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動態
正淩5G設備機箱出貨倍增 Q2業績看旺
接器廠正淩表示,在 5G 基站及通訊設備機箱出貨倍增,加上醫療及車用新品陸續出貨下,第二季將迎來旺季,業績可望顯著升溫。正淩表示,交貨給中系客戶的產品,第一季開始生產,第二季月產能直接翻倍,目前稼動率已滿載,看好後續出貨維持高檔,將是第二季及全年營運主要動能。車用方面,正淩相關產品也開始出貨給多家中國車廠,應用在電控領域;醫療方面,應用在內視鏡的產品同樣在第二季開始出貨,不過呼吸器部分,雖然亞洲疫情再次趨嚴,但尚未看到明顯急單湧入。此外,受到金屬、原物料等報價高檔,導致生產成本增加,正淩也陸續調漲轉嫁給客戶,目前客戶接受度也還算高。以正淩營收占比來看,通訊 50%、醫療 16%,工業 30%,車用、航太則合計約 4%。從營收表現來看,在 5G 基站及設備機廂放量出貨下,正淩 4 月營收衝上 0.94 億元,較前月、去年同期均成長約 1 成;前 4 月營收來到 2.93 億元,年增 23.6%,均為 5 年新高、歷史第三高。5G/手機遇逆風,NB/伺服器動能強,泰碩產品線兩好兩壞,今年平穩升
散熱模組廠泰碩5G基站與手機兩大產品線上半年遇逆風,客戶需求低於預期,筆電、伺服器與車用多媒體產品線成為業績維穩的主要動能,法人預估該公司第二季營收仍有機會優於首季,獲利則在毛利率回升之下季增逾3倍。 泰碩首季營收為11.39億元,季減12%,年增率11%,受到零組件以及人力成本上漲,加上通訊、手機產品線的產能稼動率偏低,產能閒置成本過高,以及一次性提列手機熱管產品瑕疵共逾2千萬的賠償金,使單季毛利率降到14.92%創低,EPS 0.13元,低於預期。如單就營業額來看,據了解,泰碩今年5G基站AAU產品的需求偏弱,在中國客戶去年下半年更改設計而泰碩也通過新的驗證之後,拉貨動能始終無法釋放,導致通訊產品線業績占比從去年全年的18-19%,急遽下滑到首季的7%;而智慧型手機熱管/熱板的應用,一方面受到客戶高階機種開發不如預期,加上陸廠價格競爭激烈,使首季的占比掉到4%。所幸首季筆電客戶拉貨強勁,包括高階商務機種與Chrombook的需求大增,拉升產品線業績年增逾6成,占比來到52%,伺服器業績更是維持旺季水平,年增逾44%,占比達13%。兩大產品線的貢獻之下,使首季業績仍以11.39億元的成績,較去年同期增加11%。展望後市,泰碩總經理梁峻興指出,評估目前市場尚未全面需求64與32通道的AAU產品,加上客戶庫存升高,因此,4月起,AAU產品拉貨動能處於半停滯的狀況,客戶需求急凍,第二季訂單下修幅度高達50-60%,「沒看過客戶這麼slow過」,靜待下半年回升。而智慧型手機業務也不看好,雖持續與各大品牌開發主力機種,但材料成本高漲以及紅色供應鏈價格競爭壓力龐大,因此僅能採取選擇性接單的模式因應。然因筆電與伺服器的成長動能仍然強勁,加上車用多媒體散熱需求也持續攀升,因此本季業績可望持穩首季。梁峻興說,高階筆電VC熱板應用升高,與國際CPU大廠合作高階筆電機種的VC散熱方案開始進入預研開發階段以提前佈局新應用,加上疫情下遠距商機延續,能見度已達第三季。就獲利方面,本季毛利率可望觸底回升,加上沒有一次性賠償金干擾,獲利將回升,台系法人評估單季EPS 0.56元,今年營運逐季成長,全年營收上探54億元,EPS估2.23元。成本轉嫁較預期順利,貿聯Q2毛利率逐步回復常態
