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動態
電子資訊
缺料加劇 代工廠Q2轉保守 Q3需求仍旺
遠距商機延續下,今年筆電需求可望維持高檔,但受零組件缺料影響,電子五哥中僅廣達 5 月營收維持正成長,其他包含仁寶、緯創、和碩、英業達均呈現衰退,業者指出,第 2 季缺料狀況較首季嚴峻,下修本季出貨目標,但仍樂觀看待第 3 季訂單需求。廣達雖面臨缺料問題,但去年 8 月以來,連續 10 個月每月筆電出貨達 600 萬台高檔水位,5 月出貨 620 萬台、月增 1.64%,也是五大代工廠中唯一正成長,廣達表示,第 2 季整體零組件狀況確實較首季嚴峻。廣達預期, 6 月筆電出貨量仍可望站穩 600 萬台以上,但料況將影響出貨,根據廣達原先預期,第 2 季筆電出貨可望較首季 1900 萬台季增約 5%,但 4-5 月出貨約 1230 萬台,等同 6 月單月筆電出貨需達 670 萬台,才可望達標。仁寶、緯創 5 月筆電出貨分別 380 萬台、180 萬台,均月減逾 1 成,仁寶指出,零組件吃緊導致部分訂單遞延出貨,第 2 季筆電出貨季增逾 1 成目標不便,目前訂單仍穩健,能見度已達今年第 3 季,緯創訂單也同樣看到第 3 季。和碩、英業達均對第 2 季出貨轉趨保守,和碩認為,6 月出貨受缺料影響,整體第 2 季筆電出貨目標從原本季增 5-10%,下調到季增 5%,英業達 5 月筆電出貨也較原預期下滑,同樣下修第 2 季筆電出貨。業者指出,訂單需求仍強,關鍵在零組件料況,由於第 2 季消費性電子新品開始拉貨,加上手機、車用等各應用需求產生排擠效應,預期下半年狀況可望逐步緩解,不過仍需關注近期國內疫情、東南亞部分地區封鎖限制對供應鏈出貨影響程度。
Apple Car越來越有譜?BMW電動車前舵手加入蘋果
先前媒體消息傳出,蘋果(Apple)有意在2024年推出自駕電動車「Apple Car」,讓投資人眼睛為之一亮。如今又有更多細節曝光,據知情人士透露,蘋果已聘請BMW電動車部門前高層Ulrich Kranz,研判是為了協助打造Apple Car。彭博社、CNBC等外媒報導,Kranz原擔任新創電動車公司Canoo執行長,約1個月前辭職,後來獲得蘋果邀請加入團隊,為蘋果積極打造電動車以與特斯拉(Tesla)等汽車製造商競爭的最新跡象。在共同創立Canoo並出任執行長之前,Kranz曾在BMW服務長達30年,曾任電動車相關部門的副總經理,負責開發純電i3車系和混合動力跑車i8。去年12月,路透社報導稱,蘋果計劃最快在2024年推出定位消費級市場的自有品牌電動車Apple Car,並搭載自主研發的革命性電池技術,以提高車輛的安全性和續航里程。報導指出,Apple Car的頭號對手瞄準特斯拉(Tesla),華爾街分析師認為,蘋果具有數項關鍵優勢,能夠將Apple Car化為現實,包括豐沛的人才和現金儲備,以及蘋果過去多次利用破壞式創新的手段,成功推出顛覆既有市場規則的產品。今年1月8日,南韓汽車大廠現代汽車(Hyundai Motor)發表聲明稱,正在與蘋果就Apple Car合作案進行初步談判,引發當天股價收盤暴漲19.42%。但現代汽車後來收回聲明,並指雙方已終止討論。
比亞迪代工手機 叫陣鴻海
