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會員動態

嘉澤籌資可望於Q4前完成;Q2營收季增個位數
連接器大廠嘉澤近日董事會通過現增搭配可轉換公司債(CB)籌資,市場估計籌資規模逾20億元,這也是公司上市後最大籌資規模,主要將用於充實營運資金與擴建台灣廠辦。法人也預期,嘉澤第二季營收將季增個位數、有望創高,但毛利率因有匯率變數,不容易超前第一季,下半年營收會優上半年,毛利率則視原料轉嫁程度而定。嘉澤董事會通過將辦理10億元CB與250萬股的現增籌資,市場估計的籌資規模逾20億元,全數逮入對股本的稀釋率約4-5%;籌資目的主要是為充實營運週轉金,公司表示,一方面是前幾年已在基隆總公司附近加買一塊地,目前在辦公室與倉儲空間不足下,此次籌資部分金額將用於該地的建置;其他營運資金則規劃給台灣營運中心統籌使用,包括中國大陸以外廠區如越南的擴產計畫等等。嘉澤表示,因今年股東會將改選董監事,籌資計畫可能會等新任董事會到位後啟動,完成時間預期將落在第三季底到第四季。法人也估計,嘉澤第二季營收將季增個位數,可望創高,但因台幣匯率相對不如第一季有利,毛利率較難超前第一季,而因目前銅價易漲難回,現有的庫存成本可能逐步墊高,下半年原料成本壓力轉強,現階段業務端努力向客戶反映,但整體毛利率狀況還是需觀察轉嫁程度而定。

電子資訊

仁寶Q2 NB出貨估逐月升,Q3不看淡
全球居家辦公、線上教學需求持續,帶動NB拉貨力道不減,仁寶預期,5、6月NB出貨估逐月走升,第2季將缺料影響考量進去,單季NB出貨仍看季增約10%,非NB產品線也估季增雙位數幅度,依目前能見度,NB客戶展望仍屬正向,預期第3季NB仍有旺季水準。仁寶第1季營收2699.92億元,季減19.16%、年增48.31%,毛利率3.56%,季減0.11個百分點、年增0.29個百分點,稅後淨利26.20億元,季減42.82%、年增333.06%,EPS為0.6元。仁寶4月營收893.50億元,月減17.38%、年減5.25%,其中4月NB出貨440萬台、月減90萬台,主因3月NB客戶有季底拉貨效應基期較高,而4月營收為年減,主因NB以單價較低機種(教育NB)為主,不過以出貨量來看仍為年增。預期仁寶5、6月NB出貨有機會逐月走升,整體第2季將缺料影響考量進去,單季NB出貨仍看季增約10%,非NB產品線也因客戶推出平板新品,推估出貨季增雙位數幅度。依目前能見度,NB客戶展望仍屬正向,預期仁寶第3季NB出貨仍有旺季水準、出貨有機會優於第2季。
 
