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會員動態

貿聯出貨旺 法人估第3季營收獲利成長
貿聯受惠資料中心、半導體設備、電動車與電器產品的需求暢旺,法人預估,2021第3季營收將季增4%,同時,獲利能力也進一步提升,預估第3季每股純益(EPS)將達4.78元。 2021-22 年 EPS 預估上修至 16.45 元、20.32 元,分別年增 17%、24%。貿聯2021年 6 月營收以24.1億元創歷史新高, 推升該公司第2季營收達70.4億元,季增 15%,優於法人預期,營收表現亮眼主要是因為產品平均價格調升,且電動車、電器線束、半導體設備與資料中心的需求穩健。由於貿聯在2021第2季調漲產品的平均價格,法人預估,該公司獲利率應可回升,預估第2季毛利率 24.0%,季增 1.8 個百分點,並上修營益率預估 至 11.0%,並調升第2季 EPS 預估為 4.37 元,季增 86%、年增 13%。展望2021第3季,法人預估,貿聯第3季營收將呈現季增, 除了來自電動車的成長性強勁之外,半導體設備、 資料中心與 電器產品的營收動能則將維持。法人重申對貿聯策略性切入高附加價值與客製化產品 (包括資料中心、半導體設備、電動車 與 電器等產品) 的正面看法。由於電器產品的營益率和公司平均 值相當,未來受惠於產品項目擴充 (從電源線到訊號線、從家電到工業與電動 載具),獲利率可望更上層樓。貿聯在東歐設有 電器產品的生產線,使其得以就近支援主要 電動車 客戶在歐洲擴產的計畫。法人預估,貿聯來自於電動汽車、工業與 電器 事業部 的營收,將持續從 2020 年的 57%占比,提升至 2021-22 年的 66%及 70%。 

總體經濟

亞洲製造業復甦 北強南弱
最新數據顯示,美國與歐元區7月製造業景氣擴張步伐小幅趨緩,亞洲出現「南北差異」,東北亞經濟體好轉,近來新冠疫情再度升溫的中國大陸和東南亞各國景氣擴張步調則放緩,凸顯缺料問題與Delta新冠變種病毒是復甦隱憂。美國供給管理協會(ISM)8月2日公布,美國7月製造業指數意外降至59.5,原因是製造商正苦於供應鏈瓶頸與缺料問題,美國上月製造業景氣雖然趨緩,仍高於象徵景氣榮枯線的50,擴張步伐依然穩健。歐元區7月IHS Markit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最終值微降至62.8,但高於初估的62.6,業者正以歷來最快速度補齊人手應付暴增需求,但也面臨沉重的供應鏈壓力,可能限制產出,製造商也持續把成本轉嫁給客戶。在亞洲,日本7月製造業PMI最終值升至53,為景氣連續第六個月擴張;南韓製造業PMI略降至53,為去年12月以來最低,仍是連續第十個月擴張,但兩國展望潛藏缺料與物流中斷的隱憂。印度7月製造業景氣則回升,PMI跳增至55.3、重返擴張領域,反映海內外需求激增。

電子資訊

伺服器、車用出貨放量,凡甲今年挑戰賺逾1個股本,盤中股價再創新高
受惠伺服器和電動車需求增長,凡甲(3526)下半年營收動能暢旺,法人預估,隨伺服器及車用佔比放大,凡甲除營收規模成長外,在產品組合轉佳下,毛利率也持續看增,預估單季毛利率可望站上五成以上水準,而在減資後今年更是可望賺進逾一個股本,激勵今日股價再創歷史新高,盤中最高來到212元,漲幅約9%。 凡甲今年第一季營收、獲利淡季不淡,毛利率達46.20%,寫下同期新高紀錄,第二季營收更是寫下單季新高紀錄,法人預估,在產品組合轉佳下,凡甲第二季、第三季的單季毛利率有望突破五成,單季營益率也可望站穩三成以上水準,帶動全年賺進逾一個股本。凡甲目前在伺服器營收比重已超過五成,產品除高功率和高頻連接器外,近年更是跨入可折高頻傳輸線(F cable),法人認為,由於高功率連接器競爭對手有限,且ASP將隨著CPU運算能力和散熱設計功率增加而上升,預估凡甲2021-2022年伺服器相關營收將年增20-30%。在車用方面,法人指出,凡甲2020年車用營收占比約10%,受惠於中國電動車電池供應商寧德時代和電動車品牌比亞迪需求帶動,今年上半年車用營收占比則提升至13-15%,而隨兩大車用客戶持續成長,預期凡甲2021-2022年汽車相關營收年增率可達50%以上,可望推升毛利率持續看增。
 
