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動態
KY公司財報期限延長,貿聯-KY:8月底將公布財報
連接線束大廠貿聯8月17日表示,依據金管會4月發布之公告,KY公司第二季財報由先前的會計師核閱改為查核簽證,並延長財報發布期限至8月底;因此,貿聯第二季財報將於8月底前公布。金管會已更改KY公司第二季財報發布期限,但許多投資人尚不知此規定,紛紛關切貿聯-KY財報為何還未公布;對此,貿聯-KY發言體系今日發布聲明表示,依據金管會4月發布之公告,為強化公司治理,自2021會計年度第二季起,KY公司第二季財報由先前的會計師核閱改為查核簽證,並延長財報發布期限至8月底;因此,貿聯第二季財報將於8月底前公布。優群Q3旺季營收看增,法人估H2毛利率有望重返45%水準
優群第二季營收受到缺料影響出貨動能,而第三季步入出貨旺季,加上第二季部分訂單遞延,法人預期,第三季營收可望較上季呈現雙位數成長,然仍有部分缺料雜音,此外,第三季為精密微型沖壓件出貨高峰,營收佔比將由上季的6%提升至12-13%,可望帶動下半年毛利率重返45%水準。 隨下半年步入出貨旺季,再加上遞延訂單出貨認列,法人預估,優群第三季、第四季營收可較去年同期呈雙位數成長,其中,NB所使用的DDR5 SO-DIMM可望於第四季出貨,預期ASP將較DDR4大幅成長,在新品滲透率提升下,可望挹注營運表現。然法人也提到,優群2022年營收不確定性來自於NB出貨量,2020-2021年受惠於疫情爆發使遠端需求大增,NB出貨量基期墊高,儘管商用NB需求正向,市場預估 2022年NB出貨量將有5-15%衰退可能性,將對NB佔比過半的優群造成營收及獲利不確定性。優群第二季營收6.99億元,稅後淨利1.32億元,EPS 1.47元;累計上半年營收13.77億元,稅後淨利2.72億元,每股盈餘3.01元。7月營收2.77億元,月增14.2%,年增21.3%,寫下134個月以來新高;累計前七月營收16.53億元,年增17.8%。總體經濟
電子資訊
上櫃公司上半年獲利大增5成 逾75%公司有獲利
櫃買中心統計,上半年747家上櫃公司營收1兆2042億元,年增20.2%,稅前淨利1394億元,年增50.54%,超過75%的公司有獲利;半導體、電子零組件及鋼鐵產業成長最強勁,已有11家半年已賺超過一個股本(EPS為10元以上)。櫃買中心表示,上櫃公司應於8月16日完成公告申報110年第2季財務報告家數為747家(不含申報期限為110年8月31日的第一上櫃、金控、銀行、證券、期貨及保險公司)。經統計國內上櫃公司110年上半年度營收約1兆2042 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2024億元,增加幅度約為20.2%;同時110年上半年度稅前淨利1394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468億元,增幅約為50.54%;顯示上櫃公司與去年同期比較基本面表現穩健成長。櫃買中心指出,國內上櫃公司110年上半年度除塑膠工業外,其他各產業稅前淨利皆較109年同期增加,獲利成長金額前三大之產業分別為半導體業、電子零組件業及鋼鐵工業。在每股盈餘(EPS)方面,上半年EPS超過10元的公司計有11家,5元以上未達10元的公司計49家,2元以上未達5元公司計131家,整體獲利上櫃公司共計566家,逾國內上櫃家數75%。在股利配發方面,經統計截至8月16日止,上櫃公司擬配發109年度現金股利家數計533家,占全體上櫃公司家數近7成,其中每股配發現金股利10元以上者計25家,5元以上未達10元的公司計50家,2元以上未達5元計173家,現金股利配發2元以上者總計為248家;現金殖利率大於2%公司計有406家,約占全體上櫃公司51%。興櫃公司部份表現更亮眼,統計269家興櫃公司110 年上半年度整體營收總計約2241億元,年成長幅度約32%,獲利總計約212億元,年成長率達228%,其中半導體業較去年同期營收成長36%、獲利成長128%,於各類股族群中表現最搶眼。
