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會員動態

佳必琪今年營運目標優去年;29日除息殖利率逾7%
主力布局領域能見度佳,連接器廠商佳必琪前五月營收年增逾15%,公司表示,雖內部也關注電子供應鏈整體的缺料問題,但目前對業績還未有很大影響,今年期許表現續優去年;而公司先前董事會已保留配息時程彈性,一年可採一或二次配息,今年將一次配發,每股預計配發2.9元現金股利,對照目前股價,現金殖利率超過7%。佳必琪目前產品主力集中在智能連結(SCI)與數據網路電信等兩大領域,今年以來與高頻相關的數據網路電信,成長幅度略優智能連結佈局;而前五月營收14.45億元,年增15.49%,公司表示,目前訂單能見度不差,後續也跟所有電子廠商一樣,關注缺料問題,但對拉貨影響還不大。在數據電信領域,公司產品包括光收發模組,從1G到100G與模組上的To-Can和OSA等,都是產品線,內部也看好5G世代帶動的商機,包括光模組與資料中心商機;目前該領域以美系客戶為主,但隨已在歐洲佈點,後續也會有新客戶商機浮現,且因產品生命週期長,可望在去年基礎上,持續成長。因應風險分散佈局,佳必琪除台北廠外,越南廠去年也已量產並開始出貨,但精密技術仍留在台灣為多,並與大陸工廠維持戰略合作。佳必琪董事會也已通過,以去年當期盈餘與公積,每股將配發2.9元現金股利,對照目前股價,現金殖利率超過7%,本月29日為除息交易日。

電子資訊

健和興5月稅前盈餘月增1.3倍 前5月每股稅前賺2.41元
連接器端子廠健和興6月15日公告 5 月自結獲利,稅前盈餘 7878.5 萬元,月增 130%、年增 7.9%;累計前 5 月稅前盈餘 3.74 億元,年增 63.3%,稅前盈餘約 2.41 元。健和興 5 月營收 4.07 億元,月增 41.9%、年增 3.4%,營業淨利 1 億元,月增 3.3%、年增 92.9%,業外則因美金貶值影響,認列外幣評價損失 1976 萬元;累計前 5 月營收 18.62 億元,年增近 45%。健和興表示,第二季營在 5G 基地站、電動車充電槍 / 樁,以及車用等連接器產品帶動下,預估將會帶動營收表現優於首季,且隨銅價維持高檔向上的走勢,健和興本季也啟動第二波調漲,漲幅約 1-2 成。健和興表示,在漲價效益帶動下,預計第二季毛利率不會低於首季,可望同步帶動獲利表現;且下半年營運可望進一步升溫,全年可望創下新高。
 
鴻海入股碩禾 衝刺電動車電池材料
鴻海集團與太陽能導電漿廠碩禾昨日共同宣布,雙方將透過股權合作,攜手開發電動車電池材料,以加速佈局電動車關鍵零組件,並搶攻全球電動車市場。碩禾已是鴻海電動車平台MIH聯盟的既有成員,希望藉由與鴻海集團的上、下游策略聯盟,與雙方共同投資的公司榮炭共同發展動力電池正負極材料,以利快速供應這一波電動車所需的關鍵電池領域,建構具競爭力的台灣電動車產業鏈。碩禾昨日召開董事會,決議以每股124.4元私募普通股1萬張,募集總金額為12.44億元。鴻海透過子公司鴻揚創投參與碩禾私募案,共計8000張,預計持有其增資後之10.54%股權,成為第2大股東。碩禾設立於2003年,為全球太陽能導電漿料一線大廠。碩禾近年來積極佈局電動車領域,內部除發展動力電池負極材料外,亦轉投資芯和能源、榮炭及創奕能源,涵蓋動力電池正負極材料及電動大巴車市場。碩禾於2009年即投入鋰電池正極材料並成立磷酸鐵鋰製造公司芯和能源,於今年進入量產階段。碩禾又於2014年因看好車用動力電池市場,投入鋰電池材料領域目前最高端的矽氧負極與壓克力型水性黏著劑,該產品在客戶端測試表現突出,產品特性良好。
 