零組件大廠貿聯因第一季財報不如預期,股價修正,但公司表示,因佔營收大宗的IT應用,成本轉嫁較預期順利,4月整體毛利率已有改善,第二季毛利率可望逐步回復相對常態水準;法人也預計,公司第二季營收將順利創高,季增率有望受惠漲價、小幅上修。貿聯-KY第一季毛利率跌至22.2%,創2018年第三季以來最低,導致單季獲利低於市場預期,每股稅後盈餘2.35元。公司表示,主要還是成本轉嫁的時間落差,因2月通知客戶、3月才有部分生效,4月漲價效益才擴大。據了解,特別是佔營收大宗的IT應用,原多數供應鏈認為漲價不易,但後因成本漲幅實在太大,所有供應商都難以承受,客戶最終探查市況後才接受漲價,貿聯-KY情況也類似,在成本順利轉嫁下,毛利率有逐步回升到相對常態水準。另車用與家電客戶,前者的成本轉嫁也逐步反映,家電近期的平均毛利率也已與正常水準趨近。法人預期,貿聯-KY本季毛利率應可較首季改善1個百分點以上,逐步朝去年第四季的常態水準趨近。法人認為,受惠於漲價與需求高峰,貿聯第二季營收除會如期創高外,季增率可能比先前預估的樂觀一些,落在5-10%的趨近上緣,不過IT應用IC庫存趨緊,本月下旬至月底會更為明顯,將觀察後續客戶態度與追料情況。法人也評估,雖電動車大廠特斯拉近期在中國擴產轉趨觀望,但還未影響供應鏈出貨,後續將視中國政府態度,觀察是否有全球最大整車產地的挪移。新能源車 點燃戶外運動商機
車市谷底回升,加上全球環保意識抬頭,推動新能源車加速發展,相關汽車零組件及車用電子的需求越來越強勁,除了電動車已是顯學外,其他不同面向的二輪、四輪車種,如越野車、沙灘車、重機、電動自行車等的銷售也不容小覷,法人看好如連接器業者信邦、貿聯,PCB業者邑昇等營運將受惠。電動車趨勢自去年底來逐漸成形,一部分原因來自各國陸續訂出燃油車退場時限,促使傳統車廠必須加速轉型,也使得新能源車的需求一湧而出,不過值得同步關注的是,在疫情的催化之下,衍伸出不少戶外運動的商機,帶動如運動越野車、電動自行車等需求也轉趨強勁。貿聯提到,全球疫情尚未舒緩,政府也積極宣導不要群聚以降低感染風險,不過像在國外,無法在都市內聚會的情況下,不少民眾將休閒娛樂場所轉往登山、海邊等,像在美國越野車夯、歐洲電動自行車流行,因此疫情爆發以來,一些娛樂休閒、運動類型的車種,需求優於過往,客戶看好會持續熱銷,近期提出的展望及銷售預估也較之前上修。信邦去年投入開發、量產的電動自行車e-Bike斬獲佳績,為近年營運帶來強勁的成長動能,後續改版也持續由信邦拿下。公司表示,疫情對民眾行為模式帶來巨大的改變,不想搭大眾交通運輸工具群聚,亦不想開車增加能源消耗的情況下,電動自行車就成為風潮。法人表示,電動自行車對於許多腳踏車廠來說,電的管控是一道難題,而信邦從過去代工、生產,到後來開發出軟硬整合的VCU模組整車控制器,結合物聯網資料,融合地圖、解鎖等功能,看好該模組有利於客戶縮短開發時程,加上電動自行車市場熱絡,樂觀預期信邦未來將切入更多的新客戶。PCB廠邑昇表示,戶外運動盛行、電動自行車夯,或是一些年紀稍大但想保持運動的長輩,以及腳力不夠想騎長途的用戶,都是推升近年電動自行車急速成長的原因。邑昇以自有品牌「DOSUN」推出的電動自行車第一批銷售熱烈,公司也在著手進行第二批限量生產,預計下半年完成並陸續出貨。邑昇進一步提到,歐美自行車市場不斷擴大,公司LED自行車燈產能至今年底已全線滿載,此外,自有品牌首款電動自行車今年目標銷售上看2千台,第二、第三款車型也已經在籌備當中。
電子資訊
正崴調漲報價 Q2起入佳境