IDC示警 平板需求衰退可能更快
研調機構IDC最新報告顯示,今年第2季平板電腦單季出貨量達4,050萬台,年增4.2%,蘋果依然以三成市占率穩坐龍頭寶座,值得一提的是,IDC警告,消費者可能對於平板的需求將比Chromebook或更廣泛的PC市場衰退更快。IDC報告顯示,今年第2季平板出貨量達到4,050萬台,年增4.2%,與Chromebook相似增長出現放緩跡象。IDC警告,消費者對於平板的需求將比Chromebook或更廣泛的PC市場衰退更快。從出貨量排名來看,全球前五大廠商依序為蘋果、三星、聯想、亞馬遜及華為。若以出貨量年增幅來看,聯想第2季度年增64.5%,居於全球前五大平板廠冠軍。至於蘋果靠著iPad系列持續穩坐第一大平板廠寶座,第2季出貨量達1,290萬台,年增3.5%,市占率自去年第2季32.1%微幅下滑到今年同期的31.9%。展望後市,IDC預估,平板2020年實現兩位數強勁增長,今年預期出貨量也將達1.67億台,年增1.8%。不過,從2022年開始,平板將陷入個位數衰退,情況將一路延續到2025年。
 
Chromebook出貨 增速放緩
研調機構IDC最新報告顯示,今年第2季Chromebook出貨量達1,230萬台,年增68.6%,市占率前三名仍為惠普(HP)、聯想及台廠宏碁。不過,IDC指出,儘管Chromebook需求量仍大,但因零組件缺貨問題持續,供應商開始策略轉向,考慮優先出貨利潤更好的筆電產品。IDC報告顯示,今年第2季全球Chromebook出貨量1,230萬台,儘管表現不錯,僅較第1季出貨量1,300萬台略為減少,但今年首季出貨量年增率是逾3.5倍,而第2季出貨量年增率僅68.6%,與前幾季的成長幅度相比,增幅出現放緩跡象。IDC表示,雖然Chromebook需求量仍大,還有不少教育標案,但受到零組件持續短缺影響,部分供應商開始優先考量出貨利潤更高的Windows筆電。以第2季Chromebook出貨量排名來看,依序為惠普、聯想、宏碁、戴爾、三星,五大廠商市占合計達92.9%。惠普居榜首位置,出貨量430萬台,年增115.7%,市占率較去年同期27.4%上升到35%。台廠宏碁居第三名,第2季出貨190萬台,年增21.7%,但市占率自去年第2季21.2%下滑到15.3%。展望後市,IDC預估,Chromebook經過2020、2021年大幅增長後,2022年將進入衰退,Chromebook將連續三年進入衰退期,直到2025年才重回成長軌道。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帶動全球線上學習需求大增,進而讓Chromebook出貨暴增,成為帶動全球筆電近兩年增長主力功臣之一;但隨Chromebook需求轉弱,也讓市場看衰PC後市。華碩共同執行長許先越強調,不看淡PC需求,已設定積極成長目標。
 
