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動態
旺季遞延,信音Q3營收看小增,Q4達今年高
受到客戶缺料與筆電需求轉弱影響,連接器廠信音看今年旺季效應可能遞延,第三季營收季增個位數,但不排除第四季才是全年高峰,而雖銅價略有回跌,但市場買氣還是偏強,預料下半年毛利率僅是小幅改善。公司近期執行庫藏股,預計買回5千張,但會視市場狀況決議買進張數,買回股份將用於減資,讓股本/營收比更趨效率。 信音表示,第三季客戶還是有缺料問題,如智慧音箱大客戶據傳可能要到9月後比較緩解;另筆電應用則有雜音,目前內部看法可能與第二季持平。因筆電應用持平、非筆電較明顯加溫應該要到9月,先看第三季營收季增個位數,但第四季還有機會較本季小幅拉高,達全年高峰。 內部近年積極投入的非筆電應用,除智慧音箱等消費電子外,車用是重要一環,公司打入的Tier 1廠,近期取得更多歐洲高檔車的認證,連帶使得信音在終端車廠客戶的滲透率提高;另外就是如電動自行車等台廠客戶,今年需求量也明顯優於去年,隨上游原料缺貨緩解,明年可望進一步成長。不過在毛利率部分,信音坦言,即便銅價近期不若上半年瘋狂,但下檔後的買氣仍不弱,考量長期電動車等實質需求,預期成本要明顯下跌不易,另方面,相對於去年同期,台幣與人民幣匯率也較不利,看待下半年毛利率僅會較上半年小幅改善,但都不容易達去年同期水準。信音近期也進行庫藏股買進,預計買回5千張,但公司強調,若股價急漲也不見得會買滿,買回後會用於股本註銷。公司表示,長期股本與營收比約4-5倍較為合理,以公司目前股本相對營收,還有小幅調整空間,不過長遠仍期望營收持續增長,提高股本運用效率。
嘉澤早盤填息逾75%,H2旺季營運看增,惟缺料、成本上升添變數
嘉澤除息,每股配發13.3元現金股利,除息參考價為528元。除息首日嘉澤早盤展現填息氣勢,最高來到538元,上漲10元,填息率逾75%,惟盤中股價隨大盤翻黑,嘉澤股價也由紅翻黑,暫呈貼息。下半年步入嘉澤出貨旺季,法人指出,第三季在旺季效應和Whitley Ice Lake CPU在伺服器中滲透率提高下,再加上ASP提升,可望帶動第三季營收優於上季表現,然零組件缺料問題仍為營收成長幅度變數。而在獲利表現方面,嘉澤第二季受到匯率、原料趨勢與產品結構影響,加上研發人員與人事成本增加使費用上揚,毛利率、營益率皆較第一季下滑,法人預估,第三季在伺服器營收比重提升下,有助於單季毛利率成長至41%,雖生產成本仍將使利潤率承壓,但在營收規模擴張下,下半年獲利仍可望優於上半年表現。法人提到,受惠於英特爾、AMD等伺服器平台升級,有利於2021-23產品均價擴展,嘉澤近幾年資本支出將更積極。而為滿足在越南、中國和臺灣的產能擴張之資金需求,嘉澤將發行約10億元可轉債跟250萬股現金增資,現金增資每股價格為432元,預計總募資規模將達約22億元。
總體經濟
電子資訊
良維:H2毛利率逐季回升;明年是EV起始爆發年
良維昨日舉行業績說明會,公司表示,隨產品售價調整與生產製程改善,下半年毛利率應可逐季走揚;而數據中心與電動車EV充電相關應用,下半年成長最為明確,明年預期將是電動車應用起始的爆發年,反倒是美系客戶手機線材訂單,大量出貨時間點可能延後到新廠投產後。良維指出,去年底到今年油銅價幾乎漲了一倍,導致塑料與銅價成本高漲,因公司接單到出貨有一定的時間落差,成本轉嫁會有遞延效果,過去6、7個月都努力在調整售價,所幸大多數客戶都可接受,且漲幅盡可能完全反應,有信心後續每月產品售價都會提高,只要原料不要再飆漲,未來下半年毛利率可望逐季回升。展望下半年,良維認為,數據中心與電動車應用成長最為明確;其中,資料中心,全球資料中心建置最大的主要服務商,都是公司客人,從配合客戶開發產品與未來訂單預測來看,明年成長都非常具體明顯。至於車用,良維表示,公司是從同樣大電流的線材切入,相對容易,最近一兩年配合客戶開發新產品後,其中充電站服務營運商客戶是美國第一大廠,第二季已開始出貨,明年甚至未來十年都看好;另外在電動車客戶上,多數客戶明年都會開始出貨,明年將是電動車起始的爆發年。