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電子連接產業20210630新聞
電子連接產業20210630新聞

會員動態

詮欣H2營收估優H1,毛利率同步改善
維持獲利優於營收,連接器廠詮欣坦言,近期都在檢視個別訂單毛利率情況,若毛利率已遠低平均、且無法接受漲價的客戶,出貨量恐將調降。不過內部仍看好下半年伺服器與筆電線材應用,將逐步放量,上、下半年營收占比將朝45:55邁進,若銅價不再持續衝高,下半年毛利率可望改善。詮欣表示,因客戶IC缺料與缺櫃影響,6月營收初估與5月相當,第二季毛利率預期與首季相當;而因本季銅料平均成本高於首季,在經營團隊一向堅持獲利優於營收的策略下,已重新檢視個別訂單的利潤結構,陸續向客戶通知漲價,逐步生效。詮欣指出,客戶目前對全年訂單量並無調整,但客戶缺IC與市場缺櫃的狀況短期難解,加上內部訂單結構調整,上、下半年營收占比可能會比較趨近45:55,但特殊應用仍會是成長重點。其中伺服器應用,目前公司已有3-5家客戶,且有指標大廠,據了解,近月有批配合客戶銷美的較大正式量產貨,因貨櫃問題尚未交到客戶手中,但以此看來部分料號確實已有逐步進入量產,公司認為,下半年伺服器應用表現會慢慢開花結果,只是全年伺服器應用可能因缺料問題,無法達成年初預估營收占比二成目標,但倍增成長應可期待。至於筆電線材部分,雖因外部客戶認證以致進度落後一、兩個月,但第三季後認證會逐步到位,動能也會比上半年為佳。詮欣董事會也已通過每股將配發1.5元現金股利,預計7月底股東會通過後,由董事會決議配息日期,目標第三季底完成配息。
 
貿聯6月營收估月減/但Q2創高;馬廠彈性調整
因馬來西亞封城與IC缺貨影響,法人預期,貿聯6月營收將呈月減,但第二季營收還是有機會創高,且毛利率將較首季改善。公司也表示,會透過集團內產能彈性調整,馬來西亞廠現有人力會優先生產工業應用客戶所需,IT應用可先轉至其他廠因應,降低衝擊。貿聯-KY之馬來西亞廠主要是當初收購同業Speedy所得,生產除既有的工業應用產品外,也為集團生產擴充基座等IT應用,初估佔集團營收比重也有一成以上。受到馬來西亞封城無限期延長影響,廠內維持六成人力,集團也盤點生產急迫性,重新排程。初步看來,公司認為,現有庫存還算足夠,但因不確定封城時間多長,規劃既有工業生產會維持在馬來西亞廠內生產,其餘IT應用可以轉由中國或台灣產線因應,降低衝擊。公司也會定期向當地政府提出防疫計畫,盼盡速爭取最大生產彈性。但因馬來西亞封城與IC缺貨影響,貿聯-KY初估,6月營收較難比照4、5月的新高,將呈月減,不過法人認為,第二季營收還是創高有望,且因向IT大客戶漲價順利,毛利率將較首季改善。展望第三季,公司認為,訂單維持高峰,但需觀察IC缺料改善程度,才能確定季增力道。
 
優群下半年新品出貨,帶動營收、毛利率回升,股價沿5日線上攻
優群為連接器廠,近期受客戶缺料影響4、5月營收呈現月減,但法人預期,6月至少可回升到4月水準,下半年隨新產品Type-C出貨,營收有望重回逐月上升走勢,單季毛利率也有望回升。另外在DDR系列部分,今年以SO DIMM的成長對今年較為明確,Long DIMM則受Intel CPU排程影響,換機潮將延後到明年Q1。 今日股價開高上漲,重新站回5日線之上,盤中突破半年、年線反壓115元。近期投信轉為小幅買超,連四買。短期支撐為大量紅K低點107元。