鉅祥車載、工業及醫療產品產品出貨比重跨越5成 Q3再成長
沖壓件廠鉅祥第二季營收、獲利同創新高,其中車載、工業及醫療應用出貨成長,比重已跨越 5 成,預估第三季的總體出貨還會再成長,車載產品更可突破 20%。鉅祥第二季稅後純益爲 1.97 億元,創新高,季增 78.74%,年增 85.84%,每股純益爲 1.06 元。上半稅後純益 3.06 億元,年增 3.52 倍,每股純益 1.66 元。超越 2020 年全年。鉅祥主管指出,第二季出貨產品結構分類上,工業控制及醫療應用占 32-33% 最高,車載產品 18-19%,兩者合計超過 5 成,NB 應用占 5%,手機應用占 9%,其他 3C 電子產品應用占 24%,出貨量都較首季 2-3% 的成長。鉅祥今年以來業績走高,主要受惠投入近 2 年開發車用影像系統、手機相機鏡頭模組用 VCM 零組件,都已開始出貨,帶動毛利率上揚。鉅祥主管指出,鉅祥投入開發車載產品長達 3-4 年時間,效益逐漸顯現,預估車載應用產品占整體產品出貨比重將有機會進一步攀高到 2 成以上。鉅祥 7 月營收以 5.97 億元創新高,年增 48.17%,第三季營收可望進一步攀高。
童子賢看電動車 點出疑慮
和碩董事長童子賢8月17日表示,未來十年產業充滿機會及挑戰,電動車是台灣資訊電子產業的大機會,但台灣業者參與深度不足,關鍵零組件掌握度不夠,發展仍有疑慮。面對未來發展機會,童子賢點名看好新興科技產業如5G、電動車、低軌衛星將會改變以往大家熟悉的消費和通訊,也會改變國家競爭力。和碩近年衝刺電動車事業,童子賢多次強調,電動車相較傳統燃油車使用的電子元件數量大增,汽車電子化的傾向,會為台灣資通訊產業迎來新一波商機。以汽車每年產量9,000萬台換算,等於是高達20億台智慧手機的半導體與被動元件的消耗量。童子賢昨天參加玉山科技協會20周年慶祝大會的線上活動,他發表談話,指出電動車發展隱憂,來自於台灣在此產業深度不足,關鍵零組件掌握度不夠。以台灣人口2,300多萬人來說,產業、人才以及資金都要慎選深耕領域,不可能像大陸一樣地全面參與電動車。他說,台廠受限市場規模、難以發展自有品牌電動車,參與電動車大多切入零組件及組裝生意,但電動車三大關鍵區塊電池、電機、電控中,占產值最高的電池,目前卻是日韓及大陸廠商天下。童子賢指出,電動車的另一個問題,來自於電動車普及確實對都市環境改善有益,但能源來自發電廠發電,仍被不少人認為是「假環保」,只是把都市汙染轉移到發電廠周遭的汙染。和碩德州新工廠將支援特斯拉奧斯汀廠區,童子賢昨日未透露進度與規模,但強調2021年是一個轉折點,特斯拉量產能力已從2019年遠低於百萬台的水準,到2021年加總上看400、500萬輛,等於是BMW與賓士的產能一半左右。
數位資本主義 經濟新挑戰
美國科技四巨頭GAFA(Google、蘋果Apple、臉書Facebook、亞馬遜Amazon)掌握全球用戶資訊、讓企業業務「數位轉型」服從新市場秩序,全球市場進入新的「數位資本主義」,但巨頭無形的壟斷讓民眾與產業毫無選擇,形成了無法競爭的壟斷市場。例如Google掌握90%網路搜尋市場;臉書在社群市場市占率近八成;亞馬遜在電商和雲端市場居主宰地位;蘋果與Google的行動作業系統,占據了99%的手機,兩大業者的軟體商店平台坐收分潤,全球App開發商都成了「小金雞」。GAFA操控數據和技術,以產業的主導地位、技術和併購阻擋競爭對手。儘管業者一致宣稱帶給世界進步與經濟創新,但實際上巨頭以演算法、精確行銷、產業主導地位、併購等方式,排除競爭對手,主宰了民眾對世界的認知,在巨頭「社交守則」下才有發言權。在經濟模式上,過去一年多的疫情,造成數位落差、營收集中或惡化的狀況加劇。Google今年上半年廣告營收快速反彈,甚至創下史上最高營收紀錄;Google與蘋果的軟體商店消費者營收再創新高;臉書今年上半年的營收優於去年同期,利用數據的金礦發展出數位行銷與廣告的龐大商機,輾壓產業。近兩年國際主要經濟體包括美國、歐盟、日本等都想爭回經濟主導權,發動各種反壟斷訴訟。(延伸閱讀:不公平競爭 媒體瀕臨崩潰)許多國家低估了科技巨頭影響力,對人民數位足跡的流失不在意,卻發現以科技掌握眾民眾隱私的便利性,更想比照巨頭,將人民的隱私管理從實體生活延伸到數位世界。