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電子連接產業20210512新聞
電子連接產業20210512新聞

會員動態

華立首季2.58元 全年毛利可望寫新頁
在材料業界素有航空母艦之稱的華立企業,今年在5G、高效能運算大趨勢帶動下,半導體先進製程的關鍵耗材、5G高頻基板及IC載板製程用高解析度乾膜、資通訊鏡頭光學材料相關需求強勁,並在上游材料及IC缺貨潮助攻下,11日董事會通過2021年第1季財報,稅後純益達6.69 億,史上同期獲利新高,季增39.0%、年增83.2%,每股純益衝上2.58元,單季歷史次高。華立企業第1季營收創下162.8億高峰,季增3.51%、年增31.8%;毛利14.38億,締造單季最佳紀錄,季增9.5%、年增43.1%;營益率4.46%,因費用控管得宜,寫下過去10年單季最高營業利益率;稅後淨利在本業及轉投資標的同步表現亮眼下,繳出6.69億傲人成績。高效運算、車用、手機與物聯網所有平台的需求熱度都較年初時更旺,半導體業界預期未來18個月產線滿載供應吃緊,華立身為全球晶圓代工龍頭大聯盟成員,客戶不斷調高資本支出以增加產能,華立也將緊抓住此波新科技熱潮,全力供應前段製程耗材光阻液、電子級化學品及特殊氣體、CMP研磨液擴大市佔。減碳議題早在全球風起雲湧,各國對於氣候變遷的承諾也都嚴肅面對,美國的大基建計畫更讓綠能及電動車成為市場焦點,蔡總統也在「世界地球日」宣示,政府已著手評估及規劃在2050年達到淨零碳目標的可能路徑。晶圓代工龍頭大廠擬將要求設備供應商在2030年前必須節能20%,華立為呼應國際減碳浪潮及接軌全球ESG,近年也積極投入節能減碳的綠電產業,跨足太陽能電站、儲能及離岸風電,子公司國軒科技在太陽能電站開發深耕多年,具有企業廠房屋頂、學校機關公有屋頂實績,在大型地面電站開發也陸續開花結果。至2020年已貢獻逾2萬3000公噸的年減碳排放量,到今年底併聯發電容量累積將達53.4MW,相當於91座大安森林公園碳吸附量,約可提供1.9萬戶的年家戶用電量,明年續新增逾110MW的建置量,累積可減少約當10.5萬公噸年減碳排放量,共同為地球的永續生態貢獻心力。各國大力以獎勵措施提升電動車銷售量,並紛紛訂出禁售新燃油車時點,各汽車製造大國重兵佈署在電動車的發展。華立引進的高機能工程塑料,在傳統汽車部品已佔有一席之地,近年藉此優勢跨入電動車的車載電裝市場,包括:ECU(行車電腦主機板)、車用導航及時速表乃至車用攝像頭等傳輸用的連接器;熱固性工程塑料也往充電椿、車載電源推進,順勢搭上電動車的成長列車,協助運輸工具擺脫對化石燃料的依賴,恪盡企業公民之責,實踐ESG的永續價值。
 
宏致Q1優預期;Q2營收創高毛利率續走揚有望
連接器廠宏致第一季財報出爐,毛利率與營益率逆勢優於前季,成為同業中異數,單季每股後盈餘1.24元,創近年次高;因開始認列合併Genesis營收,帶動4月營收創高,第二季營收創高可期,且毛利率有機會續優第一季;公司也強調,東南亞疫情變化對海外廠影響不大,菲律賓與越南廠都正常生產與產出。宏致第一季毛利率23.94%,營益率6.58%,雙雙優於前季的23%及4.62%,在銅價一片高漲聲中,成為連接器異數;法人分析,除營收規模的貢獻外,公司不少BTB與BTW連接器是接收從歐美或日廠的轉單,相對價格轉嫁能力較原台商主導的市場為佳,可能都是上季毛利率還能逆勢走揚的關鍵。宏致也表示,最終與內部及會計師討論,4月認列合併Genesis的營收是全月貢獻,對上月營收挹注達400萬美元、折合約1.1億台幣,5、6月營收預期也會維持高峰;法人預期,公司第二季平均月營收有機會維持近4月水準,以此估算,本季營收季增率會超過兩成、達28億元以上,再創新高。且因營收規模放大,加上合併新事業群對毛利率及營益率都是正向貢獻,法人預期本季兩個本業數字持續季增的可能性大。