良維也說,今年上半年數據中心與電動車應用,出貨已較去年倍增,未來每年至少是五成的增長,營收佔比也會逐步提高,且因該部分線材單價與利潤率是傳統的幾倍、甚至幾十倍,對獲利的佔比提升會更明顯。至於美系大客戶的手機線材,良維坦言,未來在統一規格介面的USB Type C上,不會缺席,但若要切入該客戶手機應用,需要更多設備廠房,公司目前深圳廠已沒有再大舉擴產空間,將規畫在未來廣西憑祥廠與東莞全新設計建置新廠,預計需耗時一、兩年興建,屆時會有更多設備投入,可能會有更大量的出貨挹注。
iPhone 12熱賣!蘋果日本出貨量大增26%、市佔逾4成
蘋果(Apple)支援5G通訊的iPhone 12系列熱賣、提振上季蘋果iPhone日本出貨量大增26%、市佔率逾4成。IT專門調查公司IDC Japan 25日公布調查報告指出,上季(2021年4-6月)日本國內智慧手機出貨量較去年同期大增16.6%至876.1萬支,大增主因為蘋果去年開賣的5G機種(iPhone 12系列)熱賣、中高階4G機種需求也佳,加上Android陣營中、中國廠商5G機種出貨顯著增長。上季iPhone日本出貨量較去年同期大增26.6%至389.6萬支、Android智慧手機出貨量成長9.7%至486.5萬支。就個別智慧手機廠市佔率來看,上季蘋果以44.5%的市佔率穩居日本智慧手機龍頭位置、且市佔率較去年同期(2020年4-6月)揚升3個百分點;其次依序為夏普的12.0%、富士通的8.3%、三星的8.0%和Sony的7.6%。IDC Japan市場分析師井邊將史指出,「上季中國廠商相對較低價的5G機種在日本市場取得一定的成績,而此可能將對預定今後研發的各家廠商5G機種的價格造成強大影響」。蘋果i12稱霸全球5G智慧機市場調查公司Counterpoint 7月14日公布調查報告指出,在全球5G智慧手機市場中,蘋果iPhone 12系列出貨量、銷售額皆稱霸。其中,2021年Q1(1-3月)期間蘋果iPhone 12系列出貨量佔整體5G智慧手機比重達34%,市佔率達三星的近3倍水準;三星以13%的是市佔率位居第2,其次依序為OPPO的約13%、vivo的12%和小米的10%。就銷售額來看,iPhone 12系列佔整體5G智慧手機比重過半、達53%,其次依序為三星的14%、OPPO的7%、vivo的約7%和小米的6%。iPhone 12加持、日本5G智慧機出貨飆增40倍日本ICT市場調查諮詢機構MM總研(MM Research Institute)5月18日公布調查報告指出,因蘋果於2020年10月和11月開賣的iPhone 12系列4款機種全數支援5G,提振日本5G智慧手機出貨量大噴發,2020年度(2020年4月-2021年3月)出貨量達1,101.1萬支、較2019年度的26.9萬支暴增約40倍(暴增3,993%),佔整體智慧手機出貨量比重自2019年度的1%暴衝至33.6%、突破3成關卡。MM總研指出,2021年度(2021年4月-2022年3月)日本國內5G智慧手機出貨量預估將暴增106%至2,271萬支、佔整體智慧手機出貨量比重將大幅揚升至65.9%。
小米Q2營收/獲利齊攀新高;展開智慧車核心技術研發
小米集團8月25日公布第二季總收入878億元(人民幣,下同)、年增64%;毛利151.48億元、年增96.7%;經調整淨利潤達63億元、年增87.4%,總收入和經調整淨利潤均創單季歷史新高。針對小米「造車」進展,澎湃新聞引述小米集團總裁王翔表示,小米自從宣布做智慧車以來,已開始深入研究,以及對智慧電動車最重要核心技術的研發。對於小米昨日宣布收購深動科技,王翔表示,深動科技是一家做智慧駕駛核心軟體的創業企業,小米希望透過收購縮短自動駕駛上市的時間。