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會員動態

映興1-5月業績成長58.06%
映興電子以溫度傳感保護器代理買賣,及各式連接線束組裝(OEM)業務起家,近年來不斷擴充開發設計及製造技術升級,為眾多國際知名廠商客製化(ODM)高可靠度三電系統防水連接線束,搭配自有品牌(@avin)專利防塵防水(IP66/IP68),P+S連接器,可傳送大電流及環境感測訊號(Power + Signal, P+S),提供中、高階電動助力自行車e-bike、電動機車e-motor等三電系統電流與訊號連接線組,及5G基地台大電流電源及自動化應用連接線組,今年1-5月受惠於歐美中、高階電動自行車熱賣及美、日、台5G基地台積極布建,業績大幅成長58.06%,逐步進入豐收期。今年以來因歐美新冠疫苗大量施打、疫情逐漸緩解,群眾恢復戶外體育活動,強調人車一體、高操控性的中、高階電動助力自行車e-bike熱賣,據下游成車廠研究報告顯示,接單已排到明年。映興的三電系統防水連接線束,連接e-bike的電機、電控及電池系統,結構精巧、重量輕、可隱藏於車架內,符合輕量化及小型化要求,並能逹到野外惡劣環境防塵防水要求,穩定傳送電力及速度、温度、電池容量等多種感測訊號,例如能偵測踏板施力即時回饋對應的穩定動力,達到登山越野特別強調的高可靠度及如身使臂、人車一體的高靈敏性,而得到國際知名品牌廠商大量採用,擁有高市佔率。另新冠疫情加快了企業、教育、休閒的數位化進程,如遠距工作、遠距教學、線上觀看影片或遊戲、網路購物,推升了對網路頻寬的需求;而物聯網、車聯網、雲端大數據AI分析等應用強調對5G高速率、低延遲特性之需求,推動了美、日、台5G基礎建設,再加上近期美國總統拜登擴大內需包含5G基礎建設,映興提供5G基地台高可靠度的大電流電源連接線束,目前全球5G基礎建設方興未艾,預期映興業績將會持續看好。映興成立於民國75年,主要產品為各種連接器與連接線束模組佔營收約70%,其他包含保護/感測元件、連接元件、燈控元件系統買賣銷售等業務,其中主要產品,連接器與連接線束模組的下游應用產業有,汽車電子、電機機械、電信通訊、電源儲能、運動保健及資訊光電等,往來客戶多為知名上市櫃企業。109年度營收8.3億元,YOY 6.67%,稅後淨利0.43億元,YOY 35.59%,EPS 1.28元;110年第一季營收2.45億元,YOY 69.03%,稅後淨利0.12億元,YOY 468.19%,EPS 0.39元。110年1-5月營收4.24億元,YOY 58.06%,營收動能強勁,主要受惠於歐美中高階,電動助力自行車熱賣及美、日、台5G基地台積極布建。映興之智能電子線束主要應用於高階電動自行車、電動車、5G通訊及自動化智能設備,符合電動車節能/自駕及工業4.0智能化之大趨勢,且主力銷售客戶均為國內外上市櫃知名企業,競爭力強,業績成長可期。

