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會員動態

華立迎電池材料黃金時代 看好今年出貨將倍數成長
高科技材料設備供應商華立公布今(2022)年2月自結合併營收達52.04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15%,刷新歷年同月營收記錄;累計前2月合併營收達到124.69億元,較去年同期揚升20.3%,同步締造史上新高。在5G、AI、高效能運算、電動車新興科技引領下,華立半導體先進製程的關鍵耗材、5G高頻基板及IC載板製程用高解析度乾膜、3C與車用高機能工程塑膠及光電顯示器用的材料與IC出貨動能強勁,推升業績維持高檔。電池被喻為新世代的石油,各國佈局在地化生產不遺餘力。依據調研機構推估,自今年開始到2030年,動力電池都將呈現供不應求的榮景。加上去年電動車銷量年增長達109%,形成產能排擠效應,讓全球的車廠、儲能商及3C品牌商紛紛投入電池搶奪的行列。近年華立積極經營台灣最大的鋰電池生產商,成功導入日本大廠的隔離膜,客戶去年開始動工興建台灣首座超級電池工廠,主力生產高階、高容量、高充放電功率的三元電池,在知名高階家電品牌及超跑市場的電池供應具有關鍵地位,華立鋰電池相關材枓業績至2月底較去年同期勁揚兩倍,未來銷售量也將隨客戶擴廠而持續放大。華立表示,目前上游電池材料廠所需的各礦產原物料大漲,公司在對岸適時切入電池正負極等原材料的供應,去年順利通過認證並於第四季開始放量,搭上去年下半年開始延燒的電池荒,在終端應用電動車、電動工具及儲能等強勁需求帶動下,今年第一季在當地的電池材料上游原物料營收亮眼,展望全年出貨量將呈現數倍的成長。303全台大停電及政府在全力發展再生能源的當下,儲能系統的建置顯得格外重要。華立指出,公司近年已大力投入綠電產業,跨足太陽能電站的設立,到去年底併聯發電容量累積達54MW,貢獻減碳排放量35,000噸。而儲能是綠能最後一哩路,依台電規劃至2025年,國內儲能建置需達1,000MW,華立嗅到此龐大商機,亦全力搶進儲能設備的經營,今年有多座案場在進行中,可望為全台用電的穩定性貢獻心力。

總體經濟

新台幣爆量重貶1.35角
俄烏愈打愈凶,美股科技股領跌,全球股市一片綠,台股7日跳水狂洩3.15%,外資啟動大逃殺,匯出近20億美元,讓新台幣跟著重摔,上演股匯雙挫行情。新台幣終場收在28.25元的近11個月新低,單日貶值1.35角,為逾一周最大跌幅,總成交量更飆出史上第七大的34.875億美元,也是近13年單日最大量。匯銀主管表示,俄烏戰事擴大還看不到出口,美股四大指數全收黑,台股開低狂殺,最後重跌557點至17,178點,新台幣也跟著一路下探,尤其外資賣超高達822億元,加速提款落跑,新台幣盤中最低來到28.299元,雖然出口商見機不可失,也順勢積極拋匯,提供新台幣一定支撐,但外資匯出力道實在太大,午後央行也出手提供美元流動性阻貶,但新台幣仍創11個月新低。至於國際美元指數一飛沖天,直接突破99,來到21個月新高。匯銀主管指出,主要非美貨幣7日除日圓因避險資金流入升值0.38%,澳幣上揚0.76%,及人民幣持穩小升0.01%,其餘全部跌趴;歐洲因處戰爭核心,除俄羅斯盧布再洩8.23%,歐元也重摔1.27%,英鎊下挫0.92%。主要亞幣中,韓元也大跌1.05%,星元貶值0.28%,新台幣走低0.48%。若延長期間觀察2月24日俄烏開戰以來至3月7日,國際美元指數累計上漲3%,僅澳幣和日圓因避險資金流入效應各漲2.29%和0.06%,其餘幣別均下挫,其中人民幣微跌0.01%,新台幣貶幅1.3%也相對穩定,韓元大跌2.73%、英鎊下滑2.98%,歐元重挫4.13%,俄羅斯盧布更是狂洩36.51%。匯銀主管認為,全球金融市場擋不住戰火摧殘,股市殺聲隆隆,外資大舉逃難回防,擴大賣股匯出,後續只要雙方和談還是沒譜,股匯市將延續大幅震盪格局。尤其外資大舉提款閃人,短線新台幣弱勢應是常態,接下來先看28.5元關卡能不能守住,及靜待儘速達成停戰,讓市場能重返先前軌道,但若戰事還是「歹戲拖棚」,不排除新台幣進一步跌向29元大關。