電子資訊

雲端/新CPU助攻,估Q2全球伺服器出貨季增14%
根據DIGITIMES Research分析師龔明德調查統計,因去(2020)年下半年伺服器拉貨力道較緩,今(2021)年第1季部分資料中心業者需求開始回溫,加上擔心IC、零組件等短缺風險而較積極拉貨組裝伺服器,全球伺服器出貨量僅微幅季減1.6%,淡季不淡;第2季大型資料中心為因應雲端服務、電商平台需求,而品牌商受惠於企業客戶需求回升,加上英特爾(Intel)等新一代CPU將助長新機種拉貨力道,預估伺服器出貨量將季增1成4。DIGITIMES Research表示,預期第2季伺服器拉貨需求明顯增強,主因有四,一為美系大型資料中心業者亞馬遜(Amazon)、Google有雲端服務、電商平台伺服器建置需求;二為戴爾(Dell)、慧與(HPE)等品牌商主要企業客戶群伺服器需求有所回溫;另外,Supermicro為滿足美系資料中心伺服器系統建置專案而提升拉貨量;三為資料中心及品牌商客戶皆擔心供應鏈有IC及零組件短缺、交貨期拉長等風險而先行採購,並委託代工廠生產伺服器;四為新CPU機種將挹注拉貨成長力道。DIGITIMES Research指出,整體而言,今年第2季包含美系、中系資料中心業者,以及品牌商因雲端資料中心基礎設施需求、CPU新平台等因素,拉貨皆將增加,整體伺服器出貨可望雙位數季增,合計上半年出貨將達809萬台,與去年同期約持平。
 