總體經濟

疫情升溫 我製造業投資成長動能備受關注
疫情升溫,我國製造業投資成長動能未來變化備受關注,儘管半導體業者為保持先進製程技術領先優勢,積極擴增資本支出預算,帶動國內外相關供應鏈廠商加深在臺投資,加上臺商回流擴廠及增購設備持續執行,以及離岸風電產業國產化逐步落實,均有助維繫我製造業投資成長動能,惟國內疫情是否影響企業投資進程,仍須密切注意及妥善因應。經濟部公布一一○年第一季製造業投資及營運概況調查統計,製造業投資及營業收入因半導體廠商積極投資先進及成熟製程產能,加上部分封測及記憶體業者持續擴增產線,推升固定資產增購金額創歷年同季新高,第一季製造業營業收入(含海外生產收入)七兆二千五百三十一億元,季減一○·七%,年增二二·五%,為歷年同季新高,主因智慧行動裝置及遠距應用相關設備持續熱銷,激勵資訊電子產業營收攀高,加上全球經濟景氣回升,化學、鋼鐵、機械、汽機車等各傳統產業營收皆呈二位數正成長。按固定資產型態分,第一季以機械及雜項設備增購占八四·四%最多,年增一六·六%;其次為房屋及營建工程占一五%,年增三二·八%。若就行業別觀察,電子零組件業第一季固定資產增購二千八百八十億元,占製造業之六九·九%居各業之冠,年增二四·二%,主因5G通訊、車用電子、及高效能運算等相關晶片需求強勁,半導體廠商加速推進高階製程及持續擴增成熟製程產能,下游封測業者亦同步增加資本支出,加上部分記憶體及印刷電路板廠持續擴增產線所致。化學材料業增購二○四億元,年增一一·三%,主因部分石化廠因應電子化學品需求強勁,以及持續布局高值化產品,擴建廠房及增購機械設備。電腦電子及光學製品業增購一二一億元,年增二三%,主因臺商回臺投資計畫逐步落實,部分廠商購置或新建廠辦。基本金屬業增購一一四億元,年增二四·八%,主因國內鋼鐵大廠環保改善工程支出增加,以及部分廠商災後廠房重建和導入自動化製程所致。金屬製品業增購一○四億元,年增三·八%,主因離岸風電業者持續興建廠房及增建產線。至於石油及煤製品業,則增購八十五億元,年增六一·三%,連續五季正成長,主因國營事業持續加速進行重大投資,加上部分煉油廠災損復原及改善製程設備所致。

電子資訊

良維Q2營收拚次高;客製化特殊料新品下半年量產
客戶常規需求暢旺,加上銅價高峰,法人預期,線材廠良維第二季營收有機會達次高,下季將是全年高峰,全年營收將是兩位數成長,獲利重回年增。據了解,公司下半年也可望有為客戶開發特殊材料的客製化產品,有機會量產,後續也受關注。良維主要產品包括轉接頭與電源線材,也是美系3C大廠平板電腦零件的主要供應商。公司報價是以銅價為基礎,因目前國際銅價維持在1萬美元上下,因應成本上漲,都已陸續通知客戶調漲報價,3、4月營收都已墊高到7億元以上,法人預期,5、6月也將維持高峰,第二季營收可望達次高水準。據了解,良維這幾年也投入不少心力在特殊材料的客製化開發,在特規訂單上,已有與客戶合作下一代開發的產品,下半年有機會量產,未來會採用專用機生產,雖對今年營收挹注還有限,但外界評估,若能符合環保、美觀、成本效益,未來也可能變成客戶新產品的標準配備,發展值得關注。法人預估,良維第三季營收還會持續季增,挑戰歷史新高,今年營收預估將兩位數成長,獲利重回年增;而先前董事會也已通過每股將配3.5元現金股利,對照目前股價,殖利率逾5.5%。
 
