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動態
出貨旺 宏致上半年營收登頂
連接器廠宏致7月12日公布6月營收9.15億元、年增34.95%,6月營收略優於5月、創下單月歷史次高,第二季營收27.75億元、年增34.38%,改寫單季歷史新高,累計上半年營收達50.78億元、年增38.96%,續創歷年同期新高。宏致表示,主要是受惠於筆電、伺服器、車電等產品出貨暢旺,加上4月開始認列新增子公司Genesis創世紀的營收,因此帶動整體營收規模放大。展望下半年,公司看好傳統旺季來臨、客戶需求維持強勁,惟大環境普遍長短料的問題仍存在、須持續觀察,但整體來說,預期第三季旺季效應仍在,對後續營運正面看待。營收穩健成長,宏致股價也跟著水漲船高,市場看好併購效應挹注動能,以及下半年營運優於上半年可期,近期吸引不少買單湧入,12日在買盤力挺下,宏致盤中一度大漲逾7%,63.8元創下2012年3月底以來新高價,尾盤漲勢收收斂後,以62.1元、漲幅4.72%作收。宏致表示,疫情刺激WFH、遠距商機,市場對於網通、伺服器、筆電的需求是明顯增加,不過相對疫情也帶來缺料、塞港等挑戰,因此仍要謹慎應對。法人表示,看好該公司部分產品線受到缺料影響的狀況有逐漸緩解,以及歐美地區疫情趨緩、需求復甦,加上傳統旺季的需求挹注,預期宏致第三季營運將維持成長態勢、優於第二季。去年底來,電子產業深受長短料問題困擾,以目前現況來看,宏致提到,筆電客戶反饋7月之後會逐漸舒緩;網通第二季缺料嚴重,但隨著IC缺貨慢慢改善,6月已出現好轉;車用電子從5月開始缺料就沒那麼嚴重,不過車市需求強,仍呈現供不應求。法人認為,看好宏致今年四大產品線皆具成長潛力,工業應用受惠各國基建需求復甦;雲端/伺服器跟隨高頻高速網路環境建置需求持續成長;汽車電子除受惠車市回溫,新能源車加速成長亦不容小覷;筆電/消費性3C,除了筆電需求延續,也有無人機、掃地機器人、智慧家電等產品提供成長動能。加上擺脫去年調整期以及今年有Genesis創世紀加入,整體來看,法人預期宏致2021會是不錯的一年,營運有望力拚挑戰歷史新高。
總體經濟
製造業勞動市場 相對穩定
這波疫情重創內需產業,主計總處國勢普查處副處長陳惠欣7月12日表示,製造業勞動市場相對穩定,生產未受到本土疫情衝擊,受僱員工經常性薪資呈微增。主計總處指出,5月底製造業受僱員工人數285.3萬人,較上月微減0.05%;經常性薪資為40,690元,月增0.17%,今年1至5月累計成長2.83%。其中,包括半導體在內電子零組件業受僱員工經常性薪資為49,469元,1至5月累計成長6.23%;觀察5月電子零組件業受僱員工每人每月總薪資76,745元,較上月增加逾1.5萬元,月增25.49%,可見該業景氣之暢旺。陳惠欣並指出,疫情衝擊內需產業,但遠距商機及宅經濟則受惠,像資訊服務業5月經常性薪資今年1至5月累計成長8.01%、汽車貨運業成長3.12%,快遞業成長3.05%,呈逆勢成長。她指出,5月製造業加班工時平均15.6小時,月減0.3小時,年增3小時,生產大致穩定,未受疫情太大波及。陳惠欣指出,5月製造業受僱員工人數月減1,000人,其中電子零組件業增加1,000人,紡織業則減1,000人。因製造業中各業景氣不一,而有差異,但整體製造業受僱員工數是相當穩定。陳惠欣表示,這波本土疫情衝擊來得又快又急,致短短半月時間,5月底受僱員工人數減5.2萬人,但衝擊侷限在內需產業。台幣回神 終止連四貶
