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會員動態

美系電動車/中國車廠貢獻超預期,胡連Q1營收樂觀
打入美系電動車大廠奏效,車用連接器廠胡連今年前二月該客戶訂單超乎預期,一舉躍升前三大客戶,另中國大陸車用零件國產化,也帶動訂單強勁,法人預期,公司本季營收年增率可望有15-20%,全年營收也將有約15%增長;另與國際大廠LEAR合資效益,今年也先會從中國市場開始發酵,合作開發中的歐系大車廠訂單,則有望於明年出貨。胡連前二月營收年增17%,增長主要來自中國大陸營收較預期強勁,除國產化的趨勢帶動外,高頻高速、乙太網路等新產品出貨動能也持續成長。另去年下半年開始透過美國Tire 1廠交貨的美系電動車大廠,主要交貨大電流連接器,前二月訂單也遠超乎預期,一舉躍升至前三大客戶,佔比近兩位數,也是營收成長的另個動能。胡連指出,中國大陸客戶需求持續強勁,以接單來看,維持年增兩成以上的成長無虞,但亞太區走勢較為分歧,越南逐步好轉,但印尼與其他區域年對年還小幅衰退。除中國既有車廠客戶的需求強勁外,胡連與國際車用零件大廠LEAR合資的效益,也開始發酵,目前交給LEAR中國的產品已啟動,另與LEAR歐洲的合作案也進行中,終端是歐洲知名車廠,順利的話,2023年開始出貨。因應各區域車市需求的回溫,胡連今年不少區域也有增產計畫,包括台灣與越南產能都會擴增一成以上,印尼新廠則預計第二季動工,明年下半年有機會完工。內部評估,今年中國產能佔集團比重還有五至六成,台灣佔比約三成以上居次,待印尼廠落成後,最快明年中國大陸與非陸產能佔比可能近各半。 法人預期,公司本季營收將年增15-20%,但因農曆春節與銅價因素影響,毛利率會較去年同期衰退,今年全年營收看增15%,若銅價維持1萬美元以上,會先從歐美客戶開始尋求成本轉嫁,全年仍期望靠經濟規模帶動營益率增長,讓獲利增幅遠勝於營收。
 
網通、IPC助攻,詮欣前2月營收年增45%

詮欣2月雖受工作天數減少影響,但在網通及IPC相關產品持續成長下,2月營收仍較去年同期大增逾七成,前2月營收也年增逾四成,為近七年同期高點。詮欣2月營收1.21億元,月減39.53%,年增71.21%;累計1-2月營收3.20億元,年增44.65%。詮欣在高速高頻相關傳輸產品耕耘多時,主要應用在工業電腦、雲端中心、AI 人工智慧及元宇宙應用之相關硬體設備連接器與線束。其中,今年營運成長動能主要來自車用及網通產業,包含歐系、美系等車廠營收貢獻將在下半年開始放量,伺服器需求也將帶動網通產業成長強勁,法人預估,今年兩者營收貢獻皆可望翻倍成長,而隨下半年進入車用出貨旺季,下半年營收也將優於上半年水準。法人預估,車用、網通、IPC等產業成長帶動下,詮欣今年營收成長幅度將超過25%,且在產品組合優化及經濟規模效益下,毛利率將挑戰回返2020年水準,可望帶動獲利同創新高紀錄。

