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動態
嘉澤Q2營收季增估0-5%;5-7月先看逐月增
受缺料影響,連接器廠商嘉澤5月營收小幅年減,10個月來首見,法人預期,6月會有小幅回升,但第二季整體營收雖仍有創高可能,但季增率將下修至0-5%,7月出貨先估優於6月,下半年因新產品於新平台、新機種滲透率提升,營收仍會優於上半年,但毛利率還是原料成本轉嫁程度而定。嘉澤5月營收14.99億元,年減1.39%,公司坦言,電子缺料問題看來會延續一段時間,客戶可能視晶片拿到的配額,一次性出貨,屬於不定周期的缺貨;為求每批配額量正常出貨,零組件廠商難免都需配合客戶拉高庫存量,第一季公司公布的數字也是如此,且該狀況會延續一段時間。法人預期,以客戶掌握料源情況來看,嘉澤6月應有機會小幅優於5月,第二季營收仍有機會創高,但季增率下修至0-5%;毛利率部分則因台幣與人民幣兌美元雙升,會有較大壓力,初估較難高於第一季。展望下半年,嘉澤坦言,目前電子供應鏈的氣氛,勢必存在一定程度的重複下單,只是重複下單幅度多大?何時修正?都還沒定數,以應用面來看,伺服器問題較小,筆電與桌機都得觀察終端買氣消化的速度。但整體而言,雖公司對下半年客戶旺季需求看法較謹慎,但因如Whitley新平台變更與DT新機種等上路,對新款CPU Socket與SMT製程的DDR4,滲透率提高都有助益,預期下半年營運仍會優於上半年;只是公司也坦言,上半年毛利率都還有低價原物料庫存貢獻,下半年庫存成本會與現貨市場較為趨近,目前也希望能與客戶反映成本報價,但尚無定論。
總體經濟
陸經濟轉型紅利 大企業才吃得到
台灣投資大陸市場曾經歷多個不同階段,CRIF中華徵信所統計2016年迄今,出現「台廠在大陸投資愈來愈少、上市公司卻愈賺愈多」的趨勢,主要還是大陸快速進步,市場成熟度愈臻明確,除了帶來製造成本一直上升,不利於規模偏小、技術停滯的中小型台資企業,台灣上市公司轉投資的大陸子公司,在陸方邀約結合內地供應鏈、浸入更具規模的層次,也大口享受大陸經濟轉型帶來的紅利。CRIF中華徵信所總編輯劉任指出,過去台商投資大陸看的是勞動力、生產成本等低成本,隨著大陸人口紅利減少、製造成本一直在上升,或轉向東協地區投資,「這些都是中小型企業的思維,大型上市公司要的是重要市場的布局」。中美貿易紛爭是大陸市場轉型最直接的刺激,工業總會大陸事務組組長黃健群指出,無論是先前的「中國製造2025」或是今年的「中國標準2035」,均是大陸在認知美中科技勢必然脫鉤前提下,能夠擺脫依賴國外技術現狀的槓桿,並以此掌握未來全球市場的競爭主導權。在此同時,對內提高製造業品質,打造質量強國,以高標準推進高品質發展;對外,則推進大陸與國外標準體系相容,以標準互聯互通促進產業合作和經貿便利化,最後成為國際標準的主導者。劉任認為,這些是大陸市場、製造產業邁向成熟化的佐證,已藉由轉投資公司融入大陸供應鏈的上市公司,可以獲得的利益更大,中美在國際市場上交惡,沒有動搖台灣上市公司在大陸市場的根基,而且台灣對大陸出口比重,反而更因疫情進一步升高,搬遷部分大陸產線回台作自動化生產的台灣上市公司,能生產更高等級的關鍵零組件交由大陸子公司銷售。黃健群認為,「中國標準2035」的推動,將是大陸產業和標準「換道超車」的契機,中美貿易糾紛陰影不散,大陸正透過「十四五」的「雙循環」、「新基建」、「區域協調發展」及「產業自主創新」等四大政策,在未來五年讓大陸脫胎換骨。其中的「產業自主創新」,大陸將推動半導體、零組件及其設備的「自主創新」,包括太陽能、風電、鋰電等新能源、還有高端化工材料等產業的升級,台灣上市公司轉投資的大陸子公司自然被邀請加入內地供應鏈,可望繼續維持未來的收益。
