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111年5月18日(三)13:50~16:00
地點:中原大學智慧製造中心(桃園市中壢區新中北路499號)
對象:TECA會員,一間企業限報名2位,若尚有名額將額外錄取
議程:
13:50報到
14:00相見歡(名片交換)
14:10-14:30講座一:中原大學智慧製造中心簡介 / 陳夏宗主任
14:40-15:00講座二:塑膠射出成型的數位轉型 / 鍾文仁副主任
15:10-15:40 智慧製造示範產線 / 丁郁宏助理教授、魏福勝助理教授
15:40 Q/A與交流
16:00散會
會員動態
歐盟統一Type C 連接器、連接線跟著旺
特斯拉擴大拉貨零組件 台鏈沾光
Q1毛利率有亮點,連接元件誰出線?
總體經濟
電子資訊
昆山復工落空 iPhone鏈拉警報
大陸昆山市政府最新疫情通告指出,再延長管制七天至本月27日,和碩、欣興、京鼎等台資指標廠原本預期近日復工的期待落空。其中,和碩子公司昆山世碩,以及軟板大廠嘉聯益昆山廠均列入最嚴格的封控區,也就是區域封閉、足不出戶狀態,使得iPhone、筆電等電子產品生產警報拉長。昆山是台資科技廠群聚重鎮,如今復工時程再延,電子業運作持續大亂。和碩昆山廠主攻iPhone等關鍵產品,業界預期蘋果將擴大對鴻海的依賴,確保出貨,筆電等產品則可能疏散至重慶等其他生產據點供應。截至昨(21)日晚間20時,已有欣興、加百裕、興能高、京鼎、勤誠、連展投控、同致、正文、宏致等約十家台灣上市櫃電子廠公告昆山廠區因應當地官方政策,停工延長至本月27日,產業別涵蓋PCB、電池模組、網通、半導體設備、機殼、連接器等,都是手機、筆電關鍵零組件。其中,鴻海集團旗下半導體設備廠京鼎估算,停工至本月27日,將使得4月產量大減約30%,影響當月合併營收約三成。業界研判,昆山嚴厲執行封控政策,會有更多廠商陸續公告昆山廠延後復工。和碩、嘉聯益昆山廠區更遭列入最嚴格的「封控區」。對此,和碩表示,目前上海廠、昆山廠仍暫時停工,待當地官方通知後恢復正常運作。嘉聯益回應,配合當地官方炎防疫規定,該公司已列入復工復產白皮單,物流方面可有優先支援權利。欣興指出,旗下持股71.23%昆山鼎鑫電子原訂20日復工,但突然接到當地官方通知喊卡,將一路停工到27日,原本期待復工生產變成空歡喜一場。當地台商透露,封閉式生產至今,廠內的原料都用得差不多了,而且期間生產的廢棄物與邊角料都堆滿整個工廠,原本期待復工後可以準備運出去,沒想到又收緊了,「不到24小時又關閉,根本從天上掉到地獄」。 目前封閉式管理只能慢慢生產、「大概產能利用率也只有幾個百分比而已」。昆山疫情防控2022年第67號通告指出,疫情防控十分嚴峻,因此延後原訂復工時間。該通告指出,「封控區」管制最嚴格,達到區域封閉、足不出戶,且解除標準相當嚴格,但並未說明封控區的實施期限。該通告指出,將昆山開發區、昆山高新區、花橋經濟開發區、千燈鎮劃定為「風險防範區」,具體實施期限暫定為七天(4月21日零時至4月27日24時)。周莊鎮、錦溪鎮、周市鎮、張浦鎮、巴城鎮、陸家鎮等無疫區鎮的企業,經審核後,可在閉環管理前提下逐步復工。
士電布局電動車 邁入收割期
