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會員動態

鴻海旗下鴻騰 推出800G連接器、線纜互連方案
鴻海旗下鴻騰精密科技3月8日表示,該公司是業界領先的全球連線解決方案供應商,長期致力於創造全方位的連線能力,讓世界透過連結更加美好。將在2022年3月8 -10日於美國加州聖地亞哥與合作夥伴IC 大廠Broadcom 及測試大廠MultiLane 共同參加光學網路通訊展會( OFC),聯袂展示FIT QSFP-DD 800G通訊互聯解決方案、Broadcom low power Active Copper Cable (ACC) PHY (BCM87850) 及 MultiLane’s ML4039EN BERT解決方案。新一代通訊技術(5G/6G)實現雲端應用各種可能性,也帶來更高的雲端傳輸需求,而流量的爆炸式增長需要更高的頻寬。從網路通訊產業應用技術而言,800G是現階段最快的訊號傳輸速度,可讓交換機實現大頻寬的傳輸,由12Tbps提升到25.6Tbps/51.2Tbps的傳輸量。FIT技術長王卓民表示「FIT有幸能與Broadcom及 MultiLane共同參加OFC,並展示我們在800G 通訊互連技術的前端產品,同時亦是FIT實踐5G AIoT戰略規劃布局的一部分。」MultiLane 在主、被動銅線材800G通訊測試解決方案具有領導地位,提供獨特的BERT、DSO 和 TDR 產品及解決方案,並對於800G光通訊產業生態系的發展有相當重要的地位。OFC是全球規模最大的光學網路通訊,FIT將在展場上於Broadcom 及MultiLane攤位上展示QSFP-DD800 連接器與DAC線纜互配解決方案,本項產品能夠除了提供數據中心業者、電信業者、 交換機、服務器及測試設備等業者創新的設計外,更能協助夥伴往碳中和的目標邁進。結合浸沒式液體冷卻技術(immersion cooling application),協助客戶在實現800G高傳輸速度同時,也能採用更加節能減碳的省電方案,共同為地球盡一份心力。
 
鴻海旗下鴻騰強攻自行車 連接器賣進全球指標E-Bike廠
鴻海旗下鴻騰精密積極布局車用領域,看準疫情後個人化交通工具崛起,推出E-bike Display & Advanced Controller產品,將在2022年3月9日至3月12日於台北自行車展、財團法人自行車暨健康科技工業研究發展中心攤位中展出。台灣素有自行車王國之稱,看準電動自行車E-Bike市場潛在發展潛力,鴻騰憑藉精密製造關鍵競爭力成為E-Bike供應鏈一員,連接器產品已經賣進全球前幾大E-Bike廠牌。車用領域也發揮創新設計製造能力,針對高階車種鑰匙推出Display Key產品。未來鴻騰將持續在車用領域布局元件與系統產品,聚焦「電源管理、車聯網以及人機介面」三個面向發展,在新興的能源車用市場上,提供更具安全以及高品質的產品。鴻騰長期專注於傳統精密電子元件製造,擁有產品設計及開發的優秀能力,結合近年來發展無線傳輸與通訊技術成果,發揮鴻海集團上下游供應鏈的資源優勢,催生出E-bike Display & Advanced Controller產品。個人化設定讓導航、儀表板及緊急電話等功能更貼近直覺操作,賦予通勤智慧化管理,重度自行車玩家也可以記錄航程、個人運動表現。這款輕量、外型時尚、人性化以及機能強大的終端產品。電動自行車(E-bike)是電動車(EV)領域的黑馬,省力、輕便且不需要駕照的特性深受銀髮族及運動通勤族群喜愛,在歐洲成為一種代步工具熱門選擇。據經濟部統計資料顯示,早在疫情前2019 年台灣電動自行車產值創下新台幣 231 億元新台幣的新高峰。近兩年新冠疫情肆虐下,歐洲選擇搭乘大眾交通運輸工具的意願大幅降低,電動自行車滿足了城市人口移動的需求。許多國家政府也鼓勵人民以自行車做為代步工具並提供電動自行車的購買補助,大幅提高了電動車的銷售量。此產品以使用者體驗為出發,不同於傳統E-bike儀表板的控制器含有多達7至8個按鍵,鴻騰重新定義E-bike控制輔助裝置,讓操作有如單車鈴般簡易。無論是重度自行車玩家或電動自行車消費者,都能直覺且順暢的掌握行車資訊以及確保行車安全。

