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會員動態

太康精密 營收大躍進
今年前五月達5.58億,年增23.45%
興櫃電子零組件業-太康精密,主係提供各式連接器產品及零組件暨客製化服務。108年營收11.18億,EPS 3.11元。109年營收12.13億,EPS 6.33元。110年1~5月營收5.58億,累計營收成長率達23.45%。太康精密設立於2002年11月,主係提供各式連接器產品及零組件暨客製化服務,是上巿公司信邦電子之子公司,第二大股東為緯創集團。公司總部及研發中心設於台灣,並於中國中山設有工廠。公司原為主要研發、生產及銷售筆記型電腦及周邊產品、桌上型電腦、電視及網路通訊等3C應用相關之連接器專業製造商;近年持續發展非3C應用類別之電子連接器及模組類產品,如太陽能、電動機車及電動自行車連接器等綠能產業應用,擴大產品組合。太康精密長期深耕於綠能產業相關市場,於2016年開始切入太陽能產業大電流連接器市場,2017年切入電動輔助自行車產業應用,並於2018年開始進入電動機車市場及相關車用市場領域,並獲得汽車行業品管驗證,2020年取得歐洲知名新創品牌電動自行車廠商之獨家OEM訂單。目前公司已取得ISO 9001、ISO 14001、ISO 45001、QC080000、IATF 16949等各項認證,透過不斷創新、採用先進的工程和製造技術,提供優質且完整的產品組合以助客戶面對快速變化的市場需求,成為可靠的連接器解決方案提供廠商。108年太康精密中山廠通過IATF 16949認證,並取得台灣「電連接器組合」、「電連接器的鎖固機構」新型專利及取得歐盟「具有充電模組的固定結構」發明專利,109年取得台灣「高頻訊號連接器的端子結構」新型專利及取得大陸「電連接器組合」新型專利。太康精密主要業務來源,包括:(1)連接器:係用於連接兩端電子訊號之插接件,為機構元件之一,主要用途係提供各項電子產品電流與訊號傳輸之用,為所有訊號間傳輸之橋梁,年該類產營收達10.50億,營收占比86.55%。(2)為電動自行車客戶優化改進原有模組零組件之產品設計及生產製程規劃、驗證、除錯暨供應鏈管理統包服務所收取之勞務收入。去年該類產營收達1.63億,營收占比13.45%。談及未來展望,太康精密表示短期業務發展計畫將(1)鞏固並深化與既有之客戶關係,配合客戶新世代創新產品的開發,加強產品廣度,同時提供高品質服務,以提昇客戶滿意度。(2)加強既有產品技術與終端客戶技術需求開發,以擴大新產品開發領域,以滿足新客戶產品需求。(3)拓展在綠色能源產業、電動機車及電動自行車連接器之市場滲透率,布建更綿密的業務通路。(4)持續嚴格管控營運費用及生產成本,並在中國中山設有生產工廠,並強化與上游供應商合作關係,降低材料取得成本及風險。長期業務發展計畫:(1)持續開發新產業應用,以優化產品組合,提高整體附加價值。(2)踏入國際市場,透過策略聯盟、策略投資等,整合內部與外部資源以因應產業變化,實現產品互補、增加目標客戶數量規模,擴大服務區域。(3)積極爭取與大廠合作,未來的合作廠商不僅局限於消費性電子應用產業,並朝垂直整合及多角化經營,持續爭取跨入工業、車用、太陽能、航太、雲端等類別之應用產業。(4)利用自有研發優勢及客製化服務能力,配合長期產業發展趨勢與技術創新,開拓與知名廠商合作之ODM商機。
 
