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會員動態

湧德去年每股賺3.28元、擬配息2.3元 今年業績估更好
連接器廠湧德公布110年財報,全年稅後盈餘為2.4億元,年增1.52倍,每股盈餘為3.28元;湧德佈局SFF(光纖連接器模組)有成,預估今年SFF營收可望較去年成長5倍,佔公司營收比重可望上看5%,隨著產品布局發酵,湧德表示,今年業績會比去年好。湧德主力產品為整合型RJ45,過去以PC為主,為強化競爭力,湧德一方面積極拓展RJ45在網通產品的應用,原本的整合式元件(含濾波器及機構件)也因應客戶需求提供分離元件,看好高頻高速傳輸需求,湧德自2018年開始投入開發光傳輸模組前端連接器(SFF),據了解,此產品主要應用在資料庫中心機房中機櫃與機櫃之間,隨著資料庫中心建置需求攀升,出貨正逐步放量中。目前湧德SFF客戶為美系廠商,去年佔湧德營收佔重低於1%,公司預期,今年SFF出貨將倍數成長,SFF營收能較去年成長5倍,佔比達5%。湧德110年合併營收為61.64億元,年增23.77%,營業毛利為11.55億元,年增28.06%,合併毛利率為18.75%,年增0.63個百分點,營業淨利為2.43億元,年增2.54倍,稅後盈餘為2.4億元,年增1.52倍,每股盈餘為3.28元。
 
世界最小新冠PCR篩檢器開賣,台灣線材廠貿聯跨界出奇兵
新冠疫情波動起伏,愈來愈多「黑科技」加入防疫戰隊。電子線材大廠貿聯推出世界最小的病毒檢測儀器,並成功輸出日本市場,大賺國際財。一罐600公克、大小如同飲料易開罐的圓柱體機器,可以用來進行PCR核酸篩檢新冠肺炎病毒,採樣到結果出爐只消一小時,是一般實驗室的1/4時間不到,準確率卻能維持在95.8%,與醫院的PCR檢驗相仿。

這套全球最小、全由台灣研發製造的檢測器,到底是什麼「黑科技」?

電子廠貿聯近期推出的「iPMx疫開罐套組」,品質與效率皆受到矚目。產品由一台檢測器與專用的螢光試劑組成,是工研院在經濟部科專計畫支持下,於2020年成功開發,但檢測器本體是電子產品,從實驗室走到大眾消費市場的最後一哩路,尚需要供應鏈業者的支持。這時,連接線器大廠貿聯的出現便顯得恰如其分。貿聯兩年來,經過不斷調整、驗證與製造,終於在2月23日傳來好消息。工研院與貿聯共同宣布,「疫開罐」取得日本政府的販售許可,同時寫下台灣防疫科技第一筆輸出國際訂單的紀錄。「厚生勞動醫藥品審批嚴格,可是舉世聞名,這套檢疫科技在國內(日本)成功上市,相當難得。有別於過去PCR檢測隔天才能知道結果,它讓遠在偏鄉的家庭醫生,立即判斷病人是不是得到新冠,實在不簡單!」日本醫材進口商Japan Biotechno Pharma(JBP)社長篠原直樹在鏡頭的那端盛讚。至於訂單的具體金額,工研院及貿聯並未揭露,僅向外界表明,JBP在第一期向台方購入了1萬組試劑,以及100台由貿聯生產的檢測機,這筆訂單的規模,對於2021全年營收286.8億元的貿聯並不算大,但是別具意義。
 
