧手機用戶從2011年的7.2億戶提升到2021年的63億戶,4G LTE網路的網路部署,是全球智慧手機用戶數在過去十年間新增55億的關鍵。另一方面,隨著5G網路推出,5G傳輸速度衝上1Gbps。愛立信報告發現,5G裝置的技術周期明顯提前,目前5G手機占全球手機市占率的23%,超越4G手機在同樣時間的內表現,更推升行動傳輸量大幅成長。5G網路將成為全球史上網路部署速度最快的行動通訊技術,加上中國大陸及北美的5G建設需求高於預期,以及5G終端設備價格快速下降,愛立信報告指出,2021年底5G網路的全球覆蓋範圍將超過20億人,全球5G用戶數將達6.6億戶。愛立信更認為,5G可望在2027年成為主導全球的行動網路技術,屆時5G用戶人數將達到44億,超越4G用戶數,將占全球行動用戶約50%,覆蓋約75%的全球人口,並承載全球62%的智慧手機流量。2011年全球行動用戶使用智慧手機的每月平均傳輸量低於1GB,2021年來到11.4GB,根據愛立信統計,每月全球行動傳輸量從2011年的0.25EB攀升至2021年65EB,成長近300倍,隨著5G時代來臨,視訊會議、遠距醫療、遠距教育、雲端遊戲,及AR、VR元宇宙等,各種5G創新應用快速成長,將推升2027年每月全球行動傳輸量成長四倍以上,來到288EB,屆時全球行動用戶每月平均傳輸量將高達41G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