缺料舒緩+新機拉貨 優群Q3升溫可期
市場普遍存在長短料問題,優群近月營收也略為受到影響,不過展望第三季,法人表示,隨著筆電缺料逐漸改善,Type-C今年有多款機種引進、出貨持續成長,以及美系新機推出帶來拉貨動能,樂觀看待優群第三季營收將會回溫,同時產品組合有利,亦有助於毛利表現重回水準。優群五月營收2.14億元、月減11.9%、年減4.67%,累計前5月營收達11.3億元、年增18.5%,為歷年同期次高。第一季營收6.77億元、稅後淨利1.39億元、每股盈餘1.55元。其中優群第一季毛利率40.33%,雖然有維持4成以上,但相較過往呈現下滑。法人表示,去年底來原物料價格攀升,如連接器所需的銅、金、塑膠粒等,加上匯率因素,因此優群首季毛利表現受到影響,不過隨著產品組合改善以及適度反應報價,優群毛利率有逐季上升的味道,展望第三季,旺季新品推出、產品組合更有利,毛利表現將較第二季更進一步成長,法人預估第三季毛利率有望回升到45%水準。優群主要的產品線包括M.2、Type-C、So DIMM、Long DIMM、微型沖壓件。其中,Type-C是優群最為看好的產品,公司表示,受惠於筆電需求強勁以及多款機種引進,Type-C出貨量看增,2020年約佔營收比重8%,今年看好有雙倍數成長。除了Type-C,M.2及DDR4 So DIMM同樣在筆電強勁的需求帶動下,也是營運成長的主要動能來源,優群表示,去年疫情爆發,推升Chromebook需求暴增,以目前市況來看,雖然Chromebook下來,但整體筆電產業維持在需求有撐的狀態,筆電需求持續挹注下,對公司Type-C、M.2、So DIMM出貨都是正面助力。主要應用在伺服器與桌機的Long DIMM,優群去年來積極拓展伺服器領域,公司提到,伺服器上半年處於缺料的狀態,客戶無法組合整機,多少對業績有所影響,不過資料中心、雲端運算等趨勢不變,伺服器需求仍在,預期第三季缺料逐漸舒緩,動能將會回復。另外,優群也提到,目前不論是So DIMM或Long DIMM,大多還是以DDR4為主,目前公司已積極認證DDR5 So DIMM,預期第四季有望慢慢出現轉換潮,初期貢獻尚不明顯,明年滲透率提升將成為營運成長的新動能。

總體經濟

台幣升逾6角 稱冠亞幣
台股昨日盤中及收盤價雙雙創下歷史新高,匯銀更高喊台幣匯率前景「晴空萬里」,沒有看壞的理由。新台幣今年上半年對美元升值6.38角,升值幅度2.3%居亞洲主要貨幣之冠,匯銀主管預估下半年有機會續強,短線隨台股攻高挑戰27.5元兌1美元價位。匯銀主管指出,新台幣匯率歷經6月下半月短暫回檔後,在最後兩個交易日回神,昨升值3.8分收27.87元,創下近半個月新高,兩大匯市合計成交量13.515億美元。匯銀主管說,儘管新冠疫情肆虐,台灣的經濟基本面依然良好,股市有挑戰「萬八」的機會,新台幣有機會在熱錢持續進駐下,全年坐穩「最強亞幣」的寶座。央行資料顯示,新台幣6月雖微貶0.8%,但第2季對美元升值2.4%。時間拉長到上半年來看,也大升6.38角,上半年升幅達2.3%,成為亞洲主要貨幣最強,贏過人民幣的1.2%升幅;我國主要貿易對手國韓元上半年則是貶值3.5%。