銅價再衝破萬,連接元件廠看衝擊逐步降
銅價重啟漲勢,市場預期,本波高點可能又有再戰去年歷史新高可能,端子、線材一向是用銅大戶,但廠商普遍認為,銅價易漲難跌已是趨勢,對供應鏈的衝擊不會像去年同期自低點飆漲為大,目前報價的基礎都至少已提高到去年下半年平均水準以上;連接器廠則自去年下半年到今年初,陸續通知客戶重新議價,盼第二、三季隨新品導入毛利率改善空間擴大。根據三個月期銅的報價,2020年底還低於7,800美元,2021年2月下旬後一路飆漲,5月中看到近10,500美元的歷史新高,等於一季漲了超過三成,前所未見。下半年雖有回檔,但多數時間都守穩9千美元以上,近日隨俄烏戰爭延長,各項原物料全線飆漲,銅價也受連動重回1萬美元以上,市場不排除今年將重演去年漲勢,第二季再度挑戰歷史高點。連接元件廠商是用銅大戶,特別是端子與線材廠,不過廠商自去年下半年來,多數共識都認為,因電動車與其他基礎電子業需求,今年銅均價還可能高於去年,再度突破去年新高並非不可能,只是若以年漲幅來看,今年不可能比照去年,對供應鏈來說,銅價雖位於高檔、但走勢相對平穩,反而是件好事。端子廠建通(2460)認為,目前銅價的走勢,還未脫離去年底公司預期的區間,3月銅價重回漲勢,有助於中國廠客戶農曆年後重回工作崗位後的備貨意願,法人預期,本月營收將重回3.5億元以上,第二季營收將有季節性的加溫,季增兩位數,且若銅價漲勢維持至季底,對先前一季提列的銅料庫存小幅跌價損失,有回沖機會,也對3月後的毛利率回升有正面助益。線材廠去年上半年是少見未能將銅價完整轉嫁的一次,廠商坦言,實在是漲勢從未見到,系統廠在終端產品難漲價下,也不同意一次漲足,因而採取逐次漲價,但因銅價已維持在9千美元以上一段時間,部分客戶訂單也是半年或一年重新議價,目前報價基礎應該都至少是去年下半年均價水準,對毛利率的衝擊不會像去年上半年這麼大,不過個別產品應用接受漲價的幅度仍有差。連接器廠是在去年下半年陸續通知客戶漲價,且是從工業等利基應用先起漲,PC、消費電子則依照品項重新檢視合理利潤,不過廠商都坦言,一般規格產品對銅價的承受力相對較低,還是得靠新產品導入的重新報價,對毛利率幫助較大,時間點可能第二季後較為明顯。 
 
加班生產+需求端增加,信邦2月營收首度突破20億元,寫同期新高
信邦2月營收首度突破20億元,達21.35億元,年增23.02%,寫下同期新高紀錄,然受到農曆年假工作天數減少影響,較上月減少9.27%;累計前2月合併營收為44.89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16.67%。 信邦指出,2月合併營收之減少,係受農曆過年假期工作天數減少之影響,因應訂單需求,工廠於農曆過年期間仍有產線加班生產。由於公司長期耕耘客戶需求,提供全面性的整合服務,隨著客戶端需求的增加、滲透率的提升及新客戶的導入,帶動信邦營運的成長,推升2月再有農曆年假影響下營收仍超過20億元。累計前2月醫療及健康照護(M)、汽車(A)、綠能及節能(G)、工業應用(I)及通訊及電子週邊(C)等產業之銷售分別較去年同期成長19.99%、38.46%、6.62%、18.36%及14.56%。就產品別銷售比重,連接線組生產銷售佔集團營收74.46%;連接器及零組件銷售佔25.54%。在產業別的銷售分佈,工業應用產業佔27.25%;綠能及節能產業佔25.03%;通訊及電子週邊產業佔合併營收24.26%;汽車產業佔13.61%;醫療及健康照護產業佔9.85%。

