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會員動態

缺料舒緩,連接元件樂觀下半年車用
挾去年基期偏低與車用晶片缺貨舒緩,車用電子族群重回市場焦點,連接元件相關公司對下半年展望也偏正面,預期表現都會優於上半年,胡連、凡甲、健和興、貿聯與廣宇等,各擁題材,受關注程度提升,其中凡甲、健和興與貿聯-KY全年盈餘創高有望,胡連也會創下近年高峰。車用電子近期成為市場關注焦點,主要是外資圈與業界都傳出,晶片缺貨有機會舒緩,加上去年一整年車用都在低檔,比較基期偏低,也帶動年增率想像。連接元件廠商客戶群較具指標性的公司,近期對車用釋出訊息,也較上半年樂觀。其中最純的車用連接元件股胡連,上半年表現超乎預期,除中國乘用車的鋼性需求回籠外,特殊車種如沙灘車表現也不俗,根據法人的預期,第三季雖是車市傳統淡季,但今年可能淡季不淡,季減幅度低於往年,下半年營收將維持正增長,加上銅價未持續衝高,公司也逐步向客戶反映報價,有利用毛利率逐步回溫,今年獲利至少創四年新高。凡甲在車用的布局圍繞著新能源車,特別是在電池管理系統(BMS)相關連接器,兩大客戶寧德時代與比亞迪,是中國本土的指標車用電池廠,藉平台共同開發件優勢,近年在中國車廠滲透率逐年增溫,公司預期,下半年車用年增率將優上半年,成為營運成長主力。健和興過去的連接器也是與電力系統關聯度較大,因此在電動車趨勢下也直接受惠,應用於車體與充電樁的料號逐年增加,公司上半年車用營收占比近17%,全年將以二成為目標,顯示下半年車用貢獻會優於上半年,全年營收獲利同步創高可期。貿聯 6月創高優於預期,顯示車用等需求強勁,彌補了IT IC庫存供應吃緊與馬來西亞廠停工的衝擊,市場傳言特斯拉對下半年又趨積極,仍通知供應鏈提前備妥旺季產能,公司下半年對車用的把握度也高於其他應用。至於鴻海集團的廣宇,搭MIH想像題材,今年布局也受關注,隨公司車用低壓線穩定,與合併集團安徽車用線束廠的挹注,全年車用佔比有望拉高到5-10%,長期則期許成為該平台電動車主要線束供應商。
 
華立Q2營收創歷史新高 電鍍乾膜切入載板新廠供應
材料代理商華立7月6日說明,6月自結合併營收達到58.4億元,年增15.6%,創歷年同期新高;第2季合併營收達168.7億,較去年同期成長13.7%,締造史上單季營收最佳紀錄,挹注今年上半年合併營收達到331.5億元,較去年同期勁揚21.9%。華立第二季及上半年營收均創歷史新高,全年營運可望推向新高峰。華立與原廠共同推出製程用Stepper及DI高解析電鍍乾膜攻佔市場,成功搶下多座新廠的供應權,訂單能見度已上看明年第2季。目前市場共識是2023年前載板產業都將供不應求,特別在物聯網、車聯網的需求持續放大下,2023年後也未必獲得緩解,整體載板產業預估將有數年的榮景可期,華立樂觀看待高解析電鍍乾膜銷售。同時華立代理日本知名的耐高溫尼龍工程塑料,材料本身具有吸濕率低、剛性與尺寸安定性佳,多年來在消費性電子連接器材料供應具領導地位。在零接觸商機助攻下,讓PC、NB、伺服器需求走出一波始料未及的成長,進而帶動耐高溫尼龍材料訂單暢旺,前六月營收繳出近四成的成長佳績。另外,為了幫助下一代伺服器、PC實現更好的性能及更低的功耗,DDR5記憶體被寄予厚望,生產DDR5需採用SMT製程,華立引進的工程塑料可滿足此製程在高溫測試時不易起泡等特性,今年是DDR5記憶體啟用元年,DRAM市場正值跨世代交替,將為耐高溫尼龍材料注入營運動能。新開發的車載連接器延伸應用,在全球車市銷售火熱下,同步展現高雙位數的銷售成長,未來將持續擴大在汽車產業的佈局。目前晶片市場仍處在漲聲缺貨中,華立表示,受惠這波缺貨漲價潮,上半年IC營收在價量齊揚下拉出長紅,未來也將積極跨入整合式晶片,提供新技術解決方案,以多元化產品線及高度專業服務拓展營運規模。
 
