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動態
優群本季營收年增衝雙位數,毛利率估年增
連接器廠優群公布去年財報與股利數字,去年全年每股稅後盈餘7.11元,配發5.6元現金股利,殖利率超過5%,法人預期,因DDR5 Long Dimm SMT Type已有開始出貨,今年首季營收年增率將挑戰雙位數,毛利率可望明顯年增,另微型沖壓件包括Metal Fense與Metal bar都陸續有新規格導入,今年成長正向,全年營運維持雙位數成長無虞,期待獲利增幅更勝營收。優群去年稅後淨利6.4億元,略優於前年,但因股本擴大,每股稅後盈餘略降到7.11元,董事會維持高現金股利配發,每股配發5.6元現金股利,對照目前股價,現金殖利率超過5%。對於今年成長動能,優群認為,與年初看的趨勢相當,DDR5、Type C以及微型沖壓件仍享有正向成長的機會。其中雖英特爾的新平台傳言可能延後上市,但DDR5 Long Dimm SMT Type今年已經開始有正式出貨,內部也評估,先前原有市場擔心SMT Type與原有的Dip Type價差過大,恐影響轉換,但因公司製程相對具備經濟規模優勢,仍會是轉換潮下的最大受惠者,預期下半年轉換將逐步發生。在微型沖壓件部分,公司本來就搭配美系大廠穩定交貨,其中Metal Bar多用於智慧型手機,今年上半年平均單月出貨量先看與去年第四季持平,但今年下半年不排除有新規格導入。另供應穿戴式裝置的Metal fence,客戶也陸續有幾個新規格開始導入,內部看待今年微型沖壓件成長仍趨樂觀。優群也指出,因應高銅價,今年初已有通知部分客戶調整報價,並獲正面回應,法人預期,本季毛利率有機會趨近前季,年對年明顯成長,今年營收兩位數成長無虞,獲利增幅勝於營收。銅價波動影響不大 連接器廠走穩線
近期銅等金屬價格因俄烏戰事波動劇烈,不過由於現在為淡季,且銅現貨價格相對平穩,連接器廠普遍認為銅價波動對營運成本影響不大,優群、信邦、嘉澤、詮欣及貿聯均預期,今年營運展望不變,今天盤中股價同步走高。俄羅斯及烏克蘭戰事衝擊全球油價、貴金屬/金屬市場,銅、鋁、鎳等及原物料期貨價格飆漲,市場憂心對產業造成衝擊,連接線器廠也謹慎因應近期原物料價格劇烈波動,不過,由於現在為產業淡季,且銅現貨價格相對平穩,加上各廠仍有備料庫存,連接線器廠評估後多認為,銅價短期波動對營運成本影響有限,對於今年營運展望亦多維持不變。受到2月工作天數較少、香港疫情造成塞港等因素影響,嘉澤2月合併營收為13.86億元,月減41.06%,但年增8.23%,累計前2月合併營收為37.4億元,年增22.79%;嘉澤表示,雖然第1季有部分因素干擾,全年營收成長展望不變。優群2月合併營收為2.3億元,年增50.15%,累計前2月合併營收為4.6億元,年增8.65%,優群總經理劉興義表示,目前營運未受戰爭影響,今年整體看起來還不錯,隨著新產品出貨放量,今年營收較去年兩位數成長,且成長幅度不會低於去年,獲利亦可望同步成長,再創歷年新高。詮欣2月合併營收為1.2億元,略優於1月,年成長71.21%,累計前2月合併營收為3.2億元,年成長44.65%。詮欣表示,公司在高速高頻相關傳輸產品耕耘多時,主要應用在工業電腦、雲端中心、AI人工智慧及元宇宙應用之相關硬體設備連接器與線束,受惠於網通及IPC相關產品持續成長,致使2月合併營收年成長超過50%,雖然有俄烏戰爭因素干擾,目前看起來,公司營運未受影響,全年業績展望維持不變。貿聯、AES-KY 電動車概念夯
信邦E-Bike出貨估增5成 攜明係推智慧自行車應用微軟將在台灣建置的首座
總體經濟
電子資訊
充電槍需求旺,健和興第2、3條產線將陸續到位
