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1.【買主採購案】日商Intercompo Inc欲採購Connector
本會獲駐外單位一日商Intercompo Inc (網站:http://www.intercompo.co.jp  ),資本額7,320萬日圓,年營業額1800萬美元。為日本電子零件貿易公司,同時也進出口、製造及販售工業用/家庭用電器機器、零件等。因業務需求,需採購Connector VLP-04V (用於疫苗超低溫冷藏設備)。規格請參考附件產品DM 請確定是否有該規格產品!買主很介意~

上方為日商資料及需求,請惠轉業務單位評估,如為貴司代理商處理,祈請惠告代理商聯繫方式。 
 
祈請惠復業務連絡窗口聯繫資訊
1.公司名稱中/英文:
2. 公司網址:
3. 聯絡窗口中/英文姓名:
4. 聯絡email:
5. 聯絡電話+分機:
6. 是否可提供產品:

以上欲與買主聯繫還請貴司於8/5(四)前填覆資料。
如有叨擾及不解之處,還請多見諒並不吝來電諮詢。
再次感謝貴司對本會的大力支持與協助。







2.【買主採購案】日商Molex Japan LLC.欲急購國際標準MIL規格連接器(MIL Standards Connector),買主希望於八月辦理視訊會議
本會另獲駐外單位急件一日商Molex Japan LLC.,
因業務需求,需採購貴司國際標準MIL規格連接器(MIL Standards Connector)。
下方為日商資料及需求,請惠轉業務單位評估,


電子連接產業20210804新聞
日商:Molex Japan LLC.(網站:https://www.japanese.molex.com/molex/home)
日商Molex Japan LLC.成立於1938年,資本額120億日圓,為電子元件商,旗下子公司分布全球40個駐點,商業跨足20幾個產業,全球超過10萬件投資產品。

 祈請惠復業務連絡窗口聯繫資訊
1.     公司名稱中/英文:
2.     公司網址:
3.     聯絡窗口中/英文姓名:
4.     聯絡email
5.     聯絡電話+分機:
 
以上欲與買主聯繫還請貴司於8/5()前填覆資料,該買主希望於8月辦理視訊洽談。
如有叨擾及不解之處,還請多見諒並不吝來電諮詢。
再次感謝貴司對本會的大力支持與協助。

會員動態

矽瑪7月營收創歷史新高,近12個月共3次歷史新高
矽瑪7月營收創歷史新高,近12個月共3次歷史新高,年增率連續7個月成長超過10%,單月營業收入表現卓越。矽瑪(3511)專業連接元件廠商,受惠Fitbit運動手環熱賣帶動營運。為連接器廠,持續耕耘穿戴裝置、車用、醫療、工業等領域,像是Fitbit、亞馬遜等既有客戶。另外,公司將投資9.99億元,取得同星科技60%股權,宣示從連接器廠商跨入電腦周邊互連系統,爭取擴充基座市場大餅。近5日以來股價跌0.11%,落後同期大盤(漲2.44%)股價波動與大盤相距不遠,而近半年月營收成長率皆為正成長,股價有機會進一步向上推升。
信邦今年電動車應用成長超標,Q3營收拚續創高
受去年同期風電搶裝潮影響,法人預期,零組件大廠信邦今年綠電成長率將下滑,但汽車、工業與電動自行車等產品線,仍維持強勁的雙位數成長,特別是在電動車(EV)領域有不少斬獲,第三季營收也將再創新高無虞。信邦指出,因應補貼方案,去年受惠風電裝置的搶裝機熱潮,本來就預期在比較基期墊高下,下半年風電維持年增較具挑戰;以今年上半年情況看來,5月似乎已開始提早修正,但累計前6月還維持小幅年增3%;法人評估,因去年下半年數字較高,全年整體綠電可能會有約雙位數營收下滑,但其中太陽能將逆勢成長。除了綠電外,其餘產品線表現則至少在預期以上。特別是車用領域,因信邦具備車體裝置與充電裝的零件與模組生產能力,且通過主要國家安全規範,在中國本土品牌車廠大舉跨入電動車領域下,爭取到不少車體連接器訂單;另歐美擴大電動車在內的基礎建設,公司也跟進不少新客戶切入,整體車用市場較年初預期更為強勁,法人預估的營收成長將有四成水準。而在二輪的電動自行車上,終端需求續強,只是卡在供應鏈缺料問題,上半年信邦產能無法全開,公司期待8月後每月整車出貨量能穩定提升,至少能有8千台水準。法人預期,信邦第三季營收仍會有個位數季增,續創新高,全年營收將維持雙位數成長,每股稅後盈餘10.5元以上,再創新高。

