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會員動態

新手機拉抬 優群H2營運帶電
美系客戶新手機開始拉貨,為連接器廠-優群下半年營運挹注動能,優群總經理劉興義表示,下半年NB相關產品可望維持上半年水準,搭配手機客戶新機拉貨,下半年營收及獲利都會比上半年好。優群今天舉行股東會,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從去年延燒至今,遠距生活帶動NB、伺服器等需求暢旺,推升優群109年業績高度成長,優群109年合併營收為25.98億元,年成長18.51%,營業毛利為12.48億元,年成長28.53%,合併毛利率為48.03%,年增3.71個百分點,稅後盈餘為6.11億元,年增39.5%,每股盈餘為7.2元。受惠於NB需求持續暢旺,優群第1季稅後盈餘為1.39億元,年成長19.83%,單季每股盈餘為1.55元,累計前6月合併營收為13.76億元,年成長17.17%。就各項產品來看,優群表示,今年NB不會比去年少,Type-C及Long DIMM也維持穩定成長,預估今年Type-C佔比可望超過10%,若加上Long DIMM,兩大產品佔營收比重可望達20%。在微型沖壓件產品方面,優群目前此產品分為微型Metal bar金屬塊、Metal fence及Micro Pin & Micro Pin header(排針)三大類產品,其中Metal bar金屬塊因美系手機客戶持續沿用,預估今年出貨可維持去年水準,明年公司亦有包括公版在內3個新案在進行,以客戶預估來看,明年相關產品出貨可望倍增;在Metal fence部分,Metal fence功能類似屏蔽罩,過濾傳輸訊號,主要應用於穿戴式產品,目前公司已有美系雲端客戶在測試中;至於Micro Pin & Micro Pin header(排針)主要是應用在SiP封裝上,其中改良後可以客製化、多腳數的Micro Pin header微型沖壓件主要是為解決OSAT(半導體委外封裝測試廠)客戶加工問題,未來前景看好。展望下半年,劉興義表示,下半年NB相關產品可望維持上半年水準,隨著美系客戶新手機開始拉貨,今年下半年營收及獲利都會比上半年好,且每一季都會比去年同期好,全年營收可望較去年兩位數成長,雖然有新台幣升值、原物料價格上漲及人工費用增加等因素干擾,公司將努力今年獲利不低於去年。

總體經濟

電子資訊

健和興上半年EPS 2.27元 直逼去年一整年
連接器端子廠健和興7月15 日公告第二季自結稅後純益 1.68 億元,年增 131%,每股純益 1.07 元;上半年稅後純益 3.58 億元,年增 70.2%,每股純益 2.27 元,直逼去年全年。健和興 6 月營收 3.93 億元,月減 3.4%、年增 47.6%,且每股稅後純益 0.57 元,一舉賺贏 4-5 月總和。健和興第二季營收 11.93 億元,季增 12.4%、年增 40.7%,創單季新高;上半年營收 22.55 億元,年增 45%,也為同期新高。展望下半年,除了 5G、車用、電動槍等需求持續強勁外,車用新品包含 ABS 煞車輔助系統、LED 光源模組連接器、MCU 控制器等也預計下半年開始放量。健和興認為,下半年營運將優於上半年,全年營收將有雙位數成長,但毛利率還要觀察下半年原物料報價以及匯率走勢。
 
檳城廠生產步正軌 廣宇H2營運看佳
馬來西亞檳城附近疫情趨緩,鴻海集團PCB暨連接器廠-廣宇馬來西亞檳城廠區生產逐漸恢復正常,公司也透過延長工時及加班來因應訂單需求,儘管下半年有缺料變數,廣宇表示,第3季會比第2季好,下半年也會比上半年好。廣宇現有大陸山東煙台、東莞虎門、江西3個廠區,以及東南亞的泰國、馬來西亞兩個廠區,其中大陸廠區配合集團需求供貨,或是出貨非美國地區客戶如歐洲等,馬來西亞及泰國廠則依客戶需求出貨美國等地區。馬來西亞新冠肺炎疫情大爆發,為控制疫情,馬來西亞政府自今年6月1日起實施行動管制令至今,廣宇馬來西亞檳城廠區生產也因配合政府政策降至6成人力生產,不過隨著檳城疫情趨緩,目前生產已恢復到80%。廣宇表示,馬來西亞廠區有連接器、SMT及PCBA產品,終端產品為小型電動工具、宅經濟及美系品牌廠的對講機,月產值約佔公司20%,公司現在以延長工時及假日加班趕工,以因應訂單需求。廣宇第1季稅後盈餘為1.68億元,年成長8.06倍,單季每股盈餘為0.33元,累計前6月合併營收為100.02億元,年成長3.55%。展望下半年,廣宇表示,下半年變數在缺料,目前看起來,第3季會比第2季好,下半年也會比上半年好。廣宇今天股東會通過109年財報及配息,109年合併營收為205.47億元,營業毛利為21.44億元,合併毛利率為10.44%,稅後盈餘為6.63億元,每股盈餘為1.28元,公司預計今年每股配息0.65元。
 