總體經濟

五大市場2月出口 同期最猛

財政部統計處8日公布2月進出口統計,我對中國大陸(157.6億美元)、東協(63.6億美元)、美國(54.9億美元)、歐洲(30.6億美元)、日本(23.1億美元)等五大市場出口規模皆創歷年同月新高。另我2月對五大市場出口年增率約為15.1%(對日本)~40.3%(對美國),其中我對美國出口創下2010年9月以來最大增速,多為美國資通訊產品需求提高,如路由器、伺服器等MIT貨品在美熱銷。而我對陸出口年增率39.9%居五大市場次高,也創下我對陸出口增速近13個月的高點,主要是反映晶片需求不減。官員認為,日本出口關鍵半導體原料、台灣出口高階代工晶片、大陸與東協完成最後加工並出口,已經是全球半導體供應鏈三大貿易角色,在全球對半導體晶片需求趨升態勢下,也同步挹注我近年對大陸與東協出口情況。累計2022年1~2月我對陸、東協、美國、歐洲、日本等五大市場出口規模依序為314.6億美元、131.5億美元、117.6億美元、65.8億美元、49.7億美元,增速則為14.8%~37%。不過,俄烏戰爭開戰也為國際經濟情勢增添變數。財政部統計處長蔡美娜分析,俄烏戰爭對台灣短期影響較小,因為台灣近三年對俄每年出口總額約10.2~13.2億美元,僅占總出口0.3%,我對俄出口多以資通訊產品(27%)、機械(20%)、基本金屬品(14%)為主。依照台灣廠商數而言,我國每年出口廠商約7.37萬家,其中涉及對俄出口者約3,261家,約占4.4%。進口方面,我國2021年自俄國進口規模約50億美元,約六成為礦產品如天然氣、煤等,三成為基本金屬品如鋼鐵、銅,有可能受影響。蔡美娜指出,我國進口廠商約24.9萬家,涉及對俄進口者約1,157家、約0.5%,合計進出口廠商並剔除重複者,但我對俄進出口廠商總共4,270家、占1.5%,占比也不高。此外,國營事業中油原本是主要進口天然氣的台灣廠商,但近期中油順利換約改自他國進口,短期內不需仰賴俄國礦產品。但長期而言,蔡美娜認為,俄烏戰爭若持續延燒,有可能造成國際不安情緒上升,導致全球消費市場需求下降,進而抑制國際經濟成長,加上各國經濟制裁和俄國反制裁後果也可能導致國際物價膨脹壓力擴大等,可能進一步導致國際金屬品、油品價格劇烈上升,現階段應持續留意其戰況。

電子資訊

全球智慧手機出貨料連3季呈年衰退

依DIGITIMES Research統計與預估,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於2021年第3季至2022年首季,呈現連3季年減。其中,2021年下半年兩季主要是受新冠疫情於全球再起所導致的部分市場需求下滑及供應鏈運作受干擾;2022年首季則是因2021年第1季的高基期、估將年減約7%。就2022全年來看,由於上半年全球已蒙上通膨疑慮陰影,DIGITIMES Research分析師林俊吉亦從供應鏈獲知,前幾大品牌業者已於農曆年後下修多樣零組件訂單,預料會影響第2至3季出貨表現,故將2022年全年成長預估縮小至3.1%。考量通膨疑慮、地緣政治與逆全球化的影響,DIGITIMES Research將未來5年智慧型手機出貨的成長率預估下修為3~6%;在5G手機出貨方面,DIGITIMES Research統計2021年較2020年成長約2.4億支,並上修2022至2026年每年增量預估為1.2億至1.9億支。

Gogoro攜輝能,打造電動機車固態智慧電池原型

Gogoro3月9日宣布與專注於固態電池研發的輝能科技攜手合作,將共同研發打造全球第一顆電池交換式電動機車固態電池原型,不晚於電動汽車技術演化之後,嘗試將最新的電池科技導入蓬勃發展的二輪電動載具市場,全新的固態電池技術有望在未來3至4年逐步邁入量產階段。Gogoro表示,此次與輝能科技的攜手合作,不僅展現出雙方在技術、研發部分有著領先業界的卓越表現,也成功示範台灣廠商能帶領國際市場,樹立電動化車輛及新世代電池技術的標竿;隨著固態電池原型成功研發,代表電動機車的電池科技水平幾乎能與電動汽車並駕齊驅,全球電動機車市場可望提早邁入下一個新紀元。Gogoro創辦人暨執行長陸學森表示,持續探索兼容最新電池技術的可行性,是Gogoro一直努力的目標,很高興能與擁有全球最先進固態鋰陶瓷電池技術的輝能科技攜手合作,希望順利將固態電池技術延伸至電動機車市場商業板塊。輝能科技表示,未來將進一步推展Gogoro智慧電動機車與Gogoro Network搭載輝能科技獨家固態電池技術的適配性,為兩輪電動車搭載新能源儲存科技再締新猷,攜手打造更安全、更高效的乘車體驗。觀察全球電池發展趨勢,固態電池有望取代傳統液態電解液電池成為未來消費性電子產品及電動載具的主流電力來源,也是全球知名汽車大廠及電池科技領導廠商致力研發的新世代技術。Gogoro指出,固態電池擁有不可取代的優勢,其一是它的能量密度更高,進而提升電動車輛的續航力,預估未來Gogoro的固態智慧電池將可望提升至1.4~1.5倍容量,而每顆智慧電池可儲存電量也將有望從1.7 kWh大幅增加至2.5 kWh,有效延長車主電池交換間的可行駛距離。其二是提升智慧電池的安全性,因為固態電池不同於現行鋰電池所採用的液態電解液,其固態電解質具有不易燃的特性,所以當固態電池受到劇烈撞擊時,將大幅降低電池遭遇意外狀況時的安全風險。Gogoro表示,內部積極導入固態電池技術,即是希望提供給每位智慧電動機車車主體驗與電動汽車同步的技術、產品與服務,並同時達成「向前新技術相容、向後舊車種相容」的雙向兼容挑戰。

