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動態
信邦Q3營收估逐月創高;明年維持雙位數成長可期
零組件大廠信邦今日進行除息,股價呈現緩步填息,法人預期,公司本季營收仍有機會逐月緩步墊高,每月都創新高,而今年營收兩位數成長、獲利再創高的目標,可望順利達陣,明年在工業、綠能、汽車與醫療都有新產品導入下,營運將續維持10-15%增長,獲利持續走高,其中替醫療新客戶開發多年的手術設備用線,也將正式量產。信邦今年3月起一路創高,至今已連五月締造新猷,法人預期,7到9月仍是逐月緩步墊高的創高格局,而近月與近季營收成長幅度無法拉大,很大原因也是反映市場的缺料問題,導致部分客戶即便想加量也難順利取得料源出貨。比較好的是,信邦因屬利基客製化產品,多數訂單都在一年前敲定,公司也可提前備料,若以現在已接單預備未來一年的原料,供應商也可提早因應,受影響程度較小。至於電動自行車部分,信邦目前為客戶的組裝產線,客戶主導與自行顧料成分較大,法人認為,以今年7萬台的交車目標,應該可以達陣;而信邦也從電動自行車的關鍵零件模組,如核心ECU到首度跨足電動自行車組裝中,慢慢建立學習曲線,未來也有助與該客戶的合作關係更深化。這幾年市場最青睞信邦之處,在於公司應用領域與客戶的分散,讓其營運受短期景氣影響不大,加上聚焦的綠能、能源車、醫療等,都是大趨勢所在,信邦目前也都可以掌握明年會導入量產的方案,對營運把握度不低,其中在重點領域都有新產品或新客戶挹注,貢獻成長。其中在醫療領域,搭配新客戶開發多年的手術設備用線,明年將量產,法人預期,因該手術設備已在市場盛行多時,信邦主要提供更具成本競爭力的解決方案,獲得客戶採用,明年量產後對業績也會有數千萬到億元的貢獻;另看好新能源車領域,公司在車體與充電樁都陸續有新客戶接洽;醫療與車用將是明年大於集團整體成長平均的產品線所在。另外工業應用方面,信邦與客戶開發的領域,不脫無人機、自動化或IOT等大範圍,因近年企業相關投入仍是資本支出重心,成長態勢不變;而今年全年營業額可能衰退的綠能應用,公司因在風電有新產品導入,可降低整體市場調整的衝擊,明年綠能有機會恢復成長。健和興、嘉澤 後市成長可期
台股近期遭遇亂流,指數跌落半年線,法人表示,在資金退潮的情況下,建議回頭關注基本面,預料電子零組件仍是下半年市場主流,建議可關注目前產業雜音相對較少,發展前景備受期待的健和興、嘉澤等連結器族群,搭上電動車、伺服器等中長線需求樂觀題材,業績動能可期。健合興受惠各國5G、電動車充電站等基建需求浮現,以及因應碳中和大量啟用再生能源,加上電動車興起,健和興具5G、儲能配電及電動車與充電樁產品線完整優勢,出貨動能強勁,累計前七月營收26.54億元,年增46.23%,公司自結稅前損益2.66億元,稅前每股純益為3.92元。此外,根據IEA預估,隨著全球電動車滲透率拉高,將對相關供應鏈出現結構性變化,車用電池、汽車電子、車用半導體,以及公共充電站等產業需求看旺。法人預期,健合興下半年在電工、車用產品需求保持強勁,營運表現將優於上半年,全年營收將有雙位數成長。嘉澤為全球前三大CPU插槽供應商,同時製造記憶體、其他零組件與主板的連接器,隨著需求持續上升,以及設計變得愈來愈複雜,市場看好公司將掌握更多成長動能來源,雖外資近8個交易日偏向調節,不過,投信法人則有陸續進場動作,支撐20日股價上漲5.36%,收在531元,站回5日均線之上。嘉澤上半年稅後淨利15.43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17.55%,EPS 14.91元,主要受惠於遠距辦公商機帶動筆電需求暢旺。展望後市,下半年旺季效應加持、需求動能樂觀,尤其在Whitley新平台正式上市後,第三季起出貨可望放量,且新平台規格升級趨勢下,機構件單價較高,有望帶動公司伺服器比重及營收、獲利同步成長。總體經濟
