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會員動態

貿聯Q2毛利率估明顯改善;Q3營收季增看穩
成本轉嫁改善,市場預期,貿聯第二季毛利率將回升至前兩個季度平均的上緣水準以上,營益率將同步改善,第三季雖車廠客戶有暑修與越南廠降載問題,加上IT應用缺料尚未改善,法人預估,第三季營收將季持穩至微幅下滑,第四季或有再回增長、挑戰新高可能。貿聯第二季營收創高也優預期,因主力IT客戶同意調整報價基礎,毛利率自季初開始已有改善,根據法人的預期,第二季毛利率將回升至去年第四季24.75%與今年第一季22.2%的中間值以上,較靠近24%水準,若毛利率順利拉升,營益率應該也可向雙位數靠攏;單季每股稅後盈餘優於去年同期,有超過4元實力。展望本季,法人認為,需求不是問題,但干擾來自IC缺料、車廠客戶暑修與越南生產基地降載等影響,其中因全球疫情反覆,貿聯-KY在IT應用上如幾顆主流IC應用,交期仍長,在庫存用鑿下,本季將直接回歸於市場上購得IC能力。另外,車廠客戶IC供給也還未全面紓解,供應鏈預期,在資源配置下,客戶策略可能會傾向保住銷售最佳的經典車款,不排除新車放量時間將延遲;加上貿聯-KY運動車客戶越南廠有受疫情影響生產,是本季至下半年車用成長幅度的不確定因素。法人預估,貿聯-KY第三季營收先看較前季新高,持平到個位數下滑,第四季待車用客戶暑修結束與缺料問題緩解,或有機會再戰新高。而按照主管機關最新政策,因境外公司半年報審視更趨嚴謹,截止期可延至本月底,貿聯會在期限前如期公告。
 
嘉澤將辦現增 發行價每股432元
連接器廠嘉澤8月19日公告將辦理現增案,預計發行2500張(250萬股),每股發行價格為432元,公司表示此次資金用途為充實營運資金與興建辦公大樓及倉儲。嘉澤第二季營收48.59億元、年增2.6%,稅後淨利7.09億元,每股盈餘6.85元,受到原物料成本上揚、匯率不利、研發及人事費用增加等因素影響,嘉澤第二季獲利較第一季以及去年同期略為下滑。上半年營收96.03億元、年增21.98%,稅後淨利15.43億元、年增17.55%,每股盈餘14.91元。受惠WFH商機帶動筆電需求暢旺,以及伺服器新平台轉換需求顯現,嘉澤上半年整體營運仍優於去年同期。七月營收17.5億元、月增8.88%、年增32.1%,單月營收為歷史第四高,累計前7月營收達113.4億元、年增23.4%,創歷年同期新高。展望下半年法人表示,主要看好旺季效應、需求不淡,尤其Whitley新平台正式推出後持續增量,市場普遍預期第三季會正式放大量,看好嘉澤滲透率持續增加,且新平台規格升級,機構件單價較高,有望帶動伺服器比重及營收表現同步成長。另外,筆電方面,除了面臨長短料的挑戰,Chromebook也有需求減弱的雜音,法人表示,主要是去年疫情爆發推升WFH商機崛起,遠距辦公、線上教學需求升溫,而近期隨著疫苗覆蓋率提升,相關需求減弱,尤其以Chromebook、消費性筆電等產品影響較大。不過與此同時,辦公室上班的需求增加,桌機、商用機種的需求增加,預期將帶動筆電出貨依舊有撐,加上看好嘉澤在Whitley滲透率提升的挹注下,法人樂觀看待該公司下半年營運維持穩健成長,傳統旺季營運不看淡。法人進一步指出,跟隨兩大CPU伺服器平台升級,及滿足兩岸、越南的產能擴充需要,將促使嘉澤投資力道更為積極,預期今明資本支出維持在高檔,因此嘉澤發行可轉債及現金增資因應,若擴產順利進行,預估2022下半年產能將增加20~30%。