擁5~8年優勢 電動車台廠應放眼全球
在全球推動碳中和的背景下,大陸發展電動汽車可說是必然趨勢。面對產業與市場變局,我們可以回頭關注台廠供應鏈的機會。譬如AI有關技術與關鍵零組件等,大陸車企正擴大與境內外各方合作。以安全防撞系統為例,包括小鵬、比亞迪等陸廠引進了歐特明、為升等台灣業者的ADAS(先進駕駛輔助系統)技術,以提升自家產品功能。以此觀之,目前台廠在大陸電動車供應鏈中確實佔有部分優勢。但就我們與業界的接觸,台廠的領先優勢也就是5到8年,過了這段時間,陸廠應該會很快的跟上來,屆時台廠技術若無往上提升,很可能就會被超車。而面對大陸電動車的崛起,台廠像是鴻海推動的MIH聯盟,希望帶領台灣業者轉型接軌電動車,其焦點之一就是鎖定發展固態電池,並宣稱2024年會量產。目前包括全球市占最高的陸廠寧德時代在內,動力電池領域還是液態電池居多,固態電池雖然成本高,但具有更輕、更安全、持續力強的優點,未來商機值得期待,但這要看台廠能否突破技術瓶頸與量產,以及未來在成本上能否符合市場需要。我認為,台廠在電動車時代可以思考壯大自己的供應鏈,過去大陸是世界工廠,台廠被納入其紅色供應鏈體系並不稀奇。但到了電動車時代,台廠可以放眼包括大陸在內的國際市場,思考如何去主導供應鏈,並設法截長補短,甚至把陸廠納為未來台灣製造電動車供應鏈的一環。我覺得,台廠的機會就是創造屬於自己的品牌model。另外,透過與網路、新創業者的合作,當前大陸電動車愈來愈著重智慧化,4月底的上海國際車展即可看出,顯示大陸當前推展電動車產業的主流思維。相較之下,歐美業界的思維還是在傳統汽車的電動化,並非走向如特斯拉、蔚來的智慧化汽車的道路。台灣的業界聯盟或供應鏈,如果還是純粹以製造思維來看待電動車產業,我個人會覺得比較可惜。
 
電子代工三巨頭 車用大進補
不讓鴻海的MIH專美於前,非MIH陣營的和碩、仁寶、廣達三巨頭,受惠於傳統汽車的電子化、電動車市場的軟硬體整合、自駕化趨勢,已經鴨子划水已久,營收規模其實都遠超過外界想像。以去年電子代工三巨頭汽車電子營收合計已有1,300億元來說,業界估計,今年三巨頭來自車用的營收將能超過1,500億元,甚至不排除可以上看1,800億元。以和碩來說,和碩低調發展車用電子已經有十年,直到去年才因為大客戶特斯拉產量明顯提高而展現車用電子營收爆發力。業界人士表示,和碩去年第四季受惠於特斯拉產量逼近18萬台、去年全年產量高達近51萬台帶動下,和碩去年電動車營收就有約400億元的水準,以去年和碩營收為1.4兆元來說,營收占比約在2.85%左右。隨著特斯拉今年底德州新廠將投產,柏林廠、上海廠產能也放大,和碩執行長廖賜政在法說會時表示,未來五~十年汽車電子營收每年都會成長雙位數。仁寶在汽車電子也已經默默耕耘八、九年,據了解,去年仁寶汽車電子營收已經站上500億元大關,以仁寶去年營收1.05億元來說,汽車電子營收占比已經逼近5%,而比起和碩汽車電子營收主要來自於電動車,仁寶汽車電子客戶仍以賓士、BMW等傳統車廠為主,代工的產品包括ADAS(先進駕駛輔助系統)與ECU(電子控制單元),明顯受惠於傳統燃油車電子化、自駕化,以及傳統車廠今年起大量推出具備自駕純電動車的規劃。也因此,仁寶總經理翁宗斌看好歐美車廠客戶汽車電子訂單成長性,他預估未來五~十年仁寶汽車電子營收每年可以成長30~40%。相較之下,廣達對於汽車電子業務發展現況最為沉默,即使如此,根據業界人士透露,事實上,廣達去年為BMW、特斯拉代工不少ECU(電子控制單元),為廣達帶來約400億元的營收,對營收貢獻度也有近3.7%。隨著車用半導體缺料問題將在下半年獲得舒緩,傳統車廠的出貨量有機會恢復正常,而純電動車廠的特斯拉由於營運扁平化,沒有傳統車廠Tier 1、Tier 2架構的包袱,在直接與供應商交手下,大缺料時比起其他傳統車廠,更容易以更換供應商的方式來鞏固料源,都讓業界評估,即使缺料如影隨形,今年三大廠汽車電子營收合計有機會達到1,500億元之上,甚至不排除能挑戰1,800億元。
電子連接產業20210616新聞
 
