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動態
胡連下半年起旺不停 摩根士丹利升評喊買
摩根士丹利證券指出,胡連奪下大陸汽車客戶訂單、歐洲一線客戶專案,加上美國客戶回補庫存,營運動能將延續到下半年以後,看好營運轉佳效益,升評至「優於大盤」,推測合理股價180元。在新冠肺炎環境中,胡連奪下吉利、長安、長城汽車等大陸客戶訂單,同時,獲得德國大陸集團等歐洲一線客戶專案,加上來自美國掃雪機回補庫存需求,將增添額外營收動能,大摩看好,胡連第二季的營運動能將延續至下半年、甚至更長時間,有助市場進一步上調對胡連的預期。摩根士丹利證券非科技產業分析師蕭柏庭說明,儘管胡連股價自5月低點來已上漲四成以上,然在營運進步的大前提下,還有毛利率中長線復甦的題材,研判股價尚有漲升空間。本土大型研究機構亦指出,胡連持續發展新品搶攻市占,大陸市場部分包括高速/高頻連接器、電動車高壓連接器,海外市場則包含機車連接器、電動機車主線束與先進輔助駕駛系統(ADAS)產品。法人預期,胡連大陸營收年增率將因而優於大陸乘用車市場銷量表現,2021、2022年的年增率達到28與9%。此外,胡連已開始調漲部分產品價格,第二季從台灣客戶開始調整。根據法人通路訪查,國際連接器領導廠因應原物料價格變動,將於下半年啟動成本轉嫁,因此,預期胡連可相應調漲價格,鞏固毛利率。外資估計,胡連2021年每股純益7.48元,2022年雙位數幅度增長至9.47元,2023年登上每股賺一股本大關,每股純益來到10.73元。
正淩6月營收續成長;光通訊成長強
光通訊需求強勁,其它應用也平穩成長,連接器廠正淩6月營收可望較5月成長,法人估計,第二季營收創高可期,毛利率可望較第一季改善,第三季接單仍旺,不排除還有延續季增可能,全年營收預期成長超過兩成,每股稅後盈餘挑戰近年高。正淩指出,第二季營收年增率拉高,最大應用成長來自光通訊,包括以色列-美國跨國客戶、國內代工廠等,因應伺服器、交換器的需求都同步成長,客戶主流產品已朝100G以上轉移,另400G產品也在量產中。另方面,因信邦(3023)已成為正淩外部最大法人股東,雙方實質合作也持續,目前正淩來自與信邦共同出貨的產品,佔整體營收比重已有10%,主要出貨產品以工業應用為主,因合作品項都是全球大客戶,不少屬於創新應用,未來導入量產品項逐年增加,貢獻將持續成長。法人預期,正淩第二季營收將創高,毛利率呈現季增但年減,第三季營運還有持續成長可能,第四季還待觀察;但因資本支出持續增加,買下研華(2395)汐止舊廠區也已開始運作,需要折舊,預期成本面仍會墊高,只是期待產品組合與營收規模的正面貢獻,降低折舊費用增加影響。正淩目前產品營收比重中,光通訊占比48%、工業應用32%、醫療16%及其他,純代工與類標案占比逐年降低。
信音6月營收估略高5月;車用新增印度電動車客戶
客戶拉貨略放緩,信音估計,6月營收雖較5月略有回升,但整體客戶拉貨還是受到缺料影響,動能沒有像去年同期積極。展望下半年,預期筆電上、下半年可能比較呈現45:55,但非筆電因有如印度電動車新客戶開始量產,加上消費電子傳統旺季仍可期,有望拉大上、下半年營收差距。信音初估,6月營收會略優5月,小幅月增,但不及4月,整體供應鏈氣氛來看,客戶因缺料問題拉貨還是比較趨緩,以致Hub倉的庫存水位在控管區間偏上緣,但客戶都沒有任何長期訂單調整,且也承諾只要缺料到貨就會把庫存拉走,現階段看來,雖客戶沒有像去年同期有貨就拉這麼積極,但應該還是有傳統旺季,上、下半年筆電營收占比先看45:55。