大陸新能源車巨擘、先前與鴻海集團在電子代工領域激烈競爭的比亞迪在手機代工業務大突破,鎖定非蘋機種。比亞迪集團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公開表示,「我們(比亞迪)代工很多手機,華為手機大部分是我們製造」,並透露比亞迪也有手機金屬邊框製造能力。鴻海集團旗下富智康(FIH)手機代工業務以非蘋品牌為主,並擁有金屬邊框製造整合一條龍能力。據悉,比亞迪不僅手握華為手機代工訂單,也拿下小米手機組裝訂單,在非蘋手機代工已有相當的勢力。王傳福公開喊話比亞迪在非蘋手機代工領域的能量,並強調擁有金屬邊框製造能力,業界解讀,這意味比亞迪與鴻海兩大集團在手機代工業務再次彼此較勁。市場傳出,鴻海與比亞迪一直有「瑜亮情節」,近年比亞迪淡出電子代工領域,專注在新能源車,並闖出一番天地。王傳福日前在2021年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年會「大變局下開新篇」中國商業心靈全會上發表「比亞迪的堅持」主題演講時,透露比亞迪在手機代工業務也有很大的進展。王傳福指出,「我們(比亞迪)代工很多手機,華為的手機大部分是我們造的」,此外,華為手機的金屬框90%都是比亞迪製造,亦即整個加工組裝都是出自比亞迪之手。據悉,比亞迪旗下比亞迪電子多年前就為華為代工手機。比亞迪透露,與華為的合作從多年前開始,雙方在多領域的深度合作都在按計畫推進。此外,比亞迪與華為的合作不僅限於手機業務。根據比亞迪電子公布的財報,2020年手機零組件、組裝等產品業務營收約人民幣731億元(約新台幣3,158億元),年增37.9%;以獲利來看,去年比亞迪電子(主要負責手機代工)的淨利潤為人民幣54.41億元(約新台幣228.5億元),年增240.5%,足見手機代工業務對比亞迪獲利有一定的重要性。至於富智康,法人指出,前五大手機代工客戶包括華為、小米、OPPO、Ensky和夏普。另外,富智康手機品牌營運包括諾基亞(Nokia)、Infocus。也有分析師指出,富智康因組裝能力較佳,在華為訂單中,是取得較多高單價的高階機型訂單。根據市調機構IDC統計,華為智慧手機銷量原本排名全球第二,2020年受美國制裁影響,華為手機銷量暴跌,遭蘋果超越,全年出貨量1.89億支,市占率14.6%,較2019年的2.41億支大減5,200萬支。
廣達對岸招工 備戰新MacBook
蘋果新款MacBook Pro將於第3季推出,主要代工大廠廣達近日傳出以月薪人民幣4,800至6,000元(約新台幣2萬至2.6萬元),首度招募普通工人,備戰旺季人力,為廣達下半年成長動能增添動能。蘋果在6月舉行WWDC 2021發表會影片上,加入M1X MacBook Pro關鍵字彩蛋,暗示新款採用M1X晶片的 MacBook即將推出。廣達為蘋果筆電最大代工廠,因應客戶新品上市,必須提前準備人力。廣達6月14日不回應單一客戶訂單動態。廣達上海達豐廠主要生產筆電、伺服器與新型消費性電子產品的研發與生產製造。廣達日前預期,本季筆電出貨目標季增個位數;廣達第1季筆電出貨1,900萬台,換言之,6月筆電出貨至少要超越670萬台才能達標。除人手問題,缺料狀況仍持續中,廣達強調將努力達成出貨目標。廣達表示,目前看來,筆電需求沒有問題,但面臨缺料問題,每一個客戶、每一個機種缺貨的狀況都不一樣,只有把所有零組件都補上才能出貨,廣達持續努力追料,以滿足客戶需求。廣達董事長林百里日前表示,2021年因避疫措施所衍生之需求,持續推升居家辦公、遠距教學、線上消費及娛樂等相關商機,「宅經濟」浪潮方興未艾,新經濟模式亦順勢而起。在寬頻及雲端基礎建設日趨成熟推波助瀾下,加速推動智慧醫療服務,以及自駕車等創新運用領域的發展,可望成為支撐廣達雲端伺服器業務穩健成長的動力,並嘉惠如筆電等,提供生產力的終端產品需求。法人指出,廣達主力客戶蘋果新款MacBook Pro規劃下季推出;彭博Mark Gurman表示,蘋果將推出14吋 MacBook Pro和16吋MacBook Pro機型,內部代號分別為J314、J316,會採用重新設計外觀、磁吸充電、多個通訊埠,取代舊款13吋MacBook Pro 和16吋 MacBook Pro(英特爾型號),其中14吋MacBook Pro 2021機身會保持與13吋 MacBook Pro相同,主要差異在於螢幕採用窄邊框。