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會員動態

Socket V滲透優預期,嘉澤今年DT應用成長不看淡
桌機、伺服器應用換機潮逐步加溫,法人估計,連接器大廠嘉澤今年營收年增率將是15%起跳,其中桌機應用有機會超乎預期,Socket V今年底滲透率上看五成;經營團隊因應主力應用的世代交替,去年與今年都是資本支出高峰,今年主要會放在中山廠三、四期擴充,全年資本支出超過20億元。嘉澤目前營收占比最高來自桌機,但該市場的終端需求平穩,不過去年第三季中下旬英特爾推出的Socket V系列,針腳數從1,200pin拉高到1,700pin,市場估計的新世代單價至少高出15%以上;業界估計,目前滲透率約兩成,下半年有望破五成,年底朝七成高峰邁進,明年不排除有機會全數轉換。而因Socket V向下相容,市場預期,高階桌機機種有機會搭載一部份DDR5及PCIe Gen5,中階以下機種仍以DDR4及PCIe Gen4為主;對嘉澤而言,今年桌機應用的營收成長主力將來自產品單價提升,年增幅度15%起跳。至於伺服器部分,雖供應鏈已陸續證實,Eagle Stearm放量時間將延後,年底新平台滲透率下調到15%,全年平均還僅個位數,但因平台轉換仍對價格會有顯著幫助,加上今年伺服器整體成長會優於去年,法人認為,嘉澤今年來自伺服器的營收成長仍不看淡,力保兩位數增長無虞。法人也預期,嘉澤第一季營收季對季約持穩或小減5%內,毛利率先看維持前季,今年全年營收年增率至少是15%起跳,只要銅價不再過高,下半年毛利率仍會優於上半年,全年每股稅後盈餘將超過40元,再創新高。嘉澤近兩年也進入新一波資本支出高峰,去年全年估計約25億台幣,今年也相當,主要會放在整合的中山廠三、四期工程的興建,未來不排除還會持續圈地;另越南廠也逐步增產,明年會進入新的資本投入高峰。
 
油價飆更增電動車想像,連接元件迎高成長
國際油價飆破100美元,帶動電動車想像空間,指標廠特斯拉傳言柏林廠即將加入量產,大陸、歐洲與新創品牌車也百花齊放,零組件廠商對今年車用看法更趨樂觀,法人點名,貿聯、凡甲、健和興、廣宇、宏致、信邦等,今年來自車用的營收貢獻至少都是兩位數成長,甚至有機會挑戰二至五成的挹注加溫,俄烏戰爭帶動油價持續站穩100美元,市場樂觀派上修今年油價預估,帶動電動車轉換加溫的想像,特斯拉周一股價跌破年線後翻陽大漲逾7%,成為科技股的領漲重心,市場也傳言,德國柏林廠本周五被最後批准,本月底將舉行正式交車儀式。特斯拉超級工廠在歐洲量產,首要受惠的供應鏈首推貿聯-KY,公司在取得LEONI工業事業群後,歐洲產能大舉增加,目前不僅老早坐穩全球前二十大專業線材廠地位,也是同業中少數在亞洲、美洲與歐洲都有一定生產規模的零件供應商;根據法人的預估,今年特斯拉交車量將有三成以上的成長,首度突破百萬台,貿聯今年來自車用的營收挹注,至少會有與主力客戶相近的增幅,超過兩成。台灣打入特斯拉供應鏈的連接元件廠,還有健和興、胡連(6279)、瀚荃、鴻碩等等,其中健和興出貨已有數年餘,且因在快充技術領先同業,中期成長趨勢最為明確,今年法人估計來自車用也將有兩位數成長;瀚荃是自2月起透過大陸Tier1廠打入特斯拉供應鏈,胡連也已開始有傳統低壓連接器開始導入;鴻碩前幾年則為該客戶擴廠,但去年以前卡在價格問題交貨實績有限,今年傳言隨和碩(4938)開始擴大美規供應,法人也高度關注是否出貨量與獲利挹注能同步增溫。不只特斯拉,電動車這兩年進入百家爭鳴階段,大陸電動車已佔有全球過半的出貨比重,比亞迪新能源車出貨量已躍升全球首位,供應銷陸電動車為主的電池廠寧德時代也早已是全球龍頭。凡甲過去在兩家廠商的著墨都不淺,透過寧德時代共同開發的BMS模組平台,在陸系車的滲透率也逐年成長,今年車用的成長也值得期待,法人預期車用營收將維持約五成的高速成長。宏致車用布局以中國與美系電動車為主,交車零件包括車用控制系統、倒車雷達等連接器,去年因全球車用晶片大缺貨,客戶新車量產延後,今年將逐步回歸正常,法人評估,全年車用營收也將是五成的跳增;信邦在車用的耕耘包括車體與充電設備等領域,公司也感受客戶對今年車用的高度需求,法人也認為,今年車用營收成長預期會有兩成水準。廣宇是配合鴻海MIH平台的車用線束開發,今年量產的電動巴士T系列,內用線束多由廣宇提供,後續出貨量更寄予厚望的SUV休旅車C系列與旗艦轎車E系列,明年開始量產後,廣宇車用線材將進入爆發成長期,車用佔比逐年成長。