電競PC火 歐非中東出貨飆
儘管供應鏈缺料情況未解,但全球電競PC市場在過去近四個季度持續以強勁力道成長。其中,EMEA(歐洲、中東、非洲)地區電競PC今年第一季即以逾五成年增幅激增,研調機構IDC預期,第二、三季該區仍將能以超過一成以上的年成長率續攻高,全年可望突破千萬台大關。全球電競PC則估計將年增11.5%,達到4,540萬台以上。IDC指出,電競PC市場在今年將持續以強勁走勢彈升,雖然輝達及超微在新一代高階GPU的供應缺口依然居高不下,但遞延的出貨動能將為電競市場持續帶來驅動力。依IDC調查統計,今年第一季EMEA地區電競PC出貨表現來看,出貨量達240萬台、年增50.2%,預期第二、第三季還將分別以17.6%及11.1%的年增幅成長,並拉抬該區全年出貨量達1,037.2萬台。其中,電競筆電仍是主要成長動能,年增達33.3%、推升出貨量來到682.5萬台,電競桌機則年增近4%、達354.7萬台。IDC表示,今年全球電競筆電將達2,790萬台,年成長16.3%,至於電競桌機則微幅上漲4.8%,出貨量估達1,750萬台。展望至2025年,IDC預估電競筆電出貨量雖將持續增長、達3,370萬台,年複合成長率為7%,但整體電競桌機卻將呈現-1.2%走勢、出貨量降至1,570萬台。其中來自EMEA的比重仍在20~25%間,電競筆電及桌機出貨分別達835.5萬及317.2萬台。法人指出,整體電競市場需求在去年6月後急速攀升,受惠的台廠從品牌業者宏碁、華碩、技嘉、微星及華擎,到電競比重相對高的ODM廠如承啟、曜越、安鈦克、動力等,營運成長動能延續至今年,業績多有逐季攀高,訂單能見度並已達今年年底,將挹注各台廠營收及獲利持續增溫。
 
年產值高達百兆 智能電動車題材熱
「全球智能電動車」產業商機爆發,年產值高達百兆元等級。法人指出,後疫情時代生活方式正在改變,新冠肺炎衝擊全球的同時,投資人的心態也在轉變,更加關注環境永續議題,減少碳排放成為國際共識,其中發展「電動車」產業成為關鍵一步,未來十年將會是電動車全力攻占市場時刻。國泰投信指出,和碩董事長童子賢日前在科技論壇上表示,傳統汽車相關產業,去年產值就已達4兆美元,相當於2020年全世界半導體產值4千多億美元的九倍、智慧手機產值近5千億美元的八倍,再加上自駕系統、車聯網等新軟體技術,勢必再推升智能電動車整體產值。此外,女股神所創立的ETF發行商ARK分析師也指出,電動車是從無到有,由根本上改變產業的大革命。預估2025年前,全球電動車年均複合成長率(CAGR)高達82%。因此呼籲投資人及早布局,抓住下一個科技巨頭,第一金全球AI人工智慧基金經理人陳世杰表示,未來十年,全球汽車產業將加速邁向電動化、自動化的新時代,主要原因有二:一是AI人工智慧、5G技術成熟化發展,已實現半自動駕駛,甚至全自動駕駛的境界;二是全球環保意識抬頭,讓各主要車商紛紛設計2025年或2030年全面「棄油轉電」的目標,預期也將帶來龐大的商機與投資機會。陳世杰分析,AI電動車時代來臨,投資價值鏈也會發生轉移,從過去著重汽車硬體製造,轉向「軟體驅動硬體」的模式。以全球指標特斯拉為例,除了擁有超級技術,延續電動車的里程數,其AI軟體系統更扮演著靈魂角色,讓其他電動車只能望其項背。因此投資布局,建議也要「軟大於硬」,著重在掌握電動車關鍵技術的AI人工智慧。
電子連接產業20210616新聞
 