疫情燒到智慧機 零組件全趴
受到印度疫情延燒恐衝擊到智慧型手機銷售影響,今天智慧型手機相關零組件廠股價遭到重擊,大立光昨日盤中股價失守2800元關卡,為今年1月18日以來新低,玉晶光、華通、台光電、穩懋及宏捷科等盤中股價同步探底。原本市場期待,各國加速進入5G商轉可望帶動5G手機換機潮,為低迷的智慧型手機市場注入強心劑,不過印度新冠肺炎疫情一發不可收拾,不僅重創印度當地民生消費,近幾年在印度建立生產據點的手機品牌廠供應鏈生產也大受影響,市調機構對於今年全球智慧型手機銷售也轉趨保守。根據TrendForce表示,自2019年躋身為全球第二大智慧型手機市場的印度,近期因新冠肺炎疫情日趨嚴重,影響各大手機品牌的生產與銷售力道,目前全球前五大手機品牌三星(Samsung)、蘋果(Apple)、小米(Xiaomi)、OPPO、Vivo皆有在印度設置產線或透過OEM廠協力產出,且比重逐年擴大,惟目前的產出仍以供應當地需求為主,依現階段當地生產情形來看,初估第2季至第3季共有1200萬支的生產量會受影響,而印度全年生產總量將可能因此下滑7.5%。目前印度前四大手機品牌銷售市占依序為小米的約佔25%、OPPO的約佔23%、三星約佔22%及Vivo約佔16%,四者合計囊括86%市佔,其銷售品項覆蓋市場主流消費100美元到250美元區間產品,據當地資料指出,第二波疫情主要重創中、高富裕階層,其將正面衝擊第2季消費表現,並進一步導致平均售價(ASP)下滑,疫情擴大對各大品牌廠皆有衝擊,因此,手機品牌廠勢必會視成品庫存狀況以調節全年生產計畫。TrendForce預估,2021年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的年增幅度將因此自原先的9.4%收斂至8.5%,生產總數約13.6億支,且未來不排除有持續下修的可能。印度疫情讓原已疲弱的智慧型手機市場再遭重擊,連累近期弱勢的手機相關零組件廠,在調節賣壓出籠下,股價紛探今年低點。
砍單衝擊 和碩本業獲利減66%
和碩5月11日公布首季財報,受iPhone 12 mini訂單遭大砍衝擊,單季本業獲利季減逾66%,營益率勉強「保1(%)」,惟靠處分日鎧股權投資及出售不動產等帶來逾16億元業外收益挹注下,單季稅後純益46.73億元,季減2.1%,每股純益1.75元,為六年來同期高點。和碩認為,本季資訊、通訊、消費等三大產品線都可望較首季回溫,但受缺料、首機筆電出貨優於預期等因素影響,下修本季筆電出貨預期,從原估季增25%至30%,調整為季增5%至10%;桌機主板則仍為傳統淡季,維持出貨季減15%至20%的看法。和碩因主力代工機種iPhone 12mini銷量不佳,導致今年首季遭到蘋果大砍單,單季營收降至2,166.22億元,季減52.6%,年減22.2%。根據和碩財報,首季毛利率4.3%,季增1個百分點,年增2.1個百分點;惟本業指標營業利益僅22.16億元,季減66.7%;營益率1%,季減0.5個百分點,但仍優於去年同期因疫情爆發初期導致毛利率出現負數的狀況。儘管和碩本業表現不佳,且持有的陸廠立訊股票近期大跌,也讓和碩業外認列金融資產評價損失。但在處分日鎧股權投資收益,以及處分不動產、廠房及設備利益大約4.3億元貢獻下,加上匯兌出現4.49億元收益,讓和碩首季業外逆勢貢獻16.32億元,等於較上一季度翻倍。在業外收益暴衝帶動下,拉抬和碩首季稅後純益來到46.73億元,季減2.1%,年增202.5%,每股純益為1.75元。談到首季業外收益,和碩表示,當季金融資產評價損失及認列日鎧股權的投資收益約當於互相抵銷。其他收益的部分是包含租金、淨利息等業外收入。相較於和碩有其他業外收益貢獻,同為iPhone代工大廠的緯創因持有立訊股票,首季產生資產評價損失,導致業外損失高達18.37億元,衝擊本業獲利,單季每股純益0.04元,下探近21季低點。緯創去年7月以人民幣33億元(約新台幣138億元)出售旗下昆山、江蘇子公司給立訊集團。
 
疫情影響 鴻海印度iPhone 12傳產能減半
路透報導,受印度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延燒影響,鴻海集團印度清奈廠的iPhone 12產能已減少逾半。清奈廠生產的iPhone,專供印度當地消費市場所用。鴻海(2317)昨(11)日不評論單一客戶及產能訊息。鴻海集團清奈廠位於塔米納杜邦(Tamil Nadu),當地是印度第二波新冠疫情重災區。印度政府10日已在塔米納杜邦實施全面封鎖,停止公共交通運輸並關閉商店,設法抑制疫情擴散。知情人士指出,鴻海集團在塔米納杜邦已有逾100名員工新冠肺炎檢測呈陽性反應,鴻海集團也決定即日起至5月底止禁止人員進入清奈廠。消息人士說:「清奈廠員工准出不准進,只保留一小部分產能。」消息人士表示,清奈廠產能減少逾一半。鴻海集團的聲明表示,印度一處廠區已有少數同仁檢測出陽性,在員工安全為第一優先前提下,已安排確診同仁至醫療院所隔離診治,相關廠區也依標準作業程序完成環境消毒,並持續提供員工必要的防疫物資與協助,同時也會隨時配合政府政策應對未來疫情變化。印度是全球第二大智慧手機市場,目前以平價機種為主;iPhone在印度市占率仍低,但蘋果執行長庫克1月時表示,該公司在印度推出線上商店後,去年10到12月印度市場業績較前一年同期成長一倍;鴻海集團也表示,受惠在家上班趨勢,智慧手機銷售強勁,扶助公司該季業績優於預期。市場研究公司Canalys表示,蘋果iPhone在印度市場的成長延續至第1季,出貨量超過100萬支。 Canalys指出,在地組裝和有利的融資方案,支撐了iPhone 12的需求;然而,疫情失控已讓蘋果公司和鴻海集團在印度的前景蒙上陰影。
 
