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1. TECA會員免費~「塑膠射出成型的數位轉型及智慧製造示範產線」座談與參訪!
中美貿易戰,區域經濟成型、薪資高漲、缺工缺料,市場快速變化、競爭加劇,需求開始走向個人化、客制化... 如何快速靈活應變? 如何應對?結合自身優勢走向工業4.0製造業革命中獲得競爭優勢,為了提升產業的競爭力,將專業知識技術,以數位化、智能化與物聯網為依據,做水平與垂直的點線面整合,透過整合跨單位資源,建立知識化高值化數位平台,縮短技術發展與產品開發的時程,提升成型品的品質與企業的價值,轉型邁向智慧製造是重要解決方案,因此協會安排中原大學【智慧製造研發中心】之參訪交流,瞭解塑膠射出成型的數位轉型及參觀智慧製造示範產線,推產業轉型升級,歡迎會員廠踴躍參與共同成長~~~
     
時間:111年5月18日(三)13:50~16:00
地點:中原大學智慧製造中心(桃園市中壢區新中北路499號)
對象:TECA會員,一間企業限報名2位,若尚有名額將額外錄取
議程:
13:50報到
14:00相見歡(名片交換)
14:10-14:30講座一:中原大學智慧製造中心簡介 / 陳夏宗主任
14:40-15:00講座二:塑膠射出成型的數位轉型 / 鍾文仁副主任
15:10-15:40 智慧製造示範產線 / 丁郁宏助理教授、魏福勝助理教授
15:40 Q/A與交流
16:00散會


 

會員動態

詮欣車用給力 拚營運季季增
詮欣轉型有成,搭上車用熱潮,隨相關產品出貨放量,今年營運逐季走升可期。法人表示,看好該公司今年車用訂單持續成長,出貨量較去年增加,預期反應在業績上將成長顯著,繼首季營收年增逾4成,第一季獲利預估有望較去年倍增,2022全年營運創下歷史新高可期。法人指出,按美系電動車廠的需求推估,今年詮欣光出給該客戶的量就翻倍,明年還會再倍增,將大幅拉高詮欣汐止廠產能利用率,因應客戶需求強勁,公司也規劃後續視狀況添購自動機器設備以提升產能。另外,林口廠擴充新產能也在進行中,因為詮欣現有很多車用產品在送樣認證中,新品持續增加,未來汽車相關產品會集中去該廠生產。詮欣第一季營收為4.82億元、年增43.62%,創2017年來單季新高,主要成長動能來自車用產品出貨大增,以及IPC基本盤穩健及網通需求增溫。另外,因應原物料上漲,詮欣有適時反應轉嫁,產品上調整轉型,降低消費性、PC比例,拉高車用、網通、IPC的比重,產品組合有利之下,法人樂觀預估該公司今年獲利倍增可期,毛利表現也會明顯改善。詮欣歷經多年耕耘,今年起迎來車用全面開花,接單、出貨快速成長,目前詮欣車用涵蓋ADAS自動駕駛電腦、車內外輔助鏡頭、車聯網、抬頭顯示器及防駕駛疲勞偵測、超級電腦等五大產品線,打入歐美日韓等車廠。詮欣表示,汽車電子化程度越來越高,許多功能改採電子控制,將帶動連接器、連接線的需求量放大,汽車電子未來的需求絕對是看好的。詮欣交貨給美系電動車大廠的ADAS產品,從過去一顆今年提升到五顆,且接下來出貨量會逐季遞增上去。除此之外,近期許多歐系Tier 1廠也積極尋求送樣,運用在ADAS、儲存、面板等智能化、高速化影像訊息傳輸應用,公司表示,取得認證後未來連接器及線束將一同交貨,車用將成為公司未來強勁的成長動能。不畏懼大環境有不利因素干擾,詮欣對於2022年營運維持正面看待,除了車用有1倍以上成長,基本盤IPC也會穩健維持1成成長,網通伺服器在雲端、資料中心、AI、HPC等需求下,今年也會有1倍以上成長。
 