至於螢幕設計方面, MacBook Pro 2021螢幕搭載Mini LED面板,螢幕對比度更高、廣色域、動態範圍和更真實的黑色,顯示效果會提升不少,如同2021年12.9吋iPad Pro所用的螢幕相同。廣達自2020年8月以來,連續十個月每月筆電出貨達600萬台高檔水位,今年5月出貨620萬台、月增1.64%,是五大代工廠中唯一正成長,在需求暴增下,廣達需才孔急。
iPad mini改款 仁寶大贏家
外電報導,蘋果將在今年秋季推出重新設計的iPad mini 6,有銀色、深灰、石墨和玫瑰金等四色,將為蘋果平板電腦主力供應商鴻海與仁寶增添下半年新的成長力道,仁寶以代工蘋果低階版本的平板電腦為主,將受惠最大。蘋果2015年發布iPad mini以來,除在2019年曾更新晶片和新增支援Apple Pencil外,其他代幾乎沒有帶來重大改變。知名的蘋果產品爆料者Jon Prosser在推特上發布即將推出iPad mini 6渲染圖,外觀設計酷似iPad Air 4,採用鋁製結構,背面左上角配置單鏡頭,正面是全螢幕設計,四個邊框寬度一致且移除home鍵,充電孔也從Lightning變成USB-C。外電報導,iPad mini 6雖然移除home鍵,但並非以Face ID取而代之,而是像iPad Air(2020)一樣,將Touch ID感應器整成到電源按鍵上。報導指出,蘋果尚未發布下一次發表活動的確切日期,根據以往經驗,應是在美國時間9月7日星期二舉行,iPad mini 6可能一併亮相。仁寶表示,不評論單一客戶與產品。不過,平板電腦需求很好,預估今年非筆電產品的出貨量將以兩位數成長。仁寶目前筆電產品占營收比重約65%,行動產品約20%,其他為15%。筆電產品中,商用占40%、Chromebook占25%、銷售占20%、電競及其他為15%。由於原物料短缺,仁寶第2季出貨量將受到影響,客戶訂單可能延到第3季。
比亞迪攜手小米 洽談汽車專案
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表示,勸小米集團董事長雷軍別造車是誤讀,他支持小米汽車業務的發展,比亞迪也將與小米在汽車領域合作,正在與小米洽談專案。新浪科技報導,王傳福6月13日在重慶舉行的2021中國汽車重慶論壇上指出,小米和比亞迪有很好的合作關係,因為比亞迪給小米代工了大量的小米手機,比亞迪和小米之間是一個非常戰略性的合作關係。業界分析,對於小米而言,如果想要自己完全掌握一套成熟的汽車生產線是不現實的,不僅需要龐大的資金投入,時間成本更是承擔不起,而傳統車企比亞迪恰好擁有這個優勢,加上比亞迪的三電技術(電池、電機、電控)全部自產,如果和小米深度合作,可以直接綁定三電技術以及其他技術和代工,小米要做的事情也非常簡單,只需設計電動車造型即可。快科技報導,王傳福日前在亞布力論壇回覆提問時,以小米集團董事長雷軍準備投人民幣1,000億元造車舉例,如果戰略措施(意指作戰前的準備工作),將浪費三年的時間,這三年時間要值多少錢,拿錢是買不到的。
有錢無處花 智慧機出貨看增
