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會員動態

總體經濟

電子資訊

車用題材發威 凡甲、台半電力足
電子類股成交比重睽違22個交易日再度站回五成以上,美股那斯達克指數的創高功不可沒,但同時在子題材方面,陸股車用電池龍頭寧德時代股價在近五個交易日四度創下歷史新高,凡甲、台半等概念股前景看俏。寧德時代借重新能源車銷量異軍突起,並宣布獲取特斯拉大單的題材下,股價一路扶搖直上,13日早盤最高來到人民幣579.6元,總市值僅次貴州茅臺、工商銀行及建設銀行,在A股位列第四。寧德時代作為創業板第一大權重股,股價的強勢攻高也帶動創業板指數13日首度超越上證綜合指數,隨後雖快速回落,但法人指出,當上證綜合指數被其它指數超越時,反超指數的領頭標的往往會成為接下來行情上漲的主角。尤其在中美新基建與政策補貼挹注下,新能源車銷量持續看增,公司獲利成長基礎穩固,行情更是備受期待。連接器廠凡甲同時握有寧德時代與比亞迪等兩大車用客戶,6月繳出2.59億元歷年同期新高成績,年增56.35%;累計上半年營收12.55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23.83%。凡甲今年也完成1.82億元減資,減資後新股已於3月29日上櫃,有助於拉高每股盈餘表現,另外二極體廠強茂也宣布透過公開收購方式取得凡甲約兩成股權,5日順利進入董事會,未來將有利凡甲擴大在客戶滲透率,同時凡甲尚有每股9.58元現金股利還未除息,隱含現金殖利率5.54%。此外,二極體廠台半目前手握寧德時代的電池二極體訂單,累計上半年營收達61.4億元,年增28.72%。隨新能源車出貨逐季成長,下半年拉貨動能有望更勝上半年。股價13日早盤創歷史新高105元後短線拉回,但三大法人連3日買超,相對具備籌碼優勢。
 
正崴下半年迎旺季 新品助攻營收估跳增
連接器廠正崴表示,下半年進入旺季,加上客戶手機、耳機以及遊戲機等新品開始拉貨,預計第三季營收季增雙位數,第四季將持續向上,下半年營收則可望較上半年增 5 成。正崴表示,6 月以及第二季受到新舊產品進入交替的空窗期,無論在製造或是通路端,營收均下滑,不過預計第三季起客戶美系客戶新款的手機、耳機零組件開始拉貨,將推升營運表現。此外,正崴原本預計在去年量產的資料中心 400G 高速傳輸模組,受到疫情影響,導致認證時間拉長,量產時辰數度遞延,但隨著美國疫情放緩,預計下半年將放量出貨給美系雲端服務業者。
除了製造業務進入旺季外,通路業務隨美系客戶新款智慧型手機上市,正崴認為,營運也將回溫,下半年將呈現逐季成長,營收估將上半年成長 5 成。正崴 6 月營收 53.1 億元,月減 7.4%、年減 20.8%;第二季營收 174.33 億元,季減 12.3%、年減 15%,上半年營收 373.07 億元,年增 2.2%。
 
第二季全球 PC 需求依舊強勁,但成長態勢逐漸趨緩
儘管存在全球零組件缺貨、物流成本上升等問題,但市場對於 PC 需求激增一直持續到 2021 年第二季。根據國際數據資訊(International Data Corporation,IDC)最新一季個人運算設備追蹤報告的結果顯示,第二季傳統 PC 全球出貨量達到 8,360 萬台、年增 13.2%。IDC 報告結果顯示,以第二季出貨量來看,聯想以出貨量約 2,000 萬台、市占率 23.9% 居冠;前 5 大 PC 品牌出貨量都有顯著提升,市占排名依序是聯想、惠普、戴爾、蘋果與宏碁(兩者分別為 7.4% 與 7.3% 相當接近)與去年同期相同。此外,宏碁則以出貨成長率 17.6%,領先戴爾的 16.4%、聯想的 14.9%。IDC 報告還指出,PC 需求上升,加上缺貨情況大大影響筆電供應,導致第二季桌機出貨量的成長幅度超越筆電。這份報告所追蹤的傳統 PC 是包括桌上型電腦、筆記型電腦以及工作站,但未列入平板電腦以及 x86 伺服器。IDC 行動與消費性設備研究經理 Jitesh Ubrani 表示,PC 市場火熱繼續推動品牌大量投資,也包括新品牌打進市場以及非領導品牌的額外投資。前 5 大品牌持續推動 PC 出貨量,較小的品牌也透過提供獨特功能或利基設計幫助推動成長。不過,IDC 設備和顯示器研究資深分析師 Neha Mahajan 指出,雖然年成長率仍然很高,但因 2021 年第二季成長率 13% 遠低於第一季的 55.9%、以及 2020 年第四季的 25.8%,成長態勢開始逐漸趨緩。然而隨著企業重新開業,商用領域的需求潛力似乎存在希望。
 
