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會員動態

胡連短線醞釀反彈
胡連因乙太網路連接器新產品即將正式出貨,加上反應上游材料成本上揚,順利自3月起陸續調漲價格,今年上半年業績有望大幅超前去年同期,雖有業績牌護身,但還是不敵疫情肆虐,胡連5月14日以下跌4.06%的99.3元作收,直逼波段低點97.7元,周跌幅達6.32%,惟因短線修正幅度不小,若能守住前低不破,或有機會展開反彈。胡連去年EPS 5.59元,大賺半個股本,日前公布4月營收達4億元,雖較3月小幅下滑1.3%,但仍較去年同期成長53.9%,累計前四月合併營收15.57億元,亦呈年增54.1%。
 
嘉澤收復500元關卡
嘉澤受惠NB需求暢旺,首季獲利開出紅盤,稅後盈餘達8.33億元,年增1.02倍,換算EPS為8.06元,在財報利多激勵下,嘉澤14日股價開高走高,並順利攻克500元整數關卡,終場以513元作收,在多方點火下,單日爆出幾近倍增的成交量,連帶周跌幅也大幅縮小,只剩下1.36%,並以代表變盤的十字線作收。嘉澤除NB需求穩定外,伺服器訂單增溫,Whitley平台產品出貨也逐漸放量,為今年業績添柴火,4月合併營收17.52億元亦以年增2.07%,創歷史次高,成功讓第二季業績吞下定心丸。

電子資訊

手機產業Q2浮現雜音 伺服器需求加速回溫
印度疫情惡化加劇,加上中國銷售表現下滑,導致手機市場的出貨量恐將出現下修的情況,雖然手機產業出現雜音,不過產業界則傳來伺服器市場出現回溫跡象,經過了3個季度庫存調整之後,進入第2季之後的需求開始加速升溫。手機產業出現雜音,中國、印度兩大市場第2季的手機銷售量恐將陷入衰退,相關供應鏈也謹慎看待,而台系面板廠因缺乏OLED產能,近年來在手機市場的佔比已明顯下滑,現在將中小尺寸的產能積極轉向車用市場,也持續看好TV、NB等市場需求,熱度將延續到今年第4季。不過,佳世達董事長陳其宏則認為,第2季訂單能見度高,沒有什麼問題,不過下半年在印度疫情失控、通膨隱憂以及缺料導致重複下單等3大變數下,不宜過度樂觀。鴻海董事長劉揚偉於線上法說會指出,受到淡季影響,第2季消費暨智能產品的營收將低於第1季的水準,當中幾乎都以智慧型手機為主要產品。另外,個人電腦等終端產品,除了季節性因素之外,缺料緊張也是導致營收不如上季的因素之一。同時,他也說,第3季之後,重複下單的情況會趨於緩和。從各業界釋出的訊息來看,步入第2季之後,以伺服器相關應用復甦力道顯著。鴻海已表示,來自於CSP伺服器客戶的訂單需求轉強,營收將較第1季明顯成長。目前CSP伺服器大廠包括谷歌、亞馬遜、臉書、微軟等,隨著美國疫情趨緩,經濟活動陸續恢復,5G建置加速進行,讓伺服器的市場需求呈現強勁的復甦力道。另一方面,研究機構TrendForce認為,受惠英特爾的Ice Lake與AMD的Milan雙平台導入市場,將再度刺激企業客戶端的伺服器換機潮以及雲端資料中心的基礎建設規模,而新冠疫情導致人類生活新常態的轉變,仍將持續帶動雲端資料中心建置的需求,同時因國際局勢緊張而導致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區域性的資料中心需求也逐漸浮現。伺服器供應鏈的業績表現將從第2季起開始增溫,除了鴻海、英業達、廣達、緯穎等伺服器大廠,營運可望受惠,從零組件供應鏈,包括遠端控制晶片、ABF載板、印刷電路板、連接器、機殼、熱散、電源供應等廠商的接單與出貨狀況也同步升溫。
 