總體經濟

電子資訊

太空產業發展計畫有望擴大 加碼布局低軌通訊領域

國研院國家太空中心主任吳宗信今天表示,未來會有一個更大的太空產業發展計畫把三期計畫涵括在內,可能有一半資源運用在培育太空產業,尤其是低軌通訊領域。中華民國風險管理學會、財團法人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太空中心與財團法人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今天共同舉行「台灣太空產業發展與商機研討會」,從產業技術與投資環境的角度,探討台灣太空產業的發展。國發會副主委高仙桂致詞時表示,台灣去年通過太空發展法,目前進行中的第三期國家太空科技發展長程計畫也關注低軌通訊衛星,政府經費也會投入,發射衛星會採取公私協力,太空產業未來也可能攸關台灣國防產業,5G、人工智慧物聯網(AIOT)也要靠這個產業發展,除了技術面打底,也需要資金投入,才能促進台灣太空產業發展。國研院國家太空中心吳宗信表示,台灣過去30年來在太空產業打根基,除了目前太空三期計畫,也會有一個更大的太空產業發展計畫把三期計畫涵括在內,可能有一半資源運用在培育太空產業,尤其是低軌通訊領域。未來發展新太空產業包含傳統太空產業、太空旅行、太空軍事、太空殖民等四大面向。吳宗信指出,太空中心目前正推動獵風者衛星,屬於新時代的氣象衛星,由太空中心自行設計製造,預定軌道高度在500到600公里,如果順利的話有望年底發射;福衛八號則屬於高解析度光學遙測衛星,預計布建在太陽同步軌道構成星系,希望裡面衛星元件6到7成可完全自製。吳宗信也說,目前也在推動B5G低軌通訊衛星計畫,希望有機會2025年可以發射首顆自製通訊衛星。太空中心今年下半年有機會升格為行政法人,未來會負擔許多任務,希望擴增人力到600人,也希望推動建立國家發射場域,發展「太空港」概念,或在周邊設置國家太空博物館,未來若有機會做到定期發射小型火箭,也有機會帶動周邊產業服務以及觀光。中華民國產物保險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李松季也指出,太空發展成兆元產業過程中,產險業責無旁貸。目前太空發展法中,確立未來太空活動行為人如果造成傷亡要負擔法律責任,故意或過失都要負責,使用人或所有人要確保有清償能力,太空發展法也規範賠償責任的最高限額,並非毫無上限。產險業後續會密切留意,希望借重國際再保人的經驗,開發更多元太空保險商品。

陸新能源車補貼 肥了大咖

大陸對新能源汽車的補貼政策預定今年底「落日」,但據工信部、財政部等最新統計,截至2021年底,大陸中央財政已對新能源汽車,下發超過人民幣1,400億元補貼資金,另在2019到2021年度預撥付的補貼資金中,以比亞迪、特斯拉兩家車企領得最多,分別收到人民幣約29億元和12億元。IT之家報導,據大陸工信部對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補助資金清算審核,統計有近60家車企,領取了預撥補助資金,其中以比亞迪汽車工業、比亞迪汽車合計領取約人民幣29.38億元最多,其次是特斯拉的人民幣12.15億元。除此之外,代工生產蔚來汽車的江淮汽車集團,領取預撥付資金人民幣9.2億元,奇瑞新能源人民幣3.9億元、上海汽車人民幣6.01億元,廣汽乘用車人民幣8.38億元、上汽通用五菱人民幣1.39億元、上汽大眾人民幣2.17億元。大陸新能源汽車補貼最早可追溯到2009年,因此截至2021年底,累計補貼金額已超過人民幣1,400億元。不過,大陸工信部去年底公告,2022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標準將在2021年基礎上「退坡(下調)」30%,且2022年12月31日之後不再予以補貼,以致今年以來,特斯拉、比亞迪、小鵬汽車等約20個品牌,紛紛調漲售價,漲幅集中在人民幣3,000元到6,000元不等。在今年大陸全國兩會(政協、人大)召開前夕,大陸全國人大代表、廣汽集團董事長曾慶洪3日提出建議,認為應延緩新能源車國家補貼。他說,大陸汽車晶片自給率不足10%、國產化率僅5%,汽車產業發展面臨許多問題。在此之下,新能源汽車補貼將於年底停止,將導致供給側企業成本壓力居高不下,另一方面,消費端因配套基礎設有待提升,有安全性、充電難的焦慮,建議應繼續延緩國家補貼一至兩年,並簡化前期補貼領取手續,緩解企業壓力。

