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會員動態

總體經濟

政府助攻 三箭齊發
政府助攻5G多軌齊下,除了在國內以資金補助技術研發及加速建設,藉由「技術技轉」、「互通驗證」、「應用落地」三箭齊發,如今更要透過與國際大廠合作進軍全球,進一步加足馬力。經濟部近年促進台灣5G技術及產業發展,包含協助毫米波陣列天線模組、射頻前端晶片、ORAN小型基地台軟體技術移轉台灣元件、天線及網通廠商外,在國內廠商較缺乏的軟體開發部分,也以科專扶植新創公司泰雅科技,鎖定5G專網管理軟體開發,攜手網通廠等搶進企業專網商機。5G時代來臨,經濟部多管齊下,不僅極力促成與歐洲、美國指標大廠合作,在招商面,中企處和高雄市政府合作打造「亞灣5G AIoT創新園區」,10月將揭牌;人才面,工業局與大學合作,加速5G跨域人才養成;技術面,技術處和工研院、中油合力研發5G創新材料。不只招商、育才,經濟部技術處,也積極在5G前瞻技術布局,支持工研院與中油共同開發5G創新樹脂材料。
 
全球減碳趨勢 擁抱ESG應對挑戰
儘管美國新增235,000個非農就業職位,表現遠低於預期,但由於聯準會(Fed)主席鮑爾於全球央行年會釋出鴿派訊號後,激起全球股市8月再創新高、連續7個月月線收紅。展望後市,由於美國眾議院預計於9月底前通過5,500億美元基礎建設法案,方案中包括三大再生能源題材,預料拜登綠色新政相關題材仍將是目前的投資主旋律。此外歐盟為因應疫情,今年10月亦將在疫情復甦基金計畫下,預期至2026年底發行2,500億歐元的綠色債券,以成為全世界最大的綠色債券發行人邁進。

各國政府推相應法規

另一方面,各國政府亦開始推出相應法規。自去年美國、英國及歐洲等主要經濟體分別公布,計劃於2050年或2060年達至淨零排放後,挪威中央銀行將ESG表現有爭議的企業加入限制或有待觀察名單,限制其下的政府退休基金投資於該名單上的企業;而荷蘭法院亦於下令石油公司需於2030年或之前將碳排放量從2019年的水平減少45%。近年來,亞洲國家大力推動永續法規,形成亞洲ESG風潮的一股關鍵力量。新加坡最近公佈了「綠色計劃 2030」,為該國提供未來10年的綠色目標,和推動國家永續發展的進程。與此同時,馬來西亞國家銀行計劃實施「綠色分類法」,強調ESG投資為未來必要措施。日本政府養老投資基金也採用富時編製的ESG指數,助於提升被動投資組合中的ESG標準。台灣方面也正積極部署,政府已經開始評估及規劃台灣在2050年達到淨零目標的可能路徑,除了穩定推動中的能源轉型,包括製造、運輸、住宅、農業等部門也必須提出系統性的檢討策略。

企業密切關注ESG趨勢

除此之外,亦有個別企業主動設定積極的減碳目標。例如,有金融業者如滙豐開始自設淨零碳排目標,並計畫提供數千億美元的永續發展貸款;而科技龍頭亞馬遜則與超過100間企業於去年聯合簽署氣候承諾,當中簽署承諾的企業包括Visa、IKEA、微軟等。這些企業承諾在2040年實現淨零碳排,而亞馬遜自身亦承諾在2025年完全以再生能源經營業務。

疫後注重長遠永續投資機遇

隨著疫情衝擊全球經濟及民眾生活,再次引起投資者反思永續發展的重要意義,綠色及永續金融將成為不可忽視的新趨勢,漸漸從一個新興機會演化成市場的投融資主題,成為一股新興力量推動經濟共融復甦。疫情對全球社會、經濟、以至金融市場帶來前所未有的衝擊,顛覆了不少固有的商業模式及行為習慣,令投資者更注重企業抵禦風險的能力。總括而言,ESG作為一個框架,可令投資者更容易了解其資產組合,與環境、社會及治理當中的關係。並在全球經濟以及日常生活和工作的環境中,作出有意義的改變。ESG投資不僅僅存在於理念中,它其實可以為投資者帶來長期的正向投資收益,並且在應對市場波動的時候表現出更強的韌性,幫助投資者抵禦市場風險。透過寬廣的ESG篩選標準,可以幫助投資者在構建資產的時候加上ESG濾淨為資產保駕護航,直接把握ESG趨勢帶來的機會。
 