王翔還談到,有關於造車落實問題,小米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都在評估考察小米造車的落實地點,但這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問題,會在適當的時候報告最終結果。 回顧第二季營運,第二季小米的智慧型手機業務增長強勁,收入及出貨量均創歷史新高,智慧手機收入達591億元、年增86.8%;其智慧手機全球出貨量達5290萬台、年增86.8%。根據Canalys數據,第二季小米的智慧型手機全球市佔率達16.7%,首次晉升全球第二。在中國大陸市場,小米集團的智慧型手機出貨量快速增長,根據Canalys統計,小米在中國大陸地區智慧型手機市佔率由去(2020)年第二季的10.3%上升至今(2021)年第二季的16.8%,排名第三,出貨量年增35.1%,在主要廠商中,年增長速度最快。小米第二季IoT與生活消費產品業務繼續表現強勁,收入207億元、年增35.9%。第二季小米智慧電視全球出貨量超過250萬台,繼續保持行業領先地位。根據奧維雲網統計,智慧電視在中國大陸地區出貨量連續十個季度穩居第一,全球智慧電視出貨量穩居前五。IoT業務在境外市場保持強勁增長,境外IoT及生活消費產品收入年增93.8%,電動滑板車、智慧電視、智慧手環、智慧手錶等品類在海外市場持續暢銷。截至今年6月30日,小米的AIoT平台已連接的設備數(不包括智慧型手機及筆記型電腦)達到3.74億、年增34%。 互聯網業務保持穩步發展,第二季互聯網服務收入達70億元,創下歷史新高,收入年增19.1%;境外互聯網服務收入達11億元,年增96.8%。第二季小米境外市場保持強勢增長趨勢,在全球主要市場的業務持續取得突破,境外市場收入創造歷史新高達到436億元、年增81.6%,佔總收入49.7%。根據Canalys數據,第二季按智慧型手機出貨量計,集團在全球65個國家和地區市佔率、排名前五,在22個市場排名第一,其中在10個市場首次排名第一。小米集團第二季研發支出達31億元、年增56.5%。小米指出,今年7月,集團昌平智慧工廠在北京昌平區正式開工,未來將與亦莊智慧工廠形成「研發+量產」的產業協同,昌平智慧工廠目標實現年產量達到1,000萬台超高階手機的產能,冀小米的智慧工廠將透過企業示範帶動,進一步推動中國製造業的效率革命。小米集團表示,第二季公司不斷推進「手機 × AIoT」核心戰略並取得顯著成效。展望未來,將持續推動手機雙品牌策略,堅持對於技術,人才和通路的重視,不斷精實高階手機產品和提升用戶體驗;亦將持續推動「手機×AIoT」核心戰略,在各個產品品類中不斷探索高品質和前端科技,加強手機和IoT產品的連接性和用戶體驗,以高品質、可信賴、高體驗價值的科技產品為全球每個人帶來美好生活。
PC訂單遞延 明年不看淡
儘管今年PC出貨受限物流不順及零組件供應不足影響,導致增長幅度不如預期,但相對的,今年遞延的訂單將在明年出貨,帶動2022年整體PC市場表現,這也符合華碩共同執行長許先越預期,今年有將近4,000萬台將遞延到2022年出貨,對明年PC市場表現不看淡。由於歐美疫情減緩,加上Chromebook下半年需求減弱,近一季度包含法人圈及研究機構紛紛看衰今年下半年及明年PC市場需求,但品牌業者卻不這麼看。面對市場唱衰PC言論,華碩共同執行長胡書賓先前指出,華碩對下半年及明年PC展望不看淡,正向看待疫情後帶動的數位生活、學習及混合工作型態,是不可逆的新常態,會促使最具生產力的PC成為數位裝置主流,這是剛性需求。許先越分析,PC相關供應仍受制於缺料問題,因此,原IDC預估今年PC出貨量達3.9億台,但因缺料關係,實際大概只能出貨3.5至3.6億台,換言之,有將近4,000萬台將遞延到2022年出貨。此外,各大PC品牌看好商用市場換機潮。許先越指出,因疫情關係,很多企業設備沒有更新,隨著2022年陸續解封,員工回到公司上班勢必要更新設備,就會帶來另一波需求。展望2022年,廣達認為,混和的辦公環境持續改變民眾生活,明年仍看好筆電出貨量能持續增長。