台灣政府去年推動數位身分證引爆爭議、被迫暫緩,卻在疫情期間大舉串聯多個資料庫。民眾的「數位足跡」累積成數位身分識別系統,將對數位隱私帶來莫大的衝擊,小自消費行為被掌握,大到引發國家級資訊戰都有可能。聯合報系願景工作室、經濟日報長期關注GAFA對台灣社會與產業的影響,以及政府以政策對人民數位隱私的監控。今起一連三天,以數位資本主義的擴散為主題,討論被掠奪的產業,受演算法操弄的個人言論,以及潛在的政府監測三大議題,針對科技巨頭的行為提出觀察,嘗試提出解決之道;同時呼籲,即使為了防疫配合隱私的調查,但台灣人民要注重自己的數位人權,對政府的擴權不可不慎。
華碩再推電競新機 手機事業拚全年出貨倍增
PC品牌大廠華碩旗下智慧手機事業逐漸站穩腳步,第2季首度達成單季損益兩平的優異成績,隨手機出貨規模持續放大,近日再推出升級版ROG Phone 5s與ROG Phone 5s Pro,今年將力拼出貨較去年成長1倍的目標。華碩旗下ROG玩家共和國於2021上半年推出ROG Phone 5,繳出台灣電競手機市佔逾9成的亮眼成績單。為進一步吸引玩家投入手機市場,ROG趁勢推出ROG Phone 5s與ROG Phone 5s Pro,採用高通Snapdragon 888 Plus 5G處理器,效能提升達25%。華碩也順勢推出促銷,即日起至8月底止,在全台華碩專賣店、ASUS Store與各大電商平台開放預購。9月底前,全通路預購或購買ROG Phone 5s系列任一機種,贈ROG Phone 5s系列遊戲控制器(價值3990元)。華碩共同執行長許先越日前表示,華碩第2季手機事業有重大進展,首度繳出單季損益兩平,主因新款電競手機市場反應熱烈,此外消費性機種Zenfone今年也推出小螢幕機種,3支新機擴大經濟規模,全年有機會達成80-100萬支出貨量、年成長1倍的目標,但缺料與疫情變化仍可能帶來變數。華碩2018年啟動手機事業整改,不再打機海戰術,轉而專注經營電競用戶與專家用戶,發展出ROG Phone與Zenfone兩大產品線。儘管手機事業仍處虧損狀況,但華碩看好電競應用是手機潛力發展市場,預期可望逐步朝損益兩平邁進,華碩去年手機出貨量約40-50萬台,當初設定今年成長1倍至80-100萬台,許先越坦言「現在看有機會到達」, 不過手機市場有季節性,加上缺料、疫情等影響,可能還是有變數。
英特爾強攻GPU 台積助陣
英特爾強勢進軍獨立顯示晶片(GPU)市場,8月17日宣布推出全新消費級高效能圖形品牌「Intel Arc」,相關產品線首款晶片預計明年第1季現身,業界傳出將採用台積電6奈米製程生產,為兩強先進製程合作邁大步,也為台積電增添營運動能。英特爾與台積電向來不評論訂單與客戶動態。業界人士指出,全球獨立顯示晶片市場由輝達、超微雙雄爭霸,英特爾過去也曾涉獵獨立顯示晶片業務,但後來退出,主攻整合式顯示晶片領域。隨著英特爾強勢進軍獨立顯示晶片市場,將使得全球獨立顯示晶片市場呈現三足鼎立局面。根據市場研究公司Jon Peddie Research的報告,今年第1季全球包含整合式及獨立式顯示晶片出貨量達1.19億台,年增38.7%。觀察各品牌廠商的表現,以整體出貨量來計算,英特爾今年第1季市占率達68%,居於領先地位,超微以市占率17%排名第二,輝達占比為15%居第三。若只計算獨立顯示晶片領域,輝達全球市占率高達81%,其餘19%則由超微拿下。JPR分析師預計,到2025年時,獨立顯示晶片出貨量將占整體市場的26%。外界認為,過去在整合式顯示晶片領先的英特爾進軍獨立顯示晶片業務,將企圖挑戰輝達的市場龍頭地位。英特爾在獨顯晶片市場來勢洶洶,背後生產支援外傳來自台積電,其6奈米製程隸屬於7奈米家族。依照台積電目標,今年內6奈米製程將在7奈米家族產能占比達50%,大多支援消費應用。業界人士指出,英特爾早在1998年時,就曾經發表獨顯晶片「i740」,後來該公司策略轉向,改為將顯示晶片整合入晶片組,近期才又回歸獨顯戰場。去年初該公司先發表獨顯晶片「DG1」,如今又進一步推出第一代基於Xe-HPG微架構,代號為Alchemist(先前稱為DG2)的產品。