四大產業 資本支出看增
為緩解供不應求困境,全球企業都正擴大支出,特別是半導體、零售、軟體及運輸業,預估今年企業資本支出將增加13.3%,為2008年來最大,有望為明年之後的經濟復甦奠基。彭博資訊報導,標普全球評級公司(S&P Global Ratings)估計,今年全球企業資本支出將躍增13.3%。摩根士丹利經濟學家也預估,全球投資規模到今年底時將達到疫情爆發前水準的115%,明年底將達121%。在供應面,新冠肺炎疫情導致的供應鏈堵塞,正迫使企業投資新生產設施,各國的環保轉型也促使企業採購電動車、電池及替代能源,全球晶片荒也帶動一波投資。在需求面,企業主管相信仍待釋放的消費者需求,將值得投入資本支出,也顯示企業仍看好復甦前景。野村控股全球市場研究主管蘇巴拉曼表示:「企業投資復甦對長期成長至關重要,因為資本累積是提升生產力成長的關鍵。在全球空前政策刺激(措施)減少後,世界需要企業投資和結構改革來維持成長。」在通膨憂慮升高、央行寬鬆政策退場時刻逼近及供應鏈持續受擾之際,資本支出激增也為明年之後經濟復甦,帶來一絲希望。這次情況和2008年全球危機結束後截然不同,當時撙節措施和投資疲軟,拖累了之後幾年的就業和薪資。從先進經濟體到新興市場都可看到企業擴大支出的例子。總部在尼泊爾的喬德里集團(Chaudhary )正斥資1,000萬美元擴建埃及工廠,以供應麵條給非洲市場。沃爾瑪2月表示,今年將在供應鏈、自動化和科技等領域投資約140億美元,高於去年的103億美元。

電子資訊

缺料未緩解 筆電組裝廠展望分歧
組裝代工廠 8 月營收出爐,受零組件料況影響,廣達、仁寶筆電出貨均較上月下滑,展望 9 月,組裝代工廠認為料況、貨運仍是出貨最大變數,廣達持保守態度觀望,估第三季出貨將衰退 1 成以內,反觀仁寶仍看好筆電出貨將季增逾 1 成。廣達 8 月筆電出貨達 550 萬台,月減 6.78%、年減 12.7%,為今年單月出貨新低,反映教育 Chromebook 旺季已過、廠商下修出貨預期,展望第三季,廣達指出,由於第三季為傳統消費性電子旺季,除筆電外,伺服器、手機、車用皆加入搶料行列,讓零組件供給未見緩解。廣達預期 9 月在季底效應帶動下,筆電出貨將優於 8 月,但估第三季出貨仍將下滑 1 成以內,達約 1800 萬台,持平去年同期水準,不過去年基期較高,對下半年出貨年增率保守看待。仁寶相對廣達樂觀,認為整體訂單需求仍強,第三季筆電出貨將季增 1 成,達逾 1430 萬台,也優於去年同期,第四季考量料況影響,季增幅將收斂至 1 成以內,全年維持年增 10-15% 目標,估全年出貨將突破 5000 萬台大關。除料況影響,市場認為,教育、消費機種需求下滑也是左右各代工廠出貨表現的原因之一,以廣達為例,因消費型機種比重較高,教育 Chromebook 也占整體筆電出貨約 20-30%,因此下半年出貨成長性受壓抑程度最大。另一方面,緯創、英業達、和碩等 8 月筆電出貨也均優於 7 月,業者解釋,主因是料況稍有改善,9 月、第四季仍須關注每月料況變化,其中,緯創認為下半年月度、季度變化不大,英業達、和碩則持樂觀看法,認為 9 月出貨將優於 8 月。
 