總體經濟

電子資訊

中國成EV"世界工廠" 出口量飆2倍、超越美/德居冠

中國正成為電動車(EV)的「世界工廠」。去年中國電動車出口量超越德國、美國躍居全球之冠,成為全球最大電動車出口國,且中國電動車產量佔全球比重近6成。日經新聞8日報導,中國在電動車出口市場的影響力攀高,去年(2021年)中國電動車出口量飆增近2倍,超越德國、美國居全球之冠,成為全球最大電動車出口國。就全球電動車產量來看,中國佔比近6成,繼數位產品之後,在電動車市場上中國也正成為「世界工廠」。據報導,根據中國海關總署的資料顯示,2021年中國電動車出口量(僅包含乘用車)為49萬9,573台、較2020年飆增近2倍。根據德國汽車工業會、日本貿易振興機構(JETRO)等機構的資料顯示,2021年德國電動車出口量飆增1倍至約23萬台、美國減少3成至約11萬台、日本增加24%至2.74萬台,中國與德國等國之間的差距大幅拉大。中國電動車出口量飆增、主要歸功於來自歐洲的需求。2021年中國對歐洲的電動車出口量達23萬台、是2020年的5倍水準,而中國整體電動車出口量中、十幾萬台預估來自於特斯拉(Tesla)的上海工廠。報導指出,中國電動車產量也呈現逐年增長。日經新聞根據英國調查公司LMC Automotive等機構的數據進行估算,2021年全球電動車產量為399萬台,其中中國產量飆增1.2倍至229萬台、佔全球產量比重達57.4%,歐洲佔比為22%、美國為12%、日本僅0.9%。2022年電動車銷量有望超越油電混合車日本研調機構富士經濟(Fuji Keizai)2021年7月9日公布調查報告指出,隨著車輛價格下滑、基礎設施整備完善,長期來看,電動車將成為電動化車款的主流,預估2022年電動車銷售量將超越油電混合車(HV),2035年全球電動車銷售量預估將大幅擴增至2,418萬台、將較2020年跳增10倍(暴增約1,000%)。和引擎車相比、電動車所需的零件數較少,搶進的門檻較低,蘋果(Apple)也盛傳將揮軍電動車市場,而鴻海(2317)、華為已進軍該市場。對抗特斯拉 Sony/本田合攻電動車Sony、本田汽車3月4日宣布,雙方已達成基本共識、將於電動車事業進行戰略性合作,目標在2022年內設立一家合資公司、共同研發/販售高附加價值電動車,且目標在2025年開賣首款電動車。該家新公司將負責電動車款的企劃、設計、研發、銷售等業務,但不會擁有自家生產設備,首款電動車的製造預估將委由本田的工廠進行,而Sony將研發移動用服務平台、並提供給新公司。

凡甲本季營收年增兩位數;現金殖利率逾6%

產品組合優化,連接器廠凡甲去年第四季獲利優於預期,公司通過每股配發11.16元現金股利,對照目前股價,現金殖利率超過6%,法人看好,本季公司營收雖會季減,但有機會呈現兩位數年增,全年營收獲利都會再創新高。凡甲去年第四季每股稅後盈餘2.89元,季增7%,表現優於法人預期,全年每股稅後盈餘11.19元,創下新高;根據法人整理的營收產品佔比來看,單季伺服器應用的營收佔比53-55%,車用15-16%,是兩大成長的核心所在,全年伺服器營收佔比約50-53%,車用13-15%,等於筆電應用佔比已降到四成以下。法人認為,公司的兩大主力應用今年都站在對的趨勢上,其中伺服器因英特爾與超微自第二季底後,都陸續會有新平台轉換,凡甲除原高速高頻連接器的堆疊效應外,另高速可彎曲線也會受惠新品導入增加,今年維持五成至一倍的出貨成長,整體伺服器應用的佔比有機會較去年持續提高。車用對凡甲而言,也進入高速成長期,兩大客戶寧德時代與比亞迪在新能源車與電池模組的出貨成長,都受惠中國為主的全球電動車需求崛起,法人也看好該趨勢會延續,全年來自車用的營收成長將遠勝於產業平均的五成,全年車用佔比有機會首度挑戰站上兩成。法人也預期,凡甲本季營收季減近兩位數,年增兩位數。凡甲董事會通過每股將配發11.16元現金股利,配發率連二年超標,對照目前股價,現金殖利率超過6%。