電子資訊
旺季到 全球NB出貨拚Q3登峰
因Chromebook出貨走緩,一度出現雜音的筆電市場,旺季效益浮現。研調單位DIGITIMES Research最新預估顯示,第三季多數筆電品牌廠出貨量,將以衝刺全年高峰為目標,並帶動全球筆電(未含可拆卸式2-in-1機款)單季出貨再季增1.3%、上看6,100萬台,寫下僅次於2020年第四季的單季次高表現。台灣筆電雙A均預期第三季維持出貨季增。其中,華碩受惠超微處理器供貨,較上半年改善之外,下半年也針對電競筆電積極備貨,預估整體筆電出貨量季增將約3~4%,年成長率挑戰15%。宏碁方面,第三季Chromebook仍有標案陸續出貨,也同步擴大消費性筆電布局、衝刺包括電競筆電在內的新機出貨。預期宏碁第三季有機會較第二季出貨量增溫2%以內,較2020年同期增長約4%。根據DIGITIMES Research預期,筆電一哥、二哥的惠普、聯想,第三季出貨皆將走弱,尤其惠普Chromebook出貨力道大減,雖全力衝刺商務及消費性機種,但受缺料拖累,恐仍無法補足Chromebook衰減的量,致單季出貨下滑。惠普已針對下半年定調,出貨將聚焦商用及高階筆電,力拚單月出貨量守住500萬台以上水準,尤其在電競筆電方面,惠普評估缺料及電源供應器供貨吃緊,單月出貨高標希望達100萬台。聯想則在非中市場鎖定商務產品線ThinkPad系列,衝刺出貨量,內部並訂下第三季要季增近14%、達1,500萬台的出貨目標。三哥戴爾第二季商務機種因長短料狀況惡化不如預期,出貨量及市占率皆下滑,惟第三季特殊IC元件供應可望改善,解封、企業重返辦公室及混合式工作型態挹注商用及商務機種需求,預估第三季出貨量將明顯較其他品牌揚升,季增幅達7%以上、年增近25%。雖然第三季全球筆電出貨量可望挑戰全年最高,但DIGITIMES Research也指出,第四季IC缺口仍無法改善,需求上可能僅有商用及混合工作需求做為市場支撐力道,第四季全球筆電出貨量恐將反轉走弱、季減3~4%,來到5,800~5,900萬台,並為近七個季度來首度出現年減走勢。
台筆電代工 下半年不看淡
受惠品牌客戶拉貨強勁,筆電代工廠繼第二季出貨量站上4,800萬台的單季次高後,預期第三季出貨還能季增,其中,仁寶及緯創分別受惠聯想增加訂單、戴爾加大拉貨力道,第三季出貨量都可望季增,廣達雖因Chromebook訂單減少致使出貨量恐下滑,惟因產品組合變化,筆電營收可望季增。DIGITIMES Research觀察,第二季受到面板及各類IC供應缺口比0預期惡化下,代工廠消費及商用筆電出貨力道,不若原預估強勁,不過仍站穩季增、年增走勢。依前五大代工廠廣達、仁寶、緯創、英業達及和碩等第二季筆電出貨量概算,法人預估,第二季台灣代工廠筆電出貨量達4,800萬台以上,僅次於2020年第四季逾5,000萬台、來到第二高。其中,廣達下半年受Chromebook訂單季減幅度拉大影響,出貨量恐將較上半年逐季走滑,。惟在產品組合轉為商用與消費性筆電為主後,將拉抬筆電營收不減反增。至於仁寶第三季受惠供應鏈在第二季的部分欠料補上、挹注其可套料的出貨量提升。預估第三季筆電出貨將有百萬台以上增長力道。
台筆電代工 下半年不看淡