電子資訊

寧德時代啖大單 供應鏈樂翻
新能源車股利多不斷,激勵聚和及精星飆升至漲停
新能源車題材近期火熱起來,除了特斯拉近期股價整理後往上走揚帶動,最大利多為大陸新能源電池大廠寧德時代宣布獲特斯拉長期鋰離子動力電池的大單,29日不但激勵寧德時代大漲,連帶激勵台股整體族群,聚和及精星鎖住漲停。寧德時代28日深夜宣布自2022年1月至2025年12月將供應特斯拉鋰離動力電池產品,在協議約定的期限內,特斯拉將向寧德時代採購,具體的採購情況特斯拉以訂單方式確定。挾著該利多,寧德時代29日股價大漲2.96%,收在508.51元人民幣。大陸投行中金公司立即發布寧德時代報告,將目標價調高至600元人民幣,且看好寧德時代未來市占達到三成以上。台新投顧副總黃文清表示,台股寧德時代及新能源車供應鏈概念股有中碳、康普、台半、健和興、聚和、美琪瑪、精星、西勝、凡甲、長園科等個股,其中聚和及精星的漲勢最強勁,均同步鎖住漲停。聚和為國內特用化學廠,是大陸前三大的電解液添加劑供料商,天賜材料、新宙邦、天津金牛、東莞杉杉等前四大電解液配方廠均是其主力客戶,由於上述客戶與寧德時代有合作關係,聚和入列寧德時代的供應鏈。隨著新能源車銷售量逐步成長,對於聚和的電解液添加劑業績具有正面助益。聚和今年第一季EPS為0.77元,優於去年同期0.46元及上一季的0.32元,今年5月合併營收為3.75億元,年增31.82%,營運持續加溫。台半為二極體大廠,目前已獲得寧德時代認證並間接打進特斯拉供應鏈,台半積極切入汽車市場陸續有取得BOSCH、Continental等車用一級零組件大廠認證,並開始量產出貨,推動台半業績持續向上成長。中碳所生產的介相碳微球為鋰離子電池負極關鍵材料,近期在新能源車領域切入廣泛,也加深客戶依賴程度。至於在連接器廠的凡甲,已切入寧德時代與比亞迪等兩大客戶,今年車市回溫後,營收有望維持雙位數成長。
 
國巨電動車領域 超前布局
國巨董事長陳泰銘6月30日表示,與鴻海合作設立國瀚半導體和整併奇力新,除了擴展車用、醫療和工控等高階領域,也超前部署電動車應用。國巨近年積極耕耘電動車相關應用,除了自身產品開發、併購擴張業務之外,也透過投資擴大布局,包括參與美國電動車新創公司Canoo募資,以及取得專注投資電動車固態電池領域的私募基金NEW EPOCH CAPITAL LP股權等。陳泰銘指出,大家都想進到車用領域,但其實非常不容易,通常要進入車用市場,需要花費兩至三年的時間。目前車用占國巨業績比重約18%,雖然這部分比較是移動式的,但預期在整併奇力新之後新國巨集團車用占比會持續提升。針對國巨與鴻海合作設立的國瀚半導體,陳泰銘強調,供應鏈優化是現在和未來的趨勢,國巨和鴻海在技術的效益上進行很多的探討, 發現鴻海有生產製造分離式元件,以自用為主,而國巨擁有全球的通路,在鴻海提供技術、生產出來基礎之下, 國巨可將此產品行銷到世界,是雙贏的局面。
劍麟車用散熱系統年底浙江試產,為營運成長新動能
劍麟指出,雖目前車用晶片短缺、全球船運缺櫃塞港等問題仍尚未緩解,但歐美地區因疫苗擴大施打效益有成,加上多國政府加大投入電動車產業,劍麟發展的電動車車用散熱系統相關零組件,仍計畫於2021年底於浙江劍麟廠試量,可望為公司營運帶來新成長動能。 劍麟累計前5月合併營收15.69億元,年增20.32%。劍麟表示,受惠於中國、美國等主要新車市場保持良好銷售態勢,主要客戶對於旗下安全相關零組件產品的需求維持在高檔水位,維持各生產基地產能稼動率。劍麟指出,各國政府針對汽車排放限制愈趨嚴格,陸續制定禁售燃油車時程,且全力衝刺電動車產業發展,推進品牌車廠將油電混合車、電動車作為新車款研發重點,劍麟目前布局於汽車主動/被動式安全相關零組件產品包括預縮式安全帶精密導管、安全氣囊充氣殼體、行人保護裝置、避震器、電子動力輔助方向盤轉向系統零組件等,不僅已涵括燃油車至電動車皆必須之安全系統相關零組件,轉向系統相關產品,亦是自動駕駛、ADAS系統等應用所需的關鍵零組件之一,劍麟與主要客戶仍密切保持開發技術升級的新關鍵零件,有望隨著新車搭載新技術產品之滲透率持續提升,帶動主要客戶的拉貨力道增溫。劍麟指出,雖目前車用晶片短缺、全球船運缺櫃塞港等問題仍尚未緩解,但觀察目前歐美地區因疫苗擴大施打效益有成,加上多國政府加大投入電動車產業發展以及祭出相關刺激消費者購車政策等,將有望為新車銷售表現迎來一波解封後之報復性的消費潮。此外,劍麟也積極與主要客戶開發針對電動車之車用散熱系統的相關零組件,確保計畫於2021年底於浙江劍麟廠(原大陸展示架事業處)開始試量產之時程不變,盼為公司營運成長新動能。
 