汽車帶動 信邦上半年營收創歷史同期新高
電子零組件廠商信邦公布6月營收、第2季營收與上半年營收,均創歷年同期新高點。該公司自結6月合併營收為21.80億元,較5月21.68億元成長0.53%,比去年同期18.36億元成長18.75%;第2季合併營收為65.05億元,較第1季成長8.69%,與去年同期相比成長21.75%;累計上半年度合併營收為124.91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26.73%。信邦指出,6月營收再度超越5月營收21.68億元之高點紀錄,續創公司成立以來單月營收歷史高點,今年已第5次及連續4個月改寫單月營收歷史高點紀錄;第2季合併營收為65.05億元,除為歷年同期高點紀錄外,亦創單季營收歷史高點之佳績;累計上半年度合併營收為124.91億元,亦為歷年同期之高點。6月合併營收之成長,係綠能及工業應用等產業之銷售分別較5月成長13.43%及6.38%;累計上半年度相較於去年同期,醫療及健康照護產業成長22.42%、汽車產業成長100.58%、綠能及節能產業成長3.60%、工業應用產業成長16.77%、通訊及電子週邊產業成長49.46%。就產品別銷售比重,連接線組生產銷售佔集團營收74.57%;連接器及零組件銷售佔25.43%。在產業別的銷售分佈,通訊及電子週邊產業佔合併營收27.39%;工業應用產業佔26.88%;綠能及節能產業佔25.10%;汽車產業佔11.06%;醫療及健康照護產業佔9.57%。

電子資訊

健和興7月營收估重回月增;車用佔比喊衝
兩岸產線調配與運輸產能欠缺因素,連接器廠商健和興6月營收未能續創新高,但第二季仍創下單季新高,法人也預期,營益率有望較首季增長,而7月營收將優於6月,第三季營收年增率看法偏正面,全年車用占比也將朝兩成邁進。健和興6月營收3.93億元,創歷年同期新高,年增48%,但較前月新高下滑3.4%,主要是兩岸產線調配與運輸問題所致,不過7月產線調配因素可望舒緩,法人預期,營收將重回月增,並維持高年增率。而第二季健和興營收11.93億元,創單季新高,4、5月公司自行公布的營益率,達25.97%,優於第一季水準,法人認為,雖6月可能有季底銅料盤點因素,但差距不致太大,整季營益率有望較首季持續成長。健和興過去技術強項的電力相關連接器,剛好符合目前儲能與車用領域所需,其中車用在新能源車車體與充電樁領域,特別是新能源車導入品牌車種數量逐年增加,今年至今營收占比已約17%,全年將朝兩成邁進,下半年表現將明顯優於上半年。法人預期,健和興今年營收年增率將超過三成,營益率持續成長,獲利增幅優於營收,全年每股稅後盈餘逾5元,創高可期。
 
中國立訊精密取得 iPhone 13 Pro 代工單,立訊 40%,富士康 60%
目前 iPhone 13 系列正在準備進入量產階段,該輪到與蘋果合作的各大供應商和代工廠發力了。目前 iPhone 的組裝訂單由富士康、和碩、緯創等三家台廠分食,以富士康佔比最大。值得注意的是,立訊精密先前作為蘋果供應鏈成員,主要供貨電聲元件、連接器等零組件,今年將首度拿下 iPhone 新機組裝單,而且是高階大屏幕機型,總量達千萬部,並且總訂單數有望繼續增加,可望在 2023年超越和碩,成為 iPhone 第二大組裝廠。近日有消息稱立訊精密拿下了 40% 的 iPhone 13 Pro 訂單,僅次於富士康,另外的 60% 則是富士康代工。當然,富士康作為蘋果多年的代工廠,蘋果放心地將兩款 Pro 機型交付給它,和碩則主要代工 iPhone 13 mini 訂單,以及 32% 的 iPhone 13 訂單。此外,知名分析師郭明錤還爆料稱立訊會進一步斬獲蘋果 Mac 電腦的代工業務,預計在2023-2024 年正式開始生產。
 