受惠品牌客戶拉貨強勁,筆電代工廠繼第二季出貨量站上4,800萬台的單季次高後,預期第三季出貨還能季增,其中,仁寶及緯創分別受惠聯想增加訂單、戴爾加大拉貨力道,第三季出貨量都可望季增,廣達雖因Chromebook訂單減少致使出貨量恐下滑,惟因產品組合變化,筆電營收可望季增。DIGITIMES Research觀察,第二季受到面板及各類IC供應缺口比0預期惡化下,代工廠消費及商用筆電出貨力道,不若原預估強勁,不過仍站穩季增、年增走勢。依前五大代工廠廣達、仁寶、緯創、英業達及和碩等第二季筆電出貨量概算,法人預估,第二季台灣代工廠筆電出貨量達4,800萬台以上,僅次於2020年第四季逾5,000萬台、來到第二高。其中,廣達下半年受Chromebook訂單季減幅度拉大影響,出貨量恐將較上半年逐季走滑,。惟在產品組合轉為商用與消費性筆電為主後,將拉抬筆電營收不減反增。至於仁寶第三季受惠供應鏈在第二季的部分欠料補上、挹注其可套料的出貨量提升。預估第三季筆電出貨將有百萬台以上增長力道。
台達電鄭平:台廠擁電動車核心競爭力
台達電執行長鄭平20日表示,台灣很多企業在電控、電子、電機有核心競爭力,網通產業與電池產業也強,在電動車領域若能切入有利的供應鏈,台灣企業發揮的空間很大。另外,他也看好充電樁背後龐大的微電網商機,但是充電樁商機得先克服通路層次多、充電樁連結電網的兩大困難。台達電執行長鄭平在20日外貿協會主辦的移動智慧線上論壇中表示,節能環保是台達電的使命,台達電當初發展電動車零組件、充電樁不僅符合台達電的使命,更看中電動車普及帶來的減碳過程中能為台達電帶來很多商機,而電動車對台灣產業來說商機更大。他指出,汽車產業產值遠大於IT,台灣已有很多車用零組件的供應鏈,台灣專精於電機、電控、電子的企業不少,隨著5G將刺激自駕技術逐漸普及,加上充電樁能夠為電動車、建築物雙向充電,未來車聯網、儲能,台灣在網通產業、電池產業競爭力強,也因此,如果台灣產業能夠有策略地切入有利的供應鏈,以台灣廠商的核心能力,台灣產業在自駕與電動車能夠發揮的空間很大。他認為,L4自駕技術普及之時,汽車產業可望從製造業轉向服務業,自駕車將成為行動辦公室、行動客廳,電動車的充電與換電也都可望帶來全新的服務模式,台灣業者可以早一點投入預作準備,迎接未來的服務商機。對台達電來說,鄭平尤其看好充電樁背後、進入門檻高的微電網需求。他表示,充電樁本身不複雜,但必須符合各國法規,另外,充電樁通路層次多,電動車剛開始推動時,各國推動屬於自己獨有的充電樁規格,導致目前充電樁各國規格不同,隨著電動車銷售量上升,充電樁除了車廠通路之外,專營充電服務的業者、土地開發商也都跳進來做這個生意,通路越來越複雜。上述一切還比不上充電樁與電網連結的複雜程度,鄭平指出,快充充電時從電網拉走很多電,一般家用電網無法負荷,必須搭配儲能設備打造微電網,透過軟體調控與管理,才能因應電動車快充時的需求,讓微電網成為分散式區域電網的一部分,與整體電網能夠互動、平衡的商機很大,這也是為什麼台達電將充電樁業務放在基礎設施、而不跟電動車零組件放一起的主因。
迎DDR5轉換潮,優群昆山擴廠明年7月完工