中探針打入蘋果Gogoro鏈
中探針打入蘋果、Gogoro以及美系電動車一線大廠供應鏈,營運喊衝。受惠於消費型探針連接器隨新機種開始貢獻營收,及美國電動車大廠車削端子同步陸續挹注業績,加上原物料及貴金屬的價格上升趨勢,法人預期公司將對客戶調漲整價,今年三大業務全面成長伴隨漲價助攻,全年營收有望改寫新高。中探針主要經營探針及探針製品研發製造,產品廣泛應用於手機、筆電、電動汽機車、半導體封測等領域,客戶群涵蓋美系及陸系一線客戶。以去年產品組合來看,連接器貢獻約七成為最大宗,其次為半導體測試探針占約兩成,新能源、工業則占約一成多。法人指出,中探針連結器主力產品為POGO PIN,可應用在各類電子產品中,也是蘋果MagSafe裝置重要供應商,在蘋果去年發布的14吋及16吋MacBook Pro,重新採用MagSafe 3充電介面的分離式電源線設計,看好在MagSafe導入MacBook Air機種且應用普及,加上消費型探針連接器隨新機種開始貢獻營收,中探針業績同步正向,連接器迎來強勁成長。半導體測試部分,中探針以銷售探針為主,在近兩年從既有客戶切入,強化與記憶體大廠的合作,在滲透率拉升之下,推升中探針出貨量逐步攀升,法人預期,2022年中探針的半導體測試業績可望年增超過二成。另外,中探針在新能源耕耘多年後,今年迎來收割期,作為電動機車Gogoro長期供應商,主要提供車內的電池連接器、充電槍與充電樁插槽等相關充電端子,在客戶積極於全球各地銷售,中探針出貨也可連帶提升。不僅新能源將開始貢獻營收,中探針今年更將事業版圖延伸至電動車領域,在充電槍內部電力探針及訊號探針等車削件應用,已打進美系電動車大廠供應鏈,本季開始出貨,第3季有機會明顯放量。

總體經濟

電子資訊

今年亞太區平板電腦出貨成長1.5%

根據IDC最新《全球季度個人運算裝置追蹤報告》研究指出,2021年亞太地區(含日本和中國)的平板電腦市場年成長12.9%,達到5640萬台;隨著供應改善和需求持續強勁,預計2022年平板電腦出貨量將成長1.5%。2021年家用平板電腦市場出貨量年成長20.7%,總計4300萬台。IDC亞太區客戶裝置研究高級市場分析師Jennifer Kwan指出,2021全年亞太區的許多國家都經歷了不同程度的封鎖,隨著疫情引發的e化學習、家庭娛樂和在家工作的需求,對平板電腦的需求仍在繼續,隨著首購者的增加,平板電腦的滲透率一直在提高;然而,供應鏈瓶頸一直是許多平板電腦供應商關注的問題,這阻礙了平板電腦市場的進一步成長。在商用市場部分,2021年出貨年成長6.5%。IDC表示,民營企業透過食品配送服務等領域的使用案例拓展了市場。另外,教育市場出貨雖然衰退,但在日本、印度、韓國和菲律賓的大型教育專案的支持下,出貨量仍大大高於疫情前的水準。2021年有幾家新廠商進入Android平板市場,包括2021第三季推出平板新機型的小米和realme,以及第四季推出的諾基亞和摩托羅拉。IDC預期,2022年將會有更多新廠商推出平板電腦,包括OPPO和vivo。Jennifer Kwan表示,看到更多智慧手機廠商進入平板電腦市場很有趣,這有助於緩解供應挑戰並提供更多產品種類,可以預計2022年Android平板市場的競爭將非常激烈。整體來看,IDC預測,2022年亞太區平板電腦市場將達到出貨量5720萬台,主要是因上半年受疫情驅動,推動消費者需求;而受益於新供應商的進入以及其他主要供應商的供應狀況改善,亞太區供應端也有望改善;另外,政府支持學生混合學習模式的舉措將繼續為教育市場創造機會,日本、韓國、馬來西亞、菲律賓、台灣和越南的幾個教育專案預計將於2022年部署。

