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動態
總體經濟
全球經濟有四大變數
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9月28日於央行業務報告裡示警,今年全球經濟雖可望強勁成長,但前景有四大不確定性、仍面臨下行風險。楊金龍表示,全球經濟前景有四大不確定性,包括:疫苗接種不均及變種病毒影響擴大;若干先進經濟體央行面臨寬鬆貨幣政策逐步退場的壓力;氣候變遷帶來災害,以及地緣政治衝突升溫,應密切關注。央行認為,今年全球經濟可望強勁復甦,但全球通膨升溫,主要先進經濟體寬鬆貨幣措施面臨縮減之際,外溢效應恐影響全球金融市場,加上變種病毒威脅擴大,全球經貿仍具不確定性。央行指出,今年美、歐等先進經濟體加速新冠肺炎疫苗施打,經濟活動陸續解封,需求暢旺帶動景氣復甦,全球貿易量大幅回升,但因疫苗接種速度及政策支持力道不一,各經濟體復甦進程分歧,加上晶片短缺、物流受阻等供應鏈瓶頸,及變種病毒擴大衝擊,令全球經濟前景不確定性增加。IHS Markit預測,今年全球經濟成長率由去年的衰退3.4%升至成長5.6%,明年則回降至4.5%,多數主要經濟體今年亦強勁復甦,明年則略降溫。基本工資升幅上看6%
勞動部將在10月8日召開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討論明年基本工資調升幅度。原本受本土疫情重創的內需產業已開始回溫,加上五倍券刺激下,今年經濟成長率有望突破6%,據了解,明年基本工資將採高調幅,而且月薪和時薪擬同幅度調升,調幅更上看6%。勞動部高層官員坦言,勞動部希望在合理範圍內儘可能調高基本工資;但考量部分受到疫情衝擊產業,目前評估提供補貼或延遲調升兩種方式。據了解,其中以後者較可行,不排除月薪調升自明年元旦開始,時薪調升則可能視狀況推遲至明年3月或4月再適用。高層官員表示,勞動部內部曾評估時薪和月薪脫鉤、採不同調幅,至今沒有定論。隨著內需產業回溫,時薪和月薪脫鉤已不被採納。換言之,時薪和月薪有望同幅度調升,調幅有望在5%以上,甚至上看6%。目前基本工資月薪為24,000元,時薪為160元,至於基本工資調幅多少才算高?工鬥已喊出明年基本工資應調漲8%,達26,000元。銘傳大學法律學院長、前勞動部政務次長劉士豪表示,考量今年經濟情勢及物價情勢,今年基本工資調幅有望來到6%至8%。「基本工資採高幅度調升的可能性很高,」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委員、台大國發所兼任副教授辛炳隆說,儘管今年無法像去年一樣出現報復性消費,但假日出遊人潮出籠,內需服務業今年8月起已開始大量聘僱,可說是明顯回溫。辛炳隆認為,基本工資應該反映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以及勞資雙方對經濟成長率貢獻。簡單來說,基本工資調幅為「CPI年增率+二分之一經濟成長率」,仍具有相當參考性。惟基本工資已經逐年墊高,若以外界期待調幅至少5%來看,將調升達1,200元之多,對雇主負擔也要考量。勞動部官員也透露,目前各項經濟指標皆呈正面,經濟成長率調升、景氣燈號續亮紅燈、經理人採購指數續呈擴張、無薪假情勢趨緩、失業率下降、受僱員工人數上升等,皆有利於基本工資調升,「相信工商團體也會理性看待」。電子資訊
鴻海拉高電動車零件出貨 推升毛利率