看好DDR5世代交替與TYPE C滲透提升需求,連接器廠優群(3217)啟動昆山廠擴產,預計明年7月新廠完工後,先移部分既有設備進駐,設備完全到位後,產能可望增加30-40%;而DDR5的轉換潮,內部也看將逐步發酵,其中SO DIMM會在第四季起加速啟動,Long DIMM則會在明年上半年跟進。優群今年上半年受成本壓力不小,導致毛利率下滑,獲利同步蒙壓,但透過產品組合改善,與成本轉嫁,經營團隊預期今年毛利率應是逐季改善,第二季數字也達標;展望第三季,公司認為,雖長短料問題仍干擾營收,8月看來可能較7月小降,但單季營收季增兩位數方向不變,毛利率也會較第二季持續走升。而優群因產品線與DDR系列的世代交替,息息相關,因應下波DDR5可能的轉換潮,公司也啟動昆山新廠的擴建,預計明年7月主建築完工,初期會先將既有設備部分移入,並透過空間重新配置,提高產量,整體設備倒位後盼產能增加30-40%,增加產能主要就為DDR5轉換潮與Type C滲透率提升,做好準備。其中在DDR 5轉換潮部分,在筆電的SO DIMM優群市占率超過五成,預估第四季至明年第一季加速轉換,明年第一季底預估轉換率可達兩成,市場估計,新品上市的單價會比既有產品高出三成以上。而在伺服器應用的Long DIMM部分,客戶都已有陸續送樣,但比較明確的轉換潮可能會在明年上半年,法人預估明年中轉換率可望逾35%;且因Long DIMM轉換至新世代,製程也得同步升級到更少數供應商能提供的SMT產線,預期產品單價可提高五成以上,市佔率也有機會再重新分配。
雲端科技至2024年約可為新加坡經濟貢獻82億星元,相當其GDP 1.5%
研究報告指出,雲端科技至2024年約可為新加坡經濟貢獻82億星元依據新加坡聯合早報本(2021)年8月20日報導,德勤(Deloitte)發佈研究報告指出,如果企業加大在雲端科技的投資,並更善用雲端科技,到2024年可為星國的經濟貢獻60億美元(82億星元),相當於1.5%的國內生產總值(GDP)。整個亞太地區的經濟則可提振1,600億美元,相當於0.5%的GDP。該研究報告對象包括澳洲、中國、香港、印度、日本、紐西蘭、新加坡和韓國等8國近600名的企業領袖。亞太地區在雲端領域的公共開支預計每年成長28%,從2019年的431億美元,到2024年增加至1,160億美元。其中,新加坡在雲端領域的公共開支預計每年成長16.2%,2024年達37億美元。中國是區域雲端服務成長最快的市場,公共開支預計5年內成長250%,達680億美元。德勤指出,在疫情暴發前,雲端計算的採用已經加速進行,亞太地區在雲端服務每年開支成長40%。企業為因應疫情,管理業務出現轉變,對雲端策略的重視加重,加快轉移雲端服務的速度。多數受訪的企業表示,在投資和採用雲端科技方面取得很大進展,只有7%的表示還未採取任何雲端科技。不過,採用雲端科技的企業當中,運用程度各異,僅有11%表示已達到先進的水準。對已經透過雲端運作的企業而言,最常見是透過雲端來支持營運功能,例如採購和發票。亞太地區只有10%的企業表示他們對於雲端科技已準備充足,46%的企業則猶豫不決或完全沒有準備好。62%的企業預計他們的雲計算採用水準將在3年內取得成長,有不到30%的企業預計採用水準將保持不變。德勤的分析顯示,對於雲端科技準備最充分的市場是中國和印度,新加坡名列第5,日本則排在最後。
全球大數據市場支出2021-2025年CAGR估12.8%
IDC發布《2021年V2全球大數據支出指南》,新增2025年預測,從技術、行業、企業規模等角度發掘未來五年(2021-2025)全球大數據市場中的潛在機會。根據IDC最新預測,全球大數據市場的IT投資規模有望在2025年超過3,500億美元,五年預測期內(2021-2025)實現約12.8%的年複合增長率(CAGR),較上個預測週期有所上升;其中,大數據服務將保持其主導地位,市場份額在50%左右,企業透過持續增加對服務的投資來應對智慧化過程中的新挑戰。中國市場方面,IDC預測,中國大數據市場今(2021)年整體規模逾110億美元,且有望在2025年超過250億美元,呈現出強勁的增長態勢。