智慧機、車電 爆庫存修正潮
供應鏈傳出,近期智慧手機、車用電子需求出現變化,部分先前拉高庫存的客戶端展開去槓桿、去化通路庫存作業,訂單增速開始放緩,凸顯半導體產業兩類終端應用浮現庫存修正跡象。5G關鍵元件、台灣最大暨全球前三大低溫陶瓷共燒元件(LTCC)廠璟德不諱言,智慧手機市場需求的確有一些變化,尤其近期5G智慧手機拉貨確實已經不像今年初那麼熱,必須持續觀察是短期受到疫情擴大的影響,還是回歸市場面真實需求。業者提醒,過去大陸手機品牌瘋狂拉貨,重複下單比率應該不小,近期市場更傳出大陸非蘋手機品牌下修全年出貨量目標的訊息,除了受印度疫情擴大,影響當地4G手機製造與市場需求之外,5G需求及銷售動能是否趨緩,也是市場關注焦點。供應鏈透露,蘋果日前已下令要求本季通路加速去化庫存,同時,非蘋亞太市場手機訂單也在5月開始出現調整。蘋果方面,預計去化約三、四百萬支iPhone庫存,以利下半年新iPhone上市後,挪出更多銷售空間。非蘋部分,供應鏈傳出,韓系與大陸手機庫存5月也加速展開庫存去化,整體新增投片訂單已放緩,對應終端出貨在5月至6月運用中階機種小改款順勢調整庫存,估計非蘋5G手機晶片庫存去化規模將和蘋果不相上下。業界認為,第2季整體智慧手機庫存修正速度應該會比預期快,隨著庫存修正後,有助產業回到合適的健康庫存水準。車用電子也傳出庫存修正的消息。業界觀察,雖然不少車廠大喊缺貨,但實際上缺貨主要是周邊IC產品,其餘核心晶片部分庫存皆已陸續建立至少一季,加上大型車廠不願被黑市與通路亂喊價影響,近期已寧願變更設計。先前台積電等晶圓代工廠已規劃透過「超急件」生產車用晶片,預計6月能滿足客戶基本需求,不過終端大車廠如福特已經等不及。依據福特計畫,將部分成熟製程晶片重新設計,產品重新設計也會影響原先生產排程,但能確保轉用其他製程後減少供應緊繃狀況。依據福特統計,今年旗下車用六成晶片採用55奈米或更成熟的製程,導致在成熟製程供不應求下,影響該公司全球至少價值25億美元的汽車出貨。外傳福特計畫6月部分區域車款小改款,業界即盛傳是為先前囤積的部分車用晶片庫存去化作準備,並將上漲的晶片成本轉嫁給消費者。

正崴Q1每股賺0.05元 Q2可望勝去年同期
受到淡季及原物料價格上漲影響,連接器廠-正崴第1季稅後盈餘為2542萬元,年成長22.15%,單季每股盈餘為0.05元,由於客戶已接受正崴調整產品價格,如果材料價格持穩,正崴預估,第2季獲利可望優於去年同期。第1季為傳統淡季,但因遠距生活需求持續,正崴第1季合併營業收入為198.74億元,年成長24.13%,營業毛利為21.05億元,年成長50.04%,單季合併毛利率為10.59%,年增1.83個百分點,營業淨利為2.59億元,遠優於去年同期營業淨損1.59億元,不過由於匯兌收益不及去年同期,單季稅後盈餘為2542萬元,年成長22.15%,每股盈餘為0.05元。正崴4月合併營收為63.91億元,年減9.47%,累計前4月合併營收262.65億元,年增12.93%。正崴表示,第1季毛利率受到上游原物料價格上漲影響,不過本業表現優於去年同期,公司產品售價在3月中起已有調整,且原物料價格漲勢趨緩,第2季獲利可望明顯改善,有機會優於去年同期。
 
晶片缺貨 PC伺服器下半年不妙
半導體上游晶片缺貨副作用顯現!供應短缺問題恐限縮下游PC、伺服器成長動能,供應鏈消息指出,電源管理IC、大尺寸驅動IC告急,將讓下半年ODM廠商成長受限,部分晶片設計也可能棄單,下半年成長幅度恐趨緩,預期僅有個位數。