大陸5G應用揚帆 強攻三領域
大陸工信部等十個部門7月13日聯合發布「5G應用『揚帆』行動計畫(2021-2023 年)」的通知,提出將面向資訊消費、實體經濟、民生服務等三大領域,重點推進15個行業的5G應用,透過三年時間初步形成5G創新應用體系。大陸自媒體「IT之家」報導,大陸工信部、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國家發改委、教育部、財政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文化和旅遊部、國家衛健委、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5G應用『揚帆』行動計畫(2021-2023 年)」的通知。大陸工信部指出,大陸5G個人用戶普及率超過40%,用戶數超過5.6億;5G網路接入流量占比逾50%,5G網路使用效率明顯提高;5G物聯網終端用戶數年均增長率逾200%。這項「行動計畫」將面向資訊消費、實體經濟、民生服務三大領域,重點推進15個行業的5G應用,透過三年時間初步形成5G創新應用體系。據了解,從推動實體經濟領域來看,重點推進5G在大陸工業互聯網、車聯網、智慧物流、智慧港口、智慧採礦、智慧電力、智慧油氣、智慧農業和智慧水利等領域的深度應用,加快重點行業數位化轉型進程。5G融合應用是促進經濟社會數位化、網路化、智慧化轉型的重要引擎。大陸工信部表示,要大力推動5G全面協同發展,深入推進5G賦能千行百業,促進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高水準發展模式,驅動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升級,培育壯大經濟社會發展新動能。在個人消費領域,要打造一批5G+新型消費新業務、新模式、新型態,用戶獲得感明顯提升;垂直行業領域,大型工業企業的5G應用滲透率超過35%,電力、採礦等領域5G應用實現規模化複製推廣。
 
陸廠拜騰恐破產 台廠關注
大陸電動車新創公司拜騰汽車陷入破產危機,查詢陸企公開訊息的天眼查App顯示,拜騰汽車關聯公司南京知行新能源汽車技術開發有限公司新增破產重整信息。拜騰汽車7月13日回應,目前有債權人向法院提起訴訟並對拜騰提起破產申請,法院還沒有正式受理,拜騰正積極應對並尋求和解。鴻海集團今年元月大動作與拜騰汽車、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共同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定,隨著拜騰汽車陷入破產危機,市場關注鴻海與拜騰後續合作狀況,鴻海仍維持之前發出的聲明,即「雙方後續合作進展,尚待拜騰內部組織調整後而定」。鴻海集團是在今年1月初宣布與拜騰汽車、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定,合力加速推進拜騰首款車型M-Byte的量產製造工作,力爭在2022年第1季度前實現M-Byte量產。騰訊網報導,該案號為蘇0113破申26號,經辦法院為南京市棲霞區人民法院,申請人為上海華訊網絡系統有限公司。澎湃新聞指出,拜騰汽車回應,目前有債權人向法院提起訴訟並對拜騰提起破產申請,法院還沒有正式受理破產申請,拜騰正在積極應對並尋求和解。拜騰是南京知行新能源技術開發有限公司(FMC)旗下的新能源汽車品牌,2017年9月正式發布。在創立之初,拜騰的豪華團隊就讓業界頗為震動。CEO畢福康(Carsten Breitfeld)是BMW「i8之父」,總裁戴雷(Daniel Kirchert)曾擔任英菲尼迪(INFINITI)大陸總經理,設計副總裁葉稟煥曾在BMW擔任設計副總裁。
 