總體經濟

IMF:人民幣2020年被低估0.5%
國際貨幣基金(IMF)最新報告指出,2020年人民幣匯價被低估0.5%,實際有效匯率區間在被低估10.5%至被高估9.5%。另外,基於美國經濟基本面,美元被高估約8.2%,為被高估5.2%至11.2%實際有效匯率區間的中值。綜合外媒報導,IMF於年度「對外部門報告」顯示,儲備貨幣在2020年初疫情爆發時升值,但由於非常規政策支持和疫苗分發方面的積極消息,自2020年3月中以來貶值。報告還稱,2020年全球經常帳赤字和盈餘合計佔全球經濟產出的比重,從2019年的2.8%擴大至3.2%。預計這些失衡將在2021年進一步擴大至佔全球GDP的近3.4%,然後隨?美國和其他富裕國家的預算赤字下降和貿易正常化,將縮小至約2.5%。報告稱,新冠疫情大流行逆轉了2020年全球經常帳逆差穩步下降的趨勢,因發達國家的巨額赤字援助支出,加上醫療用品貿易失衡擴大,以及石油和旅遊需求大幅下降。

電子資訊

崧騰Q2獲利估續創高;今年車用貢獻倍數增
營收創高帶動,法人預期,零組件廠商崧騰第二季獲利可望續優首季,再創新高,下半年表現可望維持上半年高峰,全年每股稅後盈餘將衝新高。而公司與日系大客戶已發展出偕同開發的長期關係,隨客戶利用BLDC擴大跨足多領域,今年訂單成長樂觀,另車用也搭上綠能趨勢,今年貢獻倍數成長。 崧騰第二季營收17.73億元,再創新高,日本客戶訂單持續正面。法人預期,雖因原材料成本高漲,可能影響毛利率, 但稅後淨利可望持續季增,再創新高,上半年每股稅後盈餘應有4.5元實力。崧騰表示,過去十餘年與日系客戶已發展出偕同開發關係,特別是在無線化與環保綠能領域,共同開發零件與模組的滲透率,較傳統有線時代提升,今年該客戶財測正面,只是整體供應鏈都面臨缺料問題,但最緊俏時候可能在第二季,第三季雖供給還不能完全滿足需求,交期仍長,但因供應鏈都可逐步適應新常態,供貨穩定度拉高。而該日系客戶過去在BLDC發展具備優勢,從傳統工業居家修繕市場,近年積極跨足新領域,包括園藝、家電等,在市場都有不錯評價與銷售成績,法人認為,這也是崧騰今年營運超標的主因,今年該客戶訂單預期將有四成以上高成長。崧騰也在供電週邊設備零件,充分發揮機構件與電子件的研發生產優勢,繼手工具市場後,下個瞄準的車用市場,主力客戶包括歐系與台系大廠,今年營收挹注已倍數成長,今年車用營業額倍增,但比重還低於5%,未來幾年開發案導入量產量將逐年成長。法人預期,崧騰下半年營收可維持上半年高峰,今年營收年增率將超過四成,每股稅後盈餘挑戰8.8-9元新高。
 