伺服器資料中心支撐,營運動能流水長
疫情不減雲端大廠對資料中心需求,包含遠距工作、線上服務等,使得雲端基礎建設需求有增無減。儘管到了2021年疫情仍持續地延燒,但台灣晶片設計廠商也隨高效能運算(HPC)、高速傳輸的趨勢之下,具有一定程度營運上的支撐力,相關廠商包含信驊、新唐、創意、世芯、祥碩、譜瑞等。伺服器產業成長性明確根據TrendForce研究顯示,進入後疫情時代,加上5G、WiFi6/6E通訊世代技術更迭,以及HPC(高效能運算)科技應用的蓬勃發展,半導體產業已出現結構性的轉變。從各類終端需求表現來看,在5G與HPC驅動下,預估今年伺服器與工作站的出貨年成長率將有所提升。伺服器管理晶片(BMC)廠商信驊穩居全球龍頭地位,與伺服器產業有直接的關係,所謂的BMC就是負責管理資料流量、協助CPU運作、遠端管理、故障預測、效能調教等,與主晶片規格開發緊密。而信驊首季獲利表現來到每股盈餘7.21元,單季獲利創下歷史次高,市場看好,第2季受惠Intel、AMD新品推出之後,可望帶動訂單激增,加上信驊持續與供應鏈協調產能,以滿足未來客戶的積極需求,下半年伺服器市場將受到傳統旺季來臨,營運可望再陸續墊高。除此之外,新唐也同樣發展BMC技術,並與DELL等多家美系客戶合作緊密,同樣也具營運動能。ASIC業務同樣開案量激增台灣設計服務廠商創意、世芯則以ASIC(客製化晶片)打入不少伺服器客戶。創意客戶類別相對分散,過去中美貿易與技術戰開打之時,當時公司也強調,已經終止某些具有地緣政治因素的客戶與案件,儘管對創意營運有具體影響,但由於風險大,因此只能放棄。爾後,創意擁台積電(2330)的技術支援,合作相當緊密的關係之下,在今年的HPC相關應用面已經來到7nm、5nm先進製程,更是今年的HPC主流製程,加上效能要求越來越高,往3nm、5nm趨勢將更是明確,有望帶動設計服務商創意接案的含金量提升。市場預期,由於創意由於客戶、應用相當分散,加上ASIC市場需求持續受終端應用多元化,以及中國大陸半導體自主化的趨勢帶動,預期今年獲利的成長幅度會大於營收的成長幅度,營運將創歷史新高。事實上,今年至今半導體產業當中,不可不提的還是飛騰事件,對於世芯-KY營運面的影響數大,公司也粗估,飛騰事件預計影響今年營收目標約25%,但受到其他客戶需求強勁補足,因此全年營收、獲利表現都將優於去年,未來也將維持成長態勢。世芯-KY持續深耕在HPC、AI領域的技術,目前HPC、AI相關約佔營收70%,因此,儘管飛騰事件的黑天鵝出現,但公司仍持續看好,HPC、AI應用市場需求持續提升的趨勢,客戶需求仍相當強勁,也將持續投入研發資源與能量。不只高效能運算,更要高速傳輸不只是高效能運算成為產業的中長期趨勢,高速傳輸也更加重要,可以想像,若運算效能像是大樓,越蓋越高、人口越來越密集,意旨資料量越來越大,但樓與樓之間的公路連結也得越來越寬且快速,這也是為什麼高速傳輸的介面規模演進原因。今年PCIe Gen4、USB4.0都將開始蓬勃的發展,傳輸的速度、量也可較前代有更好的效能,滲透率也將逐步提升,應用於不同的裝置當中。像是譜瑞-KY持續布局高速傳輸的市場,目前譜瑞-KY 的PCIe Gen4 retimer已經打入一線廠商,今年首季開始量產貢獻,且在資料中心方面也有所斬獲,預期營收貢獻將逐步放大,且下一世代的PCIe Gen5 retimer也投入研發,預期明年就會推出新產品問世,持續站穩市場地位。祥碩也同樣在自有產品方面提升技術實力,包含USB4.0、PCIe Gen4、Thounderbolt等產品,最快也將在今年下半年到明年陸續進入量產。整體來說,由於市場對於效能、運算的效能提升,也連帶使得伺服器相關供應鏈,使中長期的營運動能有所支撐,而高速傳輸介面規格提升也意味著產品困難度提升,對ASP也會提升,因此相關廠商的布局,也將在未來幾年成長性可期。