在五年預測期內,中國終端使用者對大數據硬體、軟體、服務的支出分佈相對平均,與美國等區域不同,中國大數據市場的軟體訂閱制服務占比較低,本地部署及私有雲模式仍需要採購大量硬體設備。至2025年,硬體預計將吸收中國大數據市場約40%的投資規模,超過軟體和服務,增長穩定;大數據軟體市場占比將逐年提升,2025年超30%的市場支出將流向軟體,五年CAGR達到26.7%。在大數據子市場方面,以增速較快的軟體市場為例,2025年占比最多的三個軟體子市場分別為人工智慧軟體平臺(AI Software Platforms)、非關係分析數據儲存(Nonrelational Analytic Data Stores)及終端使用者查詢、報告和分析(End-User Query, Reporting, and Analysis Tools)。IDC預計,今年三者總和約占中國大數據軟體市場的48.4%,並在2025年提高至58.8%。非關係分析數據儲存、內容分析(Content Analytic Tools)及搜尋系統(Search Systems)有望成為中國三大熱點子市場,增速較快,五年CAGR均在40%以上。大數據行業應用方面,在IDC《全球大數據支出指南》持續追蹤的19個行業當中,IDC預計,2025年中國55%以上的大數據IT支出將來自於政府、通訊、製造及銀行四個行業;不同規模、行業和區域的終端使用者在內部的數位化能力存在差異,就增速而言,保險、通訊、政府等行業展現出了較大的發展潛力。同時,IDC《全球大數據支出指南》將終端使用者企業規模由上至下分為了五個區間,從企業規模的角度對大數據支出情況做出進一步透視。其中,雇員超過1,000人的超大型企業在五年預測期內(2021-2025)佔據了整個中國市場支出的60%以上。與體量較小的企業相比,大型及超大型企業數據多、業務多、信息化基礎好。同時為保持競爭優勢,超大型企業在數位化轉型方面預算相對充裕,進而帶動了大數據支出需求。IDC中國新興科技研究組分析師王麗萌認為,隨著互聯網經濟的升級和發展加速,政府、企業等終端使用者正在廣泛展開數位化轉型,完善數據全生命週期管理,運用大數據和分析解決方案提升管理決策水準、改善內外部用戶體驗、支援創新應用,中國大數據市場支出將在五年內穩定增長。

汽車供應鏈吃緊 中西部台美商業論壇探討合作
全球汽車業遭遇供應鏈瓶頸之際,駐芝加哥辦事處舉辦「中西部台美商業論壇」第5場研討會,探討扣件、五金與汽車產業供應鏈合作,支持美國未來基礎建設需求。「中西部台美商業論壇」(Taiwan-US BusinessForum in the Midwest)3月啟動,今天舉辦的第5場線上研討會主題為「全球供應鏈:扣件、五金與汽車產業」。研討會由駐芝加哥辦事處與財經媒體「克雷恩芝加哥商報」(Crain's Chicago Business)合辦,邀請業界人士討論在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下,台美合作解決全球供應鏈對世界經濟帶來的挑戰與風險,支持美國基礎建設需求。駐芝加哥辦事處長姜森表示,台灣扣件與五金產業具有重視智慧財產權保護等優勢,加上台灣企業經過多年淬鍊,能充分滿足客戶創新求變的需求,不僅可持續支持美國汽車、航空等傳統產業發展,也能協助美國發展電動車產業。姜森說,支持鼓勵台灣扣件及五金業者與美國芝加哥、伊利諾及中西部各州深化合作,向下扎根,解決供應鏈中困擾產業發展及對全球經濟帶來的風險,同時增進台美共同利益,深化民主、自由及人權的共同價值。研討會由「克雷恩芝加哥商報」社長兼總編輯柯克(Jim Kirk)主持,3名美方業界人士與會,並由芝加哥台灣貿易中心專案經理葛林(Stuart Green)介紹台灣扣件、五金產業及展覽。與談人士說,台灣擁有優良的產業聚落,美國相關製造業雖可在供應鏈吃緊時短暫填補空缺,但無法取代台灣的產能;美國企業採購扣件與五金雖增加本土比重,雙源採購仍是終極目標,美國需要台灣的產能滿足未來基礎建設的需求。