正崴股東會決議配息2.5元 下半年拚營收季季高
連接器大廠正崴今舉行股東常會,除通過去年財報外,也決議配發現金股利2.5元,若以昨日收盤46.15元計算,殖利率約5.4%,預計7月20日發放。正崴上半年受缺料及淡季效應影響下,加上客戶新舊產品進入交替過渡期,營收表現持穩,近日公佈6月營收為53.1億元,月減7.4%、年減20.8%,為連續2個月衰退;累計今年上半年營收373.08億元,年增2.2%。展望下半年,正崴指出,隨著消費性電子產業邁入旺季,預計第3季起客戶美系客戶新款手機、耳機零組件開始拉貨,將推升營運表現,下半年可望優於上半年,全年營收挑戰雙位數成長。法人看好,正崴第3季起電子零組件出貨轉強,第4季則有iPhone新機助攻,下半年營運將逐季走強,營收預估較上半年成長達雙位數,全年業績將超越去年。正崴打入蘋果供應鏈多年,產品線涵蓋AirPods、iPhone及Apple Pencil ,主要供應連接器、連接器線、轉接線等零組件,目前正積極擴張多元產能,印度廠預計下半年進入量產,越南廠則預計年底或明年初投產,明年中國以外的產能佔比可望提升至1成以上。
 
憂伺服器缺料惡化,大型客戶提早下單
2021 上半年伺服器缺料情況逐步嚴峻,多少壓抑伺服器廠出貨情況,供應鏈指出,下半年伺服器訂單需求持續增溫,不過缺料情況未看到緩解跡象,實際出貨要視零組件供應情況而定,不過也傳出大型伺服器客戶疑慮缺料情況再惡化,已經提早下明年訂單,讓 ODM 廠能夠提早固料,等於是伺服器訂單能見度、交期拉長、看至明年。

下半年訂單增溫,惟Q3零組件缺口擴大

伺服器廠商第二季訂單需求都有不錯的表現,但是零組件供應缺口擴大,至少都有一成以上的缺口,進而壓抑出貨表現,供應鏈指出,進入第三季也還沒有看到缺口有緩解跡象、甚至缺口較第二季不減反增,主要還是缺8吋晶圓相關的網通IC、power IC等,也擴大到一些小型料件。目前不論以資料中心客戶為主,或以品牌伺服器客戶為主的ODM廠,下半年伺服器訂單需求都較上半年增加,需求都不成問題,出貨成長幅度取決於料況供應而定。客戶包括Facebook、微軟等大型資料中心的緯穎指出,2021年第二季若沒有缺料影響,緯穎可以多出貨10%,預期下半年訂單需求優於上半年,但缺料情況會更加嚴峻,以第三季來看,缺口會比第二季要大,今年全年出貨還是力拚比2020年成長,但是否能達成雙位數增幅,要視料況而定。客戶涵蓋北美四大CSP業者(雲端服務供應商)的廣達也坦言,下半年伺服器訂單需求較上半年增溫,但上游半導體新增產能十分有限,而下半年為各種電子產品出貨旺季,預期零組件供應將持續吃緊,全年伺服器出貨維持雙位數成長目標。主營品牌伺服器客戶的緯創指出,伺服器需求持續,不過考量伺服器零組件供應緊缺情況沒有改善跡象,第三季伺服器出貨估較上一季持平;以品牌伺服器客戶為大宗的英業達也認為,下半年伺服器需求正向,第三季訂單較上一季增加雙位數幅度,不過供應鏈持續緊缺,實際出貨要視零組件供應情況而定。資料中心客戶與品牌伺服器客戶約各半的神達則認為,下半年伺服器客戶訂單需求大於上半年,但目前料況把握度較低,實際出貨成長幅度需要謹慎看待,全年暫估出貨成長高個位數幅度。