鴻海的電動車大夢正在逐步落實,而且是先做整車,擴大下游出海口,再進一步擴大自製零組件的出貨量,因為零組件的毛利率,遠高於整車製造,透過自製零組件比重的提升,才能在今年達成毛利率7%的目標,並在2025年達成10%毛利率的里程碑。鴻海董事長劉揚偉曾透露,製造零組件的毛利率是20%到30%,模組的毛利率約10%,系統組裝毛利率低於3%,未來將持續增加零組件營收,以提升毛利率;要把鴻海整體毛利率提升到7%,要靠零組件與數位轉型;要提升到10%,就要靠電動車等新事業。今年鴻海集團汽車零組件相關營收將超過100億元,年增40%,明年成長會更大。目前鴻海在汽車零組件以機構件和塑膠件為主,是不含群創的車用面板。另外,鴻海與國巨合資的國創半導體,國創將提供鴻海集團電動車和電子代工服務(EMS)客戶穩定的類比和功率元件,預計明年可看到效益,估2022年國創營收20億元,2025年營收目標大幅增加至500億元。劉揚偉預估,2025年全球電動車市場規模可達6,000億美元,滲透率達20%,鴻海將取得5%市占率。鴻海集團將布局三電和智慧系統關鍵零組件,因為這些占電動車成本比重結構高達六成,也是電動車差異化所在,力拚電動車零組件自製率達40%美汰換華為設備 台鏈利多
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宣布,將啟動19億美元(約新台幣530億元)的補助計畫,協助大部分美國鄉村電信商、醫院、學校汰換華為、中興通訊等陸企設備。業界看好,此舉將加速美國鄉村升級5G;諾基亞、愛立信、思科可望承接新設備訂單,相關台灣供應鏈鴻海、台達電、昇達科將受惠。美國近年認定華為及中興通訊等陸企網路通訊設備涉及國家安全等議題,除電信業者在近幾代的行動通訊網路不能採購華為等陸企設備,更擴大到中、小型電信業者及企業端網路應用。為剷除華為、中興等陸企的舊有網路通訊設備,FCC宣布一項補助計畫,協助擁有1,000萬以內用戶的中、小型鄉村電信業者,以及醫院、學校、圖書館進行設備汰換,相關設備採購、人力支出等都可提出補助申請,相關計畫10月29日起將開放電信商申請,期限至2022年1月14日。業界分析,FCC此項政策是一舉兩得,一般鄉村城市的網路技術世代及速度通常落後於大城市,此次補助申請除汰換掉華為等陸企設備,由於既有舊設備無法更換同級產品,因此允許更換為4G LTE或5G-ready設備,將帶動美國鄉村城市的網路升級,加速數位化普及,愛立信、諾基亞及思科等國際通訊廠商有望搶下此次補助及升級訂單。法人表示,愛立信、諾基亞及思科在台灣相關電信設備合作夥伴包含鴻海、台達電、昇達科等,隨著美國政府持續排除陸企生產的設備,國際廠商可望受惠,台灣供應鏈將雨露均霑。業界分析全球大型通訊設備業者財報,華為上半年財報電信營運商跟消費者業務都分別衰退47%、14%,僅企業客戶成長18%。思科最近一季財報營收成長8%,獲利成長14%。愛立信最近一季營收衰退1%,但獲利年增51%;諾基亞最近一季營收年增4%,獲利年增61%,更提高全年營收及獲利預估。2022臺灣通訊產值4.55兆、年增3.8% 超越全球平均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9月28日舉行《34th MIC FORUM Fall突破》線上研討會,2021年全球通訊產業達6,756億美元(約19兆新台幣),成長率19.5%,展望2022年,行動/固網升級動能持續創造市場成長機會,不過受到上游漲價、貨運等供應鏈議題影響,全球成長率預估為1.5%。MIC表示,2021年臺灣通訊整體產業達4.38兆新台幣,成長率26.7%,展望2022年,臺灣通訊整體產業達4.55兆新台幣,年成長3.8%。資深產業顧問張奇表示,臺灣通訊產業以硬體代工為主,整體占全球比重從2018年18.6% 穩定成長至2022年24.2%,隨著通訊設備業者積極布局5G,預估2022年臺灣5G產業產值將成長20.9%,達2.1兆新台幣,占臺灣整體通訊產值約45%。資策會MIC表示,2021年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量13.7億台,年成長率7.8%,2021年全球5G手機出貨量5.5億台,年成長率高達129%,出貨占比40.1%。展望2022年,MIC認為,由於半導體供應不穩,基於獲利率考量廠商將優先生產5G機種,且出貨平均銷售單價(ASP)較高區域,預估2022年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14.2億台,年成長率3.7%,其中5G手機出貨7.6億台,占比將首度超越4G手機達53.7%。