商用需求續熱 NB載板後市樂觀
疫苗施打率提升,居家上班、遠距教學需求降溫,加上普遍長短料的不利因素干擾,筆電市場氛圍逐漸轉為保守,不過NB板業者表示,確實料況的不確定性是需要審慎面對的挑戰,但高階筆電如商用、電競等,尚未看到明顯降溫,加上傳統旺季效應,對於後市需求正面看待。 法人表示,新冠疫情推升WFH商機,去年下半年至今年上半年需求保持強勁,但近期隨著疫情壓力淡化、WFH降溫,筆電需求呈現疲弱,尤其像是教育相關的Chromebook影響較大,不過也因為回辦公室上班的因素,商用筆電、桌機的購置需求增加。 若如業者預期需求延續至下半年,相關PCB供應鏈如健鼎、金像電、瀚宇博、精成科、燿華、騰輝等多家業者可望持續受惠。或是美系新筆電上市,臻鼎、華通、台郡、台光電等下半年營運也將有新動能挹注。 其中,PCB上游原物料銅箔基板業者看法相對強勁,台光電表示,看好ARM架構的高階筆電、高階平板對HDI的升級需求,以及下半年客戶推出新產品,加上伺服器新平台的貢獻,第三季旺季更旺可期。 騰輝表示,高速高性能筆電所用的低損耗材料,去年下半年進入量產後,訂單持續穩定,尤其傳統旺季需求升溫、及後疫情時代遠距商機仍在,預期筆電出貨維持暢旺。 瀚宇博先前指出,對於第三季筆電看法不變,需求維持熱絡,接單未看到太明顯的變化,預期動能來自產品組合優化,持續往高階商務、高階電競等機種移動,下半年歐美地區解封後迎來感恩節、耶誕節等節慶檔期,拉貨動能可期。
台積加入海運搶櫃大戰 美國建廠採「台灣製造、美國組裝」模式
台積電加入海運「搶櫃」行列!為降低美國新廠建設成本,提升工程良率,台積電拍板美國新廠無塵室等基礎建設工程必要組件將採用「台灣製造整廠輸出、美國組裝」策略,並透過海運從台灣運往美國,估計將要使用四、五千個貨櫃,運輸總花費至少30億元起跳,第一批部件力求今年10月裝櫃啟航。消息人士透露,此案已獲得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首肯,此次海運合作夥伴以台灣航運三雄優先,上周已由最大無塵室工程協力廠漢唐出面先與萬海接洽。台積電8月22日表示,不評論市場傳聞;漢唐則證實,目前與航運業初步接洽中,其餘無法透露。考量目前全球貨櫃市場處於一櫃難求熱況,而台積電美國廠對台、美雙方及台積電公司意義重大,具有官股色彩的陽明海運可能銜命出面協助,力求讓台積電美國廠工程順利進行。運力居台灣貨櫃三雄中之首的長榮海運,也可能擔負重任。這堪稱全球晶圓代工業者建廠案,首樁大規模無塵室等基礎工程「甲地製造整廠輸出,乙地組裝」的案例。近期全球貨櫃一櫃難求,沃爾瑪(Walmart)、Home Depot(家得寶)、亞馬遜(Amazon)等零售巨頭都要自行砸錢租船、包船解決運輸問題,台積電此刻加入搶櫃行列,也再度炒熱海運業人氣。消息人士透露,台積電第一批「台灣製造整廠輸出、美國組裝」的美國廠基礎工程必要組件,要在今年10月裝櫃啟航。考量塞港、到港後陸地運輸等因素,預計年底到貨開始組裝,相關部件包括無塵室與MEP(空調、電力、給/排水)、AAS(製程排氣系統)等。