電子資訊

正崴Q2毛利率估改善;子公司森崴將申請上市
傳統淡季與缺料影響,法人預期,零組件大廠正崴6月營收與前月相當,第二季營收將低於首季,只是適度轉嫁成本下,毛利率有機會較首季改善;而集團布局風電、太陽能的子公司森崴能源,去年正式接獲台電風廠標案,今年開始會逐步有營收貢獻,該子公司也預計第三季申請上市。正崴表示,因供應鏈缺料與傳統淡季影響,6月營收可能與前月也差不多;法人以此推算,第二季營收可能不如第一季,但因公司4月起已逐步將高漲的成本,逐步反映給客戶,毛利率可望有較第一季改善機會。展望下半年,正崴認為,今年新品還是集中在第三季後發酵,傳統上、下半年四六比的營收占比,應該還是可以沿用,而第三季過往的營收季增率通常有三成,今年預期也有往年水準。而正崴子公司森崴能源旗下的富崴能源,去年成功標下台電離岸風電第二期專案工程,是台灣第一家。雖今年第一年,外界預期,僅會認列部分探勘與工程設計款項,標案較集中入帳時間點會在最後兩年,但標案時間內的營收可望逐年走高。正崴目前直接與透過子公司間接持有森崴能源超過六成,依規會認列合併營收,但獲利認列比例約三成;森崴能源在切入國內離岸風電與太陽能商機下,第二季也順利完成增資,預計第三季申請上市。
 
台達電Q3動能再起,全年EPS看穩12元
台達電Q2營收雖受缺料干擾,季增幅度縮小至個位數,不過,法人認為,需求面大致樂觀下,待缺料緩解,Q3營收動能仍有望看季增雙位數。且今年在被動元件、自動化、電動車(EV)等產品亦持續成長下,法人看好,今年EPS可望站穩12元水準。台達電近期部分產品線,如:電腦相關、遊戲機、車用等都面臨零組件缺料影響,下游客戶(如組裝廠)因供應鏈缺料影響,暫緩對台達電的拉貨,使Q2營收動能略受干擾,法人預估,公司Q2營收季增幅約縮小至個位數,而待下游缺料舒緩,看好Q3出貨動能可望提升,營收季增幅又將拉大至雙位數。公司認為,今年需求面大致樂觀,不過缺料影響到IT相關產業客戶的拉貨動能,反而是自動化產品受惠於中國市場需求強勁,使該業務營收優於預期,今年成長幅度看兩成以上。此外,被動元件方面,旗下子公司乾坤是iPhone最大的電感供應商,並已打入不少中國智慧型手機品牌供應鏈,隨著下半年手機零組件出貨旺季報到,乾坤產能已供不應求,吳江廠產能擴充計畫再拉升,且南科新廠今年進入第一波設備採購高峰期,產能持續擴充下,看好乾坤後續營運再往上。展望今年,法人認為,電源相關產品以及被動元件都將持續成長,工業自動化亦將維持動能,且電動車(EV)趨勢的加持下,今年營收、獲利表現都有望再衝高,看好公司EPS可望站穩12元水準。
 
正崴越南廠明年初投產 供貨美系客戶
連接器廠正崴越南設廠計畫推進,6月29日公告增資越南子公司 1130 萬美元、約新台幣 3.14 億元,做為廠房整理、添購機器設備的資金,正崴表示,越南廠預計明年初投產,將以供應美系客戶為主。正崴此次是先增資子公司富士臨國際投資,再轉以投資的方式增資 FOXLINK VIETNAM。正崴表示,越南廠將坐落於胡志明市,土地及廠房都是用租的,未來除了零組件外,可能也會有部分後段的系統組裝產線,這也是正崴首個在中國以外地區設立的系統組裝產能。正崴近年積極分散風險,加速非中國地區的產能布局,除了越南外,在緬甸、印度也有生產基地,其中緬甸主要以勞力密集產品為主、印度則是配合特定大客戶共同合作。不過據悉,正崴越南廠雖然是供貨給美系客戶,但並沒有侷限在特定的客戶上。依照正崴規劃,印度廠下半年也進入量產,越南廠則預計年底或明年初投產,明年中國以外的產能占比可望提升至 1 成以上。
 