台達電2月營收256.2億元 創同期新高

電源大廠台達電子3月9日公布2月營收256.2億元,年成長26%、月減2%,為同期新高。累計今年前兩個月營收518.9億元,年成長14%。針對本季營運展望,台達電董事長海英俊日前表示,目前看起來仍不錯,將優於去年同期表現。依其釋出展望,法人預估,台達電本季營運有望改寫同期新高。海英俊看好今年來自PC/NB、伺服器、電動車、風扇、工業自動化及被動元件等需求成長帶動,「目前沒看到什麼業務會衰退」,全年營運力拚兩位數成長,續創新高;台達電執行長鄭平表示,上半年訂單能見度高,惟因受缺料干擾,上半年毛利率仍有壓,下半年希望可以調整回來。台達電9日股價收241.5元,上漲6元。

廣達、仁寶2月營收年增逾1成 齊創同期新高

筆電代工廠廣達今天公布2月合併營收新台幣906.92億元,因工作天數較少,月減10%,但年增13.2%,創歷年同期新高。仁寶2月合併營收824.44億元,月減0.3%,年增16.7%,也改寫同期新高。廣達接受中央社記者電訪指出,2月筆電出貨480萬台,月減120萬台,原因包括工作天數較少、Chromebook貢獻下降,但受惠於整體平均售價上揚,2月營收創同期新高,推估今年第1季筆電出貨將季減20%以內,優於以往季節性水準,仍看好今年筆電出貨將逐季成長。仁寶2月筆電出貨360萬台,與1月持平,3月受惠於季底拉貨效應,營收與出貨都有望回溫。此外,電腦品牌廠華碩今天公布2月集團合併營收402.34億元,月減6.77%,年增19.97%;本業方面,2月品牌營收為370.5億元,月減7.1%,年增18.41%。華碩將於3月16日舉辦線上法人說明會,說明2021年第4季營運成果與2022年第1季營運展望。鴻海集團旗下工業電腦廠樺漢公布2月合併營收67.6億元,月減14.3%,年增15.6%,改寫歷史同期新高,主要受惠於系統整合、設計製造業績同步成長,整體營收不因農曆春節長假、工作天數較少而受影響。準系統廠浩鑫2月合併營收達1.57億元,月增15.77%,年增29.78%,主因歐美部分貨運到港,緩解部分訂單需求,且子公司暄達醫學的醫療氣墊床市場需求穩健,產線維持滿載。

