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會員動態

信邦營收連三個月創新高;前5月年增29%
電子零組件廠信邦自結今(2021)年5月合併營收21.68億元,較4月21.57億元成長0.51%,比去年同期17.75億元成長22.17%;前5月合併營收為103.11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28.56%。
信邦指出,5月合併營收21.68億元,續創公司成立以來單月營收歷史高點,今年已第4次及連續3個月改寫單月營收新高;累計前5月合併營收為103.11億元,除為歷年同期高點外,並較去年提早2個月達到營收100億元水準。信邦指出,5月合併營收之成長,係醫療及健康照護、汽車、通訊及電子週邊等產業之銷售分別較4月成長17.00%、4.25%及9.48%;累計前5月相較於去年同期,醫療及健康照護產業成長28.71%、汽車產業成長110.32%、綠能及節能產業成長5.49%、工業應用產業成長15.59%、通訊及電子週邊產業成長52.14%。就產品別銷售比重來看,連接線組生產銷售佔集團營收74.83%;連接器及零組件銷售佔25.17%;從產業別的銷售分佈來看,通訊及電子週邊產業佔合併營收27.22%;工業應用產業佔26.72%;綠能及節能產業佔25.40%;汽車產業佔11.12%;醫療及健康照護產業佔9.54%。

總體經濟

疫苗+振興 製造業產值上看20兆
受惠各國疫苗接種、振興措施刺激全球經濟,工研院IEK產科國際所昨發布的2021年台灣製造業展望預測,樂觀把全年製造業產值拉到20.92兆元新台幣,成長超過1成,一掃前2年衰退陰霾。半導體產值年成長更可達18.1%,遠優於全球10.9%水平。

全球經濟復甦優於預期

在樂觀氣氛下,4大製造業全數見紅,除民生工業外,都見雙位數增幅。像是金屬機電預計有5.67兆、資訊電子8.55兆、化學工業4.2兆,均看好年增10.2%、11.5%、12.5%。只有民生工業2.5兆,成長1.5%較小,但也是正數。整體製造業年增幅10.03%,擺脫2019、2020連2年負成長3%陰影。2021年製造業前景光明,工研院IEKCQM預測團隊指出,主要是各國陸續啟動疫苗接種計畫、主要經濟體推出大型振興政策,使全球經濟復甦情況強於預期。如此帶動國際鋼材需求擴大、油品需求增加、化學產品報價提高,外加遠距商機、5G、AIoT等新興技術加持,帶動今年製造業前景。作為台灣的護國神山半導體產業,工研院IEK更認為在美中科技戰轉單效應、疫情帶動資訊產品需求下,可一舉推升台半導體產業總產值攀升至3.8兆元新里程碑,年成長高達18.1%,優於全球半導體業水準。

IC設計業可望破兆元

其中產值占比近半的上游IC設計業,工研院認為受惠於5G智慧手機、Wifi6市占率提升,消費性電子銷售暢旺,2021年產值可望達1.1兆元,首度突破兆元,成長動能30.5%,更遙遙領先。
IC晶圓製造則在5G手機滲透率、車用MCU晶片成長下,也可達2兆元,成長14.8%。封測業產能利用率維持高水位,約6019億元,年增9.6%最末。

數位轉型仍有成長空間

工研院產科所所長蘇孟宗表示,隨著疫情所衍生的改變,未來會以「數位生活+數位治理」為產業新貌。但據統計,全球數位轉型以近2倍數成長,這部分台灣僅3成,有待加速發展。
雖然台灣本土疫情自5月中旬爆發,為經濟成長帶來壓力,但IEK認為,現階段製造業生產活動持續,出口與外銷訂單依舊暢旺,預料對我製造業衝擊有限。
 