供應鏈可能出現棄單

上游半導體供應鏈供需難紓解,為反映成本,今年第2季起像是驅動IC、電源管理IC、微控制處理器(MCU)全部應聲喊漲。搶產能外,客戶搶料甚至連裸片都不放過,然而晶圓交期到封裝至少要半年,供應鏈長短腳的問題也顯現,因此4月底就陸續傳出,因應缺貨,客戶開始改變IC設計的策略。富邦投顧調查供應鏈消息指出,由於上游晶片產能包括電源管理IC、大尺寸驅動IC持續緊缺,已開始影響下游PC、伺服器對於下半年銷售預估。鑒於交期延長下,目前問題在於ODM已無法再下訂單產能,也可能進一步出現棄單的情況,對於下游硬體終端廠商營收動能,將有衝擊。聚焦代工廠和相關供應鏈,富邦投顧預期,以目前PC和伺服器的產能來看,英業達今年下半年營收估約2740億元,年成長可能放緩僅有1%。至於手機如iPhone生產相關的代工廠,由於和碩今年第2季不再生產iPhone mini,今年的iPhone 13訂單絕大多數仍由鴻海奪下,比重大於和碩,至於基板供應商則為景碩、華擎,預期將對景碩和華擎今年營業利益有貢獻。
 
法人挺伺服器 看淡散熱
本土疫情發威,台股趨勢轉空,外資圈對營運保守個股下修力道擴大。其中,摩根士丹利繼日前調降被動元件產業看法後,最新再對散熱族群進行下修。考量原物料大漲不利傳統PC、NB下游供應商,下調雙鴻、建準評級至「中立」,但預期伺服器景氣回溫帶動,逆勢上修奇鋐為「加碼」。近期原物料飆漲對雙鴻、尼德科超眾、建準營收都帶來明顯衝擊。摩根士丹利(大摩)一口氣將雙鴻目標價從290元砍到170元,建準自66元降到45元,調幅分別達41%、31%。大摩指出,上游原物料大漲對供應鏈的利潤衝擊高於預期,包括銅、鋁、鐵及塑料的報價紛紛強漲,反映在雙鴻等首季財報低於預期。金屬原料占各供應商的成本比重有二到三成不等,即使轉嫁客戶,今年獲利恐仍難逃衝擊。相對地,奇鋐表現更連動伺服器景氣,且在英特爾帶頭推動伺服器散熱模組升級,相關模組平均產品價格(ASP)預期成長15~20%,可望帶動奇鋐營收自第2季大幅成長,全年看增26%;每股純益(EPS)挑戰6.9元。
 
天線可望取代電池 5G網絡變無線電網
5G網絡是高度聚焦的無線電技術,但是有些能量並沒有全都用上,而是被浪費了。一組科學家突破技術瓶頸,發明了一種天線可蒐集5G網絡的電磁波能量,將其轉化為電能,為可穿戴設備、物聯網(IoT)提供電能,這有望逐步替代電池。佐治亞理工學院(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基於羅特曼(Rotman)透鏡的整流天線系統(rectenna),第一次成功地把28GHz的5G毫米波轉換成電流。此研究成果發表在1月12日的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期刊。羅特曼透鏡常用在雷達監控系統,能夠讓系統同時觀測多個方向,而無需不斷調整天線的方向。在距離信號發射塔較遠的地方,要想收集到足夠的能量支持小型設備,需要較大的天線。「我們解決了只能採集來自一個方向信號的問題,這個系統有著較大的覆蓋面。」這份研究的主要研究者之一佐治亞理工學院電氣與計算機工程學院的艾迪(Aline Eid)說。5G網絡信號密度比前幾代大得多,使用高頻波段,在作為通訊用途之外,還有很多能量被浪費。「有了這項創新技術,我們使用一個在高頻工作的大天線,可以接收來自各個方向的能量。」「以前研究人員嘗試採集24或35GHz波段的能量,」艾迪說,「但是這些天線必須直接對準5G發射源才可以工作,而我們的技術可以接收多個方向,覆蓋面廣。」研究人員展示了他們的天線,看起來像是一張薄板材料上印著的一些電路圖一樣的圖案。研究介紹說,這個像「蜘蛛」一樣的布局就是用三維打印技術打印在上面的天線,一邊是天線,另一邊是把能量蒐集送給整流器的光束通道。測試結果顯示,與擁有同樣廣度信號覆蓋面的其它技術相比,這個技術採集的能量是其它技術的21倍。研究者表示,這項技術將為5G射頻識別設備(RFID)、物聯網內設備提供電能。「5G很快就要普及,特別是在城市區域。這種技術可以代替數百萬、上億個無線感應器的電池,在將來構建的智能城市、智能農業等方面具有廣泛的用途。」柔性電子設備學教授滕哲里斯(Emmanouil M Tentzeris)說。滕哲里斯預計,將來的手機供應商除了提供語音通話服務、數據服務,還將提供電力服務,而且電力服務將成為一個主要業務——就像現在數據服務已經超過了通話服務一樣。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批准5G網絡使用能量更強、更密集的高頻波段,是這項技術發揮效用的基礎。致力於開發5G射頻識別技術的佐治亞理工學院附屬科技公司技術總監海斯特(Jimmy Hester)說:「我在這個領域從事能量採集研究至少六年了,一直找不到這項技術可以發揮實際效用的關鍵所在,因為以前FCC限制著信號的發射功率和集中度。」
 