大陸6G建設 超前部署

大陸工信部部長肖亞慶表示,目前已經開通5G基地台超過142.5萬座,5G手機終端連接用戶超過5.2億戶,世界領先、規模最大,今年將累計建成5G基地台突破200萬座,同時,也要為下一代通信技術6G的發展提前謀劃,做好部署。肖亞慶3月8日在大陸全國人大第二場「部長通道」活動上表示,要加快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在打好5G網路基礎的同時,更要加大對關鍵核心技術的攻關力度,6G已蓄勢待發。肖亞慶說,大陸在5G發展有非常好的機遇,5G應用在工業、能源、交通等領域也快速拓展,賦能千行百業的成效十分顯著,「去年全年通信業、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的業務收入分別增長8%和17.7%。」新業態、新模式層出不窮,數位經濟呈現蓬勃發展的趨勢。他表示,在發展5G的同時,也要考慮下一代通信技術的演進方向、技術路線,為下一代通信技術6G的發展提前謀劃,做好部署。目前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三大電信商均在積極探索6G技術,據中國移動2月底發布6G協同創新成果,提出6G語義通信系統原型、光子學輔助太赫茲通信系統等共計17個創新項目;而中國電信則發力衛星互聯網;中國聯通主要開展算力研究。截至目前,大陸6G技術專利申請量達3.8萬項,相關技術專利占全球比重35%,位居世界第一。未來三至五年將是6G潛在關鍵技術的窗口期,是搶占通信領域技術制高點和培育產業基礎的關鍵。針對6G核心技術發展,市場關注多在太赫玆和衛星互聯網。開源證券評估分析,未來6G將主要應用於沉浸式雲XR、全息通信、感官互聯、智慧交互、通信感知、普惠智能、數字孿生、全域覆蓋等八大場景。6G構建全球全域覆蓋業務的「空、天、地一體化」網絡,全球再無任何行動通信覆蓋盲點。肖亞慶表示,1-2月工業經濟平穩運行,但也還有不少困難和問題。比如原材料價格的上漲,交通運輸的困難和費用的提升,還有疫情散發「最大的就是外部環境的變化,不可避免地對工業經濟造成影響。」大陸製造業總量已連續12年位列全球首位,肖亞慶表示,製造業和實體經濟的發展,未來仍然是重點努力的方向。「製造業在向高端邁進的過程中,要解決自立自強的關鍵核心問題」,以支撐整個經濟,特別是工業經濟的增長。

大陸對小微企業減稅 台商很有感

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3月5日發布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對小微企業年應納稅所得額人民幣100萬元至300萬元(新台幣430萬元到1,290萬元)部分,再減半徵收企業所得稅。不少台商表示,這次普惠性稅收減免政策,對大多數的小企業、創業者非常友善,也讓台資和外資很有感。揚州台商協會副會長、宏琪金屬製造董事長詹正旭指出,稅費的減免可讓企業更好的獲利,尤其最近的原物料上漲,企業的最終售價未能及時調整、必須負擔利潤空間的壓縮,甚至賠錢,稅務減免對企業來說有很大的幫助。上海台商協會發言人李崇章指出,減稅政策的確對小微企業是種肯定。不過另一名從事餐飲的上海台商坦言,這兩年公司營收受新冠疫情影響,基本上沒有利潤,很可惜沒有搭上這次「納稅所得在人民幣100至300萬減半」的順風車。凱博聯合會計師事務所上市項目總監梁祥賢表示,所謂的小型微利企業(簡稱「小微企業」),是指同時符合「年度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人民幣300萬元」、「從業人數不超過300人」、「資產總額不超過人民幣5,000萬元」三要件。他提到,正常企業所得稅率25%、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率15%;小微企業的所得稅率,在年度應納稅所得額時,只要不超過人民幣100萬元按5%稅率繳納;若超過人民幣100萬元、但不超過人民幣300萬元,按10%稅率繳納。
梁祥賢指出,2021年為鼓勵小微企業,已將不超過人民幣100萬元的,再減半徵收,就是按2.5%稅率繳納;「今年的兩會,再放寬超過人民幣100萬元、但不超過300萬元的,也再減半徵收,那就是按5%稅率繳納。」梁祥賢提到,包括自己公司也享受到這次減稅優惠。他舉例若企業淨利潤人民幣300萬,在2021年稅制中,那麼企業所得稅分2個計算檔次,首先是人民幣100萬乘以2.5%,得出人民幣2.5萬元。其次是人民幣200萬元,乘以10%,得出人民幣20萬元。兩個檔次的所得稅相加,總共是人民幣22.5萬元。而在今年新規之後,企業所得稅分2個計算檔次,首先是人民幣100萬乘以2.5%,得出人民幣2.5萬元。其次是人民幣200萬元,乘以5%,得出人民幣10萬元。兩個檔次的所得稅相加,總共是人民幣12.5萬元。的確比2021年稅制,省了人民幣10萬元。