電動車充電槍需求旺,零組件廠商健和興逐步擴產因應,第二條產線預計第二季投產,另有新廠建置中,預計今年底明年第一季完工,屆時可望再增一條產線。法人預期,公司今年來自車用營收佔比有望達二至三成,今年營運也將雙位數成長,獲利再創高可期。 健和興去年營運豐收,兩大核心的車用與綠能成長都很強勁,帶動營收年增四成,法人估計的每股稅後盈餘介於4.95-5元;今年兩大應用仍趨向正面,且因應中期成長所需,公司也積極擴建產能因應。其中車用擴產已於去年下半年開始規劃,雖因疫情與人力緊繃因素,第二條充電槍產線的設備安裝,會略為延後到第二季到位,但到位後充電槍產能一年可增加幾十萬支,整體集團產能也會因此增加10%左右。且目前也已規劃再建新廠興建,預計今年底明年第一季完工,屆時也會再增第三條充電槍產線,產能逐年擴充。 法人也預期,公司今年來自車用的營收成長,會高於兩成,整體車用營收佔比會拉高到二至三成。 另綠能部分,因油價高漲與ESG趨勢,歐美綠電環保需求明確,健和興產品也在客戶供應鏈佔有絕佳利基,法人預期今年營運也將會是雙位數成長。公司也計畫在大陸現有廠房增加產線,並加速導入自動化,擴大產出。 公司也表示,銅價高漲對成本還是會有一定影響,若LME常態維持在10,000-11,000美元,會考慮再通知客戶調整報價基礎。 法人也預期,健和興今年營收將雙位數成長,毛利率先估持穩,獲利增幅有機會略高營收,每股獲利再創高可期。
台達電拚電動車、儲能今年成長達50%
俄烏戰爭引發能源危機,台達電在電動車及儲能的布局備受關注,公司強調,今年電動車營收仍可維持40~50%的高成長,儲能方面目前雖然佔營收比重不高,但今年可維持30~50%的高成長,且是公司後續營運重點之一。台達電強調,由於電動車事業與客戶已合作多年,一起開發成長,在安全性、可靠性方面,是花很多時間累積、用金錢堆積出來的,因此可與競爭者拉開距離;今年EV(電動車)營收成長的目標仍看40~50%,短期車廠因為料況不穩,有停止叫貨,使庫存堆積,但料況緩解後,需求還是很好,目前維持兩年後看損平的方向。儲能事業方面,台達電的儲能不單單只是儲能櫃,是包含儲能系統、能源管理系統方案,其中包含:功率調節系統(PCS)、固定電網、電池儲能、電動車充電等面向,目前在台灣市占率已相當高,公司認為,今年儲能可維持30~50%的高成長,未來市場很大,將朝國際發展。台達電去年EPS 10.32元,擬配發現金股息5.5元,配息率從過往7成、近年皆降至5成,公司表示,主因今、明年在亞洲、印度、美國都有擴充計劃,還有考慮併購的計畫,有資金需求,後續還可能規畫發債來獲取資金。
NB組裝多家2月創同期高,料況續吃緊但收斂
NB組裝廠今(2022)年2月營收出爐,多家2月營收創下多年來同期新高,或是同期次高水準,主因訂單仍大於出貨,因此只要料況稍微走順,就能推升出貨表現,預期組裝廠第1季NB出貨皆能優於去年同期表現、呈現淡季不淡,業者指出,目前零組件掌握度有較去年提高、吃緊情況有略為收斂,但仍未完全緩解,預期要至下半年長短料情況才有機會明顯改善,此外,部分廠商認為第2季NB出貨有機會再增。受惠長短料問題略為改善,且去年因為缺料而無法出貨的訂單,陸續在今年第1季出貨,使得組裝廠第1季淡季仍保持出貨動能。NB組裝廠普遍因為2月工作天數減少,營收較上個月下滑,不過優於去年同期,多家創下歷史同期新高,或是歷史同期次高表現。廣達2月營收月減10.03%、年增13.16%,創歷史同期新高,NB出貨480萬台、月減120萬台。緯創2月營收月減3.48%、年增30.62%,創歷史同期次高,NB出貨160萬台、月減10萬台。仁寶2月營收月減0.25%、年增16.67%,創歷年同期新高,NB出貨360萬台、較上月持平。