英特爾並揭曉日後Arc品牌旗下未來數個世代的產品代號名稱,包括Battlemage、Celestial與Druid。英特爾副總裁暨PC客戶端圖形產品與解決方案總經理Roger Chandler表示,推出Intel Arc品牌,並揭曉未來幾個硬體世代,顯示出英特爾對全球遊戲玩家與創作者深切與長期的承諾。該公司團隊正展開工作,確保這些產品於明年上市時,提供第一流且不凡的體驗。英特爾強調,Xe為一款可擴充的圖形與運算架構,提供從整合式到獨立式、再到資料中心與超級電腦所需各項功能。即將推出的Intel Arc圖形產品,植基於Xe-HPG微架構,能提供擴充彈性,並具備先進圖形功能的運算效率。Alchemist產品線將於2022年第1季現身。
大陸整改 中小企業利多
大陸在針對大型民企展開一連串涉及資本運作的監管整頓行為的同時,正積極培育中小企業,希望善用民間充沛的活力,在技術發展與運用上突破美國的封鎖,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在大陸政策變化調整的背後,改革開放、發展市場經濟仍是堅定不變的,倘若因大型企業受到監管整頓而對大陸退避三舍,很有可能會錯失大好的發展機遇。
莫因誤判而錯失了機遇
對螞蟻金服、滴滴出行、線上教育行業的監管整頓,從治理層面來看,有其初衷:一是希望促進資本市場有序發展,使其有利於市場良性競爭;二是保障教育的公益和公平性質,也意在減輕民眾的教育經濟負擔;三是服務於國家長期發展目標,如維護國家安全、實現共同繁榮、促進實體經濟發展等。這些監管整頓措施能否達成上述目標,仍有待驗證。從資本運作監管層面來看,依據去年12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的基調,並非是要把相關行業一棍子打死,而是審慎推進監管。可惜在執行層面卻落入一直以來的「企業野蠻生長─政府重點打擊─企業及投資人損失慘重」模式中,令投資人,尤其外國投資者對大陸市場產生疑慮。其實,互聯網企業大者恆大,大型企業普遍有壟斷市場、把持數據的疑慮,大陸阿里、滴滴、騰訊如是,美國亞馬遜、臉書、谷歌亦如是,歐洲則至今未出現能與中、美相抗衡的互聯網企業。因此,大陸的監管絕不會將自己的企業一巴掌拍死,但若放著不管,繼續讓企業野蠻生長,不只不利市場的正常運作,也有危及國家社會穩定的疑慮。監管是必要的作為,但從市場反應來看,執行方面確實有諸多需要檢討之處。例如,在政策發布之前,宜研擬日出條款,並與市場充分溝通,讓企業與投資人有所準備,而非像螞蟻金服上市之前臨時喊卡,甚至在滴滴出行上市後突擊審查。要確保經濟長期健康發展,行業監管應當朝向法治化進一步完善,而非依賴政策的急煞車或是急轉彎。外界對大陸這些監管政策出現多種聲音,尤其解讀為大陸要反資本、去市場化,作為投資者,宜辨別各種聲音背後的緣由,真實、準確地理解大陸政策。大陸最近的整頓行動只是為了解決特定行業出現的問題,並無意與全球市場脫鉤。大陸政策變化調整的背後,有著不變的底層確定性,比如市場經濟道路、改革開放方向。這是大陸的國策,是過去幾十年以來的發展路徑,不會輕易更改。大陸決策者始終堅定支持資本市場的快速穩定發展、創業精神及對外國投資者的開放。
整頓大巨人扶持小巨人
作為投資者,更應關注的是長期的發展趨勢。大陸一方面欲減少房地產、金融、教育、互聯網等領域的壟斷,另一方面則希望大力發展製造業、新能源、新基建等。大陸顯然希望更多投資流向科技領域,比如微晶片、電池、機器人和先進材料等。其中,尤其值得關注的是中小企業的發展。今年以來大陸設立100億人民幣以上的獎勵補助金,支持1000家以上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所謂「專精特新」指的是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大陸工信部、財政部等部門聯合發布《加快培育發展製造業優質企業的指導意見》,規畫2025年前培育百萬家創新型中小企業、10萬家省級「專精特新」、1萬家「小巨人」、1000家「單項冠軍」企業。