正崴受到匯率、原物料等因素衝擊,第一季獲利不如預期,不過隨著公司已啟動報價調整,將在第二季開始反應,同時美系客戶新品陸續推出,以及遠距辦公、線上學習商機仍在,法人樂觀預期正崴營收將維持成長態勢,毛利、獲利表現將從第二季開始漸入佳境。正崴第一季營收198.74億元、稅後淨利0.25億元、每股盈餘0.05元,公司表示,原物料價格上揚以及匯率,第一季獲利略顯疲弱,不過三月份已經陸續調漲,四月會開始反應,預期毛利表現將逐漸恢復水準。展望後續正崴除了看好第二季毛利回穩之外,也看好遠距商機依舊暢旺,帶動相關產品如筆電、平板等需求強勁,第二季營運將維持成長態勢,第三季則看好傳統旺季效應,尤其新產品陸續推出,成長幅度依舊可期。正崴目前旗下業務分為零件、系統、通路三塊。零組件方面,正崴今年鎖定各類耳機零組件、電動車用的動力電池、軟板、充電樁、連接器、控制模組,以及NB CCM與手機無線充電背蓋等。系統產品看好伺服器、網通設備,預期今年成長潛力不小,遊戲機新世代主機推出後,市場需求及熱度依舊高檔。通路部分Studio A晶實科技不畏疫情影響、今年成長顯著,正崴表示,2020年第一季因為疫情突發、基期較低,而2021年則有去年美系新品延後推出的效益延伸,通路第一季成長6成多,獲利也成長不少。展望後續,遠距商機延伸,筆電、平板、觸控筆等居家上班、線上學習的必需品,第二季詢問度不減,而第三、第四季又有主力客戶新品推出的大檔期,對於今年通路業績非常看好。
台灣半導體優勢恐遭侵蝕
今年2月,衛福部長陳時中暗示,因為中國大陸的政治打壓,台灣直接向德國採購500萬劑疫苗的計畫生變。三個月後的今天,台灣因為欠缺疫苗,正付出確診病例激增可能觸發封城的代價,甚至可能進而干擾半導體產業,讓全球晶片荒問題更加惡化。根據駐紐約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處長李光章日前的說法,如果台灣沒能取得疫苗,疫情控制不住,會有「後勤問題」。然而,彭博資訊報導指出,迴避從中國大陸採購疫苗,並警示若疫苗仍不足將導致晶片更加短缺,台灣政府反而顯得是在提供更多誘因,鼓勵全球大型經濟體加強投資,長期下來可能侵蝕台灣在半導體領域的競爭優勢。此一困境說明,在美中緊張關係之下,台灣具戰略性卻又脆弱的地位。從去年底開始的晶片荒,衝擊許多產業,卻似乎也在一夕間給台灣帶來全球影響力。但台灣最近命運逆轉。疫情復發之際又缺水缺電,加劇經濟不確定性。此外,美歐日等國紛紛對半導體供應鏈的戰略性質提高警覺,尋求增加國內生產,台灣因為占據尖端晶片市場主導地位而獲得的地緣政治影響力,可能勢微。英特爾(Intel)執行長基辛格受訪時說:「我認為我們太依賴台灣和南韓」,美歐應該「更積極採取行動」,以因應亞洲領先半導體製造的「不平衡」現象。此外,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本月說,儘管拜登政府與台灣合力解決晶片短缺問題,但也正想方設法要降低對台灣的依賴。華府預計投入大約500億美元,扶植美國本土半導體供應鏈。歐洲和南韓也誓言挹注更多資金加強國內半導生產。台灣已逐漸感受到壓力。台灣正草擬新的出口管制,限制特定技術做軍事用途,收緊對中國大陸的出口,並提高違反規定的罰金。勞動部並下令禁止刊登中國大陸職缺廣告,或協助招募半導體工程師前往大陸,違者最重可罰500萬元。民進黨立委趙天麟等人並考慮修法,重罰經濟間諜罪,最高可判無期徒刑。這些是否足以緩解華盛頓的擔憂,等到下月初美國總統拜登公布對半導體供應鏈的評論時,可能就會比較明朗。另外,在本月的停電之後,台灣的產業永續問題也受到質疑,除了缺水,晶片廠的電力供應也出現變數。台灣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劉佩真表示,台灣可能克服疫情,以及水電短缺的問題,展現出「台灣企業仍能滿足全球需求,大部分產品在台製造沒有問題」。短期重點顯然仍是取得疫苗。奧勒岡州立大學全球衛生中心主任紀駿輝說,「台灣有許多政客敦促政府以晶片換疫苗」,儘管政府沒有力推,「但如果美國關心台積電的晶片供貨,就有提供台灣疫苗的誘因」。