美500大企業 沃爾瑪九度稱王
美國《財星》(Fortune)雜誌2日公布2021年全美500大企業排行榜(以營收計),美國零售巨擘沃爾瑪連續九年蟬聯榜首,但以獲利來看,仍由蘋果稱王。沃爾瑪憑藉2020年超過5,590億美元的營收,穩座龍頭寶座,較排名第二的電商巨擘亞馬遜高出逾1,700億美元。新冠肺炎疫情帶動網購潮,在美國實行封鎖令和社交距離期間,許多消費者利用沃爾瑪的線上購物與路邊取貨服務,帶動電商業務營收激增79%。網購趨勢亦大力提振亞馬遜業績,協助該公司連兩年名列排行榜第二名。亞馬遜2020年營收達3,860億美元,較2019年勁揚37.6%,遠遠超越沃爾瑪7.6%的營收增幅。亞馬遜2020年淨利達213億美元,年增幅高達84%。蘋果以2,745億美元的營收位居排行榜第三名,不過以獲利來看,蘋果的表現傲視美國其他企業,金額高達574億美元。疫情帶動居家辦公與遠距教學趨勢,蘋果的iPad和麥金塔電腦銷售創下史上新高紀錄。石油巨頭艾克森美孚(Exxon Mobil)在2021年的排行榜滑落七個名次,勉強守住第10名。疫情期間許多企業與工廠暫時關閉,居家防疫讓休閒旅遊和通勤停滯,石油需求急速萎縮,導致艾克森美孚2020年營收銳減31.5%。疫情下連鎖藥局CVS Health與聯合健康集團(UnitedHealth Group)業績不俗,兩家企業擠進排行榜前五名,分別排名第四和第五名。CVS女執行長林奇(Karen Lynch)創下《財星》500大企業女性執行長排名最高紀錄。2021年的全美500大企業共有41名女性執行長,人數創下歷史新高。過去一年來全球深受疫情所擾,部分企業雖然能維持業務繁盛,但許多業者遭受打擊。2021年《財星》全美500大企業排行榜的門檻是營收54億美元,較2020年低了5%。108家美國企業在2020年合計損失2,240億美元,寫下大蕭條以來最高紀錄。

電子資訊

今年全球智慧手機出貨估年增7.7%、明年增3.8%
電子連接產業20210604新聞
在連續兩季正成長之後,IDC提高對全球智慧手機市場的近期預測,根據IDC全球季度手機追蹤顯示,今(2021)年智慧手機出貨量預計將達到13.8億支,較去年增長7.7%,並預測此一趨勢將持續到明(2022)年,預計年增長3.8%,出貨量達14.3億支。全球眾多已部署5G網路的市場,正在繼續向5G設備遷移,而新興市場,在新冠疫情影響趨緩之後,展現出對中低端4G手機的強勁需求。展望未來,IDC預計,個位數的低成長將持續到2025年,五年的年複合增長率(CAGR)為3.7%。