鴻海攻電動車 入股大馬DNeX
鴻海6月10日晚間公告表示,以1.08億令吉(約新台幣7.8億元)投資馬來西亞科技公司DNeX,持股5.03%,等於也間接投資馬來西亞8吋晶圓廠SilTerra,為鴻海集團進軍電動車產業所需要的小晶片再下一城。鴻海公告,透過新加坡子公司Foxconn Singapore Pte Ltd取得Dagang NeXchange Berhad(DNeX)普通股合計1.2億股,投資金額為1.08億令吉。鴻海表示,透過此次取得DNeX股權,將與該公司攜手在半導體與電動車領域深入合作,擴大集團在半導體與電動車的布局,此次投資也是鴻海「3+3」領域投資規劃之一,未來藉此結盟擴大東協其他投資機會。今年2月曾有媒體報導,鴻海與DNeX競標馬國8吋晶圓廠SilTerra,但後來由DNeX與中國大陸北京盛世投資合作的團隊勝出。鴻海董事長劉揚偉先前表示,確實有意競標馬來西亞8吋晶圓廠,但是也有可能採用不同的合作方式。DNeX與北京盛世投資組成的團隊今年2月以2.73億令吉(6,600萬美元)從馬國主權基金國庫控股手中標得SilTerra。鴻海落敗後,劉揚偉曾說,仍想要與SilTerra發展夥伴關係。據了解,DNeX取得SilTerra 60%股權,合作夥伴、北京盛世投資做為法人代表的北京集成電路先進製造和高端裝備股權投資基金中心,則收購剩餘40%股權。DNeX創立於1970年,主要事業包括資訊科技、海底通訊電纜、石油和天然氣等。供應鏈表示,DNeX與北京盛世投資組成的團隊,今年2月從標得SilTerra。但是DNeX團隊仍然需要有經驗的半導體團隊,協助經營馬來西亞8吋晶圓廠,鴻海在半導體方面的豐富經驗,正是DNeX團隊所需。劉揚偉先前已強調,半導體布局方面,鴻海持續有相關作為,因為鴻海有出海口,半導體廠都想趁機確保出海口,是吸引這些半導體廠與鴻海合作的重要因素。
 
和碩缺料 再下修NB出貨
零組件缺料持續延燒,干擾筆電相關代工廠營運。和碩繼先前下修本季筆電展望後,現在因零組件缺料情況更趨嚴重,將原先第2季筆電季增5%至10%的目標,下修成長幅度為趨近5%。和碩6月10日公布今年5月營收達903.2億元,月減2.9%、年減20.9%,為近三年同期低點;累計今年前五月營收3,999.4億元,年減19.4%。和碩指出,5月營收相較4月下滑,主因產品組合不同;法人表示,和碩5月營收下滑,主因iPhone進入新舊機種交接期影響,在出貨逐月減緩下,導致單月營收下滑。以產品別看,5月筆電、桌機、主機板出貨表現與4月約略持平。和碩5月筆電出貨75萬至80萬台,較4月增加5萬台。桌機、主機板出貨量為62萬台/片,約與4月的60萬至65萬台/片持平。近期因零組件缺料嚴重,多數筆電相關代工廠5月出貨不如預期,包含仁寶、緯創、英業達單月業績皆衰退,僅廣達增長0.3%,和碩也無法置身事外。最早和碩預估第2季筆電出貨季增25%至30%,但4月時下修為季增5%至10%,現在因缺料情況更嚴重,下修第2季筆電季增幅度僅趨近5%。和碩在其他業務方面則維持原先預測。桌機及主機板業務季減15%至20%。非PC業務方面,隨著消費性產品出貨帶動,預期會激勵整體營運,營收將呈現季增。和碩近半營收來自iPhone組裝,筆電及桌機等資訊電子產品比重約二成,且第2季筆電仍會增長,法人預估,和碩第2季整體營收表現仍會優於首季。和碩執行長廖賜政先前指出,從三大產品線來看,「需求非常強勁,看不到烏雲」,但不論半導體或零組件都有短缺,所以仍有變數。展望全年,去年資訊產品受惠消費性筆電及Chromebook需求增加,預期今年仍會增長,但有零組件缺貨問題,會跟客戶密切合作。
 