鎳價避險空單...愈避愈險

倫敦鎳價3月8日衝破10萬美元新高價位,外傳不僅反映俄烏戰事導致供給疑慮,也與龐大的軋空力道有關。彭博報導,在大陸商品圈被稱為「大佬」的項光達,透過旗下全球最大鎳生產商青山控股持有大量倫敦金屬交易所(LME)鎳期貨空頭部位,可能在這波軋空行情受害。業界人士說,青山控股身為全球最大鎳生產商,為了幫手上龐大的現貨部位避險,需要在期貨市場同步握有大量空單,但沒想到鎳價期貨出現史上未見、兩天暴漲250%的瘋狂行情,青山控股手上避險空單「愈避愈險」,更拖累其合作方、大陸鋰電池重要供應鏈的礦業巨頭華友鈷業股價跳水跌停,引起行業震盪。彭博報導,項光達透過公司在LME持有龐大的空頭部位約10萬噸,鎳價在周一飆到最高價的時候,估計單日潛在虧損高達20億美元。綜合陸媒報導,市場傳聞,由於俄鎳被踢出交易所無法交割,青山集團開的20萬噸鎳空單可能交不出現貨,全球大宗商品交易巨頭嘉能可在LME鎳上逼倉青山,要其在印尼鎳礦的60%股權。對於傳聞,青山集團回應稱,正在整理相關資料和內容,屆時將統一公開回應。據了解,青山集團是世界500強企業之一,擁有三條高冰鎳生產線,月產能約3,000噸。彭博指出,除了交易員擔心鎳出口大國俄羅斯可能出現供應中斷風險,經紀商和交易員表示,市況如此瘋狂,原因也包括空頭部位持有人因無法達到追繳保證金要求而被強制平倉。LME同意給予中國建設銀行的一家子公司更多時間,以補足7日未能按時追加的數億美元保證金。LME在鎳價狂漲90%時宣布,將允許交易員延遲履行所有主要合約的交割義務,鋁、鋁合金、鈷、鉛、錫和鋅等所有主要金屬全都適用,並對所謂明日/次日(tom—next)的延期交割費(backwardation)設上限,但依然無法平抑鎳價漲勢,LME之後宣布8日餘下時間的鎳合約電子盤與公開喊價交易,並且提高鎳合約的保證金要求12.5%至每噸2,250美元,大幅拉高交易門檻,實質上已暫停交易。這是有145年歷史的LME,自1985年「錫危機」以來,首度停止交易。當時國際錫委員會崩解,引發「錫危機」,LME暫停交易四年,也使許多經紀商破產。

AR/VR專利競爭力微軟居冠 蘋果第4、Meta猛追

作為「元宇宙」入口的AR(擴增實境)/VR(虛擬實境)設備技術研發競爭加劇,據調查,美國微軟(Microsoft)的專利競爭力居冠,Sony、蘋果(Apple)分居第3、4位,Meta(舊稱臉書)則在後猛追。日經新聞7日報導,作為虛擬空間「元宇宙」入口、而備受關注的AR/VR設備的技術研發競爭加劇,據調查,微軟的AR/VR相關專利競爭力居冠,Sony排第3、蘋果第4、Meta則在後猛追。元宇宙被視為是繼智慧型手機之後的主戰場,各家廠商正加快藉由技術革新、擴大用途。日經新聞攜手專利調查公司Patent Result針對在美國公開的AR/VR相關專利進行分析、調查,並將相關數據指數化後得知,在截至2021年底時微軟總分高達6,222分、高居首位;設立於2010年,獲得NTT DoCoMo、谷歌(Google)等企業出資的新創企業Magic Leap位居第2位、分數為5,150分。報導指出,從此次的調查得知,Sony、Meta已開始追趕專利競爭力跑在前頭的2家美國公司。Sony總分揚升至2,627分、位居第3位;4-7位分別為蘋果、高通、Meta和谷歌,分數皆超過1,000分。其中,Meta自2017年時的不到200分成長至1,383分,超越谷歌。Meta積極吸引外部人才,據Patent Result調查,Meta相關專利的發明人中,約40人過去曾在微軟任職、提出專利申請。

蘋果助攻 25年VR/AR頭盔出貨估跳增9倍

日本蘋果情報網站iPhone Mania 1月14日報導,調查公司Counterpoint公布預估報告指出,因蘋果有望在2022年開賣AR裝置,Meta的新型Quest、Sony PlayStation VR2也預計將在2022年開賣,因此預估2022年VR/AR頭盔出貨量將暴增至3,000萬台、將較2021年飆增1.7倍(暴增173%)。Counterpoint表示,今後尤以AR頭盔成長最為顯著、而這主要歸功於蘋果將搶進該市場,預估2023年VR/AR頭盔出貨量將增至5,000萬台、2024年7,600萬台,2025年預估將突破1億台大關、來到1.05億台,將較2021年跳增約9倍。