大陸封城效應?蘋果訂單增加 鴻海印度廠擴增人力需求

外電報導指出,蘋果的iPhone代工廠鴻海在印度清奈的廠區,將要倍增近乎一倍人力,主要是因為來自iPhone製造商蘋果的訂單增加,蘋果將要公布財報,外界預期2022年業績可望創新高。由於近期包括上海、昆山、蘇州等地陸續封城,河南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也實施交通管控,這些都將影響交通物流運輸,使得工廠的進料與出貨,變得非常困難,蘋果擴大下單鴻海印度廠,是否因為大陸封城效應?值得觀察。印度經濟時報報導,蘋果已經獲得印度政府的放行證,准許鴻海印度廠區開始為印度國內市場生產iPhone。鴻海印度廠區是位在印度的特別經濟區,主要是為了外銷市場,不過,該特別經濟區也可以為了印度國內市場的銷售,向政府申請,讓所在的外銷工廠成為國內關稅區。外電指出,鴻海正在加速重開旅館,自從去年底,這些旅館因為員工中毒事件而關閉,目前總數共1.5萬名員工,已經約有1萬名員工,回到鴻海提供的宿舍。印度當地政府官員也表示,預估到5月第一個禮拜,鴻海在印度當地的所有員工應該可以回到旅館。另外,鴻海也正在Vallam建造一個大型旅館,提供作為該公司員工的住宿。

2024年磷酸鐵鋰占比達60% 成動力電池市場主流

受動力電池原材料價格不斷上漲的影響,今年第一季包括特斯拉、比亞迪、蔚來、理想、大眾等在內的全球多家新能源汽車品牌相繼上調電動汽車銷售價格。TrendForce認為,動力電池作為占據電動車整車成本最高的核心零組件,降低動力電池成本將是企業未來競爭的重要策略。而磷酸鐵鋰電池憑藉性價比優勢,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預估至2024年在全球動力電池市場裝機量占比將超過60%。TrendForce表示,從全球最大的電動車市場中國大陸來看,動力電池市場在2021年出現反轉,磷酸鐵鋰電池以52%的裝機占比正式超越三元電池,今年第一季裝機量占比持續上升至58%,成長速度也遠超過三元電池。不過以全球電動車市場來看,受惠於歐美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提升,三元電池在2021年仍以超過60%的市占率遠超磷酸鐵鋰電池,後者市占率約32~36%。儘管目前仍有較大差距,但觀察近兩年全球新能源電池正極材料業者產能規劃,磷酸鐵鋰材料的擴產規模和速度都將遠超三元材料。據TrendForce調查,目前全球正極材料業者已公告的擬擴產專案集中在中國大陸和韓國,名義上規劃總產能超1100萬噸,其中磷酸鐵鋰正極規劃產能約占64%,不過由於規劃產能已超市場需求,未來行業總規劃產能將與實際產能之間形成一定差距,未來實際有效產能可達到多少仍有待觀察。值得注意的是,伴隨2021下半年以來鋰、鈷、鎳等核心電池原材料漲勢明顯,加上全球動力電池供應鏈受俄烏戰爭、疫情等不確定因素的影響,短期內產業鏈的供給與需求之間的成長速度將有所差距,企業將更著重在降低電池材料成本,以及供應鏈安全等關乎未來競爭力的兩大課題。在此趨勢下,TrendForce預期,磷酸鐵鋰電池的性價比優勢將更突出,未來2~3年內或將成為終端市場的主流,磷酸鐵鋰電池與三元電池全球裝機量比例也將在2024年由3:7轉變為6:4。