IDC認為,全球半導體短缺仍是許多行業關注的問題,智慧手機市場也不例外;然而,其受到的負面影響程度依然小於汽車、PC等其他消費科技市場。IDC全球移動設備追蹤專案副總裁Ryan Reith指出,智慧手機正面臨來自PC、平板電腦、電視和智慧家居設備等相鄰市場的消費者支出競爭,但這並未減緩市場復甦的步伐,智慧手機市場在去年第四季恢復增長後,領導廠商的產量有增無減,供應方面繼續大力推動5G,平均單價也因此繼續下降。IDC預計,今年5G安卓設備的平均售價將年減12%至456美元,明年將跌破400美元,Apple將繼續感受到價格壓力。IDC中國研究經理王希表示,近期隨著中國市場終端需求趨緩,以及海外重點市場疫情反覆,供應鏈各種「砍單」之聲頻出,但從積極的角度來看,由於整體產業鏈前期元件訂單需求量更高,所以目前的「砍單」尚未對滿足今年正常的用戶需求產生影響。不過,全球前兩大市場中國、印度,目前所遇到的阻力不容忽視,因此,各廠商在努力保障完成全年目標的同時,更應關注重點區域市場終端需求的延續性,關注渠道秩序和門市的庫存流轉、營運效率,以確保今年獲得更加健康的營收。對於中國、印度市場今年展望,IDC指出,針對中國市場,雖然受益於「就地過年」及相關的刺激消費政策,第一季、尤其1-2月,中國國內手機市場交出一份「開門紅」的答卷,但由於整體換機需求沒有明顯提升,換機週期也未見縮短,在需求預支後,整體市場在3月開始出現呈現下滑趨勢。同時,隨著今年大部分安卓廠商重磅產品的發布和銷售節奏集中提前至第一季,第二季來自產品端對消費者的刺激元素也將有所減少。IDC認為,第一季市場表現雖然超出預期,但第二季與下半年市場容量將有所減少,全年出貨量將維持約6%的年增長。印度市場方面,疫情的反覆將對第二季度以及全年市場需求產生巨大影響。目前,印度的主要城邦仍處於封鎖狀態,且暫無跡象表明供應鏈問題將得到緩解。在生產方面,雖然政府沒有關閉任何業務,但由於工廠只能安排一個班次或更少量員工,因此會受到影響。但各廠商傾向在預計的市場重新開放時間之前(6月或晚些時候)就做好準備,以避免屆時供應受到限制。因此,試圖在此一時期開足馬力,盡可能進行生產。在銷售層面,智慧手機產品的線上渠道並未完全關閉,仍可以在少數幾個城邦發貨。此外,一些線下渠道的商家也利用社交媒體來推廣產品,進而產生了一定的銷量,這與去年的做法類似,但與正常情況下的銷量相比,這些銷量微不足道。因此,IDC預計印度智慧手機市場今年下半年將遭遇逾10%的年下滑;以全年來看,市場容量約1.55億支,年增幅將由上一版本預估的9.9%放緩至3.6%。
 