總體經濟

電子資訊

今年全球智慧機產量估增3.6%,仍有下修風險

報導據TrendForce研究,受惠於去(2021)年下半年電商促銷旺季及年末節慶需求帶動,去年第四季全球智慧型手機生產總量達3.56億支、季增9.5%,成為去年單季最大漲幅。該季主要成長動能來自蘋果(Apple)新機所貢獻,然而,由於供應鏈仍存在零組件供應不足的問題,部份品牌的生產表現受到侷限,相較疫前的2019年及2020年同期,季度生產總數都略顯衰退。展望今(2022)年,在預期疫情影響將持續減緩的前提下,TrendForce預估全年智慧手機總產量僅會小幅提升3.6%,達13.81億支。由於全球最大消費市場的中國對智慧型手機的需求轉弱,加上其它市場成長幅度亦相對有限,整體市場增長動能將主要仰賴週期性的換機需求,以及新興國家的新增需求支撐。值得關注的是,經濟復甦對於智慧型手機市場是否帶來正向挹注,加上潛在的晶圓代工資源分配、全球通貨膨脹、能源匱乏等問題,都將持續影響該產業的整體表現,全年總產量仍有下修風險。除此之外,近日俄烏開戰亦影響該地區智慧型手機的銷售表現,包含匯率、通膨、運輸等衍生問題。以去年俄烏的智慧型手機市占排名來看,其銷售的前三大品牌包含三星、小米及蘋果,年度合計的智慧型手機銷售約4,000萬支,占全球約3%,初估該市場的戰爭不致於使今年全年手機生產數量面臨顯著修正,不過該戰事所牽涉到的全球經濟問題等,不排除進一步影響全球智慧型手機需求表現。以去年來看,蘋果在九月新機發表後,便採取積極鋪貨以滿足市場需求的策略,成為其多半能在第四季站上市占榜首的原因。去年第四季蘋果生產量達8,550萬支、季增66.0%,位居全球第一名,產量同時也創下蘋果歷年之最,其得勝關鍵除了是新品定價得宜以及舊款有感降價外,主要仍是受惠於承接華為(Huawei)旗艦系列如P series、Mate series的轉單挹注。以去年全年表現來看,相較於2020年近2億支的生產表現,蘋果去年總產量達2.33億支,其增長主要反映在中國市場的市占由10%推升至16%。排名第二的三星(Samsung)去年第四季產量為7,100萬支、季增2.9%;以去年全年表現來看,除了第二季受越南疫情擴大導致稼動率下滑外,其餘季度表現平穩,去年全年生產總數為2.75億支,市占排名仍領先全球。OPPO(含Realme, OnePlus)去年第四季產量為4,800萬支、季減5.9%,排名第三;小米(Xiaomi;含Redmi, POCO, Black Shark)產量為4,550萬支、季增2.2%,位居全球第四;全球排名第五的Vivo(含iQoo)則季減11.8%至3,000萬支。由於三者在銷售市場及產品規劃上的重疊性高,因此對於目前短缺零組件的掌握度,將直接影響該品牌的生產表現。再者,去年初自華為拆分而出的Honor,歷經去年上半年的業務重整及零組件備貨後,於下半年迅速崛起,由於該品牌以中國市場為主要銷售據點策略,對於同樣以該市場為重的OPPO、小米及Vivo等而言,直接造成衝擊。