5G、汽車電子、智慧醫療是仁寶中長期發展重點
仁寶致股東報告書今天出爐,董事長許勝雄表示,展望2021年,全球經濟與產業的變化仍然充滿許多不確定性,期盼大環境能逐步從疫後回復至穩定的發展。仁寶憑藉多年建立的穩健基礎,掌握趨勢,對2021年業績展望審慎樂觀,預期能延續去年的成果持續成長。其中 5G、汽車電子、及智慧醫療等業務,更是未來中長期仁寶發展的重點,也將帶動仁寶非筆記型電腦業務(Non-NB PCs) 的營收貢獻,以穩健的步伐朝四成的目標邁進。許勝雄說,除了追求業績的成長,仁寶也將更專注於獲利的提升,透過各項管理措施及持續自動 化與數位化投入,憑藉全體員工的團隊合作和執行力來達成,進一步提升企業的經濟 價值,同時善盡全球企業公民的社會責任,以回應股東、客戶、合作夥伴等各利害關係人(Stakeholders)對仁寶的期待。回顧2020年,許勝雄表示,2020年持續受到全球疫情肆虐及國際貿易緊張影響,經濟大環境仍是嚴峻的一 年。儘管產業的不確定性對企業帶來許多考驗,但我們認為「這是最壞也是最好的年代,平凡的我們處在不平凡的一年」。仁寶在不穩定的外在環境下,憑藉客戶的信任與全體員工及合作夥伴們的努力,在2020年達成又一個新的里程碑,財務成果達到 九 年來新高,智慧製造效率持續精進, 業務上也有新的進展。在多元化業務的發展上,雖然全球消費市場需求疲弱,但仁寶在2020年仍達成了 幾項佳績,包括伺服器及智慧手機(Smartphone)產品出貨達成超過一倍的年成長。以及正式啟用 5G 實驗室,從量產 5G 模組、終端裝置、小型基站、到開發 5G 企業專網,積極布局在工業、農業、醫療、與電競娛樂等四大領域的解決方案。同時,仁寶在智慧醫療的布局已邁入第七年,布局更臻完整,目前已涵蓋醫療物聯網解決方案、免疫治療方案、AI 輔助醫療、醫療軟體系統、慢性病照護、個人健康管理、及長期照護等七大類別。整體而言,仁寶非筆記型電腦業務的營收貢獻已來到 35%,較前一年度增加 1%。在智慧製造方面,仁寶近年導入的精實計畫(Lean)與自動化生產(Automation)已逐漸 顯現成果,不僅是製造成本的降低,更是因應快速變化的環境與客戶需求,讓管理與 營運效率更進一步的提升。在分散生產方面,2020年多項產品業已按計畫在越南及台灣順利量產,仁寶將持續分散產能計畫,提供客戶多元的生產基地選擇,也將持續推動數位轉型(Digitalization),以提升公司整體競爭力。
電子傳產暢旺 4月工業生產指數寫史上同月最高
受惠於電子與傳產生產動能強勁,經濟部發布4月工業生產指數122.80、製造業指數124.78,均創歷年同月新高,年增率維持15個月正成長,經濟部表示,5G終端需求增加、新興應用延續以及遠距商機熱潮未減,帶動國內生產維持高檔。展望未來,儘管台灣疫情升溫,不過生產狀況穩定,預測5月製造業仍有望呈現雙位數成長,寫下連16個月年增率正成長格局。經濟部統計處今天公布4月工業生產指數為122.80,年增13.62%;其中,製造業生產指數為124.78,年增14.24%,雙創歷年同月新高,也是連續第15個月正成長。從製造業主要行業別來看,電子零組件業指數為145.62,年增達15.72%,是連續17個月雙位數成長,更是推升製造業生產成長的主要貢獻,進一步觀察,積體電路業指數年增16%,再度寫下歷年單月新高紀錄,也是連續18個月二位數成長。