6月年減一成 陸手機出貨連三月下跌
大陸6月智慧手機總出貨量衰退,為連續第三個月下滑。中國通信院7月13日指出,主要受到市場需求在第一季提前釋放(首季出貨量年增100.1%)、行動晶片短缺、華為缺位等因素影響,但出貨量跌幅從4月、5月的跌逾30%,收窄至6月的下滑10%。新浪財經報導,中國通信院數據顯示,大陸6月手機出貨量年減10.4%至2,566.4萬支(月增11.7%)。雖然大陸手機整體需求盤整已久,但5G手機的出貨量仍在快速推進中。大陸6月5G手機出貨量年增13%至1,979萬支,占同期手機出貨量的77%。21世紀經濟報導引述市場人士分析,大陸手機業者小米、OPPO、vivo近期的新品發表節奏青黃不接,反而是蘋果脫離新品發表後三個月銷量即開始走下坡的慣性,將市占率維持在相對更長的時間,顯示華為短暫讓出的市占率,並未被其他陸廠接收。整體而言,目前大陸手機需求並不旺盛,換機周期還在延長,尚未看到明顯的需求反轉跡象。展望未來,多名業界人士分析,預計2021年大陸市場對於新機換機的需求熱情都不算高,這也是現在有越來越多的安卓系廠商開始推出更豐富的物聯網(IoT)品項的因素之一。此前遲遲沒有進軍平板電腦市場的OPPO、vivo,近日也出現準備進入該市場的跡象。此外, realme(真我)副總裁徐起6月中旬也暗示將推出平板電腦及PC。報導指出,儘管2021年下半年有望看到更多的折疊手機問世,但與其居高不下的價格相比,螢幕體驗更好的平板電腦不失為一個替代性選擇。隨著進入5G時代,這種更加豐富的終端連接勢必成為趨勢,也將考驗著終端大廠在多元終端生態圈的建構能力。
 
宏碁攻智慧停車 再下一城
宏碁集團衝刺多元化事業引擎,旗下宏碁智通持續擴展智慧路邊停車版圖,繼台南市、高雄市、台北市陸續獲得重要專案,日前再獲苗栗縣竹南鎮智慧路邊停車收費委託經營專案,可望為營運後市增添柴火。此外,宏碁7月12日公告補充旗下海柏特上市櫃作業時程,宏碁規劃海柏特將於明年第2季登錄興櫃。 宏碁智通智慧路邊停車業務日前再獲苗栗縣竹南鎮智慧路邊停車收費委託經營專案,將於市區主要道路及竹南火車站周邊,設立385席智慧停車格位,實行智慧開單服務,未來除解決民眾停車需求之外、更能有效提升政府停車管理績效。宏碁智通今年度已陸續取得台南市智慧路邊停車BOT案二期、台北市時段禁停車格智慧開單收費、以及苗栗縣竹南鎮之智慧路邊停車相關計畫,未來全台將突破6,000席智慧停車格。另外,部分智慧停車柱將整合充電樁設備,讓停車與充電計費皆可一柱搞定。
 