下調陸IoT增速預測,未來5年市場CAGR估13.4%
電子連接產業20210604新聞
IDC近日發布《2021年V1全球物聯網(IoT)支出指南》,從技術、場景、行業等角度對去(2020)年全球物聯網市場進行梳理,並對未來5年市場進行了預測。去年儘管疫情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無接觸場景的物聯網應用需求,但也影響了涉及線下實施的物聯網專案的發展,同時部分物聯網應用場景經過了過去兩年的試點,並未形成良好的商業閉環(一站式服務)或發展不及預期。基於此,IDC小幅下調了市場增速預測。本次預測,IDC小幅下調了中國物聯網市場增速及未來幾年支出預測,預計到2025年,中國物聯網支出規模將達到3069.8億美元。本次下調主要是由於去年部分場景增速不及預期,不過,受益於中國疫情的快速有效控制,以及工業互聯網、車聯網、智慧城市等場景市場空間仍然較大,預計未來幾年增速仍會提升,未來5年的年複合增長率(CAGR)在13.4%左右。從全球來看,中國物聯網增速仍處於領先位置,除落後於基期較小的拉美、中東歐和中東和非洲市場外,略高於全球其他主要市場。從技術角度來看,本次預測主要對蜂窩連接、物聯網平臺、物聯網安全等市場進行了調整。蜂窩連接方面,去年中國蜂窩網總物聯網連接量增速只有5%,相比2018、2019年大幅趨緩,不少應用場景在熱潮褪去後未能持續增長,因此本次預測對蜂窩連接場景相關的硬體和服務支出進行了下調;由於工業等多種行業場景物聯網應用更傾向不依賴平臺進行部署和應用,本次下調了平臺支出預測;安全方面,由於物聯網廣泛連接對安全的需求顯著提升,安全廠商物聯網方向收入呈現高速增長態勢,本次明顯上調了增速預測,預計未來5年的年複合增長率達到23.8%。行業場景方面,IDC指出,本次預測對個人健康監測、智慧家居、車聯網、智慧電錶等場景進行了小幅下調。其中,智慧手環等個人健康監測設備去年出貨量下降,增速不及預期,本次對增速進行了下調;智慧家居整體市場去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和供應鏈影響呈現下降態勢,本次小幅下調了支出預測;去年車聯網終端年出貨維持高成長,本次預測仍維持高速增長預測,但考量到乘用車整體市場承壓,市場滲透率持續提升後增速將趨緩,本次小幅下調了支出規模預測;此外,考量到智慧電錶市場滲透率已趨向飽和,招標呈下滑態勢,本次預測下調了智慧電錶支出和增速預測。除此之外,IDC表示,由於工業互聯網、智慧城市等領域增速仍然較快,本次基本維持之前的預測。其中,工業物聯專案保持穩定增長,本次維持了之前的增速預測,預計到2025年,中國工業物聯網支出將達到931億美元;智慧城市多項應用場景在一線、二線城市試點應用後,正在向更多的二、三、四線城市複製和推廣,本次維持了之前的預測。
彭博報導,特斯拉(Tesla)正悄悄在Model Y車種裝置光達大廠Luminar的光達感測器(LiDAR),進行自駕車測試。業界認為,特斯拉為全球自駕車龍頭,其自駕車技術大轉彎,極具指標性,意味未來光達將獲得更多車廠使用,連蘋果Apple Car也會導入,商機大爆發,穩懋(3105)通吃各光達廠大單,左擁特斯拉、右迎Apple Car商機,積極擴產準備,成大贏家,宏捷科、全新等光達供應鏈同步看俏。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原先對光達技術嗤之以鼻,認為自駕車必須使用鏡頭才是「唯一解方」,並曾在社群媒體批評光達技術是「徒勞無功的差事」,甚至曾公開表示「任何公司若依賴光達技術,註定將會失敗」。不過,彭博報導,美國自動駕駛技術專家布魯特(Grayson Brulte)日前在佛羅里達州的棕櫚灘拍到一輛Model Y正搭配光達技術進行測試。他透露,Luminar告知這輛掛著加州製造商牌照的Model Y採用Luminar光達技術,透露特斯拉自駕車技術轉向。業界人士指出,特斯拉是全球自駕車龍頭,轉用光達技術等於為光達背書,將吸引更多車廠導入,引爆光達商機。台廠當中,穩懋與Luminar有合作關係,受惠最大,上游磊晶廠全新及同業宏捷科亦有望搭上列車。業界人士表示,在許多惡劣的駕車環境下,光達因技術特性,反而可以「看見」更多車輛四周狀況,安全性更高。特斯拉開始測試光達,國內供應鏈均不予置評。法人表示,穩懋因承接iPhone 12 Pro的光達感測器訂單,有豐富的量產經驗,而且產能最大,預料是最有機會切入特斯拉光達供應鏈的國內業者。因應未來客戶龐大需求,穩懋正積極擴產。穩懋5月25日公告,已委託中麟營造開始興建高雄南科新廠,近期動工,預計2023年後完工,打造全球最大砷化鎵生產基地,估計產能較現有規模激增三倍以上,從目前每月4.1萬片擴張為14萬至15萬片。
 