疫情干擾 蘋果供應鏈增加中國出貨比重
因應美中貿易戰,及成本考量,蘋果漸漸將供應鏈移出中國本土,轉向東南亞與印度等地,以減少中國製造比重,但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蘋果的計劃恐被迫減緩。美中貿易戰所引發的連鎖反應,歐美各國對於中國的戒心來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使得在中國擁有龐大供應鏈的蘋果開始降低中國製零組件的比重,並提升東南亞、印度等地供應比重。另一方面就是成本考量,中國製的成本不斷提升,iPhone 硬體毛利率從 2009 年最高的 74% 一路下滑至 2018 年的 60%。反映出中國的人力成本、零組件成本持續上漲,為蘋果帶來龐大的成本壓力。為了降低生產成本,蘋果聯合主要組裝廠向生產成本更低的印度、越南轉移。2017 年,富士康就在印度為蘋果生產更低成本的 iPhone SE,為蘋果在印度的拓展建立灘頭堡。而蘋果策略也顯示出成效,硬體毛利率有明顯的回升,iPhone 12 毛利率重新站回 70%。嚐到甜頭的蘋果更積極說服供應鏈將工廠向印度、越南轉移。立訊、歌爾、藍思科技、富士康等已經在越南設廠,其中越南立訊、越南歌爾為蘋果代工 AirPods Pro、AirPods Studio,而越南富士康去年底斥資 2.7 億美元在越南成立新公司,計劃為蘋果生產 iPad 和 MacBook。不過受到新冠疫情影響,蘋果產業鏈朝向印度、東南亞設廠出現阻力,再加上文化衝突、工廠暴亂等都為這些供應鏈帶來前所未有的衝擊。在疫情影響下,富士康印度工廠的 iPhone 產能曾一度減半。同樣,疫情也衝擊越南蘋果供應鏈,由於越南疫情持續惡化,越南富士康、立訊精密等部份工廠也被迫停工。文化方面的差異,例如印度是英語系國家,宗教色彩濃厚,民眾生活與宗教息息相關,基本上不接受加班,不少企業移轉至印度都出現水土不服。如果企業管理不善,甚至出現種族衝突或暴動。因此在種種因素影響下,蘋果為保障出貨順暢,今年 iPhone 新機中國製的比重又再度提升。在美中關係的不確定性,以及成本考量下,蘋果供應鏈增加印度製及東南亞製的大趨勢不會改變,但在疫情影響下短期內這個成長幅度將會下滑。

 
減碳競賽主戰場…紅鏈發威 陸電動車稱霸
4月底的上海國際車展上,各款電動汽車成為吸睛焦點之外,業者們展現的「黑科技」如自動駕駛、動力電池、雷射雷達,特別是AI(人工智慧)應用技術等,更是一大看點。上海車展是中國智慧電動車最亮眼的舞台,尤其在產業供應鏈上,中國掌控全球90%稀土生產,強勢可見一斑。近年中國政府推動電動車力度增強。2020年中國電動車銷量達130萬輛,超德趕美居全球之冠。另以車輛登記數據來看,截至2020年底中國擁有420萬輛電動車,也讓美國總統拜登疾呼要迎頭趕上。但專家認為,中國力推電動車固然有「30/60」減碳目標的壓力,但背後更有其戰略考量,如意在降低對進口原油的依賴度,尋求挑戰「美歐日韓」長年的支配地位。安侯建業工業產業主持人劉彥伯表示,中國卯勁打造電動車產業鏈,尤其是與自動駕駛相關的AI涉及影像辨識、傳感器、演算法,為電動車升級到自動駕駛的關鍵技術。在中方保有產業鏈優勢情況下,美國若想封殺中國電動車產業,恐非易事。安侯建業工業產業主持會計師張字信認為,觀察中國電動車的發展,著眼點或許不能只看其所掌握的關鍵零組件或上游礦產,還要關注在AI與相關影音技術,甚至商業應用模式上的創新能力。例如華為、小米、騰訊、阿里巴巴、百度等許多資通訊和網科業巨頭紛紛投入這場賽局。過去10年,阿里、小米等業者在中國創造的商業模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日後若能成功複製,將讓中國的智慧電動車取得更強大的競爭力與發言權。
電子連接產業20210616新聞
 