大型客戶憂缺料惡化提早下單

供應鏈缺口未見改善之下,也傳出大型伺服器客戶疑慮缺料情況再惡化,提早下明年訂單,供應鏈指出,部分大型客戶提早下單,向ODM廠談授權備料,也就是客戶向供應商下較為長期的訂單、要ODM廠提早備料,並且保證不會砍單,一定會拉貨。這也顯示伺服器供應鏈訂單能見度以及交期拉長、看至明年。
 
英業達首日貼息 Q3被訂單追著跑
英業達今除息,配發1.85元現金股利,除息參考價為25.3元。早盤英業達股價呈現貼息走勢,指數下跌逾4個百分點。英業達6月合併營收約412.72億元,月增16.79%,年減22.72%;今年上半年累計營收2266.52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4.54%。英業達6月筆電出貨180萬台,月增20萬台,主因零組件缺料問題改善;累計第2季筆電出貨500萬台,季增4%,上半年出貨達980萬台。英業達表示,第3季訂單狀況不錯,筆電、伺服器與智慧裝置的需求端都成長兩位數百分比,但缺料問題增添不確定性,目前還是「被訂單追著跑」,第3季成長幅度仍要看缺料改善程度。科技創新情報SaaS服務商智慧芽(PatSnap)日前發佈《全球企業智慧製造專利排行榜(TOP100)》,英業達名列全球企業智慧製造專利百強。英業達自2001年至2020年連續20年保持台灣發明專利申請前十名,十分注重創新研發與專利布局,同時是台灣第一批打造5G智慧製造解決方案的廠商。
 
維熹看好今年家電應用增長;星鏈計畫長期動能受矚
線材廠維熹第二季營收創下次高,季增14%,法人預期,因成本墊高與匯率因素,毛利率先看與第一季持平,不過公司今年在家電客戶有不小斬獲,除既有美系大廠外,歐洲客戶也有1-2家指標新案到手,另星鏈計畫即將全球覆蓋,公司是特定零件主力供應商,後續動能也受矚。維熹上半年營收表現不弱,累計年增率達27%,除比較基期因素外,平均單價上揚與家電應用成長強勁,也挹注不小增長。不過法人認為,因第二季銅價及塑料成本都高於首季,轉嫁也較難一次反映,加上台幣匯價相對不利,整體單季毛利率可能與第一季持平,下半年新單出貨與成本、匯率因素轉趨中性,毛利率可能才會見到較大改善。今年雖對公司而言,成本是較大挑戰,但在積極轉型後,仍有部分利基領域的動能受到關注。其一是星鏈計畫(StarLink),公司是其網路電源線、戶外與室內接收端AC電源線的主力供應商,根據馬斯克6月底於MWC宣布,星鏈計畫8月將全線上線,一年內用戶目標50萬戶。據了解,星鏈計畫在已營運地區活躍用戶數約6萬戶,相關供應鏈今年第二季零件也有增加交貨量,市場預期,下半年交貨量會明顯優於上半年,今年出貨組數應有20-30萬套起跳,維熹將占其中超過八成供應量。至於家電領域,維熹過往以美系廠商為主,但去年下半年至今在歐洲頂級家電客戶,至少有2家客戶新案到手,法人預期,全年家電應用營收將呈兩位數年增。法人預期,維熹上、下半年營收占比約45:55,全年營收將呈雙位數成長,毛利率先蹲後跳;而公司今年每股將配發2.5元現金股利,將於下月2日除息。
 