陸4月手機市場出貨量月減24%;新機款5G佔一半
中國信通院5月11日公布,4月中國國內手機市場整體出貨量2,748.6萬支,與上(3)月的3,609.4萬支相比、月減23.8%;與去年同期相比年減34.1%;累計今(2021)年1-4月出貨量達1.25億支,年增38.4%。其中,4月中國國內市場5G手機出貨量2,142萬支,占比升至77.9%;惟與上月的2,749.8萬支相比,月減22.1%。 具體來看,4月中國國內市場5G手機出貨量2,142萬支,占同期手機出貨量的77.9%;上市新機型16款,占同期手機上市新機型數量的50%。累計1-4月中國國內市場5G手機出貨量9,126.7萬支、上市新機型80款,占比分別為72.7%和51.9%。 數據顯示,4月中國國產品牌手機出貨量2,475.7萬支、年減34.8%,占同期手機出貨量的90.1%;上市新機型26款、年減45.8%,占同期手機上市新機型數量的81.3%。累計1-4月中國國產品牌手機出貨量達1.11億支、年增37.5%,占同期手機出貨量的88.8%;上市新機型累計141款、年增18.5%,占同期手機上市新機型數量的91.6%。
 
中美情勢緊張 特斯拉在滬購地擴廠喊停
消息人士透露,由於中美關係的不確定性影響,特斯拉已經暫停在上海買地擴建廠房,不再打算大幅提高中國的產能,以及打造上海成為其全球出口樞紐的計劃。對此,特斯拉11日稍晚回應稱,其上海工廠正在「按計劃發展」。路透5月11日援引多名消息人士指出,2021年3月間,特斯拉放棄競標在其工廠對面的一塊土地,原因是不再大幅提高中國的生產能力。該塊土地的面積達到其現有廠房的一半,可讓特斯拉工廠的生產量增加20萬至30萬輛電動車。根據消息人士表示,美國前總統川普的執政時期,曾經針對來自中國的電動汽車加徵了25%關稅,今年1月拜登政府上台之後,美方仍繼續執行這項徵稅政策,因此特斯拉打算限制其產品在中國生產的比重。先前,特斯拉曾經考慮要對中國製Model 3擴大出口至美國、歐洲等海外市場,但特斯拉目前正在德國設立新廠。另據新浪財經報導,儘管2021年面臨新冠疫情起伏、車用晶片缺貨,以及美國大雪停工斷電等危機,但特斯拉仍然在第一季拿出亮眼的成績單,其在中國市場的銷售額仍在飆升。報導稱,2021年首季,特斯拉在中國創造了30億美元的營收,這是2020年同期的三倍多,占其總收入的30%。特斯拉預計,2021年將售出超過75萬輛電動汽車,而在接下來幾年中,公司銷量將繼續以每年約50%的速度增長。另外,特斯拉5月11日公布,其上海工廠4月份出口14,174輛電動車,創下上海工廠單月出口量的最高紀錄。
 