蘋果已在部署明後年新品
蘋果秋季新品發表會倒數計時,市場聚焦iPhone 13(暫訂)系列新機之餘,傳出蘋果已經在為明、後年新款手機與智慧穿戴裝置預作準備。供應鏈傳出,折疊iPhone、蘋果眼鏡(Apple Glass)都將是蘋果接下來要端出的「大菜」,由於是全新系列硬體裝置,預料將吸引強大買氣,為鴻海、和碩等供應鏈再添營運動能。一般預料,蘋果將在台灣時間15日凌晨的秋季新品發表會上發表四款新iPhone,名稱可能為「iPhone 13」,包括5.4吋的iPhone 13 mini 、6.1吋的iPhone 13 、6.1吋的iPhone 13 Pro,以及頂規的6.7吋iPhone 13 Pro Max。業界傳出,今年新iPhone即將問世之際,蘋果也正積極打造明、後年的新硬體。就iPhone來看,明年新規格已進入與供應商討論的階段,傳出明年新機外觀不會有太大的變化,但可能取消5.4吋的機型,改以6.1吋與6.7吋這兩款為主力;同時,蘋果也可能在2023年推出折疊iPhone,屆時將大幅改變蘋果智慧手機多年來一成不變的狀況。另一方面,蘋果近期持續研究虛擬實境(VR)和擴增實境(AR)的各種機會,催生旗下第一款VR/AR裝置。有消息傳出,蘋果將在明年下半年至2023年上半年推出旗下首款VR/AR裝置,以蘋果眼鏡(Apple Glass)的型態問世,供應商有望是和碩、立訊、歌爾聲學等兩岸指標大廠,但並未獲得蘋果與相關遭點名的供應商證實。分析師表示,今年第3季末新iPhone出貨量將明顯上揚,有助帶動供應鏈營收動能回升。鴻海仍為主要EMS與金屬外殼供應商,供貨比重各約65%至70%、50%至60%;和碩為iPhone 13 mini和13的主要組裝廠,整體組裝比重約為23%至27%,而立訊由於接管緯創的產能後,今年加入組裝之比重約5%。至於不鏽鋼邊框應仍由鴻海集團和捷普提供,而藍思科技在收購可成工廠後,主要供應鋁製邊框與玻璃背蓋。分析師指出,預估下半年iPhone新機出貨量約為8,500萬支,儘管半導體供應吃緊與IC成本上升,但因iPhone 13多數製程與前代相似,蘋果應能有效控制製造成本,並推升鴻海、和碩等供應鏈9月營收強勁成長。
 
Google、特斯拉布建太陽能 找台廠合作
隨著美國政府大力推動太陽能產業,當地指標企業Google、特斯拉、微軟也紛紛砸重金購買綠電或布建大量太陽能板,甚至開始切入太陽能市場,並找上具有豐富製造經驗與供貨能力台廠合作,透過「強強聯手」的方式,搶搭新能源商機列車,並將扮演協助美國政府衝刺太陽能裝設達標的重要火車頭。網路巨擘Google為實現碳中和目標,自2017年起不斷在全球各地投資或者購買綠電,並且將分布在不同國家的資料中心基地打造成新能源綠色基地,並與台系太陽能廠保持密切的合作關係。微軟也不落人後,過去一年之內,已與十個國家簽署5.8GW(10億瓦)再生能源採購協議,而由微軟營運和簽約的再生能源專案則來到7.8GW,該公司未來目標是希望2030年時,所有的電力消費均由零碳能源供應。特斯拉方面,不僅自身的生產基地均大量裝置太陽能板,旗下太陽能事業公司SolarCity也與台灣太陽能大廠元晶合作,由元晶提供SolarCity太陽能電池,SolarCity負責銷售屋頂型太陽能板,隨著特斯拉向德州申請售電案後,預料將有助於當地屋頂型太陽能需求走升,帶動元晶業績成長。據悉,元晶在今年確定成為特斯拉太陽能電池長期主要供應商,年訂單量高達250MW(百萬瓦)至300MW,相當於元晶約三成都被特斯拉包下,未來還會繼續供貨,主要供應協助特斯拉新一代屋瓦型太陽能模組使用。
 
AI、大數據應用 消費新模式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延燒,改變人類生活,後疫情時代,零接觸變成新常態,零售業除轉型線上線下全通路布局,更進入產業淘汰賽,要在後疫情時代持續成長壯大,將加速自動化、AI、大數據、雲端、5G、人臉辨識等科技進入新消費模式應用。根據市調機構Juniper Research統計,近年零售業在AI支出將從2019年36億美元(約新台幣1,000億元),提升到2023年的120億美元(約新台幣3,360億元)。台灣軟體獨角獸Appier首席人工智慧科學家孫民曾指出,疫情以來,零售業是一個亟需因應疫情變化而調整與消費者互動方式的產業,許多零售業都緊跟轉型步伐,AI是驅動數據發揮作用的關鍵,分析線上、線下數據找出特定客群,與消費者互動,成功轉換為顧客。除了AI應用,零售店家也積極導入愈來愈多的科技應用轉型智慧零售,包含結帳通道分為人工結帳及自動結帳通道,並透過電子標籤系統遠端控制商品名稱及價格,減少人與人接觸,數位看板系統及影像分析系統則觀察客戶,提供精準廣告及商品介紹。業者認為,即使疫情過後,智慧零售趨勢將繼續延伸,過去很難導入零售產業的自動化、AI、大數據、雲端、5G、人臉辨識等將成新消費模式的常態。
 