英業達2月營收月減10.23%、年增13.10%,創歷史同期次高,NB出貨150萬台、較上月持平。目前組裝廠大多維持第1季NB出貨展望,預期將呈現淡季不淡,雖仍會較去年第4季修正,但有機會優於去同期表現。廣達以往因為消費機種比重較高,第1季淡季NB出貨季減幅度會大於產業平均、達約季減2成上下,不過今年第1季NB出貨季減幅度較過往相比有望收斂、有機會低於2成幅度。仁寶預期,3月NB出貨有機會回升,目前仍有長短料問題,需要持續觀察供應鏈變化。市場預期,仁寶第1季NB出貨有機會保持年成長。緯創認為,隨著工作天數恢復,3月NB出貨有望月增兩位數以上,整體第1季NB出貨將季節性修正,不過由於需求持續,預期出貨量將優於去年同期。英業達表示,1月因為IC缺料而無法出貨的訂單,在2月有趕工,因此2月淡月出貨量仍有持平1月的表現,整體第1季NB出貨季減幅約達15-20%。依目前能見度,部份組裝廠認為,第2季NB出貨有望再增溫。緯創指出,目前客戶展望仍正向,持續加緊備料,預期第2季NB出貨有望季增雙位數、且同樣保持年增態勢。英業達則表示,目前客戶沒有砍單,依目前能見度,第2季NB出貨有望優於第1季。近期市場傳出因為需求減弱,IC長短料問題已經解決,包括之前非常缺的成熟製程IC,像是PMIC都已不缺,不過組裝廠認為,緊缺的料件品項的確有逐漸減少,缺口可能從過去的2成以上,收斂至1成多,不過組裝廠只要缺一個料件就無法出貨,目前看起來,長短料問題要明顯看到改善,可能要到下半年或年底。另有供應鏈指出,第1季本來就是傳統淡季,各產業需求不能與旺季相比,長短料問題比較容易看到改善跡象,但若供應鏈問題沒有獲得改善,時序進入旺季問題可能還是會浮現。NB零組件供應鏈指出,現在比較擔心後續終端需求是否能維持的問題,IC以外的零組件供應鏈,已經沒有缺料問題,目前與ODM廠配合出貨順暢。市場認為,目前NB長短問題正逐步收斂,不像去年那麼嚴重,一方面是NB急促拉貨需求高峰已過,目前教育NB如Chromebook需求降溫,僅有商用、電競機種支撐,因此整體NB需求雖持續、但力道已不如過去兩年強勁,另一方面是供應鏈問題逐步改善,因此供應鏈供給情況,會從下至上、由一般零組件至IC逐步紓解。
iPhone組裝助攻 法人估鴻海今年獲利拚高看逐季增
鴻海今年營運備受關注,外資法人指出,鴻海今年在蘋果iPhone組裝比重可到67%至69%,加上企業雲端伺服器組裝看佳,旗下工業富聯取得新專案助攻,預估鴻海今年業績獲利逐季成長,目標衝新高。蘋果9日推出新平價iPhone SE,市場預期鴻海仍是主要組裝代工夥伴,日系法人先前報告預估,蘋果今年下半年將推出2款6.1吋和6.7吋中低階版iPhone 14以及2款6.1吋和6.7吋高階版iPhone 14 Pro機種,美系外資法人8日報告預期,鴻海今年在iPhone整體組裝比重可到67%至69%。觀察鴻海在雲端伺服器營運,美系外資法人指出,鴻海今年在美系客戶雲端服務供應商(CSP)產品可持續成長,關鍵零組件供應改善,帶動今年鴻海企業伺服器業績估成長17%至19%,今年企業伺服器業績占鴻海集團業績比重將提升至23%至25%。外資法人指出,鴻海集團旗下工業富聯持續獲得美國和中國CSP客戶的新專案,帶動集團在全球CSP伺服器組裝市占率提升至22%至24%,展望鴻海今年車用零配件業績,外資法人預估,鴻海今年業績可站上新台幣200億元,鴻海布局電動車持續按照計畫,長期將是集團主要營運動能,預估到2023年,電動車業績將顯著貢獻。展望鴻海今年營運,外資法人指出,須留意原物料價格上漲、供應鏈和物流是否順暢、以及產能重新調整等因素,預估今年鴻海集團業績目標超過新台幣6.2兆元續創新高,代表本業的營業利益估近1745億元、續創新高,獲利逼近1500億元拚新高,每股純益目標10.8元,今年業績獲利可呈現逐季成長態勢。鴻海日前指出,正面看待第1季季節性表現,預期第1季業績較去年同期略持平,密切觀察地緣政治情勢變化、疫情、通膨及整體供應鏈情況。