特斯拉柏林新廠 快運轉了

德國《商報》(Handelsblatt)3日報導,特斯拉(Tesla)鄰近柏林的新廠,已得到布蘭登堡邦環保局核可,完成最後許可步驟後就能開始在歐洲組裝電動車。同時,執行長穆斯克(Elon Musk)為獲得政府補貼而終於鬆口,就員工投票是否由聯合汽車工會(UAW)協助組織工會持開放態度,一改之前抗拒的立場。特斯拉與德國官方未立即回應相關報導。外界預期在德國與美國德州等新廠運作後,今年特斯拉全球出貨量可望最高增加至約150萬輛電動車,較去年約93.6萬輛成長60%。這兩座新廠今年將各自生產約11萬輛,中國廠可望超過80萬輛水準。德國《商報》日前曾報導德國新廠即將獲得主管機關批准,刺激特斯拉股價在2月28日飆漲7.5%,之後盤堅,3月2日收在879.89美元。穆斯克2日推特發文:「我特此邀請UAW在方便時舉行工會投票,特斯拉將不做任何干預。」UAW未立即做評論。特斯拉是目前美國市值最大車商,但其員工迄今仍沒有組織工會來維護權益。美國國會去年底通過拜登提出補貼電動車法案,民眾購買由工會工人在美國生產的電動車,可享有的免稅金額從7,500美元大幅增加至1萬2,500美元。若購買以沒工會工人生產像特斯拉的電動車,只能申請小額信貸。穆斯克當時為此猛烈抨擊該政策,強調特斯拉過去沒有政策補貼也能賣出好成績。但外界認為他現在對員工組織工會的態度出現大逆轉,主要目的是想在競爭愈來愈激烈的電動車市場裡,藉此獲得補貼來加強競爭力。沒工會組織讓特斯拉遭拜登政府冷落。拜登去年在白宮跟UAW、福特、通用與Stellantis等高層舉行電動車產業峰會,獨漏電動車龍頭特斯拉。此外,拜登1日國情咨文演說表揚福特與通用投資電動車,卻對特斯拉隻字不提而令穆斯克不滿。特斯拉加州佛利蒙車廠部份員工數年前曾試圖在UAW協助下籌組工會,但特斯拉卻以各種手段來阻止,包括「強制質問」員工和威脅他們會失去公司給予的認股選擇權。

PC 首季積欠訂單恐暴增!衝擊台代工廠出貨有壓力

俄烏開打,引爆國際制裁聲浪,台灣的雙A宏碁、華碩在俄羅斯業務龐大,市場憂心制裁恐影響相關營運。PC相關供應鏈宏碁、和碩、廣達、英業達2月24日都表示密切觀察,電競大廠微星則表示,去年美洲市場賣的最好,歐洲市場也很重要,俄羅斯占比很小、影響不大。宏碁、華碩在俄羅斯市場稱雄多年,市場關注制裁可能影響產品進出口,盧布重挫也會影響雙A當地報價以及收付款。宏碁指出,密切觀察後續情況。至於盧布匯率問題,宏碁說,集團全球營運涉及多種貨幣,在財務上多有積極進行避險,匯率的影響降到最低。華碩則至截稿前都未對俄烏戰事影響提出回覆。但華碩先前在烏俄衝突時表示,營運正常,會做彈性避險,估計仍在可控範圍。如果有重大影響或是證交所要求就會主動發布重訊及說明。