MiniLED背光筆電面板今年出貨估倍增 友達可望受惠

MiniLED 應用逐步發酵,包含蘋果 (AAPL-US)、非蘋品牌廠近年都陸續推出搭載 MiniLED 面板的筆電產品,根據研調機構 Omdia 統計,去年搭載 MiniLED 背光的筆電面板出貨達 450 萬片,滲透率首度突破 1%,估今年出貨將再倍增至 990 萬片,滲透率上看 3%,友達 (2409-TW)、夏普 (Sharp)、LGD 等面板廠可望受惠。Omida 指出,受惠蘋果去年底發表 14.2 吋、16.2 吋搭載 MiniLED 的 MacBook 產品,激勵去年 MiniLED 筆電滲透率達 1.6%,相關面板出貨量達 450 萬片,創下歷史新高,估今年出貨量可望年增 1.2 倍,達 990 萬片,滲透率同步提升至 3%。Omida 說,現階段 MiniLED 成本仍高,筆電品牌廠採用 MiniLED 應用仍相對保守,不過考量去年疫情推升高基期、加上產業需有新應用驅動需求,包含蘋果、聯想、戴爾、宏碁、華碩、微星、技嘉  都已推出相關產品。雖然 MiniLED 在各大品牌廠新品助力下近年需求顯著成長,但 Omida 也示警,品牌廠近年同樣考慮擴大採用 OLED 面板的筆電產品線,蘋果也計畫在 2023 年推出 OLED 筆電,後續恐擠壓 MiniLED 筆電面板需求。從面板供應商角度來看,全球首款 MiniLED 筆電面板由友達在 2020 年供應,後續更將採用 Mini LED 背光設計的 AmLED,導入宏碁、華碩、技嘉、微星等電競 / 創作者筆電、桌上型顯示器應用中,至於蘋果 MiniLED 面板則主要由夏普 (Sharp)、LGD 供應,此外,京東方近年同樣積極擴大布局 MiniLED 市場。

汽車業響應制裁改寫全球版圖 學者:或漸不重視中市場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讓飽受供應鏈危機所苦的汽車產業再受打擊,其背後更牽涉到烏俄兩國及中國的原料、製造、市場等地緣政治格局,可能足夠改寫全球汽車業的版圖。紐約時報報導,由於烏俄戰事,BMW、賓士、福斯等德國車廠均暫時關閉烏克蘭工廠,但是其影響不是只有烏國產線;BMW在奧地利、德國、英國的部分產線,福斯在德國的主要工廠,以及生產電動車的產線均告停擺。產業鏈牽一髮而動全身;這些車廠在烏克蘭設的產線主要為線束布建,這是生產汽車的初期階段,沒有線束布建就無法生產汽車,且因車型而各有不同,因此烏國產能停擺的影響非一朝一夕就能解決。更糟的是,俄羅斯是如金屬鎳、鈀等主要供應國,烏克蘭則是主要的氖氣供應國,而這些礦物及氣體都是生產汽車及半導體的重要零組件,讓影響波及全球汽車業,進一步升級供需失衡;而中歐鐵路運輸受阻更讓問題雪上加霜。德國車廠受衝擊的教訓是:烏克蘭不是個安全、穩定的投資地點,儘管多年前的時候看起來是如此;而另一個德國長期將經濟利益置於政治、外交安全考量之上的,就是中國。中國是全世界最大、成長速度最快的汽車市場,福斯超過50%的汽車及BMW、賓士三分之一的汽車銷售仰賴中國,面對一直站在俄羅斯這方的中國,德國車廠不單得思考在所有威權、專制國家設廠及開產業務的風險,還得考慮觀感問題。一些學者認為,鑒於中國與歐美緊密的經濟關係,對俄羅斯的堅定支持是不可持續的;但也有學者主張,烏俄戰爭爆發,標誌著全球經濟、產業鏈的根本性重組,尤其是與俄國、烏克蘭與中國之間的產業分工及市場投注。ING經濟學者布茲斯基(Carsten Brzeski)就表示,烏俄戰爭的「長期影響」是,反全球化的演變趨勢將「更快速」,而且將「根本上」改變過去將經濟至於政治利益之上的思維,對歐洲車廠來說,也許中國的市場未來將變得不再那麼重要。