陸太陽能電站補貼 8/1退場
中國進一步減少對新能源發電站的補貼。中國國家發改委11日宣布,自2021年8月1日起,中央財政不再補貼新建集中式太陽能電站、工商業分散式太陽能專案和新核准陸上風電專案,同時實行平價上網,新能源發電與燃煤發電的上網電價將保持一致。長年以來,中國透過對太陽能等新能源給予巨額補貼,藉此取得競爭優勢,受到歐美各國抨擊。歐盟2013年首次對中國太陽能產品實施反傾銷和反補貼(雙反)措施,經過一次延長,雖已經於2018年終止,歐盟2020年年中再次提起要修法抑制外國補貼措施,引發市場關注。此外,2020年10月,美國商務部公布對數十億美元中國太陽能電池板增加反傾銷稅率18.32%~249.96%,反補貼稅率14.78%~15.97%。央視新聞網報導,發改委11日表示,近日印發「關於2021年新能源上網電價政策有關事項的通知」,明確太陽能發電、風電等新能源上網電價政策。通知表示,2021年起對新備案集中式太陽能電站、新建項目上網電價按當地燃煤發電基準價執行,新建項目可自願透過參與市場化交易形成上網電價。報導稱,新政策此次實行平價上網的是集中式太陽能電站和工商業分佈式太陽能項目,但對家庭為主的戶用分佈式太陽能項目,中國國家能源局此前表示,2021年仍將繼續提供補貼。 通知還規定,2021年起新核准(備案)海上風電項目、光熱發電項目上網電價由當地省級價格主管部門制定,具備條件的,可透過競爭性配置方式形成。此外,鼓勵各地推出針對性扶持政策,支持太陽能發電、陸上風電、海上風電、光熱發電等新能源產業發展。報導指出,截止到2020年底,中國風電、太陽能發電裝機已經達到約5.3億千瓦,為十年前的18倍,連續多年居全球首位。隨著近年產業技術進步、效率提升,新建太陽能發電、風電項目成本不斷下降,風電、光電平價上網的條件已經具備。對於取消財政補貼是否會衝擊產業,業內人士認為,據測算,在執行各地燃煤發電基準價的情況下,2021年中國大部分地區新建太陽能項目的全生命週期平均收益率約為9%,新建陸上風電項目平均收益率約為8%,對產業影響仍在可承擔範圍內。
 
台達電Q2、Q3營收看逐季往上
台達電5月營收續高檔,主要受惠IA(工業自動化)、電源、被動元件、電動車等領域出貨續佳;法人看好,Q2營收可望較前季高個位數至雙位數季增,且Q3營收還有望續往上,全年營收看年增雙位數。台達電5月營收261.26億元、月減1%,年增幅達11%,營收表現仍維持高檔水準。其中,各產品線佔比來看,電源及零組件 59%、基礎設施 25%、自動化 16%。法人分析,5月營收主要受惠IA(工業自動化)、電源、被動元件、電動車等領域出貨續佳,其中IA部分,5月營收再衝歷史高峰,電動車5月出貨雖終止連續11個月創高的趨勢,但也維持在高檔區。法人分析,以4、5月營收合計為525.65億元,6月營收只要有200億元以上水準,就能較Q1營收724.85億元成長,預估Q2營收可望較Q1高個位數至雙位數季增,且Q3營運還將較Q2往上,全年營收估年增幅雙位數。各產品線動能來看,台達電則看好,電源產品線動能續佳,NB、伺服器、遊戲機等產品表現亦不錯;電動車訂單則持續成長;IA產品動能佳,今年成長可看雙位數以上。
 