全球5G發展加快,估2021年底用戶數超過5億
全球各地正處於面對疫情的不同階段,考驗各產業應對變化的韌性,也凸顯網路連結的重要角色。愛立信預測,2021年底5G行動用戶數將超過5.8億,預計每日平均新增100萬名用戶。2021年最新一期《愛立信行動趨勢報告》納入前述趨勢預測,以及網路流量成長和各地區5G用戶數預估,顯示5G的普及速度遠高於4G。《愛立信行動趨勢報告》中的最新預測印證了5G將成為普及速度最快的行動通訊技術。截至目前,全球已有160多家電信商推出5G服務,愛立信預估,2026年底前,5G用戶預計將達35億,全球將有六成人口使用5G。然而,各地區的5G普及速度大不相同。歐洲市場由於起步較晚,其5G部署速度仍將遠遠落後於中國、美國、韓國、日本和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理事會(簡稱海合會)成員國市場。5G用戶預計將比4G提前兩年突破10億用戶這一重大里程碑,主要原因包括與4G相比,中國更早投入部署5G,並且有數家供應商更即時地推動5G終端裝置上市,且其價格持續下降,目前已有超過300多款5G智慧手機發佈或投入商用。隨著網路連結成為疫情後經濟復甦的關鍵要素,且影響日益重大,預計在未來幾年,5G商用網路的動能可望持續發展。2026年,東北亞地區將擁有全球最多5G用戶數,估計高達14億;而北美和海合會成員國預計成為5G用戶滲透率最高的地區,分別占據該地區行動用戶總數的84%和73%。愛立信執行副總裁暨網路業務部主管Fredrik Jejdling表示,2021年這份《愛立信行動趨勢報告》深具意義,隨著中國、美國和韓國等先行市場皆加速推出5G並擴展覆蓋範圍,顯示全球已邁向5G的下一階段;現在正是透過進階應用案例實現5G承諾的時候,企業和社會各界也正在準備迎接後疫情時代的新常態,而5G推動的數位化將在其中發揮關鍵作用。台灣愛立信總經理藍尚立(見附圖)表示,全球5G發展正在加速,而台灣在這波行動科技的浪潮中處於領先位置,自去年推出5G商用網路以來,官方數據指出台灣整體5G用戶已經超過270萬,滲透率超過11%,台灣的5G普及率相較於其他更早推出5G的國家進展更快,顯示台灣的5G發展速度居於全球前段班。藍尚立指出,這或可歸功於電信營運商與政府部門對於高品質5G網路的超前部署,而透過各種第三方的行動網路表現調查,也發現台灣的5G網路品質,從速度到使用者體驗,在區域評比中皆居於領導地位;而愛立信將與客戶攜手持續推動台灣5G的發展進程,以提供消費者與企業用戶更好的5G體驗,共同促進產業創新與升級。此外,《愛立信行動趨勢報告》也觀察,全球行動數據總流量(不包括無線固網接入服務,即FWA產生的流量)持續成長,2020年底已超過每月49EB(1個EB等於10億個GB),預計到2026年成長近5倍,達到每月237EB。而智慧型手機是推動此一趨勢的主力,95%的行動數據流量來自通過智慧型手機傳輸,其資料使用量已創新高。目前,全球智慧型手機的月平均流量已達10GB以上,預計到2026年底將達到35GB。愛立信指出,新冠疫情正在加速數位轉型,也提升了人們對可靠、高速的行動寬頻網路的需求。根據愛立信最新報告,在已推出5G的電信營運商(CSP)中,有近90%也推出了無線固網接入(FWA)服務(4G和/或5G),即使在光纖普及率較高的市場也不例外,以因應日益增加的FWA流量,預估到2026年FWA流量將增長7倍,達到64EB。愛立信預計,在2021年,大規模物聯網技術(Massive IoT,包括NB-IoT和Cat-M)連接數有望成長近80%,達到近3.3億;到2026年,這些技術預計將占所有行動物聯網的46%。
 