馬斯克擴張星鏈 台廠進補
SpaceX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表示,旗下發展低軌衛星的星鏈計畫(Starlink),將在8月前對極區之外的全球各地開通寬頻連線,近期使用此衛星服務的用戶已逼近7萬人,預計一年內可達50萬用戶,並加大投資,預期上看300億美元(約新台幣8,400億元)。台灣供應鏈中,金寶與集團旗下康舒成為大贏家,工業電腦廠事欣科也受惠。馬斯克是在上月29日於世界行動通訊大會(WMC)專題演講時透露相關訊息。市場原本預期,星鏈計畫未來一年僅能增加數萬名用戶,馬斯克喊出的50萬用戶目標,遠高於預期,且公司大手筆砸300億美元擴大投資星鏈計畫,預料將增加採購量;法人看好對相關供應鏈的挹注力道將更強。金寶、康舒與事欣科均不評論單一客戶與訂單。法人表示,金寶集團是星鏈計畫重要供應鏈,也是馬斯克擴大投資的大贏家,其中,金寶主要生產發射與接收的主板,同時負責小型基地台。同屬金寶集團的電源廠康舒則供應180瓦訊號接收器電源供應器。事欣科則透過全球前兩大衛星網路業者間接打入Space X,負責PCB板生產及組裝。供應鏈人士表示,為就近服務SpaceX,金寶原先在泰國廠生產相關產品,現已規劃墨西哥廠為第二生產基地。事欣科也是透過美國加州廠製造航太相關產品。外電報導,馬斯克表示,Starlink自2018年以來發射1,700多顆衛星,自今年2月以來,用戶數持續擴展,目前活躍用戶數量接近7萬人,12個月內可能超過50萬人。Starlink已在全球10多個國家開展業務,今年8月已發射的星鏈衛星會全數布置完畢,屆時將有機會提供涵蓋全球地區(除極地)的高速網路。馬斯克指出,Starlink衛星服務不是要取代5G,而是和5G互補,Starlink可填補5G、光纖通訊難以企及的地方。
 