經濟部黃偉傑分析,主因是5G、高效能運算、車用電子等應用晶片需求活絡,以及消費性電子記憶體搭載容量提升所致。居家辦公、線上學習及宅經濟熱度不減下,液晶面板及其組件業生產指數年增26.37%,創歷年同月次高紀錄,僅次於民國102年4月表現。至於在傳統產業動能,石化、橡塑膠下游產品 需求旺盛,以及廠商因亞洲原料廠陸續歲修的供給缺口而增產,加上去年在疫情影響下,比較基期較低,化學原材料業年增15.89%,創歷年同月新高;基本金屬年增15.94%。另外,產業景氣復甦,全球製造活動升溫,機械設備受惠半導體、5G相關產業、自動化設備需求持續成長,年增26.03%,同樣寫下歷年同月新高紀錄。展望未來,黃偉傑分析,新興科技應用、國際主要經濟體推出刺激方案也帶動終端需求成長,台灣電子與傳產也因此走揚,雖然5月中旬本土疫情加劇,但還未影響廠商生產,加上國外需求仍殷切,預估5月製造業年增14.4%至17.8%。
華為闢謠重申不造車 只提供軟硬體服務
針對市場不斷傳出將自行造車的謠言,5月24 日華為再度大作動聲明華為不會造車,這一長期戰略在 2018 年就已經很明確,至今沒有任何改變。華為表示,至今為止並未投資任何車廠,未來也不會投資任何車廠,也不會控股、入股。之後凡是市場議論上說華為造車、或者入股汽車製造產業,均為謠言,勿輕信。華為認為,產業界需要的不是華為品牌的汽車,而是華為三十多年積累的 ICT 技術能力,來幫助車廠能製造出符合未來需求的智慧汽車,華為只為車廠提供自身 ICT 能力的智慧網路汽車零組件。華為選擇北汽、長安和廣汽三家車廠作為戰略合作夥伴,支持它們打造屬於各自的子品牌。而當中採用華為自動駕駛解決方案的汽車,在經華為授權後才可以使用 HI 標識,代表 Huawei Inside。華為一再強調,自身在智慧網路汽車領域的定位是增量零組件供應商,其模式是透過輸出華為的技術、軟硬體等方式形成整套解決方案。關於華為與重慶小康集團旗下的金康賽力斯的合作,華為是賽力斯 SF5 的電動零組件和 HiCar 座艙的供應商。華為表示,為了解決華為授權手機零售門市在華為手機大幅減少情況下的生存問題,華為支持部分零售門市來銷售此款車型,可為零售門市帶來收益。為找回手機業務所失去的營運成長動力,華為全力投入智慧汽車領域,因此涉足汽車領域陣線廣泛,舉泛晶片、運算平台、作業系統、關鍵零組件、ADS 自動駕駛系統等產品線都是華為發展範圍,而且都是汽車中最核心價值的類別。
新鴻海轉型有成,3+3成果超乎預期
鴻海已公開致股東報告書,董事長劉揚偉表示,鴻海即將上市滿30年,在企業版圖不斷成長的同時,公司也思索如何發掘新的成長動能;而過去一年多來,在「3+3」新產業、技術領域發展佈局,取得超乎預期的成果。劉揚偉指出,鴻海在掛牌前,只是一家年營業額17.75億元、資本額4.6億元的小企業,到現在營收已達到5.35兆元,過去30年間業績成長三千多倍,並從原本以連結器代工製造為主,到現在成為一個版圖橫跨亞洲、美洲、歐洲的全球性集團,目前在電子代工服務領域(EMS)排名全球第一,市佔率超過四成。秉持著上市前公司訂下「不斷開發新產品、新技術,以因應市場變化」的原則,在這幾年來,不斷在既有ICT產業現況體質調整,因應新產品、新客戶的需求,也在「3+3」新產業、技術領域發展佈局,取得超乎預期的成果。劉揚偉表示,鴻海在選擇「對的客戶、對的產品、對的時間」的準則下,挑選具成長性且獲利穩定的電子產品,因此即使大環境受疫情影響,仍繳出一張不錯的成績單。