台灣19家主要科技大廠6月增收11% Q3業績看好
全球經濟復甦造成物資需求吃緊,科技產品相關的零件價格也持續上揚,尤以電腦用途的 LCD 面板及 DRAM 行情的上漲最為顯著。台灣多家科技大廠在相關領域扮演著主要供應商的角色,其業績表現也跟著向上攀升。19 家名列「日經亞洲 300 強 」(Asia300) 的台灣科技公司,今 (2021) 年 6 月的營收表現,約有 6 成比例 (11 家) 出現 2 位數增長。在 2021 年 6 月, 19 家名列日經亞洲 300 強的台灣主要科技公司,合計營收報新台幣 1 兆 1094 億元、年增 11%。當中,受惠於筆電用途的 LCD 面板行情上揚,友達 (2409-TW) 的 2021 年 6 月合併營收年增 57%。先前在疫情影響下,電腦需求就出現激增,而當前則由於美國和全球經濟的復甦,使得電腦相關需求出現增長。結果也造成面板價格上揚,面板廠商的業績也跟著向上攀升。同業群創 (3481-TW)2021 年 6 月的合併營收也出現 30% 的大幅增長。另外在智慧型手機及伺服器所使用的 DRAM 方面,南亞科的 2021 年 6 月合併營收報年增 44%,原因也與 DRAM 供需緊繃所造成的價格上揚有關。南亞科總經理李培瑛在 7 月 9 日的記者會上表示,全球經濟逐步回復成長,有助整體 DRAM 需求持續成長,從各項應用來看,消費性電子產品、伺服器及 PC 需求穩健,且 5G 手機占比提升。他預測 Q3 產品的月、季價格都將持續上漲,毛利率可望續揚,展望樂觀。不過,零件短缺問題依然嚴重,科技產品的需求也持續增加,台灣某家從事半導體相關行業的高層認為,下半年要增加零件庫存可能有所困難,情況可能比上半年還要來的嚴重,也篤定明 (2022) 年零件短缺的問題將持續下去,且大多數也都抱持著相同意見。
 
滴滴效應 70陸企赴美上市生變
滴滴出行遭大陸網信辦整頓後,大陸加快縮緊握有龐大數據的平台企業境外上市相關法規,大規模影響約70家有意赴美上市的陸企,市場也觀望相關企業會否轉戰港股IPO,港交所股價連日大漲,7月12日收漲2.65%報503港元,7月初時其股價僅約455港元。大陸最大「獨角獸」字節跳動在4月時曾表態,暫時不具上市條件。華爾街日報12日引述知情人士指出,字節跳動創辦人張一鳴此前與網路監管機構會面時,被要求處理數據風險,因而認為此時非合適上市時機,已在3月底擱置計畫。路透日前指出,在大陸監管層諸多措施後,申請赴美上市的零氪科技已經停止計畫。英國金融時報則披露,Keep、喜馬拉雅等平台企業均暫緩美股上市腳步。香港經濟日報報導,數據顯示,這波監管動作後,約影響70家「準中概股」。報導稱,自2014年來投行券商靠承銷陸企境外IPO總計賺取64億美元費用,其中40%在美股上市,該數據在中美緊張的2019年達15億美元,創歷年高峰,2020年規模也逾8,600萬美元,外界觀望這筆龐大費用是會石沉大海,還是轉往其他市場。網信辦10日表示,用戶逾100萬人的平台境外上市前要申報審查。市場人士認為,在官方嚴厲表態且短時間就將境外上市門檻大幅拉高的情況下,平台網企很可能會先停止上市步伐,且大陸的私募創投、當地網路巨頭投資部門相當活躍,企業不公開上市也能募集資金。另有業界人士認為,官方祭出多數企業無法達標的門檻,但不可能完全限制次級市場,未來很可能會視狀況放寬。海通國際股票資本市場部董事總經理何兆邦認為,滴滴事件後,部分敏感的陸企或選擇轉往IPO活躍的香港上市。財新網指出,喜馬拉雅基本已放棄美股方案,可能赴港IPO,此前也傳監管機構曾與喜馬拉雅洽談棄美在港上市的可能性。不過香港甚至上海科創板並非解決數據平台上市問題的萬靈丹,監管層明顯對幾個產業的數據特別重視,例如限制金融科技平台境外上市,連前身為京東金融的京東數科想在上交所科創板IPO,都在4月以失敗告終。另一家與滴滴同行類似的交通數據平台嘀嗒出行,在2020年10月、2021年4月兩度在港遞交上市申請,至今仍無下文。
 
宏碁Q2個人電腦出貨全球市佔第5、年增率稱霸5大品牌
根據市調機構IDC最新統計資料顯示,宏碁於2021年第二季個人電腦全球市佔以7.3%排名第五,年增率則以17.6%成為五大品牌年成長冠軍,季增率亦以5%成長遠高過業界均值,更在產業之中保持穩健成長趨勢。宏碁表示,公司致力研發創新產品,2020年宏碁在台灣專利申請中以523件排名第二,連續三年專利申請排名保持前三,顯見宏碁在研發及設計上的創新;同時帶動電腦及周邊產品的銷售,今年第二季宏碁分別在電競產品第二季營收年增35.7%、Chromebook 第二季營收年增41.8%,以強勁的成長動能,凸顯宏碁在全球消費市場的重要性與日俱增。
 