俄烏開戰 工研院:長期留意排擠效應影響產業鏈

PC 品牌大廠惠普、戴爾接連公布上季財報,惠普優於預期、戴爾低於預期,但同時示警供應鏈面臨瓶頸,預估將導致首季的 PC 積欠訂單暴增,市場憂心代工廠廣達、仁寶、緯創、英業達等出貨動能恐有壓力。惠普上季截至 1 月的營收 170 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加 9%,優於預期,創 2015 年老惠普分拆以來的最高紀錄,其中個人電腦營收達 122 億美元,年增 15%;印表機部門營收 48 億美元,年減 4%。惠普財報表現良好,但仍示警獲利將受到暫停對俄羅斯出口影響,首季每股純益估計少 2-3 美分,不過仍調高全年獲利展望,因為看好 PC 需求增加,以及遊戲硬體和 3D 列印等業務表現亮眼,惠普預估,全球 PC 市場規模在 2024 年前最多將擴大到 5,600 億美元。惠普執行長羅爾斯(Enrique Lores)表示,PC 市場如今遠大於新冠疫情爆發前的規模,雖然不認為惠普會像過去兩年一樣繼續以每年 40% 的增幅成長,但新的市場規模仍相當可觀,因此調升對本季、全年獲利展望。戴爾受惠 PC 部門營收勁增,上季截至 1 月的營收 279.9 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加 16%,優於市場預估的 275 億美元,調整後的每股純益為 1.72 美元,但低於市場預估的 1.94 美元,並低於自家預測的 1.85 至 2.05 美元,主要是受到稅率高於預期拖累。戴爾過去一年半,雖然和其他 PC 廠商一樣,受惠遠距辦公的設備需求,但晶片荒和供應鏈問題遲遲未解,導致戴爾產品交期拉長,而且零組件不足,堆高供應鏈的零組件和運輸成本,因此戴爾預估供應鏈瓶頸將導致本季的 PC 積欠訂單暴增。展望首季營運,代工廠普遍認為,受到缺料改善影響,首季筆電出貨將呈現淡季不淡,但隨著供應鏈面臨瓶頸,以及俄烏情勢持續緊張,衝擊產品出貨充滿變數,市場憂心代工廠廣達、仁寶、緯創、英業達等出貨動能恐有壓力。

工研院攜手UCLA 引領創新記憶體科技傲全球

5G、AI人工智慧已是驅動半導體產業成長趨勢,隨著晶片體積愈來愈小,擁有高速度、高效能的磁性記憶體(Magnetic Random Access Memory;MRAM)技術已成為主流。在經濟部技術處支持下,工研院發展的磁性記憶體有最新突破。工研院與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未來將共同開發下一代的磁性記憶體,期許以工研院媲美...工研院與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未來將共同開發下一代的磁性記憶體,期許以工研院媲美國際的技術基礎、結合UCLA創新概念,將材料元件應用在記憶體晶片內進行運算儲存,樹立創新記憶體新里程碑。在美國國防高等研究計畫署(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DARPA)支持下,工研院與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UCLA)宣布簽署VC-MRAM合作開發計畫,未來將共同開發下一代的磁性記憶體,期許以工研院媲美國際的技術基礎、結合UCLA創新概念,將材料元件應用在記憶體晶片內進行運算儲存,未來可望減少近百倍能耗,提升逾十倍速度,樹立創新記憶體新里程碑。經濟部技術處表示,經濟部長期投入資源協助國內半導體產業技術研發,同時也力促工研院投入下世代自旋霍爾式磁性記憶體(Spin Orbit Torque MRAM;SOT-MRAM)技術,研發更快、更穩、不失憶的新世代記憶體技術,並於2019年在全球指標性IEEE國際電子元件會議(International Electron Devices Meeting MRAM Poster Session;IEDM Poster)中發表,其技術成果已逐步產業落地,為臺廠進入新世代記憶體鋪下康莊大道。如今,深厚的研發基礎吸引具有前瞻研發技術研發能量的頂尖學術機構UCLA與工研院合作開發電壓控制式磁性記憶體(Voltage Control Magnetic RAM; VC-MRAM)。其與SOT MRAM相比,VC-MRAM具有更快寫入速度(縮短50%)、讀寫能耗更低(減少75%)的特性,非常適合AIoT及汽車晶片的應用需求。此次合作,雙方強強聯手,進一步投入創新記憶體科技開發與產業化進程,並強化美國重要合作夥伴的關係,成功協助國內外廠商提升國際競爭力,於下世代先進製程上搶占先機。工研院電光系統所所長吳志毅指出,AI人工智慧、5G 時代來臨,快速處理大量資料的需求暴增,隨著摩爾定律持續向下微縮,半導體業者開始尋求成本更佳、速度更快、效能更好的解決方案。由於MRAM擁有與靜態隨機存取記憶體(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SRAM)的寫入、讀取速度,還兼具節能可靠的特色,近年來已成為半導體先進製程、下世代記憶體與運算的新星。工研院多年前就深耕MRAM技術,從元件創新、材料突破、電路優化等方式展開研究,成功開發出國際領先的磁性記憶體技術。今年在DARPA與經濟部技術處支持下,與UCLA簽訂合作開發計畫,更成為工研院第一個獲得DARPA實際支持的合作案例;未來將以工研院深厚的技術基礎結合UCLA創新概念,深化在電壓控制式磁性記憶體(Voltage Control Magnetic RAM; VC-MRAM)技術的研發,攜手將低耗電與可靠度推進到新層次,進而協助臺灣半導體產業搶攻消費性電子、車用電子與AI人工智慧應用龐大商機,站穩供應鏈關鍵位置,樹立國際半導體嶄新里程碑。UCLA電氣工程特聘教授Kang Wang表示,工研院為國際級的應用研究機構,擁有獨特與強大的專業知識與技術能力,在MRAM技術上更有穩固的基礎與研發實力,如今雙方能攜手合作,勢必能在基礎上往上堆疊,開創更前瞻先進的成果。UCLA電路和嵌入式系統教授和區域總監Sudhakar Pamarti則指出,工研院擁有開發元件、製作驗證的平台與開發經驗,透過實現UCLA製程開發的創新概念,將材料元件的開發往相關應用推進,期待2023年初之時,以世界頂尖的技術,翻轉下世代記憶體里程碑。工研院在多年前就為下世代產業發展提出2030智慧化致能技術,在5G、大數據、AI人工智慧與物聯網科技的輔助下,讓各式創新應用發展有無限可能,未來將持續攜手國際產學研,共同推動產業升級與跨域合作,加速產業落地與創新應用,以創新科技創造新商機。