蘋果秋季重頭戲 台鏈進補
儘管近期以教育領域為主的Chromebook需求減弱,讓以筆電代工為主要業務的廣達、仁寶營收回檔,但隨著蘋果將在台北時間15日凌晨舉辦秋季新品發表會,除了眾所矚目的新iPhone,新iPad、Mac、Apple Watch也可望亮相,鴻海、廣達、仁寶等相關代工廠可望受惠,並將助益廣達、仁寶降低Chromebook訂單下滑衝擊。市場預期,蘋果這次新品發表會的焦點,除了眾所矚目可能有四款iPhone 13系列新機外,還包括兩款iPad、新款MacBook、新AirPods 3,以及Apple Watch Series 7。其中,蘋果可能推出14吋和16吋MacBook Pro,主打自家的M1X晶片,也將是自2016年以來首次對MacBook Pro進行重新設計。Apple Watch Series 7將是2018年第四代蘋果手表推出後首次重新設計,新款會有更平滑的邊緣和螢幕,螢幕尺寸也會加大,表殼將擴大至41公釐和45公釐。仁寶、鴻海皆為iPad、Apple Watch主要供應商,在兩大新品助攻下,仁寶預估,第3季非PC事業將季增一成內。
 
伺服器拉貨潮 供應鏈進補
全球伺服器市場歷經上半年低潮後,下半年迎來春風,包括蘋果、Google、微軟、亞馬遜等均已強化伺服器拉貨力道,推升勤誠、營邦、廣達、緯穎、緯創、英業達等供應鏈業績吃補。
根據產業情報研究所(MIC)指出,雖全球缺料問題待解,但在英特爾及AMD新平台拉動下,第3季伺服器出貨量可達127.7萬台,季增10.2%,主要為雲端資料中心業者、資料中心託管服務商、伺服器品牌等拉貨熱絡驅動。至於第4季,由於是傳統旺季,加上庫存已去化及缺料問題逐步緩解,估計伺服器出貨量將持續走升。目前包括上游零組件到下游組裝廠均已全力備貨,藉此滿足市場需求。法人分析,這次伺服器需求以FAMG(臉書、蘋果、微軟、Google)為主,白牌伺服器滲透率在首季已達32%,預估年底可望上探35%,整體伺服器市場全年成長幅度約5%。伺服器機殼龍頭廠勤誠表示,下半年客戶需求十分強勁,目前訂單能見度可達年底,不僅美系客戶資料中心需求增溫,大陸客戶亦陸續導入Whitley新平台,公司對全年營收雙位數增長深具信心。針對上雲需求持續增長,勤誠8月推出二款適用於企業和雲應用的高性能機架式準伺服器新品,可滿足高效能運算(HPC)企業和數據中心的計算、存儲、分析等需求,料將持續為業務增長挹注新動能。至於營邦,今年8月營收3.37億元,月增21.4%、年增19.4%,單月營收創20個月以來新高,業績表現不俗,本季業績展望樂觀。營邦業績成長主因來自伺服器機殼需求大幅提升,帶動該公司出貨暢旺,預料第4季仍有機會持續向上。廣達、緯穎負責伺服器組裝,隨著伺服器市場需求增溫,出貨動能有機會比上半年大幅提升,廣達預估,下半年出貨優於上半年、全年出貨雙位數成長目標不變,緯穎同樣看好伺服器前景,也積極配合客戶出貨,期盼營運能快速回溫。
 