美股創新高帶動台北股匯市走高,新台幣7月12日盤中最高升值1.03角至27.983元,盤中重新站上27元價位,終場以升值7.1分收在28.015元,台北與元太外匯經紀公司總成交量11.67億美元,結束連續四個交易日貶值。新台幣昨日盤中最高升值逾1角,終場收斂新台幣升值至7.1分,收在28.015元,但尚未升破28元整數關卡。匯銀主管認為,仍需觀察外資態度,下一步觀望新台幣何時升破28元並站穩27元字頭,才有望扭轉新台幣往強勁升值格局邁進。匯銀主管指出,昨日台北匯市交投較清淡,成交量11.67億美元較7月9日的18.04億美元縮減相當多,主因為外資上周五強力賣超台股,出走台北股匯市,嚇壞市場,匯市尚欠缺明顯方向。昨日外資稍微回頭,估淨匯入1億到2億美元,新台幣開盤後強升,一度升破28元,盤中最高升值1.03角至27.983元,匯銀指出,出口商則相對較為冷靜,等待更划算價位出現再拋匯。匯銀指出,台幣短線估計仍先維持27.8元到28.2元區間格局,近期新台幣要大漲,必須看到台股有衝刺上漲動力,且還得注意,後續還有外資匯出股息的壓力。電子成交比重 連四升
台股7月12日震盪上揚,電子族群扮演要角,成交比重連四日提升並達43.4%,市場目光持續聚焦於相關供應鏈。法人指出,在消費性電子新品啟動拉貨下,功率放大器等上游零組件,以及半導體封測將能顯著受惠,股價偏多反映可期。據統計,集中市場傳產成交比重連四日降至50.2%,電子類股成交比重則連四日提升至43.4%,占比為6月25日43.6%以來新高。另以電子、傳產次族群來看,電子族群交投增溫,台積電、聯發科、日月光投控等半導體權值股功不可沒,相關標的吸引資金,行情走強,推升半導體成交比重來到24.9%,為6月10日28.0%以來新高。以上市29類類股指數漲跌幅來看,半導體、電子、電子零組件漲幅皆逾1%,分居類股漲幅表現第二、三、五名,航運則跌0.09%。就後市看電子潛力族群,群益投顧分析,蘋果今年新手機可望如期推出,近期上游零組件備貨陸續啟動,加上Wi-Fi 6市場滲透率持續提升,將挹注功率放大器廠下半年營運增溫。半導體封測持續供不應求,又以微控制器MCU封裝產能最為吃緊,使得本季MCU封裝佳格漲幅最大,報價上揚達15%、測試漲幅也相當;另記憶體封裝需求同樣暢旺,不僅取消對客戶的折讓,同時動態調整價格,將帶旺封測業者營運。電子資訊
PC熱潮退 下半年出貨恐降溫
延續去年因疫情帶動的遠距辦公及線上教學等宅經濟需求,今年上半年全球包括筆電在內的PC市場出貨,仍有雙位數年增幅的強勁表現。不過兩大研調機構IDC及TrendForce對於下半年市場需求看法一致,預期消費性及教育需求將放緩,成長動能將逐步收斂,但今年度出貨量仍將有兩成以內的年增長。IDC初步統計,今年第二季全球PC(含筆電、桌機及工作站)市場,因受到供應鏈短缺及國際物流影響,出貨量較第一季出現0.44%的微幅衰退、達8,361.4萬台,惟仍較去年同期有13.2%的年增長,顯示市場需求依然強勁。以全球前五大品牌廠出貨表現來看,聯想、惠普及蘋果出貨皆較第一季下滑,戴爾及宏碁則分別有8%及4.3%的季增幅,市占率也因此有所增長。其中,筆電產品因受缺料影響加劇,出貨年增表現不如桌機。另一方面,對比第一季及去年第四季的單季出貨年增幅,分別為55.9%及25.8%,第二季僅一成多的年成長明顯收斂,顯示已出現市場需求恐放緩的早期跡象。另一方面,隨著各國疫苗施打率提升、企業及商業活動重新營運,來自商用市場需求亦有成長潛力。IDC認為,全球PC市場正面臨憂混合的後市信號。TrendForce則預期,今年Chromebook將成為拉抬整體筆電市場成長的關鍵,全年度出貨將以4,700萬台創高,年增幅高達50%。