鴻海EV生態漸壯大,市場正向看長期營運
市場現在關心鴻海主要有兩件事,第一個是短期營運而言,毛利率表現能否透過產品組合、組織管理而提升,第二個是長期而言,電動車能否成為鴻海營運動能再起的新藍海。短期而言,鴻海受到疫情所造成的產品組合變化影響,毛利率短期要明顯拉升有其難度,對今年毛利率看法轉趨保守;至於電動車發展,法人認為,鴻海已經一步步將電動車關鍵零組件、硬體製造、軟體、供應鏈管理整合在一起,生態體系逐漸擴大,待未來電動車品牌客戶量產取得實績,鴻海在電動車領域將佔有一席之地,對於鴻海長期營運正向看待。鴻海第1季產品組合中,消費暨智能產品佔54%、雲端網路產品21%、電腦終端產品20%、元件及其他產品佔5%。顯示現階段鴻海仍須仰賴較為成熟的手機、PC、伺服器代工為營運基石,毛利率較佳的元件類產品包含車用電子零組件,佔比還較低,雖然絕對金額成長幅度很大,但短期還難以撼動鴻海的毛利率結構。鴻海原本定下今年毛利率達7%目標,即是要透過元件產品比重的提升,以及組織管理優化來達成,不過因為疫情所造成的產品組合變化而較難達成,像是遠距辦公需求仍未消減,也讓電腦終端產品需求居高不下、多少會影響產品組合,因此鴻海對近年毛利率看法轉趨保留,改以EPS極大化為今年目標。不過鴻海對於長期毛利率達10%目標則沒有改變,這個長期是指2-3年之後,當然就會跟產品組合有更大關係,特別是電動車。鴻海目前電動車合作對象眾多,除了吉利、拜騰汽車、Fisker、馬達製造商日本電產等之外,近日旗下子公司富智康集團與全球第四大車廠Stellantis簽署合作諒解備忘錄,雙方各持股50%投入合資公司Mobile Drive,該合資公司將提供先進智能座艙和車聯網服務的解決方案,打造車用資訊娛樂系統。法人認為,鴻海本身優勢在於電子零組件製造、供應鏈管理能力,而本身不足之處在於造車技術、電動車關鍵零件(如電池、馬達)以及軟體,鴻海認知全部關鍵環節都自行研發曠日廢時,因此透過向指標廠商合作方式,一步步將電動車關鍵零組件、硬體製造、軟體、供應鏈管理整合在一起。法人指出,鴻海透過平台方式(MIH)吸引合作夥伴,待平台規模壯大,鴻海本身的車用零組件可以找到更大出海口,待未來電動車品牌客戶量產取得實績,鴻海在電動車領域將佔有一席之地。鴻海預計今年第4季,會展示由MIH平台製造的一款電動巴士、兩款乘用車,預計至2023年,會生產將近15萬台電動車、並逐年增加至30-50萬台,以此推估,2023年電動車業務才會對鴻海有比較明顯營收跟獲利貢獻。
 
手機基頻處理器整合射頻為趨勢,2大陣營對決
傳統射頻業者因應高通(Qualcomm)積極布局整合毫米波(mmWave)基頻處理器(modem)及射頻解決方案搶佔市場,遂聯合包含基頻處理器等業者,籌組採開放式架構的OpenRF產業聯盟應對,形成兩大陣營競爭態勢。OpenRF生態圈解決方案雖可有效節省開發成本,然整體成熟度不若掌握基頻處理器優勢的高通,但未來伴隨OpenRF發展漸成熟,兩大陣營各有優勢,可望為手機業者提供更多元的選擇。5G毫米波因高頻特性,訊號強度衰減快,傳輸距離短;因此,毫米波天線封裝(AiP)模組將射頻收發器、射頻前端、天線共同封裝,以縮短訊號傳輸距離。高通為毫米波先行業者,於2018年即推出市場首款AiP模組,其後並陸續推出多款AiP模組,受多家手機業者青睞。 觀察市售5G毫米波手機支援射頻模式,除配置約2~3個AiP模組,尚需支援sub-6GHz、相容4G以下通訊系統,提高手機系統整合複雜度。手機基頻處理器業者除投注多數資源發展5G基頻處理器,更將觸角延伸至射頻領域,其成套通訊解決方案具節省手機業者人力、時間成本優勢。 高通領先業界提供基頻處理器及射頻完整解決方案,引來歐盟執委會(European Commission)反壟斷調查。除高通外,聯發科、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海思(HiSilicon)皆布局射頻領域,然華為因貿易禁令限制,海思未來發展受限。至於蘋果(Apple),其基頻處理器研發動能來自收購英特爾(Intel)相關部門,且持續布局射頻領域,朝全自主系統發展。 有鑑於5G射頻元件複雜度高,使其與基頻處理器介面整合難度提高,因而加重相關業者研發成本,由7家射頻及晶片業者(聯發科為基頻處理器業者代表之一)於2020年組成的OpenRF產業聯盟,旨在採開放式射頻介面架構,建立與基頻處理器介面的通用標準,有助相關業者節省產品開發成本,加速產品問市。DIGITIMES Research分析師簡琮訓觀察,OpenRF與高通的競爭層面將從射頻延伸至基頻處理器及手機市場;當前高通基頻處理器被用於高階手機的比重高,且OpenRF方案效益尚未成熟,因此高通解決方案仍具主導優勢,但伴隨OpenRF方案發展愈趨成熟及更多業者加入,對看重基頻到射頻整合度及成本的手機業者而言,OpenRF方案或為未來新選擇。
 