陸LED龍頭奪蘋單 衝擊台廠
大陸LED龍頭三安光電3月9日公告,持續接獲國際單一重要大客戶Mini LED晶片訂單。知情人士透露,三安所指的「大客戶」就是蘋果,打破過往由台灣富采投控獨拿蘋果Mini LED訂單局面。這意味台廠苦練多年建立起來的新世代高階顯示技術城牆遭紅色供應鏈瓦解,再度面臨陸廠搶單競爭,且發生的時間點比預期更早。富采投控整合晶電與隆達兩大台灣LED指標廠,於去年元月正式成立,並結合兩家公司花費多年開發Mini LED技術的資源,去年順利打入蘋果供應鏈,獨家供應iPad、MacBook等硬體的Mini LED元件,被譽為台灣在先進顯示器與蘋果供應鏈史上一大里程碑。蘋果率先採用Mini LED不僅引發潮流,也讓獨家供應商富采去年繳出年度稅後純益18.98億元,每股純益3.21元的漂亮的成績單,不僅擺脫過往晶電與隆達時代「賠多賺少」的狀況,市場也因富采成立第一年就拿下好成績而給予掌聲,股價一度攀升至百元之上。在蘋果積極扶持第二供應商策略下,市場原本就預期,富采獨拿蘋果Mini LED訂單的好日子「不會太久」,預料今年第2季過後就會有同業瓜分訂單,以三安呼聲最大。對於三安搶單,富采董事長李秉傑表示,品牌廠扶植第二供應商是正常的商業模式,也是可以預期的方向,在因應對策上,富采產能目標是占全球需求五至六成,不會讓市場供給過大。李秉傑說,富采歷經去年大量交貨,Mini LED所有製造流程問題已經解決,也證明公司的技術實力。富采具有品質優勢,只要維持在技術研發上走得更快,品質上維持得更好,並不擔心市場競爭。三安昨天主動公告,該公司自2022年初以來,持續收到國際單一重要大客戶Mini LED晶片採購訂單,金額超人民幣1.7億元(約新台幣7.7億元),其中的人民幣1億元訂單已於1月至2月已交付,其餘訂單將在3月底前交貨完成,該公司已就客戶需求的產品組織產能積極生產,以滿足客戶需求。三安並未揭露此次訂單客戶。知情人士透露,三安所指的「大客戶」就是蘋果,儘管交貨金額不大,但有其指標意義,尤其三安搶單富采的時間比原本業界預期的時間點更早發生,意味三安技術進度超前,台廠花了多年築起的新世代高階顯示技術遭紅色供應鏈瓦解,後續恐面臨殺價競爭問題。
車用、充電需求大 寬能隙半導體年複合成長率達48%
目前最具發展潛力的材料即為具備高功率及高頻率特性的寬能隙(Wide Band Gap;WBG)半導體,包含碳化矽(SiC)與氮化鎵(GaN),主要應用大宗為電動車、快充市場。據TrendForce研究推估,第三類功率半導體產值將從2021年的9.8億美元,至2025年將成長至47.1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達48%。SiC適合高功率應用,如儲能、風電、太陽能、電動車、新能源車等對電池系統具高度要求的產業。其中,電動車備受市場關注,不過目前市售電動車所搭載的功率半導體多數為矽基材料(Si base),如Si IGBT、Si MOSFET,但由於電動車電池動力系統逐步往800V以上的高電壓發展,相較於Si,SiC在高壓的系統中有更好的性能體現,有望逐步替代部分Si base設計,大幅提高汽車性能並優化整車架構,預估SiC功率半導體至2025年可達33.9億美元。GaN適合高頻率應用,包括通訊裝置,以及用於手機、平板、筆電的快充。相較於傳統快充,GaN快充擁有更大的功率密度,故充電速度更快,且體積更小便於攜帶,吸引不少OEM、ODM業者加入而開始高速發展,預估GaN功率半導體至2025年可達13.2億美元。TrendForce特別提到,相較傳統Si base,第三類功率半導體基板製造難度較高且成本較為昂貴,目前在各大基板供應商的開發下,包括Wolfspeed、II-VI、Qromis等業者陸續擴增產能,並將在2022下半年量產8吋基板,預期第三類功率半導體未來幾年產值仍有成長的空間。