大陸2月汽車銷量166萬輛 較去年同期增長13.8%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根據13家重點企業上報的周報推算,2月汽車銷量預計達166.6萬輛,比今年1月下降34.2%,比去年同期則增長13.8%;累計今年前2月銷量達419.6萬輛,年增5.7%。大陸國產造車新勢力,整體2月的銷量均不及1月。

科技業受傷 半導體、光電慘

全台3月3日上午爆發無預警大停電,半導體、光電及蘋果供應鏈播受創,晶圓代工廠台積電、聯電,面板大廠群創、友達及彩晶,鏡頭廠大立光等因台電壓降影響,牽連廠務設備及機台生產進度,直到昨日傍晚部分地區用電仍不穩定,市場估計停電造成科技業損失恐達百億元。不過台積電表示,部分廠區受電力壓降影響,歷時約400至1000多毫秒不等。壓降並無停電,不影響日常工作,昨日傍晚確認整體生產未受影響。業界人士指出,短時間電力變化對產線生產影響有限,且因產線24小時持續生產,若有需求就調度庫存、調整機台等,把生產損失降至最低。此外,南科廠區壓降降幅較大,聯電也受衝擊,隨後廠務設備及生產機台逐步復機,影響程度在可控範圍內。封測龍頭日月光投控在高雄楠梓科產業園區的廠房,也發生停電,但日月光表示對生產影響不大。同樣在楠梓園區有國巨高雄廠因台電供電異常而短暫停電,公司啟用緊急備用電力支應,未對產線造成重大影響。導線架廠長科位於高雄廠區昨日下午1時30分左右完全復電,產線正常運作。由於半導體廠皆有不斷電系統、發電機等,面臨短暫停電都有因應之道。大立光位於台中部分廠區昨天因跳電而受影響,由於目前是淡季,加上隨即復電,生產營運未受影響。面板廠方面,三大面板廠包括友達、群創及彩晶部分生產機台受到壓降、停電影響。群創表示,位在高雄路竹的八廠停電,目前以發電機啟動維持生產環境,少部分廠務系統一度受壓降影響,目前已復原,各廠區設備也持續復歸中,對產能影響尚在評估中。全台大停電使投資人和業界關注台灣科技重鎮新竹科學園區供電情況,竹科管理局表示,新竹科學園區及轄屬六個衛星園區供電正常未受全台停電影響。園區外也有一般民生用戶停電,竹科仍穩定供電,竹科管理局僅表示,推測應是停電時,台電針對各廻路的調整及控制所致。