台積電美國新廠位於亞利桑那州鳳凰城,預計斥資120億美元(約新台幣3,360億元)興建,現正進行建廠工程,公司已定調代號為晶圓21廠(F21),並召開多場徵才說明會,新廠以5奈米切入,預計2024年量產,初期月產能約2萬片。業界人士指出,目前台灣─美國航線運價約2.5萬美元(約合新台幣70萬元),四、五千個貨櫃要價28億至35億元,這還不加計到港後透過貨櫃車運抵鳳凰城新廠落腳處的費用。加上部分組件可能還得要以要價更高、專門運送精密組件的「氣墊車」運送,保守估計「台灣製造整廠輸出、美國組裝」的運輸費用至少30億元起跳。
35%台灣企業未來3年內數位轉型投資將大增
報導COVID-19加速企業的數位轉型,更加大數位差異帶來的競爭強弱。根據PwC Taiwan發布《2021 臺灣企業領袖調查報告》,20% 的臺灣企業對科技變革的速度感到極度擔憂,35%的臺灣企業將在未來三年大幅增加「數位轉型」的投資。資誠創新諮詢公司董事長盧志浩表示,在這充滿不確定的時代,最確定的趨勢就是數位轉型。數位轉型有四個重要的內涵,包括:一、善用創新科技發揮商業價值;二、透過數據做決策的能力;三、設計難忘與貼心的客戶體驗;四、用新創的速度與態度加快轉型。企業應從文化、資源、商業流程、能力、客戶與市場特質,發展獨特的數位能力,才能展現出與競爭對手的差異性,拉開與競爭對手的距離。雲端運算為驅動數位轉型的關鍵動能,根據PwC 公布的《2021美國雲端企業調查》(PwC US Cloud Business Survey),56%的企業主管認為雲端運算是企業成長與創新的策略平台,然而,卻有53%的企業尚未將其對雲端的投資實現為實質的價值。盧志浩認為,企業可透過以下七個策略,讓雲端潛能全面發揮:一、針對價值創造訂定明確的目標;二、以雲端做為中心思維,重新想像企業可能遭遇的挑戰;三、讓員工帶頭主導雲端旅程;四、把握機會,解決資通訊及數據相關挑戰;五、將網際安全和合規需求列為優先事項;六、將問題視為大膽改革的機會;七、慶祝成功,不過別太早宣告勝利。而為解析產業轉型現況與需求為協助臺灣的中小企業善用數位工具與資源優化經營流程,由經濟部中小企業處主辦,資誠企業管理顧問公司共同執行的「中小微型企業數位程度及轉型需求研析調查」也正式啟動,將廣邀各產業領域的中小企業參與問卷調查。盧志浩指出,透過「中小微型企業數位程度及轉型需求研析調查」,可掌握產業數位轉型現況及需求,作為未來計畫基礎盤點及國內中小企業轉型需求調查研析依據,以協助中小企業透過數位轉型來提升市場競爭力,掌握新契機。
電動車銷售遍地開花,電池材料廠獲利回溫
電動車銷售在歐洲、中國遍地開花,今年上半年一掃去年疫情陰霾,售出265萬輛電動車、較去年同期大增168%,研調機構更看好今年全年應可售出640萬輛電動車,較去年全年成長約98%,法人看好,在車廠電動車業務回溫帶動下,國內電池材料廠美琪瑪、康普今年出貨也有望持續成長。電動車成長趨勢不變,根據研調機構EV-Volumes指出,今年上半年全球總共售出265萬輛電動車,相較2020年同期大增168%,但高成長背後主要係因去年上半年同期全球受到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影響導致基期較低所致,不過2020年下半年電動車銷售很快就在各國大力扶植電動車的政策下回溫,特別是祭出各種補貼車主政策的歐洲市場回升格外突出。研調機構看好,包括今年下半年電動車仍可維持亮眼銷售成長,除歐美市場的回溫外,最關鍵的中國市場今年小型電動車銷售成長亮眼,市場上也持續有多款電動車新車供消費者挑選,將帶動中國電動車市場持續成長。