總體經濟

電子資訊

外資下修宣德今年EPS、評等不變
連接器廠宣德上半年稅後盈餘為3.29億元,年成長10.03%,每股盈餘為1.96元,累計前7月合併營收為84.7億元,年成長6.39%,美系外資最新報告將宣德2021年每股盈餘下調2%至5.6元,但維持「建議買進」評等,受到台股重挫拖累,宣德今天盤中股價開高走低,目前守平盤。宣德早期產品以網通連接器為主,2012年立訊入主取得最大股權後,經過幾次人事調整,目前由過去擔綱立訊集團重要業務主管的蔡鎮隆出任董事長,蔡鎮隆在擔任董事長後,全力強化立訊與宣德的合作,並將宣德產品從連接器逐步擴大至機構件、模組及系統產品,公司亦於2020年12月27日取得台翰(1336)股權,並於今年7月16日台翰股東會改選董事後全面接掌台翰,藉由兩家公司合,擴大宣德產品線及生產據點。由於宣德擁有在高頻高速研發、精密模具與自動化的能力,在立訊集團擔任連接器、精密機構件的製造角色,在立訊集團力挺下,宣德不僅成為蘋果AirPods供應商,在消費電子、伺服器及車用電子接單及製造能力也大躍進,進而帶動公司近幾年業績穩定成長。宣德今年第2季稅後盈餘為1.72億元,年成長9.55%,累計上半年稅後盈餘為3.29億元,年成長10.03%,每股盈餘為1.96元,累計前7月合併營收為84.7億元,年成長6.39%。美系外資最新報告指出,儘管AirPods需求低迷,但USB-C普及率不斷提高,且宣德與立訊精密協同效應仍在,雖然下調2021年每股盈餘下調2%至5.6元,維持2022年每股盈餘9元及「建議買進」評等,目標價為161元。
 
萬泰科Q4不淡,下半年營運可望優上半年
受惠拜登基礎建設與美國需求帶動,法人預期,萬泰科下半年表現將續旺,毛利率回升近15%常態水準,未來配合客戶客製化開發特殊用線,佔比有望逐年提高,今年全年越南廠貢獻也有機會翻倍成長。法人認為,萬泰科過往第二、三季是傳統旺季,但因缺櫃問題,導致部分訂單未能順利出貨,以目前接單來看,第三季接單暢旺,第四季可望淡季不淡,整體下半年狀況將優於上半年,毛利率也會回升至常態。而越南廠是萬泰科集團布局重要亮點,上半年營收明顯年增,主要受惠短鏈供應及中美貿易轉單,且在海運嚴重塞港及缺櫃因素,迫使當地日韓改為當地採購,並順利切入越南第一家國產車廠,另中美貿易戰帶動轉單效益持續,法人預期,越南廠今年營收可望翻倍成長到5千萬美元。法人預期,集團目前也正進行訂單調整,低階網路線分配去東莞生產,越南也增加網路線生產製造,預計第四季開始貢獻。法人評估,在拜登基礎建設與美國需求帶動下,萬泰科今年營收將年增四成以上,與獲利同創新高,每股稅後盈餘至少是金融海嘯後最佳水準。
 