良維H2營收優H1毛利率同增;車用佔比逐年墊高
受塑料及銅價上漲影響,法人預期,線材廠良維第二季毛利率可能不如首季,但仍將守穩二成水準,而下半年除跟進既有消費電子客戶新品成長外,另也看好家電與電動車長期機會,法人預期,公司下半年營收會優於上半年,毛利率改善幅度更大。良維主力產品線材跟轉接頭,原料以PVC及銅料為大宗,第二季相關成本都在高檔下,法人預期,單季毛利率可能較首季下滑,不過仍有機會守穩二成以上,而在近期台幣轉貶與銅價下跌下,加上進入年度新品的交貨高峰,下半年毛利率仍有改善機會。展望下半年,法人點名美系3C大廠包括筆電、平板電腦、TV等,都將進入拉貨旺季,公司也持續爭取智慧型手機線材的交貨機會。另外在利基應用部分,良維本來就是歐系精品家電的線材供應商,今年該客戶新款的吹風機,公司在線材與部分塑料機構件訂單,也預期第四季開始出貨。另在電動車領域,公司在車充與充電裝置都有著墨,並已有美國電動車充電基礎建設客戶開始出貨,現階段車用相關營收占比約2%,但後續隨客戶佈建量放大,明年加速成長。法人預期,良維下半年營收會優於上半年,而經營團隊仍以穩住實質利潤優於營收的目標,毛利率改善幅度擴大。
 
福斯電動車比重 2030年衝5成
德國汽車巨擘福斯(Volkswagen)逐漸將業務重心移至電動車,目標是在2030年前將電動車占全球汽車銷售比重提高至五成,並一舉取代特斯拉(Tesla),成為全球電動車一哥。能否達此目標美國市場至關重要,福斯因此擬定美國市占率翻倍計畫,經典廂型麵包車電動車款可望協助福斯達成目標。福斯ID Buzz電動廂型車預計2023年在美國上市,該車款以1960年代和70年代深受消費者喜愛的廂型車為原型。ID Buzz概念車已在2017年亮相,但量產版本仍未對外公布。福斯董事長狄斯(Herbert Diess)表示,ID Buzz將大幅強化福斯品牌的吸引力,特別是美國市場。他同時表示,福斯可望在2025年取代特斯拉,成為全球電動車銷售冠軍。
車服務,該公司預計2026年在德國漢堡進行測試。ID Buzz還會投入載貨用途。除了福斯品牌外,福斯集團旗下汽車品牌還包括奧迪、賓利、保時捷與藍寶堅尼。根據研究機構Cox Automotive數據顯示,福斯5大品牌在美國的市占率合計為4.6%,福斯希望在2030年前,美國的市占率能拉高至10%,相當於本田汽車目前在美國的市占。福斯ID.4電動跨界休旅車2021年稍早在美國上市,福斯表示該車款在美國銷售強勁。奧迪的電動車款除了E-Tron、E-Tron Sportback休旅車、 E-Tron GT四門電動跑車外,2021年底前將再推出兩款電動休旅車。保時捷則有高性能的四門電動車Taycan。福斯大舉拓展電動車的業務,除了必須與龍頭特斯拉相競爭之外,還得迎戰美國的通用以及福特汽車。包括通用與福特等大型汽車業者,還有富豪(Volvo)等規模較小的汽車製造商,都有打算在美國推出更多電動車款,搶攻電動車市場。
 
Q2全球手機出貨三星居冠 小米擠下蘋果首度排第二
7月16 日Canalys Research 公佈報告指稱,今年第二季全球智慧手機出貨量排名第一為三星,佔總出貨量的 19%。小米(1810-HK) 則是首度躍居第二,市佔率達到 17%,年成長逾八成,是前五大手機製造商中漲幅最大者。蘋果則以 14% 的市佔位居第三,而 vivo 和 OPPO(兩者市佔均為 10%)保持強勁成長的趨勢,年增率均逼近三成僅次於小米,雙雙躋身前五名。報告內容指出,2021 年第二季,隨著新冠病毒疫苗在全球各地推出,對於各國經濟和民眾而言的生活「新常態」開始形成,全球智慧手機出貨量大增 12%。Canalys Research 經理 Ben Stanton 表示:「小米的海外業務正在迅速增長。例如,小米在拉丁美洲、非洲和西歐的出貨量分別飆長逾 300%、150% 和 50%。」他表示隨著這種成長,該公司正在發生進化,其商業模式已從「挑戰者」轉變為「在位者」。不過,小米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偏向大眾市場,與三星和蘋果相比,其平均售價分別低 40% 和 75%。Ben Stanton 提到小米為了提高產品平均售價,今年的一個主要優先事項是增加 Mi 11 Ultra 等高階手機的銷售量。但這將是一場硬仗,因為 Oppo 和 Vivo 也有著相同的目標,都願意在線上行銷領域中投入大量資金,以不同於小米的方式打造自己的品牌。此外,他表示在全球半導體供應短缺的情況下,所有供應商都在努力爭取零組件供應,但小米已經將目光轉向一個新目標,就是取代三星成為全球最大的智慧手機廠商。
 