至於非筆電部分,信音認為,消費電子如智慧音箱等,過往出貨都會集中下半年,今年也不例外,另外在車用部分,除既有客戶外,也透過美國代理商,打入印度電動車廠,下半年開始出貨,未來訂單會逐步放大。因而整體非筆電的營收占比,信音認為,上、下半年差距會較筆電更大,約落在35:65。信音日前也公告,子公司信音電子(中國)已於深交所完成遞交創業板上市申請文件,按照正常流程,後續將等待主管機關問詢。法人也估計,信音第二季毛利率將與首季相當,下半年隨新料號導入,應會優於上半年。
總體經濟
出口連12紅 年增率亞洲四小龍之冠
財政部公布6月海關進出口貿易初步統計,6月出口額為366.5億美元,創歷史單月次高,年增率35.1%,連12個月正成長。財政部統計處長蔡美娜表示,國際景氣復甦趨勢不變、各產業廠商回饋資訊判斷,預期今年下半年出口持續擴張。財政部統計,除了6月出口亮眼,今年第2季出口金額首破千億美元,為1089.7億美元,年增率37.4%;上半年出口金額2069.1億美元,首見上半年就突破2000億美元的新紀錄,不僅讓人驚豔,年增31.0%目前也是亞洲四小龍之冠。蔡美娜以「熱」來形容6月的出口;她認為,今年上半年出口受惠於國際景氣回暖、科技創新效益、原物料價格走高,國內廠商積極投資帶動新產能開出,以及國際大事件如美國德州暴風雪事件所帶來的外溢效應所帶動。各類貨品來看,6月電子零組件受晶片買氣強勁、國際品牌高階手機拉貨需求,積體電路、被動元件及二極體市況熱絡之下,出口金額再度創單月新高,年增29.8%,已經連續26個月連續正成長,也是近16年來最長的連續正成長紀錄,超越金融海嘯之後的復甦階段。就主要市場方面,6月對中國大陸與香港出口因電子零組件出貨暢旺,規模值達161.5億美元,創下歷史單月新高紀錄,年增29.0%,對東協、美國出口值皆為單月次高紀錄。下半年出口展望,蔡美娜說,並非「全然沒有烏雲」新冠肺炎病毒變異株擴散,增加疫情控制難度以及各國防疫進度不一是最大不確定因素。惟國際機構預測,今年景氣向上發展趨勢不變,加上各產業廠商的反饋,終端需求強勁、接單暢旺,加上進入旺季,有利外銷動能,出口可望持續擴張。財政部預估,7月出口金額估計364億美元到374億美元間,年增率惟29%到33%,惟隨著去年下半年基期已墊高,8月後年增率會逐步收斂。6月外銷五大市場 衝高
今年6月我國對五大市場出口全面上揚,年增率在兩成至四成之間。其中對中國大陸與香港單月出口創下新高紀錄,主要是來自電子零組件、資通與視聽產品成長;另外對東協、美國出口,則都是歷年單月次高。若觀察上半年累計出口規模,則對五大市場出口都創下歷年同期新高紀錄,又以東協年增率三成五居首。財政部表示,6月對中國大陸與香港出口規模達161.5億美元,年增約三成,由於供應鏈關係緊密,出口電子零組件、資通與視聽產品成長顯著,此外面板銷往大陸居多,反映在光學器材出口表現。6月對東協出口達到58億美元,是歷年單月次高,主因去年基期偏低,導致反彈幅度達到四成,除了電子零組件外,包括塑橡膠、基本金屬、礦產品等傳產貨類,在價量齊揚下也有大幅成長。6月對美國出口規模54.2億美元,也是歷年單月次高,以基本金屬成長六成最多,關鍵在於美國擴大各項基礎建設,帶動各項出口貨品需求,加上鋼價居高不下所致。此外6月對歐洲出口成長約三成四,主因去年基期偏低,電子零組件出口成長最多;對日本出口年增約兩成四。其中對歐洲、日本6月出口珠寶及貴金屬皆突然爆增,官員解釋,國內有家玻璃基板製造商,製程需要用到貴金屬,恰巧這段期間窯爐停機檢修,把可回收的貴金屬出口賣給關係企業再利用,僅是單月特殊情況,並非常態。電子資訊