缺料問題舒緩,伺服器續熱到明年
受惠於第3季晶片供料狀況陸續緩解,加上雲端業者、大型資料中心建置需求強勁,使得伺服器相關供應鏈下半年的出貨狀況可望逐步暢旺,且訂單能見度已多看到明年底,預期將為營運添動能。相關供應鏈包含信驊、譜瑞、新唐、系微等。兩大晶片大廠Intel、AMD相繼推出新平台搶攻伺服器熱度,在Intel方面,隨著Whitley以及Eagle stream產品持續出貨,而AMD則是在第2、3代EPYC處理器逐步推升市佔率表現,今年也推出了代號「Milan (米蘭)」晶片,特別是在供應鏈吃緊之下,伺服器被放在優先供貨的名單當中。伺服器管理晶片(BMC)負責協助CPU運作的重要晶片,並且與CPU的開發相當緊密,信驊市佔率超過7成,因此具有相當的指標意義。除了信驊之外,新唐也是供應商之一。以目前信驊的出貨比重來看,搭載Intel平台的大約佔9成、AMD則1成左右。至於在訂單需求的狀況來說,信驊更是表示,客戶對於缺料相當焦慮,因此多數訂單已經談到明年第4季,訂單出貨比更是2-3左右,供不應求的狀況相當嚴重,且明年成長力道也將優今年。董事長林鴻明表示,少了一顆BMC,伺服器就沒有辦法出貨,因此持續與代工廠協調產能,就是要讓出貨狀況可以更順暢,而且,由於考量到成本、技術難度等,因此較難有第二供應商,將動用重要客戶關係,盼取得更多料。至於價格方面,BMC過去多策略性的每季降價,但今年以來價格維持穩定,並且將成本墊高的部分可以轉嫁客戶,可以顯見,客戶對於料源的需求相當強勁。業內人士指出,現在就終端客戶的反饋來說,大型雲端客戶對明年資本支出會比今年更高,甚至在未來2年趨勢不變,因此對於明後年整體伺服器市場的看法相當樂觀。市場也預期,今年信驊營收將年增2成以上,每股盈餘可望挑戰4個股本水準,而明年信驊的營運表現也有望再墊高,將維持強勁的成長力道。伺服器當中不可缺少的還有高速傳輸介面晶片,譜瑞-KY的PCIe Gen4 Retimer產品已經打入資料中心、儲存等客戶,皆為Tier1大廠,並且持續與多家客戶設計當中,陸續進入量產貢獻,另外,未來也會做到部分主板當中,並且也持續投入研發在PCIe Gen5產品。另外,系微為系統韌體(Firmware)設計公司,主要競爭對手為Phoenix與AMI,業務當中大約2-3成為伺服器,市佔率相對同業仍低,市場也看好,在CPU新平台推出之下,能帶動新一波換機潮,使後續訂單增溫。整體來看,伺服器市場今年上半年由於缺料、庫存調整等干擾出貨狀況,下半年逐步舒緩,加上兩大主晶片大廠相繼推出新平台刺激換機,另外,在疫後遠距需求不減的大環境條件之下,使得明年雲端大廠資本支出更加大力道,將有望帶動相關廠商明年營運表現在添動能。
 
東南亞加速擴建4G/部署5G,打造先進製造基地樣貌
DIGITIMES Research分析師黃雅芝指出,觀察東南亞通訊市場發展,中美貿易戰使菲律賓、越南、泰國、馬來西亞企圖接替中國世界工廠的地位,或吸納從中國及香港外移的資金,因此儘管4G仍未普及或連網品質仍不佳,多已於2020年小規模商用5G,或規劃於2021年底商用5G,同時增建4G基地台,擴大覆蓋率,以扭轉通訊基礎建設與產業發展落後的形象,打造先進製造基地樣貌。以人口最多的菲律賓而言,由於行動通訊服務長期由兩大電信商—Smart和Globe把持而疏於建設,使上網品質極差;總統杜特蒂(Duterte)上任後,引進中資並施予電信商壓力,總算使菲律賓網速突破30Mbps;而越南則由三大國有電信商提供行動通訊服務,國有電信商配合越南4.0政策積極擴大網路覆蓋,其中,市佔最高的Viettel更研發符合Open RAN標準的通訊設備,目標以自有設備提供5G服務。DIGITIMES Research指出,泰國視智慧城市為5G重點應用,目標建置百個智慧城市以帶動產業升級,電信商5G覆蓋範圍也以曼谷和經濟特區—東部經濟走廊(Eastern Economic Corridor;EEC)為主。馬來西亞4G建設相對落後,因此優先推行Jalinan Digital Negara (Jendela)計畫,目標持續增建或更新基地台,以擴大4G覆蓋並提升網速。此外,菲律賓和泰國因仰賴中國建設資金而對華為態度友善,華為皆未被排除於5G供應鏈之外;相對而言,越南排除華為設備,馬來西亞則最終以政府成立的特設機構(Special Purpose Vehicle;SPV)主導5G採購,選擇愛立信(Ericsson),排除華為。
 