景氣大好!今年Q2就業市場人力需求創11年新高

勞動部今天公布今年就業市場第2季人力需求調查,隨著全球經濟穩定復甦,事業單位也預期疫情影響將逐步鈍化,今年Q2人力需求淨增加7.5萬人,有人力需求的公司家數佔比,以及增加人數都創下11年來同期新高,其中,製造業、批發零售、住宿餐飲也同樣破11年同期紀錄。為了解2022年4月底就業市場人力需求情形,勞動部於今年1月10日至28日就員工規模30人以上的事業單位辦理「第1次人力需求調查」,回收有效樣本3043家。勞動部統計處處長梅家瑗指出,根據調查結果,各事業單位在今年4月底較1月底預計增加人力者占34%、減少人力者3.1%、人力需求不變者58.4%、無法預估者4.5%;需求人數預計増加8.2萬人、減少0.7萬人,淨增加7.5萬人,人力需求增加的事業單位家數佔比及增加人數雙雙創下2012年以來同期新高。她解釋,由於全球經濟穩定復甦,新興科技應用與數位轉型需求延續,廠商持續擴增產能與投資,再加上國內疫苗涵蓋率提高,民眾已經漸漸習慣疫情生活,如製造業是延續去年的好景氣,批發零售、住宿餐飲等則是事業單位預期疫情衝擊力道慢慢減小、影響逐步鈍化。若按行業別觀察,以製造業人力需求淨增加4.3萬人較多,批發及零售業、住宿及餐飲業也分別淨增加1萬人、0.5萬人。若以職類別觀察,則以技藝、機械設備操作及組裝人員淨增加3.6萬人較多,技術員及助理專業人員淨增加1.6萬人次之,技藝、機械設備操作及組裝人員淨增加人數同樣創下歷史新高。

仁寶推全新整合小型基站解決方案 助提升5G網路密度

全球ODM領導廠商仁寶3月1日宣布運用恩智浦 Layerscape® 和Layerscape Access系列處理器,支持其全新5G整合小型基站(ISC)解決方案。該全新解決方案旨在提升5G網路密度,能以4天線配置為基礎提供高效能,支援全新5G使用案例,包含橫跨公用和私有網路的智慧城市和工廠、強化室內5G覆蓋範圍、以及低延遲應用。5G網路訊號衰減快速,特別是需要穿牆或長距離傳輸的情境。因此需要小型基站增強網路訊號,將覆蓋範圍擴展至室內空間或遍布高密度都會區。仁寶ISC解決方案提供增強網路密度所需的高效能,同時提供用戶期待的5G連線低延遲效能。仁寶副總梁志賢表示:「與恩智浦合作讓我們能運用Layerscape處理器的極高效能,滿足5G網路對更高容量與更廣覆蓋範圍持續增長的需求。該4T4R ISC解決方案能針對行動網路業者和私有網路服務提供商提供多種全新應用和營收流量。」仁寶ISC解決方案運用恩智浦 Layerscape產品組合,包括Layerscape多核心處理器和Layerscape Access LA1200可程式化基頻處理器。Layerscape多核心處理器提供高度整合,並運用Arm 64位元核心、網路和資安卸載引擎,提供強大效能。同時Layerscape Access可程式化基頻處理器則能透過可程式化引擎進行PHY/基頻處理,提供前所未見的靈活度。整套系統透過軟體定義的無線電建置,提供數據傳輸速率超過1Gbps的高效與具擴展性的效能。恩智浦半導體資深副總裁暨網路邊緣總經理Tareq Bustami表示:「與仁寶合作創建此全新高效能解決方案,強調恩智浦 Layerscape產品組合在加速5G部署的能力。此軟體可程式化能因應增強5G網路的挑戰,特別是針對智慧城市和智慧工廠。」透過恩智浦軟體可程式化數據機(software programable modem)支援的仁寶ISC解決方案,將部署在位於台灣高雄亞洲新灣區的仁寶5G創新實驗室,該實驗室將聚焦在透過現場認證執行和促進商業化,展現並實現研發成果。全新解決方案也將於2022下半年在日本部署。