正崴6月營收月減7.4% 下半年吹起反攻號角
連接器大廠正崴7月7日公告今年6月營收53.01億元,月減7.4%,單月營收連續兩個月衰退,隨著消費性電子邁入下半年旺季,正崴看好傳統旺季效應,預估營運將優於上半年。正崴今日公告今年6月營收53.1億元,月減7.4%、年減20.8%,單月營收連續兩個月衰退;累計今年上半年營收373.08億元,年增2.2%。正崴第2季智慧型手機業務需求較弱,但居家工作(WFH)、遠距教學帶動的筆電、平板、觸控筆等產品需求續強,支撐第2季營運。隨著消費性電子產業邁入下半年旺季,正崴看好傳統旺季效應,預估營運將優於上半年,全年營收仍將挑戰雙位數成長。此外,因應今年零組件缺貨漲價,正崴4月開始報價已陸續反應原物料上漲成本,預期將可改善第2季毛利率,帶動當季獲利增長。
新能源汽車電池回收 商機千億
大陸國家發改委等多部門7日發布「十四五」循環經濟發展規劃的通知,提出加強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溯源管理平台建設,完善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溯源管理體系。市場預期,至2030年,三元與磷酸鐵鋰電池回收將成為千億元(人民幣,下同)市場。證券時報報導,通知還指出,推動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和廢舊動力電池梯次利用企業通過自建、共建、授權等方式,建設規範化回收服務據點。推進動力電池規範化梯次利用,提高餘能檢測、殘值評估、重組利用、安全管理等技術水準。加強廢舊動力電池再生利用與梯次利用成套化先進技術裝備推廣應用。完善動力電池回收利用標準體系。培育廢舊動力電池綜合利用骨幹企業,促進廢舊動力電池循環利用產業發展。光大證券表示,對於三元電池,透過材料回收方法,可具一定經濟性,市場將率先起量,2022到2023年是行業重要拐點,估算2019年可回收三元正極0.13萬噸,逐年遞增至2030年的29.25萬噸;在現價情況下2020到2030年三元電池累計回收空間將達人民幣1305億元。上海證券報報導,目前大陸退役動力電池回收,主要是梯次利用和回收提取原材料兩大方向,梯次利用是將退役動力電池拆解重組後,應用到儲能等對電池能量密度要求不高的領域;回收提取原材料則是提取報廢電池中的鈷、鎳等價格昂貴的金屬材料。中關村新型電池技術創新聯盟秘書長于清教指出,現階段一半以上的退役動力電池透過非正規通路流入非正規的市場,正規通路的回收成本和處理成本高,經濟效益較低,隨著電動汽車、儲能等應用的增多,如果在回收上沒有嚴格的監管,將出現很多問題。不過,隨著「車電分離」換電模式的興起和推廣,新的商業模式或為動力電池回收市場的規範化帶來曙光。蔚來汽車董事長李斌表示,「車電分離」的一大優勢是車與電池可以分開報廢,「如果整車報廢,要把散落在各地的電池包做回收,效率很低;如果分開報廢,回收效率就會很高。」他指出,如果能把回收成本降下來,提升回收效率,或許將來可成為一條「逆向」生產的電池產線。
國巨結盟鴻海 效益爆發