電子資訊

微軟強攻印度 帶旺伺服器鏈

微軟宣布將在印度建設第四座資料中心, 印度是數位消費領域增長最快的市場之一。隨著微軟持續擴建資料中心,微軟雲端伺服器主力供應商鴻海、緯穎與英業達可望同步受惠,挹注伺服器業務成長動能。外電報導,微軟印度負責人阿南特・馬赫瓦里 (Anant Mahehwari) 表示,該公司正在印度進行長期投資,「公有雲的資料中心不是一次性投資,將對其進行持續投資。 在過去兩年裡,我們在印度現有的三個資料中心容量翻了一番。」馬赫瓦里說,即使在疫情期間,微軟在印度員工人數也持續增加,目前為1.8萬人。 未來微軟將繼續增加印度員工數量。 馬赫什瓦里證實,微軟已經為印度超過34萬家公司提供服務。 新的資料中心位於印度南部的泰蘭迦納邦。市場研究公司IDC數據顯示,到2025年,印度整體公有雲服務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108億美元。 印度政府積極敦促外國科技公司將更多數據存儲在當地,此舉被解讀為該國試圖對大型科技公司進行更嚴格的監管。鴻海2月營收4,550億元,月增2.08%、年增13.22%,為同期新高,四大產品皆有年對年雙位數成長。其中,雲端網路產品年對年有強勁成長,主要受惠於美系雲端服務供應商(CSP)的強勁需求。緯穎也認為,因應遠距工作、教學與各種 AI應用需求,2022年雲端資料中心產業持續成長,但整體供應鏈風險仍在,緯穎透過與上下游客戶供應商協同合作,並在未來兩、三年持續擴展全球據點,以達到目前五到六倍的產能規模,維持營運穩定及彈性。英業達預期2022年筆電相關營收持平,但在伺服器業務方面,預期今年第3季Eagle stream上市,將帶動下一波伺服器換機潮,預估2022年伺服器營收年增約一成。馬赫瓦里表示,微軟的商業模式依賴於合作夥伴在其雲平台 Azure上構建額外的服務,這說明其在過去五年中打造出價值約100億美元的新業務。另外,微軟的主要競爭對手也正加入印度競賽。 亞馬遜在2020年底宣布,將斥資28億美元在印度建設第二個資料中心。

全球雲端市場 規模看增

研調機構IDC預估,全球2020-2025年運算和儲存雲端基礎架構支出的年複合成長率(CAGR)為 12.4%,到 2025年將達到1,188億美元,相關國際大廠積極布局,有利台廠供應鏈。雲端服務供應商(CSP)大咖亞馬遜、微軟、臉書與Google積極擴大資料中心建立,推升公有雲基礎架構成長,帶動鴻海、廣達等雲端伺服器供應商業績直上雲端。IDC預估,2021年第3季雲端基礎架構(包括公有雲和私有雲)的運算和儲存架構的支出,年成長6.6%,達到 186 億美元。其中,公有雲基礎架構支出達到130億美元,年成長8.6%,季成長 6.6%。這延續自2019年第4季以來年成長率皆為正成長趨勢。對公有雲基礎架構的需求將持續強勁,2022年將超過非雲端基礎架構支出。IDC 預測,2021年雲端基礎架構支出將比2020年成長 8.3% ,達到718億美元,而非雲端基礎架構在經歷兩年下滑後預計將成長1.9%至584億美元。公有雲預計年成長7.2%,全年達到497億美元。全年私有雲的支出預計將成長10.7%至222 億美元。

兩大商機 今年持續火熱

進入5G世代,除原本的行動寬頻需求,更帶起開放網路(O-RAN)、企業專網等商機,法人表示,網通廠除5G產品打入電信供應鏈,更積極布局開放網路及企業專網解決方案,今年商機可望持續延燒,5G產品貢獻營收將再倍增。根據GSA統計,全球140個國家、450個營運商投資5G網路;全球70個國家,182家營運商推出商用5G網路;50個國家的100家營運商投入5G SA網路,28家營運商投入開放網路架構。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產業分析師蘇偉綱指出,其中以日本樂天、美國DISH最積極,預估2023年到2024年可望在全球發酵。法人分析,隨著5G建設逐漸擴大,家用端FWA出貨也將攀升,大型基地台建構一個段落,需靠小型基地台補足涵蓋及增加網路容量,5G小型基地台需求也可望開始明顯增溫。5G帶來新商機開放網路及企業專網,也是網通廠商的布局重點,台灣廠商產品線也從過去的用戶端設備、小型基地台,拓展到毫米波天線、設備等整體解決方案。