陸智慧機出貨 出現下滑趨勢
大陸智慧手機市場終端需求放緩,加上全球疫情反覆,供應鏈出貨「砍單」頻出,國際市調機構IDC中國研究經理王希表示, 大陸智慧手機3月開始呈現下滑趨勢,預估第2季、下半年市場需求減少,估計今年大陸智慧手機出貨量成長約6%,低於全球平均7.7%增長率。IDC預估,2021年全球智慧手機出貨量將達到13.8億支,比2020年增長7.7%。成長趨勢將持續到2022年,估年增可達3.8%,出貨量總計14.3億支。不過,IDC中國研究經理王希指出,全球前兩大市場——中國、印度,目前手機出貨所遇到的阻力不容忽視。針對中國市場,王希指出,雖然得益於就地過年以及相關的刺激消費政策,第1季尤其1-2月手機市場「開門紅」,但由於整體換機需求沒有明顯提升,換機周期也未見縮短,在需求預支後,整體市場在3月開始出現呈現下滑趨勢。IDC認為,大陸手機出貨第1季市場表現雖然超出預期,但第2季與下半年的市場容量將有所減少,預估全年出貨量將維持約6%的小幅增長。小於全球平均增長7.7%
 
訊連攜手GIS 打造口罩偵測人臉辨識
AI臉部辨識技術開發商訊連科技宣佈旗下 FaceMe AI 人臉辨識獲 GIS 業成採用,整 合至「YouMe 800T 3D 人臉辨識機」,打造整合了人臉辨識、口罩偵測、體溫量測及 3D 活體辨識等多 樣化功能一體式門禁機,可適用於辦公大樓、廠房、倉庫、住宅等多種應用場景。人臉辨識是近年來最熱門的人工智慧應用之一,可整合在門禁管理、差勤打卡等 應用中。於 COVID-19 疫情期間,口罩偵測、體溫量測等功能,更是打造非接觸 性門禁系統不可或缺的功能。此外,人臉辨識面對的挑戰之一,是如何進行活體 辨識,避免透過臉部相片或影片來進行身分冒用。而於強光、逆光的室外,或是 弱光的室內等於環境光源不佳之地點,如何有效進行辨識,也是一大難題。GIS 業成開發的「YouMe 800T 3D 人臉辨識機」採用訊連科技的 FaceMe AI人臉辨識引擎,可進行即時人臉偵測及辨識,因應 COVID-19 防疫需求,並支援配 戴口罩人士進行身分識別及體溫量測,供作門禁、考勤打卡管理使用,為疫情時 代功能最齊全的人臉辨識機。「YouMe 800T 3D 人臉辨識機」亦內建補光燈,可 大幅改進逆光、強光、弱光等極端光源環境下的辨識率。此外,「YouMe 800T 3D 人臉辨識機」搭載先進的3D相機,透過景深資訊進行3D活體辨識,100%辨別是否為3D活體、或是以人臉相片、影片等方式冒用身分。「FaceMe®具有建置彈性、跨作業系統支援等特性,適合建置於各式 IoT 解決方 案中。其中刷臉門禁就是 FaceMe®最普遍的應用之一。」訊連科技執行長黃肇雄表示,「 很榮幸 FaceMe獲 GIS 業成採用,於其 3D 人臉辨識機中,可進一步透過3D 景深相機,達到活體辨識功能,打造出更加安全、可靠的智慧門禁及差勤系 統。」FaceMe可支援各式 CPU、SoC 及 GPU 等處理器,亦支援 10 種以上的作業系統。 以「YouMe 800D 3D 人臉辨識機」為例,可支援其搭載的的 Rockchip RK3399 SoC 及 Ubuntu 作業系統,可提供快速、即時的人臉偵測及辨識。此外,FaceMe®人 臉辨識引擎更提供了口罩辨識、配戴口罩的人臉辨識及 3D 景深資訊的支援,可協助 GIS業成加速3D人臉辨識機之開發。
 
特斯拉大跌逾5%!連四日下跌 傳5月大陸訂單幾乎腰斬
電動車廠特斯拉(Tesla)6月3日續跌,為連續四日下跌,受5月的中國大陸訂單幾乎比前一個月腰斬所拖累。特斯拉6月3日收盤大跌5.3%,若從1月26日的歷史高點算來,特斯拉股價累計重挫逾30%。美國監管機構揭露,特斯拉召回逾5,500輛Model 3和Model Y,還有近2,000輛 Model Y傳出安全帶有瑕疵。這項消息也拖累特斯拉股價下跌。科技新聞網The Information引述消息人士報導,特斯拉5月的大陸淨訂單銳減至約9,800輛,幾乎比4月的逾1.8萬輛腰斬。這項最新數據似乎暗示中國大陸的電動車銷售放緩,一般認為大陸是電動車產業最重要的市場。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分析師Dan Levy表示,特斯拉跌破長線支撐,連續第四日下跌,指出特斯拉在全球4月的電動車銷售占比下滑,尤其在中國大陸和歐美等國失寵。特斯拉已連續數日召回車輛。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6月2日表示,特斯拉將為近6,000輛Model 3和Model Y檢查、鎖緊或更換鬆脫的煞車鉗。
 