電子資訊
5G手機助攻,台Q1智慧機市場為近5年首見季度年成長
根據IDC手機市場調查最新報告中統計,2021年第一季台灣智慧手機市場總量為138萬台,年增2.7%,主要是受惠於蘋果5G手機在第一季的需求持續強勁,帶動整體智慧型手機數量較去年同期提升;2021年第一季蘋果手機量年成長22.4%,佔比從去年同期的34.3%提升至40.9%,對台灣智慧手機市場量的影響與日俱增。統計2021年第一季台灣智慧型手機市場,蘋果以40.9%拿下本季台灣市場進貨佔比第一,接續為三星的26.5%、OPPO以8.0%名列第三,領先第四名佔比6.9%的vivo超過一個百分點,而小米(計算包含小米、紅米以及POCOPHONE)則以6.2%的市佔位居第五,觀察本季前五名的品牌已囊括了88.5%的市場佔比,台灣智慧手機市場品牌大者恆大的趨勢已然成型。在4G晶片供貨吃緊且台灣電信商亦將補貼挪移至5G手機的影響下,5G手機在2021年第一季的比例提升到71.1%,同時也帶動整體智慧型手機市場的產品平均售價(ASP)年增14.8%。在智慧手機價格帶方面,以中高階機型(美金400-600元)及頂級旗艦機型(美金1000元以上)的出貨量年成長最多。IDC助理分析師江靖婷表示,中高階機型受惠於5G手機進貨比例的提升,與Android陣營陸續推出更具價格競爭力的中高階5G手機搶佔市場,第一季整體成長81.2%至14.5萬台;至於頂級旗艦機型則因蘋果的5G系列手機帶動整體數量,年增52.3%達到35.9萬台,成為了市佔比例最高的價格帶。IDC研究副總監嚴蘭欣認為,手機市場在全球疫情影響下,一開始便經歷了個人與家戶支出被防疫用品排擠,加上全球經濟狀況不確定,也多少影響採購新手機的時程;此外,又因為居家辦公等需求,家戶優先採買電腦等相關設備,以致於台灣5G服務雖已於2020年中開台,但直到今年第一季,才首次出現自2017年後第一次的季度年成長。IDC更預估,2021年台灣的智慧型手機市場,將自2016年便呈現年負成長態勢後,於今年再次出現暌違六年的全年度正增長。
陸去年下半年雲營運服務市場年增26.9%
IDC中國6月16日發布《2020年下半年中國雲營運服務市場追蹤》報告顯示,去(2020)年下半年中國整體雲營運服務市場規模為135.9億元(人民幣,下同),年增26.9%。從細分市場來看,在政策面利多的情況下,雲代營運服務市場強勢回暖,尤其是去年下半年,中國政府用雲逐漸從資源層搭建過渡到面向業務提供綜合性服務支撐,以及醫療行業快速部署上雲,推動雲代營運市場加速發展,整體市場增速在28.2%,市場占比為75.2%;雲運維服務隨著混合雲的增長及更多應用上雲的趨勢而顯得更加重要,遠程運維、智能運維、多雲管理服務的加大投入使用幫助雲運維服務市場恢復活力,市場增速為22.9%,占比為24.8%。以去年下半年中國前五大雲營運商市場來看,中國電信(0728.HK)積極拓展政務行業主營場景,在已有的六大能力板塊之上,細化政法委、公安行業及法檢司的主營場景,深化政務雲行業發展;浪潮憑藉在自主研發創新領域的優勢積極拓展政務雲建設,並且在工業互聯網、醫療領域繼續拓展;曙光推出的城市雲綜合解決方案和相關的產品—城市雲腦憑藉大在數位智慧城市建設發揮了關鍵的作用;京東雲在政務雲基建拓展的同時,在惠民應用及大數據應用上積極拓展雲代營運市場;中國移動(0941.HK)強勢突破,全面加速滲透雲代營運市場,在省級、市級政務雲平臺上加速提高市占率並在醫療行業雲市場創造更多機會。