上半年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增加值增長17%
國家統計局7月15日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6月,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增加值增速達到17%。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劉愛華對本網提問表示,該數據好於同期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說明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在應對疫情衝擊、適應市場環境變化中,充分發揮了應變的能力。同時,內地在政策上也不斷給予各類企業和實體經濟更多支持。上半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5.9%,兩年平均增長7.0%。相比而言,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增加值增速達到17%,高於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在應對疫情衝擊、適應市場環境變化中,充分發揮了應變的能力。」劉愛華強調,內地在政策上也不斷給予各類企業和實體經濟更多的支持。總體上,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工業快速增長,說明市場主體的經營狀況不斷好轉,印證了內地總體經濟持續恢復。
 
蘋果VR/AR新專利:用神經網路模擬全身動作,讓VR無線傳輸更快
智東西7月14日消息,近日,蘋果的兩項VR/AR相關新專利得到了美國專利商標局(U.S. Patent and Trademark Office)授權。第一項專利是「生成身體姿勢信息(Generating body pose information)系統」。該系統通過收集身體各個地方的信息,然後利用這些信息打造用戶的虛擬化身(avatar)。第二項專利是「自適應無線傳輸(Adaptive wireless transmission schemes)系統」。該系統處理VR頭顯設備和主機之間的通信。據悉,蘋果正在開發AR/VR頭顯,以及稱為「Apple Glass」的AR智能眼鏡。蘋果正在針對人機交互領域的難題設計不同的解決方案,希望蘋果頭顯產品可以在其他頭顯產品中脫穎而出。

01.

新系統通過搜集姿態信息,在虛擬世界打造一個「你」

根據專利報告顯示,蘋果新專利「生成身體姿勢信息」系統可以通過攝像頭、神經網路系統等方式搜集用戶的姿態信息,形成一個用戶的虛擬化身 。

1、用神經網路系統搜集用戶姿態信息

單個神經網路系統可以搜集用戶姿勢信息;多個神經網路系統協同工作,可以模擬用戶的某個關節;最終,所有系統的信息全部匯總在一起便可以在虛擬世界打造一個用戶的「分身」。

在這個過程中,不同的硬體設備都需要機器學習。因為「生成身體姿勢信息」系統不僅要處理攝像機所搜集的數據,還需要讓不同的神經網路系統之間「學會」信息交互。

2、神經網路系統覆蓋身體全關節

神經網路系統會搜集用戶身體上哪些部位的信息,蘋果在專利報告中給出了答案。
「生成身體姿勢信息」系統的信息搜集範圍包括了「脖頸、肩關節、肘關節、腕關節、骨盆關節、膝關節、踝關節和指關節」。該系統不但會對每個部位的信息搜集範圍做出界定,而且還會確定各部位之間的連接處在哪裡。儘管該項專利的列表裡給出了所有創建用戶身體模型需要的基本要素,但似乎並不是很詳盡。比如說,指關節似乎只是重點指代手指,腳趾以及腳部運動似乎並沒有被該系統所關注。

3、用數據打造用戶虛擬化身

蘋果認為,打造良好的沉浸式體驗需要儘可能地搜集更多有關用戶姿態的信息。因為VR或AR應用程序可能會需要依據用戶的靜態姿勢或動態行為,為用戶呈現不同的內容。比如說,VR遊戲中的守衛需要對用戶不同的攻擊動作做出不同的反應。事實上,蘋果希望用「生成身體姿勢信息」系統控制用戶在虛擬世界的化身。比如說,虛擬在線社交VR Chat就可能會運用到這個系統來改變用戶的頭像呈現方式。

02.