產業分析師廖彥宜指出,2021年臺灣智慧型手機出貨預估為3.5億台,雖然零組件缺料狀況將比上半年趨緩,仍須留意上游漲價帶動終端價格衝擊消費需求。展望2022年,臺灣智慧型手機產業產值預估成長2.3%,達2.8兆新台幣。觀測手機供應鏈趨勢,資策會MIC表示,2021年年初主要非蘋品牌備貨積極,不過受到產地疫情再起以及長短料影響,與季度實際出貨有落差,預期效應將延續至2022年;Apple缺料風險相對較低,儘管陸廠切入蘋果鏈,台廠仍具技術優勢。資深產業顧問張奇表示,全球寬鬆貨幣下通膨成為隱憂,變種病毒的爆發導致零售銷售指數(RSI)與消費者信心指數(CCI)下滑,都為手機供應鏈帶來不確定因素,其中越南、印度產地較具風險,疫情發展將牽動三星與陸系手機出貨。資策會MIC表示,2021年臺灣電信網路(網通設備)產業占全球比重16.1%,展望2022年,預估產業產值將成長6.4%,達8,900億新台幣。展望2022年產業趨勢,需關注美、英偏鄉寬頻補助政策刺激下世代寬頻網路商機,如美國8大固網電信商就有5家正在擴大10G PON網路投資與商用。資深產業顧問張奇表示,若供應鏈議題獲得舒緩,2022年將是光纖到家(FTTH)設備在歐美市場大幅成長的一年,預期帶動Wi-Fi 6等大頻寬、高階產品的出貨需求。針對5G發展,資策會MIC表示,疫情持續干擾5G供應鏈,不過臺灣5G產業仍將大幅成長,原因包含,2021至2022年全球電信資本支出將創下歷史新高,新網路技術Open RAN的刺激,國際新興設備業者與台廠機會增加;除了國際主要國家將進入5G網路布建高峰期之外,後續仍有許多初次發照的新興商機國家,如:越南、巴西、哥倫比亞等值得期待。產業分析師蘇偉綱觀測台廠商機指出,由於部分營運商開始將核網託管於公有雲,然而公有雲業者較著重軟體服務一體性,缺少發展硬體,台廠將有為公有雲業者提供設備的機會;除此,台廠在美國設備替換計畫的商機中具有發揮空間,美國小型營運商尋求短期內可供應、無中國大陸成分的設備,是台廠機會所在,如何精進方案整備度、快速出貨與價格都是首要考量。今年筆電出貨達2.38億台 台代工廠市占達八成
疫後新常態使全球筆電市場維持高原需求,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預估,2021年全球筆電出貨2.38億台,年成長18.6%,但隨著全球疫苗加速施打,預期2022年各國陸續解封,將影響「宅經濟」及Chromebook市場需求,預期出貨量將微幅降至2.3億台,而包含廣達(2382)、仁寶等五大台系代工廠明年也將延續去年榮景,市占率維持八成以上。疫後新常態使全球筆電市場維持高原需求,2021年全球筆電出貨將達2.38億台,年成長18.6%,展望2022年,教育標案收斂與各國陸續解封對宅經濟商機造成影響,然而隨著企業回歸辦公室帶動商用換機潮,加上缺料遞延效應,預估2022年全球筆電出貨量為2.3億台。MIC指出,Chromebook與電競筆電仍為品牌廠重點佈局方向,2021年疫情宅商機有利於Chromebook代工主力臺廠,預估包含廣達、仁寶、緯創、英業達、和碩筆電出貨量合計達1.9億台、年增17%,市占率為80.5%。展望2022年,由於Chromebook市場成長趨緩,主力代工廠市占將略有下滑,2022年臺灣筆電出貨預估為1.86億台,台廠市占率微幅下滑至80.3%。桌機部分,2021年全球出貨8,090萬台,成長率0.6%,其中All-in-One PC與電競桌機在疫情期間逆勢成長。展望2022年,隨著各國疫苗覆蓋率提升與陸續解封,企業回歸辦公室將有望帶動以商用市場為重的桌機需求,預估全球桌機出貨7,915萬台。MIC產業分析師黃馨表示,雖然Win10於2025年停止更新預期為2024~2025年桌機市場帶來商用換機,不過長期而言,筆電取代桌機效應(DTR)仍影響桌機市場,未來五年市場仍呈現平原式衰退,維持7千萬至8千萬台市場需求。Google推孵創計畫