IDC指出,去年下半年中國雲營運服務整體市場發展呈現出新的發展特點,包括泛政府行業對雲代營運服務需求不斷增加,場景不斷豐富;上雲能力同業輸出成為熱點;統一運維管理和營運服務平臺需求增加;以及自動化運維和智慧運維提升運維效率。IDC中國企業級研究部研究經理王澄玥表示,去年下半年中國雲營運服務市場呈現活力發展,政府用雲的精細化、場景化發展及醫療行業上雲,推動整個雲營運服務市場加速回暖,泛政府行業需求的不斷增加,以及服務商部署模式的加速演變和服務模式的不斷完善,更優化雲營運市場的方向發展。未來,更多興業、惠民的應用及智慧場景和智慧服務的落實,將觸發「雲+大數據」、智慧高效運維、統一營運服務的需求,雲營運服務商積極擴展生態系統建設的同時,更應注重提高全生命週期雲服務能力。
小米大舉招募自駕人才,汽車研發中心料設北京
快科技報導,大陸小米「造車」進程正在加速,小米近日陸續發布有關於自動駕駛的各類招聘職位,包括數據平臺、車載基礎架構、決策規劃、毫米波演算法、開發工具、前端平臺開發、嵌入式軟體、控制、感知、高精地圖、仿真平臺等共20種職位,且在這些招聘職位前都加上了「急」字。值得一提的是,這些職位的招聘地點均在北京海澱區,對此,市場猜測小米汽車研發中心總部可能將落戶北京。不過,相關猜測並未得到小米方面證實。除了大規模招聘自動駕駛相關人員,小米集團前不久還投資了兩家位於上海的與自動駕駛技術相關公司。6月3日小米參與位於上海張江高科技園區的縱目科技1.9億美元的D輪投資;6月8日小米和高瓴、美團共同領投了位於上海的雷射雷達企業禾賽科技逾3億美元的D輪融資。此外,根據企查查網站獲悉,近日小米生態鏈公司石頭科技關聯公司上海洛軻智能科技申請註冊「極石汽車」商標,國際分類為運輸工具、網站服務等。除此之外,6月13日,在2021中國汽車重慶論壇上,比亞迪(002594.SZ)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公開表示,與小米有很好的合作關係,包括代工了大量的小米手機,雙方是戰略合作關係,未來汽車業務上,比亞迪將支持小米汽車的發展,並且正在與小米洽談汽車領域的合作專案。事實上,自2021年宣布造車之後,小米汽車專案將在何處推進一直是業內關注的焦點。而在小米造車消息公布隔日,雷軍母校所在地武漢的城市留言板上,有關小米的留言數量就多達223條,市民踴躍留言的中心思想只有一個:別讓小米汽車跑了。對此,武漢相關部門官方回應表示,大力發展光纖等高新技術產業的武漢東湖高新區,以及具備成熟汽車生態圈的經開區,都已將小米新能源汽車專案列為重點招商目標企業,爭取合作可能性。
鴻海擴充匈牙利廠 攻雲端資料中心與5G網通設備
外電報導,鴻海集團旗下Cloud Network Technology(CNT)規劃斥資1430萬歐元(約新台幣4.78億元),投資匈牙利雲端運算,並擴大位於科馬羅姆的廠區;可以看出,鴻海集團積極拓展歐洲雲端資料中心,以及5G網通設備的版圖。鴻海雲端伺服器最大客戶為全球雲端服務供應商(CSP)龍頭亞馬遜AWS,2020年也開始擴大供貨給微軟Azure,由於CSP在2021下半年將擴大增建資料中心,可望帶動鴻海雲端伺服器的出貨量跟著成長。市調機構 Canalys 統計,2021年第1季全球雲端基礎設施服務支出成長 35%,達到 418 億美元。其中,亞馬遜 AWS 是領先的雲端服務供應商,在 2021 年第1達到 32% 的市占率,持續穩居龍頭寶座。匈牙利媒體Daily News Hungary引述匈牙利外交與對外經濟部長西亞爾托談話報導,鴻海集團旗下CNT計劃在匈牙利投資1430萬歐元(包含客戶、供應鏈夥伴與政府補貼),擴大鴻海集團原有位於科馬羅姆的廠區,投資雲端運算應用。