阿里巴巴 搶攻無人物流卡車
當前無人駕駛、智慧運輸的題材概念火熱,大陸電商龍頭阿里巴巴透過旗下的科研機構:阿里達摩院,投入科技新領域不落人後。阿里巴巴CTO兼菜鳥CTO程立10日透露,阿里正在研發無人卡車,未來一年,菜鳥將投入1,000輛物流無人車「小蠻驢」進入校園和社區。新浪財經報導,程立10日在杭州舉行的「2021全球智慧物流峰會」上表示,阿里巴巴正在研發無人卡車,目前阿里達摩院和菜鳥已啟動了公開道路無人物流卡車的定義與研究。他說:「無人駕駛技術正在成為數位時代的一項核心技術,我們相信未來的無人物流配送也能實現產品化、實用化,成為數位物流的重要生產工具。」程立還宣布,未來一年,菜鳥將投入1,000輛物流無人車「小蠻驢」進入大陸校園和社區,未來阿里將在自動駕駛領域持續投入,並提升客戶體驗。目前「小蠻驢」已在大陸15所大專院校營運,單台每天最多可以配送500個包裹,目前還有20多所大陸院校陸續向「小蠻驢」發出進駐邀請。阿里巴巴可說是大陸網科巨頭中,對「黑科技」研發應用最積極的業者之一。2020年9月,阿里巴巴旗下的阿里雲在第12屆雲棲大會上發表一連串創新產品,包括用於實現送遞的自動物流車「小蠻驢」。「小蠻驢」由阿里巴巴達摩院開發,集合了該院最先進的人工智慧(AI)和自動駕駛技術,實物高度較成年人稍矮一點,充電一次便可覆蓋約100公里運送範圍。透過強化學習技術,即便在擁擠的環境中,「小蠻驢」仍可自行規劃路線,保證送遞效率。同時透過其高清定位技術,即使在微弱甚至沒有全球定位系統訊號的情況下,「小蠻驢」也可正常運行。阿里雲智能總裁張建鋒表示,新零售和服務業的迅速發展,將帶動快遞需求激增。阿里巴巴推出的最新移動送遞無人車,未來還可將技術應用在其他類型的機器人上,將支援阿里巴巴物流平台菜鳥在大陸的社區、校園和辦公園區提供服務。譬如機場的服務機器人,或是觀光景點的旅遊指南機器人等。
 
因應未來車趨勢 韓國推動零組件產業革新
因應未來車趨勢對汽車零組件產業可能帶來的變化與衝擊,韓國政府今天發表協助零組件產業革新計畫,目標在2030年前將1000 個相關企業轉化為未來車供應鏈,並在5年內育成一萬名產業人力。韓國聯合新聞通訊社報導,產業通商資源部今天公布包括以上內容的「汽車零組件未來車轉換支援戰略」,因應未來車對以內燃機為主的零組件需求減少趨勢。據汽車研究院調查,韓國汽車零組件企業及僱用人力近5成都是引擎、傳動系統及內燃機電力裝置等,在未來車減少需求的狀況下,若未提前準備轉換業務,預估至2030年將有900個企業被淘汰。韓國政府希望藉由這次產業革新支援計畫,協助零組件產業轉向符合電動車、氫能車等未來車需求業務,目標在2030年前協助1000個相關企業調整業務,將年銷售額在一兆韓元以上零組件企業數從13個提升至20個,出口額1000萬美元以上零組件企業數從156個提升至250 個。這次計畫將既有產業支援平台範圍擴大涵蓋共享未來車開發、購買計畫訊息,並提供顧問、金融、銷售、產業化等支援;同時也與各地方政府建立平台,與各地大學、支援機構合作提供基礎建設、實驗認證、人力育成等客製化支援。因應對整車產業集中支援的油電兩用、電動休旅車等新車開發計畫,為維持供應鏈穩定,韓國政府也針對海外依存度較高的電動車、氫能車的14種核心零組件提供國產化支援,目標在2025年前將國產化比例從目前的70%提升至95%。同時,對未來車所需維修、加油站、生產設備等相關企業,韓國政府也加強相關支援量能,規劃在2026年前每年育成480名維修人力;提供液化天然氣(LPG)及電動車充電站服務的複合型加油站,也將在2025年前從125站擴大至630站。
 
歐美解封車市活絡,零組件廠復甦在望
歐洲、美國兩大汽車市場陸續解封,而當民眾恢復通行,且手握紓困金,不少車廠均看好下半年車市銷量明顯回溫,並想趁勢掌握商機,並期待能加速趕工,以彌補上半年因晶片大缺貨而衰退的業績。而台灣車用零組件廠如和大、聯嘉、智伸科、皇田等業績與歐美車市連動性高,目前也陸續表示,確實開始感受到客戶對下半年拉貨力道轉強,因此對業績回穩持正向態度。另一方面,正因上半年來全球新車市場蒙上缺晶片陰影,即使終端需求復甦也供應不及,讓不少需要用車的消費者轉向購買二手車,進而激勵售後維修(AM)市場需求,不過台廠如東陽、堤維西等卻也面臨貨櫃緊缺,導致出貨不順,因此業績未見明顯提升的窘境。展望下半年,業者看好歐美解封後,路上行車變多,AM件需求續旺,因此正積極調度櫃位,希望能搶搭這次解封的行情。