士電業績報喜,第一季營收77.36億元創同期新高,上半年營收可望優於去年同期,法人樂觀全營收將有近兩位數成長,續創史上新高。士電積極布局電動車產業,除電動汽機車動力系統、電動車充電樁進入收割期,且宣布跨足電動車充電站營運。士電總經理謝漢章指出,士電第一季業績表現不錯,第二季業績預期可超前原本目標,上半年營運有機會優於去年同期。士電原物料發揮預購機制,銀等原物料價格低於年度預算價格就大量採購,銅線只能採購數月,今年營收及獲利追求成長目標不變。士電看好電動車產業前景,積極布局電動汽機車動力系統、電動車充電樁,進入收割期。謝漢章表示,士電10KW以下小功率動力系統獲中華車、光陽、三陽及越南Vinfast等電動機車採用,20KW~80KW中功率動力系統應用在重機、沙灘車、雪橇車等ATV產品。士電去年生產銷售2、3千座電動汽機車電動車充電樁,其中近300座外銷日本、歐洲及東南亞等市場。今年目前外銷訂單逾300座充電樁,內銷鎖定民營停車場、建案、各縣市政府公營場域總計7,800座電動車充電樁需求。台灣政府計畫2025年對電動物流車提供每輛40萬元的補助,士電估2025至2030年台灣電動物流車汰換率15%,關係企業新竹物流3,000輛物流車、1,200輛機車,2025年起將陸續陸續汰換為中華車的電動物流車,士電業績將受惠。同時士電跨足電動車充電站業務,與起而行合作電動車充電樁,雙方計畫攜手進軍電動車充電站,預計今年底前合資新設充電樁營運公司,負責充電站運營,將邀請國內車廠投資入股,資本額1億元以上,士電及起而行合計持股將過半。
防止技術外流 關鍵技術轉讓陸資須先申請
為防止關鍵技術外流,經濟部投審會4月21日發布修正《在大陸地區從事投資或技術合作許可辦法》第5條、第10條,其中,經核准後的投資,若透過股權移轉導致「關鍵技術」實質受陸資所掌控,應事先申請許可。經濟部投審會表示,為避免經關鍵技術小組審查通過後的投資,透過股權移轉導致關鍵技術實質受陸資所掌控,等同技術移轉,要求企業必須事先申請許可。據投審會新修訂內容,在大陸設有晶圓廠、面板廠的台廠,若要將股權轉讓給陸資,必須向投審會遞件申請,經審查通過後才可轉讓。投審會此次增訂許可辦法第5條第2項規定,明定同為技術合作之態樣,而「應事先申請許可」,並配合修正許可辦法第10條。所謂「關鍵技術」,是指經政府關鍵技術小組審查通過,赴中國大陸投資的事業,主要包括半導體與面板廠等,在修法前,股權轉讓後須在兩個月內向投審會報備,但修改辦法後,改為事前申請制。對於其他修正重點,經濟部投審會指出,綜觀現今新興技術發展,如人工智慧或軟體程式編寫屬於著作權之範疇,因此明定僅電腦程式著作權之轉讓或授權為技術合作,以避免關鍵技術外流之風險。同時,投審會表示,由於商標權轉讓或授權已是現代社會普遍的交易行為,與技術合作性質不同,因而刪除「商標權」條文。在此之前,陸委會已提出修正《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第9條及第91條,第40條之1、第93條之1及93條之2,內容強化涉及政府委託或補助的核心關鍵技術人員赴陸規範,及防範陸方挖角台灣高科技人才,及藉由人頭來台投資等違法行為,上述修正草案已通過立法院初審。此次投審會公告修正《在大陸地區從事投資或技術合作許可辦法》,也是配合陸委會修正兩岸條例,進一步防止關鍵技術外流。
鴻海電動車基地 啟用
鴻海位在新店寶高智慧產業園區的研發中心4月22日啟用,並將展示鴻海電動車軟體開發測試平台(EV Kit),以及整合感測器解決方案,顯示鴻海發展軟體定義汽車的布局又邁進一步,因為未來電動車的決勝點將是消費者體驗與軟體定義,不再只是以硬體一決高下。鴻海規劃,將在寶高智慧產業園區打造成電動車、半導體、軟體等產業的研發聚落,也就是把鴻海集團的研發人才聚集在一起,發揮群聚效應。鴻海在去年科技日時宣布將成立軟體研發中心,規劃集結集團內部1,500名以上的軟體應用人才;並廣發英雄帖,三年內再招募1,000名以上的軟體研發工程師,做為鴻海推動軟體定義企業的重要起手式。鴻海董事長劉揚偉指出,鴻海蛻變的開始,就是以軟體定義企業(Software Defined Enterprise)為核心,在發展電動車產業的同時,將針對電動車(EV)車載所需要的軟體推出開放平台、演算軟體等項目。