全球LED顯示螢幕市場回溫 年產值看增13%
集邦科技調查,今年顯示器市場回溫,上游零組件因短缺漲價,發光二極體(LED)顯示螢幕廠商也同步調漲產品售價,LED顯示螢幕全年產值可望上升至62.7億美元,年增13.5%。研調機構集邦表示,2020年全球LED顯示螢幕市場受疫情影響,整體產值僅55.3億美元,年減12.8%,其中以歐美地區需求下滑最明顯;今年隨著各國疫苗施打率提升進而逐步解封,各大商業活動及運動賽事如歐洲足球聯賽、東京奧運等也陸續恢復舉行,使整體需求逐漸復甦。此外,驅動IC、五金建材、LED元件等上游材料成本相繼上漲,為維持基本獲利,包括利亞德(Leyard)、洲明科技(Unilumin)、艾比森(Absen)等LED顯示螢幕廠商陸續調漲產品售價。集邦說明,中國LED市場需求率先恢復,推升前8大業者市占合計近6成。觀察2020年LED顯示螢幕廠商排名動向,利亞德去年海外業務受疫情影響,儘管整體營收下跌,市占率仍達11.3%,全球第一。排名第2的洲明科技,同樣面臨海外業績衰退,但在擴大中國市場業務比重的策略下,營收僅微幅下跌,市占率10.8%;強力巨彩以中國市場為主,透過積極經營通路銷售,使其營收逆勢增長,位居第3名。調查顯示,去年大多數LED廠商營收表現因疫情衝擊下滑,尤其以歐美作為主要銷售市場的業者影響甚鉅,包括利亞德、洲明科技和艾比森等。然而,以中國為主力市場的業者如強力巨彩、山西高科等,自去年第三季以來需求便逐漸回溫,至第4季達到高峰,推升去年前8大LED顯示螢幕廠商的市占至58%,相較2019年的54%,上升4個百分點。
 
太陽光電供應鏈 鬧內訌
目前台灣太陽能裝置量進度落後,國內模組廠與系統公會卻鬧內訌,主因電廠建置成本大幅提升,系統業者指國內模組供給的價量均不利電廠建置,希望開放國外採購,並和國內一視同仁;國內模組廠則強調,模組僅是建置成本上漲的其中一環,國內模組價格符合國際行情,是國內太陽能建置最佳採購來源,雙方意見不合,不利產業發展。太陽光電發電系統公會指出,國產模組售價高於進口產品,卻享有政府6%補助,在市場機制下,應該讓非國產模組也能享有補助,才能加快國內裝置腳步。太陽能模組大廠聯合再生、元晶、茂迪則指出,國內模組價格符合國際行情,而且效率也很優異,模組價格上漲主因原物料上漲所致,系統公會的論述不符合事實,不應讓外來模組也有補助空間。模組廠與系統廠僵持不下,目前台灣太陽能產業現況甚至出現系統廠拒絕拉貨,或是模組廠因系統廠報價太低而不願出貨,導致台灣太陽能光電裝置目標進度嚴重落後。去年台灣太陽光電總裝置量約1.5GW(10億瓦),今年全年原先預計至少3GW,但目前進度落後。近期國內市場紛爭,元晶董事長廖國榮認為,不只台灣,美國太陽能系統建置成本也大幅上漲,包括多晶矽、鋼鐵、鋁、半導體晶片、銅等太陽能關鍵零件,供應愈來愈緊缺。廖國榮指出,系統廠今天面臨的是「全面性成本」上漲,非僅是模組成本上升問題。其中模組成本僅占系統總成本約23%,其他77%成本主要是鋼鋁支架材料、人力、升壓站、變電器及饋線材料、土地租金及回饋金等,即使政府開放東南亞製模組進口,也解決不了系統開發商模組以外的成本上漲壓力。聯合再生執行長潘文輝表示,光電系統20年期投資報酬率約7%至10%,若僅模組上漲,投資報酬率減少1.54%,還在可容忍範圍。
 