零碳經濟來臨 貿協辦採購會助台廠搶綠色商機
減少碳排放已是各國努力目標,代表「零碳經濟」將來臨,貿協預料再生能源、循環經濟等商品與服務需求將持續增加,貿協針對創能、儲能與節能等產業舉辦綠色科技採購會,吸引30國、79名買主參與,促成226場洽談。隨著韓國、日本喊出2050碳中和計畫,總統蔡英文宣示2050年要達到淨零碳排,歐盟執委會於今年7月提出碳關稅草案,美國政府也致力減碳。不僅如此,蘋果(Apple)也承諾2030年前,在供應鏈與產品都實現碳中和,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早是採購綠電大戶,全球已有超過290家企業加入RE100計畫,致力使用100%再生能源。從各國政府到企業,減少碳排放已是世界各國共同努力的目標,象徵「零碳經濟」即將到來。貿協指出,能源轉型已是全球趨勢,再生能源市場呈現穩定成長,預料相關商品與服務需求將持續增加,9、10日針對創能、儲能、節能等產業舉辦「全球綠色科技視訊採購大會」,吸引30國、79名買主參與。台廠方面,則有聯合再生能源、興采實業、中興電工等76家廠商與會,促成226場洽談。貿協指出,買主有大型經銷商、系統商,還有將近1/4買主營業額超過千萬美元、5家超過8000萬美元,如印尼國有企業PT Len Industri年營業額達2.18億美元,並從1985年起開拓住宅太陽能系統。貿協表示,日本最大規模連鎖家庭電器零售商山田電機集團也參與洽談,欲採購家用雙向充放電解決方案。貿協說明,國際企業對再生能源採購要求愈來愈多,如菲律賓有買主欲採購愛能公司的鋼板型太陽能發電系統,以抵抗極端氣候;鉅田潔淨技術公司的甘蔗吸管獲美國BPI生物可分解認證,令荷蘭某廠商相當感興趣,願意先簽署保密協議,若符合當地規範,將有機會每月採購1萬支吸管。貿協進一步表示,將近半數買主欲採購再生能源及儲能系統服務或商品,包括太陽能模組、住宅用蓄電池、鋰電池、燃料電池、智慧電網系統、電動車充電電池等,台灣廠商的下一步應要積極轉型,深化創能與儲能技術,把「綠電」成為企業的DNA,才能搶得綠色商機。
 
華為攻6G 拚2030年商用
證券時報網報導,華為心聲社區日前公告,徐直軍為新書「6G無線通信新征程」寫序。他指出,6G面臨的技術環境更加複雜,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邊緣計算、異構計算、內生安全等都將帶來影響。據了解,該書由華為無線部門技術長童文及高級副總裁朱佩英共同撰寫,描寫華為對6G的研發歷程及看法,認為5G是萬物互聯,但6G跨越人聯、物聯變成「萬物智聯」,並找徐直軍來寫序,顯示該書是獲得華為公司力挺下所出版。徐直軍說,華為在推動5G的同時,2017年便開始對6G的研究投資。自從5G商用化以來,大陸5G網路普及加速,一二線城市基本全面覆蓋,三、四線城市正在穩步建設。當5G如火如荼發展之時,華為早已經在研發6G網路。究竟6G市場的藍圖長怎樣呢?徐直軍表示,這是一個需要整個產業鏈用未來十年時間共同回答的問題,從應用角度看,6G網路至關重要,垂直行業將迎來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廣度,華為未來的5G定義與部署以及6G的研究與定義將同時進行。從產業角度看,徐直軍認為,經歷40年從1G到5G的發展,移動通訊行業早已成熟,早就不是快速增長的行業,深度合作更加重要,華為不可能閉門造車,自己研發6G時代的定義,肯定會和產業鏈合作,盡量減少走彎路。6G能否超越現實,考驗的將是整個產業界的創造力。事實上,華為掌握大量5G相關專利技術,但因貿易戰下被美國封殺,無法完成生產和採購。騰訊網報導,華為沒有5G手機推出,並不意味著華為喪失5G話語權,5G相關專利仍然具有效力,如蘋果,三星等國際巨頭都需要向華為繳納專利使用費用。陸媒分析,華為依靠5G專利保證整體營收,對於6G時代肯定不能落後,大陸許多高科技企業早就投入研發,爭取成為6G時代的定義者。 
 