在鴻海硬體平台造車已經到位後,下一步將是軟體平台的完善。劉揚偉強調,軟體絕對可以引領電動車差異化的感受,顯示出軟體定義企業的重要性,軟體將是鴻海打造智能化電動車的下一重點區塊,也代表今年鴻海科技日將會由軟體接棒。鴻海資深協理葉光釗先前指出,集團軟體研發中心進駐寶高智慧產業園區後,該區將成為鴻海的重要電動車基地,未來目標五年內招募千名軟體工程師;對於集團來說,電動車是一個很好的出發點,招募的工程師未來不僅限於開發電動車,公司也會持續對招募進來的人才進行更多培養,希望讓研發中心能匯集更多有潛力的人才。劉揚偉先前說,鴻海今年電動車營收仍以軟體、零組件為主,整車營收要到明年才會較明顯,而2025年拿下全球5%市占率目標不變,屆時集團整車代工產能可年產50萬至75萬輛電動車。劉揚偉說,目前看來,2025年全球電動車市場規模達6,000多億美元不變,鴻海會以取得5%市占為目標,在電動車約新台幣1兆元的營收中,會有超過一半來自整車業務貢獻;另外,軟體、零組件滲透率預計可達10%。
ESG準則將上路 陸企挑戰大
ESG(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公司治理)為當前企業經營顯學,中國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21日提醒,國際可持續發展準則理事會(ISSB)將於年底,公布國際ESG訊息披露準則,屆時中國企業將面臨資訊披露的挑戰。方星海21日出席博鰲亞洲論壇「構建可持續發展的ESG」主題討論時表示,ISSB現已在國際上針對上述披露準則廣泛徵求意見,到7月29日結束。該準則一旦發表,對中國的企業將產生極為重要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境外上市。未來一兩年之內,一些歐洲國家和地區或將採納這一國際ESG披露準則。若中國企業希望在瑞士、德國等國家上市,需要按照這一準則進行披露,否則無法上市,也無法得到國際資本的支持。即使想按照準則進行披露,在基礎數據的獲取上也面臨一定困難。以某電動汽車企業為例,ESG準則若要求需要披露電動汽車用電時,電網發電的二氧化碳消耗量,但發電公司本身未告知這些數值,企業根本無法披露。二是市場估值。一旦國際準則發表,國內外的投資者都會更看重企業的ESG情況。若企業未披露訊息,或披露訊息的質量、標準達不到投資者預期,可能就會失去投資,相應企業自身的估值被迫降低。三是繳稅。很多中國企業與歐盟國家做出口貿易,這些國家會根據中國企業的披露情況來考慮相應的徵稅額度,中國企業需高度重視。方星海說,國際ESG準則在發表前會充分考慮到其他發展中國家的需求,中國將會向ISSB提交建議,反映中國企業的實際情況。他還說,證監會現時要求披露訊息是基於企業自願,未按照國際標準或強制披露,但中國將逐步深入探索對相關強制披露要求和政策的制定。
鴻海公布淨零碳排時程 50%綠電佔比、60%塑料內循環
響應4月22日世界地球日(Earth Day),鴻海4月22日正式公佈ESG永續發展環境領域長程目標規劃,以「綠色智能」、「循環經濟」兩大核心策略做為推動方向,其中明確訂定「清潔生產」、「資源管理」、「風險控管」等議題採取的實際行動內容,展現鴻海對永續環境保護的決心。因應全球氣候變遷的影響,鴻海宣布以2020年為基準年,分別針對淨零排放、綠色能源、節水環保、減廢循環等多個面向環境領域,提出7項應對綠色保護的目標數據承諾,同時依據時程訂定2025年以後各階段性里程碑,並且將相關訊息同步於鴻海官方網站中,內容包括:
1.2050年實現溫室氣體淨零排放。(以2020年為基礎年,2025年降低21%;2030年降低42%;2035年降低63%)。