國巨集團攜手鴻海集團的效益將大爆發。國巨集團董事長陳泰銘7月7日表示,兩大集團合作後,國巨集團對鴻海集團被動元件出貨量將倍增,並推升國巨高毛利的車用營收占比大增,由目前的18%增至22%,有效帶動獲利揚升;半導體方面,由於分離式元件、小IC等客戶與被動元件相通,藉由國巨銷售通路,也能擴大雙方合作的商機。國巨集團攜手鴻海集團的綜效強大,陳泰銘高喊:「請大家拭目以待」。國巨昨天舉行股東會,陳泰銘親自主持,會後並接受媒體視訊訪問,釋出以上訊息。陳泰銘分析,從策略結盟的效益來看,國巨供貨給鴻海的量目標翻倍成長,而在鴻海積極發展車用業務的版圖,過程中一定會遇到過熱等技術問題,國巨在高端車用零組件布局完整,基美等也有很多經驗,完全可以解決這些技術問題。雙方近年都加速車用布局,以國巨為例,先後併購普思和基美,迅速擴大集團在車用市占,也透過參與HCAC方式,間接投資美國電動車新創公司Canoo,鴻海更是在電動車領域組成MIH平台聯盟,希望台廠能從過往在汽車產業僅供應零組件角色,晉身全球規格制定者之一,目前已超過1,600家廠商參與。除了揪團打國際杯,鴻海自身已到手的國際電動車訂單,包含法拉第未來(Faraday Future)、Fisker、Stellantis、納智捷、拜騰(Byton)等;雙強聯手深耕車用,陳泰銘看好目前國巨整體車用營收占比約18%,預估到2023年將能提升至22%,其他利基型應用如工控、物聯網、航太、資料中心等也會同步成長。
電動車三方合作生變? 鴻海、拜騰聲明來了
外電報導,鴻海集團與拜騰進軍電動車市場遭遇逆風,消息人士指出,拜騰最大債權人之一中國一汽接管該公司管理權,鴻海目前正撤出先前進駐拜騰的員工。對此,鴻海集團7月7日發出聲明,雙方後續合作進展,尚待拜騰內部組織調整後而定。拜騰則強調,公司正在進行團隊的優化建設,由拜騰核心股東一汽集團、合作夥伴富士康等分工合作,向拜騰派駐高管支持量產和營運工作的展開。(延伸閱讀:彭博:一汽取得拜騰管理控制權 鴻海動向受矚目)彭博資訊報導,消息人士表示,一汽上周安排來自一汽的張影擔任拜騰董事長。知情人士說,鴻海集團的人員正在撤離,部分進駐拜騰南京廠的人員也正在撤離。鴻海集團在1月與拜騰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知情人士說,一汽質疑拜騰能否達成明年初量產的目標,也懷疑拜騰是否能實現掛牌上市計畫。路透曾報導,今年稍早拜騰與一些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洽談上市事宜。部分消息人士說,一汽也不願意將債權轉換成股權。對此,鴻海集團今日發出聲明,雙方後續合作進展,尚待拜騰內部組織調整後而定。拜騰聲明指出,拜騰正積極推進首款車的量產工作。與此同時,結合公司當前需要,拜騰正在進行團隊的優化建設,由拜騰核心股東一汽集團、合作夥伴富士康等分工合作,向拜騰派駐高管支持量產和營運工作的展開。拜騰表示,公司將充分利用一汽集團、富士康和地方政府等核心資源,制定一攬子相關方案,穩步推進首款電動車量產上市。鴻海集團在今年1月初宣布與拜騰汽車、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定,合力加速推進拜騰首款車型M-Byte的量產製造工作,力爭在2022年第1季度前實現M-Byte量產。為了加速合作,當時鴻海董事長劉揚偉還參與拜騰汽車全員會,發表「讓拜騰贏」的演講,並提出三大「贏的公式」。劉揚偉表示,拜騰有大螢幕數位化座艙體驗和品牌基礎,拜騰的股東一汽集團懂怎麼造車,可以協助拜騰,而富士康在供應鏈管理、整車和零組件整合、工程和品質管理等方面的累積,可以幫助拜騰加速量產。拜騰內部人士當時透露,富士康將向拜騰南京工廠派駐100多位工程人員,協助其加速量產,目前已經有一部分人進入工廠裡。拜騰原先設定2022年第1季量產,但在富士康協助下,公司高層希望將量產時間提前至2021年底或2022年初。