台商投資版圖大挪移!關鍵零組件優先返台、勞力密集奔東南亞
美中貿易戰影響台商投資布局,中國不再是台商天堂!陸委會委託中經院所做報告指出,近年台灣對中國投資已較往年冷卻,美中貿易戰後此趨勢更明顯。大致形成高附加價值、關鍵零組件相關產業優先選擇返台投資;大量生產、勞力密集產業往新南向國家布局的態勢。「亞太區域整合、美中貿易戰及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對於台灣推動新南向政策的影響與因應建議」報告指出,中國工資上漲、缺工問題日益嚴重、環保要求提高等,降低台商赴中投資的誘因。2019年美中貿易衝突升溫後,台商赴中投資大幅減少,美國301關稅措施對在中國台商產生顯著影響,並加速全球供應鏈重組。據分析,在中國的台商投資布局之調整模式,依產業及產品特性而有所不同。製造成本敏感的傢俱、成衣、製鞋、玩具、紙等傳產廠商,多數選擇轉移至東南亞、印度或墨西哥等國家。報告直指,東南亞除生產成本較中國低,近年經濟表現良好,內需市場蓬勃發展,是美中貿易戰下最受跨國企業青睞的備選基地,如精品袋包箱業者威宏,除購併泰國TWT公司外,同步在柬埔寨設廠。全球戶外傢具大廠基勝,2015年前進越南擴廠,越南廠2019年7月全面量產;傢具廠商億則到泰國設廠,同時考慮投資柬埔寨。紙業的永豐餘及正隆加碼投資越南。除了傳統產業,需要大量勞力的電子組裝廠,許多也選擇到東南亞及印度投資,如仁寶重啟越南廠產能;緯創、和碩分別擴充在菲律賓及印尼的產能;鴻海、緯創配合蘋果到越南、印度投資。據舉例,越南是美中貿易戰下最受台商青睞的投資地點,以電子零組件、電腦、電子產品、光學製品製造業及紡織業為最多。在電子業中,除廣達外,鴻海、仁寶、緯創、和碩等台灣五大電子代工廠皆赴越南投資,光寶科技因應客戶要求,也赴越南新設產線;雨衣大廠達新擴大越南產線、尼龍纖維廠展頌亦提高越南比例。
研究建議,由於美中貿易戰,加上疫情的影響,美、日、歐盟等國均認知到全球供應鏈過度集中的風險。台灣在此當下,應該積極推出相關政策,引導台商赴新南向國家投資,不僅可表現台商的實力,也可以展現政府決心。預期中國將持續打壓我國國際空間,在推動新南向政策過程中,勢必面臨來自中國的圍堵。在我國資源條件與國際現實下,單憑一己之力難以在區域情勢中取得突破;建議掌握美、日等國重新調整亞太戰略時機,加強透過與美國、日本重要經貿夥伴合作,以結合第三國的策略,推動強化與新南向國家的關係。「慎選合作領域爭取多方共贏!」研究強調,推動新南向政策,特別是結合美、日等第三國共同推動,應慎選合作領域以取得具體實質成效,建議後續可以半導體、通訊、資安等產業,透過跨國合作促成亞太地區新的產業供應鏈的形成。此外,政府也可納入更多合作夥伴共同推動新南向政策,除了美日政府與企業外,台商網絡、非政府組織等是政府應加以利用或合作對象。城市與城市間的交流與合作,因政治敏感度較低,是未來可納入考慮的合作模式。
 
網通廠滿手訂單 Q2 毛利為何下滑?一文看懂缺料造成高庫存,拋售零件反更賺
最近電子業情況愈來愈讓投資人心慌,業者口口聲聲訂單接不完,可是部分零組件價格卻開始鬆動甚至下滑,顯得有些矛盾。顯然缺料、缺櫃和 Delta 病毒疫情對產業鏈的衝擊讓部分廠商,尤其製造終端產品的電子下游廠商的處境如夾心餅乾。大家都在找答案,檢視第二季網通產業的表現,應可看出目前供應鏈的真實狀況。以智邦為例,第二季營業毛利較去年同期下滑7%,合併營業利益下滑20%,合併稅後淨利也較去年同期減少17%、季減15%,每股盈餘降至2019年第一季以來的低點。智邦第二季獲利能力為何突然下滑?新聞稿指出,第二季零組件短缺和漲價,造成智邦成本上升,而且,未來智邦的營收和出貨,還要看零組件出貨狀況決定。