和碩:零組件料況仍吃緊 3大產品線今年審慎樂觀
蘋果代工廠和碩今天召開線上法人說明會,執行長廖賜政表示,零組件料況仍非常吃緊,今年審慎樂觀看待資訊、通訊、消費電子3大產品線,預估今年整體資本支出將增加到5億美元(約新台幣141億元)。和碩今天召開法人說明會公布去年第4季財報,因業外收入新台幣35.94億元挹注,歸屬母公司稅後淨利達78.61億元,季增近2倍,年增64.7%;每股盈餘2.95元,創單季歷史次高。廖賜政回答法人提問時表示,今年審慎樂觀看待資訊、通訊、消費電子3大產品線,資訊產品的筆電今年受惠於高階和商用機種需求,以及Windows 11作業系統帶動換機潮,應該會成長;通訊產品牽涉層面較廣,期待會有不錯前景。他說,今年零組件供應仍非常吃緊,尤其是載板,上半年還看不到紓解跡象,下半年要繼續觀察,甚至明年都要時時刻刻緊盯,避免長短料問題發生。廖賜政指出,和碩在海外設廠都是基於客戶需求布局,無論印度或中國廠區,都以滿足客戶需求為第一要務。新事業方面,除了傳統車載生意之外,電動車客戶也在增加當中。廖賜政說,和碩去年整體資本支出約3.85億美元,今年預估成長到5億美元。增加約1.15億美元將用於擴張電動車、傳統車載及其他產品線,目前製造趨勢是節能減碳,減少運輸與耗能,和碩配合客戶到各地設廠、擴張產能,也需要在生產過程中達到節能減碳。和碩2021年全年合併營收約1.26兆元,年減9.7%;營業利益168.54億元,年減11.6%;歸屬母公司稅後淨利205.46億元,年增1.7%;每股盈餘7.71元,略低於2020年的7.73元。和碩董事會決議配發現金股利每股5元,以今天收盤價69.6元計算,殖利率約7.18%。和碩另公布今年2月合併營收851.24億元,終止連續5個月破千億元紀錄,因工作天數減少,月減30.87%,但年增58.28%;累計今年前2個月合併營收2082.62億元,年增52.91%。
去年全球穿戴裝置出貨年增2成 蘋果續居冠
根據IDC全球穿戴式裝置追蹤報告的最新研究結果顯示,去(2021)年第四季全球穿戴式裝置市場創下新高,出貨量達1.71億台、年增10.8%。新產品和對健康、健身追蹤產品以及可聽設備的持續需求,幫助市場保持成長動能,去年全年出貨量共計5.34億台、年增20%。蘋果去年以30.3%的市佔率在全球穿戴式裝置品牌市場中,繼續蟬聯冠軍。可聽設備再次成為領先類別,去年第四季出貨量成長9.6%,幾乎占整個穿戴式設備市場的三分之二。同時,手錶繼續從手環中搶攻市佔,因為更大的外形尺寸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多的功能和客製;其他類別如眼鏡、戒指、聯網鞋等,於去年第四季成長了94.1%,主要由於Oura戒指和Facebook/Ray-Ban Stories等產品。IDC指出,雖然供應在去年期間對許多公司來說是一場持久戰,但許多問題於去年第四季開始消退,並允許品牌在擴大其產品線的同時出貨量達到破紀錄水準。然而,供應緊張也迫使許多公司考慮服務問題,這可能會在未來的穿戴式設備市場上發揮關鍵作用,因為OEM廠商可透過持續的服務收入來補貼硬體購買,進而嘗試他們的商業模式。