Google在台灣啟動「智慧台灣計畫」今年邁入第四年。Google台灣總經理林雅芳表示,雖然疫情衝擊,但台灣動能不減,今年加強投注對新創扶助力道,推出「孵創計畫」,與國發會、台大創創中心、之初創投合作,三招助力台灣新創走向國際。她並預告,明年持續第五年智慧台灣計畫,與媒體合作、協助新創、數位素養都是未來發展的方向。林雅芳指出,孵創計畫7月推出後,吸引80多家新創報名。她看好在疫情衝擊下,台灣新創生態系不畏疫情,仍有活力,看見很多機會,橫跨10多種商業模式,希望透過這項計畫幫助台灣新創走向國際。目前Google提供30多位導師資源,以不同面向給予新創輔導。她說,給予的協助包括提供新創未來市場發展方向、建議可開發的國際市場;還有培育人才,特別是領導Z世代,Google在數位文化上給予新創協助。另外還協助新創熟悉使用Google各項相關工具Google旗下慈善機構組織Google.org9月28日也宣布,將投入100萬美元資助台灣事實查核中心,進行為期三年的數位素養及媒體識讀教育專案,幫助60歲以上民眾、偏鄉居民或原住民、新住民等數位弱勢族群,以線上和實體活動的方式積極學習,減少不實訊息在台灣社群所帶來的傷害。Google台灣指出,這項專案中,台灣事實查核中心將串連社團法人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假新聞清潔劑、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優質新聞發展協會等生態系夥伴,藉由培訓人員、教師、志工、講師接觸多元社區的目標民眾,落實教育活動的推廣和交流。智慧機產值看增 台鏈樂
資策會MIC9月28日指出,雖然智慧手機供應鏈有疫情及長短料等因素影響,但預估明年台灣智慧手機產業產值仍可成長2.3%,達2.8兆元。台廠相關供應鏈包括鴻海、和碩、大立光、玉晶光等。資策會預估,2021年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量13.7億支,年增率7.8%,其中5G為主要動能,各大品牌業者旗艦新機均搭載5G,預估今年全球5G手機出貨量5.5億支,年增率高達129%,出貨占比40.1%。展望2022年,預估全年全球智慧手機出貨14.2億支,年增3.7%,其中5G手機出貨7.6億支,占比將首度超越4G手機,達53.7%。資策會指出,2021年全球通訊產業規模6,756億美元(約新台幣19兆元),年增19.5%;展望明年,行動/固網升級持續創造市場成長機會,但受上游漲價、貨運等影響,全球成長率估1.5%。資策會估今年台灣智慧手機出貨3.5億支。下半年零組件缺料狀況將比上半年趨緩,仍須留意上游漲價帶動終端價格衝擊消費需求。企業淨零碳排 工研院:永續力變競爭力
近年來旱澇並存,促使各國政府與全球各大企業展開淨零碳排行動。工研院院長劉文雄表示,企業淨零轉型並不容易,不僅上位者要有堅定決心,還要全體員工上下一心落實零碳行動力,更重要的是以創新技術達成零碳成果,並與國際合作共創淨零新生態,將永續力化為競爭力,抓住淨零商機。統計全球前2000大上市公司,已有20%企業承諾淨零排放,當中不乏與台灣供應鏈關係密切的國際大廠,包括蘋果、微軟、Nike等,台灣產業多以代工為主,勢將因品牌商要求加速綠色轉型,以維持企業競爭力。歐盟規劃在2023年向企業開徵碳關稅,控制進口貨品碳足跡,並在近日公布將實施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研議優先針對水泥、鋼鐵、塑膠等高耗能產品課徵碳稅,以達到2030年碳排放較2005年削減50%的目標。台積電在9月16日的「國際臭氧層保護日」,宣布承諾於2050年達到淨零排放目標,為全球半導體產業先驅,發布氣候相關財務揭露(TCFD)報告書,率先以實際行動落實環境永續目標。劉文雄說,工研院過去幾十年不遺餘力研發環境永續相關技術,今年初成立「淨零永續策略辦公室」,要從供給、需求、製造、環境、經貿法規五大構面思考台灣淨零排放策略。從國際一連串動作看來,企業必須要打破傳統觀念,接受淨零碳排將大幅改變產業遊戲規則的事實。鴻海攜手碩禾 2023年推出首款電動巴士車用電池