西亞爾托於個人臉書貼文表示,匈牙利經濟是歐洲第一個重新開始的,鴻海集團在匈牙利廠區就是最好的例子之一,即使在最困難的時期,鴻海集團也能順利營運,為科馬羅姆提供600個工作機會。鴻海集團在匈牙利超過九成的員工,均已接種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據了解,鴻海匈牙利廠數位投資案,是2020年底決定,主要是因應當地訂單增加,進行科馬羅姆廠區的倉庫擴充。同時,數位轉型也是鴻海集團近年致力的方向之一,全球各地生產基地皆陸續展開,積極轉型智慧製造。鴻海集團在東歐的布局,根據年報資料,匈牙利廠區設立於2003年,位於科馬羅姆,主要從事桌上型電腦、伺服器、儲存裝置、通訊設備、物流等;而CNT於2017年在科馬羅姆設立據點,資本額約1.5億美元。另外,匈牙利媒體Budapest Business Journal報導,在經過為期六個月測試後,匈牙利首座5G工業互聯網智慧工廠,在鴻海集團科馬羅姆廠區開始運作,相關5G基礎建設由愛立信和伏德風集團匈牙利公司協助。鴻海科馬羅姆廠區高階主管塔洛斯(Péter Tálos)指出,鴻海集團預期,5G是未來重要科技,在5G平台上創新的製造解決方案得以實現,5G可讓工廠創造無纜線的無線傳輸環境,提升工廠效能與產能彈性。報導指出,這座5G智慧工廠可透過微軟的HoloLens擴增實境(AR)技術應用,大幅降低原先伺服器產品測試需要花費的時間,也可透過虛擬訓練應用,減少產線新進員工訓練的時間;透過5G為基礎的測試車,可對剛剛製造完成的個人電腦產品進行測試。
貿協助台廠拓銷拉美 5國120家買主線上洽談
貿協今天表示,「2021年拉美拓銷列車台灣週」落幕,安排23家台廠與秘魯、墨西哥、巴拉圭、瓜地馬拉及宏都拉斯5國、共120家買主線上洽談,業別涵括電子、運動用品、文具用品、綠能、五金連鎖通路。外貿協會月初舉辦「2021年拉美拓銷列車台灣週」,除了辦理論壇、媒合洽談,也設置數位平台,展示台廠利基與潛力商品,展現台灣產業優勢、文化特色與觀光精華,盼能助攻台廠在拉丁美洲市場布局,促進雙邊交流。在疫情第三級警戒下,活動全程採線上舉行,從2日至11日辦理一連串的線上洽談會,參與的廠商共有23家,領域也相當多元,包括資通訊、電子零組件、汽機車零配件、照明、衛生用品、安全護具、運動健身器材及配件、文具等。拉丁美洲買主來自秘魯、墨西哥、巴拉圭、瓜地馬拉及宏都拉斯等5國,其中不乏具規模及代表性的重要企業,如秘魯電子業大廠PC Link、運動用品通路商Tiendas Peruanas Oechsle及Fubbal、墨西哥文具用品大廠Pelikan、綠能解決方案商Conermex、五金連鎖通路商Casa Cravioto等。為配合當地時差,參加的台廠必須從晚間8、9時談到深夜,儘管如此,台廠仍對線上活動表達肯定,貿協指出,在疫情限制下,台廠無法出國與買主面對面,確實需要透過不同管道拓銷市場,尋求潛在商機。貿協資訊顯示,拉丁美洲擁有豐富天然資源及6億人口的龐大內需市場,特別是墨西哥,為台灣主要的貿易夥伴;巴拉圭、瓜地馬來與宏都拉斯則是台灣重要友邦,台廠可享關稅優惠;秘魯成長快速,深具潛力。
汽車業生態丕變 台廠機會來了