ABB新機器人 助攻電動車製造

針對複雜製造應用的大型機器人產品組合,ABB推出兩個新的機器人系列,以提供更完整的產品選型,協助企業主實現高速靈活的機器人自動化。ABB的IRB5710和5720系列機器人,提供更高的速度、準確性、靈活性和更穩健的設計,為電動汽車(EV)製造、鑄造、鍛造、橡膠、塑料及金屬製造等應用提供更高的生產力及更高的性能的同時,確保更長的正常運行時間。IRB5710和IRB5720有8款機器人可供選擇,有效負載從70kg到180kg,工作範圍從2.3m到3m。這兩個機器人系列適用於廣泛的生產任務,包括:物料搬運(material handling,machine tending)、組裝及電動汽車製造中的特定製程,例如電池模組取放、高精度組裝和零件處理。機器人提供的優勢也使其成為塑料成型、金屬鑄造、清潔和噴塗應用的理想選擇。ABB機器人汽車行業董事總經理Joerg Reger說,「全新的機器人系列,加速ABB向電動汽車市場擴張,滿足客戶對運行速度、路徑精度及靈巧性的需求,以處理複雜的電動汽車電池組裝任務。」Reger補充,「從內燃機(ICE)車輛向電動汽車的轉變推動,提高企業主對可快速導入、適應性強大的生產線需求。電動汽車設計通常非常複雜,電池和半導體模組等組件可能非常重或非常脆弱。這些需求需要能夠提供最大精度和可重複性的解決方案,以避免生產中的錯誤。」這兩個機器人系列均由ABB的新型OmniCoreTM控制器V250XT提供支持,這是OmniCore控制器系列的最新成員。 OmniCoreV250XT控制器採用ABB的TrueMove和QuickMove運動控制技術,使IRB5710和IRB5720機器人能夠提供一流的速度,以更短的製造時間提高生產能力。憑藉出色的位置重複性(0.04~0.05mm)、路徑重複性(0.1~0.14mm)和路徑精度(1~1.2mm),IRB5710和IRB5720比同級別的其他機器人更準確,使其能夠提供最高水平的製造品質。

鋰電池飆漲 無損電動車買氣

今年來全球電動車需求發燒,即使原料成本高漲,尤其電動車專用鋰離子電池平均成本大漲而推升車價,買家仍排隊購買。路透報導,供應鏈中斷、西方制裁俄羅斯金屬出口和投機炒作,使首季鋰電池平均成本由去年底每千瓦時105美元飆漲至160美元。中國最夯的電動車五菱宏光Mini電池成本增加近1,500美元,相當於其售價30%。電池商InoBat董事長佩爾默(Andy Palmer)預期,電池價格將持續走高。他強調電池產業利潤極低,成本高漲就必須把新增成本轉嫁給車商。電動車商也開始漲價來因應,像特斯拉等已為此漲價,增幅達兩位數,同樣把成本轉嫁給消費者。戴姆勒技術長舒漢弗(Markus Schaefer)說:「我們必須維護利潤。」儘管如此,電動車售價上漲並未減少消費者的需求。據資訊商EV-volumes.com資料,全球電動車首季銷售量年增近120%。特斯拉首季出貨達31萬輛創新高。除了俄烏戰爭令汽柴油價飆漲,讓不少人轉向電動車外,環保考量也推升電動車需求。電池原料供應商Novonix執行長柏恩斯(Chris Burns)指許多電動車買家尤其年輕族群,認為電動車更環保而願意購買。雖然專家預期電池成本可能持續上升至明年或更久,但在車商和供應商大舉投資礦源和讓原物料來源多元化之下,供應將由短缺轉為過剩,電池成本可能因此大跌。LG Chem Power前執行長佩提爾(Prabhakar Patil)指目前鋰電池價格就像一個泡沫,其至少會持續至2023年底。科技進步和產量不斷增加,讓電動車電池生產成本過去三十年不斷下降。去年電池平均成本每千瓦時105美元,跟1991年逾7,500美元相較銳減99%。在長期趨勢中,首季成本飆升只是曇花一現。