陸工業雲市場2020-2025年CAGR估35.4%
IDC發布《2020下半年中國工業雲市場追蹤》報告顯示,去(2020)年下半年中國工業雲市場規模達到23億美元、年增33.9%;其中,工業雲基礎設施市場增速與雲解決方案市場相近,分別年增32.7%和36.7%。IDC預測,未來五年中國工業雲市場仍將保持快速增長, 2020-2025年的年複合增長率(CAGR)預計達35.4%;疫情下的各類生產、商業、社交限制,成為最直接的市場性教育,甚至從根本上改變工業客戶對工業雲解決方案的態度,部分客戶已不在聚焦於個別「燈塔工廠」建設等任務,轉而開始主動探索適合自身的上雲、用雲場景,並尋求非接觸連接形態下的全新IT解決方案,對遠期工業雲市場成長形成利多。IDC研究顯示,目前中國工業雲市場呈現以下變化,包括工業雲價值不斷顯現,去年工業雲解決方案市場增速首次超過工業雲基礎設施市場;供需關係逐步轉變,工業企業全面復工復產後,工業企業迫切希望完成局部數位化轉型的訴求與工業雲服務商供給能力儲備不足的矛盾日益顯現,解決方案交付速度與服務回應速度不足甚至成為制約市場增長的主要因素之一。具體來看,在工業雲基礎設施市場方面,IDC指出,去年下半年中國工業雲基礎設施市場規模達到15.6億美元,頭部廠商佔據大量份額;公有雲和私有雲基礎設施細分市場中,前五位市場份額總和各佔據80%和62%市場份額,且公有雲不但在增速上超過私有雲,在增量上亦首次超過私有雲,成為整個工業雲基礎設施增量的主要領域。在工業雲解決方案市場方面,去年下半年中國工業雲解決方案市場規模達到7.3 億美元,在中國率先完成新冠肺炎疫情控制,並恢復工業生產與供應鏈穩定之後,解決方案市場整體呈現快速增長態勢。IDC也指出,隨著雲上承載數據量不斷增大、智慧化應用場景不斷拓展、不同IT系統間打通整合需求不斷上升,數據管理與分析平臺、AI訓練與應用開發平臺、融合集成平臺成為本期工業雲平臺市場的主要組成部分,阿里雲、華為雲、騰訊雲、浪潮雲、百度雲等雲服務系廠商繼續發力雲平臺市場,在汽車、電子電器、裝備製造、鋼鐵、紡織服裝等行業完成多個大型專案落實。除此之外,隨著工業雲應用在不同行業、場景滲透程度的不斷提高,雲應用形態愈加豐富,智慧化行銷、線上渠道管理、線上連接與協同等場景成為驅動雲應用增長主要動力的同時,部分中型客戶期望在短期內完成生產現場的數位化升級,故採用基於雲端運算基礎設施的輕量化智慧生產解決方案,訂閱付費、依需付費、分潤付費等創新商業模式將逐步獲得市場認可。
 
今年全球智慧手機出貨量估彈升12%;明年5G超越4G
今年全球智慧手機出貨量有望呈現強勁反彈、預估將年增12%,且明年之後有望持續呈現增長。其中,今年5G智慧手機出貨量預估達約6億支、明年出貨量有望超越4G機種。市場調查公司Canalys 14日公布調查報告指出,雖受到晶片短缺問題影響,不過預估今年(2021年)全球智慧手機出貨量將年增12%至14億支,將較受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影響導致出貨量萎縮7%的2020年呈現強勁反彈,且預估2022-2024年期間出貨量將持續呈現增長、2022年出貨量預估將年增5%。Canalys指出,2020年5G智慧手機佔整體智慧手機出貨量比重為20%,預估今年佔比將大幅揚升至43%、出貨量約6.1億支,且預期明年(2022年)5G智慧手機出貨量將超越4G機種、佔比將揚升至52%(出貨量將接近8億支),2023年進一步升至69%、出貨量將突破10億支。Canalys指出,因廠商間價格競爭激烈,因此預估2021年年底之前出貨的5G智慧手機中、32%價格將低於300美元。iPhone 12加持、日本5G智慧機出貨飆增40倍日本ICT市場調查諮詢機構MM總研(MM Research Institute)5月18日公布調查報告指出,因蘋果於2020年10月和11月開賣的iPhone 12系列4款機種全數支援5G,提振日本5G智慧手機出貨量大噴發,2020年度(2020年4月-2021年3月)出貨量達1,101.1萬支、較2019年度的26.9萬支暴增約40倍(暴增3,993%),佔整體智慧手機出貨量比重自2019年度的1%暴衝至33.6%、突破3成關卡。MM總研指出,2021年度(2021年4月-2022年3月)日本國內5G智慧手機出貨量預估將暴增106%至2,271萬支、佔整體智慧手機出貨量比重將大幅揚升至65.9%。
行事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