科技業新戰場 各顯神通

近年來不少科技大廠跨入電動自行車(E-Bike)產業,除鴻騰精密外,明基友達集團的達方、新普集團旗下AES-KY、電池模組廠西勝、PCB廠邑昇、電競周邊廠曜越等,均在E-Bike領域占有一席之地。鴻騰精密的連接器產品已賣進全球前幾大電動自行車廠牌,近期再推出多項電動自行車配件產品搶市。達方布局電動自行車多年,旗下有智慧動能自行車品牌BESV,擁有完整的電動自行車產品線,從折疊車、淑女車到登山車一應俱全,去年第4季在北市大直開出第一家「Besv LIFESTYLE生活風格館」。達方董事長蘇開建3月8日表示,電動自行車訂單長期滿檔,且客戶還購買車架、電池、電控系統等,達方將以此為核心,發展電池儲能全方位解決方案。達方董事會昨天通過,「儲能電源事業部門」的台灣營運區塊分割,讓予百分之百持股子公司達宇電能科技。AES-KY的動力鋰電池模組主要應用於電動自行車、電動摩托車等輕量型電動交通工具,鎖定客製化的高功率電池模組市場。曜越是高階電腦DIY、電競周邊和記憶體品牌廠,將在今天登場的台北國際自行車展推出「Thermaltake Bicycle」曜越單車。邑昇以少量多樣客製化PCB事業起家,2008年跨足LED自行車燈領域,近年來推出LED自行車燈、電動自行車品牌「DOSUN」行銷海外市場,今年持續推出新款E-Bike,預計第2季放量交貨。在LED自行車燈方面,邑昇表示,目前訂單能見度到年底,缺料問題在農曆年前有初步緩解,今年全球自行車銷售雖因海上運輸影響實際出貨量,但從訂單需求來看,市場規模仍在擴張,有助車燈需求成長。

歐美商撤出俄國 陸企伺機搶進

俄烏戰事爆發後,各國對俄制裁升級,歐美科技企業相繼宣布撤出俄羅斯,與此同時,俄羅斯作為中國與西方科技品牌爭奪市占率的主要戰場之一,中國手機大廠小米、電信設備供應商華為等中國科企,如今有望伺機填補市場缺口。華爾街日報報導,俄羅斯科技市場規模雖僅占全球智慧型手機和個人電腦發貨量約2%,但卻是歐洲最大的手機市場,成為東西方國際手機廠牌的必爭之地。Counterpoint Research數據顯示,小米位居俄羅斯市場手機銷售量第二名,僅次於韓國品牌三星,排名第三位的則是美國的蘋果。隨著各國政府加重對俄國實施制裁,各家大型企業紛紛暫停俄銷售商品。然而,中國官方日前表態反對以美國為首的國家加大制裁俄羅斯,使中企在俄國的業務至今仍持續運轉。值得注意的是,許多中國科企已在俄羅斯建立起穩固的商業關係,以智慧型手機為例,小米、榮耀和RealMe等品牌共計占有俄國市場的41%,再加上市占率約14%的蘋果暫時撤出後,中國品牌更獲得進一步擴張的機會。其他設備方面,IDC數據顯示,聯想集團的個人電腦銷售量在俄羅斯市場上排名第二,市場龍頭則是2021年俄羅斯市占率高達21%的惠普(HP)。俄羅斯5G設備供應最大來源是中國的華為,首要競爭品牌則是已宣布加入制裁,暫停對俄發貨的愛立信(Ericsson)。報導引述Counterpoint分析師Tarun Pathak指出,中企正獲得巨大契機,但也面臨擴張障礙,包括俄羅斯國內物流混亂,金融制裁下,付款變得複雜,且還面臨美國及盟國多變又繁雜的出口管制措施,若無意觸犯相關規定,可能招致連帶制裁。龍洲經訊(GaveKal Dragonomics)分析師警告,中企違反制裁導致的損失會遠遠大於所得,對大多數中國公司來說,俄羅斯市場太小,尚不值得暴露於被切斷與發達市場聯繫或制裁的風險。