從7月30日專門討論大陸經濟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所提出,要強化科技創新和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加強基礎研究,要發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看來,大陸近期的監管整頓行動,非但不是反資本主義,更不是要與全球脫鉤,而是脫舊出新的開始。長期來看,大陸仍是全球最重要的經濟增長體,一手整頓「大巨人」,一手扶持「小巨人」,監管整頓將有利於大陸長期發展,在此過程中也蘊藏著新的投資機會。台商台企、外資外商切莫因誤判而錯失機遇。
莫因誤判而錯失了機遇
對螞蟻金服、滴滴出行、線上教育行業的監管整頓,從治理層面來看,有其初衷:一是希望促進資本市場有序發展,使其有利於市場良性競爭;二是保障教育的公益和公平性質,也意在減輕民眾的教育經濟負擔;三是服務於國家長期發展目標,如維護國家安全、實現共同繁榮、促進實體經濟發展等。這些監管整頓措施能否達成上述目標,仍有待驗證。從資本運作監管層面來看,依據去年12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的基調,並非是要把相關行業一棍子打死,而是審慎推進監管。可惜在執行層面卻落入一直以來的「企業野蠻生長─政府重點打擊─企業及投資人損失慘重」模式中,令投資人,尤其外國投資者對大陸市場產生疑慮。其實,互聯網企業大者恆大,大型企業普遍有壟斷市場、把持數據的疑慮,大陸阿里、滴滴、騰訊如是,美國亞馬遜、臉書、谷歌亦如是,歐洲則至今未出現能與中、美相抗衡的互聯網企業。因此,大陸的監管絕不會將自己的企業一巴掌拍死,但若放著不管,繼續讓企業野蠻生長,不只不利市場的正常運作,也有危及國家社會穩定的疑慮。監管是必要的作為,但從市場反應來看,執行方面確實有諸多需要檢討之處。例如,在政策發布之前,宜研擬日出條款,並與市場充分溝通,讓企業與投資人有所準備,而非像螞蟻金服上市之前臨時喊卡,甚至在滴滴出行上市後突擊審查。要確保經濟長期健康發展,行業監管應當朝向法治化進一步完善,而非依賴政策的急煞車或是急轉彎。外界對大陸這些監管政策出現多種聲音,尤其解讀為大陸要反資本、去市場化,作為投資者,宜辨別各種聲音背後的緣由,真實、準確地理解大陸政策。大陸最近的整頓行動只是為了解決特定行業出現的問題,並無意與全球市場脫鉤。大陸政策變化調整的背後,有著不變的底層確定性,比如市場經濟道路、改革開放方向。這是大陸的國策,是過去幾十年以來的發展路徑,不會輕易更改。大陸決策者始終堅定支持資本市場的快速穩定發展、創業精神及對外國投資者的開放。
整頓大巨人扶持小巨人
作為投資者,更應關注的是長期的發展趨勢。大陸一方面欲減少房地產、金融、教育、互聯網等領域的壟斷,另一方面則希望大力發展製造業、新能源、新基建等。大陸顯然希望更多投資流向科技領域,比如微晶片、電池、機器人和先進材料等。其中,尤其值得關注的是中小企業的發展。今年以來大陸設立100億人民幣以上的獎勵補助金,支持1000家以上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所謂「專精特新」指的是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大陸工信部、財政部等部門聯合發布《加快培育發展製造業優質企業的指導意見》,規畫2025年前培育百萬家創新型中小企業、10萬家省級「專精特新」、1萬家「小巨人」、1000家「單項冠軍」企業。從7月30日專門討論大陸經濟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所提出,要強化科技創新和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加強基礎研究,要發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看來,大陸近期的監管整頓行動,非但不是反資本主義,更不是要與全球脫鉤,而是脫舊出新的開始。長期來看,大陸仍是全球最重要的經濟增長體,一手整頓「大巨人」,一手扶持「小巨人」,監管整頓將有利於大陸長期發展,在此過程中也蘊藏著新的投資機會。台商台企、外資外商切莫因誤判而錯失機遇。