汽車後市場比拼智能化轉型 成汽車產業鏈新的重要增長點
近年來,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即「新四化」)逐漸成為汽車業的發展主流,整個行業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改變。與此相對應,汽車後市場也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後市場迎來新前沿

日前,在成都舉行的第七屆國際汽車零配件及售後服務展覽會,向外界透露了行業的新趨勢:隨著新技術在整車領域的不斷推進,以數字化為支撐的相關零部件製造、流通、數據、維修技術診斷、客戶服務等應用,開始成為汽車後市場重點推進的新方向。如今,零部件的電子化和智能化水平,已是汽車後市場競爭的制高點。為此,此次展會對眾多汽車後市場的智能化產品和技術進行了專門展示。其中,尤其突出了在電子電氣、智能網聯方面擁有優勢的展商和產品。展會主辦方之一的法蘭克福展覽(上海)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於光表示,隨著「新四化」在汽車產業的不斷推進,汽車後市場也迎來了新的發展階段和機遇。因而,展會對行業的新技術、新模式、新趨勢進行了突出展示,助力行業強鏈補鏈,邁向高質量發展。同時,也助力中國汽車及後市場產品在新四化的格局下,持續鞏固全球供應鏈中的重要地位。事實上,新技術在整車製造領域的快速普及,導致與之緊密聯繫的汽車後市場也發生了新變化,其主要特徵是,相關技術和產品的開發深度不斷加大、零部件和服務的電子化、智能化水平快速提高,以及產業鏈深入改造等。因此,誰能利用數字化技術,並基於對行業的深度理解,完成數字化與行業的適配,將成為本輪汽車後市場行業變革勝出的關鍵。業內人士認為,在「新四化」的作用下,汽車不再只具備交通工具的屬性,而是進化成內容和服務的載體。與之相對應,未來的汽車後市場也將發生改變。例如,相比傳統汽車,新能源汽車對電子零部件的需求提高了許多,車機系統升級和維護等服務開始迅速普及,這就使得以系統維護和新興應用為主的相關服務在汽修服務中的佔比逐年提升。

萬億藍海的新機遇

據公安部交通管理局最新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全國機動車保有量達到3.8億輛,駕駛人達4.65億人,汽車後市場產值達到近1.5萬億元。同時,隨著5G、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技術快速落地,汽車後市場也開始從產品型行業轉變為服務型行業,亟待通過互聯網技術驅動服務,提升整個行業的技術水平和客戶的服務體驗。於光說,在汽車零部件國際貿易中,50%的汽車零部件及相關產品產自中國。為此,公司希望能藉助展會平台深入挖掘行業價值,不斷豐富新能源、智能網聯、新材料、未來出行服務、汽車晶元創新應用等方面的展示,以推動互聯網與數字化技術驅動下的產業變革。作為全世界最大的汽車消費國,中國汽車後市場的規模也在持續增長,並逐步從單打獨鬥的零和博弈階段,走向「數據智能化、品類集成化、生態共享化」的協同發展階段。然而,儘管汽車後市場已是萬億規模,但仍存在高度分散、競爭不規範、產業效率提升速度較慢等問題。數據顯示,國內目前約有60萬家至70萬家汽車維保企業,其中一類、二類企業佔比分別為3%、17%,而三類門店佔比則高達80%。因此,散、亂、小一直是中國汽車後市場的行業痛點,如何通過數字化、智能化技術推進產業升級,實現行業整體的整合及提升,便成為中國汽車後市場亟待解決的問題。對此,專家表示,新技術正在深入推進產業鏈改造,未來將會出現一系列大的頭部企業,引領行業發展。