Panasonic與特斯拉合作研發新電池!2024年3月將在日本大量生產

今年1月Panasonic計畫明年開始生產特斯拉新型鋰離子電池「4680」,並稱該款電池的續航距離將會是全球最長水準。近日,Panasonic公布生產「4680」的正式時程,將延期至2024年3月開始大規模生產「4680」電池。目前正在日本和歌山工廠建置電池的生產線。Panasonic在日本和歌山工廠投入800億日圓(約194億台幣)建置新廠房,為生產特斯拉「4680」電池導入全新設備。「4680」電池產線2024年3月開始正式大規模生產後,預計會佔整個Panasonic產能的2成。未來「4680」電池穩定生產後,Panasonic與特斯拉可能會將產線拓展至美國及其他海外地區。傳新型鋰離子「4680」電池將供應給特斯拉Model S。與原先的Model S電池比較,「4680」電池的續航距離從650公里提升至750公里,續航力增加15%。外觀體積上會比原本的電池大2倍,但電池會有更多儲存能源,降低車內原本搭載的電池數量,也降低生產電動車的成本。除了與特斯拉間的長期合作,先前也傳出Panasonic將為蘋果未來推出「Apple Car」研發及生產電池。

專利申請跨國視訊面詢上路 省時且提升審查效能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今天宣布推出「專利申請案跨國就地遠距視訊面詢」新措施,提供申請人及專利代理人直接與審查人員進行三邊的視訊面詢,不僅節省時間,也可提升審查及服務效能。專利申請連6年奪冠的台積電表示,此措施對於提升專利申請品質及審查效能都有助益,可謂雙贏的方案;台積電研發人員分布各地,正可協助打破時空的溝通限制。智慧局今天推出「專利申請案跨國就地遠距視訊面詢」新措施,預期效益包含節省成本、簡易操作、溝通到位、安全便捷。舉例來說,申請人在日本、代理人在台灣的事務所,可與在智慧局的審查人員直接進行視訊面詢,無須親自到智慧局各地服務處,透過網路與審查人員進行視訊面詢,如此可避免舟車勞頓節省時間,同時提升審查及服務效能。台積電表示,新措施可透過網路科技設備與申請人或其委任的工程師、發明人等直接進行視訊面詢,有利審查人員更清楚明瞭創作的核心所在,對於發明技術領域,通常知識者的技術水準及與先前技術差異特徵的判斷,將會更精準正確,申請人若需申復修正,也可一次修正到位。工研院表示,研發與智權人員除於總部院區外,跨院區、甚至與廠商合作計畫極為常見,若要求各場域的研發與智權人員必須於定點出席面詢,實務運作有諸多不便;這項新措施不但提高出席面詢的效率,更大幅減少溝通成本,有助台灣專利品質的提升。智慧局表示,只要符合下列條件,包括具備智慧局所定的軟、硬體設備,且可保持良好視訊品質;在非公開場合的處所;面詢過程中,當事人不得拍照、錄音或錄影,即可申請在智慧局以外適當處所辦理遠距視訊面詢。

大產能高良率 致勝關鍵

蘋果考量發展大陸市場並追求更低的成本,促成大陸廠商在蘋果供應鏈當中快速崛起,尤其紅色供應鏈指標廠立訊更成為鴻海集團直接競爭對手,雙方戰場橫跨iPhone、Apple Watch組裝及金屬機殼。不過,隨著立訊去年Apple Watch S7試產導入量產服務(NPI)階段「出包」,業界分析,若蘋果今年新iPhone大改款,由於零組件大量更換導致組裝工藝製程改變,蘋果為了穩住初期良率及產量,具有大量產能及高良率的鴻海仍是蘋果首選代工廠,無人可匹敵。鴻海董事長劉揚偉之前談到陸廠競爭時直言,有些事情看起來很簡單,其實很困難。像鴻海這麼龐大的規模,做一件產品很容易,做1,000件是另外一回事,做100萬件又是不同程度的困難。市場盛傳今年新款高階iPhone將首次告別「瀏海」,等於在螢幕外觀設計採用全新設計,每次遇到全新設計的外觀機種,組裝廠在初期都將面臨良率提升的問題,預期今年將推出的高階iPhone 14也將不例外。之前iPhone由指紋辨識邁向Face ID的瀏海螢幕首支機款iPhone X,由於第一次遭遇到玻璃螢幕的異形切割問題,不僅讓面板供應商三星碰上生產良率不佳的問題,而隨著手機重大改版,新機採用大量全新零組件,同樣讓代工製程工藝改變,也讓組裝難度提升。業界預估,若今年的iPhone 14高階機種採用雙打孔設計螢幕,在手機重大更新下,同樣會讓改變代工廠工藝製程,在此情況下,蘋果為了確保生產如預期及穩住良率,最具iPhone生產經驗以及產能的鴻海集團將是新機種首選供應商。反之,立訊身為Apple Watch最大組裝供應商,去年Apple Watch S7 NPI卻傳出遭蘋果「打槍」,儘管立訊隨後澄清,但仍不敵利空消息導致股價大跌,這也凸顯市場對於立訊代工的品質仍有疑慮。