但隨占比七成的美國教育市場滲透率趨於飽和,占比一成的日本GIGA School等教育標案需求亦明顯放緩,下半年教育筆電需求將不再急迫,加上部分料件超額下單的影響亦將逐步浮出檯面,將致第四季受到明顯的影響,估計該季筆電出貨量將會季減3%、降至5,800萬台。IDC先前預估今年度全球PC市場總出貨量將年增18.2%、達3.574億台,直至2025年度的年複合增長率(CAGR)為2.5%。TrendForce則預期今年度全球筆電出貨量將以2.366億台刷新歷史新高,年增幅達14.8%,至於2022年則可望因混合工作模式成形,及商用筆電需求回溫等出貨利多支撐下,年減幅度較原估值收斂至約6%,達近2.22億台。

車用動能強 汽車板廠營收旺
不論是燃油車或電動車,今年車市需求明顯回溫,車用電子需求增加,帶動相關零組件廠出貨走強,如高技六月營收再寫歷史新高、敬鵬連二月成長,六月營收創近一年半新高、定穎上半年累計營收續創歷年同期新高。展望下半年法人預期,看好傳統電子旺季到來、需求升溫,以及車用晶片缺貨問題有望在第三季逐漸看到舒緩,加上電動車加速成長的趨勢不變,帶動車用電子出貨看漲,因此樂看汽車板廠下半年營運持續走揚可期。高技六月營收2.97億元、月增3.09%、年增38.8%,第二季營收8.6億元、年增28.85%,累計上半年營收達16.4億元、年增32.4%。高技受惠於四大產品線需求暢旺,以及新產能加入貢獻,六月、第二季、上半年累計營收皆創下新高。展望下半年法人認為,網通交換器需求穩健成長,尤其400G交換器有逐漸放量趨勢;電動車方面高技跟隨客戶發展已切入不少大廠中,受惠電動車需求持續成長,高技電源控制板出貨同樣備受看好。另外,高技預計下半年將再增加30%產能,新產能挹注、推動營收規模放大,法人樂看高技第三季營收將延續第二季態勢,逐季創高可期,2021全年的營運也有望挑戰歷史新高。敬鵬六月營收14.9億元、月增5.44%、年增26.7%,上半年累計營收為85.9億元、年增19.4%。除了汽車需求升溫,為因應原物料價格上揚,敬鵬持續溝通反應報價,也是帶動第二季營收穩健成長的原因。展望2021全年,公司看好傳統燃油車回溫以及電動車持續成長,以及汽車以外業務如通訊板佈局有成,正面看待接單、營收穩健成長,下半年匯率因素也有望緩解,惟長短料的不確定因素仍需要持續觀察。定穎六月營收12.7億元、年增39.7%,第二季營收39.07億元、年增43.92%,創單季新高,累計上半年營收達74.7億元、年增30.2%,續創歷年同期新高。展望後續公司先前指出,看好汽車需求強勁、接單暢旺、產線維持滿載,且下半年將有新產能開出,營運有望再往上突破。定穎規劃2021年昆山廠產能維持,黃石廠A棟傳統板會增加15萬平方英尺月產能、HDI增加5萬平方英尺月產能,同時,B棟也將在今年開始興建,於該廠規劃高階製程,全年資本支出預計約18億,用於A棟新產能和B棟廠房建設。
教育市場需求降溫 筆電出貨恐反轉
筆電需求狂潮從去年發展至今,出貨量大增、甚至有望創新高,其中一大關鍵是主攻教育市場的Chromebook井噴式出貨帶動,研究機構TrendForce預估,歐美疫情趨緩,美日教育標案需求減少,下半年相關領域需求將不再急迫。2020到2021年教育用筆電需求高漲,Chromebook是拉抬整體筆電市場成長的關鍵。全球Chromebook三大廠商主要為惠普(HP)、宏碁及聯想;但以品牌出貨表現,以Chromebook產品占比近五成的三星成長幅度最多。近年Chromebook占整體筆電市場比重逐年增長,2021年將以4,700萬台的出貨達到高峰,年增率高達50%,美國以70%占比成為全球需求最大宗的國家,其次是日本10%。然而,在美國教育筆電市場滲透率逐漸飽和,及解封後恢復實體上班上課,加上日本GIGA School等教育標案需求明顯放緩,下半年教育筆電需求將不再急迫。品牌方面以Chromebook產品占比較大的宏碁與三星會受到較大影響。