華碩攻電動車商機 攜手華城電能建置AI車牌辨識充電站
品牌大廠華碩 看好電動車產業發展,8月17日宣布攜手華城旗下華城電能,在台北市內湖建置全台灣首座兼具 CCS1、CHAdeMO 雙充電介面的 DC 直流快充設備,並導入旗下邊緣運算單板電腦、Edge AI 識別方案,打造 AI 車牌辨識充電站。華碩表示,過往車牌辨識、充電系統並無連動,因此當車主離場時,需到不同地方繳納充電與停車費,但華碩這次透過旗下 IoT ALPR Edge AI 開發套件,搭配單板電腦、雲端架構軟體,建立機器學習技術,提升檢測、辨識效能,可望解決車主使用痛點。華碩進一步指出,新推出的終端解決方案,除可應用在電動汽車充電站外,也適合門禁控制、數位看板系統,透過 AICC 管理平台,也可即時掌握設備狀態,也看好隨著非特斯拉 (TSLA-US) 陣營推出更多電動車款,車牌辨識充電站需求成長空間大。華碩近年除既有個人電腦事業外,積極布局 AIoT、電動車市場商機,除這次攜手華成電能建置充電站外,也已投資三輪物流電動車新創蓋亞汽車,取得約 35% 股權,發展電動車等多元事業版圖。華城電能則是華城電機旗下電動車充電設備及事業版圖,旗下主要有 DC 直流充電服務品牌 EVALUE,因應事業發展所需,今年才將相關事業部門分割成立華城電能。
迎iPhone月 11檔蘋果鏈泛紅光
台股「疲態百出」,紅蘋果來助陣!蘋果即將於9月發表新一代iPhone,激勵蘋果股價17日收盤價攻上每股151.12美元,締造歷史新猷,市值更達2.5兆美元,穩居全球企業市值一哥。帶動台股供應鏈「一吐悶氣」,科嘉-KY強拉漲停,順達、仁寶、良維、台光電等逆勢收紅。去年受疫情影響,iPhone 12系列發表時間延後一個月,今年新機恢復於傳統「iPhone月」9月亮相。時序進入到8月中旬,「果粉」引頸期盼的蘋果新品即將登場,助長蘋果17日收盤價衝上每股151.12美元的歷史新天價,市值也站上2.5兆美元新高。法人預估,蘋果股價亮眼表現,將帶動蘋果供應鏈表現,觀察相關台廠,科嘉-KY股價17日亮燈漲停,順達、仁寶、良維、台光電、瑞儀、新日興、鴻準、中光電、廣達、臻鼎-KY等,漲幅落在0.62~3.93%。
國內蘋果供應鏈走過7月營收不如預期陰霾,8、9月將迎來新機鋪貨潮。第一金投顧董事長陳奕光分析,台積電8月營收可望出現雙位數月成長,帶動蘋概股8月營收上衝,鏡頭的大立光、玉晶光、ABF載板景碩、欣興、PCB廠臻鼎- KY,電池盒軸承供應商新日興,均在受惠名單內。此外,新款MacBook也將助攻Mini LED市場成長動能,受惠股包括瑞儀、富采,富采。
國內蘋果供應鏈走過7月營收不如預期陰霾,8、9月將迎來新機鋪貨潮。第一金投顧董事長陳奕光分析,台積電8月營收可望出現雙位數月成長,帶動蘋概股8月營收上衝,鏡頭的大立光、玉晶光、ABF載板景碩、欣興、PCB廠臻鼎- KY,電池盒軸承供應商新日興,均在受惠名單內。此外,新款MacBook也將助攻Mini LED市場成長動能,受惠股包括瑞儀、富采,富采。
中國大陸經濟發展的風險與機遇
近月中國大陸與香港股市出現震盪,連帶使海外上市的中概股出現劇烈波動,其震動並非營運基本面所致,而是政治上的變化。從中國大陸中央鎖定互聯網龍頭阿里巴巴開始,之後陸續對網路平台經濟、房地產、補教業與線上遊戲業展開一連串檯面上與檯面下的監管與整頓,被點名到的產業無不出現股價大幅下挫,大陸官方的評論文章也坦言有些疑慮,在股票市場有所反應。大陸中央對各行業的整頓,西方媒體與分析師有多種解讀,包括不容許科技平台繼續坐大並挑戰共產黨的權威;北京更傾向由製造業挑起經濟發展大梁,而非互聯網。這些分析都觸及近年大陸官方控管經濟的可能面向,在我們試圖找出原因與未來的可能發展時,應從大陸政治體制與改革開放的歷史脈絡看起,才能梳理出這一波監管的意義以及下一步大陸官方的可能動作。自1978年中共第11屆三中全會確定改革開放路線後,中共內部仍持續辯論要走哪一條開放道路。