立訊精密已成立晶片製造公司 註冊資本13億
才剛拿下iPhone 13 Pro手機40%訂單的立訊精密,已經成立晶片公司「立芯精密智造」,由立訊精密全資控股,註冊資本為人民幣3億元(新台幣13億元)。證券之星報導,根據天眼查App顯示,立芯精密智造已於今年7月2日成立,法定代表人為郝傑,經營範圍含顯示器件製造;工業機器人製造;智慧型機器人的研發;積體電路晶片及產品製造等。今年以來,蘋果供應鏈企業不斷有各種消息傳出,上半年立訊精密已跌去超兩成的市值,在打入今年新款iPhone組裝代工供應鏈帶動下,6月股價終於擺脫陰霾、立即出現一波大漲。立訊精密成立於2004年5月24日,是大陸精密製造龍頭企業,也是紅色供應鏈的指標廠,擁有連接器、聲學、天線、馬達、無線電充等產品線,多類產品已切入蘋果供應鏈,由於近年大動作在市場攻城掠地,串接上下游供應鏈,意圖打造成為陸版鴻海。
 
訊連結盟華碩 人臉辨識攻AIoT市場
軟體大廠訊連7月6日宣布與華碩結盟,訊連旗下AI人臉辨識引擎FaceMe獲華碩採用,整合至華碩Tinker Board 2單板電腦之中。訊連表示,本次合作提供的「人臉辨識Edge AI開發套件」,可協助開發者在Tinker Board 2快速導入多種人臉辨識功能,打造零售、公共服務、餐飲等多種場域使用的安控、門禁、訪客管理等非接觸式應用。在華碩推出的「人臉辨識Edge AI開發套件」中,提供了FaceMe SDK及Tinker Board 2單板電腦,開發者可於各式情境開發及部署解決方案。以電子看板為例,可提供即時人臉偵測,擷取年齡、性別、情緒等特徵,作為人流分析或即時投放適合該訪客的分眾式廣告;也可應用於旅館自助報到設備,識別預先進行臉部註冊的飯店會員,提供快速報到或推播會員專屬優惠等服務,打造快速、個人化的非接觸式迎賓體驗。訊連董事長暨總經理黃肇雄表示,人臉辨識在邊緣運算的應用可說是智慧物聯網應用中,類型最多樣且最普及的;雙方本次提供的共同解決方案,可協助廣大開發者在各式AIoT場景,導入準確、可靠的FaceMe人臉辨識功能,並在華碩的高效能硬體上開發、導入各項應用。華碩物聯網事業部總經理趙國維指出,邊緣運算(Edge AI)於各種智慧物聯網應用領域中,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是AIoT最主流的應用架構;透過Tinker Board 2強大邊緣運算能力及訊連FaceMe人臉辨識技術整合,讓開發者得以打造零售、醫療及安控創新應用。華碩Tinker Board 2單板電腦採用ARM架構,搭載Arm 6核心 Rockchip RK3399系統單晶片(SoC),以及多核心Mali-T860圖像加速處理器,可支援Android 10作業系統。開發商可快速將其整合在電子看板、kiosks、POS系統、門禁系統等應用,打造零售、公共服務、餐飲業及醫療等場域解決方案。訊連FaceMe則提供跨平台SDK,除了Tinker Board 2使用的Arm架構SoC,與Android作業系統外,也針對各家CPU、GPU、SoC、APU和VPU等硬體優化,並支援Windows、Linux(Ubuntu、RedHat、CentOS)、JetPack(Jetson)、iOS等作業系統,可提供智慧物聯網開發商在各式應用場域導入準確、可靠且高彈性的人臉辨識技術。
 
13%→3% 德汽車業下調今年產量成長預期
德國汽車業者下調今年汽車產量預測,並指出,隨著製造商應付供應鏈的中斷,從新冠疫情泥沼中復甦的道路將更加崎嶇不平。德國汽車製造商協會(VDA)表示,今年產量成長預期將從此前的13%下調至3%;VDA並指出,近幾個月的產量明顯地低於預期。VDA預期今年德國生產360萬輛汽車,較去年預期減少40萬輛。德國汽車業者包括多個知名品牌,占德國經濟產出約5%,創造80萬個工作機會,為歐洲經濟重要的領頭羊。由於預期買家會放慢購車步伐,製造商在疫情爆發之初暫停了生產;而隨著各國經濟體重新開放,需求突然回升,製造商卻未能趕上腳步。今年上半德國汽車產量為173萬輛,年增16%。但是VDA資料顯示,六月產出大減19%,顯示當前困難重重。今年上半,德國新車註冊數量為139萬輛,成長15%。
 