改變已經開始

時下,「新四化」給汽車後市場帶來的改變已經出現,行業對汽車半導體、功率器件以及新興電子化集成裝置等相關產品的需求越來越凸顯。數據顯示,一輛傳統燃油車的汽車電子成本占整車成本的比例約為15%至28%,而新能源汽車的這一比例接近 65%。業界認為,隨著汽車配件年限進入更換周期,以及裝置置換等需求的提升,智能化下的汽配後市場或將迎來快速增長。在這一過程中,汽車維修行業的變化尤為突出。傳統的汽車維修主要針對車身結構、外觀、引擎等定向維修為主;現在的汽車維修則圍繞車機系統升級和維護等內容展開。由此,維修工具也由各式型號的扳手、千斤頂、缸套拉拔器等,逐步過渡到以汽車讀碼卡、診斷電腦、智能雲檢測等為主的智能解決方案上。與此同時,各級政府、企業和平台也在不斷推進環境優化,助推汽車後市場的智能化轉型。以浙江為例,浙江是國內的汽車大省,溫州、台州等地則是汽車零部件等後市場企業的聚集地。2019年,浙江省印發了《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提出以產業結構戰略轉型和產品高端化為主線,構建集創新鏈、產業鏈、服務鏈於一體的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體系。而在國家層面,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日前也發佈了汽車數據安全管理規定的徵求意見稿,對智能化技術的應用加以規範和明確。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這些政策的推出為汽車產業鏈的智能化發展創造了良好環境。未來,汽車後市場的智能化發展會不斷加速,成為汽車產業鏈新的重要增長點。
 
企業SSD合約價 Q3看漲15% 2檔按讚
市調機構集邦科技(TrendForce)表示,自今年第二季以來,受惠於伺服器出貨量向上攀升,企業用固態硬碟(enterprise SSD)採購量也同步增長。其中又以資料中心8TB容量出貨占比成長最為明顯,推估此一成長趨勢將延續至第三季。然受限於晶圓代工產能吃緊,SSD相關零組件可能出現供應不及的情況。因此,集邦將第三季企業用SSD合約價季漲幅由原先預估的5~10%上調至10~15%。集邦指出,第三季企業用SSD需求大好的原因,主要是北美資料中心客戶庫存調節進入尾聲,並持續擴建儲存容量,以及全球各地政府機構和中小企業針對伺服器等相關的資訊預算增加,使訂單量逐季回升所致。此外,隨著新一代英特爾與超微新平台量產,資料運算及存儲需求增加,促使SSD容量轉趨以4TB/8TB為主,使得資料中心客戶得以藉由提升容量密度以優化建置成本。從各供應商來看,在面臨部分零組件將可能供應不及的情況下,僅三星有望擴展其企業用SSD產品市占率,主要是三星自製零件的比例優於其他供應商,故SSD供給彈性較高。若以出貨位元量來計算,第三季三星於北美資料中心的供應占比可望超越五成,此也將進一步鞏固其價格主導能力。然而,英特爾仍受電源管理IC供給不足而出現生產瓶頸,加上接單傾向QLC產品,在TLC產品需求的市占有下降疑慮;至於鎧俠(Kioxia)、SK海力士等業者,儘管市占隨著客戶逐漸導入產品而有所提升,但與三星仍有一段差距。而在PC消費性固態硬碟(client SSD)部份,在目前筆電需求續強,但SSD控制IC供應仍顯吃緊的情況下,集邦預期,第三季消費性SSD合約價仍會小幅走揚,季漲約3~8%。不過原廠製程轉進速度並未因此減緩,176層3D NAND產品仍將於第三季開始供應,上游供給位元也會逐季提升。
 