2.至2030年,綠電使用佔比50%以上。
3.至2025年,用水密集度下降6%。
4.至2025年,廠區塑料內循環比例60%以上。
5.至2025年,至少取得5座廢棄物零填埋金級認證(UL2799)廠區。
6.至2025年,廠區工業污水排放水質監測系統建置率100%。
7.至2025年,建立至少3座空氣品質系統監測示範廠區。
鴻海環保長洪榮聰表示,「鴻海在環境保護的角色已從追隨者演變為開創者,此次發佈的7大項環境長期目標,藉由系統性的數據分析,定期檢視集團的綠色實績;未來將持續攜手客戶及供應商,為產業永續貢獻心力,一同打造綠色生態圈。」「永續經營=EPS+ESG」為鴻海首重理念, 近期將陸續公布集團在ESG的長期目標,配合422世界地球日,率先公布環境(E)領域的目標。在環境領域方面,鴻海近幾年採取節能、減排、綠能等三管齊下推動,已逐步取得不少成果。以鴻海零廢園區為例,2021年中國大陸衡陽廠區、昆山廠區取得UL 2799廢棄物零填埋最高鉑金級認證,2022年深圳龍華園區接力獲金級認證,成為全球首座綜合生態示範園區。同時,新北土城的虎躍廠總部取得美國健康建築Fitwel認證,為台灣首座獲此認證之廠辦建築!此外在綠色能源的部分,今年4月鴻海也宣布,台灣廠區採購綠電計畫,今年將採購約236萬度(kWh)綠電,並逐年增加採購量,預期至2030年累積達約7,000萬度(kWh)綠電,以實際行動減緩氣候變遷的影響。過去幾年在全球各地,鴻海也已分別投入設備效能優化、太陽能發電、投資綠能電廠、以及購買綠電等作法,逐步提高鴻海全球廠區綠電使用率,未來也會以更嚴謹的追溯標準確保綠電來源。為了落實國際減碳管理趨勢,公司已於2021年1月向科學碳目標倡議組織(SBTi)遞交符合1.5℃溫升路徑之減排承諾書,經過近一年的碳足跡核算以及在顧問專家的協助下,完成符合《巴黎氣候協定》要求的科學碳目標設定。鴻海2022年4月,正式遞交科學碳目標設立申請書,接受SBTi審核,透過國際組織協助檢視目標成果,建立符合國際趨勢的永續發展因應機制與措施。
宏碁巴西電競筆電Q1市佔55%,雄霸當地市場
宏碁巴西電競筆電2021年以過半成績穩坐冠軍,根據最新市調資料顯示,今(2022)年第一季持續以55%市佔率雄霸當地市場,季成長率40%,亦大幅超越業界均值22%近2倍;除此之外,今年宏碁電競筆電於巴西市場銷售逐月增長,3月份更以65%市佔率遙遙領先,顯見在巴西市場的卓越成績。宏碁表示,持續積極耕耘電競市場,巴西亦為南美市場電競重鎮,公司更長期在巴西市場以過半市佔維持龍頭地位。宏碁在當地積極贊助電競賽事及行銷活動推廣,成功打響旗下Predator產品及為電競研發的創新技術,完整的電競產品線提供玩家從入門款至高階機種等多樣化的產品選擇,同時滿足娛樂、工作或求學上不同情境下的使用需求,提供全新體驗。
車輛中心 引領台廠躍世界舞台
經濟部技術處mTARC主題館20日至4月23日於台北汽車零配件與車用電子展(AMPA),以「馭‧視未來-Drive into Future」為主題,展現法人與產業在車輛產業自動化、聯網化、電動化及服務化等四大發展趨勢。其中展示自動化相關技術範疇的車輛研究測試中心(車輛中心),在產業中扮演極為關鍵的角色。車輛中心副總經理廖學隆受訪表示,該中心2006年設立的研發處,為當時國際間注入少見的研測合一的能量。此舉也成為多年後,奠定台灣在電動車與自駕車地位不可取代的優勢。除研發新產品外,政府現階段相當重視將測試認證能量建置起來,正是車輛中心的優勢,因為中心直接與國際車廠及檢測機構建立驗證與認可合作關係,有效排除業者種種困難,能在國內進行產品驗證,縮短時程,進而降低成本。