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會員動態

5月散熱模組廠營收兩樣情 奇鋐增、泰碩減
散熱模組廠奇鋐、泰碩6月8日雙雙公告5月營收,奇鋐上月營收45.51億元,月增1.5%、年增5.8%,業績表現持穩,泰碩5月營收3.98億元,月減2.4%、年減24.9%,單月營收為今年以來次低,業績表現尚有待提升。奇鋐今年前五月合併營收196.33億元,年增22.6%,營收表現亮眼,奇鋐今年已連續三個月營收維持在40億元大關以上,在淡季中繳出不錯的成績單,預料第2季業績表現有機會比去年同期強勁。法人表示,奇鋐業績持穩向上的主因來自筆電、手機對散熱模組需求增溫,加上子公司軸承廠富世達攻入華為折疊機供應鏈,今年接單暢旺,進而帶動母公司奇鋐營運增溫。泰碩今年前五月合併營收19.45億元,年減9.2%。泰碩近期營收不振的主因來自中國大陸5G基地台標案遞延影響,但筆電、伺服器業務仍維持一定水準,整替業績期盼下半年能快速回溫。法人表示,由於上半年是智慧手機淡季,加上泰碩韓系客戶銷售狀況差強人意,因此在通訊產品業務的動能較差,所幸筆電、伺服器業績相對有撐,而且預料第3季會更加暢旺。據悉,泰碩受惠宅經濟發威,目前已承接不少高階筆電VC訂單,最快第3季顯著貢獻營收;而伺服器則是因雲端服務與資料中心需求提升,因此對散熱模組需求也同步增加。
 
貿聯看電動車後市樂觀;Q2季增衝兩位數
電動車主力客戶出貨量擴大,與新客戶開始出貨,法人預期,貿聯今年車用成長率可望達高標,年增率超過三成,只是6月還是會有IT缺料與貨櫃塞港問題,第二季營收將創高,季增兩位數,毛利率較第一季好轉。貿聯今年最大成長預期來自車用。一方面美系電動車主力客戶對今年出車量已喊出五成成長,若IC供應與產量拉升順利,成長性還有機會提升;另沙灘車客戶最新上修的成長目標,也有13-15%,是車用增長的主力。另接獲兩個創新電動車的客戶,也陸續會在6、7月出車交貨,雖對今年營收貢獻還有限,但可視作為下個電動車百花齊放世代的提前布局。法人預估,貿聯-KY今年車用營收成長率,將達三成以上,IT則來自資料中心動能最強,Docking則呈穩定,但4月後會受惠成本推升的價格調整,營收也較年初看法樂觀。法人預期,雖IT應用的IC庫存吃緊,多少會影響貿聯-KY 6月相關出貨,幸而車用擴量較預估順利,6月營收還是能維持近4、5月水準,第二季營收季增兩位數,毛利率較第一季改善。

電子資訊

代工廠5月營收出爐 廣達逆勢成長、仁寶月減1成
代工廠廣達、仁寶5 月營收出爐,雖然整體電子零組件缺料狀況嚴峻,但廣達 5 月筆電出貨逆勢成長,達 620 萬台,也推升單月營收達 850.52 億元、月增 0.3%,是目前 5 月營收唯一成長的筆電代工廠,仁寶則受料況影響,5 月營收達 802.02 億元、月減 10.2%。

廣達

廣達 5 月合併營收達 850.52 億元,月增 0.3%、年減 8.9%;累計前 5 月營收達 4388.43 億元、年增 19.6%;出貨方面,廣達 5 月筆電出貨達 620 萬台,月增 1.64%、年增 31.91%,今年以來每月出貨均維持 600 萬台高檔,累計今年出貨已達 3130 萬台、年增 88.55%。廣達表示,筆電需求維持高檔,5 月筆電出貨符合預期,雖然零組件缺料嚴峻,但依目前訂單、季底效應,預期 6 月筆電出貨仍可望站穩 600 萬台水準,也將力拚第 2 季出貨較首季 1900 萬台成長。因應國內疫情,廣達指出,將持續關注零組件供給狀況,公司內部也持續強化防疫措施,目前僅居住在疫情較嚴峻地區的員工維持居家辦公,其餘員工都正常上班,但嚴格執行分區分流分層措施。東南亞廠區方面,廣達表示,因應各國防疫政策,均滾動檢討相關措施,旗下泰國廠設在春武里府,距離疫情較嚴重的地區有 3 小時車程,廠區也強化防疫,目前營運一切正常。