劉揚偉表示,鴻海在去年因疫情被迫轉變與客戶的溝通模式,但也迎來最好的機會,集團「F1.0現況優化、2.0數位轉型、3.0轉型升級」短、中、長期企業改造計畫,逐步建構出明確的方向。在F1.0中,使集團內外的溝通效率與速度不但未因新冠疫情而受限,甚至更優於以往;F2.0方面,公司成功建立一套創新工廠數位管理體系,讓鴻海中國成都園區入選世界經濟論壇(WEF)燈塔工廠,也成為少數擁有兩座WEF認證燈塔工廠的企業;F3.0則是新鴻海布局重點,集團規劃「3+3」三大核心技術與三大新興產業;其中,電動車領域上,公司陸續與美國電動車新創Fisker、中國吉利汽車、拜騰等夥伴建立合作關係,拓展未來電動車產業的出海口。此外,鴻海成立MIH聯盟,訴求標準化、模組化的理念,在成立短短6個月以有超過1500家成員加入,成員遍及海內外五大洲,獲得軟硬體、服務等領域的合作夥伴熱烈響應,其中不乏頂尖企業,這些將是推動電動車產業發展的關鍵佈局。
陸去年H2雲服務市場年增逾27%,呈加速回暖
IDC中國發布《2020下半年中國雲專業服務市場》報告顯示,去(2020)年下半年中國整體雲專業服務市場規模為91.2億元(人民幣,下同),年增速上升至27.5%。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後,在政策面和企業面利多因素下,雲專業服務市場加速回暖,主要依靠駐場服務、現場交付的雲建設服務專案得到有效釋放和快速發展,年增28.1%;雲諮詢服務市場對頂層數位化轉型需求量大,但由於市場格局相對集中,中小服務商諮詢能力偏弱,年增速僅21.3%;「上雲」步伐的加快推動雲遷移服務和雲開發服務的加速增長,年增速分別為27.8%和27.6%。IDC指出,從整個雲專業服務市場來看,雲專業服務市場雖然是一個較分散的市場,但市場逐漸趨於集中,排名居前五的服務商市場份額緩慢提升,去年下半年占比已達到20%。華為在政府、政企以及金融等領域積極拓展雲專業服務,且在智慧類專案上快速突破;IBM和埃森哲在頂層數位化轉型諮詢方面綜合實力更強,憑藉端到端服務的優勢,埃森哲在零售、汽車、金融、文旅地產等領域提供整合數位化轉型「技術+諮詢+實施」;中軟國際憑藉自身的開發實力在雲遷移服務市場和雲開發服務市場有強勢突破,並且在智慧園區等專案上快速發展;中國電信(0728.HK)在數位化政府政務、安防、應急、智慧農業、交通等領域穩步增長。IDC認為,後疫情時代,中國雲專業市場加速回暖並呈現出新的發展特點,包括頂層數位化轉型專案需求增多;雲建設服務從資源層建設過渡到平臺層建設;雲原生開始成為熱點;混合雲、多雲成為企業的選擇。IDC中國企業級研究部研究經理王澄玥表示,去年是企業上雲的分水嶺,數位化鴻溝會拉大企業之間的距離,更多企業正在走向雲,甚至已經將雲優先戰略作為未來的發展方向,企業在雲上能獲得哪些新能力,獲得哪些新發展,是企業所關注的問題;企業已經從單純對雲資源層的需求,轉變成對以雲為基座的整體數位化轉型戰略層面的需求,並且更關注如何運用雲原生、大數據、AI等新興技術賦能企業敏捷轉型,賦能業務發展加速發展;而雲專業服務商除了提升自身技術實力外,諮詢實力和全雲、全生命週期服務更是需要關注的焦點。
高通推新NB晶片 台鏈進補