PC雙雄財報兩樣情 戴爾看好商用需求 惠普示警Chromebook需求暫時放緩
PC 大廠惠普 (HP) 與戴爾 (Dell) 8月27日公布財報,對前景看法分歧,戴爾認為商用需求正因重返辦公室而快速成長,惠普則示警疫情隱憂使目前學校 Chromebook 需求放緩,並認為晶片短缺問題將持續進而牽動營收,市況雜音導致兩家公司盤後股價雙雙下挫。惠普盤後下挫 2.4% 至 28.40 美元;戴爾 (DELL-US) 下跌 3% 至 98.50 美元。
戴爾:商用需求快速成長
戴爾 2022 會計年度第二季 (截至 7/31) 營收年增 15% 至 261 億美元,優於市場預期的 255 億美元,Non-GAAP 調整後 EPS 為 2.24 美元,超出華爾街預期的 2.03 美元。戴爾表示,混合工作趨勢帶動筆電強勁成長,除此之外,桌上型電腦需求也在增加,因為隨著企業重返辦公室,將開始更新閑置超過 18 個月的電腦。戴爾第二季客戶解決方案 (含 PC 銷售) 達 143 億美元,年增 27%,其中消費性 PC 年成長率由上季的 42% 下降至 17%;企業、政府商用 PC 則由 14% 上升至 32%,整體仍有許多積壓訂單需要消化。基礎設施解決方案成長 3% 達 84 億美元,其中伺服器設備營收 45 億美元,年增 6%;儲存硬體營收約 40 億美元,年減 1%。VMware 營收為 31 億美元,年增 8%。 VMware 分拆案預計將於 11 月完成。
惠普: 供給限制仍將持續幾季 Chromebook 需求有放緩
惠普同日公布 2021 會計年度第三季 (截至 7/31) 財報,營收年增 7% 至 153 億美元,低於華爾街預期的 159 億美元,Non-GAAP 調整後 EPS 為 1 美元,高於華爾街預期的 0.84 美元,其中有 0.13 美元反映一次性收益。展望第四季,惠普預估 EPS 將落在 0.84 至 0.90 美元之間,高於市場預期的 0.81 美元,2021 整年度的 EPS 預估介於 3.69 至 3.75 美元。 惠普執行長 Enrique Lores 於電話會議中表示,供給問題持續困擾該公司,儘管需求仍在成長,但低成本零組件缺貨阻礙該公司完成訂單的能力。他預計未來整體需求將持續強勁,但零組件短缺限制可能持續幾季,直到 2022 年 (日曆年) 初。Lores 預期微軟 Windows 11 今年稍晚推出後,將帶動消費電腦加速成長,不過商用電腦需求前景轉變,隸屬商業領域的 Chromebook 需求在第三季減弱,但他預計,本季末或下季初開始,學校將掀起另一波 Chromebook 投資浪潮。惠普 Q3 個人系統 (主要為電腦) 營收為 104 億美元,低於市場預期的 109 億美元,其中消費者市場年增 3%,商用年減 1%,整體銷售單位持平,筆電銷量成長 2%,桌電下滑 7%;印表機機營收成長 24% 至 49 億美元,低於市場預期的 51 億美元,單位銷量年減 4%,消費性銷售年減 9%,商用下滑 29%,替換品營收則成長 20%。
戴爾:商用需求快速成長
戴爾 2022 會計年度第二季 (截至 7/31) 營收年增 15% 至 261 億美元,優於市場預期的 255 億美元,Non-GAAP 調整後 EPS 為 2.24 美元,超出華爾街預期的 2.03 美元。戴爾表示,混合工作趨勢帶動筆電強勁成長,除此之外,桌上型電腦需求也在增加,因為隨著企業重返辦公室,將開始更新閑置超過 18 個月的電腦。戴爾第二季客戶解決方案 (含 PC 銷售) 達 143 億美元,年增 27%,其中消費性 PC 年成長率由上季的 42% 下降至 17%;企業、政府商用 PC 則由 14% 上升至 32%,整體仍有許多積壓訂單需要消化。基礎設施解決方案成長 3% 達 84 億美元,其中伺服器設備營收 45 億美元,年增 6%;儲存硬體營收約 40 億美元,年減 1%。VMware 營收為 31 億美元,年增 8%。 VMware 分拆案預計將於 11 月完成。