供需緊繃、零件價格揚!台灣IT廠營收增幅連8月達2位數
因供需緊繃、零件價格揚升,也帶動台灣主要IT廠營收續揚、增幅已連8個月達2位數(10%以上)水準。日經新聞7月13日報導,因全球經濟復甦、商品供需緊繃,推升IT相關零件價格持續揚升,帶動台灣主要IT廠營收續揚,2021年6月份列入「Asia300」成分股的台灣19家主要IT廠營收合計值為1兆1,091億元台幣、較去年同月成長11%,連續第9個月呈現增長、增幅連續第8個月達2位數水準,其中高達約6成(11家)企業營收交出2位數增幅。報導指出,價格揚升最為顯著的零件為液晶面板和DRAM,也讓供應相關產品的台廠業績顯著受惠。其中,因PC需求急增、帶動液晶面板價格揚升,友達6月營收暴增57%、群創也大增30%;DRAM大廠南亞科(2408)6月營收大增44%。據報導,零件短缺情況持續嚴重,台灣半導體相關廠商幹部表示,已進入IT需求進一步膨脹的下半年(7-12月),「在難於擴增零件庫存的情況下、當前事態比上半年還嚴峻。可以肯定的是、明年將持續呈現零件短缺情況」。台灣企業除了獨佔蘋果(Apple)iPhone的生產之外,還掌控全球晶圓代工6成以上市佔率,且包辦近9成伺服器、8成以上PC、9成iPad的生產,大量供應產品給美中日等全球大型企業,因此台灣廠商的業績動向被視為預估全球IT景氣的指標之一而備受關注。
 
數位轉型 產業資料服務化萌芽
受到疫情催化,數位轉型已成為目前最熱門的議題,逐漸在產業中展開,政府也編列相關經費在各地進行5G等數位基礎建設。工研院產科國際所總監曹永暉指出,企業數位轉型並不只是單純的透過科技工具優化目前業務、而是希望企業藉著科技工具的應用、加上既有的競爭優勢、創造出新的數位業務,他發現,台灣產業中已有一股將「產業資料」服務化應用新趨勢,逐漸萌芽。5月中旬國內疫情升溫,企業無不主動、被動進行數位轉型。政府在數位轉型浪潮中也不會缺席,行政院將投入相當經費攜手地方政府進行數位轉型,據了解,在前瞻後期5100億元的預算中,約有900餘億元用於數位轉型,其中的500億元資金來源則來自5G頻譜競標所得,將用於基礎公共建設、縮短偏鄉數位落差、推廣數位公益活動等領域。曹永暉指出,數位轉型可以從兩個方向來看,一個是在於企業對科技的應用,如基礎資訊架構和物聯網基礎架構、AI(人工智慧)等。另一方面則是經濟市場的變革。例如搜尋引擎的功能強大、網路上很容易進行產品價格的比較、價格雖然是產品在網路上鏈結消費者的關鍵因素,然而體驗也是吸引消費者的重要因素。已有非常多的學術研究證實網路的感染效應、周遭親朋好友、網路聲量所傳遞的消費體驗對產品鏈結客戶的影響力更大,網路口碑的影響甚至超過價格,這造成網路上又產生了一個新的角色「網紅」,網紅成為了客戶體驗的代表性人物,及產品行銷的一個很重要的管道。曹永暉指出,台灣已經有製造業的龍頭廠商將其生產線的Know-how透過數據化分析、轉變為顧問服務提供給其上下游的合作業者、或其他製造業;同時也有零售業者開始分析其消費者客戶的資料,提供給上架的廠商;電信業也開始運用其基地台的用戶連結資料提供人流分析的業務給需要開店的業者,這股「產業資料服務化」趨勢已經開始蔓延在各行各業中。
行事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