一櫃難求,供應鏈緊繃極了
缺料、缺櫃和疫情,讓整個供應鏈緊繃到極點,智邦為了滿足大客戶的需求,網通設備改由飛機運輸,與供應商簽定的合約,也附有不能退貨退款的嚴苛要求。從總體經濟數據,會發現庫存逐漸上升,重複下單/過度下單隱憂似乎浮現;但從網通產業的財報發現,這並不是因產品賣不出去,相反的,各家廠商營收多半創新高,像智邦、智易、中磊、明泰上半年營收也都創同期歷史新高。關鍵就在少了關鍵零組件,商品無法組裝出貨,其他零件庫存不斷上升,副作用之一,就是部分電子零組件價格鬆動。一位記憶體廠總經理曾在法說會解釋,中小型廠商因積壓庫存的資金太多,開始出現賣零組件求現,「賣零組件賺的可能還比出貨多」,導致零組件價格出現波動。

出貨不順,產品價格鬆動

因此庫存升高也成為下半年考驗網通廠金流的新挑戰。如正文連續三季呈營業活動產生之現金淨流出,今年第二季正文營業活動流出的現金高達12億元,但正文發言人楊正任表示,庫存增加和配息導致現金流出,在手訂單相當多,需求沒有問題,正計劃興建越南新廠。再以智邦為例,今年6月30日,智邦帳上庫存原料金額高達91億元,較去年12月30日庫存原料41億元增加1倍以上;不只智邦,缺料造成各家公司第二季財報原料庫存大增,甚至連鴻海董事長劉揚偉日前都預言,缺料要到2022年中才會有解。雖然從需求面來看,網通廠商其實都相當樂觀。以中磊為例,總經理王煒第二季法說會表示,「目前在手訂單是一二季總和」,一二季營收也創同期新高。中磊客戶大部分是電信公司,疫情加上Wi-Fi 6新規格普及,為中磊帶來新商機。不過缺料問題很嚴重也是事實。採訪得知網通產業普遍面臨的狀況是,不只聯發科、英特爾等主晶片缺貨,周邊搭配的功能性晶片,也因成熟產能嚴重不足,部分晶片交貨期拉長到50~60週,「所有半導體都缺,8吋產能很難找」,網通產業人士觀察,「料不是完全不來,而是從去年下半年交期開始拉長」,目前觀察,缺料至少還會維持1~2季。運輸也影響網通廠獲利,友訊財務長陳宜表示,印度是友訊重要市場,「4、5月疫情大爆發,因封城及運輸問題使出貨不順,這些都要提列跌價損失,這是友訊毛利率下滑的主要原因。未來出貨後,跌價損失可隨產品出貨回沖回來。」除此之外,Wi-Fi晶片大缺也對友訊營收形成限制,「Power IC、記憶體都在漲價」,陳宜透露,但友訊下半年已找到合作的運輸公司,解決貨運問題,缺料則陸陸續續到貨,希望下半年逐步解決。她表示對下半年營運審慎樂觀,但也坦言,已簽訂合約的電信業者無法轉嫁成本,只能看零售產品各市場的狀況調整。

第四季起恐面臨策略調整

佳世達董事長陳其宏在股東會後記者會就擔心,電子產業供應鏈繃緊到極限,「半導體不會短時間解決,供應鏈還是很不順」,他觀察,現在洛杉磯港外海隨時都有40~50條船等著卸貨,「產業界其實很多是恐慌性下單……庫存不斷增加,都是高單價零組件,最後看到政府資金緊縮,資金因升息回籠到銀行,影響到消費者,業者就必須砍單,看誰庫存多,原來賺的就要吐出來,流血出清。」他坦白說,幾十年來,看到的景氣循環就是如此。雖說環境嚴苛、變數多,但網通廠還是有逆勢突圍的方法,亦即優先生產高毛利產品。佳世達旗下明泰,毛利率仍較第一季微幅成長,董事長黃文芳表示,明泰同樣面對缺料和缺櫃狀況,只能把重心放在生產5G等高毛利的產品。友訊也同樣檢視產品組合,精簡不必要產品。網通產業只是整個電子下游產業的縮影,電子產業擔心的是,景氣循環是否突然反轉,並從下游廠商擴及上游。目前來看,因全球處於經濟復甦,加上疫情刺激需求,網通產業仍有強勁需求,但第四季開始,廠商出清庫存的壓力會愈來愈大,可能逼使下游廠商改採保守策略,不再追逐高價零組件,加上美國消費者對通膨愈來愈敏感,整個產業要維持毛利持續成長榮景,難度也逐漸加大。
行事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