電子傳產動能強勁 第2季製造業產值近4兆元寫新高
經濟部今天表示,全球景氣穩定復甦,終端需求持續增溫,加上新興科技運用持續擴展,促使電子與傳產寫下亮眼表現,今年第2季製造業產值為新台幣3兆9576億元,創下歷年單季新高紀錄,年增34.51%。經濟部統計處今天公布第2季製造業產值統計,電子與傳產動能強勁,推升產值達3兆9576億元,較去年同季增加34.51%,不僅創歷年單季新高紀錄,也是連續3季正成長。統計處也指出,產值會受價格波動影響,若單純就產量觀察,今年第2季製造業生產指數為130.87,創歷年單季新高,較上年同季成長17.42%,從108年第3季以來維持正成長,增幅寫下民國99年第4季以來新高。統計處進一步分析,第2季製造業產值能寫下新紀錄,主要來自傳統產業的貢獻,其中,化學原材料業產值為5301億元,年增87.81%,為99年第2季以來最大增幅,因石化、橡塑膠等原料等下游產品需求暢旺。基本金屬業產值為4482億元,年增61.87%,為99年第3季以來最大增幅,統計處表示,因下游用鋼需求熱絡,帶動上游鋼品價量齊揚,又以鋼胚、熱軋鋼捲板、冷軋鋼捲板、合金鋼胚等產值增加較多;石油及煤製品業則年增70.83%。機械設備業則在自動化升級商機挹注下,產值來到1891億元,創下歷年單季新高,年增29.83%,增幅為100年第1季以來最大。汽車及其零件業則受惠歐美國家陸續解封,海外售後維修市場需求增溫,產值為1010億元,年增35.93%,增幅為99年第2季以來最大。
資訊電子產業方面,電子零組件業產值為1兆1447億元,再刷新歷年單季新高,較上年同季增加20.99%,就主要行業來看,積體電路業產值為4912億元,同樣破歷年單季新高紀錄,年增17.91%。統計處分析,5G、高效能運算、車用電子等應用晶片需求活絡,加上遠距商機延續、消費性電子產品銷售銷售暢旺,進而推升晶圓代工、記憶體產能滿載。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業產值為2206億元,較上年同季增加9.97%,為連續13季正成長,主要受惠於遠距商機企業自動化需求,推升固態硬碟、全球定位系統、量測導航及控制設備等產值。液晶面板及其組件業則因 IT、電視等大尺寸面板需求熱諾,產值年增33.75%。展望未來,統計處認為,全球經濟復甦力道強勁,終端需求可望持續成長,加上下半年消費性電子新品將陸續推出,相關資訊電子產業鏈進入生產旺季,有望維繫製造業生產動能。
 
長短料缺 筆電代工、電源供應器廠Q3難解
供應鏈熬過第二季的缺料高峰後,雖然第三季市場降溫帶來一些喘息空間,但是整個料況還是慘兮兮,雖然缺貨品項跟上一季有些不同,但長短料的情況依舊持續。以系統較終端的筆電代工為例,廣達即表示,第三季筆電出貨量季減最重要原因不是Chromebook訂單下修,而是缺料。今年上半年Chromebook訂單如雪片般飛來,可是半導體零組件從去年底、今年初開始吃緊,不論是筆電代工廠還是電源供應器廠,都因為缺料帶來的長短料而吃足了苦頭,以仁寶來說,長短料是第二季單月筆電出貨量有如坐雲霄飛車的元凶,而且,仁寶第二季的庫存金額更因長短料之故,比去年同期大增37%,也比第一季多了將近三成。另外,全球最大筆電電源供應器廠群電,第二季原料庫存金額也比去年底劇增86.8%,對比群電第二季所有的存貨金額(原料、半成品、成品)則比去年底增加近一成,可見長短料對出貨與財務的影響。第三季開始,Chromebook訂單下修幅度變大,讓電源供應器廠第三季料況上已經可以喘口氣,可是對筆電代工廠來說不是這麼回事,超豐、京元電廠區在6月初頻傳染疫,產能降載打亂7月份筆電主機板上使用多種IC的交貨,如WiFi、音訊CODEC、影像晶片等之外,仁寶在日前法說會中也指出,第二季就已缺料的IC(如面板驅動IC、電源IC、Type-C控制IC),到了第三季還是持續缺料中。即便超豐、京元電染疫造成的交貨問題8月之後有解,東南亞疫情持續為筆電代工廠所需半導體零組件料況更多的變數,這也代表第三季筆電代工廠所面臨的長短料問題,恐怕不會比第二季改善到哪去,全球筆電代工龍頭廣達在日前法說會中便直白表示,第三季缺料問題將比第二季更嚴重,並且是廣達第三季出貨量將季減的最重要原因。
 