去年Q4智慧手機產量季增9.5% 蘋果貢獻最多

據TrendForce研究,受惠於2021下半年電商促銷旺季及年末節慶需求帶動,去年第4季智慧型手機生產總量達3.56億支,季增9.5%,成為單季最大漲幅;主要成長動能為蘋果(Apple)新機的貢獻,但因供應鏈仍存在零組件供應不足問題,部份品牌的生產表現受到侷限,相較疫前的2019年及2020年同期,季度生產總數都略顯衰退。蘋果去年9月新機發表後採取積極鋪貨以滿足市場需求的策略,成為其多半能在第4季站上市占榜首的原因,去年第4季蘋果生產量達8,550萬支,季增66%,位居全球第一名,產量同時也創下蘋果歷年之最,得勝關鍵除了新品定價得宜及舊款有感降價外,主要仍是受惠於承接華為(Huawei)旗艦系列如P series、Mate series 的轉單挹注。以全年表現來看,相較於2020年近2億支的生產表現,蘋果2021年總產量達2.33億支,增長主要反應在中國市場的市占由10%推升至16%。排名第二的三星(Samsung)第4季產量為7,100萬支,季增2.9%。以全年表現來看,除了第2季受越南疫情擴大導致稼動率下滑外,其餘季度表現平穩,2021全年生產總數為2.75億支,市占排名仍領先全球。OPPO(含Realme, OnePlus)第4季產量為4,800萬支,季減5.9%,排名第三;小米(Xiaomi;含Redmi, POCO, Black Shark)產量為4,550萬支,季增2.2%,位居全球第四;全球排名第五的Vivo(含iQoo)季減11.8%至3,000萬支。由於三者在銷售市場以及產品規劃上的重疊性高,因此對於當前短缺零組件的掌握度,將直接影響該品牌的生產表現。另外,2021年初自華為拆分而出的Honor,歷經2021上半年的業務重整以及零組件備貨後,於下半年迅速崛起,由於該品牌以中國市場為主要銷售據點策略,對於同樣以該市場為重的OPPO、小米及Vivo等,直接造成衝擊。展望2022年,在預期疫情影響將持續減緩的前提下,TrendForce預估,全年智慧型手機總產量僅會小幅提升3.6%,達13.81億支。由於全球最大消費市場的中國對智慧型手機的需求轉弱,加上其他市場成長幅度相對有限,整體市場增長動能將主要仰賴週期性的換機需求,及新興國家的新增需求支撐。TrendForce表示,值得關注的是,經濟復甦對於智慧型手機市場是否帶來正向挹注,加上潛在的晶圓代工資源分配、全球通貨膨脤、能源匱乏等問題,都將持續影響該產業的整體表現,全年總產量仍有下修風險。TrendForce認為,近日俄烏開戰也影響該地區智慧型手機的銷售表現,包含匯率、通膨、運輸等衍生問題。以2021年俄烏的智慧型手機市占排名來看,其銷售的前三大品牌包含三星、小米及蘋果,年度合計的智慧型手機銷售約4,500萬支,占全球約3%,初估該市場的戰爭不致於使2022全年手機生產數量面臨顯著修正,不過該戰事所牽涉到的全球經濟問題等,不排除進一步影響全球智慧型手機需求表現。