由於疫情帶動居家上班、遠距教學需求強勁,手機晶片大廠高通、聯發科競逐筆電市場新商機,高通昨5月24日宣布,推出最新第二代常時連網筆電入門級晶片驍龍7c Gen2產品,搶攻初階常時連網NB市場商機,外界看好,將有助於帶動宏碁、華碩、和碩等NB供應鏈業績添新動能。先前高通於2018年底推出強調支援常時連網功能的晶片驍龍8cx,2019年再推出驍龍7c與8c,去年再推出驍龍8cx第二代5G晶片,這次則持續更新產品線,推出驍龍7c Gen2。高通指出,驍龍7c Gen2專為常時啟動、常時連網Windows PC與Chromebook設計,提供高效率的效能,並支援長達多天電池續航力。高通旗下高通技術的產品管理資深總監Miguel Nunes表示,驍龍7c Gen2將該公司領先創新能力,帶至新一代入門級與平價的裝置中。高通強調,驍龍7c Gen2平台支援長達多天電池續航力,可連續使用19個小時,甚至可更長,且與多數競爭產品相比,可帶來高出約10%的系統效能,也可讓使用者得以一次執行多項任務,同時具備速度與生產力。高通表示,第一款搭載驍龍7c Gen2平台的裝置,預計今年夏天上市。高通積極拓展NB應用市場,除了驍龍7c Gen2鎖定的初階市場,另外在較高階的產品版圖方面,先前與中華電信、宏碁、華碩、精英、英華達等單位,共同宣布成立企業數位轉型行動陣線,推出企業數位轉型解決方案,提供常時啟動、常時連網的NB產品與服務。高通副總裁暨台灣與東南亞區總裁劉思泰表示,筆電對高通也是很重要的布局領域,先前手機裝置所擁有的體積小巧、低耗電與高速運算等特性,都可以移植到筆電上。高通提到,針對行動用途設計的傳統筆電,通常處理速度慢、笨重且電池續航力有限,而傳統PC也多半受限於家用、辦公室或咖啡廳使用的Wi-Fi網路,使人們在隨處連線、運算與通訊方式充滿障礙和安全隱憂。使用者希望在使用PC時能享有更大的自由和可靠的連線,同時又不犧牲安全性、電力或效率方面的表現。
陸調控錳供應 全球電動車企不安
具有大陸官方色彩的全國電解金屬錳創新聯盟(簡稱錳創新聯盟),在其規劃文件中提出集中控制關鍵產品的供應、協調價格等措施。外媒報導,由於陸產錳產品占全球產量90%以上,上述措施將使得包括全球大型電動車企在內,仰賴錳的公司感到不安。錳創新聯盟成立於2020年10月,會員企業涵蓋大陸90%的電解金屬錳產區。2020年大陸電解錳行業全年產量為150.13萬噸,年減2.87萬噸。錳創新聯盟會員企業2020年產量為144.89萬噸,占電解錳行業產量的96.51%。華爾街日報報導,錳的用途相當廣泛,可用於鋼筋強化添加劑,以及電池級化合物等,高純度錳對於電動車企的重要性日益增加。近幾個月福斯汽車、特斯拉均表示,高純度錳是其他更昂貴的電池原材料的可行替代品。2021年,錳創新聯盟在限制關鍵產品的供應方面獲得成功,主要是鋼筋強化添加劑,使其價格在三個月內飆漲超過50%。不過,該聯盟並沒有針對電池級硫酸錳進行限制,這種原料對電動車電池的陰極材料而言至關重要,但這只占錳產量的2%。值得注意的是,公開資料顯示,硫酸錳的價格也在上漲。目前,大陸的金屬工業已主導全球大多數充電電池原材料的加工,其中包括鈷及鎳。全球四分之三的鋰離子電池與半數電動車都在大陸製造。因此,大陸加強管理錳出口的政策,不僅使鋼企受到影響,也使電動車企的擔憂更加強烈。當前世界多國正在積極發展電池級錳項目,其中包括位於非洲的波札那,以及澳洲等。值得注意是,雖然錳礦石資源在全球相對豐富,但幾乎只在中國提煉。市場研究機構標普全球普氏的金屬主管Scott Yarham表示,各國花了多年時間與大量投資,但大陸是迄今為止許多電池金屬的領導者。如果想要硫酸錳,就要敲開大陸的大門。這正是人們對於能夠降低對大陸依賴的項目有濃厚興趣的主因。展望未來,頭豹研究院分析,2020年至2024年五年,受到產業結構調整、行業整頓完成驅動,大陸錳礦石行業市場規模有望進入量價齊升階段,預計未來錳礦石行業市場規模將保持5%的增速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