石墨烯材料打印可穿戴醫療設備 敏感度增50倍
電子連接產業20210517新聞
愛爾蘭的研究人員發明了一種製造醫用感壓設備的技術,把具有感壓功能的材料打印在像創可貼這樣的醫療用品上,貼在身上監控各項體徵。感壓設備在醫療上有著廣泛的用途,比如測量脈搏,探查中風病人吞咽能力的變化等。感壓設備把感應到的細微的機械變化按比例轉化成電流信號,顯示成電子讀數輸出。現在市場上常見的感壓設備一般由金屬箔製成,不方便病人佩戴,其通用性和敏感度也很有限。愛爾蘭都柏林聖三一學院(Trinity College Dublin)的研究人員把石墨烯加入橡皮泥製成可供打印的墨水,用打印機把這種墨水打印到創可貼上,只需薄薄的一層就具有感壓測量的功能。使用的時候,只需把它貼在人體皮膚上。研究人員表示,橡皮泥成本低,石墨烯導電性好。這種技術製造的感應設備彈性好、成本低,將為醫療穿戴設備帶來一場變革。他們估計,這種新設備的敏感度可以達到目前普通設備的50倍左右,柔韌度也比現在同類很多納米感應器更好。更重要的是,這種墨水可以調整配方,造出各種黏稠度,適用於打印技術。不同的墨水配方敏感度也不相同,可以按照不同醫療用途對敏感度的不同需要而進行定制。研究介紹他們正在考慮的應用方向有很多,比如監控呼吸、脈搏、關節活動、步態,或是孕期早產的徵兆等。
 
福斯擬打造全固態電池產線、約可供應40萬台EV所需
德國汽車大廠福斯汽車(Volkswagen)將興建全固態電池產線、地點可能位於德國,產能預估約20GWh、約相當於可供應40萬台電動車(EV)使用。日經新聞15日報導,福斯考慮在德國興建次世代電池「全固態電池」的生產線。獲得福斯出資、且與福斯設有合資公司的美國電池研發公司QuantumScape在14日宣布了上述消息,產能規模預估約20GWh、將同於現行的大規模電池工廠。福斯目前已對QuantumScape出資3億美元以上。報導指出,福斯和QuantumScape同意,將在今年內敲定合資公司的全固態電池測試產線的落腳地點,而福斯擁有EV用電池主力據點的德國薩爾茨吉特為候選地。初期將以1GWh的規模進行商業生產、之後將追加20GWh。在實際進行量產時、每台車輛所需搭載的全固態電池數量目前尚無法預估,不過若以現行鋰離子電池來看、約可供應40萬台EV所需。福斯、QuantumScape已表明,將在2024年開始進行全固態電池的商業生產,福斯並計劃在2025年以後開賣搭載該全固態電池的EV。若搭載雙方研發中的全固態電池,要行駛450公里所需的充電時間僅12分鐘、是現行的約一半水準。全固態電池是將現行主流的鋰離子電池的電解液改成固態的電解質,除了可降低電池起火等風險、提高安全性之外,用來顯示電池容量的能源密度也將提高數倍。全固態電池將呈現爆炸性增長根據日本市調機構富士經濟(Fuji Keizai)指出,2020年全固態電池(包含硫化物系、氧化物系、高分子系等)全球市場規模預估為34億日圓,之後在xEV(電動化車款;包含電動車EV、插電式油電混合車PHV、油電混合車HV等車款)需求加持下、期待硫化物系產品需求將呈現大幅度揚升、提振全固態電池市場有望呈現爆炸性增長,預估2035年全球全固態電池市場規模將擴大至2兆1,014億日圓、將較2019年暴增1,105倍(增加約110,500%)。富士經濟指出,搭載全固態電池的xEV有望比搭載現行鋰離子電池的車款擁有更長的續航距離和更高的安全性,預估2035年xEV用全固態電池市場規模(以容量換算)將擴大至101,600MWh、將較2020年預估值(44MWh)暴增2,308倍(增加約230,809%)。豐田汽車(Toyota)計畫在2021年公開搭載全固態電池的試作車、開始進行性能測試。豐田目前研發中的全固態電池車輛續航距離為500km,在相同條件下、是搭載鋰離子電池的車輛的2倍以上。村田製作所(Murata)董事南出雅範於4月28日表示,將在2021年度前半(2021年4-9月期間)少量生產全固態電池、之後計畫在後半(2021年10月-2022年3月)增加產能。本田汽車(Honda)4月23日宣布,為了確保EV的高競爭力、本田正自家推動可實現高容量、低成本的次世代電池「全固態電池」的研發,且將在今年度內利用測試產線著手進行生產技術的驗證,且將加速研發、以讓2020年代後半推出的車款能使用該全固態電池。
 