NB代工缺料下修Q2出貨,惟Q3仍有旺季
NB供應鏈缺料情況持續吃緊,預期今(2021)年第2季缺口較上一季再擴大,NB代工廠基於此也開始下修第2季NB出貨季增幅,不過供應鏈也普遍認為,目前訂單需求大於供給情況持續,部分訂單可能遞延,預期第3季NB需求還不會見到反轉現象、仍有旺季表現。缺口擴大,NB代工廠紛下修Q2增幅受到5G、車用電子、伺服器、消費性電子新產品等各領域對成熟製程IC需求增加,以及市場基於上游產能吃緊、對於交期拉長有所疑慮,紛紛提前下單備庫存,使得目前有重複下單(overbooking)情況,進而一定程度排擠NB零組件供應,NB供應鏈普遍認為,第2季零組件缺口較上一季再擴大,預計缺口達10%以上。目前NB代工廠面臨的煩惱不在於需求端,而在於零組件供應,考驗的是固料能力、盡可能滿足客戶需求。NB代工廠基於缺口擴大也開始下修第2季NB出貨季增幅,英業達(2356)原本預期第2季NB出貨季增雙位數,目前下修至季增高個位數;和碩(4938)原本預期第2季NB出貨季增25-30%,目前下修至季增5-10%。緯創4月NB出貨200萬台、較上個月下滑20萬台,原本預期5、6月NB出貨可望較4月回升,不過因為零組件缺料問題加劇,目前預期5月NB出貨持平上個月,不過整體第2季NB出貨仍估季增雙位數。仁寶3月因為NB客戶有季底拉貨效應使出貨基期較高,4月NB出貨440萬台、月減90萬台,預期5、6月NB出貨會逐月走升,第2季在考量缺料壓力下,單季NB出貨仍看季增約10%,不過相較先前雙位數增幅展望也有些許保守。需求尚未見到反轉,Q3仍有旺季水準供應鏈普遍認為,目前訂單需求大於供給情況持續,部分訂單可能遞延,預期第3季NB需求還不會見到反轉現象、仍有旺季表現。仁寶指出,依目前能見度,NB客戶展望仍屬正向,預期第3季NB仍有旺季水準、出貨有機會優於第2季,至於成長幅度則要視零組件供應情況而定。緯創指出,目前NB訂單需求仍大於供給,且缺料情況更加嚴重,在無法滿足客戶需求情況下、交期拉長,對於第3季NB出貨並不看淡。英業達認為,目前缺料問題還沒有趨緩、尚無法滿足訂單需求,依目前能見度,預期第3季NB出貨仍有旺季水準、有機會優於上一季。供應鏈認為,NB代工族群第2季面零缺料問題加劇,短期出貨可能受到影響,NB出貨季增幅度下修,不過因為NB終端庫存水位仍屬於低檔,預期需求能延續至第3季旺季。
 
英業達 首季EPS優於預期
英業達第一季財報出爐,單季營收年增逾26%、以1,118.48億元站上歷年同期次高,雖去年同期因認列上海舊廠處分挹注達44.4億元,使今年稅後淨利轉為年減,不過英業達在營益率則較去年同期明顯彈升,毛利率亦維穩在4.5%以上,雙率雙季增,EPS為0.32元,交出優於法人預期的成績。受到品牌客戶對筆電產品拉貨力道續猛勁,英業達今年首季筆電出貨量達480萬高檔,在整體產品比重亦拉升,加上上游供應鏈缺料及部分零組件漲價,皆對其毛利率造成影響、較去年同期的4.73%微幅走弱,來到4.58%。在獲利部分,第一季稅後淨利年減62.22%、為11.45億元,但較上季增長23.78%,同時營益率0.88%則同步季增、年增,顯見英業達在業內營運獲利能力較上季與去年同期皆提升。展望第二季,英業達預期在零組件料況仍恐難好轉下,將持續壓抑筆電出貨動能,致該季筆電增幅收斂、僅季增5~10%。至於伺服器產品則可望受惠資料中心客戶拉貨動能續增溫,估將有兩位數的季增幅,另智慧裝置產品亦估將以雙位數季增幅向上,帶動其上半年營運維穩逐季升溫的走勢。
 