降疫情衝擊 鴻海印度擴產

中國疫情趨於嚴峻,為降低地域經濟的衝擊,傳出蘋果iPhone代工廠鴻海擬擴大印度清奈廠區產能的消息,光人力就將擴增一倍,此外,為因應人力的增加,鴻海也在加速重開去年底因員工中毒事件而關閉的宿舍。中國新冠肺炎疫情來勢洶洶,包括上海、昆山、蘇州都相繼傳出封城的消息,就連iPhone生產的大本營河南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也傳出實施交通管控的消息,儘管近期中國相繼傳來解封的消息,在昆山19日新公布的第一批60家「無疫企業」名單中,鴻海旗下富士康也列名其上,和日月光半導體和環旭子公司環鴻電子、緯創、神達、研華、台光電、正新、正崴等台商加入準備復工的行列,但停工的陰霾仍在,此時卻傳出蘋果擴大下單給鴻海印度廠的消息,格外引發市場關注。根據外電報導,印度方面已經批准了鴻海富士康在清奈經濟特區工廠廠房40英畝土地的使用申請,值得關注的是,在此申請獲批之前, 該經濟特區僅享有出口的關稅優惠,但在獲得批准之後,部分區域得納入國內關稅區,內銷亦可望享有對等的關稅優惠。為了因應激增的訂單需求,近期也傳出鴻海將大舉擴編,擬在印度增加一倍的人力,並因應人力需求,重開宿舍,自從去年底,這些旅館因為員工中毒事件而關閉,外傳現有的1.5萬名員工中已有1萬名員工已經回到鴻海提供的宿舍中。此外,印度當地政府官員也表示,預估到5月第一個禮拜,鴻海在印度當地的所有員工應該都可以回到宿舍。另為因應新增的人力,鴻海也正在Vallam建造一個大型宿舍,以滿足員工住宿的需求。

非大陸產能 補上缺口

面對大陸華東封城風暴,台資電子廠積極因應,非大陸產能扮演支援要角。佳世達董事長陳其宏4月19日直言,大陸封控確實有加速越南廠產能比重上升;台達電執行長鄭平則表示,集團先前已分散產能到印度、泰國及歐洲,所以從整體來看,大陸封城影響性還好。友達董事長彭双浪表示,友達在昆山和蘇州都設有工廠,廠區內配有員工宿舍,雖然不需全面停工,但也只能採局部性封閉式生產,目前只能盡做到「減災」,將影響降到最低。4月的出貨將優先以庫存支應,目前終端的庫存均偏低,但在途庫存今年初都呈稍為高的現況,或許尚可支應終端需求。台達電近年持續分散產能、降低營運風險。鄭平表示,台達集團歐美地區2023年、2024年預計有新產能開出,印度廠的產能將於下半年開出,而大陸重慶廠今年動土,預計2024年落成。儘管大陸仍是台達電全球最大生產基地,但已從高峰期80%至75%降到現在的六成,未來也將維持現在這個比重,其他則是泰國、印度及台灣廠區。不過,雖然大陸生產百分比下降,但因台達電總產能持續成長,因此大陸廠產能仍會成長。面對大陸防疫封城,陳其宏表示,佳世達很快啟動防疫因應機制,4月營運會受封城影響、但影響不會太大,至於5月、6月則還要觀察。