陸Q1平板電腦市場出貨年增67%,蘋果市占逾4成
電子連接產業20210517新聞
由於目前世界上大部分地區仍在應對「新冠疫情」,導致了平板電腦的銷量依舊火爆。根據IDC全球平板電腦季度追蹤報告的初版數據顯示,平板電腦市場在今(2021)年第一季表現出色,年增55.2%,出貨量總計3,990萬台。 與全球市場相比,第一季中國平板電腦市場出貨量約625萬台,年增67.6%,創2013年第二季以來單季最高年增幅;同時在傳統銷售淡季實現季度增長1.8%。雖然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國國內影響已微乎其微,但教育、辦公及大屏終端娛樂使用的場景,使得中國消費者對於平板電腦的需求依然明顯高於疫情之前。同時頭部廠商的供貨恢復情況也遠優於預期。 IDC全球移動設備追蹤專案分析師Anuroopa Nataraj表示,雖然疫苗的推廣和辦公室重新開放可能會減緩在家辦公的趨勢,但大部分人仍遠未恢復到正常的工作條件,因此對平板電腦,尤其是Detachable(支援官方鍵盤平板電腦)的需求預計仍將持續一段時間。然而,隨著消費者越來越多地轉向競爭產品,例如用於工作或娛樂的輕薄筆電和用於教育的Chromebook,平板電腦的未來將繼續處於不斷的競爭中,蘋果、三星、亞馬遜和微軟等大品牌需要承擔更多重任。先前由於具備成本低、易於管理等優點,世界各地的學校都對平板電腦的使用表現出強烈偏好。但隨著Chromebook的日益普及,使得平板電腦在美國、西歐及最近的日本等市場面臨激烈競爭,市場空間不斷受擠壓;Chromebook在許多教育市場已取代平板電腦,然而價格和對雲服務的依賴使其無法成為所有地區的主流。此外,Chromebook目前尚未真正意義上的打入消費市場,因為作為競爭對手的筆記型電腦及平板電腦仍保持著強勁的市場份額。 以今年第一季中國平板電腦市場主要廠商來看,蘋果同樣在中國市場穩居第一,出貨量266萬台,年增103.2%,佔據42.5%的市場份額;華為平板位居第二,出貨量150萬台,年增26.9%,市場份額占比24%;自華為獨立的榮耀平板出貨約53萬台,年增68.5%,市場份額占比8.5%;聯想平板出貨量接近39萬台,年增492.7%,市場份額占比6.2%;三星平板產品多年以後再次進入前五位,出貨量超過20萬台,年增1,021.6%,市場份額占比3.3%。IDC中國高級分析師郭天翔表示,雖然今年第一季中國平板電腦市場的飆升是在對比去年同期由於新冠疫情爆發,大部分供應鏈停滯而得出的;但相較前(2019)年同期也獲得了近18%的增長。後疫情時代,平板電腦在日常應用中的高漲需求依然存在,隨著蘋果可能出現的供應隱憂,而安卓平板大量新品牌新機型的進入,預計今年下半年中國平板電腦市場競爭將會更加激烈,呈現「一家獨秀,多家爭鳴」的局面。
 