宏達電、台灣微軟 攻5G專網商機

宏達電與台灣微軟宣布,共同推出國產雲原生5G企業專網解決方案,協助全球企業極大化5G與邊緣網路的發展,並落實VR、AR應用多元化,此外,透過微軟的全球資源挹注,能進一步協助宏達電拓展海外市場,並滿足大型企業客戶對整合5G與WiFi的混合型專網需求。5G專網成為台灣伺服器、網通業者打入電信設備市場的切入點,看好5G專網未來的商機無限,宏達電已經針對5G專網開發出RAN軟體,搭配資策會提供的軟體、廣達的伺服器硬體、明泰旗下的辰隆的基地台、優達交換器等,一起打造台灣5G專網國家隊,著眼於滿足中小企業、純5G專網需求。為了進一步服務擁有5G專網與WiFi網路的混合型網路客戶,以及規模更大的企業,宏達電與微軟宣布將攜手推出5G企業專網解決方案,台灣微軟表示,這套解決方案整合微軟Azure電信業軟體、邊緣網路產品及既有AI、IoT等雲端服務混合雲方案,提供超過60個虛擬化網路功能(VNF)及雲端原生網路功能(CNF)虛擬網路。宏達電與微軟達成5G專網合作協議後,在先前宣布的合作案方面,宏達電表示,5G專網為開放式架構,與資策會一起開發、針對中小企業與單純5G企業專網的合作案,以及採用泰雅科技核網軟體的行李箱型行動5G專網合作案,都會繼續進行,打造5G專網所需的伺服器硬體目前則改為優先與美超微合作,希望能夠透過與微軟的合作,將台灣的硬體合作夥伴一起帶向國際5G專網市場的初心不變。

綠電短缺 業界憂心

國內供電頻出狀況,台北市電腦公會理事長、友達董事長彭双浪7日指出,目前不只是供電穩定的問題,台灣綠電短缺、綠電進度落後、憑證不完整,對於業者來說是更大的焦慮。至於俄烏戰爭的衝擊,他認為產品需求直接影響不大,但本來就有通膨壓力,如果戰爭造成消費不安定的心態、造成消費收手,不只資通訊產品,連全球經濟都會受到很大影響。台灣電力供應問題再次成為焦點,彭双浪7日出席科技部記者會時表示,所有產業都希望政府能提供穩定的電力供應,不只是工業、還有民生,對電力需求是基本的,不希望看到因為人為因素、或是能源政策因素造成電力供應緊缺。特別是這兩年因為區域競爭影響,很多台商選擇回台投資,產業都希望水、電、人力、土地都能有很好的解決方案。電力緊俏是大家知道的問題,相信政府有好的解決方法。這次的停電原因歸類為人為因素,但還是要有足夠餘裕讓備載容量夠用,這也是電力穩定供應的前提。但他指出,讓產業更焦慮的是,到2030年、甚至是2025年,很多客戶、政府政策對於淨零、減碳的要求與日俱增,其實台灣綠電短缺、綠電進度落後、憑證不完整,對於業者來說是更大的焦慮。至於工總提出萬言書,他表示,要了解一下內容,「如果有必要會一起提議」。彭双浪指出,地緣政治的變化對於產業還是造成很大的影響,從供應鏈角度,俄烏在原物料是主要供應大國,對上游原料供應有長期影響。市場角度來看,俄烏不是消費大國,產品需求直接影響不大,但原來就有通膨壓力,如果戰爭造成消費不安定的心態,造成消費收手,不只資通訊產品,全球經濟都會受到很大影響。期望兩國緊張的情況能夠透過一些和平方式解決、戰事不要拖太久,拖太久對於全球經濟會有很大的影響。尤其是原來通貨膨脹在去年下半年到今年年初全球壓力都很大,擔心通膨造成消費的排擠,舉例來說,烏克蘭是全球農作物生產大國,包括小麥、玉米都佔了有很大的比重,如果造成農產品、民生必需品價格上升,對於消費性電子產品就有排擠效應。