打通通訊壁壘,

新專利使用凝視功能分配數據資源

蘋果的第二項專利「自適應無線傳輸」系統希望能打通頭顯和主機之間通訊壁壘。

1、VR頭顯遇通訊難題

目前市面上的VR頭顯如Oculus Quest,儘管設計者可以通過增加頭顯的重量,讓頭顯和主機之間的連接部位減少相應重量,但是,連接部位的電線本身就是一個問題。對此,有人提出用無線通信系統減輕頭顯的重量,並且取消電線。但事實上,無線通信系統也會存在很多問題。
比如說,無線通信系統傳輸數據需要消耗設備電量,並且無線通訊系統的帶寬比有線通訊更少。再比如,無線通訊系統里最常見的斷連、其他設備干擾的問題。

2、新專利採用交錯幀傳輸

面對這些難題,蘋果新專利「自適應無線傳輸」系統提供了一種新的解決方案。它雖然採用了無線通信系統,但是減少了一次傳輸的數據量。該方案要求系統傳輸儘可能少的視頻數據。並且,這項專利選擇將網路的帶寬量減半,通過左右眼數據交錯使用,實現交錯幀數據傳輸(interleaved frame transmissions)。蘋果的新專利認為,數據不必傳輸畫面的每一幀。它將畫面的傳輸幀分成不同類,一類是需要緊急更新的畫面幀,另一類是可以再次使用、沒有更新、較早時間的畫面幀。

3、凝視跟蹤功能加持數據節流

此外,該項專利還用到了凝視跟蹤功能(mention of gaze tracking)。該功能可以通過用戶的凝視,優先更新用戶正在查看畫面的數據。不僅如此,它還通過注視點顯示技術(foveated display techniques)減少用戶未關注的畫面細節量,再次節省數據傳輸。但實現這一方案可能需要極高的幀速率(frame rates)。據蘋果專利報告顯示,由於頭顯在眼睛部位,所以「每秒至少達到100幀」。

03.

技術會不斷迭代,但並不會全應用於蘋果產品

此前,蘋果在VR和AR領域具有很多專利申請,並且與這次兩項新專利有一些技術交叉。比如說在中央凹區域的顯示技術( foveated displays)方面,中心凹是眼睛的一個關鍵區域,它使人們能夠以非常清晰和精確的方式看到東西。2020年,蘋果又設計了與此次類似的一個系統,該系統可以通過眼動追蹤( eye tracking)來決定將數據資源投放在屏幕哪些地方,並且可以通過凝視檢測功能(using gaze detection)來確保畫面是否完成更新。再比如說,手勢識別功能。2018年,蘋果的一項專利曾涉及如何利用頭顯下方的攝像頭來監控用戶的手勢變化,以便系統通過手勢變化管理3D文檔。2015年,蘋果的一項專利可以通過機器視覺,遠距離識別人們的手勢。蘋果每周都會提交大量的專利申請,但新專利的存在僅代表蘋果的研發團隊對該領域感興趣,並不能保證這些專利會出現在蘋果的產品中。

04.

結語:蘋果下場會帶火VR/AR設備嗎?

蘋果兩項在VR/AR領域的新專利向我們揭示了一個事實,蘋果已經擁有較為成熟的、針對人機交互領域的難題的解決方案。根據天風證券分析師郭明錤報告,蘋果可能將在2022年中期推出VR/AR頭顯設備。他認為,蘋果頭顯能否成功要看VR/AR應用能否提供非常順暢的顯示與操作流程。據IDC稱,到2022年,VR/AR的市場價值約為560億美元。當蘋果入場頭顯設備時,是否能通過新的技術加速VR/AR設備落地,我們靜觀其變。
 
小米投資逾400家公司 30家為汽車企業
近期小米收購自動駕駛技術公司DeepMotion(深動科技),6月還投資了縱目科技、禾賽科技兩家自動駕駛領域的企業。加上此前小米投資的智芯半導體、博泰車聯網、睿米科技等智慧車相關企業,小米這幾年已對近30家汽車企業進行了投資。小米Q1財報顯示,小米共投資超過320家公司,如加上小米旗下各產業基金的投資,粗略估計,小米已經投資了400多家企業。
行事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