廣達5G智慧工廠 首度亮相
廣達資深副總經理楊麒令在COMPUTEX論壇演說中,首度曝光廣達智慧工廠,工廠內透過22支高解析度安控攝影機、5G專網、網通設備、AI、邊緣運算,管理面積約近1,100坪廠區內眾多機器手臂運作與人員安全,他進一步指出,5G專網是企業數位轉型的最大動能,對廣達來說,這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Golden Opportunity)。為了讓在台灣生產更有成本競爭力與效率、良率,廣達集團近幾年來積極投入製造的自動化與智動化,不僅集團子公司廣明旗下達明機器人所開發出來的機器手臂,已經大量佈建於廣達台灣工廠中,5G專網搭配AI則讓廣達新廠。
經過一年的準備,廣達資深副總經理暨百分之百轉投資的伺服器子公司雲達總經理楊麒令,在3日的COMPUTEX線上論壇演講中,首度對外展示廣達5G專網智慧工廠的運作。楊麒令表示,經過一年來的研究,廣達發現,智慧工廠廠區內需要高度聯網但拉線不易,如何不讓產線因為員工誤闖機器手臂禁區而停頓,都是許多智慧工廠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而自動化工廠資料多,有些得回傳至雲端處例再回傳至現場,上、下傳的通道數量不只需要夠多,也必須能夠彈性調整,另外,有成本競爭力也是考慮重點。也因此,雲達打造的廣達智慧工廠,不選擇相對昂貴、內建自動辨識AI的監視攝影機成本,而是選用55支一般的高解析度720P監視攝影機。來監控面積達3,575平方公尺、相當於1,081坪的廠區,將AI邊緣運算功能置於通用型用戶端設備,收集每隔監視攝影機傳送資訊並處理簡單的AI運算,如有員工不慎闖入機器手臂禁區,5G小基站即時將影像透過基頻模組伺服器、再由光纖傳回伺服器,進行人臉辨識之類比較複雜的AI即時影像判別,讓機器手臂停止動作的同時也辨識出闖入禁區的員工身份,延遲時間則控制在100毫秒之內,整套系統中間的多層次傳送很彈性,取決客戶預算。
 
主流PC新藍海 高通、聯發科再闢戰場
全球自去年遭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後,NB市場快速起飛,國際權威研調機構也看好今年整體市場將持續成長,全球整體NB規模上看2.5台,也因此,以手機晶片聞名的高通、甚至台灣的聯發科(2454)也均瞄準PC市場,不願錯過這一片新藍海商機。Computex 2021現階段正如火如荼進行中,高通也持續更新其在PC/NB領域的進展,除日前針對入門筆電發表Snapdragon 7c Gen 2外,還有針對5G,同樣主攻入門市場,高通對於PC/NB市場的策略,主要鎖定一般主流PC/NB市場,主打輕薄、可攜式、以及長時連網需求,也進一度強化AI功能,就是瞄準因為疫情帶動的工作、學習模式改變,NB市場續旺,尤其是針對教育市場的chromebook,更是未來的兵家之地。TrendForce旗下顯示器研究處就預期,今年全球筆電出貨量不僅將再揚升,Chromebook更將因遠距教學需求持續攀升,預估2021年有機會突破4000萬台,後續在Google積極布局下亦可望再上調。高通資深副總裁暨行動、運算與基礎設施事業部門總經理Alex Katouzian今(3)日就在「5G與PC大未來、5G and the Future of the PC」線上演說中,首度公布其Snapdragon 8cx Gen 2 5G最新合作夥伴,就是三星,三星將在新款Galaxy Book中搭載該款處理器,終端產品也會在今年稍晚問市。高通Snapdragon 8cx Gen 2 5G是Snapdragon 8cx的第二代高階運算平台,打出與搭載競爭對手相比,一次充電後通話和協作的時間最多可增加2倍,使用者只需充電30分鐘即可獲得將近9個小時的使用時間,連線部分,支援5G和WiFi 6,可提供超快速和可靠的連網能力。高通瞄準PC市場約有4年時間,合作夥伴包括一線國際NB大廠微軟、聯想、惠普、宏碁、三星等,高通亟欲複製智慧型手機的成功經驗到PC領域,盼藉由本屆Computex聚焦更多目光。不僅是高通,聯發科同樣也是瞄準PC市場,也盼將在智慧型手機市場的成功經驗,重新複製在PC市場,尤其自去年起全球疫情帶動一波遠端居家的需求,聯發科對於PC市場的耕耘也更加積極,日前英特爾即發表和聯發科合作,雙方攜手打造首款5G產品「Intel 5G Solution 5000」,瞄準5G連網筆電市場,推出具備5G連網能力的電腦,預期2022年將有超過29款終端設計產品問世,合作廠商包括有宏碁、華碩、惠普等。
行事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