汽車生態丕變,台灣的機會來了!過去在燃油車時代,汽車廠的生態鏈是一個相對封閉的環境,不是「土生土長」的供應商,很難半路出家去打入大廠的供應鏈。但在電動車與自駕車的風潮下,過往的保守環境已經逐漸改變。為了把握商機,廣達、和碩在汽車電子業務的布局,各有不同的作法。和碩除了為特斯拉組裝中控台、自駕模組,並即將在今年第三季開始為特斯拉「代工組裝」充電樁之外,已經將眼光轉向充電樁的生產。由於電動車持續普及,可望帶動全球各國愈來愈多的商場、停車場,陸續裝設收費快充的充電樁,加油站也可能被充電站取代,這些趨勢都讓和碩看好充電樁業務未來發展性,並透過對業內挖角來快速建立充電樁的研發能力。業界人士指出,和碩已經從台灣某電動大巴充電樁大廠,挖來一組研發團隊,從頭設計充電樁,作為更好地去服務特斯拉,以及未來承接特斯拉以外的充電樁ODM訂單的好起頭。而比起和碩、仁寶等公司,仍以為客戶提供代工服務的心態來看汽車電子,廣達則是走一條比較不一樣的路。廣達一直將自駕車視為有四個輪子的資料中心,並已經在此投注大量的時間與研發資源,2019年廣達第一部自駕車已經在美國試跑,自駕車後台的基礎建設系統開發、整合5G才是廣達的目標,甚至是與未來的智慧城市基礎建設互相整合。可以說,單純為車廠客戶提供各種次系統的打板服務,不是廣達發展車用業務的終極目標。
英擬建電動車電池超級工廠 找6跨國企業研商
全球車廠搶攻電動車市場之際,知情人士6月16日透露,英國為確保國內汽車工業的未來,目前積極與6家公司商談建立電動車電池的超級工廠。不過,根據歐洲運輸環境聯合會(T&E)的最新報告預估,英國於2030年以前,電動車的歐洲市占將下滑至4%,而德國則躍升為首位。綜合媒體報導,6家汽車大廠包括美國福特汽車(Ford)、日本日產汽車(Nissan)、南韓三星集團(Samsung)、LG集團、新創公司Britishvolt及InoBat Auto,外傳與英國政府進行電動車電池廠選址和財政相關的討論。英國汽車製造商和貿易商協會(SMMT)執行長霍斯(Mike Hawes)表示,英國需要超級工廠來協助維持國內汽車製造業的長期發展,政府將與汽車製造商及投資人合作,並推動大規模的電池生產計畫。英國減碳計畫野心勃勃,預計至2030年禁止銷售燃油車、2035年停止銷售油電車,推動英國汽車廠轉型。儘管英國政府已投入5億英鎊來資助電池廠,但是歐盟包括德、法等地,更是籌集29億歐元吸引企業設廠。此外,歐洲現有的38個計畫中的超級工廠,英國只公開一項Britishvolt的計畫。據報導指出,福特在與英國談判時表示,正尋求在英國製造電池,然後把電池運往土耳其進行最後安裝。三星及LG兩家企業預計要在主要汽車製造商達成交易的條件下,才有可能繼續推進投資。不過,根據歐洲運輸環境聯合會 (T&E)報告指出,自2018年以來,歐洲有近半數的電動車來自英國製造,但電動車產業缺乏英國製造商投資,將導致在2030年前,英製電動車在歐洲的市占率將降至4%,預計未來歐洲汽車市場將會遠低於德國。英國汽車產量從疫情爆發前的每年130萬輛,已減少至100萬輛,其中,僅24%為電動車。然而,德國未來仍將是歐洲主要的汽車生產國,預計到2030年,德國汽車產量會來到每年510萬輛,更有50%是電動車。
富士康布局電動車又一步 找Gigasolar合作
富士康將投資3600萬美元與Gigasolar合作開發汽車電池材料。新浪財經報導指出,富士康其一家子公司已經向Gigasolar Materials投資3600萬美元,成為其第二大股東,該公司主要以製造太陽能電池材料而聞名。富士康表示,兩家公司將共同開發電動汽車的材料。富士康近來致力朝電動汽車市場發展,富士康董事長劉楊偉曾表示,公司要在2025年至2027年為全球10%的電動汽車供應零部件或服務。
工總:製造業面臨新五缺
疫情進入三級警戒一個月,工總6月15日發布最新調查發現,逾六成企業「訂單、獲利」雙減,超過半數業者飽受「缺料、缺櫃、缺工」之苦,連資通訊客戶下單都轉趨保守,不論國內或國外下單呈現衰退,成一大警訊。
大警訊!