市場調查機構Canalys表示,今年智慧型手機出貨量出現反彈,預估年增率將達12%、回到14.16億支水準,消費者沒處花錢而選擇買新手機所帶動的5G手機換機潮是最大動能,預估全年5G手機滲透率將達43%、出貨量達6.1億支。不過,零組件缺料與漲價可能影響低價產品的供應,並讓手機品牌減少對新興市場的供貨,以便將有限資源做獲利最大化的處置。去年上半年受到中國、歐洲、印度、美國輪流封城影響,智慧型手機出貨量明顯減少,下半年在智慧型手機出貨量急起直追下,好不容將全年的出貨量年減幅度追回至年減7%,Canalys表示,雖然疫情逐漸穩定,但疫情讓消費者出外的機會還沒有回到疫情前水準,為了度假花的錢省下一些,在沒處花錢下,消費者選擇將省下來的花費拿來買新手機,今年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量不僅因此而年增12%、回到14億支,5G手機出貨量也大幅成長,第一季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量3.47億支中,就有37%、相當於1.28億支為5G手機,Canalys預期,全年5G手機出貨量將達6.1億支,滲透率將進一步來到43%。消費者大量升級至5G手機,5G手機競爭開始趨於白熱化,價格快速下滑,Canalys表示,為了達到降低售價的目的,不少手機品牌選擇犧牲電池容量或螢幕解析度,在今年底時,全球新上市的5G手機將有32%售價低於300美元。雖然全球智慧型手機與5G手機需求前景一片看好,最大的變數是在手機晶片組、螢幕、記憶體等各種關鍵零組件缺料、漲價,雖然印度一度疫情嚴峻、手機的消費與製造都受疫情限制,而讓其他市場的料況供暫時有所好轉,可是這都只是短期現象,Canalys表示,零組件缺料與漲價,除了影響全球手機出貨量、尤其是低價產品的價格與供貨,也會讓手機品牌利之所趨,而決定優先供應ASP與毛利率都比較高的成熟市場、選擇性少供應中南美洲與非洲市場,成熟市場的手機通路結構可能也會因為供應不足,繼去年中國、歐美封城時期大量轉向線上銷售後,再度出現調整,歐美市場擁有快速銷售能力的電信業者通路將更獨霸,零售通路在缺貨時期會更為辛苦。
![電子連接產業20210615新聞 電子連接產業20210615新聞]()

希華音叉型石英震盪器傳打入美系電動車供應鏈 今年擬擴產
希華營運報捷,近期市場傳,希華的音叉型石英震盪器訂單量大,交期拉長,傳是獲得美系電動車大廠認證,拿下新訂單,董事長曾穎堂6月7日指出,音叉型石英震盪器除筆電應用外,確實加入車用應用,且為因應後續需求,今年將針對該產品進行擴產。希華不對單一客戶評論,不過曾穎堂表示,今年資本支出預算仍在規劃,除已確定投資日本希華 1.8 億元,爭取與日方合作生產 5G 應用高階石英元件外,也規劃中小型呎吋音叉型石英震盪器,今年將進行擴產。市場盛傳,希華音叉型石英震盪器訂單量大,主因獲美系電動車大廠認證,該大廠以開發 (TPMS) 藍牙新模組取代現有車用胎壓偵測器不穩定信號傳輸模式,也促使希華順勢切入。曾穎堂指出,希華今年資本支出預算案將儘速完成,預計將主要增設中小型音叉型石英震盪器產能,其他石英震盪器也有擴充規劃。希華 2020 年已在南科廠投資 4.3 億元新增中小型規格音叉型石英震盪器,每月供應量達 2000 萬顆。同為頻率元件廠的晶技 ,預估今年 5G 應用產品出貨將成長 4 成,今年資本支出為 25.9 億元,增幅 17.73%,為歷年最高,預計開發新產能鎖定 5G、網通及車用市場。
全球伺服器市場規模 Q1創雙位數年增
全球伺服器市場規模及整體出貨量在今年第一季明顯增溫,依研調機構IDC最新調查數據顯示,美系品牌廠戴爾(Dell)及慧與科技(HPE)的出貨量及營收比重皆位居全球前兩大。其主要台系供應商包括英業達、緯創及鴻海等亦相繼受惠,在第一季伺服器業務多有雙位數年增幅向上。IDC指出,受到全球經濟回穩,帶動整體產業擴大在商務應用、資料中心基礎建設及IT運營等項目之投資,全球伺服器市場規模於第一季年增12%、達208.99億美元,整體出貨量則年增8.3%、達279.62萬台。其中,戴爾及慧與單季出貨量分別年增逾3%及7%,達48.9萬台及40.5萬台,伺服器業務營收則分別達35.56億美元及33.25億美元,年增2.4%及15%。