雙動能助攻 產業加速布局MiniLED
隨著蘋果宣布推出搭載 MiniLED 的 iPad Pro 平板電腦,加上三星等電視品牌陸續在高階電視中導入 MiniLED 背光技術,帶動顯示器產業加速布局下世代顯示技術,除 LED 廠大啖 MiniLED 商機外,面板雙虎友達、群創同樣加速布局。蘋果今年如外界預期將 MiniLED 導入最新款平板電腦,市場預期,下半年即將發表的 MacBook 新品同樣將改採 MiniLED,台 LED 產業可望迎來產業復甦,而在蘋果引領風潮下,預期各大品牌廠也將加速採用。MiniLED 商機大爆發不只 LED 廠受惠,面板廠也同步吃得到商機,過去面板產業低迷時,雙虎友達、群創就專注開發 Mini/MicroLED 技術,力拚在下世代顯示技術競爭中,與 OLED 技術抗衡。友達、群創在今年智慧顯示展中均展示多款 MiniLED 技術,目前實際應用主要聚焦電競顯示器面板、電競筆電,不過,隨著各大品牌電視陸續推出搭載 MiniLED 背光電視,受惠機率大增。三星、LG、TCL、小米等各大電視品牌今年就陸續宣布推出搭載 Mini LED 背光電視,其中,三星搭載 Mini LED 背光技術的全新 Neo QLED 產品,在性價比上可望與 OLED 競爭,也掀起中國品牌廠跟進推出相關產品,研調機構集邦 (TrendForce) 更預估今年全球 Mini LED 背光電視出貨量將上看 260-300 萬台。集邦更預期,今年在蘋果新一代 iPad Pro、三星電視導入 Mini LED 背光技術後,將刺激 Mini LED 背光應用發酵,估 Mini/MicroLED 顯示技術產值將達 3.8 億美元、年增 265%,台廠 LED、面板廠過去也搶先布局相關應用,隨市場放大營運將可望受惠。
 
重複下單雜音多!預測訂單恐飄移,零組件廠謹慎因應旺季
缺料狀況惡化襲擊NB產業Q2、Q3旺季,許多上游零組件廠3、4月營收都出現震盪,也傳出重複下單雜音,據了解,品牌廠與系統廠雖仍對Q2、Q3訂單釋出正面展望,但已有品牌廠修正先前過度樂觀的訂單預測,零組件業者表示,目前預測訂單出現「飄移」的狀況,實際需求還有待釐清,而品牌廠之所以保持正向看法,主要係基於終端需求還未反轉,但因Q3以後狀況難料,上游零組件廠目前都已提高警戒心。

此波缺料與前一波差異?

受到系統廠拉貨放緩影響,NB佔比較高的零組件廠如可成、科嘉4月營收都下滑逾1成,森田則減逾8%;零組件業者表示,3月下旬系統廠拉貨突然放緩,目前4、5月預測訂單都相對謹慎,此波訂單調整主要係反應缺料狀況擴大,長短料狀況也導致重複下單疑慮升溫。品牌廠與系統廠目前都開始盤點料況,但因此波缺料狀況並非像去年一樣來自關鍵零件如面板、電源管理與驅動IC等,而是一些過去認為較不重要的小料件,像是筆電散熱風扇晶片等等,這些小料件供應鏈相對分散,也較不好管理,較難以掌握即時訊息,導致目前狀況要釐清還需一段時間。

預測訂單出現飄移,品牌廠開始排除過度樂觀情境

零組件廠業者表示,重複下單情況發生代表共用件需求必須更謹慎看待,而目前品牌廠雖對Q2、Q3維持正向看法,但在缺料襲擊下,近期預測訂單出現「飄移」的狀況,據了解,先前搶到最多料的HP,最近供應鏈也開始出現訂單遞延情況,品牌廠也開始修正先前過度樂觀的訂單預測,零組件業者表示,5~7月預測訂單都有修正情況,而目前看6月預測訂單還高於5月,但實際出貨待觀察。