瞄準健身螢幕商機 和碩搶下Peloton大單
和碩搶攻當紅消費性電子產品,據了解,和碩已經成功搶下有健身界Netflix之稱的Peloton超大觸控螢幕代工訂單,預計明年交貨,訂單量可望上看200萬台,終結原本屬於廣達的獨門生意。 Peloton提供專屬飛輪車,搭配超大觸控螢幕與會員制的隨選飛輪課程起家,很快累積一票死忠用戶,之後Peloton將觸角擴專屬跑步機,同樣必須搭配超大觸控螢幕使用,超大觸控螢幕是Peloton體驗的中心,不僅可以播放隨選課程,螢幕還配備麥克風、攝影機鏡頭,可以跟朋友一面運動一面社交。去年初延續至今的COVID-19疫情讓居家運動蔚為風潮,即使Peloton提供的專屬健身硬體、隨選課程價格不便宜,Peloton銷售量仍一飛沖天,截至今年第一季為止,購買專屬硬體與隨選課程的會員人數已有208萬人,連續四季的季增率都高達20~25%,最近四個季度,會員每個月平均上課數都在20天以上,可見用戶對於Peloton隨選飛輪課、隨選跑步課死忠的程度。即便今年中開始,歐美市場陸續解封、健身房也重新開啟,對於在家健身市場的前景似乎不利,不過疫情反覆難料,連美國的實體飛輪教室連鎖龍頭SoulCycle,都在恢復實體課程之外,另外提供線上視訊隨選課程,讓Peloton持續看好後疫情時代的高檔居家健身需求。業界傳出,Peloton今年初就將每個月訂單量上升至10萬個,相當於全年訂單量可望挑戰120萬個,並對供應鏈釋出明年需求量將持續上揚的訊息,而Peloton在飛輪車、跑步機上裝置的超大螢幕,原本代工訂單是廣達的獨家生意,但是據了解,和碩已經搶進Peloton的超大螢幕代工訂單,預計明年開始交貨,明年的訂單量有機會上看200萬台。 和碩消費性電子產品布局廣泛,包括索尼PlayStation遊戲機、FitBit智慧手環與手錶、Google智慧音箱等,紅極一時但曾鬧出年輕用戶肺炎問題的Juul電子菸,也是和碩消費性電子的客戶之一,隨著Peloton即將在明年入列,和碩主力客戶的佈局可望更為分散,對於毛利率與獲利也可望有所幫助。
換充電規格也改變產地來源,台灣特斯拉新車未來可望從德國進口!
台灣特斯拉(Tesla)日前宣布,將從原先只有 Tesla 專用規格的 TPC 充電規格,另外增加歐洲市場為主的 CCS2 充電規格,在七月底時,將完成全台超級充電站「TPC 與 CCS2 雙規格並行」的充電座,第三季也將交付 CCS2 介面的電動車,此一舉動,可能也將改變台灣販售的特斯拉電動車產地,從原本的美國進口改為德國進口。台灣特斯拉指出,因應台灣將調和國際標準採「國際電工委員會」(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 IEC) 之規範,以發展電動車基礎建設,因此將 CCS2 列為接下來的超級充電站及目的地充電站規格,第三季導入的新車也將採 CCS2 規格。CCS2 是歐洲當地的直流電 DC 快充規格,特斯拉進入歐洲時,也是跟著市場規範改為 CCS2。台灣原先都是採用 CCS1 的交流電 AC 慢充作為基礎設施佈建,但台灣特斯拉的電動車便無法使用 CCS1 規格,採用 CCSI 慢充,充電速度相當有限。