小米智慧工廠二期後年底投產,可年產千萬支高端手機
小米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雷軍於8月2日開幕的全球數位經濟大會上,發表了《把握數字經濟機遇,賦能產業協同創新》的主題演講時表示,去(2020)年初第一期小米智慧工廠投產,全自動化產線年產百萬台超高端手機;今(2021)年7月開工第二期,預計將於後(2023)年底投產,可年產1,000萬台高端智慧手機。雷軍指出,數位經濟幫助企業降本增效,對世界經濟成長也具備跨時代的意義,小米創業11年,就是對數位經濟的探索,而用互聯網做手機,就是用數位經濟探索實體經濟的發展。他在會上分享,自2019年入選世界500強後,小米今年再次入選,排名第338位;另據IDC最新報告顯示,小米智慧手機全球份額首次超過蘋果,晉升全球第二。雷軍表示,數位經濟的發展具備巨大的生命力,也是融合虛實經濟的發展思維。首先,開放賦能是數位經濟的本質特徵,依靠數據生產要素及數據技術驅動,開放生態避免了重複建設,讓不同賽道的企業彼此賦能,融合發展;其次,數位經濟將帶動所有消費場景;最後,智慧製造將成為數位化生產的主要趨勢。雷軍認為,下一個十年,數位經濟將成為發展的核心新動能,幫助中國企業在全球市場崛起。他還提出未來數位經濟發展的三個建議,一是重點突破硬核科技,加大研發投入,實現重點核心領域的突破;二是重視創新人才培養,吸引全球人才;三是營造創新環境,提高對創新創業失敗的包容度,鼓勵新產業新形態的試水。 
 
雲端需求回溫 緯穎Q2純益23.09億元、EPS 13.2元創同期新高
雲端伺服器大廠緯穎8月3日公布第二季財報,受惠雲端資料中心需求回溫、反映部分零組件漲價,單季稅後純益達 23.09 億元、季增 35.9%、年增 6.45%,每股純益 13.2 元,累計上半年純益達 40.08 億元、年增 10.4%,每股賺 20.78 元,均創下歷年同期新高。緯穎第二季營收 511.93 億元,季增 30.3%、年減 1.69%,毛利率 8.13%,季減 0.08 個百分點、年增 0.29 個百分點,營益率 5.83%,季增 0.03 個百分點、年增 0.23 個百分點,稅後純益達 23.09 億元,季增 35.9%、年增 6.45%,每股純益 13.2 元。緯穎上半年營收達 904.83 億元,年增 3.8%,毛利率 8.17%、年增 0.45 個百分點,營益率 5.82%、年增 0.4 個百分點,稅後純益 40.08 億元,年增 10.4%,每股純益 22.92 元,同為歷年同期新高。展望下半年,緯穎表示,雲端資料中心產業需求持續成長,但全球疫情、供應鏈短缺仍延續,預期下半年缺料風險依舊嚴峻,將持續透過與上下游客戶供應商協同合作,維持營運穩定、彈性,另一方面,為確保營運資金充裕,緯穎計畫在 8 月 6 日發行新台幣約 44.5 億元無擔保普通公司債。
 
汽車零組件AM車燈大廠堤維西股東會 看好今年展望
汽車零組件AM車燈大廠堤維西今天股東會,通過配發現金股利0.6元。堤維西看好下半年後疫情時代的通路商的補貨需求商機,受惠於CAPA產品認證提升,及OEM需求回升,有信心今年營運會比去年好。堤維西有信心,今年AM及OEM的銷售將會較去年度成長。其中,OEM的部分,去年全球車市受到新冠疫情影響,全球車市呈現衰退,導致OEM零部件廠商營收低迷,不過,去年第4季已經呈現U型走勢,出現復甦回穩,並且延續到今年上半年,預估今年國際售後市場需求應可回復正常,OEM的業績可望穩定回升。至於AM產品銷售的部分,透過大數據運算分析,精準預測市場季節性需求,提供客戶更快速的服務,去年大幅提升北美CAPA新產品及產品群認證組數,今年CAPA產品營收比例也將呈現明顯成長,至於歐洲及一般地區市場仍會持續增加產品群及提升產品價格競爭力,對於今年的AM銷售很有信心。堤維西今年第1季的獲利也較去年同期成長,第1季稅後盈餘為7772萬元,年增率24%,每股稅後盈餘為0.25元。上半年營收為81.18億元,年增率達19.32%。
 