惠普: 供給限制仍將持續幾季 Chromebook 需求有放緩
惠普同日公布 2021 會計年度第三季 (截至 7/31) 財報,營收年增 7% 至 153 億美元,低於華爾街預期的 159 億美元,Non-GAAP 調整後 EPS 為 1 美元,高於華爾街預期的 0.84 美元,其中有 0.13 美元反映一次性收益。展望第四季,惠普預估 EPS 將落在 0.84 至 0.90 美元之間,高於市場預期的 0.81 美元,2021 整年度的 EPS 預估介於 3.69 至 3.75 美元。 惠普執行長 Enrique Lores 於電話會議中表示,供給問題持續困擾該公司,儘管需求仍在成長,但低成本零組件缺貨阻礙該公司完成訂單的能力。他預計未來整體需求將持續強勁,但零組件短缺限制可能持續幾季,直到 2022 年 (日曆年) 初。Lores 預期微軟 Windows 11 今年稍晚推出後,將帶動消費電腦加速成長,不過商用電腦需求前景轉變,隸屬商業領域的 Chromebook 需求在第三季減弱,但他預計,本季末或下季初開始,學校將掀起另一波 Chromebook 投資浪潮。惠普 Q3 個人系統 (主要為電腦) 營收為 104 億美元,低於市場預期的 109 億美元,其中消費者市場年增 3%,商用年減 1%,整體銷售單位持平,筆電銷量成長 2%,桌電下滑 7%;印表機機營收成長 24% 至 49 億美元,低於市場預期的 51 億美元,單位銷量年減 4%,消費性銷售年減 9%,商用下滑 29%,替換品營收則成長 20%。
搶東協電動車商機 貿協線上拓銷吸引9國買主
新南向各國搭上全球車輛電動化與智慧化趨勢,積極開發電動車產業,包括泰國、印尼、印度等政府都已具體提出電動車產業推動政策,外貿協會為協助業者布局,8月25日舉辦「新南向電動車暨車用智慧產品線上拓銷團」,推廣台灣電動車產品。貿協指出,有「亞洲底特律」之稱的泰國已訂下2030年電動車要佔汽車產量的50%的目標,且2035年當地只銷售電動車;印尼政府則擬定2025年電動車佔全年汽車總銷售比例20%,加上當地富含製造電動車電池所用的原料如鎳、鈷、錳等優勢,吸引國際電池大廠到赴印尼設廠。印度政府進行中的「第2期加速油電混合車輛製造計畫」(FAME II)公布以電池能量儲存量為補貼依據,訂定自製率、高關稅等標準,加速外商到印度當地設廠。而針對東南亞2、3輪電動車整體市場規模,各國預估將於2025年達到5900萬輛;4輪電動車則達到890萬輛。外貿協會8月25日舉辦「新南向電動車暨車用智慧產品線上拓銷團」,展現台灣橫跨電動車整車設計到零組件供應等服務及實力,包括創奕能源、康訊科技、慧友電子等業者都有參與。貿協統計,線上拓銷活動共計吸引9國、42家買主報名,包含菲律賓最大私人電力公司、菲律賓政府交通部門、澳洲最大AM車用零組件供應商、孟加拉唯一計劃生產電動車的潛力廠商、印度車用零組件領導品牌、印度4輪電動車新創公司等,盼協助台灣業者緊抓新南向國家電動車商機。
鋰電池之父預測:蘋果Apple Car很快將有消息
8月25 日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吉野彰 (Akira Yoshino) 接受外媒專訪時表示,蘋果如果想要在 2025 年之前推出 Apple Car 電動車,就必須在今年年底前宣布一些相關內容。吉野彰 (Akira Yoshino) 是是現代鋰離子電池 (LIB) 的發明者,2019 年諾貝爾化學獎的共同得主,現任旭化成研究員、名城大學教授。週三他在受訪時談及蘋果未來行動領域引領汽車和資訊技術產業融合的可能性。吉野彰稱,汽車業考慮如何投資未來的交通工具,與此同時,科技產業也在思考行動的未來。在未來某時某地,汽車與科技業在未來的行動領域中將會出現一些融合。