1987年中共13次全國代表大會上,中共確認了「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也就是以經濟發展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與堅持改革開放。到2014年時,中共總書記習近平進一步闡述一個中心與兩個基本點內容,「一個中心」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兩個基本點」是「全面深化改革和堅持群眾路線」。近43年來大陸在經濟發展上究竟是要「靠右」或「靠左」出現了多次路線之爭,曾有學者描述這過程好比汽車「打著左轉方向燈卻不斷地右彎」。「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囊括了大陸發展經濟的基本方針,但不代表大陸會一路朝某一個方向走,從過去鄧小平的南巡講話,到近年北京收緊對各領域企業的管控,出現「國進民退」的現象,均顯示了大陸官方的宏觀經濟政策從來都不是線性前進,而是在左右之間、官民之間、計畫經濟與市場經濟之間試圖找到一個平衡。近年北京對民營企業與資本市場的干預,在西方看來難以理解,但如果理解中國大陸的政治體制與決策模式,就會知道這些干預並非率爾而為。在經歷過上月底的資本市場波動後,大陸官媒新華社的評論文章稱:「正確理解平台經濟、教育培訓等行業的監管政策,必須從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局出發。」該篇文章指出:「無論是針對平台經濟還是校外培訓機構,這些監管政策,都是促進行業規範健康發展、維護網絡數據安全和保障社會民生的重要舉措,並非是針對相關行業的限制和打壓,而是有利於經濟社會長遠發展。」為何這一系列的監管措施在今年達到高峰?必須要看幾個短、中期因素。首先,全球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正進入關鍵階段,抗疫究竟是勝還是敗,對北京來說不只是公衛議題,更是國內政治與對美鬥爭關鍵一役,包括明年北京冬季奧運的舉辦必須成功、平穩的度過,可以預見未來半年北京將以維穩優先,各行業的監管措施都將為此讓路。更關鍵的中期因素是明年下半年中共20大黨代表大會,習近平屆時任期將滿十年,他會打破慣例繼續執政,還是會安排權力交接,不只牽動中共政權下一步,對中共而言,經濟基礎的性質決定了上層建築的性質,當經濟出現變革時,也將牽動整個國家的變革方向。從歷史經驗來看,近期對經濟的各種調控措施出自於其政治發展的需要,這股風潮可能要到明年20大後才能停歇或看出新的風向。對產業而言,中國大陸市場仍是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機遇,如何評估其政治風向,降低產業在大陸發展的風險與提早布局下一個中國夢在乎的領域,將是眾多企業未來數年的重要功課。
貿澤供貨Molex Easy-On FFC/FPC One-Touch連接器
貿澤電子(Mouser)即日起供貨Molex的Easy-On FFC/FPC One-Touch連接器。該系列軟性扁線(FFC) 和軟性印刷電路(FPC) 連接器具備自動插銷鎖定機制,一步驟即可完成插配,還有清楚可見的大型釋放按鈕可用於拔除。這些連接器非常適合用於連網汽車和物聯網(IoT) 資訊娛樂系統、組裝自動化、PCB伺服器、智慧家電,以及LED和OLED顯示器。貿澤所供應的Molex Easy-On FFC/FPC One-Touch連接器具有出色的訊號完整性,絕緣電阻為50MΩ,電介質耐電壓為125VAC,作業溫度最高達125°C。訊號端子上的選擇性鍍金有助於防止SMT焊引線上的銲錫滲透,從而進一步增強訊號完整性。0.5mm間距的連接器可用於在手動或自動組裝環境中快速輕鬆地插入及插配纜線,並具有大尺寸的導線引入口,可防止錯位。連接器提供10至80個電路、兩種高度的選擇,能提供高設計彈性。此外,連接器還提供單接點和雙接點,以確保可靠性,並提供適合各種電路尺寸、高度和纜線樣式的連接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