兩品牌廠在營收及出貨量並各自以約17%及15%左右市占,位居全球前兩大。至於在以ODM Direct商業模式主的白牌伺服器部分,第一季出貨量以15.2%的年增幅達88.75萬台,在整體伺服器市場占比31.7%,營收規模則達54.89億美元、占比逾26%,年增13.7%。從台系伺服器ODM來看,法人估算兩大美系業者的主要供應台廠以英業達訂單占比最高,英業達亦因此受惠、在第一季伺服器出貨持穩增溫,同步挹注營收增揚。另戴爾的台系ODM廠還包括緯創及鴻海,受惠載爾於上半年接續擴增採用超微(AMD)CPU平台之伺服器產品線,及針對英特爾下一代CPU平台推出的新品,上半年的出貨動能亦持續看增。在ODM Direct台廠方面,緯穎及廣達(旗下雲達)及英業達等台廠,在大型資料中心的美系客戶各自取得相當比重的訂單,其中,受惠亞馬遜、Google及微軟等業者,分別因應電商平台、雲端服務及遠距辦公會議、企業上雲等需求增溫,擴大拉貨力道,各台廠對上半年伺服器業務多有樂觀看法。法人並預期,鴻海雖在ODM Direct市場為相對後進業者,不過在受惠亞馬遜及微軟提高對其的釋單比重下,挹注在伺服器業務的出貨及營收成長動能同步升溫。
華碩、宏碁PC熱銷 下季獲利可望攻高
台灣本土疫情持續悶燒,居家辦公與線上學習需求在5、6月急速升溫,法人看好雙A品牌廠宏碁、華碩內銷比重超過一成,在全台筆電通路大缺貨之際,受惠程度最大,樂觀預期雙A第二季營收將較第一季有個位數增幅、下半年優於上半年的表現,同時在產品供不應求、持續漲價帶動下,毛利率及獲利能力亦將維持高檔。在市場需求未放緩下,雙A訂單持續增加,出貨動能估已達明年第一季。同時台灣市場則在5月後因疫情急速升溫,居家辦公及學習的急單需求激增,短時間內就幾乎清光通路零售市場上的所有庫存。依宏碁及華碩去年皆有一成以上的內銷比重來看,法人估今年該比重將維持12~15%的水準。看好宏碁筆電業務比重高達八成以上,法人預估,第二季營收將季增一成左右、並於第三季達到高點,毛利率可望守住10%以上,獲利亦可在第三季同步登上全年高峰。華碩先前預估,第二季PC業務將有5~10%的季增幅,板卡等零組件業務則受季節性影響、季減5~10%。不過從4、5月表現來看,華碩不僅筆電出貨依然暢旺,主板出貨雖小幅下滑,惟需求強勁的顯卡業務仍具相當支撐力。法人則預期,華碩PC及板卡兩大業務在第二季營收比重將與第一季相當,為60:38~39,第一季並為全年營運低點、隨後逐季以5%內的增幅走升,毛利率及獲利能力則可望因終端產品售價的調漲,同步在第三季站上全年高點。另一方面,供應鏈對下半年的筆電相關IC料況不甚樂觀,尤在半導體前段新增產能有限下,原本就顯得擁擠的後段封裝,亦因第二季疫情擾亂而更顯惡化,法人預估下半年短缺的料件將擴及到USB控制器、IC載板處理器基板,同時涉及面板的TCON IC及PMIC等供貨缺口則將更形擴大。
小米市占 緊追蘋果三星
因為缺晶片,華為手機一直處於無貨可賣的窘境。出售旗下品牌榮耀後,華為手機市占率直直滑落,小米、vivo、OPPO等急起直追。從全球市場來看,Strategy Analytics報告顯示,第1季,出貨量排名前五的手機廠商分別是三星、蘋果、小米、OPPO、vivo。中國基金報報導,美國對華為的禁令去年9月15日起生效,嚴格限制華為使用美國技術、軟體設計和製造半導體晶片。隨後,華為迅速將旗下榮耀品牌出售。去年11月,華為出售榮耀資產,不再占有任何股份。其中,第1季,小米營收達人民幣769億元,獲利人民幣61億元,是去年全年利潤的一半,營收和淨利潤均創新高。手機出貨達4,940萬台,躋身全球手機銷量前三,全球市占率13%。華為僅剩4%,不足小米三分之一。華泰證券認為,榮耀的復甦可能為舜宇等安卓產業鏈公司帶來新機會,但中階手機市場競爭可能進一步加劇,給小米等手機製造廠商帶來壓力。5月以來安卓系手機品牌廠商下修訂單。分析稱,5G帶來的性能提升吸引力不及預期,消費者換機周期拉長,同時供給端缺貨漲價,智慧手機族群第2季成本上漲和出貨量下修使得產業鏈全面承壓。