迎後摩爾時代 七大領域看好
由於摩爾定律即將觸及物理極限,即將進入後摩爾定律時代,大陸業界看好新材料、存儲、功率、感知、通信、AI、類腦等產業。網易訂閱號當代廣播站報導,天風證券報告指出,超越摩爾定律在後摩爾定律時代迎來了高潮,而超越摩爾定律相關技術發展的基本點,一是發展不依賴於尺寸不斷微縮的特色工藝,以此擴展積體電路晶片功能,二是將不同功能的晶片和電晶體組裝在一起封裝,實現異構集成。澎湃新聞報導,芯謀研究首席分析師顧文軍表示,後摩爾定律時代有三個方面值得研究,一個是新材料,每一次新技術發展材料都是非常重要,現在是矽基,以後可能是碳基;第二是架構上的創新;第三,製造封裝端,例如Chiplet(小晶片)等都是值得研究,此外還有新的物理元件、新的記憶體都值得關注。北京半導體行業協會副秘書長朱晶認為,顛覆性技術要沿著計算、存儲、功率、感知、通信、AI、類腦等這些方向去尋找。在新材料方面,朱晶認為透過全新物理機制實現全新的邏輯、存儲及互聯概念和元件,推動半導體產業的革新,例如拓撲絕緣體、二維超導材料等能夠實現無損耗的電子和自旋輸運(電子輸運的一種方式),可以成為全新的高性能邏輯和互聯元件的基礎。朱晶進一步指出,新型磁性材料和新型阻變材料能夠帶來高性能磁性記憶體如MRAM和阻變記憶體,三代化合物半導體材料、絕緣材料、高分子材料等基礎材料的技術也在孕育突破。
 
台塑四寶全速搶進5G高科技
5G相關投資有助全球經濟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啟動後疫情時代的經濟復甦;其中,大陸將繼續維持全球5G技術領先市場之一的地位。為此,台塑集團除擴大電子事業布局,台塑四寶全員也加速搶進5G高科技應用,強化石化事業的「高科技」質能升級。全球行動通訊系統協會(GSMA)研究指出,2030年5G升級每年對全球經濟的貢獻將逾六千億美元,約為所有行業及領域未來10年預期收入增長的2.1%。2021年底,5G網路將覆蓋全球五分之一的人口;2025年全球營運商在5G網路的投入將接近1兆美元。著眼後疫情時代經濟與遠端視訊需求持續,加上5G、網通及電動車市場升溫,帶動塑料供不應求,台化除有轉投資福懋切入蘋果供應鏈,帶動長期差別化利基能量,更透過複材研開中心投資,積極挺進高值化塑料市場的開發與拓銷。台化目前ABS、HIPS、阻燃PC及阻燃PC/ABS等材料,均取得TUV認證的PCR規格,積極與筆電、OA、3C、家電等各大品牌廠密切合作;複材中心還開發電動車、5G、鋰電池儲能等應用材料,佈局高值化塑料市場。台化根據業界最新的標準規範,開發出PC/ABS、PC及PP等新材料,可應用於5G產品,包括戶外微型基地台、天線罩、CPE(客戶前置終端設備)及家用Wi-Fi 6路由器等。最近亦陸續在充電槍、充電樁、車載鋰電池模組及儲能等知名系統廠進行認證,深耕電動車市場。有鑑台灣在半導體、電子產業的利基優勢,除南亞加碼電子材料擴產,台塑與日本德山合資的高雄林園年產3萬噸電子級異丙醇(IPA)廠,預計年底量產,搶半導體先進製程商機,並進行PVC、PE及PP複材開發,應用於5G基地台相關材料。因應5G世代高頻、高速或高功率的需求,台塑化也規劃利用碳五分離之雙環戊二烯(DCPD)開發其衍生物的高值化材料,全面挺進5G商機耕耘。
行事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