蘋果大改款 台廠增動能
蘋果今年秋天新品除了新iPhone備受期待之外,傳出也將推出九年來最大改款的第六代iPad mini,以及兩款搭載自行研發的M系列處理器的新款iMac桌機。市場看好,蘋果平板與iMac改款,有望吸引果粉新一波換機潮,為台積電、鴻海、仁寶等協力廠帶來新動能。蘋果於二○一九年推出的第五代iPad mini,七點九吋螢幕搭A12 Bionic晶片,並支援Apple Pencil手寫筆的操控。市場傳言,蘋果正在調整iPad mini設計,包括邊框更薄並移除Home鍵。先前傳言指出,第六代的iPad mini將年底前問世,但據最新報導,最快秋季就會推出。彭博資訊「Power On」時事通訊記者葛曼(Mark Gurman)表示,第六代iPad mini「應該會在」秋季推出。他引述消息人士的說法指出,這會是該裝置「九年歷史以來最大的重新設計」,將類似iPad Air所出現的調整。外洩的設計圖顯示,iPad mini的尺寸規格與當前款式相同,僅差距三公釐。Lightning接頭據傳已換成USB Type-C,揚聲器的部分也有所改善,同時保留Touch ID做為電源按鈕感測器的形式。蘋果平板電腦兩大組裝廠為鴻海與仁寶,其中鴻海主要代工高階iPad機種,仁寶則以代工平價iPad機種為主。鴻海與仁寶均不評論單一客戶與訂單。針對今年非個人電腦產品的展望,仁寶表示,第二季同樣受到零組件吃緊而影響到平板電腦等的出貨,但隨著第三季平板電腦、智慧裝置、穿戴裝置等新產品拉貨動能增溫,今年維持逐季成長、全年雙位數成長的目標。另一方面,葛曼同步爆料,第六代iPad mini並非是蘋果規劃中的唯一產品,還包括更新的廿四吋iMac,以及推出第二款採用Apple Silicon的iMac產品。報導指出,新款產品將是尺寸更大的iMac,顯然是要取代當前的廿七吋iMac,但可能有更大的螢幕。這款iMac可能會搭載謠傳中的M1X晶片或是M2,而不是M1晶片。蘋果自家M系列晶片由台積電獨家代工,市場認為,隨著新iMac問世,其搭載最新的M系列處理器可望帶來更優異的性能優勢,有助帶動新一波換機潮,挹注台積電出貨同步走揚。另外,鴻海主要生產iPhone的iDPBG鄭州廠區宣布,調高內部推薦合夥人獎金至人民幣七千元(約新台幣三萬元),這是今年以來第三次調高相關價碼;今年鴻海給予重回工廠的勞工獎勵高達人民幣八千元,是自鄭州廠二○一○年開始營運以來給出的最高金額。業界認為,鴻海重金找人,主要為第三季旺季需求做好人力準備,顯示出蘋果可能如期在九月發表新iPhone,隨著蘋果新機發表並大舉拉貨,可望推升鴻海業績持續上揚。
今年筆電出貨量估突破2.36億台 創歷史新高
根據TrendForce調查,2020年因遠距辦公與教學等宅經濟需求,使筆電出貨表現打破過去年增、減3%的低谷循環,年成長近26%,而此波強勁的需求動能也延續至2021年,預估今年出貨量將突破2.36億台,年成長率15%。其中,因教育用筆電需求高漲所致,Chromebook將成為拉抬整體筆電市場成長的關鍵;品牌出貨表現則以Chromebook產品占比近五成的三星,以及搭載M1晶片的蘋果MacBook成長最多。近年Chromebook占整體筆電市場比重逐年增長,2021年將以4,700萬台的出貨達到高峰,年成長率高達50%,美國以70%占比成為全球需求最大宗的國家,接續為日本的10%。