仁寶

仁寶 5 月受零組件吃緊影響,單月營收滑落至 802.02 億元,月減 10.2%、年減 8.5%;累計今年前 5 個月營收達 4395.43 億元、年增 20.8%。出貨方面,仁寶 5 月筆電出貨達 380 萬台,月減 13.64%、年減 9.52%,主因是受零組件吃緊影響,累計今年以來筆電出貨達 2130 萬台、年增 30.67%。仁寶指出,訂單動能穩健,能見度已達今年第 3 季,但短期 CPU、面板、電源 IC 等零組件吃緊狀況較首季更加嚴峻,因此導致部分訂單將遞延出貨,將力拚達到第 2 季筆電出貨季增逾 1 成目標,但全年筆電出貨仍以年增 10-15%,達逾 4700 萬台為目標。非個人電腦方面,仁寶表示,第 2 季也受零組件吃緊影響出貨,但隨著第 3 季平板、智慧裝置、穿戴裝置等新品拉貨動能增溫,維持逐季成長、全年雙位數成長目標。疫情方面,仁寶表示,配合政府三級防疫措施,分組分流、居家辦公措施同步延長至 6 月 28 日,目前也針對新進員工實施快篩,東南亞廠區方面,因越南廠在疫情較為趨緩的永福省,加上當局積極防疫,目前營運維持正常。
 
 
雙動能帶動 三大汽車零組件廠5月營收年增7成起跳
筆電代工廠緯創、英業達今天公布5月營收,受到零組件缺料影響,分別月減逾10%、7%。緯創看好下半年需求,但缺料問題無法預期何時解決。緯創5月合併營收新台幣609.74億元,月減10.62%,年減19.04%;累計今年前5月合併營收3063.34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3.02%。緯創今年5月筆記型電腦出貨180萬台,月減20萬台,主要受到零組件缺料影響;伺服器出貨20萬台,與4月持平,桌上型電腦出貨80萬台,月增10萬台;顯示器出貨120萬台,與4月持平。展望6月,緯創預期筆電出貨有機會優於5月,其他產品線應會持平。第2季筆電出貨有望季增雙位數百分比,下半年需求相對正向樂觀,但缺料將延續到何時,還沒有明確時間點,第4季能見度仍不明朗。緯創表示,公司配合政府防疫政策,並採取分流分層、在家工作等措施,目前沒有急迫的快篩需求,但已經在做相關準備,後續會進行滾動式調整。海外工廠方面,緯創指出,馬來西亞幾乎全國都封城,緯創屬於關鍵高科技產業,營運正常不受影響,但配合當地政府防疫措施,人力會進行調整。緯創在越南設有新廠,預計今年第3季正式量產,目前仍依照原本計畫進行。英業達今年5月合併營收為353.37億元,月減7.48%,年減23.28%;累計今年前5月合併營收1853.8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0.73%。英業達5月筆電出貨160萬台,與4月持平,仍受到零組件缺料影響。
 
Apple Car傳2024年亮相!蘋果急找電池供應鏈
蘋果公司傳出將推出電動車 Apple Car,現在又有進一步消息指出,蘋果正與中國2家電動車電池供應商洽談,最快可能在2024年量產Apple Car 。根據外媒9to5mac 報導指出,由於蘋果想使用生產成本更低的磷酸鐵鋰電池,正在與中國兩家主要電池製造商洽談,而這兩家公司也是有幫特斯拉等汽車廠提供產品,不過有消息指出,蘋果希望這些電池供應商可以在美國建立工廠,讓電池在美國境內生產。但由於現在中美政治局勢緊張,雙方是否能談成合作條件仍是未知數。目前傳出蘋果目標將在2024 年生產出Apple Car ,但也有消息指出最快也要等到2028年,先前也傳出鴻海集團積極爭取Apple Car 訂單,業界人士指出,鴻海集團在過去與蘋果公司互動密切,且鴻海集團其實具有2大優勢,第一個是設計彈性,能夠因應蘋果的需求做出調整。第二個就是先期的投產,鴻海集團先前早就已經切入特斯拉供應鏈,加上美國的菲斯克汽車 (Fisker)最近也與鴻海簽訂了一份生產全新電動車的備忘錄,預計將會在2023年第四季正式進入生產階段,以及與中國拜騰(Byton)合作電動車,再加上MIH電動車平台的合作,都為鴻海搶攻Apple Car添加龐大動能。
 