蘋果新NB 拉貨台系鏈
外電報導,蘋果新款筆電Macbook Pro已在歐亞經濟委員會(EEC)的註冊項目內。市場預估,蘋果新筆電最快將於9月發表,本月將對雙鴻、GIS-KY、新日興、富采等台系供應鏈展開拉貨;組裝的廣達、鴻海等主力代工廠也有望受惠。法國科技網站Consomac指出,蘋果已向EEC遞交二款編號為A2442和A2485的新款Macbook產品,意味蘋果將於不久後推出新款14吋和16吋MacBook Pro。除上述二個尺寸,市場預料,新筆電將導入效能更強悍的M1X晶片、全新外形設計,同時首度在筆電螢幕採用Mini LED顯示技術,預料將掀起一波換機潮。針對Macbook Pro出貨概況,國內供應鏈均不予置評。蘋果電腦供應鏈中,雙鴻負責散熱模組,GIS提供液晶模組(LCM),新日興供應軸承,富采提供Mini LED晶粒,鴻海與廣達負責組裝。法人表示,蘋果為力求新產品順利鋪貨,8月起將積極對台系零組件廠強力拉貨,估計本季量產,第4季大量鋪貨,藉此搭上歐美耶誕購物旺季,相關供應鏈業績有望吃補。展望第3季,廣達指出,目前筆電需求仍暢旺,惟零組件缺貨問題持續,現階段較難評估是否會比第2季增長,但整體來看,預料第3季筆電出貨仍會站在高檔水準。雙鴻為國內散熱模組龍頭廠,產品應用涵蓋智慧手機、平板、顯示卡、筆電、伺服器等,去年首度入選蘋果前200大供應商。雙鴻董事長林育申曾指出,第2季營運為全年谷底,下半年業績一定會比上半年好,毛利率也會站穩20%以上。至於GIS方面,董事長周賢穎曾指出,由於筆電、平板大客戶下單集中,加上新客戶增加,為滿足客戶需求,今年下半年將斥資30億元擴增相關產能,若加上原本上半年投入的50億元,預料今年全年資本支出將達80億元。
 
廣達遭降評至83元 外資仍看好伺服器
美系外資將廣達降評至「中立」,目標價為83元,降評的主因是供應鏈對下半年Chromebook出貨成長轉趨保守。此外,廣達是Chromebook的最大ODM廠,但Chromebook毛利率較低,可能拖累廣達整體毛利率的平均值。雖然近幾年來伺服器占廣達的營收比逐漸擴增,但今年在零組件短缺的衝擊下,3Q出貨恐趨緩。雖然有上述等不利因素,但該外資並沒有將廣達列入「表現劣於大盤」,主要是中長期廣達伺服器業務依然看好,而該公司長期的殖利率表現穩定,並屬於高獲利高配息的公司。廣達今年以來筆電出貨均站穩高檔,連6個月出貨維持600萬台水準,上半年淡季效應不顯著,展望下半年,廣達認為,在旺季帶動下,筆電需求仍維持高檔,但估7月出貨將因6月基期較高微幅下滑,考量缺料影響,預期第三季筆電出貨將至少維持第二季水準。今年股東會上,廣達董事長林百里表示,廣達去年延續2019年毛利率、營業利益率、淨利率的「三率三升」,2020年筆電出貨量、營業毛利、營業淨利、稅前淨利和稅後盈餘等各項營運成績,分別刷新歷史紀錄。展望今年,林百里認為,今年將延續防疫推升的宅經濟需求,居家辦公、遠距教學、線上消費和娛樂會呈現全新經濟模式,隨著雲端和雲端基礎建設日趨成熟,將加速智慧醫療、自駕車等創新領域,預期能支撐雲端伺服器業務穩健成長。廣達下一個10年的成長動能就是AI,從「中心化雲端發展」走向「去中心化邊緣雲端運算」,瞄準高速運算與超級連結,搶下超高速網路連結世界的先機。
 
第二季Chromebook年增近7成
根據研調機構IDC的報告顯示,受到疫情影響,居家學習、遠距教學相關設備的需求大增,全球Chromebook筆電第二季出貨量達1230萬台,年增率達68.6%。平板電腦Q2的全球出貨年增率也達4.2%,出貨量達4050萬台。IDC指出,今年第2季,全球Chromebook出貨量大增,但相較第一季的1300萬台,呈現略微下滑的趨勢。這也顯示受到零組件持續短缺影響,部分供應商優先考量利潤更高的Windows筆電。以出貨量排名來看,全球Chromebook出貨量最多的是惠普,出貨量達430萬台,年增115.7%,市占率達35%。其次是聯想,出貨量達260萬台,年增81.2%,市占率達21%。宏碁穩坐全球出貨排名第三,出貨量達190萬台,年增21.7%,市占率下滑至15.3%。值得注意的是,韓廠三星第2季Chromebook出貨量達90萬台、年增179.2%,以市占率7%擠進全球第5名。至於平板電腦方面,蘋果公司仍是全球最大廠商,今年第2季出貨1290萬台、年增3.5%,市占31.9%遙遙領先;第2至5名依序為三星、聯想、亞馬遜、華為,市占率分別為19.6%、11.6%、10.7%、5.1%。
 