然而,在美國教育筆電市場滲透率逐漸飽和,以及解封後恢復實體上班上課,加上日本GIGA School等教育標案需求明顯放緩的情況下,下半年教育筆電需求將不再急迫。品牌方面,以Chromebook產品占比較大的宏碁(2353)與三星會受到較大影響。因此,TrendForce提出,Chromebook未來發展的觀察重點將著重在美國以外的地區,以及非教育用筆電市場的增長情況。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市場傳出對於下半年筆電需求減緩的雜音,主因是Chromebook低毛利的衝擊逐漸發酵所致,同時又面臨近七成Chromebook主要使用的11.6吋面板大幅漲價,以及半導體長短料等壓力,促使品牌開始調整下半年的生產占比。TrendForce預估,第3季歐美等消費需求將逐漸收斂,不過受到通路市場因低庫存的回補需求影響,仍對筆電市場存有一定支撐力道,故出貨水準將可能與第2季持平。此外,隨著歐美各國在施打疫苗比例提升下,疫情逐漸獲得控制,整體市場與教育標案的需求放緩所產生的效應,至第4季才會有較明顯的影響,預估該季筆電出貨量為5,800萬台,季減3%。同時,部分料件超額預訂導致庫存增加的影響也將浮出檯面。展望2022年,儘管筆電需求放緩,但在混合工作模式成形與商用筆電產品回溫的支撐下,明年整體筆電市場出貨量或將小幅修正,年減約6%、達2.2億台。
廣汽攜華為開發智慧純電SUV車型,擬2023年底量產
中國廣汽集團7月9日發布公告,經董事會審議通過,同意全資子公司廣汽埃安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與華為(AH8車型)項目的實施;該項目為雙方聯合開發的首款中大型智慧純電SUV車型,項目總投資7.88億元(人民幣,下同),計劃於2023年底量產。公告顯示,廣汽集團董事會同意全資子公司廣汽埃安新能源汽車與華為(AH8車型)項目的實施,根據公司與華為技術簽署的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基於廣汽GEP3.0底盤平台、華為CCA(計算與通信架構)建構的新一代智慧汽車數位平台,搭載華為全棧智慧汽車解決方案,聯合定義、共同開發,共同打造面向未來的一系列智能汽車;此一項目為雙方聯合開發的首款中大型智慧純電SUV車型,項目總投資7.88億元,計劃於2023年底量產,項目資金來源由公司統籌。據瞭解,早在2017年,廣汽集團已與華為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在智慧網聯電動汽車領域技術展開戰略合作,加速推進戰略合作項目,實現多個系統的量產搭載。同時,廣汽集團還與華為簽署深化戰略合作協議,雙方聚焦在計算與通信架構,迎接軟體定義汽車發展的趨勢,綜合雙方在智慧化、網聯化、電動化的合作研究,共同打造可持續更迭升級的數位平台,真正實現軟體定義汽車,為用戶持續提升更好的體驗。
廣達6月營收月增6%;Q2筆電出貨創同期新高