十一長假增產 汽零股迎肥單
全球車用晶片短缺問題逐漸洩壓,大陸車廠客戶紛紛預告,待晶片缺口補上後,將取消或縮短第三季的暑休、十一長假增產新車,要求上游零件協力廠因應提前備貨,中概汽車零件族群下半年營運成長可期。法人點出,包括東陽、廣華、江申、和大、英利、怡利電、麗清、同致等布局大陸市場的台資汽車零件廠,第三季業績將受惠。大陸疫情解封後,車市買氣居高不下,根據中國乘用車聯合會調查,今年前五月大陸乘用車銷售達852萬輛、年增38.1%,業者表示,若非車用晶片短缺桎梏,整體車市表現應該會更好。以大陸三大日系品牌車廠為主要客戶的汽車飾板零件廠廣華指出,已接到主要客戶提出待晶片短缺問題解決後,將加大拉貨力道回補庫存,計畫縮短傳統暑休及十一長假,要求廣華提出因應措施並全力配合,樂觀第三季營運交出淡季不淡的成績。尤其今年大陸透過補貼,全力扶持電動車產業,出台包括新能源車下鄉、綠色出行等政策,刺激電動車銷量,切入對岸電動車供應鏈的台廠,業績受惠程度更高。江申、和大、同致等台廠,已名列特斯拉零件供應商之列;江申也切入大陸自主電動車廠蔚來汽車供應鏈;大眾(Volkswagen)汽車在大陸推出純電車款ID.4,銷售比特斯拉還火,東陽、英利等長期與大陸大眾汽車配套的協力廠,業績吃補。麗清為大陸最大LED車燈模組廠,麗清指出,受惠於大陸疫情趨穩,對岸政府大力推動刺激購車的優惠政策下,讓當地車市觸底反彈,帶動麗清客戶保持良好的拉貨力道,創造麗清LED車尾燈模組的出貨暢旺;麗清上海廠、東莞廠兩個生產基地平均產能利用率保持近85%的高水準,日後客戶晶片短缺問題緩解後,大陸兩大廠產能滿載可期。
傳供貨特斯拉 寧德時代狂漲
大陸車用電池供應龍頭寧德時代6月11日傳出將為大陸國產特斯拉供應磷酸鐵鋰電池(LFP),預計將搭載在2021年7月份推出的Model Y車型。受此利多消息鼓舞,寧德時代股價在當日A股盤中大漲逾5%,創下新高。財聯社引述消息人士透露,大陸國產特斯拉Model Y或計畫在7月推出磷酸鐵鋰電池版,該車款內建電池將由原先LG供應的三元動力電池,改成為寧德時代供應的LFP電池。新浪財經報導,寧德時代自今年3月下旬起,大單淨量資金就持續流入,推動股價穩步上漲。寧德時代從2021年低點280元上漲至今,累計漲幅超過50%,年內累計漲幅則為28.73%,日前並剛成為深交所創業板首家兆元市值公司。寧德時代2021年首季財報顯示,公司業績表現穩定,淨利潤連續兩季年增率均翻漲一倍多。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曾於股東大會表示,公司將於7月左右推出鈉離子電池。中金公司指出,全球動力電池產業鏈將迎來結構性轉捩點,海外需求向業內龍頭集中,2021年~2023年將是寧德時代、LG等電池供應大廠海外布局的關鍵時期,將帶動具競爭優勢的電解液、隔膜環節跟隨。技術領域,中金仍繼續看好高鎳和磷酸鐵鋰的結構性機會。另一方面,寧德時代近日公告稱,本次解除限售的股份為公司首次公開發行前已發行的部分股份,解除限售數量為9.52億股,占公司股份總數的40.88%。實際可上市流通的股份數量約為6.73億股,占公司股份總數的28.88%。本次限售股上市流通日為6月11日。公告指出,寧德時代此次解禁的股份主要來自五名股東,其中有三名股東截至2021年的第一季末位居寧德時代第一、第二和第五大股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