三陽搶攻電動車市占

三陽公司旗下的南陽實業總經理徐伯達表示,公司強攻電動車,續推動三年擴大銷售市占率的策略目標挺進,未來全面搶攻新能源車市場大餅,今年起,每一年都會導入一款純電動新車。今年,南陽兩項主力產品包括四輪汽車與二輪機車銷售持續衝高,隨著營收獲利成長,三陽將進一步朝向重返榮耀前進。包括汽車銷售成長一成,機車兩位數成長,同時並設定2024年挑戰汽車年銷售2萬輛的新高紀錄。法人預期在各項業務成長下,三陽今年營收可望來到450億元。南陽表示,HYUNDAI IONIQ 5為搶攻豪華客群的第一款純電動車,導入全球最快800V系統, 快充18分鐘台北直到屏東,售價由145萬元起跳。南陽實業代理的HYUNDAI近三年來銷售直線上升,去年13,341輛已是七年新高,受缺晶片影響,滿手訂單但無法交車,今年全年銷售目標1.5萬輛,可望順利達成。三陽董事長吳清源指出,對三陽來說,今年少見的是汽機車表現都相當好,甚至機車外銷雖然有船運的影響,缺晶片的問題,仍然有兩位數的成長,汽車部分,則持續導入新的國產車,新上市的Tucson訂單超過3,500張,帶動產線的產能利用率。瞄準國旅市場復甦的換車需求商機,STARIA推出後,受惠於國旅需求大爆發,MPV車款的需求直線攀升。

鴻華交付首部電巴 打造高雄電車生態系

鴻華先進科技自主開發的第一台電動巴士MODEL T,3日正式交付三地集團旗下高雄客運,初期目標數量30輛,鴻海董事長劉揚偉表示,將在高雄打造以電動巴士為主的生態系,帶動整個電動車產業的發展,並在未來將高雄電動車生態系「整市」輸出全球。3日的交車儀式,在高雄副市長羅達生見證下,由劉揚偉將MODEL T方向盤交給三地集團執行長鍾育霖,出席MODEL T交車儀式的高雄市長陳其邁,因應全台大停電,致詞完後,即趕往應變指揮中心坐鎮。陳其邁致詞指出,現在正是台灣電動車及電巴發展的關鍵節點,尤其鴻海電巴在關鍵性技術,不僅在台灣,甚至放眼全球市場,都非常具有競爭力。他強調,自上任後,除在橋科、路科以及中油高煉廠,建構先進半導體製程製造中心,並努力打造南部半導體S廊帶外,最重要的是,希望跟在地台灣最強電動車產業深化合作,歡迎鴻海在電巴領域,持續加碼投資高雄。劉揚偉表示,這是鴻華先進投入電動車產業以來,一個最重要的里程碑,MODEL T無論概念、設計、製造均在台灣,超過65%以上零組件皆由MIH聯盟成員和台灣供應商所提供,高雄是MODEL T的第一站,未來,將結合鴻海集團全球電動車產業佈局陸續地開展。劉揚偉指出,希望在高雄打造以電動巴士為主的生態系,包括ESS儲能、電車號誌、電池、電芯等,帶動整個電動車產業的發展,終極目標是要讓高雄成為智慧城市的典範。劉揚偉表示,過去大家都聽過「整廠」輸出,未來,將把完整電動車生態系的典範高雄市,「整市」輸出到全球。
鍾育霖執表示,MODEL T是三地加快推動零排放公共交通的開始,未來,將傾全力串連旗下各事業體,透過積極發展綠能光電、能源儲備、電車充電及綠電憑證等具體行動,持續投入資源打造綠色交通的新能源世代。

行事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