代工大廠廣達公布今(2021)年6月營收為903.89億元,月增6.3%,單月營收重新站回900億大關,雖然第二季持續面臨零組件缺貨問題,但廣達第二季筆電出貨仍維持1,900萬台的高檔水準,創下單季同期新高紀錄。廣達6月營收903.89億元,月增6.3%,年減3.3%;第二季營收2,602.78億元,季減3.2%,年減3.7%;累計今年上半年營收5,292.31億元,年增14.9%。廣達6月筆電出貨670萬台,較上月增加50萬台;第二季筆電出貨1900萬台,與上季持平,優於去年同期的1,450萬台,創下單季同期新高紀錄;累計今年上半年筆電出貨3,800萬台。展望第三季,廣達表示,目前筆電需求仍暢旺,但零組件缺貨問題持續,現階段較難評估第三季相較第二季是否可達季增長,但整體而言,預期第三季筆電出貨讓將延續高檔水準;伺服器部分,下半年進入伺服器傳統出貨旺季,故看好伺服器將持續成長。全年來看,廣達維持今年筆電挑戰出貨雙位數年增長的目標不變,並持續看好Chromebook需求,伺服器業務也維持雙位數增長目標。
還在缺!筆電組裝 Q3 缺料壓力沉重
多家供應鏈指出,下半年是消費性電子、手機、伺服器、車用電子等產業的旺季,晶片資源排擠下,可能讓原本吃緊的 IC 供應缺口問題雪上加霜,預期第三季筆電訂單需求至少持平或優於上一季,但因為零組件缺口並未縮小,可能影響 ODM 廠實際出貨,讓旺季營收動能增添變數。
缺料無解,ODM廠Q2筆電出貨普遍不如預期
ODM廠6月筆電出貨皆較5月谷底回升,不過以整個第二季來看,大部分廠商出貨量都低於內部預期,廣達第二季筆電出貨達1,900萬台,持平上一季,低於原本季增目標;仁寶第二季筆電出貨1,300萬台,較上一季微幅減少,也低於季增雙位數目標;英業達第二季筆電出貨500萬台,季增約4%,也低於雙位數季增預期;唯獨緯創第二季筆電出貨610萬台,季增約13%,達成內部雙位數預期,不過也坦言缺料情況比預期要嚴重。供應鏈指出,第二季主要仍缺8吋晶圓製程相關IC以及零組件,包括驅動IC、電源管理IC、audio codec(音頻編碼器),也擴及至許多小料件等等,整體缺口達20%~40%。
Q3筆電訂單需求並未減弱,但缺口沒有緩解跡象
組裝廠認為,第三季為傳統筆電出貨旺季,相較於上半年需求主力在教育市場、Chromebook,下半年有歐美返校商機,加上疫情加劇的東南亞筆電需求亦未被滿足,以及第二季因缺料而無法出貨的訂單,也將遞延至第三季,整體第三季筆電訂單需求仍有旺季水準。不過就零組件供給面來看,供應鏈指出,目前上游8吋晶圓產能短時間內無法擴大,因此並未看到任何缺口緩解跡象,特別是下半年包括消費性電子、手機、伺服器等都進入拉貨旺季,加上去年下半年至今年上半年深受晶片缺料所苦的車用電子也會加入搶奪IC資源行列,因此下半年IC供給緊缺問題恐雪上加霜。廣達指出,第三季筆電訂單仍大於第二季,不過缺料情況沒有看到緩解跡象,因此第三季筆電出貨能否優於第二季暫時保守看待。仁寶也認為,第三季客戶下單量較第二季提升,但缺料問題較難掌握,暫估第三季筆電出貨較第二季成長,但成長幅度要視料況而定。英業達指出,第三季筆電訂單需求仍強勁,加上第二季遞延訂單挹注,訂單較第二季有雙位數增幅,但預期零組件缺口仍與第二季相當,因此實際出貨也要看缺料情況而定。緯創則表示,第三季品牌廠需求持續,考量零組件缺口與第二季相仿約達二成下,預期第三季筆電出貨持平第二季表現。至於第四季筆電需求,供應鏈坦言目前還看不清楚第四季整體狀況,市場認為,若第三季筆電訂單因為缺料情況沒有緩解、無法滿足訂單需求,有可能部分訂單仍會遞延至第四季。
缺料無解,ODM廠Q2筆電出貨普遍不如預期
ODM廠6月筆電出貨皆較5月谷底回升,不過以整個第二季來看,大部分廠商出貨量都低於內部預期,廣達第二季筆電出貨達1,900萬台,持平上一季,低於原本季增目標;仁寶第二季筆電出貨1,300萬台,較上一季微幅減少,也低於季增雙位數目標;英業達第二季筆電出貨500萬台,季增約4%,也低於雙位數季增預期;唯獨緯創第二季筆電出貨610萬台,季增約13%,達成內部雙位數預期,不過也坦言缺料情況比預期要嚴重。供應鏈指出,第二季主要仍缺8吋晶圓製程相關IC以及零組件,包括驅動IC、電源管理IC、audio codec(音頻編碼器),也擴及至許多小料件等等,整體缺口達20%~40%。