需求增溫 全球伺服器出貨熱 台廠5檔吸睛
受到供應鏈缺料拖累,研調單位調查顯示,第二季全球伺服器出貨量季增幅收斂、並較去年同期走弱,惟預期第三季在受惠美系、陸系大型資料中心及品牌業者需求持續增溫,加上對新一代CPU機款採購增加,將拉抬全球伺服器出貨量季增、年增皆突破一成、站上全年高峰。根據DIGITIMES Research調查統計,全球伺服器在今年第二季受到IC元件及零組件短缺影響,出貨量不若原預估表現,僅季增9.2%、為413.1萬台,加上去年第二季因有疫情造成的遞延出貨效應、墊高基期,也因此單季出貨轉為年減、衰退達9.5%。看好第三季來自北美四大資料中心業者(Microsoft、Facebook、Amazon、Google)的拉貨動能仍強勁,另陸系資料中心業者如阿里巴巴及騰訊等,亦有雲端資料中心建置需求,加上美系品牌廠如戴爾、慧與(HPE)針對升級需求、添購新CPU機款的力道增加,DIGITIMES Research預估,第三季全球伺服器出貨將可望季增逾13%、達468萬台站高,並回到年正成長。以各別業者來看,微軟除了在雲端服務及遠端會議系統等需求增溫外,亦將針對新一代CPU機款擴大採購力道,預期拉貨需求將在第三季有雙位數季增幅度。至於陸系資料中心業者如阿里巴巴、騰訊、字節跳動等,則因應雲端服務與影音串流等需求,預估將在第三季提升個位數增幅的拉貨量。而隨著歐、美市場逐步解封,企業客戶因應AI及高速運算應用需求、而增加對新CPU機種的採購,亦使得品牌業者訂單需求在下半年維穩力度。展望第四季,DIGITIMES Research認為包括雲端資料中心及品牌客戶拉貨都將放緩,使得整體伺服器市場較上季回檔。不過也因第三季仍有受缺料影響而遞延的出貨,因此季減幅度將縮減至4%以下,整體出貨量尚可維持近450萬台水準,並維持雙位數的年增幅。預期全年出貨量可望突破1,700萬台,較去年成長5%以上。

訂單回升 台廠看旺下半年出貨動能 5檔受注目

看好雲端資料中心及企業端客戶的訂單需求在下半年明顯增溫,台伺服器廠皆看旺下半年出貨動能較上半年成長,最大挑戰及風險則來自供應鏈缺料。DIGITIMES Research亦預估,在缺料影響之下、第三季台廠伺服器出貨比重將在全球總量降至91%,為近五個季度低點。至於各台廠中,預期英業達、廣達及緯穎將受惠北美及陸系大型資料中心客戶拉貨力道強勁,出貨市占皆有所提升,尤在受惠Microsoft(微軟)及Amazon(亞馬遜)兩大業者分別擴大對新CPU機種採購放量,及導入新CPU平台應用於Amazon EC2等雲端服務需求增加,第三季對台廠釋單力道亦將明顯升溫,帶動相關台廠伺服器業務維穩成長走勢。DIGITIMES Research指出,在美系客戶重壘性高的緯穎、英業達及鴻海等,第三季除了可望受惠Microsoft因應雲端服務、遠端會議系統等需求,及對新CPU機種拉貨力道逐步放量,而擴增釋單比例外,亦有來自Amazon因應雲端及電子商務平台服務需求,同步拉升對各台廠的釋單力道,挹注出貨動能。
另一方面,廣達則有來自Google及Facebook兩大客戶的訂單拉抬,預估將可挹注其第三季伺服器出貨維穩增長、市占率亦持續擴大。至於受惠戴爾擴增新CPU機種釋單比重的台廠仁寶,預期在第三季取得戴爾的訂單比例將首度突破一成,亦將大幅拉抬其出貨成長力道。
 