伺服器、車用帶頭衝,凡甲毛利率傲視同業,榮膺疫外資優生

凡甲近年深耕高毛利的利基型領域有成,即使去年銅價高漲,但全年毛利率仍維持46.7%的高檔水準,在連接線器產業中表現亮眼,再加上去年減資後股本輕盈,助攻EPS大躍進,首度賺進逾一個股本,EPS達11.19元。而今年在銅價漲幅趨緩下,預估毛利率有望更上一層樓。 凡甲去年營收26.20億元,年增近一成,毛利率46.7%,營益率27.2%,歸屬母公司淨利6.43億元,年增23.9%,EPS 11.19元,並擬配息11.16元,配發率近乎100%,以今日平盤價184.0元計算,殖利率達6%。凡甲產品聚焦在伺服器、車用及筆電三大領域,然觀察凡甲獲利火車頭,主要來自高毛利的伺服器及車用兩大領域,近五年毛利率皆維持在四成以上水準,屬於連接線器當中的優等生。而在遠距辦公推升筆電、伺服器出貨成長下,再加上現金減資25%後,凡甲2020年營運表現已開始嶄露頭角,包含營收、毛利率、營益率及獲利、EPS皆刷新歷史新高。據了解,凡甲去年在伺服器營收占比已超過五成,且毛利率優於平均水準,隨全球伺服器需求逐年成長,再加上新的CPU換機潮帶動,法人看好,即使伺服器營收占比已過半,但今年仍可望維持兩成成長。除穩健獲利的伺服器產業外,在寧德時代、比亞迪等大客戶拉貨暢旺下,凡甲去年在車用領域更是高速成長,車用營收年增60-70%,高於全球電動車40-50%的成長比例,而今年在IC等缺料問題舒緩下,預估成長性仍會優於市場平均。法人指出,去年凡甲在車用營收占比約10-15%,隨車用出貨持續放大,今年營收占比有機會接近兩成。而在筆電方面,在去年高基期及全球疫情逐步趨緩下,市場預估今年筆電出貨約在2.2-2.4億台,較去年2.4億台持平或小幅下滑,主要來自教育型筆電的衰退,但以凡甲而言,產品主要出貨在商用及電競筆電,因此今年在筆電領域仍可望力抗衰退,維持去年表現。至於在強茂方面,目前強茂握有兩席凡甲董事會名額,由於雙方在筆電、伺服器的客戶多有重疊,因此在人派交流及業務面拓展上可有更大發展空間,也為雙方未來在車用、資料中心等產品合作上增添期待。

DDR3供給加速下滑 Q2價格將上漲0到5%

集邦諮詢(TrendForce)研究顯示,2022年在PC或伺服器領域,英特爾(Intel)與超微(AMD)都有支持DDR5世代的全新CPU將上市,因此以韓廠為首的記憶體供應商也逐步將重心轉移至DDR5,同時減少舊世代DDR3的供給。在韓廠加速退出、台廠新產能尚未到位等情形下,DDR3供給將會下滑。需求方面,由於網通晶片供應開始增加、缺料問題逐漸改善,以及採購預期心理而提前拉貨,將使今年DDR3呈現供需吃緊的狀況,預估第2季DDR3價格將可能因此轉為上漲0到5%。供給方面,包含三星(Samsung)、SK海力士(SK hynix)等兩大原廠都已逐步減產DDR3,且將陸續結束DDR3相關產品如1/2Gb、4Gb的生產週期(EOL;End OF Life)。美光則例外,據TrendForce集邦諮詢瞭解,其DDR3至2026年都尚未有結束產品週期的規劃,產出相比韓廠將較為長久,並預計將轉移至以生產利基型產品為主的美國廠。不過,美國廠也同時生產車用、消費類等利基制程,在現今車用記憶體需求大幅增加的情況下,估計美光將著重產出較高毛利的車用記憶體,恐間接壓縮到消費類規格的供給。而主要專攻DDR3的台廠如南亞科(Nanya Tech)、華邦(Winbond)等,雖然皆有產能擴增計畫,不過實際貢獻仍要等到2023~2024年,故今年DDR3整體供給量不會有太大變化。需求方面,終端裝置以機上盒與GPON、Router、Modem等網通產品為主,而這些應用所需的主晶片(SoC)多半對於效能並未有高度追求。然而,去年第四季邏輯IC晶圓產能嚴重吃緊,毛利較低的晶片產能被排擠的狀況就顯得十分明顯,加上長短料情形,導致各業者幾乎都面臨終端裝置無法組裝的困境。不過自2022年初以來,包含晶圓代工廠在內的部分料件供給情況有所舒緩,中國農曆新年過後,零部件逐步備齊,也促使部分採購業者開始回頭採買consumer DRAM。除此之外,DRAM現貨價在去年底因西安疫情管制後開始止跌翻揚,並且連續維持漲勢達兩個多月,也導致採購產生即將漲價的預期心理而更加提前備貨。因此,即便目前終端需求尚未全面回溫,但市場已有緩步備貨的趨勢,以避免後續價格被墊高,或甚至面臨無貨可拿的窘境。