迎擴產潮 設備業成長添動能
設備廠經過2020年的低潮後,受惠於面板設備投資回溫,營運表現明顯增溫不少,包括均豪、東捷、由田新技、晶彩科等設備廠,上半年合併營收都有三成以上的年增率。此外,順應半導體產業大擴產潮,設備業紛紛搶進布局,效益湧現,挹注2021~2022兩年的營運成長動能。這兩年台灣面板廠資本支出復甦,除了MiniLED/MicroLED、LTPS面板等技術升級投資之外,也小量擴充產能,強化在全球面板產業的競爭地位。大陸面板廠則不再進行新的LCD面板工廠投資,但仍在既有廠房內擴充產能。據大陸面板廠擴產計畫,未來三年,10.5代廠還將增加約30%的產能,8.6代廠約增加25%的產能,相當於多了一條月產能高達15.5萬片的10.5代廠、以及月產能17萬片的8.6代廠,這些新產能將在未來三年的時間逐漸投產。AOI設備大廠由田接單暢旺,累計上半年營收達10.27億元,較2020年同期成長39.83%。由田往年營收多為下半年優於上半年,加上產品組合調整得宜,營收結構由過去以顯示器為主,成功調整為電路板、半導體、顯示器均衡配置,也可望拉抬毛利率表現,法人樂觀看待由田下半年營收及毛利率的走勢。東捷面板、半導體和物流等三大領域接單旺,累計上半年合併營收達22.45億元,相比2020年同期大幅成長34.67%,下半年成長動能看好。東捷看好Mini LED/Micro LED應用放大,而且面板往更大尺寸、解析度更高及車載等應用發展,面板設備還是有固定需求,估計營收比重約維持在六成左右。今年半導體接單逐漸增加,半導體在手訂單的占比達到10%、目標提升到20%。由於宅經濟發酵,物流業對設備需求相當大,東捷旗下漢錸提供物流中心整廠輸出的服務,台灣四大超商和大型電商都是客戶,2021年營收占比可望提升到5%。均豪上半年合併營收約25.28億元,年成長85.17%。面板業、半導體業都擴大在台灣的投資,均豪智動化設備接單相當旺。此外,面板廠在MicroLED、車載面板都有新設備投資,至於半導體設備以智慧物流為多,很多主設備如AOI檢測、量測設備、平面研磨設備、高敏度皮秒IC分析儀器(PICA)等,2021年下半年會看到成果。
 
台灣雙A 第二季在EMEA PC市占同步增
全球PC市場今年上半年延續宅經濟需求熱度,單季出貨量仍逐季走升、8千萬台以上的水準。但在EMEA(歐洲、中東、非洲)市場,第二季在供貨因供應鏈缺料影響下走弱,整體PC出貨量低於預期,不過台灣雙A品牌廠宏碁及華碩在該區的市占率則有同步增長表現。國際數據公司IDC原估EMEA PC市場出貨量繼第一季以年增逾44%勁揚後,第二季將續以兩位數年增幅、並較第一季小幅增揚至達2,440萬台。惟根據IDC最新調研數據顯示,EMEA第二季PC總出貨量較第一季不增反減、降至2,219.9萬台,年增幅縮減至僅有4.7%。以該區前五大品牌廠出貨數字來看,除了宏碁仍有5%的季增長外,包括居前三的Lenovo(聯想,含Fujitsu)、HP(惠普)、Dell(戴爾)和排名第五的華碩,皆有個位數以上的季減走勢,但五大品牌在年增幅部分,都已不若第一季時的兩位數成長力度,多僅剩5~8%年增率。不過宏碁則仍有近24%的年成長,而HP在受到缺料拖累其商用PC出貨下,轉為年減11%。在市占率部分,宏碁與華碩則從上一季的8.5%、7.3%,揚升至9.6%及7.4%。IDC表示,雙A的增長主要受惠在消費PC市場有優於其它品牌廠的銷售增溫表現。IDC並指出,各品牌業者第二季的年增幅收斂,除受到去年同期基期較高的因素外,來自零組件的缺料問題壓抑了業者出貨力度,部分地區的教育訂單需求亦因供貨問題、出現遞延,使得EMEA在該季的商用PC出貨呈現年減走勢。不過,消費PC市場則受到宅娛樂帶動對電競機款需求持續增溫,帶動筆電及桌機的出貨皆保持雙位數的年成長,但比起第一季的強勁彈升表現,同樣明顯放緩。IDC認為EMEA PC市場目前仍保持強勁的出貨力道,展望下半年,因應更多企業在陸續解封後將添購桌機設備,加上部分教育訂單延遲出貨效益,將有利於帶動該區桌機及商用PC市場的回溫。IDC先前於第二季間上修對EMEA整體PC市場全年度總出貨量估值,預期該區含括傳統型、輕薄型及可翻轉型的筆電出貨總量將達7,828.8萬台,至於傳統桌機及All-in-one桌機則將達1,954萬台,整體PC總量可達9,782.9萬台。
 