密切關注終端需求反轉點,留意營運體質較佳的個股

NB產業雖受缺料、重複下單等不確定因素襲擊,不過品牌廠、系統廠對Q2、Q3仍定調正向,主要係基於終端需求仍去化良好,以及遠距需求帶動筆電基本盤擴大,但零組件廠則相對謹慎,Q2都已將產能利用率調降,業者表示,須持續留意筆電終端需求何時反轉。NB產業短期不確定性升高,不過零組件廠經歷過去多年產業調整,能夠持續在市場存活下來的公司,營運體質都相對穩健;機殼廠可成今年雖無智慧型手機業務挹注,但公司承諾未來3年都維持10元現金股利,具現金股利保護;科嘉-KY則為筆電鍵盤MTS(薄膜觸控開關)龍頭,近年滲透率持續提升,越南新廠則可望受惠供應鏈轉移趨勢。另外,NB軸承族群獲利表現也相對持穩,新日興4月營收較3月回穩,近年也積極切入TWS耳機等周邊產品,下半年有機會開始承接摺疊機零件訂單;兆利去年Q4也已開始出貨陸系折疊機廠訂單,而隨著良率改善,兆利4月營收來到今年以來最佳表現;鑫禾在NB相關營收達9成,近年EPS大多在5~6元,今年前4月營收仍呈逐月墊高。
 
需求快速降溫 手機廠下修5G元件訂單
智慧手機訂單修正潮從4G手機延伸至5G手機,傳出品牌廠已先拿周邊零組件「開刀」,下修5G元件訂單,本季拉貨動能較首季下滑一至三成,主要反映終端需求不如預期。由於需求降溫比預期快,但上游IC供應吃緊狀況逐步緩解下,原本相關晶片供不應求的盛況也將退燒,牽動半導體、電子代工與零組件廠後市。業界人士透露,這一波5G手機訂單修正潮,以周邊零組件的感受較明顯,手機廠暫時不敢調整之前嚴重缺貨的主晶片訂單,但也傳出已有主晶片廠開始比照政府進行「疫調」的高規格措施,著手自行調查各大客戶的庫存和銷售情況,避免未來出現燙手的庫存問題,顯示業界已開始針對供需狀況,開始提高警戒層級,擔心市況隨時翻轉。不具名的晶片廠透露,在之前高度缺貨的狀態下,手機廠即使要調整訂單,初期應該不會從主晶片下手,因此5月看起來還是平穩,目前還在觀察客戶的情況,預估最快6月應該會比較明朗。業界人士分析,這一波手機市場動能放緩,主要是來自印度疫情干擾當地內需市場,同時衝擊當地手機生產基地,加上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尼也都傳出疫情,接連影響生產和出貨。同時,推動5G手機力道最大的中國大陸,銷售動能也不如預期,也是使得整體市場發展出現變數的原因之一。手機零組件廠坦言,缺料的品項還是在缺貨中,但是目前需求下滑,客戶手上又早已建有一定的庫存,原本狂追料的客戶近期確實不追料了,感覺沒有第1季急迫。零組件廠認為,雖然今年市況較以往佳,但第2季原本就是電子業的傳統淡季,只是第1季太強,大家充滿期待,突然間看到客戶煞車,才會覺得「怪怪的」。零組件廠指出,因疫情造成不少工廠的產出受限,導致客戶訂單放緩的整體感覺影響沒有那麼大,目前希望第2季完成調整,在第3季恢復動能。對手機零組件廠而言,這一波手機客戶下修訂單的動作各自感受不同,與首季相比,大約調降一到三成,5月和6月將處於庫存調整期間。由於市場已出現需求降、供給增的情況,部分警戒心高的晶片廠也開始積極調查客戶端的庫存、實際需求和終端去化情況。法人認為,智慧手機相關晶片或許有機會在第3季提前達到供需平衡。
 