陸新能源車後市勁強 銷量衝240萬輛
大陸新能源車後市勁強,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簡稱中汽協)預期,新能源車已步入市場化階段,加上「雙碳」目標提出,今年銷量有望突破200萬輛,達240萬輛。證券時報報導,中汽協之前公布5月汽車工業經濟概況。其中,新能源汽車的銷量為21.7萬輛,年增159.7%,前五月累計銷量達95萬輛,年增224.2%。今年新能源車單月銷量峰值逼近最高紀錄的23.5萬輛,與去年同期相比,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快速增長,而新能源乘用車增240.5%。「今年新能源汽車銷量超過200萬輛是不成問題的。」中汽協副秘書長師建華稱,消費者對於新能源汽車產品的接受程度越來越高,加上新能源汽車技術的進步、續航里程的提升,新能源車市進入市場化階段。這也是驅動新能源汽車銷量上漲的重要因素。師建華分析,新能源汽車銷量上漲有多重原因:一是碳中和目標給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提供指引,業界各項規畫也對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占比提出目標;二是政府對於新能源汽車發展推出支持政策,使得整個行業的發展環境較好;三是新能源汽車技術的提升,促使消費者越來越接受新能源汽車。騰訊網報導,他還特別指出,如果不能確保產品的穩定性和可靠性,是會影響到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和相關企業的品牌建設的。今年以來,晶片短缺的問題未解,多家整車企業努力保持供應,以獲得足量的汽車晶片,但仍有不少車企的生產進度受到晶片短缺的影響,而停產和減產。對此,師建華說,如果汽車晶片的短缺成為常態,那麼是會影響到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汽車晶片的供需失衡應給整個行業敲響警鐘,引起反思。「過去業界對於汽車晶片的重視程度不夠,以為只靠花錢採購就能搞定。但事實上,小小的晶片已經阻礙今年汽車產能的攀升。」師建華指出,由於汽車經片本身的研發投入很大,周期較長,所以短期內還無法形成有效的大陸生產替代,即使是已經形成替代的,市占率也相對較小。
 
將供應車用面板?夏普已加入鴻海EV平台「MIH」
鴻海轉投資的夏普(Sharp)證實已加入由鴻海主導的EV研發平台「MIH」,而日媒指出,夏普可能會供應車用面板等產品。日經新聞、產經新聞29日報導,夏普於29日在位於(土界)市的總部舉行定期股東大會及營運說明會,會長兼CEO戴正吳以線上的形式出席,在被股東詢問是否有加入鴻海MIH聯盟時,戴正吳表示,「夏普也是成員之一、已經加入」。報導指出,夏普可能會在車用面板、相機設備的供應上進行合作。據報導,鴻海MIH聯盟已有全球眾多汽車零件商、軟體商表明加入,在日本部分據悉有村田製作所、日本電產等廠商。MoneyDJ新聞報導,MIH聯盟6月25日於線上舉行成立大會,鴻海董事長劉揚偉表示,去年10/16鴻海推出MIH開放平台,短短六個月內已經吸引超過1,600家會員加入,希望未來能透過跨國化的平台,讓EV產業減少重複投資,減少開發時程與開發成本,讓EV產品更快的進入市場,未來目標優化電動車開發周期從四年加快到兩年,並降低三分之一甚至二分之一的開發成本。日媒曾於3月時報導,熟知中國、台灣汽車/電機業界情況的瑞穗銀行主任研究員湯進指出,「鴻海很有可能將成為EV業界的平台營運商(platformer),且預估今後有可能會和華為等中國通訊企業合作。EV將和智慧手機一樣,由台灣和中國合作來主導生產,台/陸企業今後將成為業界的核心」。鴻海董事長劉揚偉之前接受日媒採訪時表示,EV事業規模很有可能將超越「智慧手機」。
 