iPhone零組件供應順暢 毫米波機型升至六成
6月29 日港媒報導指出,今年即將上市新 iPhone 的部份零組件已抵達模組廠,市場預期蘋果 (AAPL-US) 新 iPhone 的上市日期將略早於 iPhone 12。同時中資券商看好新 iPhone 5G 毫米波機型比重上看六成,AiP 模組需求前景佳。港媒表示來自供應鏈廠商透露指稱,新 iPhone 的被動元件已經到貨。被動元件主要指電阻類、電感類和電容類元件,在電路中無須加電源即可在有信號時工作。種種跡象顯示蘋果的供應鏈和生產流程,已從新冠疫情中恢復。去年受到新冠疫情影響,導致 iPhone 12 延後推出,但今年新 iPhone 的生產似乎已恢復正常。這意味著新 iPhone 將於今年 9 月發佈,9 月底或 10 月初上市。另一方面,消息人士透露,今年新 iPhone 的 IC 載板供應商家數已擴充到 5 家,除已經確定的三星電機、LG Innotek、景碩、欣興之外,AT&S 也成為供應商的一員。華創證券指出,與 2020 年相比,全球 5G 毫米波基礎建設的覆蓋率將在 2021 年下半年顯著提升。預計新款 iPhone 的毫米波機型比重將明顯增長至 55%~60%,總數預估會接近 9000 萬支,此將提升對 AiP 模組的需求,相較於 iPhone 12 的毫米波機型比重則約為 30%~35%。銀河證券則表示,從台積電的 5 月營收以及富士康的招工情況來看,2021 年新 iPhone 進入備貨期:台積電已於 5 月份開始生產蘋果新 iPhone 系列搭載的 A15 處器,預計新機型可望在 8 月底量產。銀河證券則認為從台積電的營收及預期情況來看,新 iPhone 系列的備貨規模將超過 iPhone12 系列,並預估 2021 年新 iPhone 出貨量將達到 0.85 億~0.9 億支,iPhone 整體出貨量將達到 2.2 億~2.23 億支,年增 13%。此外 2022 年第一季,蘋果有機會推出 5G iPhone SE 系列,補充其在中低價位 5G 手機的空缺,預估 2022 年 iPhone 出貨量上看 2.45 億支。
 
iPhone 13 Pro傳採用VC散熱 台散熱三雄受惠
時序即將進入下半年,新iPhone 13生產計劃也逐漸浮出水面,供應鏈傳出,蘋果(Apple Inc.)正積極測試解熱能力較強的熱板(Vapor Chamber,VC)技術,可能導入2款高階的Pro版本。外界看好台廠包括雙鴻、尼得科超眾、奇鋐可望受惠。根據目前市場訊息,預計今年秋天問世的iPhone 13,將搭載台積電代工的5奈米A15處理器、並採用高通的X60 5G基頻晶片,加上螢幕刷新率也大幅提升,在硬體規格全面升級下,為散熱帶來更大考驗。外傳Apple正在測試VC散熱技術,有可能導入iPhone 13的2款高端版本,但也可能2022年機種才會導入。目前iPhone均採石墨片散熱,主要供應商均為日商,未來若採用VC散熱,將有利台廠擴大在iPhone供應鏈的佔有率,包括雙鴻、尼得科超眾、奇鋐。天風國際證券分析師郭明錤今年初在研究報告中指出,Apple可能在高階iPhone採用VC散熱,若VC可靠性順利改善,則最快可能明年導入iPhone Pro機型。他認為,目前iPhone尚未採用VC,關鍵在可靠性測試無法達到Apple的高要求。針對新款iPhone的問世時間,外資券商WEDBUSH分析師艾夫(Dan Ives)預期,Apple將在9月第3周發表iPhone 13。他並預估,亞洲供應鏈會將備貨產能提高至9000萬至1億支,代表Apple對iPhone 13早期訂單相當看好,高於去年iPhone 12同期產能的8000萬支。
 