今年全球通訊產業成長15.7% 台灣通訊產值將達3.92兆元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指出,2021年行動裝置市場復甦,以及5G電信網路設備與資料中心需求的帶動,預估全球通訊產業將成長15.7%,產值達6,731億美元。展望2021年臺灣通訊產業,資策會MIC預估產值將成長9.5%%,達新台幣3.92兆元,成長動能為行動通訊與無線通訊,行動通訊預估成長10.4%,主要來自消費端需求與5G換機潮,而無線通訊產值預估成長19.4%,主要受惠於疫情驅動WFH,提升對Wi-Fi需求。台灣出貨的Small Cell在2020年有明顯的產值提升,主要為出貨標的開始鎖定專網與企業端,產品單價較高;另外,在國際關鍵零組件缺料影響之下,大廠交期過長也有利於台灣收到部分轉單,因此2020年通訊關鍵晶片外銷表現亮眼,2021年預估成長達16.3%。觀測2021年通訊產業供應鏈,資策會MIC表示,「Open RAN」、「MEC軟硬體」與「專網」市場需求有機會成為臺廠供應鏈的營收新動能,整體來看,疫情為ICT產業帶來V型反轉的市場樣態,多種ICT產品供不應求,預期訂單將延續至2021年。資深產業分析師鍾曉君指出,美中貿易戰仍持續影響2021年通訊供應鏈,2020年就造成通訊業者搶料競賽,通訊零組件缺料及漲價問題,2021上半年情況將更嚴重,而缺料使得製造成本提升,多數製造商訂單滿手卻未必能如期出貨,增添營運風險。5G發展進程是2021年通訊產業一大焦點,資策會MIC表示,5G商用持續成長,截至2021年第一季,全球已有68國共162家電信商推出5G商用網路,而全球5G用戶在2020年已接近4億,預估2021年將超過6億。除此,2025年5G全球滲透率將達21%,前三高區域依序為北美(51%)、歐洲(34%)與亞太地區(25%),此三大區域5G連接數將占全球比重達9成。
 