新伺服器晶片量產延到明年 英特爾:需更多時間驗證
CPU大廠英特爾(intel)宣布,新一代伺服器Xeon晶片「Sapphire Rapids」將於明年首季投產、第2季量產,比原本規劃的今年底延後。受利空衝擊,英特爾股價收低1.27%,競爭對手超微則收漲2.8%。英特爾負責Xeon與記憶體事業部總經理斯佩爾曼(Lisa Spelman)周二指出,10奈米製程Xeon系列新品可擴充伺服器CPU Sapphire Rapids ,將於2022 年第1季投產,第2季開始量產。至於量產為何晚於原本規劃的今年底,斯佩爾曼解釋,「基於Sapphire Rapids性能提升的程度,在投產前需要投入更多驗證時間,以期客戶和夥伴的部署過程能更順暢」。英特爾也回應,「有鑑於Sapphire Rapids所帶來的強化優勢相當廣泛,我們在正式出貨之前需要額外的驗證時間,以便簡化客戶以及合作夥伴部署的流程。因此,英特爾預計在2022年第1季正式生產Sapphire Rapids,並於2022年第2季開始大量量產。」英特爾表示,下一代intel Xeon可擴充處理器(代號Sapphire Rapids),將提供整合高頻寬記憶體(HBM),能大幅提升處理器的可用記憶體頻寬、對記憶體頻寬敏感的HPC應用的效能,使用者能夠單純使用高頻寬記憶體處理負載工作,亦可結合DDR5。這也是英特爾新執行長基辛格(Pat Gelsinger)在2月中上任後,首度傳出新品量產延後的利空消息。他曾在1月提及7奈米CPU的量產延後問題,但當時只是內定將接任執行長大位,分析師指出,英特爾高層可能考量,為了增加新功能而延後推出Sapphire Rapids,負面影響將低於推出競爭力差的產品,並預期客戶將樂於等待新品推出。不過這項消息仍對競爭對手超微有利;超微受惠於英特爾的製程卡關,4月曾公布其資料中心營收已大幅成長逾1倍,相較英特爾已下滑20%。
 
英特爾:超級四力 推動數位轉型
英特爾執行長基辛格(Pat Gelsinger)在2021年度企業責任報告中指出,包括雲端、由5G推動的連網性、人工智慧(Al)、智慧邊緣等四股超級力量推動下,數位科技正以更快的速度改變世界。英特爾預期5G的重要及其未來優勢,將透過許多機會推動新的業務價值,並為日益數位化的世界構建科技基礎。英特爾副總裁汪佳慧指出,多年來通訊的未來一直穩步朝5G邁進。要將這些潛力發揮到極致,其中基礎建設的硬體和軟體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進行最佳化,這意味著通訊網路將由固定功能設備演進到虛擬化的雲端原生部署,企業將實施升級的專用網路解決方案,並實現邊緣到雲端的通訊,從而釋放超連結世界的所有可能性。英特爾在最近針對511名資訊科技決策者的一份問卷調查當中,超過78%的受訪者表示5G科技對於跟上創新步伐至關重要,近80%的受訪者表示5G科技將影響他們的業務。英特爾推動了核心虛擬化的轉型,現在所有2021年新一代核心網路部署中有一半以上採用虛擬化的方式,並在標準的市售伺服器上運行,其中大部分使用的都是Intel Xeon伺服器處理器。汪佳慧表示,在科技轉型的高峰期,客戶需要靈活性、敏捷性、快速擴展的能力。英特爾提供包含中央處理器(CPU)、AI加速器、乙太網路卡、記憶體、軟體工具組和解決方案藍圖組合的靈活性,並且共同支持已獲驗證的生態系統所提供的快速部署。對於未來的發展方向,汪佳慧指出,下一個重點是存取網路轉型,以迎來透過開放生態系統提供的虛擬化無線存取網路(vRAN)時代。這帶來了類似雲端的敏捷性和自動化功能,可促進RAN效能最佳化,將提高終端使用者的體驗品質。汪佳慧說明,英特爾看到未來幾年全球vRAN基地台部署規模將從數百個成長到「數十萬」個,最終達到數以百萬計的水準。儘管vRAN仍處於初期發展階段,但英特爾看到了這種需求的到來,目前幾乎所有商業vRAN部署都在英特爾技術上運作,英特爾正在與全球電信公司合作以支援其vRAN試驗和部署。汪佳慧表示,四股超級力量推動數位轉型,數位社會正在以難以置信的速度創造與產出資料。強大及超快速的網路基礎建設連結性可能會變得更加重要,迅速採用邊緣的所有資料意味著企業有機會可以發掘新的獲利來源,並從未開發的資料來源中獲得新的見解。
行事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