電子代工廠陷缺料窘境
電子代工業飽受缺料之苦,廣達、仁寶6月9日公布5月合併營收分別為850.5億及802億元,都是近三年同期低點。緯創、英業達5月營收也不如預期,同步走弱,英業達、和碩更下修第2季筆電出貨目標,凸顯此波缺料問題未解決,而且影響大廠營收表現的狀況已經顯現。廣達5月合併營收850.5億元,月增0.3%,年減8.9%,公司坦言,缺料影響出貨,營收動能受阻。儘管如此,廣達是全球筆電代工廠龍頭,料源掌握的況狀優於同業,是唯一5月營收還能小幅月增的筆電代工廠。廣達前五月合併營收4,388.4億元,年增19.6%。廣達表示,5月筆電出貨620萬台,優於4月的610萬台,預估第2季筆電出貨目標季增個位數百分比。廣達第1季筆電出貨1,900萬台,等於6月筆電出貨至少要670萬台以上才能達標,亦即要優於4、5月,以目前缺料狀況,廣達要很努力才能達成出貨目標。仁寶5月營收802.億,月減10.2%,年減8.5%,為三年來同期新低,受缺料影響導致筆電出貨不如預期,仁寶強調要「非常努力追料」,才能達成第2季目標。仁寶前五月合併營收4,395.4億元,年增20.8%。仁寶表示,5月筆電出貨380萬台,較4月440萬台減少,就是缺料的衝擊,需求仍在,但整體出貨要往後遞延。仁寶表示,第2季筆電出貨量將季增雙位數百分比,要達成第2季展望要非常努力。至於第3季出貨目標,目前預估較第2季成長,但仍是看料況掌握程度。仁寶先前指出,包括處理器(CPU)、面板、電源IC等零組件缺料缺口約15%至20%,因Chromebook需要用到的8吋晶圓廠產能吃緊,菲律賓、東南亞等地近來疫情嚴重,也影響當地半導體封裝業務,零組件供應大受衝擊。英業達日前說,下修第2季出貨目標,筆電出貨由季增高個數百分比下修為低個位數百分比。伺服器下修為高個位數成長。
 
鴻海砸43億元投資廣西玉柴物流 切入汽車零組件物流
鴻海6月9日晚間公告,斥資人民幣 10 億元(約新台幣43.4 億元),收購中國大陸廣西玉柴物流 100% 股權,藉此切入中國大陸車用零組件的物流市場。鴻海是透過子公司准時達,以每股人民幣 4.1667 元,收購廣西玉柴物流 2.4 億股或 100% 股權,目的為長期投資。據悉,廣西玉柴機器集團是中國大陸生產發動機的廠商,鴻海透過准時達投資廣西玉柴物流,一方面可以切入車用零組件的物流市場,另一方面,玉柴集團也是看重鴻海集團在供應鏈管理成本的能力,雙方因此攜手合作。據了解,鴻海此次併購,除了能強化准時達既有的物流業務,內部更規劃將准時達業務,延伸至車用零組件運送,加上玉柴物流業務廣泛,除了物流外,更涵蓋乘用車、商用車整車銷售,有助鴻海未來拓展中國大陸的電動車車用市場。廣西玉柴機器集團,主要業務是發動機製造及其產業鏈、物流及供應鏈服務,以及新能源產業(電力、汽車)及相關服務等三大版圖,是中國大陸產品型號最齊全、應用領域最廣的內燃機製造基地,在廣西、廣東、江蘇、安徽、山東、湖北、四川、重慶、遼寧等地均有產業基地布局。玉柴的發動機產品廣泛應用於卡車、客車、工程機械、農業機械、船舶機械和發電機械、專用車、乘用車等領域,並批量出口東南亞、中東、南美、歐洲等國家與地區。根據官網資料,玉柴物流是中國汽車經銷商集團百強企業 (第 66 名)、中國商用車經銷商 50 強企業 (第 7 名),經營的主流商用車及乘用車品牌,包括柳汽、東風、江淮格爾發、上汽紅岩、陝汽,上汽大眾、北京現代、紅旗、東風悅達起亞、上汽榮威、上汽名爵、Jeep 及平行進口車等。此外,玉柴物流也在玉林、南寧等地建造大型汽車產業園區,打造汽車交易、汽車金融以及汽車維修等服務平台。在物流業務方面,玉柴物流在中國 28 個省,擁有 200 多個物流營運網點、24 萬平方米倉儲空間。
 