財星世界500強 大陸國家電網奪第二
美國財星雜誌(Fortune)8月2日公布「2021年世界500強」企業榜單,受到新冠疫情影響,本屆上榜門檻與業績表現雙雙降低。中國國家電網公司自2020年的第三名上升至第二,成為中國最大企業。率先自疫情復甦的陸企緊隨其後,總上榜數量達135家,連續第二年居各國之首。台灣共有鴻海、和碩、台積電、廣達、仁寶、富邦金、國泰金和緯創等八家公司入榜。其中鴻海排名第22、台積電名列251名。財星公布最新「世界500強」顯示,中國企業表現強勢,上榜企業數量較2020年增加11家,135家成績連續兩年居各國之冠。國家電網公司上升一名,位列榜單第二位,僅次於連續八年蟬聯全球最大企業的美國零售商沃爾瑪,亞馬遜名列第三,為第一次進入三甲。數據顯示,本屆上榜企業總營收約31.7兆美元,年減5%,入榜門檻也從254億美元下降到240億美元。企業利潤更年減20%,創下2009年以來最大跌幅。其中,來自中國(含香港)的135家企業平均利潤約有35.4億美元,高於榜單平均利潤33億美元。
榜單指出,新冠疫情在2020年重創全球經濟,中國的防控措施見效使陸企迅速復甦,進而擴大生產,海外訂單大增也助長對外貿易業績,中國因而成為2020年全球唯一實現貿易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也使陸企在2021年財星排行榜的優勢擴大。最新榜單中,中國共有18家新上榜和重新上榜企業,包括中國船舶、榮盛控股和融創中國等。此外,華為排名逆勢上升,自49位升至第44位。經能源與礦業企業重組合併的晉能控股集團也大幅躍升325位,位列第138位。工、建、農三大中國銀行持續位列利潤榜前十位,中國上榜的十家銀行總利潤占全部上榜陸企利潤總額的41%,相較2020年占比為44%,銀行利潤占比雖下降,但是比例仍然較高,導致非金融企業的利潤遭排擠。
 
美拚AI 雲端伺服器廠利多
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宣布共斥資2.2億美元(約新台幣61.6億元)在全美40個州設立人工智慧(AI)研究中心,主要合作夥伴包括Google、亞馬遜與英特爾,可望推動台灣雲端伺服器廠商出貨量進一步成長。Google雲端伺服器供應商主要為英業達與廣達;亞馬遜AWS雲端伺服器供應商有鴻海、緯穎、廣達與英業達等。NSF將設立11個新的AI研究中心,該機構在2020年曾宣布首輪資助七個AI研究中心,因此合計的投資金額為2.2億美元,將使AI研究中心涵蓋到全美40個州,每個研究中心未來五年將獲得2,000萬美元資助,有助整體AI產業快速發展。AI研究中心需要大量的運算與儲存裝置,同時AI研究中心的合作夥伴包括Google、亞馬遜與英特爾等雲端服務供應商與雲端伺服器晶片龍頭,台系雲端伺服器供應鏈廠商可望受惠。英業達表示,因新平台轉換及大型資料中心客戶成長力道挹注,今年伺服器業務展望可期,惟受到缺料影響,下半年需觀察料況,隨時調整出貨動能。廣達董事長林百里指出,終端產品多樣化發展態勢明顯,異業結合更趨緊密,AI技術發展,也推動以往「中心化的雲端運算」朝「去中心化的邊緣雲運算」邁進;各式各樣的智慧物聯網(AIoT)裝置,結合新世代行動通訊技術的超智慧連結社會將應運而生。廣達今年受惠來自雲端服務商需求暢旺,先前預估今全年出貨年增率有望優於預估的10%至20%。為因應需求,廣達第2季在林口新增生產線,合計新增三條生產線,推估第2季產能增加約20%,不排除第3季再擴產。緯穎執行長洪麗甯認為,下半年訂單展望比上半年好,但是零組件缺口超過10%,第3季缺口比第2季大,雖然沒有悲觀,但也不敢樂觀,今全年可以較去年成長。
 
廣明配發現金股利1元 邁向填息路
廣達集團旗下廣明8月2日進行除息,派發現金股利1元,除息參考價為36.85元,以收盤價37.35元計算,填息率約達五成,穩步邁向填息之路。廣明今日進行除息交易,派發現金股利1元,終場收在37.35元,上漲0.5元、漲幅1.35%。以收盤價計算,填息率約達五成。廣明今年6月營收6.66 億元,月減20.3%、年減28.4%,單月營收連續三個月下滑,第2季表現不佳。對此,廣明指出,第2季原先就是傳統淡季,由於新冠疫情影響供應鏈及運輸等,都進一步壓抑業績表現。展望下半年,廣明坦言目前能見度不足,主要是因新冠疫情影響,不僅衝擊市場需求,也衝影響到供應鏈、生產端,運輸上也有問題,因此對於下半年展望仍不明朗。廣明因應中美貿易戰,先前已在泰國設廠,主要生產HD/SDD的代工,以及其他周邊等電子產品。今年以來,由於泰國疫情日趨嚴重,也導致市場憂心廣明該廠運作,惟廣明指出,泰國現階段疫情雖嚴重,但因公司工廠管控較佳,目前生產一切正常。
 