新車銷量看增,供應鏈展望趨樂觀

和大歐美營收比重超過8成,公司對解封後車市復甦抱有很大期待。公司表示,隨全球汽車供應鏈需求持續轉強,客戶下單力道明顯回溫,使得5月營收重返6億元關卡。隨缺工、缺晶片、缺貨櫃等因素下半年有望逐漸緩解,且今年來原物料價格急漲情形也已向客戶反應,6月起出貨的訂單都已調價,因此對下半年營收、獲利表現樂觀看待。法人推估,和大全年營收可望超過70億元,年增逾3成,毛利率也可望回到26~27%水準,EPS回到3元上下可期。聯嘉來自美洲的營收近8成,公司指出,第一季來車廠客戶因大缺晶片而減產,拉貨力道也受影響,第二季預期是缺料最嚴重一季,因此公司營收、毛利率恐再較第一季走弱。但公司也強調,其實客戶需求相當強勁,能見度也長,只要晶片問題趨緩,業績就可重拾正向發展。法人預期,去年在疫情衝擊下基期較低,聯嘉去年全年營收37.77億元,毛利率20.72%,稅後淨利1.44億元,EPS 0.85元,目前累計1~5月營收15.6億元,年增37.94%,若今年下半年營運能迅速回穩,全年業績仍有望保持良好年增幅、EPS回到1元左右水準。智伸科車用零組件營收比重約6~7成,其中,歐美前五大汽車傳動系統業者均是公司客戶。展望今年,智伸科同樣看好車市復甦,客戶需求轉佳,並帶動今年車用營收年增2成以上。皇田歐美營收比重約4成,公司同樣表示,確實已感受到客戶對下半年的樂觀態度,不過審慎看待缺晶片緩解時間。法人則推估,隨車市需求回溫,以及負責多項歐美客戶新專案的墨西哥廠放量加持,預估第二季將是皇田今年谷底,下半年回神,全年EPS力拚回到8元水準,年增雙位數。

AM廠力抗缺櫃因素,下半年趕進度

由於新車車用晶片缺貨,二手車上半年交易相當熱絡,像是美國二手車就因供不應求,4月均價急漲21%,5、6月可能再逐月上漲雙位數百分比。東陽作為車用AM零組件大廠,AM營收比重約7成,其中美國佔約7成、歐洲佔逾1成。公司表示,其實客戶需求強勁,但第一季傳統旺季不旺,最大原因就是塞港、缺櫃,目前累計有500個貨櫃的產品遞延出貨。展望下半年,東陽指出,歐、美將迎來解封熱潮,民眾重新開車上路,就會帶動AM件需求,再加上客戶庫存已少於1個月,水位相當低,預料實際需求攀升以及客戶回補庫存加持,若隨工人回港,缺櫃問題能略見緩解,公司也積極調度櫃位下,第三季營運有望淡季不淡,第四季續接旺季。歐美營收佔比重逾5成的堤維西同樣表示,目前在歐、美的倉庫庫存水位均偏低,但就算客戶需求強勁,貨出不去,因此業績無法明顯回升。展望下半年,堤維西審慎看待缺櫃緩解時間,希望隨歐美施打疫苗更普及,而港口人力恢復,能逐漸紓解缺櫃窘境。為升深耕美國市場多年,今年除了新車(OE)市場毫米波雷達校車專案開花結果,公司也相當看好隨疫情趨緩,帶動AM市場回溫,公司指出,AM事業主要旺季落在下半年,就目前接單狀況而言相當正向,預料營收佔比逾8成的開關件、胎壓偵測系統(TPMS)等產品貢獻將顯著優於上半年及去年同期。法人推估,為升今年在OE、AM業績同步成長下,營收有望逐季成長,並突破50億元,改寫歷史新高,EPS力拚近8元水準,較去年倍數成長。
 