廖學隆指出,目前合作範圍已擴及歐、美、澳等產品驗證機構及國際各大車廠,每年能協助業者取得的外銷認可超過600件,創造的產值達150億元。車輛中心在發展ADAS系統的基礎上,打造出MIT自駕電動小型巴士WinBus,推出「駕駛輔助Level 3整合技術」,現在已獲得美國電動商用車廠OPTIMAL-EV認可。廖學隆說,此舉帶動台灣ADAS主動安全、智慧電動自駕系統產業供應鏈,並協助台灣廠商從零組件、系統到整車搭載,進入國際OEM供應體系,提供自駕技術整合國產自主完整解決方案。車輛中心已將自家技術技轉給美國電動商用車廠(OPTIMAL-EV),預計於明(2023)年將商品化量產,打進美國智慧電動小車市場,也是該中心在展會亮相的重要成果之一。廖學隆指出,未來重要工程包含智慧電動巴士(大巴、中巴)的投入,在國內政策推動,2030年公車全面電動化的基礎下,已鋪成台廠商建立電動巴士產業鏈的機會,進而切入國際市場。車輛中心延續多年在開發WinBus的經驗,預計今年會正式投入自駕公車的開發,希望能在國內建立示範型公車。
仁寶跨智慧醫療 再下一城
仁寶積極跨足智慧醫療與物聯網應用,4月21日宣布攜手台灣受恩整合服務有限公司,於新北市三重重新市場的托老中心「三重受恩日間照顧中心」,導入全民樂活體感智能地墊。台灣受恩致力於物聯網智慧照護產業,發展居家、社區照護據點及城市服務中心等連續性智慧照護服務整體方案,目前全台有13個服務據點。仁寶總經理翁宗斌表示,該公司近年來致力擘劃健康醫療事業,Stampede智能運動地墊為旗下神寶醫資所推廣的科技體適能運動訓練,係透過聲光效果與競技遊戲提升使用者興趣,搭配豐富的訓練模式,提供適合全年齡的運動娛樂平台。除了台灣外,也積極拓展海外市場,如北美、大陸、韓國、新加坡、香港,加速貼近市場共同實現樂齡健康暨科技運動的願景。仁寶副董事長陳瑞聰之前表示,仁寶集團近年積極布局智慧醫療,目前占整體營收比重仍低,不過,旗下醫療子公司多已達損平、且有獲利。
特斯拉 首季獲利創新高
電動車大廠特斯拉公布2022年首季亮眼財報,業績優於分析師預期,獲利與汽車事業毛利率更創新高。執行長穆斯克提到,通膨遠比官方數據更高,其影響可能持續整個2022年,供應商要求今年零件成本比去年調升20~30%,遠超出美國通膨年增率8.5%,但他也強調短期內不會再調漲車價。特斯拉表示,營收成長歸功於交車數量提升以及平均售價上揚。上季業績告捷顯示這家電動車廠藉由調漲價格,成功減緩供應鏈混亂與成本上揚的衝擊。穆斯克直言,「我認為官方數據低估真正通膨的力道,通膨顯然會持續至少到今年底」。他提到在一些情況下,零件供應商要求今年價格比去年增加20到30%,「藉由鎖定之前簽訂的合約,至少短期內可壓低成本。隨著合約到期,我們將看見成本大幅增加」。該公司財務長柯克洪與穆斯克提到上海因疫情實施封城,估計該廠約損失一個月的產量,但仍對今年交車表現仍有信心,估計可較去年躍升60%,未來幾年每年交車成長率可達50%的水準。穆斯克強調,今年應可生產150萬輛車,而且現在訂車的客戶必須面臨很長的等待名單,有些訂單要到明年才會交車。他並警告供應鏈吃緊會持續整個2022年。穆斯克另提到,沒有方向盤或踏板的自駕計程車(Robotaxi)預料於2024年開始量產。此外,由於業績達標,讓身為全球首富的穆斯克可獲3批特斯拉股票期權,以目前股價為計,這將為他帶來230億美元的獲利。特斯拉上季營收成長約80%至187.6億美元,獲利達33.2億美元的新高紀錄,每股盈餘3.22美元。分析師原估營收178億美元、每股盈餘2.26美元。汽車事業收入較去年同期躍升87%至168.6億美元,毛利率勁揚至32.9%的新高,監管信用約貢獻該事業6.79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