台達電4月營收寫同期新高,估營運逐季走高至Q3
台達電公布4月營收264.39億元,月減2.17%、年增13.48%,為歷年同期新高;累計今年前4月營收989.24億元,年增25.26%。以4月產品營收比重來看,電源及零組件佔60%、基礎設施佔25%、自動化佔15%。 台達電表示,目前訂單動能暢旺,筆記型電腦、伺服器、遊戲機等都有不錯的需求,電動車隨各大車廠積極推出新車款,以及各國陸續佈建電動椿,訂單動能無虞,其餘包含IA、電信、資料中心等需求也有成長,雖有缺料影響,但公司已提前備好,且因購料為長期合約,零組件價格大漲對公司毛利率影響不大,預期營運逐季走高可持續至第三季。 
 
英業達Q2 NB/伺服器看成長,Q3估仍有旺季
英業達今(2021)年4月營收381.95億元,月減6.84%、年減22.50%,其中NB出貨160萬台、月減10萬台,目前NB缺料情況仍吃緊、交期拉長,預期第2季NB出貨季增高個位數,伺服器出貨則估季增雙位數,依目前能見度,第3季NB需求也不容易反轉,預期仍有旺季水準。英業達今年4月營收381.95億元,月減6.84%、年減22.50%,其中4月NB出貨160萬台、月減10萬台,目前NB缺料情況仍吃緊、交期拉長,預期第2季NB出貨季增高個位數,伺服器出貨則估季增雙位數。另方面,當前的原物料成本上升,外界疑慮代工廠能否反映成本,法人認為,英業達已對代工價格有所反應,預期能降低成本提升對毛利率的影響。外界同時認為第3季NB需求恐反轉向下,不過目前因為缺料問題還沒有趨緩、尚無法滿足訂單需求,依目前能見度,預期英業達第3季NB出貨仍有旺季水準。英業達去年EPS達2.10元,公司擬配發現金股利1.85元,目前殖利率近7%水準。
 
特斯拉上海擴廠計畫 喊卡
美國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上個月在中國大陸的銷售量,比3月減少近三成,表現比當地的同業還糟,另外還傳出因美中貿易戰所造成的不確定性,已暫停購地擴建上海廠的計畫。路透報導,由於美中貿易戰所造成的不確定性,特斯拉已暫停購地擴建上海廠的計畫。這家美國電動車大廠原本還打算將上海廠打造成全球出口中心。 消息人士透露,除了川普政府時期對從中國大陸進口商品加徵的關稅之外,現在美國對從中國大陸進口的電動汽車還徵收25%的關稅,使特斯拉考慮限制中國大陸在全球生產中的比重。 三名消息人士說,特斯拉3月時未參與上海廠馬路對面一塊土地的投標,因為公司不再打算大幅提高在當地的產能,至少暫時如此。然而,特斯拉在發給路透的一份聲明中說,上海廠正在按照計畫開發。上海市政府並未回應路透這項報導。 消息人士說,特斯拉從未宣布有意收購這塊土地,它的面積約為特斯拉目前廠區占地200英畝(80公頃)的一半,可使該公司再增加20萬至30萬輛汽車產能。 根據中國大陸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11日發布的數據,大陸4月廣義乘用車零售銷量比去年同月增加12.4%,達到164.3萬輛,其中新能源車銷量16.3萬輛,而特斯拉賣出25,845輛在當地製造的車輛,比3月減少27%,月比減幅比整體新能源車的下滑12%還深。 特斯拉1月在中國大陸賣出15,484輛車,2月銷售量為18,318輛。Wedbush分析師艾夫斯在給客戶的報告中寫道,特斯拉上個月在中國大陸遭遇一連串公關問題,從產品安全遭到大陸消費者質疑,到該公司處理資料的方式,皆引發批判。 相較於蔚來、小鵬和理想等大陸同業,特斯拉股價停滯不前。
行事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