Q3筆電訂單需求並未減弱,但缺口沒有緩解跡象
組裝廠認為,第三季為傳統筆電出貨旺季,相較於上半年需求主力在教育市場、Chromebook,下半年有歐美返校商機,加上疫情加劇的東南亞筆電需求亦未被滿足,以及第二季因缺料而無法出貨的訂單,也將遞延至第三季,整體第三季筆電訂單需求仍有旺季水準。不過就零組件供給面來看,供應鏈指出,目前上游8吋晶圓產能短時間內無法擴大,因此並未看到任何缺口緩解跡象,特別是下半年包括消費性電子、手機、伺服器等都進入拉貨旺季,加上去年下半年至今年上半年深受晶片缺料所苦的車用電子也會加入搶奪IC資源行列,因此下半年IC供給緊缺問題恐雪上加霜。廣達指出,第三季筆電訂單仍大於第二季,不過缺料情況沒有看到緩解跡象,因此第三季筆電出貨能否優於第二季暫時保守看待。仁寶也認為,第三季客戶下單量較第二季提升,但缺料問題較難掌握,暫估第三季筆電出貨較第二季成長,但成長幅度要視料況而定。英業達指出,第三季筆電訂單需求仍強勁,加上第二季遞延訂單挹注,訂單較第二季有雙位數增幅,但預期零組件缺口仍與第二季相當,因此實際出貨也要看缺料情況而定。緯創則表示,第三季品牌廠需求持續,考量零組件缺口與第二季相仿約達二成下,預期第三季筆電出貨持平第二季表現。至於第四季筆電需求,供應鏈坦言目前還看不清楚第四季整體狀況,市場認為,若第三季筆電訂單因為缺料情況沒有緩解、無法滿足訂單需求,有可能部分訂單仍會遞延至第四季。
電動車要普及,電池、充電技術仍是最大難題
市調機構科睿唯安(Clarivate)今日發表「未來之路:永續汽車的現狀與未來」報告,揭櫫電動車儘管在過去 20 年創新旅程取得巨大進展,但車輛充電速度和電池容量的瓶頸問題仍有相當大進步空間,另外車輛設計還有很多關鍵挑戰,克服這些問題對帶動電動車市場成長至關重要。科睿唯安表示,雖然發展迅速,但電動車普及仍面臨著諸多障礙,消費者對電動車的續航里程和充電基礎設施不足有所顧慮。據科睿唯安專利資訊顯示,過去 20 年到當前的發展歷程中,電動車研發活動一直聚焦成本、可靠性和安全性;相比之下,縮短電動車充電時間和提高電池容量的研發活動還停留在較基礎的階段。科睿唯安指出,從商標研究資料來看,證實充電技術仍然進展緩慢。包括美國專利商標局(USPTO)和歐盟智慧財產局(EUIPO)等主要智慧財產權機構的商標申請資料表明,針對電動車充電器和充電站服務的商標申請數低於電動車其他應用商標申請數,直到 2017 年以後,這類商標申請數量才開始大幅增加。
科睿唯安智慧財產業務總裁 Gordon Samson 說明,自從世界第一款油電混合車量產以來,汽車業進入新時代,見證電動車技術的巨大進步。然而市場潛力還仍未充分發揮。正如報告所示,要釋放電動車業的全部潛力,就必須克服一些關鍵設計難題。永續發展已成為策略必選項,不僅對汽車業,且對整個世界來說都是如此。
科睿唯安智慧財產業務總裁 Gordon Samson 說明,自從世界第一款油電混合車量產以來,汽車業進入新時代,見證電動車技術的巨大進步。然而市場潛力還仍未充分發揮。正如報告所示,要釋放電動車業的全部潛力,就必須克服一些關鍵設計難題。永續發展已成為策略必選項,不僅對汽車業,且對整個世界來說都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