美國欲切斷俄羅斯貨源 陸科技業者恐怕也得配合

美國主導國際社會對俄羅斯的制裁,但若要達到癱瘓俄國取得關鍵技術和零組件的效果,需要依賴從中芯國際到聯想等中國大陸企業的配合。中國大陸是俄羅斯最大的電子產品供應國,占俄國半導體進口三分之一,並供應一半以上的電腦和智慧手機。北京已表態反對美國針對俄羅斯貿易和經濟所採取嚴厲措施。不過,彭博報導,美國官員預料,中芯國際在內科技供應商會配合遵守新規則,並限制出售源自美國敏感技術的產品,尤其要限縮售予俄羅斯國防相關部門。一位美國官員周一告訴彭博,凡投入美國特定技術的產品,都受到禁令的約束,包括美國的軟體和設計,即使美國以外地區製造的,都在禁止之列。試圖規避這些新管制措施的公司,可能日後會被剝奪不得採取美國技術,企業高級主管還可能因違規而面臨刑責。蘋果公司的iPhone和個人使用的筆記型電腦等消費電子產品不受影響。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外國公司正火速撤出俄羅斯,瞬間扭轉西方和其他海外企業1991年前蘇聯解體後這30年來投資俄羅斯的趨勢。石油公司BP、殼牌和Equinor ASA各自宣布計畫,退出俄羅斯的合作夥伴關係和建案,美國政府為推動多邊合作抵制俄國,已承諾將為「採取實質等同出口管制的國家提供激勵措施」。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研究員Mary Lovely引用了聯合國國際貿易統計數據庫中的2020 年數據指出,俄羅斯高達七成的晶片、電腦和智慧手機來自中國。中國大陸外交部昨天重申不贊成制裁。中國大陸已將半導體自給自足列為優先任務,但目前科技業仍極度仰賴美國的設計和技術。即使已於2020被列為黑名單,中芯至今仍使用應用材料(Applied Materials)在內美國業者的設備。

AI助攻 百度上季營收年增9% 優於預期

百度1日於港股盤後,公布回港二次上市後首份年報。2021年第四季營收年增9%至人民幣(下同)331億元,優於市埸預期的322.28億元,非公認會計準則下淨利年減41%至41億元,也優於市埸預期的29.43億元。受此消息激勵,截至台北時間1日晚間7時36分,百度美股盤前上漲3.72%至158.11美元。百度1日港股收漲0.47%至148.1港元,半年來百度港股累計下跌9.25%。百度年報顯示,2021年全年營收年增16%至1,245億元,非公認會計準則下淨利年減14%至188.3億元。第一財經報導,從業績來看,百度營收持續增長但淨利下滑,一定程度上來自研發等投入的增加、銷售成本上升以及長期投資公允價值減值等影響。市場人士指出,除了投資快手造成損失以外,百度此前對線上教育的投資幾乎「歸零」,相比之下更重要還是看百度的本業情況。百度創辦人兼執行長李彥宏在財報中表示,2021年是百度穩步增長的一年,非廣告業務達到強勁的增長,尤其是「百度智能雲」的快速發展。百度將AI能力引入大陸的傳統企業及公共服務領域,幫助其效率提升與業務發展。此外,無人車交通平台「蘿蔔快跑」於第四季供應的無人車訂單量季增近一倍至21.3萬單,再次證明百度在全球無人車市場的領導地位。百度財務長羅戎指出,2021年百度核心收入增長率為21%,非廣告收入年增71%,表現十分可觀。展望未來,隨著百度不斷提升其整體營運效率及執行能力,將推動企業健康可持續的長期發展。