鴻海結盟微軟 強攻數位醫療

鴻海與微軟4月19日宣布,鴻海研究院利用微軟的Azure雲端平台服務取得多項人工智慧(AI)技術突破,並應用在數位醫療與自駕車領域,協助鴻海拓展醫療與自駕車兩大市場。微軟去年3月與鴻海攜手,開啟雲原生技術開發、混合辦公場域建立與核心系統上雲布局全球等三大戰略合作,經過一年努力,鴻海研究院憑藉微軟Azure雲端平台的高速算力,取得多項AI技術的突破,如大幅減少對抗式模型訓練時間,從3小時縮短到5分鐘,建立AI模型訓練新模式;另外,透過AI模型實現即時、連續性的血壓偵測。鴻海研究院AI所所長栗永徽表示,鴻海研究院是集團邁向F3.0轉型升級之路重要發展基石之一。雙方研究的成果包括:對抗式攻擊與防禦,可用來提升自駕車穩定性及安全性,例如針對自駕車的應用情境,必須避免外部環境干擾或是惡意駭客入侵,因此對抗式攻擊與防禦極為關鍵,可用於減少AI模型的誤判。微軟Azure 的虛擬機器,能大幅縮短對抗式訓練的模型訓練時間,從3小時減少至5分鐘。

平板電腦夯 帶旺鴻海、仁寶

根據 IDC 最新全球季度個人運算裝置追蹤報告的研究指出,2021年亞太地區(含日本和中國)的平板電腦市場年成長 12.9%,達到5,640萬台。隨著供應改善和需求持續強勁,預計2022年平板電腦出貨量將成長1.5%。法人表示,蘋果的平板電腦製造商包括鴻海(2317)與仁寶等,均可望受惠。IDC說,2021年家用市場出貨量年成長20.7%,總計4,300萬台。IDC亞太區客戶裝置研究高級市場分析師Jennifer Kwan指出,去年亞太區許多國家有不同程度的封鎖,疫情引發e化學習、家庭娛樂和在家工作的需求,對平板電腦的需求仍在繼續。隨著首購者的增加,平板電腦的滲透率一直在提高。不過相對的供應鏈問題也是許多平板電腦供應商關注的問題,同時影響平板電腦市場成長。

全球布局 不怕紅鏈搶單

全球最大電子代工廠鴻海因擁有完整的全球布局,隨著蘋果擴大非中國大陸市場的產能,例如印度市場,鴻海也成為受惠最大的廠商,來自蘋果的訂單也節節升高,不畏紅色供應鏈的搶單效應。不過,光有全球布局仍然不夠,鴻海在經驗、良率、產能與管理等方面均遠勝於競爭對手,才是持續大口吃蘋果的主要關鍵,光靠補貼只能夠低價搶到單,但是不保證能做得出來,更不保證賺到錢。鴻海董事長劉揚偉先前表示,有些事情看起來很簡單,其實很困難,做一個產品、做一件很容易,做1,000件是另外一件事了,做100萬件又是另外一個不同程度的困難,鴻海的競爭對手都還在經歷這些過程。全球智慧手機市場成長趨緩,鴻海開始積極跨入電動車領域,希望成為推動業績成長的另一個引擎,並把電子代工成功的經驗複製到電動車產業。其中,電驅、電控與電池是發展電動車的三大關鍵,整輛汽車的電器化程度大幅提升,這為鴻海等擅長電子代工廠商提供進入汽車產業的契機。鴻海近期在美國、泰國、台灣、印尼、印度與中東等汽車市場都傳出佳音,可以看出鴻海的電動車霸業正在快速成型。紅色供應鏈也開始跨入電動車,劉揚偉認為,同業要進入電動車會與想像的不一樣,因為進入電動車的規模、技術與資金都很龐大,不是有政府支持就能進入。另外,鴻海還有一個創新的營運本地化(BOL)模式,很多國家陸續與鴻海合作,這是鴻海的優勢。劉揚偉強調,鴻海的軟硬體整合能力、上下游垂直整合能力,以及MIH電動車開放平台,都是鴻海的競爭優勢。