今年 6 月蘋果執行長庫克被外媒提問,蘋果是否正在開發的新產品和項目如 Apple Car?庫克賣關子回應:「我們的袖子裡總是藏著什麼?」但究竟袖子裡的東西何時會亮出?鋰電池之父吉野彰給出了他的預測。吉野彰提到:「特斯拉 (TSLA-US) 有自己獨立的戰略,但蘋果值得關注!蘋果將會怎麼做?我想他們可能很快將宣布一些消息。好比什麼樣的車?什麼樣的電池? 蘋果可能想在 2025 年左右進入汽車產業領域。如果他們這樣做,我認爲他們必須在今年年底宣布一些相關消息,這只是我個人的假設。」吉野彰還表示,隨著運輸和數位科技成為一項行業,共享鋰電池技術,未來會出現更多的顛覆。他預計 2030 年到 2050 年期間,自動共享電動車就會開始出現。早在 2014 年蘋果就推出開發自動駕駛技術「泰坦計畫」,去年底開始市場頻傳蘋果造車計畫。蘋果在今年 1 月曾傳出與現代和起亞汽車協商生產 Apple Car 事宜,合作破局後,又傳出蘋果正為其電動車 (EV) 業務在韓國尋找合作夥伴,與 LG、SK、韓華集團 (Hanwha) 洽談中。電動車相關供應鏈廠商透露,蘋果數十輛 Apple Car 原型車如今在美國加州秘密測試當中。泰坦計畫參與者評估,因新冠疫情影響,Apple Car 可能 2025 年以後才能生產。
今年 6 月蘋果執行長庫克被外媒提問,蘋果是否正在開發的新產品和項目如 Apple Car?庫克賣關子回應:「我們的袖子裡總是藏著什麼?」但究竟袖子裡的東西何時會亮出?鋰電池之父吉野彰給出了他的預測。吉野彰提到:「特斯拉 (TSLA-US) 有自己獨立的戰略,但蘋果值得關注!蘋果將會怎麼做?我想他們可能很快將宣布一些消息。好比什麼樣的車?什麼樣的電池? 蘋果可能想在 2025 年左右進入汽車產業領域。如果他們這樣做,我認爲他們必須在今年年底宣布一些相關消息,這只是我個人的假設。」吉野彰還表示,隨著運輸和數位科技成為一項行業,共享鋰電池技術,未來會出現更多的顛覆。他預計 2030 年到 2050 年期間,自動共享電動車就會開始出現。早在 2014 年蘋果就推出開發自動駕駛技術「泰坦計畫」,去年底開始市場頻傳蘋果造車計畫。蘋果在今年 1 月曾傳出與現代和起亞汽車協商生產 Apple Car 事宜,合作破局後,又傳出蘋果正為其電動車 (EV) 業務在韓國尋找合作夥伴,與 LG、SK、韓華集團 (Hanwha) 洽談中。電動車相關供應鏈廠商透露,蘋果數十輛 Apple Car 原型車如今在美國加州秘密測試當中。泰坦計畫參與者評估,因新冠疫情影響,Apple Car 可能 2025 年以後才能生產。
三星拿到Google手機晶片訂單
路透報導,知情人士透露,Google的新款Pixel旗艦智慧手機將由南韓三星電子供應5G數據晶片,這是三星首次在由高通主導的美國市場搶下一城。路透說,三星拿到Google的Pixel新機5G數據晶片訂單,意義重大。目前市場上只有三家公司有能力製造連結5G無線網路所需的數據晶片,第一名的高通領先幅度很大,另一家是台灣聯發科。本月稍早,Google發表了採用自家處理器晶片的高階新機Pixel 6與Pixel 6 Pro,終結對高通的依賴,並且由三星代工。不過,低價位的Pixel 5A晶片仍會由高通供應。日經新聞稍早前報導了三星將為Google生產處理器;現在兩個消息來源告訴路透,三星也將供應5G數據通訊技術。三星自家手機在亞洲與歐洲地區販售的機種,普遍使用三星自己的Exynos數據晶片技術,但是在美國的版本卻長期仰賴高通的數據晶片。部分原因是高通在5G網路裡的毫米波技術領先群倫,在美國上市的所有手機包括iPhone都使用高通晶片來支援毫米波網路。三星向路透表示,公司新的數據通訊技術現在可以處理毫米波網路,Google則是說他們的新款手機將與前一個版本一樣支援毫米波。
晉台雲洽談 不少台商有意進駐山西