特斯拉訓練自駕車的頂尖超級電腦 搭載輝達A100 GPU
特斯拉 (Tesla) 人工智慧部門資深總監 Andrej Karpathy 於 CVPR 2021 大會中,宣布自家用於訓練自動輔助駕駛與自動駕駛功能的深度神經網路超級電腦。該叢集使用 720 個節點,每個節點搭載 8 個 輝達(NVIDIA )A100 Tensor 核心 繪圖處理器(GPU ,共採用 5760 個 GPUs,以 1.8 exaflops 的運算效能表現引領業界。Karpathy 表示:「這是一台令人難以置信的超級電腦。我相信針對其每秒浮點運算,這將是全球排名第五的超級電腦。」特斯拉在其開發周期的核心,為汽車產業提供前所未有的運算水準,讓自動駕駛車的工程師們能夠以最先進的技術,高效率地完成傾注畢生心血的工作。NVIDIA A100 GPU 提供各種規模的加速能力,以支援全球運算效能最高的資料中心。採用 NVIDIA Ampere 架構的 A100 GPU,其效能表現較前一代提升 20 倍,且可以分割多達七個 GPU 執行個體,並依照不斷變化的需求進行調整。NVIDIA 表示,GPU叢集是特斯拉垂直整合自動駕駛的其中一部分,其透過超過百萬輛在路上行駛的汽車來完善和建立新功能,並持續改進。特斯拉的開發周期始於汽車。以「影子模式 (shadow mode)」運行的深度神經網路,在不實際控制車輛的情況下,會在汽車的行駛過程中悄悄進行感知並做出預測。此時這些預測內容與錯誤或誤判的情況會被記錄下來,接著,特斯拉的工程師使用這些執行個體,建立一個複雜且多元場景的訓練資料集,讓深度神經網路 (DNN) 更加完善。特斯拉收集了約一百萬個以 36 FPS 錄製的十秒鐘畫面,累計出高達 1.5PB 的資料量。接著,深度神經網路在資料中心反覆執行這些場景,直到未出現任何錯誤。最後,再將訓練完的深度學習神經網路送回車輛,並再次展開這個過程。Karpathy表示:「這種以大量資料來訓練深度神經網路的方式,需要使用『龐大的運算量』,這也是為什麼特斯拉使用高效能的 A100 GPU 來建立和部署當前的超級電腦。」除了全面且完整的訓練外,特斯拉的超級電腦亦提供自動駕駛車的工程師們,擁有在開發過程中進行實驗和反覆運算所需的效能。Karpathy表示,特斯拉目前部署的深度神經網路結構,可以讓二十名工程師同時在一個網路上工作,並區隔不同的功能以進行同步開發。接著,這些深度神經網路能以較過去快速反覆運算的速度還要更快的方式,運行訓練資料集。Karpathy表示,電腦視覺是特斯拉進行研發及實現自動輔助駕駛的基本要素。要讓它真正發揮作用,就得訓練一個大型的神經網路並進行大量實驗。這正是特斯拉在運算領域投入許多心力和資金的原因。
 
三大需求支撐 上市櫃PCB廠5月營收年增16.8%
根據台灣電路板協會(TPCA)最新數據資料顯示,受惠於高效能運算、車用電子、宅經濟需求刺激下,5月台灣電路板上市櫃企業營收年增16.8%,PCB原物料相關企業營收更大增逾7成。台灣疫情在5月19日進入三級警戒,期間雖偶有台灣電路板廠商傳出員工染疫,並有苗栗電子廠移工宿舍多人群聚感染事件,所幸尚未造成疫情升溫引發停工斷鏈的風險。目前,疫情三級警戒已超過一個月,產業與疫情共存已是不得不的現象,雪上加霜的是,從去年延續到今年原物料供需問題目前仍困擾產業,不過在高效能運算、車用電子等需求,加上疫情帶來宅經濟效應下,PCB營收表現亮眼。根據台灣電路板協會(TPCA)數據資料,2021年5月台灣電路板上市櫃企業營收年成長率16.8%、月成長率1.06%,此外軟、硬板5月份出口也有3.8%、19.6%的年成長率,而上市櫃PCB原物料相關企業總營收更有同期成長率超過7成的表現。根據台灣電路板協會在5月中進行的疫情抽樣調查結果顯示,高達8成以上會員回覆公司內部嚴格執行健康管理監測、禁止員工至客戶端執行外勤工作、暫停實體課程及會議,改以線上辦理為主,減少面對面接觸。另有超過70%企業會員啟動分組分流或遠距工作等措施。不過,由於電路板產業屬勞力密集型產業,除間接人員可居家辦公之外,產線人員則仍須至現場執勤,據調查生產線至少仍需6至7成的人力方可維持營運。去年全球飽受疫情之苦,各國一連串封城、封閉式管理措施,不僅對全球電子供應鏈與各國經濟成長造成巨大動盪,也讓台灣電路板產業進行產品多元化與生產基地布局。如今,台灣尚身處三級警戒,人員調度、生產管理面臨前所未有的考驗,但建構完善的人才培養,並加強產業數位化及智慧製造,相信可帶給產業轉機。
 