特斯拉攻日本電力市場!將向電力公司提供大型儲能電池
特斯拉(Tesla)正計劃提供日本電力公司大型儲能電池和能源控制系統,攻進這個東北亞國家的電力市場。日經新聞報導,特斯拉將先在北海道向Global Engineering公司提供儲能電池。這種儲能量6百萬瓦時(MWh)的系統,大約是500戶家庭1天的用電需求,會在2022年開始接入北海道供電網。Global Engineering每千瓦時的供應價僅為5萬日圓,大幅低於2019年推算的逾24萬日圓的價格。此舉正值日本準備增加再生能源發電占比之際。為了減少碳排放,政府希望在未來10年間,提高太陽能、風力、水力等各式再生能源的發電,到占全國發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高於現在的大約五分之一。
 
次代半導體GaN看俏!業者:5年後手機充電全面改用
第三代半導體氮化鎵(Gallium nitride、簡稱GaN)商機即將爆發?GaN功率晶片商Navitas Semiconductor預測,5年後手機充電器將捨棄傳統矽晶片,轉向擁抱GaN半導體。Barron`s報導,Navitas宣稱,他們生產的GaN功率半導體,速度是傳統矽晶片的20倍、並能傳送3倍的電壓,而且尺寸和重量只有矽晶片的一半。Navitas正與特殊目的收購公司Live Oak Acquisition Corp. II合併,預定9月底完成相關程序,在美國那斯達克交易所以「NVTS」的代號掛牌。6月底的投資人會議上,Navitas執行長Gene Sheridan展示使用GaN晶片製成的手機充電器,體積是一般充電器的一半,半小時內就能充飽50%電力。Sheridan說,次世代的GaN充電器,目標8分鐘充飽50%電力。GaN充電器功能雖然強大,售價也比矽晶片充電器貴上20%。Sheridan預測,兩年內GaN充電器的成本將與矽充電器打平,3年後GaN充電器會比矽充電器更便宜。他預言,再過5年以上時間,整個市場就會轉向GaN。Navitas認為,GaN擁有龐大的市場潛能,2020年矽功率半導體的市場規模為90億美元、估計2026年增至130億美元。GaN市場有望每年成長兩倍,2026年市值達到20億美元,佔整體功率晶片市場的16%。此外,Navitas也生產車載充電器(onboard charger),速度是一般電動車充電器的3倍,相關技術並能協助太陽能面板更為普及。

取代矽的半導體!日挺氮化鎵 料10年內問世

韓媒etnews去年報導,數十年來,矽一直是半導體科技的基石,但是許多專家認為矽的發展來到極限,氮化鎵(gallium trioxide、簡稱GaN)有望取而代之。日本政府砸錢相挺,相信以GaN為基礎的半導體,將在2020年代後期上市。自駕車和電動車蓬勃發展,能在極端環境下控制電流的功率半導體備受矚目。GaN和碳化矽 (silicon carbide、簡稱SiC)是少數符合此種條件的半導體材料。其中以GaN為基礎的功率半導體最受注意,被視為「次世代的功率半導體」。
有鑑於此,日本經產省準備資助日企和大學,發展耗電量更低的次世代半導體,預計2021年將撥款2,030萬美元,未來五年共計斥資8,560萬美元。日方補助鎖定研發GaN材料的企業,GaN半導體能降低耗電。
 
特斯拉師法蘋果軟硬兼施 研調估明年底產能200萬台
電動車產業火熱,DIGITIMES Research表示,近期許多造車新勢力投入電動車領域,但跨入門檻仍高,DIGITIMES Research預估,特斯拉(Tesla)在2022年底電動車總產能將達200萬台,2025年軟體營收成長3倍。DIGITIMES Research分析師林芬卉預估,2022年Tesla電動車年銷量將突破130萬台,2022年底其電動車總產能將達200萬台,且因深化軟體布局,2025年軟體事業部營收將呈現3倍以上成長。林芬卉表示,近年來雖有許多造車新勢力紛紛投入電動車領域,然進入門檻相當高,新創業者通常會面臨以下幾個挑戰,第一,電動車為重資本的產業;第二,從試量產到有初始銷售實績,需歷經5年以上時間;第三,一般需再經過數年,累銷量才能達到約100萬台經濟規模,並達損益兩平階段。DIGITIMES Research表示,Tesla是少數達到上述成績的造車新勢力,且從市值來看,其為傳統汽車大廠豐田的3倍、福斯汽車的6.7倍,而市場給予Tesla如此高的估值,主因Tesla領先其它車廠,建構軟硬一體化的新商業模式。在硬體方面,DIGITIMES Research觀察,Tesla主推符合大眾需求的高性價比車款,如中型房車Model 3及SUV型Model Y車款,不僅在美國取得極高的市占率,且上述兩款車已成為歐洲及中國熱銷車款。為因應不斷增加的訂單需求,Tesla也在三大洲興建工廠,DIGITIMES Research預估,2022年底其電動車總產能將達200萬台。隨著電動車銷量不斷成長,DIGITIMES Research表示,Tesla也投入許多資源開發各項軟體功能與服務,對車主而言,透過軟體可持續享有新的功能及體驗;對Tesla而言,可提高車主對Tesla品牌黏著度,且即使未來電動車銷售成長趨緩,軟體營收仍將持續挹注,且將帶來更高獲利表現。Tesla軟硬整合作法與手機界的蘋果類似,林芬卉認為Tesla未來深化軟體領域布局,將朝向幾個方向發展,包括繼續提升軟體搭載率、攜手第三方業者豐富軟體內容,授權Autopilot及自駕套件,進一步推出無人計程車服務。
 