俄、烏手機年銷量4,500萬支 三星、小米、蘋果成苦主

俄烏開戰恐影響當地銷售量,TrendForce指出,近日開戰預估將影響該地區智慧型手機的銷售表現,包含匯率、通膨、運輸等衍生問題。以2021年俄烏的智慧型手機市占排名來看,其銷售的前三大品牌包含三星、小米以及蘋果,年度合計的智慧型手機銷售約4,500萬支,占全球約3%。TrendForce初估,該市場的戰爭不致於使2022全年手機生產數量面臨顯著修正,不過該戰事所牽涉到的全球經濟問題等,不排除進一步影響全球智慧型手機需求表現。針對去年全年手機表現,TrendForce表示,受惠於2021下半年電商促銷旺季以及年末節慶需求帶動,2021年第四季智慧型手機生產總量達3.56億支,季增9.5%,成為2021年單季最大漲幅。該季主要成長動能來自蘋果(Apple)新機所貢獻,然而,由於供應鏈仍存在零組件供應不足的問題,部份品牌的生產表現受到侷限,相較疫前的2019年以及2020年同期,季度生產總數都略顯衰退。總計2021年智慧型手機總產量為13.31億支,年增6.4%,相比2020年負成長表現回升。TrendForce指出,蘋果在9月新機發表後,便採取積極鋪貨以滿足市場需求的策略,成為其多半能在第四季站上市占榜首的原因。第四季蘋果生產量達8,550萬支,季增66.0%,位居全球第一名,產量同時也創下蘋果歷年之最,其得勝關鍵除了是新品定價得宜以及舊款有感降價外,主要仍是受惠於承接華為(Huawei)旗艦系列如P series、Mate series 的轉單挹注。以全年表現來看,相較於2020年近2億支的生產表現,蘋果2021年總產量達2.33億支,其增長主要反應在中國市場的市占由10%推升至16%。排名第二的三星(Samsung)第四季產量為7,100萬支,季增2.9%。以全年表現來看,除了第二季受越南疫情擴大導致稼動率下滑外,其餘季度表現平穩,2021全年生產總數為2.75億支,市占排名仍領先全球。OPPO(含Realme, OnePlus)第四季產量為4,800萬支,季減5.9%,排名第三;小米(Xiaomi;含Redmi, POCO, Black Shark)產量為4,550萬支,季增2.2%,位居全球第四;全球排名第五的Vivo(含iQoo)則季減11.8%至3,000萬支。由於三者在銷售市場以及產品規劃上的重疊性高,因此對於當前短缺零組件的掌握度,將直接影響該品牌的生產表現。展望2022年,在預期疫情影響將持續減緩的前提下,TrendForce預估全年智慧型手機總產量僅會小幅提升3.6%,達13.81億支。由於全球最大消費市場的中國對智慧型手機的需求轉弱,加上其它市場成長幅度亦相對有限,整體市場增長動能將主要仰賴週期性的換機需求,以及新興國家的新增需求支撐。值得關注的是,經濟復甦對於智慧型手機市場是否帶來正向挹注,加上潛在的晶圓代工資源分配、全球通貨膨脤、能源匱乏等問題,都將持續影響該產業的整體表現,全年總產量仍有下修風險。