台商、台企持續擴產 去年至今年5月新登記廠破萬家
據經濟部統計處公布的新登記工廠家數,去年至今年5月,累計全台新登記工廠家數達1萬2,269家,台中、新北、桃園、台南、高雄都是熱區,其中以台中2,782家最多,較排名第三的桃園1,398家多了近一倍,顯示美中貿易戰及疫情影響而積極回台布局,推升近年國內工業地產蓬勃發展。信義全球資產公司總經理柯宏安表示,觀察此波新增的新登記工廠家數趨勢,主要大幅成長時間點是在去年第2季開始,全年增加幅度更遠高於前年,確實顯示產業受中美貿易戰及疫情影響而積極回台布局,推升了工業地產發展。柯宏安分析,不只新登記工廠家數,包含外銷訂單、出口總值、工業類建照核發等各項指標也都顯示出工業需求穩定,因此也陸續反映在去年下半年以及今年上半年的上市櫃法人大型交易中,其中工業地產類佔比相當可觀,可看到包含許多科技製造業設廠、高科技研發、物流倉儲等實質需求的交易。觀察六都2020年到2021年5月新登記工廠家數來看,以台中市2,782家最多,大型企業加碼投資進駐台中,知名廠商包含台灣美光、大立光、博大科技、汎德永業、全家便利等,也讓2021上半年台中上市櫃工業地產交易金額來到約20億元。近期因台中政府輔導未登記工廠合法化,積極辦理潭子聚興產業園區、神岡豐洲科技園區二期等,使得神岡區的工廠登記家數為台中最多。新北市以1,654家排名第二,新北市人口密度高,勞工招募條件相對優勢,而捷運串連起各大工業區,基礎設施優勢帶動企業投資意願,廠房交易從2017年開始逐年成長,且在政府推動工業區立體化方案下,建商也開始往新北開發工業土地,2021上半年上市櫃工業地產交易金額來到約63億元。排名第三的桃園,為全台工業重鎮,交通方便、產業聚落完善的桃園已是高科技、汽車、生技、化工、物流等產業設廠的首選之地,其中又以蘆竹區工廠登記家數最多,受惠於靠近桃園機場、工業區發展成熟,因此吸引廠商進駐,2021上半年上市櫃工業地產交易金額來到約136億元,為全台工業地產交易最多縣市。柯宏安指出,工業地產算是近年商用不動產的火車頭,且來自產業實質需求而非投機投資性質,尤其各縣市在更多企業進駐後,帶來更多就業與居住人口,衍生許多消費與購屋需求,都有助整體不動產市場發展循環。
 
MIH平台產品首秀 鴻華打造E BUS攜手北基駛進南台灣
鴻海旗下鴻華先進科技與三地集團旗下北基國際、高雄客運簽署合作備忘錄,雙方將以鴻華先進科技自主研發的MIH商用車平台為基礎,打造而成的首款電動巴士「E BUS」出發,攜手打造綠色交通的新能源世代。鴻華先進科技董事長劉揚偉表示,此次合作將結合三地集團客運系統、充電設施佈局優勢,協助業者在客運未來經營上,達到節能減碳營運效益,共同推廣國產化電動巴士與充電設施。依照合作備忘錄,雙方將以三地集團既有客運系統為基礎,採階段性合作規劃,導入電動巴士,前期以試運行方式服務乘客,貼近乘客與客運業者需求,提升客運運營車隊品質,預計明年正式加入三地集團旗下高雄客運。此外,鴻華先進科技車輛設計能力,亦可延伸至中、小型電動巴士,未來在進軍其他車用需求市場方面,為雙方帶來更多合作機會。劉揚偉表示,鴻華提供MIH商用車開放平台所延伸出來的「E BUS」,憑藉著不斷地優化改善去契合未來電動車市場的需求,與三地集團攜手,證明MIH電動車生態系正逐漸壯大,結合三地集團的電動車充電設施與客運經營,雙方攜手從電動巴士出發,配合政府推行設計製造在台灣的精神理念,逐步為台灣打造更完整、堅實的電動車產業。劉揚偉也說,鴻華先進科技致力於開創電動車市場的無限可能,透過原有整合裕隆在整車自主研發平台及鴻海科技集團在全球市場強大的供應鏈系統、關鍵零組件製造、機構設計研發與系統整合等專業能力,佈局電動車領域,以開放平台與共用化的新經營模式,為台灣以及全球客戶提供整體解決方案。三地集團董事長鍾嘉村表示,旗下高雄客運、嘉義客運、台南府城客運、以及台東普悠瑪客運,約六百多輛車子,具有豐富的路線和營運經驗,已規劃逐步更換為電動巴士,為未來低碳生活和綠色家園盡心力。鍾嘉村說,本次北基與鴻華先進合作,借重北基快速充電樁布局和雲端管理系統,不僅能提供符合電動巴士在營運需求上的充電方案,同時透過我方進行路試與前後勤營運測試,藉由電巴營運路線大數據反饋鴻華先進優化電動巴士之設計及規劃。
 