筆電需求暢旺 華碩5月營收寫同期高、宏碁創近七年同期新高
筆電大廠華碩、宏碁6月9 日公告 5 月營收,受惠筆電需求維持強勁,加上國內疫情升溫刺激筆電搶購潮,雙 A 營運站穩高檔,華碩單月品牌營收 385.82 億元、年增 40.36%,創歷年同期新高,宏碁則達 248.07 億元、年增 22.9%,為 2015 年來同期新高。華碩今年以來受惠電競、商用、消費筆電需求暢旺,加上板卡需求大增,推升營運維持高檔,5 月品牌合併營收達 385.82 億元,月增 5.7%、年增 40.36%;今年前 5 個月品牌合併營收達 1831.88 億元、年增 66.16%,單月、累計前 5 月營收均創下歷年同期新高。華碩預期,第 2 季筆電出貨將季增 5-10%、年增 20-30%,零組件與周邊產品出貨將季減約 5-10%,與去年同期相比則將年增 30%,展望未來,筆電能見度已達第 3 季,評估零組件供給缺口仍有 25-30%,但法人預期,華碩第 2 季營收仍將站穩千億元,持平首季達約 1100 億元。因應防疫,華碩今也宣布響應國研院國網中心「科技抗疫 2.0」活動,推出三大免費防疫方案,包括新創科技抗疫、企業居家辦公急救包、政府及行政法人防疫,提供雲端空間、AI 資源、高速運算等。宏碁 5 月營收則達 248.07 億元,月減 0.6%、年增 22.9%,創下近七年同期新高,累積前 5 月合併營收 1213.14 億元、年增 36.6%,宏碁表示,需求仍大於供給,將持續與供應鏈合作追料、趕工出貨,而 5 月出貨中,Chromebook 產品營收年增 30.1%、電競產品營收也年增 15.3%。另一方面,宏碁旗下建碁今也宣布協助電子零件連接器大廠瀚荃,在淡水廠辦園區全面導入 AI 人臉辨識門禁解決方案,提升辦公環境人員安全性。微星今日也公布 5 月營收達 156.74 億元,月增 4%、年增 43.2%,同創下歷年同期新高,累計今年前 5 個月營收達 787.57 億元、年增 57.3%。 
 
台達電5月營收創同期新高,Q2營運看升
台達電公布5月營收為261.26億元,月減1.18%、年增10.78%,創歷年同期新高;以三大業務營收比重來看,電源及零組件佔59%、基礎設施25%、自動化16%。台達電累計今年前5月營收1250.51億元,年增21.93%。台達電表示,以訂單來看,包含5G通訊、筆電、伺服器、工業自動化等業務表現都不錯,雖目前仍有晶片缺料影響,但仍看好二、三季營運有機會逐季往上。而董事長海英俊也於先前法說會中明確指出,第二季營運看來還不錯,表現可望較第一季成長,且第三季營運還會持續往上。法人推估,台達電第二季營收可望較第一季中高個位數季增,全年營收估年增幅雙位數。
 
拓展5G網路設備業務 三星前進歐洲市場
韓國三星電子(Samsung)一名高層表示,隨著5G推廣範圍擴大,加上產業領導者中國華為專注於國內市場,三星電子正積極進軍歐洲市場,企圖拓展5G 網路設備業務的海外版圖。路透社週二(6月8日)報導,儘管三星電子在記憶體晶片和智慧型手機領域是全球第一,但根據研調機構Dell’Oro Group近4季數據,三星在5G網路設備領域排名第五,前四名依序是華為、愛立信(Ericsson)、諾基亞(Nokia)和中興通訊(ZTE)之後。三星今年第1季市場佔額為10%到15%。不過,隨著三星去年與美國通信業者威瑞森通訊(Verizon Communications)達成66億美元(約新台幣1,830億元)的交易,又在今年3月與日本最大電信公司NTT Docomo達成合約後,三星網路業務執行副總裁金宇俊(Woojune Kim,音譯)指出,「印象已經改變了」。金宇俊表示,三星目前正在與歐洲的電信公司進行5G試驗,包括在捷克的德國電信(Deutsche Telekom),以及波蘭電信營運商Play Communication進行試驗;且除了歐洲之外,三星還希望擴展版圖到印度、澳洲和東南亞市場。網路設備對於三星公司而言,屬於規模較小的業務,但三星表示,自2019年開始在各國推出5G網路以來,旗下5G設備和系統的新客戶數量平均每年增長35%。除了5G趨勢外,美國及盟國祭出華為禁令後,也為產業競爭對手提供擴大市場佔額的機會。
 