車用金屬瘋漲 車商傷透腦筋

汽車廠已飽受晶片短缺和能源價格飆高衝擊,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又推高車用金屬價格,從車身使用的鋁,到觸媒轉化器的鈀金,再到電動車電池的鎳,價格皆上漲,意味著消費者購車恐得準備更多資金。金屬雖然不在西方制裁俄羅斯的範圍,但部分汽車零件供應商已經開始避開俄國產品,讓汽車廠在晶片荒與能源漲價之外,進一步承受壓力。鋁和鈀金價格7日雙雙創下歷史新高紀錄,亦是不鏽鋼重要原料的鎳,價格衝上2007年以來最高水準。俄國鈀金產量占全球比重高達四成,鋁產量約占全球的6%,鎳產量占全球5%。全球第四大汽車廠Stellantis執行長塔瓦瑞斯(Carlos Tavares)表示,原物料與能源成本逐漸攀升,將對公司的商業模式帶來更多壓力。塔瓦瑞斯指出,晶片供應回復正常或許能協助汽車廠抵消金屬和能源價格上漲,不過晶片荒可能不會在2022年落幕。美國汽車零件供應商Aludyne執行長魏勒(Andreas Weller)表示,歐洲業務在過去四個月面臨鋁價躥揚60%,同時還有能源成本飆高難題。晶片短缺使得汽車庫存下滑,在金屬價格上漲之前,消費者便已經感受到汽車變貴。根據汽車顧問公司LMC和J.D. Power數據顯示,美國2月新車交易平均價格達44,460美元,較一年前同期激增18.5%。俄國是德國汽車廠的主要金屬供應商,2020年德國44%的鎳、41%的鈦、三分之一的鐵,和18%的鈀金是從俄國進口。根據瑞士信貸數據,俄國2021年生產1.08億公噸的鐵礦砂,為全球第五大生產國。德國鋼鋁供應商Voss Edelstahlhandel認為,向俄國購買原物料等於間接資助俄國入侵烏克蘭,即便鋁不在制裁清單上面,但仍決定停止向俄國採購。

業內外皆美 訊連營運拚勝去年

軟體大廠訊連科技受到轉投資玩美移動將於今年第三季赴美SPAC掛牌消息帶動,近期股價劇烈波動,8日應主管機關公告相關財務數字。1月本期淨利800萬元,年減45.86%;單月每股盈餘0.1元。訊連持股玩美移動36.3%,為第一大股東,玩美移動將與美國上市公司Provident Acquisition Corp.合併,第三季在美國那斯達克上市,合併後,玩美移動價值上看14億美元。而訊連原始成本為3,600萬美元,目前持股玩美移動之價值已達到3.66億美元,帳上獲利逾10倍。訊連表示,未來經過一年閉鎖期後,將處分部分持股,法人預期將為訊連貢獻龐大潛在獲利。近期訊連股價表現強勢,自3月1日82.6元起漲,至3/4、3/7兩個交易日台股大盤一片殺聲隆隆之下仍然連鎖兩根漲停。惟3/8仍不敵大盤重挫逾300點的跌勢,盤中一度打進跌停,終場收盤105元,跌幅7.08%,成交量3,096張,不過訊連因為權益法認列玩美移動的投資損失,導致去年帳面上依會既原則認列業外損失,全年稅後虧損新台幣5.63億元,每股稅後虧損7.21元。訊連表示,玩美移動因為發行特別股,該等特別股在玩美移動財報上依國際會計準則歸類為金融負債,因此,當玩美移動估值上升,也將使得該特別股的價值增加,導致玩美移動需依照國際會計準則規定而認列特別股的帳面損失,連帶使得訊連去年財報也需要認列玩美移動的大額業外損失。該筆鉅額損失已認列於訊連去年財報,若未來不再增資玩美移動持股,將不會再認列虧損。此外,訊連也表示,去年全年營業利益約1.97億元,玩美移動的損失,非本業營運造成的虧損,訊連本業營運依然穩健,接下來也將積極衝刺業績成長。訊連表示,以今年本業來看,目前在商業模式上,已成功轉型為SaaS訂閱模式,今年將會以三大成長型業務為營運主要動能,包括PC-Create(B2C)、Mobile App、New Biz,目前營收占比已達到六成,其中更有高達70%的收入來自SaaS訂閱用戶,預期今年業績將與去年持平或成長。此外,2022年也將加大投資於研發創新,擴大潛在市場規模,預期全年營運表現將有望優於去年。