電動車、低軌衛星概念股起飛

特斯拉、SpaceX執行長穆斯克兩大事業成焦點!俄烏戰情催生高油價,意外成為電動車利多,特斯拉2月28日帶量大漲7.48%;而穆斯克提供烏克蘭星鏈服務,也使台股相關題材蠢動。磷酸系鋰電材料製造廠立凱、網通廠台揚及建漢聯袂漲停,電動車、低軌衛星概念股同享高光時刻。法人指出,俄烏交火造成供應鏈衝擊,包括原物料、特定半導體、低軌衛星等族群可望受惠,相關族群股價經修正整理,短線有望吸引買盤轉進。俄烏衝突下,特斯拉、SpaceX執行長穆斯克旗下兩大事業體均獲題材加持。電動車方面,國際油價飆破100美元,增添市場對電動車轉換加溫想像空間,台廠業績有望「分一杯羹」;至於星鏈計畫,穆斯克提供烏克蘭SpaceX星鏈接收器,星鏈題材「沾光」,電動車、星鏈概念股同享高光時刻。富邦投顧董事長蕭乾祥表示,俄烏交火所造就之供應鏈衝擊,有利原物料、特定半導體、低軌衛星等族群,上述類股股價經修正、又有題材誘因,可望重新吸引買盤轉進,投資人可介入短線操作。特斯拉股價2月28日大漲7.48%,台股電動車及車電概念股同步「飆車」,立凱-KY亮燈漲停,宏致、敬鵬、順德、康普勁揚逾半根停板,凡甲、長園科、淳紳、台達電、美琪瑪漲幅也落在4%以上。中信綠能及電動車ETF經理人張苡琤分析,俄烏戰爭將形成「兩大影響」,第一,促使歐洲主要經濟體降低對俄國天然氣依賴,第二,高漲的油價將刺激更多經濟體積極發展綠能,將使碳中和受惠產業長線有更多表現機會。電池大廠康普透過大客戶Panasonic間接打入特斯拉供應鏈,受惠動力電池材料漲價效益、「硫酸鈷、硫酸鎳、電子級硫酸」新產能陸續開出,預期今年營收年增率將逾30%、每股盈餘(EPS)成長至6.5元。俄軍炸毀烏克蘭當地固網骨幹,導致網路頻傳中斷災情,副總理喊話穆斯克盼可取得星鏈服務,穆斯克也信守承諾,不到48小時就將首批星鏈碟型衛星天線送抵。穆斯克「鼎力相助」,低軌衛星題材股也獲投資人「行動支持」,網通廠台揚、建漢亮燈漲停,神準、昇貿、系統電也勁揚逾4%。市場看好,摧毀衛星網路之成本、難度遠高於固網網路,看好俄烏戰爭有望為網通產業帶來長線利多。

東元攻電動車 邁步

全球電動車市場商機龐大,其中動力系統更是電動車的心臟,成為有意發展電動車大廠的兵家必爭之地,東元是國內主要發展電動車動力系統廠商之一,去年已小量出貨,最新的電動車動力系統T Power+可望下月開始正式出貨,預計今年電動車動力系統全年出貨量至少達1,300至1,500套,較去年倍數成長。東元積極開發應用於「電動乘用車」、「電動巴士」、「電動特種車」動力系統解決方案,推出輸出功率8至272kW彈性模組化的動力系統,業界指出,東元部分產品已自去年開始小量出貨,其中包含二輪的電動機車動力系統。業者指出,電動車內包括電池、電機、電控等三大主要系統,其中代表「電機」的電驅動力系統中,主要組件包括馬達、驅動控制器以及減速機等三大項。東元整合馬達和驅動控制器的電動乘用車動力系統,主要鎖定四輪乘用電動車和3.5噸以下商用車型的電動車動力系統。對於電動巴士動力系統,東元指出,自主開發的電動巴士動力系統將在下月底前量產上市,日前已配合國內車廠進行新車款開發。東元強調,針對促成電動巴士國家隊關鍵零組件的需求與能量已超前部署,全力支持政府推動台灣電動巴士技術自主及產業升級。此外,東元去年規劃今年中將推出3.49噸以下的電動商用車型,目前已進入最後階段,東元表示,3.49噸以下的電動商用車型已進行量產試驗,預計第2季完成相關認證。東元指出,新車款開發是車廠最高機密,目前僅知車廠預計第3季發表,數量上仍在積極規劃。東元今年電動車動力系統出貨開始要逐步放量,業界指出,去年東元電動車動力系統已有小量出貨。東元透露,若不分車型,以整體電動車動力系統的出貨數量來看,去年出貨量約600套以上,今年全年整體電動車動力系統出貨量至少倍增至1,300至1,500套,明年持續成長,電動車商機將是未來東元重要營運成長動能。

行事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