以目前來看,研調機構預期今年全球電動車銷售可以突破640萬輛,較去年成長約98%,其中純電池電動車數量應該可以來到4百萬輛,混合動力車則約240萬輛,成長表現低於上半年也係受到去年下半年電動車銷售已有顯著反彈所致。對台灣電池材料業者而言,今年車廠的需求回溫也反映在訂單改善上,電池材料出貨量重拾成長,包括美琪瑪、康普今年營收成長表現均不俗,前7月合併營收年增都在3成以上;另外貴金屬價格的回升,對美琪瑪與康普的營收也有正面助益,鈷價近一季成長約18%、今年以來成長則高達57%。美琪瑪今年上半年稅後淨利來到1.41億元、已經超越去年全年的獲利表現,EPS 1.88元;康普今年上半年稅後淨利來到2.1億元、同樣已經賺贏去年全年,EPS 2.14元。
車用 CIS 需求旺,台封測供應鏈吞補丸
2021 年進入下半場,相較於智慧型手機、PC 需求雜音不斷,車用相關仍是被市場看好的長期成長趨勢。尤其電動車、自駕車、新能源車等趨勢帶動下,車用 CIS(CMOS 影像感測器)需求更是大爆發,國際 CIS 供應商也不斷加強委外釋單力道,將為台系封測供應鏈增添中長期營運助力。CIS市場維持蓬勃發展,據IC Insights最新報告,2020~2025年CIS銷售預計將以12%複合年增長率成長,直到2025年將達到336億美金規模。手機仍是最大應用市場,但從成長性來看,以汽車領域爆發力最強,到2025年,汽車CIS複合年增長率預計有33.8%,增幅遠高於手機CIS 6.3%。目前CIS元件製造主要掌握在國際大廠手中,全球龍頭為日本Sony,其次為三星;若以車用來看,以ON semi安森美為霸主,市占率約三成多,被中國IC設計公司韋爾併購的(Omnivision)豪威科技占約二成多,Sony約一成。看準車用CIS高速成長性,Sony、三星、豪威、安森美等CIS供應商無不積極搶食商機,並持續擴大封測委外釋單。台灣封測廠也將車用CIS業務視做未來重要成長動能,不僅要在技術較勁,還要全力拉攏與CIS大客戶的合作關係。封測供應鏈目前同欣電擁有最龐大CIS產能,包括安森美、Sony、Omnivision都是大客戶,車用部分主要操刀CIS BGA(焊球陣列封裝)封裝,目前客戶追單力道猛烈,旗下新竹廠車用CIS封測產線也維持滿載,並持續擴產。手機CIS RW(晶圓重組)業務雖今年表現偏平,但下半年有機會跟隨旺季效應回溫。法人認為,車用相關業務將擔綱今年業績主力,包括車用CIS、MEMS壓力感測器、LED頭燈等。以四大產品線來看,是陶瓷基板成長幅度最高,其次為影像產品、混合模組與RF模組,看好今年營收、獲利有望再締新猷,惟短期內須留意東南亞疫情干擾。台積電轉投資精材CIS布局專注非手機領域,包括車用、工控、醫療等,今年上半年車用CIS業務較去年成長逾二成。整體來看,公司認為第三季業績可望出現季節性回升,但第四季需求不確定性仍高。測試廠京元電主要負責 CIS測試,第二大客戶為中系CIS供應商。儘管之前公司一度遭遇染疫風暴,但客戶需求並未鬆動,今年CIS訂單量將較去年成長雙位數。法人認為,京元電已走過染疫陰霾,預期下半年整體營運將優於上半年,且毛利率將回到30%以上,全年營收、獲利創高可期。記憶體封測龍頭力成也鎖定車用、工業CIS市場的發展潛力,並將TSV(矽穿孔)技術導入CIS封裝,目前認證進度符合預期。公司竹科三廠預計2022年就開始運作,也提供發展CIS產線的空間,CIS業務將成為另一個重要的業績成長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