全球四大電子業基地 生產拉警報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台灣、印度、越南、馬來西亞等亞洲國家,台灣飽受疫情影響之餘,更面臨缺水與停電問題。台灣、印度、越南、馬來西亞是全球四大電子業生產基地,隨著四地目前各自有難,導致全球電子生產端拉警報,也使得智慧手機等終端市場整體拉貨動能受影響。印度堪稱今年全球新冠疫情最嚴重的國家,當地手機供應鏈首當其衝,傳出產能降到六成左右,對零組件的拉貨力道也大幅減弱。越南疫情則自4月下旬起感受到新冠肺炎變種病毒的威力,北江省(Bac Giang)省政府並已要求鴻海集團與立訊暫時關閉當地工廠。同樣受困於新冠肺炎疫情的馬來西亞,當地有超過50家半導體工廠,在全球封測市場的市占率約一成,同時也是日系被動元件廠重要海外生產基地,主要廠商包括業界龍頭村田製作所和三大鋁質電解電容廠,台廠有華新科、凱美旗下旺詮等。台灣則面臨疫情、缺水、停電的「三重夾擊」。
 
LED今年產值 將重返成長
2020年LED產業受到新冠肺炎疫情衝擊,產值不僅下滑,更出現歷年罕見的衰退幅度,隨著比較基期降低,市調機構TrendForce預期,2021年上半年隨著疫苗問世,長時間受到壓抑的需求力道將觸底反彈,LED產值可望重返成長達8.1%,車用及mini LED為最大功臣。TrendForce預期在今年新能源車銷售表現將大幅成長,以及傳統燃油汽車的新車款加快導入LED照明方案的挹注下,拉動車用LED滲透率自2020年持續上升,預期2021年產值將有望達29.3億美元,年增13.7%,成長動能位居今年LED各應用類別之冠。其次,2021年Mini LED和Micro LED在內的新型顯示應用需求爆發,受惠於蘋果新一代iPad Pro 12.9吋與三星電視導入Mini LED背光技術,使Mini LED背光應用上升明顯,預估兩者產值共計3.8億美元,年成長265%,為第二大成長區塊。第三,顯示屏市場,在會議一體機顯示屏,5G 8K超高解析度顯示屏,家庭劇院、虛擬生產(Virtual Production)等新應用場景帶動下,成為近年市場關注焦點,預估今年產值將達17.8億美元,年增12%,為第三大成長區塊。值得一提的是,在不可見光LED市場中,又以UV-C LED市場因新冠病毒疫情影響而備受關注,品牌廠商陸續對於殺菌淨化的意識大幅提升,加上UV-C LED產品光功率持續增加。其中,中國、歐洲、韓國、日本相關業者皆計畫將新款家電產品導入UV-C LED,計畫或正在導入UV-C LED品牌廠商高達35家以上。預估紅外線與紫外線眾多應用將推升整體不可見光LED市場產值至8.3億美元,年增27%。整體而言,隨著傳統LED需求恢復並逐漸反彈,以及新興LED應用市場也逐漸進入放量階段,故將驅動整體LED市場產值。與此同時,因LED產業供需整體好轉,大部分LED產品價格較為穩定,甚至部分產品價格開始上漲,加上LED新興應用產品的均價和毛利普遍更高,因此,整體LED市場需求表現與產值皆同步正向成長。TrendForce認為,LED業者將不須再透過以量制價的策略維持營收,有利於改善相關業者的盈利狀況。
 
SK Innovation傳和福特聯手 在美成立電池合資事業
消息人士5月20日透露,南韓電池製造商SK Innovation和美國車廠福特將宣布在美國成立電池合資事業,以確保穩定的電動車電池供應。韓聯社報導,知情人士表示,SK Innovation和福特汽車計劃在20日稍晚公布合作備忘錄,時間點正值南韓總統文在寅本周前往華府會晤美國總統拜登;這場韓美峰會將探討諸多雙邊議題,包含兩國在電池產業的合作。SK Innovation是南韓第三大財團SK集團旗下的電池部門,目前已在美國喬治亞州斥資26億美元興建電池工廠,該工廠將為福特電動皮卡F-150供應電池。SK Innovation在與福特成立新的合資事業前,才在上月和規模更大的本國同業LG Energy Solution,就電池商業機密的訴訟達成和解,代價是同意支付18億美元。這讓SK Innovation避免最糟糕的局面,若未達成和解,該公司將面臨十年的進口禁令,只能放棄喬治亞州的工廠,而這也會打擊拜登政府推動電動車的計畫。外界預期,SK Innovation與福特的合作模式,將近似LG Energy Solution和通用汽車的結盟。LG Energy Solution和通用正在俄亥俄州和田納西州合作興建電池工廠。
 