資通訊客戶下單轉保守
當務之急,工總指出,各產別的共識是「加速疫苗施打」,逾75%業者表示,施打疫苗才是讓企業活下去、讓經濟活動早日恢復正常的唯一解方。依據工總調查結果發現,製造業在這波疫情下,面臨的是「缺疫苗、缺紓困補助、缺料、缺櫃、缺工」的「新五缺」,將折損台商回台投資效益及我國對外出口能量,恐讓外資對台灣投資卻步。工總也因此提出四點建議:一,儘速完成疫苗採購與施打,建立產業防疫SOP;二,對製造業及早提供產業紓困協助;三,萬物齊漲,政府應平抑物價;四,協助解決人力短缺問題。工總為了解產業遭受疫情衝擊情況及需政府協助事項,針對「國內本土新冠疫情對產業影響」進行調查,結果發現,逾六成企業訂單、獲利雙減,也是目前業者認為最為嚴重的問題。工總指出,即使是訂單狀況普遍良好的台灣資通訊產業,也因疫情急速惡化,導致客戶下單轉趨保守,不論來自國內或國外的訂單都呈現減少趨勢,為一大警訊。訂單減少同時,也因疫情造成原物料高漲、人事成本、防疫物資支出都造成營運成本的增加,進而導致獲利跟著大幅縮水。調查也顯示,有57%企業對「員工無法正常上班」感到憂心忡忡,特別是科學園區廠商,八成業者最為關切是員工能否安全、穩定上工。工總也擔心疫情一旦嚴重惡化,何種產業需要保持營運及必要工作的人員,呼籲政府應檢視所有產業重要性與優先順序,做好最壞的打算。面對這波疫情帶來的衝擊,工總指出,調查結果,業者反映最需要政府協助的前三大事項為「增加疫苗施打」、「營業稅減免」及「員工薪資補貼」。其中,「增加疫苗施打」被視為度過這波疫情最重要措施,是早日控制疫情的唯一方法,比紓困更為優先,因為紓困只能救急。工總指出,值得注意的是,科學園區廠商有93.8%是將疫苗施打列為首位,也有43%業者贊同開放自行進口疫苗施打,遠高於平均值,因科學園區電子資通訊產業對國際間人員流動、移工聘僱有更迫切的需求。
大警訊!
資通訊客戶下單轉保守
當務之急,工總指出,各產別的共識是「加速疫苗施打」,逾75%業者表示,施打疫苗才是讓企業活下去、讓經濟活動早日恢復正常的唯一解方。依據工總調查結果發現,製造業在這波疫情下,面臨的是「缺疫苗、缺紓困補助、缺料、缺櫃、缺工」的「新五缺」,將折損台商回台投資效益及我國對外出口能量,恐讓外資對台灣投資卻步。工總也因此提出四點建議:一,儘速完成疫苗採購與施打,建立產業防疫SOP;二,對製造業及早提供產業紓困協助;三,萬物齊漲,政府應平抑物價;四,協助解決人力短缺問題。工總為了解產業遭受疫情衝擊情況及需政府協助事項,針對「國內本土新冠疫情對產業影響」進行調查,結果發現,逾六成企業訂單、獲利雙減,也是目前業者認為最為嚴重的問題。工總指出,即使是訂單狀況普遍良好的台灣資通訊產業,也因疫情急速惡化,導致客戶下單轉趨保守,不論來自國內或國外的訂單都呈現減少趨勢,為一大警訊。訂單減少同時,也因疫情造成原物料高漲、人事成本、防疫物資支出都造成營運成本的增加,進而導致獲利跟著大幅縮水。調查也顯示,有57%企業對「員工無法正常上班」感到憂心忡忡,特別是科學園區廠商,八成業者最為關切是員工能否安全、穩定上工。工總也擔心疫情一旦嚴重惡化,何種產業需要保持營運及必要工作的人員,呼籲政府應檢視所有產業重要性與優先順序,做好最壞的打算。面對這波疫情帶來的衝擊,工總指出,調查結果,業者反映最需要政府協助的前三大事項為「增加疫苗施打」、「營業稅減免」及「員工薪資補貼」。其中,「增加疫苗施打」被視為度過這波疫情最重要措施,是早日控制疫情的唯一方法,比紓困更為優先,因為紓困只能救急。工總指出,值得注意的是,科學園區廠商有93.8%是將疫苗施打列為首位,也有43%業者贊同開放自行進口疫苗施打,遠高於平均值,因科學園區電子資通訊產業對國際間人員流動、移工聘僱有更迫切的需求。