陸歐暴雨沖斷航運供應鏈 汽車業池魚遭殃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全球航運供應鏈因過量的貿易需求陷入緊繃,加上今年發生多起大規模中斷事件,如長賜輪卡蘇伊士運河及廣東疫情造成鹽田港壅塞等事件,讓問題更為嚴重,沒想到上月底河南與西歐又爆發水患,有專家示警,航運供應鏈再受重擊,運價可能因此再上漲,此外,西歐是許多汽車商的生產重鎮,洪災造成的延遲也成為汽車產業的新麻煩。CNBC報導,毀滅性的洪災影響河南與西歐的整體供應鏈運作,用於運送貨物和原物料的鐵路受到損害,加上工業區淹水,廠內機械、設備與倉庫都受到影響。航運商Mandarin Shipping執行長Tim Huxley說:「歐洲與大陸的水患將給予供應鏈再次重擊,從捷克、斯洛伐克進入港口鹿特丹或漢堡的鐵路都已經嚴重中斷,將延誤貨物進出,進而擾亂整個產業的運作,運價也會跟著上漲。」供應鏈軟體商E2open執行副總裁Pawan Joshi表示,「原物料配送出現延遲,整體產業將出現連鎖效應,影響時間從數周到數個月不等,因此,我們可能會看到消費電子、家具及服裝等各類商品的價格出現上漲。」此外,由於許多汽車製造商及原料供應商都位在洪水嚴重破壞的地區,因此汽車生產線再出現危機,這也是汽車產業在晶片短缺之後的另一個麻煩。風險管理公司Everstream AI方案副總裁Shehrina Kamal強調,「德國、荷蘭、盧森堡和比利時的工廠首當其衝,因為許多為汽車、工業和航太產業的零件供應商都在那裡。」Shehrina Kamal補充說道,「隨著洪水消退,主要的高速公路和道路已清理乾淨,但部分受影響的工業區較為嚴重,會影響供應狀況,洪水的影響可能會在未來幾周內波及供應鏈。」
 
華為全力衝刺驅動IC 建構半導體自主鏈
全球驅動IC供應吃緊,華為在市場浪頭上搶進相關領域,透過旗下海思與轉投資企業多路並進,意在打造完整的自製供應鏈,並以強化大陸半導體整體能量為最終目標。業界人士指出,全球驅動IC市占率最高為韓廠,但因受到韓廠排擠,華為、京東方等大陸廠商只能採用聯詠、新思的OLED驅動晶片,為讓零組件自製率提升,海思自2018年開始投入研發OLED驅動IC,首款柔性OLED驅動IC即將就位。另一方面,華為先後透過海思與關聯企業強攻驅動IC,業界認為,華為應該是在市場上觸控與驅動整合IC(TDDI)發展一段時日後,相當看好後續OLED驅動IC的發展潛力。業界人士分析,以往晶片市場以手機晶片、電視晶片等主控晶片較受到關注,不過今年整體晶片市場大缺貨,除了車用晶片以外,驅動晶片、電源管理晶片、影像感測晶片、網通晶片等都是非常重要的缺貨品項,可能因此讓華為意識到這些周邊晶片的產品重要性。目前在台廠中,以聯詠的OLED驅動IC布局最快,敦泰也有著墨,先著重發展穿戴裝置,至於手機應用也已送樣並小量出貨。IC設計業者表示,OLED面板在手機端應用滲透率,目前大約二到三成,未來發展空間仍可期,華為可能是看中這點,才積極投入開發或投資相關廠商。對於陸廠積極切入OLED供應鏈,台系IC設計廠認為,目前尚未看到對岸開發的產品,還難以評斷競爭情勢。雖然大陸OLED終端廠商可能優先支持其國產IC,但終究在商言商,大家採購時還是會比較產品品質。業界人士評估,往後非OLED面板應當會持續搭配TDDI,外掛式方案會逐漸被淘汰,至於OLED面板就搭配OLED驅動IC。從兩者發展來看,OLED驅動IC當然有其成長潛力,TDDI也有其成本優勢,估計未來仍會在市場擁有一片江山,預期明年手機應用TDDI的整體出貨量還是會增長,後年到頂之後,重心就會轉向發展平板、車輛應用等。
行事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