5G新品、低軌衛星商機驅動 明泰今年可望重返成長

網通廠明泰召開法說會,董事長黃文芳表示,今年隨著 5G 新品出貨還有低軌衛星等多動能加持,加上明年首季有訂單到手,今年營運可望重拾成長。黃文芳表示,缺料、塞港問題雖已改善,但對今年而言仍是挑戰,目前主晶片、電源管理 IC 受缺料影響較大,必要時不排除會導入新零件以降低影響,缺料、塞港以及地緣政治都會是今年的課題。不過,黃文芳指出,受惠事業群優化、數位多媒體新案量產、5G 新品出貨、旗下仲琦低軌衛星產品今年將放量,今年成長動能強勁。除了持續優化業務外,也將擴大新品、增加新場域應用,並規劃透過 M&A 與系統整合商 (SI) 甚至是品牌合作,拓展出海口。三大事業群中,明泰預計區域都會網路 (LAN/MAN) 中,資料中心交換器今年營收表現將穩定成長,目前 400G 已準備好出貨,但需克服缺料,預計明年第一季將會完成 800G 樣品。無線寛頻 (WB) 方面,明泰表示,雖受缺料衝擊影響而導致去年營收下滑,今年除了原有產品外,將會持續在 5G 及專網相關領域布局,WiFi 6E 產品去年底已向北美電信客戶小量送樣。總經理林裕欽說,5G 相關產品今年佔比可望突破個位數,朝二位數前進,目前 5G RU 等新品目前在日本、台灣已認證出貨,5G FWA CPE 則開始在日本、歐洲認證出貨;至於 5G O-RAN 目前已通過證,將開始進軍國際市場。明泰認為,5G 仍是今年焦點,將帶動各產業數位轉型,持續進行垂直市場開發,目前 5G 端到端產品已成功打入日本、中東等國際市場。另外,第三大的數位多媒體業務因拓展北美市場有成,相關產品將於今年第二季開始少量出貨。

獲ISO 26262認證 群聯搶攻自駕車、電動車

NAND Flash控制IC廠群聯3月8日宣布通過ISO 26262車用功能安全設計流程認證,助力群聯大舉進軍車用儲存市場。執行長潘健成指出,公司將持續擴大車用產品線,搶攻自駕車、電動車市場。群聯表示,車用儲存市場一直是NAND Flash產業的一大成長動能。根據市調機構資料,目前全球每年的汽車銷售總量介於7000萬至9000萬台左右,雖然目前車輛所使用的NAND Flash需求眾多,但依舊以小容量的應用為主,包含汽車導航、行車紀錄器、數位電子儀表板、電子中控台、影音設備等。不過,在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及自駕車的成長趨勢來看將會有所改變。群聯表示,根據全球最大的車用記憶體原廠資料以及全球知名車廠數據,未來10年內,每台車所需要的NAND Flash容量將上升至1TB至4TB;換言之,車用儲存市場將是NAND儲存產業的一大成長動能機會。群聯已在車用儲存市場耕耘超過10年以上,目前群聯更是全球最大的車用eMMC控制晶片供應商。因此,群聯表示,公司持續積極布局車用儲存控制晶片研發,最新通過的ISO 26262認證更是強化了車用安全設計流程,打造全球最完整且最可靠的車用儲存方案。除此之外,群聯目前已有完整車用儲存方案,包含eMMC、BGA SSD、UFS及SD/microSD等,為全球最完整的車用儲存方案供應商,不僅產品完整通過AEC-Q100認證、韌體設計導入Automotive SPICE流程、製造廠商通過IATF16949認證。

行事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