IDC續指,儘管蘋果在去年裡仍然遙遙領先,但市場的另一個有說服力的跡象是後來的一長串供應商,三星、華為和Imagine Marketing都公布了超越市場的年成長,其他品牌也是如此。這表明需求正在向其他公司和產品擴散,所有這些都帶來了更多的多樣性和價格競爭,以吸引和保留更多的客戶;且由於首次使用的使用者仍有強烈的需求,供應商可以用與蘋果產品類似但價格更低的功能來爭取他們。觀察去年第四季品牌亮點,蘋果保持了第一的位置,市占率34.9%,7系列手錶在從去年第三季延到第四季後廣泛上市,以及AirPods 3的推出有助於蘋果於該季的成長;而隨著小米(1810.HK)的手環業務下滑,該公司透過專注於手錶(去年第四季出貨量翻倍)以及可聽設備,得以發展並保持其市場領導者地位。三星的Galaxy Watch 4系列在假期季透過折扣和以舊換新優惠進行了大力推廣,此一活動得到回報,與2020年的假期季相比,該公司在去年第四季的智慧手錶市場成功獲得3個百分點。然而,可聽設備類別的成長確實開始趨緩,該公司的出貨量成長了4.3%,明顯低於該類別在去年第四季9.5%的整體成長。華為的成長令人印象深刻,去年第四季成長35.6%,由於積極的行銷,該公司已成功在中國以外的地區獲得成長動能;去年假期季期間,歐洲地區的出貨量占華為產品群組的29%,高於上一年的19.9%。而由於印度國內所有穿戴式設備的快速成長,Imagine Marketing躋身前五名,該公司突出的BoAt品牌布局成果可歸功於高價值、低成本策略,該策略對其可聽設備和手錶業務非常有效,手錶的平均價格遠低於50美元,這也是手環市場在最近一季面臨挑戰的主要原因之一。
台灣跳電該怎麼解決 美國通用汽車想到辦法
電動車的發展引起許多爭論,在鋰電池造成的環保議題之外,國家電力不足帶來的問題更大,許多缺電地區要不要發展電動車已經成為問題,但是通用汽車認為,電動車或許可以成為電力不足的救星。美國第一大車廠通用汽車已經誇下海口,2030年要成為電動車的霸主,旗下所有品牌全力發展電動車,開發項目中包含車輛及電網,電網部分,通用與PG&E(太平洋瓦斯電氣公司)合作,開發一套雙向的車用電能系統。通用與PG&E(太平洋瓦斯電氣公司)合作,開發一套雙向的車用電能系統。雙向電能系統概念很簡單,通用汽車認為電動車也是電能儲備載具,可以成為電能供應的載體,緊急時刻能夠供應電源,只要電動車數量夠多,還可以連成電網做為都市的備用能源供應系統。由於加州森林大火層出不窮,已經危害到電網,在用電尖峰時段停電已是家常便飯,目前PG&E正在開發雙向電能系統,讓電動車可以充電也可以供電,這套系統不是單純在電動車上設置插頭給電器使用,而是利用高效能的傳輸系統將車上的電力傳到設備或能源網;假設加州某地區突然停電,區域內的電動車可以加入電網供應電力,利用電動車的數量優勢形成電源供應網絡,就如同備用電廠解決電力不足的問題。
通用電動汽車商業化副總裁Rick Spina表示,加州家庭1天平均用電20kWh,而通用旗下的雪弗蘭Bolt電動車電池容量60kWh,充滿電的Bolt可以供應一個家庭3天的用電需求,停電時這些電動車可以提供電力,不只可以自用,還可以透過電網提供給別人,成為電能共享的概念,提供電能的車主還可以從中獲得供電費用。這種電力調節方式已經在加州徵求使用者加入測試,雙向電網若能成功建構,就能解決用電不均或電廠突然停機的問題,這種情況與台灣的電力問題相似,台灣積極推動並補助電動車的同時,或許可以採用通用汽車的方式,利用電動車發展備用電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