劍麟首季波蘭新廠貢獻營收2.33%,估年底車用散熱系統量產挹注業績
劍麟去年8月投產的波蘭新廠,持續貢獻集團營收,第一季波蘭新廠貢獻營收約2.33%,針對電動車的車用散熱系統相關零組件,目前產線設於浙江劍麟廠(原大陸展示架事業處),預計今年年底開始量產,隨新產品、新產能效益逐步展開,營運可望進一步提升。劍麟第一季合併營收為9.88億元,年增5.10%,受惠汽車事業部營運成長貢獻,稅後淨利達0.65億元,每股盈餘0.85元,與去年同期相當。劍麟旗下汽車零件事業群占第一季整體營收比重達83%,其中大陸汽車零件事業處營收明顯較去年同期成長21%,在公司強化市場接單動能、導入自動化設備提升生產效能以及各項費用支出與營運成本的嚴控下,第一季毛利率達24.19%,營業利益率達7.05%水準。劍麟自結4月合併營收為3.03億元,年增56%,主要受惠於旗下三大汽車安全零組件產品的出貨暢旺,挹注汽車事業群營運規模持續放大,並自去年疫情衝擊下逐步恢復;累計前4月合併營收12.89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13.11%。展望第二季,劍麟指出,受惠於全球新車銷售市場成長態勢,加上目前世界各國汽車安全標準趨嚴,平均每車安全配件滲透率提升與配備規格升級的趨勢明確,可望進一步帶動業績,雖目前全球疫情蔓延及車用晶片短缺風險猶存,但仍保持充足資金水位,並積極與客戶開發新技術產品以提高公司競爭力與良好訂單能見度,期待隨著新技術在新車款的導入逐步拉高,可望推升市佔率。此外,波蘭新廠自2020年8月起開始量產後,持續貢獻集團營收,第一季波蘭新廠貢獻整體營收約2.33%,而針對電動車之車用散熱系統相關零組件,目前產線設於浙江劍麟廠(原大陸展示架事業處),預計於今年年底開始量產,隨新產品、新產能的效益逐步展開,將為未來整體營運挹注動能。
 
資料中心需求增溫 雲端伺服器廠Q2營運回神
英特爾正式推出代號 Ice Lake 的第 3 代 Intel Xeon 可擴充處理器,可望帶動雲端伺服器廠廣達 、緯穎 、英業達、鴻海等營運增溫,加上全球資料中心庫存調整結束、基本需求增溫,第 2 季起相關廠商營運可望逐步回神,全年維持雙位數成長。資料中心隨著各國逐步解封、施打疫苗,今年以來拉貨動能向上,英特爾也攜手 32 家廠商推出 Ice Lake 新平台伺服器,積極搶攻市占,隨著新平台推出,有助台廠伺服器廠營運。廣達旗下雲達攜手英特爾發表全新 5G 解決方案 IronCloud–Robin 雲端平台,搶攻 5G、企業、邊緣應用商機,廣達認為,今年上半年仍是伺服器傳統淡季,但新平台推出後,營運動能增溫,全年雙位數成長目標不變。因應需求,廣達林口第三生產大樓第 2 季也正式完工啟用,其中,雲達就預計在新生產大樓中擴充產線,預估本季可望再增加約 20% 產能,下半年也不排除再視客戶需求,加碼擴充。英業達、緯穎同樣看好營運受惠新一代伺服器平台回溫,英業達認為,今年新平台轉換及大型資料中心客戶成長、訂單占比提升,第 2 季伺服器可望較首季雙位數成長。緯穎也看好雲端產業、5G、邊緣運算、AI、大數據分析將帶動更多應用服務產生,除推出新一代邊緣運算伺服器,搶攻企業專網商機外,今年也投資液冷技術廠 LiquidStack,強化冷卻技術,對今年營運審慎樂觀看待。
行事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