玩美赴美掛牌益處多,訊連展望正向

訊連旗下玩美移動預計第三季將赴美掛牌,估值上看14億元,對訊連而言,主要看好未來將享有釋股利益,並讓公司能較無後顧之憂去擴大投資本業如人臉辨識的技術研發,董事長黃肇雄表示,擁有玩美作為獲利的後盾,今年起將擴大投資技術研發,預期有助未來營收規模放大,正面看待未來營運成長。訊連旗下美妝、時尚SaaS服務商玩美移動預計將以企業價值10.2億美元,與美國SPAC公司Provident Acquisition Corp.進行合併,並由玩美移動為存續公司、用新的股票代碼「PERF」,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預計今年第三季完成交易,玩美上市後估值上看14億美元。董事長黃肇雄表示,等待1年閉鎖期後,訊連自明年第三季起,將視每年本業的營運,以及玩美股價表現等情況判斷,分批處分玩美持股,以增加業外獲利。法人推估,訊連潛在釋股利益達數十億元,將成為未來獲利一大貢獻來源。 針對本業,黃肇雄表示,今年預期營收占比近6成的三大成長型產品線,包含PC-Create、Mobile App、New Biz的營收可望保持雙位數年成長,並抵銷傳統PC OEM/ODD產品線的雙位數衰退,全年營收仍看增;不過,因公司相當看好新事業人臉辨識的產業前景,預計今年將擴大投資,因此研發費用預估將年增2成左右,影響本業獲利表現。黃肇雄則強調,拉長時間來看,明年起玩美掛牌後將陸續提供處分利益,有助支撐訊連獲利表現,如此一來,未來公司將較無後顧之憂,可以擴大投資人才、技術研發等,並以快速衝刺營收為目標,較不考慮訂單毛利率。整體而言,他仍看好公司三大成長型產品線客戶穩定成長,尤其轉型訂閱制成功,固定收入穩健增加,以及人臉辨識事業擁高成長性,待投資效益顯現,營運將保持良好成長動能。

健和興2月營收創同期新高,前2月年增16%

健和興自結2月份營收達3.53億元,創歷年同期新高,較去年同月成長23.67%,較上月營收衰退,主要是因適逢連假因素致使營業天數較少之影響。健和興今年累計前2月營收達7.83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16.32%。法人預期,健和興今年車用來自車體與充電槍的成長明確,隨著今年上半年新產能陸續到位後,健和興平均月營收將墊高到4億餘元,在產能加持與車用、電工應用暢旺下,全年營運將兩位數成長。

陸五面向保鏈/穩鏈,力拚解決製造業晶片短缺

報導中國國家發改委副主任林念修今(7)日於新聞發布會表示,目前要著力解決汽車等製造業領域晶片短缺問題;去(2021)年因多種因素影響,晶片在全球一度出現供應短缺,此問題今年將重點加以解決。林念修指出,由於目前中國經濟運行的內外部環境仍複雜多變,保持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仍面臨不少困難挑戰,做好今(2022)年工作需要付出艱苦努力,發改委將會同有關部門推進保鏈、穩鏈工作,重點做好五方面,概括起來就是「五個持續」,包括持續補齊短板弱項、持續鍛造長板優勢、持續破除瓶頸限制、持續深化開放合作、持續強化風險防範。具體來看,前述「五個持續」的實質內容,包括:一、持續補齊短板弱項;依照「木桶」理論,短板決定容量,而重大產業短板,往往就是經濟健康發展的瓶頸限制,發改委將聚焦國計民生、戰略安全等關鍵領域,緊盯「卡脖子」薄弱環節,推進短板攻關、迭代應用和生態培育,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並且將啟動一批產業基礎再造項目,突破基礎領域短板弱項,強化產業鏈及供應鏈基礎。

二、持續鍛造長板優勢;長板是競爭力所在,要努力將長板變得更長;一方面,在改造提升傳統產業中鍛長板,將加快實施製造業核心競爭力提升五年行動計畫,打造重點領域全產業鏈競爭優勢;另一方面,在培育新興產業鏈中育長板,把握前瞻領域發展先機,深入實施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聚落發展工程,加快發展新產業、新業態與新模式。

三、持續破除瓶頸限制;保持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經濟循環是關鍵所在,目前要著力解決汽車等製造業領域晶片短缺問題,去年因為多種因素的影響,晶片在全球一度出現了供應短缺,此一問題今年將重點加以解決;與此同時,持續做好大宗商品、原材料保供穩價,加強「產供儲銷」體系建設,加強對期貨和現貨市場有效監管;實施重點領域產業鏈供應鏈貫通工程,建立協同研發、產品研發、試驗驗證等生態聯合體,依託龍頭企業保鏈、穩鏈。

四、持續深化開放合作;包括支持跨境電商和海外倉發展,促進外貿產業鏈供應鏈高效運轉;提高利用外資品質,鼓勵外資企業加大高端製造和高技術領域投資,支持外資研發中心創新發展;高品質實施RCEP等區域貿易協定,用好各類多邊機制,建構互利共贏的產業鏈供應鏈合作體系。

五、持續強化風險防範;包括建立產業鏈供應鏈風險監測體系,完善風險研判和預警處置機制,提升風險識別、精準處置能力,壓緊壓實各方責任,爭取做到風險早發現、早報告、早研判、早處置,切實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運行。

行事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