因此傳出美國在台協會 AIT 建議,台灣接下來可採用 CCS2,讓特斯拉電動車仍能在台灣繼續販售,這樣也將改變台灣販售的特斯拉進口產地。 過往台灣特斯拉導入的都是美國進口,故只使用特斯拉專用的 TPC 規格,不過若改為 CCS2 規格,第三季導入的新車,應該會是從德國超級工廠引進新車販售。而改為 CCS2 之後,充電規格逐漸統一之後,未來更有機會,能讓全球在歐洲廣受好評的新款電動車導入至台灣,對於台灣電動車產業發展也會有更大助益。
因此傳出美國在台協會 AIT 建議,台灣接下來可採用 CCS2,讓特斯拉電動車仍能在台灣繼續販售,這樣也將改變台灣販售的特斯拉進口產地。 過往台灣特斯拉導入的都是美國進口,故只使用特斯拉專用的 TPC 規格,不過若改為 CCS2 規格,第三季導入的新車,應該會是從德國超級工廠引進新車販售。而改為 CCS2 之後,充電規格逐漸統一之後,未來更有機會,能讓全球在歐洲廣受好評的新款電動車導入至台灣,對於台灣電動車產業發展也會有更大助益。
貿易保護主義抬頭 產業承受國際競爭壓力
全國工業總會秘書長蔡練生7月7日表示,工總多年來每年進行「各國低價貨品進口對我產業威脅狀況調查」,今年調查結果首度發現,自韓國進口貨品造成的威脅項目高過中國大陸,十分罕見。根據工總調查,韓國對台灣的威脅主要是鋼鐵類產品。近期國際鋼價大漲,且呈現缺料狀況,但是工總表示,鋼鐵是零關稅的產品,在沒有關稅的屏障下,各國鋼品在美國及其他國家實施貿易救濟措施時,若逢國際鋼價下跌時,自然很容易流竄到台灣市場。因此,當這種零關稅傳統製造業廠商反映受到進口威脅時,政府的相應措施與力道應更積極。工總表示,這二年國際間普遍出現較以往更為明顯的貿易保護主義,各國為保有自己的製造業或產業鏈,紛紛透過產業政策,或以維護國家安全名義在邊境上實施各式的貿易保護措施,包括貿易救濟措施或是技術性貿易障礙,讓我國產業承受更為強烈的國際競爭壓力。
豐田Q2熱銷 躍美車市一哥
日本汽車製造商豐田(Toyota)第二季汽車銷量稱霸美國車市,首度擊敗本土常勝軍對手通用(GM),主因在於該公司零件供應管理得當,大幅降低全球晶片短缺帶來的衝擊。數據顯示,豐田今年第二季(4~6月)在美國市場的汽車銷量年增73%至688,813輛,比起通用同期銷量略高577輛。購車網站Edmunds.com指出,這是日本車廠首次榮登美國車市一哥。但豐田淡化此光榮戰績,僅表示這是「特殊例外」,畢竟此時正值美國貿易赤字擴大、時機敏感之際。該公司發言人表示:「我們認為這是不尋常情況,歸結原因在於各家生產受限。」豐田押注美國車市將迅速從疫情衝擊中復甦,並未跟進同業大幅減產與刪減零件訂單的腳步。當此時購車需求迅速回溫時,豐田更能應對暴增需求。但即便如此,民眾瘋狂購車的舉動,仍殺得豐田措手不及。隨著疫情趨緩、經濟逐步解封,汽車經銷商不愁找不到客戶,反倒擔憂汽車供應不足。全球晶片持續短缺,迫使車廠減產或停工,但這卻是豐田今年第二季銷量勝出的關鍵。豐田汲取2011年311大地震教訓,一改過去高度仰賴「及時生產模式」的作法,反而囤積四個月的晶片與關鍵零件庫存。研調機構LMC Automotive表示,其他車廠因晶片缺貨而停工時,豐田卻幾乎未受影響。豐田工廠今年迄今產能維持於90%以上,相較之下,其他對手僅為原來產能的50%~60%。豐田汽車經銷商依然得面對汽車庫存不足問題,但無論如何,豐田RAV4休旅車等暢銷車款供應量依然優於對手。美國猶他州一名與多家車廠合作的經銷商主管韋德(Stephen Wade)指出,當消費者找不到想買的汽車時,他們就會開始物色豐田車款。他表示:「我手頭並沒有大量RAV4庫存,但它們總是會小批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