新iPhone、電動車 催動鴻海營運
鴻海今年下半年的兩大成長動力分別來自新款iPhone以及電動車。法人認為,要維持營收成長動能,必須依賴iPhone 13,但要達成鴻海董事長劉揚偉訂下的7%毛利率目標,必須靠電動車。鴻海年營收已達到5兆元水準,要再大幅成長有一定難度,如果要維持5兆元的水準應沒問題,主要依賴最大的營收來源iPhone。分析師預估,iPhone在今年和明年的出貨量,將分別達到2.3億至2.4億支,以及2.5億至2.6億支。去年iPhone出貨量為1.95億支,等於今、明兩年持續增長。鴻海為iPhone最大組裝廠,受惠最多,讓鴻海營收可以維持高檔,甚至持續成長。分析師預測,今年下半年iPhone在高階市場的份額將會增加,鴻海主要就是代工高階iPhone機種,iPhone在高階手機市場持續攻城掠地,鴻海的營收與獲利,也可望跟著提升。鴻海近期推動電動車產業不遺餘力,董事長劉揚偉揭櫫四大策略,分別為品牌合作、代工製造、整合服務,以及科技服務,以多元方式提升毛利。劉揚偉指出四大策略中,第一,鴻海會與全球多個品牌合作,鎖定多元市場,並建立雙贏的區域合作夥伴。第二是代工製造,利用鴻海的製造營運遍布全球,與各地夥伴攜手合作。第三項整合服務是提供第三方的服務與授權。第四是科技服務,利用鴻海擁有零組件、車輛設計與垂直整合能力,為客戶提供科技服務。
 
零件缺貨 第三方Apple Watch充電器出貨受阻
繼Mac電腦與iPad平板電腦產品零件缺貨後,Apple Watch周邊配件也出現供應問題,蘋果第三方配件製造商表示,難以取得Apple Watch充電器零件。彭博資訊「Power On」時事通訊記者葛曼(Mark Gurman)指出,蘋果充電器零件缺貨已對一些Apple Watch配件製造商產生衝擊。小型配件業者表示,蘋果的專用充電盤缺貨,導致配件出貨延遲。業者取得這款充電盤後,就能生產支援蘋果產品的第三方配件。目前尚不清楚蘋果充電盤缺貨的原因,但這可能是過去一年來,全球供應鏈因新冠肺炎疫情受阻的另一連鎖反應。法國配件品牌Native Union在蘋果線上商店的訂單,已推遲到8月交貨。然而,蘋果原廠產品似乎未受供應吃緊的影響,仍在官網上販售各種款式的Apple Watch充電器。
 
全球5G手機十強 陸廠占七家
國際研究機構Strategy Analytics發布「全球5G和LTE收益及廠商ASP報告」稱,第1季,大陸廠商OPPO、vivo和小米5G智能手機銷售額達150億美元,僅這三家供應商的5G收益就幾乎是同期4G LTE收益的兩倍。智通財經報導,統計顯示,大陸智慧手機廠商正飛速地從4G轉向5G。隨著高端設備轉向5G,4G LTE手機市場規模在今年第1季縮水一半。報告顯示,第1季,5G收益年增長超過500%。蘋果在5G出貨量和收益方面領先,同時還在4G LTE收益方面領先。在全球5G收益前十強中,有七家大陸廠商,如OPPO、vivo和小米。在第1季全球5G手機市占率中,蘋果登頂、OPPO其次、vivo第三、三星第四、小米第五。值得注意的是,vivo 5G手機在全球的出貨量中達到1,940萬部季增62%,成長勢頭強勁。雖然大陸廠商在從4G過渡到5G的過程中成功地獲得愈來愈大的市占率,但就消費者的付費意願而言,它們還無法與蘋果和三星等標誌性品牌媲美。然而,大陸廠商正積極瞄準更有利可圖的中高端設備,並正在縮小5G智慧手機平均售價(ASP)差距。
行事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