小米汽車專利逾800件 緊追百度、華為
儘管小米集團與汽車有關的專利已經超過800件,但與百度和華為相比,小米無論是在「智慧交通」,或是「自動駕駛」領域的相關專利數量,與專利覆蓋面上均處於下風,且差距大。界面新聞報導,百度主攻「整車硬體架構」、「影像處理演算法」、「雷射雷達處理演算法」、「自動駕駛系統」、「自動駕駛片上系統」、「虛擬模擬測試」等,已經具備自動駕駛感知、決策、執行的軟硬體全線研發能力。而華為大部分的相關專利,大多在2019年底到2020年之間申請,處於「實質審查」階段,主攻「自動換道方法」、「軌跡規劃」等基礎功能。儘管小米早在2012年,就開始申請汽車技術專利,往後每年都會有相關專利增加,截至2020年,小米集團與汽車有關的專利已超過800件,其中發明專利占比超過96%。但小米大部分設計造車的專利,像是「汽車鳴笛音量調節方法及裝置」、「疲勞駕駛檢測方法及裝置」、「控制車輛預熱方法及裝置」、「車載藍牙播報方法和裝置」等聽起來有趣,但並不「硬核」(意指重要核心)的「邊緣」專利。除了數量,在專利覆蓋面上小米也是最少,尤其是在造車中難度和門檻最高,也是最能彰顯企業研發實力的自動駕駛。小米在自動駕駛領域的布局,除了一些關於汽車級駕駛員監控系統(DMS)的專利,僅有一條關於自動泊車的相關專利。而DMS一般都是針對L2到L3級別(半自動到條件自動)的自動駕駛系統,目前許多智慧駕駛科技公司和造車新勢力開始主攻的L4級別(高度自動)的自動駕駛系統。
CES展 明年恢復實體舉辦
美國拉斯維加斯舉行的國際消費類電子產品展覽會(CES)明年恢復實體舉辦,將在1月5至8日以實體結合線上的形式展出,目前已有三星電子、樂金電子(LG)、亞馬遜、超微、AT&T、谷歌、高通、IBM、英特爾、聯想、索尼、Panasonic等跨國公司表達參展意願。CES主辦單位美國電子消費品製造商協會(CTA)近日宣布,一年一度的CES展在疫情過後將重返拉斯維加斯,預計明年1月3至4日舉行媒體參觀日,1月5日正式開展。CTA總裁兼執行長沙皮洛(Gary Shapiro)表示:「我們很期待重返拉斯維加斯,也就是過去40多年來CES展所在地。我們也期待看到許多舊雨新知。」他表示過去一年來有上百家企業執行長都曾向他表達希望CES展重返實體展場,以便接待新舊客戶、物色合作夥伴並與媒體建立關係。明年CES展除了有上述多達千家科技大廠重返舞台之外,獎金150萬美元的Indy自動駕駛挑戰賽(Indy Autonomous Challenge),以及Sierra Nevada旗下太空事業Sierra Space也將首度參展。CES展在拉斯維加斯獨有的Eurera Park新創展區也將集結來自各國的新創科技公司,包括法國、義大利、荷蘭及韓國都將派出大批新創企業參展。明年CES展將不忘延續線上展出活動,讓全球各地更多觀眾都能參與這場盛事。今年線上CES展初登場的線上主播台觀眾反應熱烈,明年將繼續為線上觀眾帶來第一手資訊。明年CES展出期間的各場研討會、專題演講及新品發表會都將同步線上直播。CTA執行副總裁查普卡(Karen Chupka)表示:「我們的客戶都迫不及待重返拉斯維加斯參與現場活動。全球各大品牌及新創企業都表示,明年展出計畫正緊鑼密鼓進行中,屆時將和來自世界各地更多觀眾面對面分享創新結晶。」儘管美國疫情趨緩且疫苗接種率快速提升,但明年CES展仍將遵守美國疾病控制及預防中心(CDC)及當地政府的防疫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