「山西省台資項目線上對接洽談會」26日在山西佳德海峽兩岸青年創新創業基地舉行,山西邀台商台青「走晉來」,推動台資項目落地山西,促進晉台經濟融合發展。中新社報導,台商高榮富近兩年來多次山西考察,決定在此發展農業。他認為,山西氣候對於農業種植有很大優勢,希望將台灣新品種農業科技項目帶到山西,通過技術發展農業的同時增加當地農民收入。在台灣三之三國際幼兒園負責人邱紫菱看來,幼兒教育非常重要。「我們的幼兒教育項目將中國、美國、德國等國內外課程融入其中,重在寓教於樂,希望該項目能在山西落地。」其中,多名台商在新材料、跨境電商等項目與山西轉型綜合改革示範區進行洽談。台商蘇昭仁在會上推廣介紹半導體COF項目,他說,該產業在韓、日都有很好發展,相信在大陸也有發展前景,已與山西轉型綜合改革示範區多次對接該項目。當日,近十名台商分別對其企業項目進行介紹,包括農產品、幼兒教育、新材料、人力資源等。山西省台辦主任李建紅表示,上半年山西更加積極推動與台灣的經貿交流活動。此次台資項目涉及範圍廣,也很優質,希望這些項目盡快落地,為山西轉型發展注入活力。山西省商務廳副廳長張效生表示,今後將不定期舉辦線上項目對接推進活動,加強晉台交流合作,讓更多台商台青選擇山西,推進海峽兩岸達成更多務實合作。
」
」
大陸央企戰略性重組 5重點推動
大陸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翁傑明近日指出,要以「做強做優做大中央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為主線,著力大陸央企戰略性重組、專業化整合、併購、「兩非」(非主業、非優勢)剝離和「兩資」(低效資產、無效資產)清退、「壓減」等五個重點,做好大陸央企結構調整與重組。中新社報導,翁傑明指出,大陸央企集團層面戰略性重組進入新賽道,完成一批資產規模大、影響深遠的重組項目,共涉及6組12家央企。其中,中船集團與中船重工的重組整合行業優勢資源,重組後的新集團資產總額、營業收入、淨利潤均居世界造船集團第一。專業化整合是減少重複投資和同質化競爭的有效手段。2020年大陸國家管網集團通過市場化方式收購三大石油公司相關管道資產,推動具中國特色的「X+1+X」油氣市場運營機制和新格局初步形成。併購是企業快速發展的有效途徑。中共十九大以來,央企深化央地合作及產業鏈供應鏈穩定開展併購。其中鞍鋼與遼寧最大國有企業本鋼強強聯合,粗鋼產能達到6300萬噸,營業收入3000億(人民幣,下同),位居大陸第二、世界第三,成為真正的東北「鋼鐵航母」。此外,通過「兩非」剝離、「兩資」清退開展,實現國有資本「有進有退」,集中優勢資源,幫助企業減輕包袱負擔,更好發展翁傑明指出,自去年9月啟動「兩非」剝離以來,截至今年上半年,已有51家大陸央企通過吸收合併、破產重整、對外轉讓等方式,剝離非主營業務252項,涉及資產共計495.7億元。針對部分央企底數不清、機構臃腫、管理鏈條偏長等問題,推動央企壓縮管理層級、減少法人戶數。截至今年7月底,央企管理層級控制在5級以內,法人戶數累計減少超過1.8萬戶,減少比例超過34%。
美PC上季出貨年增17% 後市仍看好
美國第2季個人電腦(PC)總出貨量比去年同期增長17%,表現還算不錯,但增幅不如前一季的74%,原因可能是受全球晶片荒影響,以及前一季銷量仍有新冠肺炎疫情加持。分析師認為,隨著美國經濟復甦,PC市場將展現強勁復甦潛力。市場研究公司Canalys 26日表示,美國上季的個人電腦(包含桌上型電腦、筆記型電腦、平板電腦和工作站電腦)出貨量為3,680萬台,比一年前增長17%。其中筆電的銷售表現最好,年增率為27%,桌上型電腦的增幅也達23%,唯獨平板電腦的出貨量近乎停滯,微幅減少1%,原因可能和教育界減少使用平板,以及疫情造成的搶購熱潮退燒有關。Canalys研究分析師林區(Brian Lynch)樂觀認為,從去年至今年由疫情帶動的PC銷售成長,將會持續下去,而且隨著經濟持續復甦,消費者很快就會更新設備,「商業和教育部門已爆炸性成長,引發巨大的更新潛力。美國經濟已大步走出疫情陰霾,小企業正陸續恢復,將帶來一波個人電腦的購買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