台灣須面對經濟逆全球化趨勢

2018年美國川普政府啟動了對中國大陸的貿易戰,除了透過提高關稅強化貿易壁壘外,也積極促使企業回美投資,更進一步帶動了包含台日等國廠商的撤中潮。一時之間,貿易退縮、投資回流的逆全球化趨勢開始引發關注。其後,為了對抗中國供應鏈,美國開始連結日、印、澳等國,高舉建構新供應鏈的大旗,乾淨網絡、新印太經濟架構等政策逐一出籠,全球經濟二元化的情勢隱然成形。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自中國大陸開始的停工潮打亂了全球供應鏈,除了引發新一波的外資撤中潮外,航運不順、塞港缺櫃、晶片不足等現象更暴露了全球貿易的脆弱性,也導致停滯性通膨危機。儘管美國政策持續與疫情蔓延,但觀念上仍未否定經貿投資全球化與國際互助的重要性。真正帶來明顯影響的,是今年爆發的俄烏戰爭與中國封城。向來仰賴俄羅斯大量廉價能源的歐洲各國,為抵制俄羅斯的侵略行為,已紛紛宣示將在短期內全面放棄使用俄國的天然氣、原油及煤炭等能源,將透過加速開發再生能源或由其他地區進口以維持經濟運作。這個結構性的轉折改變以比較利益為原則所建立的貿易規則,勢必提高經濟運作成本,致使全球性通膨更為嚴重,且是個恆久性的逆全球化轉變。國際貿易的學理一般不會考慮各國政治體制的差異,最多只會慮及各國政府對貿易的干預高低程度。然而,實際上政治體制的差異實是國際貿易絕大的不確定性。即便俄羅斯不是全球產業鏈中的重要國家,又相對封閉,但難測的威權領導一旦發威,全球對其擁有並出口的豐富能源、糧食、礦產依賴立刻受到巨大影響。威權體制所具有的不可預測性使得貿易成本因此一不確性而提高,建立在比較利益原則的國際貿易學理恐怕在未來須加註許多文字。歐洲正深刻檢討過去對俄的縱容政策,政治上的威權體制已成為逆全球化趨勢的另一推力。中國大陸堅持疫情清零政策所採取的廣泛封城政策是威權體制造成逆全球化的另一章。基於中國大陸與全球產業鏈緊密連結的程度,封城對全球經濟造成的影響不下於俄烏戰爭,生產中斷、航運塞港所導致的供應鏈衝擊正在上演且日益嚴重,各國陸續表達對中國大陸政策的不滿,新一波的外資撤中潮又隱然而生,助長逆全球化的趨勢。事實上,中國大陸近來諸多的政策轉折往往令人瞠目結舌,從阿里巴巴螞蟻金服的上市受阻、整頓平台業者、阻礙中企赴美上市等,都對中國經濟產生重大衝擊。此次的封城政策從經濟的角度來看不但缺乏合理性,也違背常識、人性的預期,更勢必造成對經濟的巨大衝擊,卻正活生生上演中,號稱的發展經濟內循環杳然無蹤。這無疑是欠缺糾錯機能的威權領導體制所造成,其結果不但使中國人民難以適從,也使得全球更難以面對此一充滿不確性的經濟體。世界銀行總裁馬爾帕斯(David Malpass)指出:「全球各國正努力讓供應鏈多樣化,以降低對中國的依賴,這對大家可能都是好事」,他認為跨境貿易對全球經濟依然重要,而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作為商品的消費者和生產者,可發揮更大作用,但他高度質疑中國是否真能成為全球貿易體系中,與其他國家共享價值體系的一員。類似這種對中國大陸體制與政策的質疑正方興未艾,可想像,這樣的質疑如日漸擴大,全球區隔中國大陸的逆全球化趨勢將會加速,以中俄為首的國家集團與民主體制國家的全球二元化經濟體系也將快速成形。對台灣而言,我們的產業與貿易政策也需有因應此趨勢的視野與規劃。

行事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