中華電結盟緯創、緯謙 攻5G智慧工廠
5G上路後,電信三雄加速爭取企業專網商機,中華電信8月19日宣布,結盟緯創、緯謙科技打造5G企業專網智慧工廠,率先實證「5G+AR擴增實境」遠距協作。中華電信表示,在新竹科學園區緯創工廠導入5G企業專網建立智慧工廠,同時搭配AR智慧眼鏡服務,透過AR遠距協作應用,協助把關製程與生產效能。中華電信行動通信分公司總經理簡志誠表示,中華電信「廣結盟」,與緯謙科技合作,主要因緯謙科技在5G、雲端、製造應用的系統整合服務專業,提供緯創利用5G企業專網導入智慧工廠應用,讓中華電信5G再次獲得企業客戶肯定。緯創竹科智慧工廠目前以中華電信5G企業專網,結合AR眼鏡及AR平台,可以讓產線中的操作者釋放雙手、專注前方視野,與遠距的多方專家,利用5G高速率和低延遲的特性,即時支援產線現場各種難題。值得一提的是,AR臨場視角可解決以往令人頭痛的大型機台裝機調整、參數調校,也適用檢視細小零組件的精密操作。緯創已經利用企業專網應用在智慧工廠多項重點項目,例如AGV無人搬運車、AMR自主移動機器人、AI瑕疵檢測、AI人因工程、AIoT產線智慧調參、MR混合實境等技術。並透過5G低延遲特性,結合產線自動化、人工智慧與雲端運算能力,協助工廠端降低製程不良率及改善生產效能,提升設備稼動率、製程平衡率等重要指標效益。中華電信表示,加強建置5G基地台和邊緣運算設備(MEC),連結緯謙在雲端及智慧製造應用優勢,以O-RAN端對端方案整合驗證與導入,聯手打造5G智慧應用,未來三方還會合作開發出更多完整的智慧工廠解決方案。
 
挖礦潮退燒 板卡業者強攻遊戲業務
輝達上季財報與本季財測亮眼,但看淡本季挖礦顯示卡業務,顯示虛擬貨幣挖礦風潮持續退燒。因應市場趨勢,華碩、微星與技嘉等本土顯示卡業者,均「分流」推出挖礦卡與遊戲卡兩種產品,避免挖礦退燒影響遊戲顯示卡業績,並全力衝刺遊戲業務。輝達表示,第2季專為加密貨幣挖礦設計的CMP晶片營收僅2.66億美元,比公司預期低33%以上。輝達財務長柯蕾絲(Colette Kress)坦言,CMP銷售額未來的貢獻將「微乎其微」,但來自資料中心、遊戲、專業視覺化與車用業務持續看好。他認為,遊戲業務需求將持續大於供給,但由於供應問題,遊戲顯示卡銷量成長將受到限制。對於挖礦熱潮退燒,台灣板卡廠嚴陣以待。微星強調,旗下電競產品比重超過60%,挖礦退燒帶來影響較同業小,該公司持續推出電競筆電、螢幕與周邊產品,加大力道拓展創作者筆電市場,維持下半年業績在高檔水準,預估今年全年板卡出貨量將達2,400萬片,年增逾兩成,再創新高。
行事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