寧德時代獲特斯拉大單 市值登上深市「一哥」
寧德時代28日晚間公告將供貨特斯拉至2025年底,公司股價29日大漲,盤中逼近人民幣520元,總市值超五糧液、中國平安,躍登深市「一哥」。寧德時代公告與特斯拉簽訂協定約定,將在2022年1月至2025年12月期間向特斯拉供應鋰離子動力電池產品。寧德時代股價29日高開高走,截至收盤上漲3%,報收人民幣508.5元,公司總市值達人民幣1兆1,843.2億元。在寧德時代發布利多消息後,中金公司上調寧德時代的盈利預測,並將其目標價調升9%至人民幣600元。寧德時代於2018年6月11日上市,上市首日收盤時市值為人民幣786億元,當時中國平安的市值約1.16兆元,寧德時代當時市值不到中國平安的十分之一,且在當天收盤,寧德時代的總市值僅排在滬深兩市第99名。2020年底,寧德時代市值已擠進滬深兩市前10。今年以來,寧德時代股價進一步上漲,目前股價和市值均較上市時上漲10倍以上,其市值也歷史性地擠進滬深兩市前5名,超過中國平安。巨豐投顧認為,寧德時代股價持續上漲並且總市值超越五糧液,或許具有重要的時代意義。一方面,從石頭科技到寧德時代,一批高價的科技股開始不斷走強,也預示未來科技或將成為市場新的聚焦力量;另一方面,寧德時代市值超越五糧液和中國平安,也預示接下來一段時間,科技股的行情還將湧現,或許是機構抱團的重要傾向。
 
採換電模式 小米電動車跟著蔚來走
小米造車布局又有新進展,根據大陸天眼查網站顯示,小米旗下公司有品信息發生工商變更,經營範圍新增新能源汽車整車銷售、附件銷售以及換電設施銷售,此次變更似乎代表未來的小米汽車,有很大機率採用類似蔚來汽車換電技術與模式。界面新聞報導,有品信息目前有四大股東,其中小米董事長雷軍的持股比率最高,達到70%,高級副總裁洪峰、聯合創始人黎萬強和高級副總裁劉德的持股各為10%。目前新能源車補能模式一共分兩類,一類就是特斯拉、小鵬汽車等在使用的超充+家充(超級充電椿+家庭充電),也是目前大多數造車新勢力和主流廠採用的模式;另一類就是蔚來汽車等少數幾個純電品牌主推的換電、超充和家充三位一體的補能模式。換電因為電池採租賃模式,不僅能夠降低用戶的初始購置成本,也能提高服務效率,幾分鐘內就能換到充飽的電池,更能在基礎建設階段,節省更多的時間、經歷和財力。以蔚來為例,不僅自建換電站,還與中石化等相關企業進行聯合布局,尤其中石化未來很有可能簽約更多的換電企業,因此如果小米走換電技術路線,除了自建換電站,還可以找中石化等企業合作,達到企業和車主都便利的雙贏局面。其次,大陸目前的政策是明顯傾向於換電,例如人民幣30萬元以上的純電動汽車沒有補貼,但支持換電的汽車除外,也就是說,換電型態的電動車就算超過人民幣30萬元依舊享有補貼。
 
去年全球手機銷量 26%來自網路
COVID-19疫情讓全球零售通路跟著疫情而開開關關,市場調查機構Counterpoint表示,去年全球手機已有26%轉移至網路上銷售,比2019年大幅高出近6個百分點,預估今年手機網購占比也會與去年差不多,印度手機網購比重48%為全球最高,而隨著新興市場線上銷售比重持續成長、中老年人也加入網購行列,全球手機網路銷售比重將持續增長。COVID-19疫情去年初爆發以來,各種降低群聚與限制大規模人口流動的措施紛紛出籠,帶動各國的網購蓬勃發展,一度讓比較需要在實體通路接受新功能解說、實機賞玩的高階機種銷量受到影響,不過幾個月的時間便調整的差不多,沒有耽誤去年下半年高階機種如蘋果i12系列、三星Note系列的銷量,至於本來就是在網路上買最便宜的入門機種,在疫情期間受到的影響更小。市調機構數據也證實市場的發展,Counterpoint表示,去年全球手機銷售量中,26%為消費者上網購買,比2019年高出近6個百分點,相當於去年每四支售出的手機中,就有一支是由線上通路賣出,不僅網購買手機在美國、歐洲大行其道,新興市場如印度、拉丁美洲也同樣盛行,去年美國消費者網購買手機的占比來到27%,最早打響手機電商通路的中國,去年線上售出的比重也來到33%,尤其小米以官方網站快閃銷售與高性價比產品在印度手機市場大獲成功後,三星也在印度跟進推出線上通路專屬產品線,帶動去年印度手機線上買的占比高達48%。Counterpoint進一步表示,歐美多國在疫苗施打率提高下,消費者逐漸回到正常生活,在實體通路常有各種報復性購買,因此預估今年全球線上購買手機的比例可能會與去年差不多、或是略微下降,但隨著新興國家對網購手機興趣盎然,加上越來越多中年人口也開始網購手機,預期自2022年起,上網買手機的比重將會逐年成長。
 
行事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