廣達Q2營收恐遭下修,日系外資重申優於大盤表現,目標價103元
日系外資在新出爐的報告表示,廣達5月營收為851億元,與4月約持平,但年減9%;考量零組件持續缺料、Chromebook第二季貢獻度提高恐拉低整體筆電平均價格,日系外資預估廣達今年第二季營收預估恐遭下修,重申廣達「優於大盤表現」評等,目標價維持上看103元。 日系外資表示,廣達5月筆電出貨620萬台,月增2%,年增32%。日系外資預估廣達今年第二季營收上看2865億元,不過廣達4、5月累計營收僅達到外資預估的59%。日系外資表示,過去廣達4、5月營收約占第二季營收58%至68%,今年第二季表現不如預期,主要受零組件缺料影響,加上Chromebook比重上升可能拉低整體筆電平均價格以及新台幣匯率升值等因素衝擊。
 
和大5月營收年增135% 下半年營運續看好
汽車傳動系統製造廠和大工業結算5月合併營收為6億193萬元,月增7.86%,較去年同期增加135.17%;累計1-5月合併營收為27億3295萬元,年增49.15%。和大表示,因今年度全球汽車供應鏈需求持續暢旺,5月份隨著歐、美陸續解封後經濟活動逐漸提升,進而增強客戶拉貨力道,加上缺工、缺料、缺貨櫃等因素將逐漸緩解下,公司對今年度營運保持樂觀,受到原料調漲、運費漲價、匯率波動等因素影響,已與客戶達成協議進行調整貿易條件及售價調漲。受到國內疫情影響下,公司持續落實各廠區各項防疫措施,尤其對於本國同仁與外藉移工之外出活動減少群聚都做完整規定,也針對新、舊機種產品組合調整、製程效率改善,整體效益將逐步顯現,和大嘉義大埔美三廠預計先啟動4條自動化AI智能產線,以因應客戶往後新訂單挹注,新廠目前規劃主要客戶將用於電動車減速傳動機構,公司持績看好未來電動車需求,可為未來營運注入成長動能。全球各品牌車廠及國際電商宅配車隊、手機大廠的研發重心積極朝向電動車發展,公司也持續與主要客戶及潛在客戶保持新能源車傳動減速機構的開發,以期在全球政府節能減碳及ESG永續經營政策下客戶對於新能源車關鍵零組件的拉貨動能強勁,創造公司穩定的訂單能見度,進而精進整體營運朝正向發展。
 
台達電營運逐季增至Q3 外資續喊買、叫價360元
電子產業長短料問題未解,致使台達電5月合併營收略低於4月,今天股價以平盤作收,不過台達電預估,今年營運可望逐季成長至第3季,美系外資也維持台達電「建議買進」評等,目標價360元。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因歐美及大陸等加速施打疫苗逐漸趨緩,歐美陸續解封及大陸重啟5G基礎建設,帶旺台達電IA及基礎建設相關業務,搭配NB、伺服器等需求不墜,以及台達電對上游元件掌握度高,降低了電子產業長短料對第2季營運影響。台達電5月合併營收為261.26億元,月減1%,年成長11%,累計前5月合併營業收入為1250.51億元,年成長22%。台達電董事長海英俊在日前法說會表示,第2季看起來還不錯,可望延續第1季成長,今年可望如往年趨勢,逐季成長至第3季。美系外資報告指出,中國工業自動化需求強勁復甦推升台達5月自動化產品營收衝高,且伺服器及NB電源也為營收帶來支撐,由於元件短缺導致部分訂單遞延至第3季,預估台達電第2季將季增9%(年增12%),我們預期,雲端伺服器出貨成長、電源供應器瓦數規格升級、智能製造及新的電動車零組件是今年下半年成長動能,營收規模增加有助於維持今年營業淨利率增長,維持台達電「建議買進」評等及目標價360元。
 