各大廠追料 照三餐問候供應商
歐美不少市場下半年即將迎來解封,市場擔憂PC銷售前景。全球五大PC廠聯想、惠普、戴爾,以及台灣雙A宏碁、華碩,合計全球市占率高達74.1%,截至目前公布的今年度財報數字均相當亮眼,同時看好今年PC展望,主要是因為下半年有更多人回歸辦公室上班,對商務筆電需求也會回升。據了解,目前聯想、宏碁、惠普的通路PC庫存持續偏低,僅有二至三周,明顯低於過去歷史平均的六至八周。全球PC市占率第一大的聯想總裁兼行政總裁楊元慶指出,就目前全球晶片短缺的問題,預料零組件短缺情況將持續12至18個月,主因市場需求太旺盛。楊元慶說,聯想仍會保持成長,有信心在今年底前都能保持雙位數成長。據了解,聯想在生產製造端採用混合的生產製造模式,也就是50%在自家工廠生產、50%交給ODM。楊元慶指出,聯想有更多機會接觸上游供應商,在晶片短缺的情況下,將會有更好的發揮,有機會比市場拿到更多的供應量。且因為晶片短缺會促使零售價格上升,聯想產品售價亦相應加價,PC產品毛利率可以維持、甚至有所改善。戴爾營運長克拉克(Jeff Clarke)表示,全球的數位技術轉型正在加速,從戴爾第1季度營收創高245億美元的數字就可以看到。惠普執行長羅爾斯(Enrique Lores)也指出,宅經濟快速掀起筆記電腦的需求激增。目前因晶片的持續短缺,影響惠普出貨狀況,預估這種情況會持續到2021年底。台灣雙A也樂觀看待前景,宏碁董事長陳俊聖指出,目前PC訂單仍然超過產能需求,差距還很大,但零組件缺貨問題恐怕要到明年第1季才能紓解。華碩共同執行長許先越表示,華碩銷售比交貨多,顯示通路庫存水位很低,「市場仍供不應求」,業務端回報今年下半出貨動能仍相當強勁,華碩目標今年主流電腦業績成長要比市場高出10%、商用跟教育產品則為100%年增率。整體而言。全球前三大PC廠聯想、惠普與戴爾都看好下半年有更多人回歸辦公室上班,在景氣好轉下,可望帶動IT支出增加,對商務筆電需求也會升溫,以填補消費性市場或教育市場需求可能趨緩的缺口。
 
自駕車4年後將增74萬台
具有自動駕駛的車輛逐漸被消費者認識,據研調機構的預測,自2023年止,全球自駕就緒車將增加74萬台,但他們也提出警告,目前全球仍沒有任何國家頒布相關法規,允許可量產的自駕車合法上路。全球配備自動駕駛相關硬體的車輛(自駕就緒車),在2018年為13萬7129輛,國際研究暨顧問機構Gartner表示,該車種在2019年的33萬2932輛,較2018年大幅成長,推估至2023年時,數量再增加74萬5705輛。Gartner表示,由於該技術在現在屬於研發的階段,仍須仰賴真人監督,但這類車種已有攝影機、雷達與光達(lidar)感測器等硬體,可透過無線軟體更新(OTA),讓這類車輛執行更高等級的自動駕駛功能,而這類車種被稱之為自動駕駛就緒。Gartner表示,目前尚未有任何國家頒布相關法規,允許可量產的自駕車合法上路,由於製造商須為自駕車行駛時的所有行為負責,因此企業會在確定自駕車能於無人監督的情況下合法上路後,才開始進行相關部署,而法規的不夠先進也會成為自駕車技術的發展阻礙。必須在當標準化法規逐步推行,自駕車的生產和部署才能快速增加。他們預估,這不是短期間可達成的事情,要再過幾年才會實現。在研發成本部分,Gartner表示,先進的光達元件是先進自駕車必備的感測器,但光是此元件的單位成本,已是消費汽車價格高兩倍以上。他們表示,高階自駕車的技術,在現階段是無法打入主流市場的。
 
蘋果新專利獲准 摺疊iPhone有望現身
國外科技網站Patently Apple報導,蘋果公司(Apple)申請獲准的新專利可將一個畫面分割顯示在兩個不同的螢幕,未來有可能應用在摺疊式iPhone和iPad上,但何時問世仍無法得知。據中央社27日報導,市場預估,2020年折疊手機有機會達400萬支,2025年將會增加至1.5億支。新風潮可望為軸承廠帶來新商機,台廠包括新日興、兆利及信錦都積極備戰搶商機。Patently Apple報導指出,美國專利商標局日前公布蘋果申請獲准的一項新專利,可透過聯合操作模式(joint operating mode)把同一個畫面無縫分割顯示在兩個螢幕上,類似微軟Surface Neo的功能。這項專利涵蓋使用同一個系統的多個電子裝置和螢幕,可以偵測兩台電子裝置的相鄰邊緣。報導指出,這項編號10,585,708的蘋果專利早在2017年第2季就已申請,但目前無法得知相關產品何時問世。
行事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