中國6月汽車銷量年減率12.4%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中國今年6月汽車銷量為201.5萬輛,年減率12.4%,其中乘用車銷量156.9萬輛,年減率11.1%,商用車銷量44.6萬輛,年減率16.8%。由於去年第1季的基期較低,使得中國今年上半年汽車銷量1289.1萬輛,年增率達25.6%,其中乘用車銷量為1000.7萬輛,年增率27%,商用車銷量為288.4萬輛,年增率20.9%。若從中國6月汽車銷量的內涵來看,新能源車正當紅,單月銷量25.6萬輛,年增率139.3%,其中乘用車銷量24.1萬輛,年增率153.4%,商用車銷量1.4萬輛,年增率23.7%。由於買氣熱絡,新能源車上半年銷量達120.6萬輛,年增率201.5%,其中乘用車銷量為114萬輛,年增率217.4%,商用車銷量為6.6萬輛,年增率61.5%.。若就中國整體乘用車市來看,中國品牌6月銷量為69.1萬輛,年增率16.5%,市占率44%,較去年同期上升10.5%,上半年銷量為419.8萬輛,年增率46.8%,市占率42%,較去年同期上升5.7個百分點,表現遠優於德系、日系、美系及韓系汽車。
 
小鵬電動車銷量連續兩個月破表、7月年增228%,盤中漲1成
中國電動車廠商小鵬汽車(XPeng Inc.)週一(8月2日)公布,2021年7月智慧電動車交車量年增228%(月增22%)至8,040輛、再創單月歷史新高,當中包括6,054輛P7以及1,986輛G3。迄今(截至2021年7月31日為止),小鵬汽車累計交車量報38,778輛、年增388%。今年7月P7交車屆滿一週年、上市迄今累計交車量達40,612輛。小鵬指出,P7「自動導航輔助駕駛(NGP)」高速公路解決方案持續吸引更多客戶目光。小鵬7月宣布,G3更新版「G3i」預計於2021年9月開始交車。此外,第3季將正式在中國市場發表、第4季開始交車的小鵬P5系列電動車將包括全球首款量產光達(LiDAR)智慧車款。在LiDAR的幫助下,小鵬P5(配備Xavier自動駕駛輔助系統處理器)將成為全球首款具備城市NGP功能的智慧車。人工智慧(AI)晶片大廠輝達(NVIDIA Corporation)4月宣布,配備NVIDIA DRIVE Xavier的小鵬P7完成長達6天的自主駕駛測試。Livox 1月宣布將為小鵬汽車從2021年開始量產的全新車型提供車規級LiDAR技術。小鵬汽車ADS(XPEV.US)7月30日逆勢大漲6.38%、收40.53美元,過去3個月上漲35.51%,今年以來下跌5.37%。截至台北時間週一上午10時20分為止,小鵬汽車-W(9868.HK)大漲10.25%、報164.500港元,開盤迄今最高升至168.2港元、漲幅達12.7%。小鵬汽車競爭對手理想汽車(Li Auto Inc)週日公布,2021年7月理想ONE智慧電動SUV交車量年增251.3%(月增11.4%)至8,589輛、再創單月歷史新高。中國電動車廠商蔚來公司(NIO Inc.)7月30日宣布,8月11日美國股市收盤後將公布2021年第2季財報。Thomson Reuters報導,Faurecia(法國汽車零件供應商)執行長Patrick Koller 7月26日表示,儘管晶片短缺可能會持續到2022年上半年底,但汽車產量應該已在第2季末觸底、未來幾個季度將逐步反彈。
行事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