零組件缺貨、供應緊繃!PC用SSD價格1年來首揚
因零組件「控制器(controller)」缺貨、生產追不上需求,導致PC用固態硬碟(SSD)供應緊繃、價格1年來首度揚升。日經新聞11日報導,PC用SSD批發價1年來首度呈現揚升,4-6月期間指標性產品較前一季(1-3月)貴5-10%,主因全球晶片短缺,導致SSD用半導體零組件缺貨情況擴散、供給受到限制。4-6月期間,PC用SSD指標性產品TLC 256GB批發價為每個37.5美元左右、較1-3月相比揚升約2.5美元。報導指出,SSD的核心零組件為NAND型快閃記憶體(Flash Memory),而用來控制記憶體的零組件「控制器」短缺、推升SSD價格揚升。部分SSD廠將控制器委由外部企業生產。據報導,控制器大多和車用晶片使用相同的產線進行生產、導致生產追不上需求。SSD的生產速度也低於預期,半導體商社負責人表示,「4月以後、(SSD)供應緊繃」。報導指出,SSD的價格動向大多會和關鍵零組件NAND Flash連動,而5月份NAND Flash批發價雖同於前一個月份(4月),不過PC廠為了優先確保所需的數量、提供比1-3月更高的價格進行購買。
 
蘋果喜獲電動車、自駕技術開發大將 前BMW高層將加入
彭博 (Bloomberg) 6月10日引述知情人士報導,蘋果 (AAPL-US) 已聘請前 BMW 電動車高層、自駕車新創 Canoo 執行長 Ulrich Kranz 幫助管理蘋果電動車業務。Kranz 曾於 BMW 服務長達 30 年,是 i3 和 i8 電動車開發集團的資深副總,辭職後致力於自駕車開發,於 2017 年成立 Canoo 成為該新創公司執行長,今年 5 月辭職後如今加入蘋果。蘋果發言人已證實此人事消息。Kranz 無疑是蘋果開發自駕車與特斯拉等競爭的一員大將。知情人士表示,Kranz 未來將直接向蘋果汽車計畫負責人 Doug Field 報告事務,Field 過去在特斯拉負責 Model 3 開發和生產。蘋果 2014 年開始發展汽車業務,但在 2016 年左右擱置並聚焦於研發自駕平台,打算出售給其他公司或自行使用,過程中陸續從特斯拉挖角幾位高層,這些人目前負責傳動系統工程、自駕軟體以及內外裝。蘋果去年把汽車業務監督任務交給機器學習和 AI 資深副總 John Giannandrea (Doug Field 的主管),並於幾個月前重新啟動開發功能齊全的電動車工作,目前仍處於初期階段,可能需要至少 5 年時間才能正式推出。不過,蘋果近幾個月也失去不少關鍵的汽車高層,分別是從事工程、安全系統和自駕技術的 Benjamin Lyon、Jaime Waydo 和 Dave Scott ,尚不清楚離職原因。Kranz 先前在 BMW 旗下 Mini 部門和從事跑車、 SUV 的團隊取得成功後,被指派主導 Project I,這是一個 2008 年啟動的電動車秘密計畫 (Skunkworks),開發全電動 i3 小型轎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 i8 跑車,然而前者外觀受到抨擊,後者則並未量產。Kranz 離開 BMW 後,在 2017 年成立 Canoo,致力於研發自駕車開發,該新創計劃明年推出一款售價低於 3.5 萬美元的小型貨車。Canoo (GOEV-US) 去年 12 月與 Hennessy Capital Acquisition 的特殊目的收購公司 (SPAC) 合併上市。此外,Canoo 先前正考慮將自身出售給蘋果或其他公司。該公司上個月還宣布正在接受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 (SEC) 的調查,是過去一年接受聯邦調查的第三家綠能汽車新創。蘋果與 BMW 已合作多年,2004 年就將 iPod 結合該車廠的汽車資訊娛樂系統,近期還宣布 iPhone 可設定為汽車鑰匙。
行事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