萬泰科 Q1營收雙增可期

受惠於後疫情時代來臨,主要市場經濟動能復甦,萬泰科在客戶拉貨動能回復強勁下,今年初營收表現淡季不淡,前二月累計營收為14.6億元、年增42.7%,創歷年同期新高。展望後續法人表示,5G、伺服器、資料中心、低軌衛星等高頻高速網路線需求續強,萬泰科上半年訂單能見度明朗,樂觀預估該公司首季營收季增、年增可期。擺脫2020年低潮,萬泰科2021年營運成長顯著,營收76.03億元創歷史新高,前三季稅後淨利1.66億元、每股盈餘1.26元,全年獲利有望創下近年新高。放眼2022年法人預估,各類型網路建置需求挹注成長動能,萬泰科今年營收雙位數成長、再創新高可期。

緯創-3.5% 英業達-10.2%

代工大廠緯創、英業達3月8日2月合併營收各為646.29億元、355.86億元,緯創為四年同期最佳,英業達則是同期新高。緯創2月合併營收月減3.5%,但較去年同期增加30.6%;前二月合併營收1,315.87億元,年增21.8%。出貨量方面,2月筆電出貨約160萬台,月減5.8%,年增6.6%;桌機、顯示器各出貨70萬台、150萬台,年增率各為40%、66.6%,其中,顯示器較前月成長7.1%。緯創表示,本季展望不變,3月將單季出貨高峰,首季將是全年谷底。儘管缺料狀況逐步改善,但個別品項料況還是有缺,如筆電、伺服器等,預期要等到年底才會緩解。緯創將在3月16日舉行線上法說會,公布2021年第4季財報以及營運展望細節。英業達2月合併營收月減10.2%,年增 13.1%;前二月合併營收752.27億元,年增6.2%。英業達表示,2月筆電出貨約150萬台,持平元月與去年同期。由於元月缺料嚴峻,筆電、伺服器本季出貨展望維持季減15%至20%不變,但仍優於過往,預期今年業績仍有機會逐季往上,伺服器、智慧裝置維持全年雙位數成長目標。

俄烏戰爭 IDC:對全球ICT將造成6大影響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市調機構國際數據資訊公司(IDC)預期將對全球ICT市場及供應鏈造成6大影響,包括技術需求波動、能源價格和通膨壓力、現金和可信貸性、匯率波動等。IDC今天發布新聞稿,針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及美國、歐盟和其他國家對俄羅斯實施經濟制裁和其他措施,對全球資通訊(ICT)市場及供應鏈的影響提出初步評估結果。IDC表示,俄羅斯和烏克蘭的ICT支出將急劇下降,由於這兩個國家合計僅占歐洲所有ICT支出的5.5%,約占全球的1%,預期俄羅斯和烏克蘭ICT下降對全球ICT支出的影響有限。不過IDC認為烏俄危機將在更大範圍於貿易、供應鏈、資本流動和能源價格的等方面影響全球經濟,並可能對區域和全球ICT市場產生負面影響。IDC指出,可能造成的影響包括技術需求波動、能源價格和通膨壓力、技能和基礎建設搬遷、現金和信貸可用性、供應鏈動態、匯率波動。IDC表示,烏克蘭的商業營運已因戰事停止,俄羅斯經濟也正受到西方制裁的初期影響。這將嚴重影響兩國的科技支出,預估可能出現雙位數的萎縮,西歐國家的科技支出則可能會增加。烏克蘭危機將對能源價格和供應安全產生廣泛的影響,IDC指出,大多數國家需要迅速重新評估近期能源計畫,同時加快致力減少對碳基能源的依賴。IDC表示,全球有100多家公司在烏克蘭設立子公司,還有更多公司在俄羅斯開展業務。戰爭已經使得烏克蘭數以萬計的開發人員流離失所,並導致兩國的一些服務搬遷。相關實物資產和人員以及未來的任何擴張計畫,都需要重新評估。IDC指出,各國紛紛對俄羅斯祭出金融制裁,對俄羅斯的外國信貸供應產生嚴重挑戰,歐盟國家向俄羅斯的放款也造成潛在損失,若無法獲得信貸,大多數組織將被迫在短期內暫停新技術投資,此外消費者的支出也將受到重大影響。IDC表示,俄羅斯和烏克蘭出口的科技材料供應將會受到影響,特別是在氖、鈀的供應將大大減少,預期將打亂全球供應鏈,此外因運輸改道,也將使得成本增加。俄羅斯盧布價值因國際制裁暴跌,IDC指出,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將影響整個地區的其他貨幣,包括歐元。IDC建議企業應針對其價值鏈生態系統中的薄弱環節,制定敏捷的供應鏈戰略,並制定行動計畫,以應對市場動向。

行事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