鴻海科技集團9月28日宣布,攜手碩禾、榮炭,與中鋼集團旗下中鋼碳素(中碳),簽署材料開發合作備忘錄。鴻海加速開發電動車電池負極材料,並建構台灣電動車電池生態系。隨著集團相關電池關鍵材料、技術到位,將持續衝刺磷酸鋰鐵電池製造,預計2023年推出首款電動巴士車用動力電池,搶攻全球電動商用車市場。按備忘錄,結合中碳提供的高性能電池負極材料介相石墨碳微球,碩禾提供矽/矽氧材料技術及榮炭高性價比的人造石墨,進一步合成高性能動力電池負極材料,最後由鴻海導入電動車動力電池製程。未來四方將持續推進材料端的共同開發,提升負極材料能量密度、循環壽命與快充能力,進而提升電動車動力電池性能。碳微球具備方便鋰離子快速進出的結構,應用在電動車動力電池上,可展現長循環壽命特性與快充能力。中碳為全球最大介相石墨碳微球負極生產者,且原料供應與製程均為自有,有助於鴻海未來在電動車動力電池材料供應鏈的建立,可廣泛應用於電動車、電動巴士及儲能設備。鴻海旗下鴻華先進科技自產電動巴士E BUS,將於2022年第二季陸續交車,同時進軍海內外電動商用車市場,預計集團首款電動巴士電池將導入該車款,持續壯大集團電動車生態系。秉持「標準化、模組化、平台化」電動車佈局策略,鴻海積極推動MIH聯盟,集結將近1,900家軟硬體合作夥伴,也充分運用其ICT產業的全球佈局、垂直整合能力與佈局優勢,成為全球主要車廠的合作選擇。鴻海已經分別與全球第四大汽車集團Stellantis、美國新創車廠Fisker、泰國PTT集團及大陸吉利等公司簽訂合作協定,分別從設計、關鍵零組件、次系統、整車製造等不同領域切入,以提供完整服務並打造電動車產業的新出海口。鴻海先前也分別投資了電池材料相關廠商碩禾與榮炭,其中碩禾於2009年及2014年投入鋰電池正極材料及負極材料領域,在鋰電池負極材料領域中,屬於先進矽氧負極與壓克力型水性黏著劑,該產品在客戶端測試表現突出,產品特性良好。筆電伺服器手機 恐難逃長短料
資策會MIC預估,明年5G手機出貨量將首度超越4G,然而筆電、伺服器、手機明年恐怕都還是難逃長短料影響。在筆電、伺服器方面,資策會MIC表示,疫後新常態使全球筆電維持高原需求,預估今年全球筆電出貨量可達2.38億台、年增18.6%,明年Chromebook需求減少、各國解封都將降低對筆電的需求,不過在商用換機潮帶動下,預估明年筆電出貨量為2.3億台、比今年略減3.3%。Chromebook是今年台灣筆電出貨量衝高的關鍵,MIC表示,今年台灣Chromebook出貨量高達1.9億台、年增17%,相當於今年筆電出貨量中有八成都是Chromebook,明年需求放緩後,預估台灣Chromebook出貨量將下滑至1.86億台,下滑幅度為2.1%,比筆電出貨量下滑幅度少。在伺服器方面,MIC表示,今年全球伺服器市場出貨量為1,299萬台,年增率為4.6%,預估明年出貨量為1,366萬台,成長率5.1%,今年台灣伺服器業者受惠於全球雲端應用需求大增,帶動台灣伺服器出貨量年增5.2%,明年可望再比今年成長6%,尤其雲端業者的採購帶動白牌ODM Direct出貨成長,明年ODM Direct出貨占比預估可達35.5%,國際一線網路服務業者的雲端資料中心已是台灣伺服器產業出貨重要動能。今年電子業都面臨半導體零組件缺料,MIC表示,上游晶圓產能擴充緩慢,加上手機、車用等旺季效應產能排擠,預估筆電長短料將持續至明年。而在智慧型手機方面,資策會MIC預估今年全球手機出貨量為13.7億支、年增7.8%,5G為成長主要動能,今年5G手機出貨量為5.5億支,年增率高達129%,滲透率已有40.1%。MIC也預估,明年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量14.2億支、年增3.7%,5G手機出貨量可望達到7.6億台,滲透率為53.7%,將首度超越4G手機。台灣雖然早已不是手機ODM的重鎮,但大廠仍倚重台灣業者的整機組裝服務,MIC預期今年台灣智慧型手機出貨量為3.5億支,台灣手機產業產值成長率預計達2.3%、為2.8兆元。MIC表示,今年初非蘋品牌備貨積極,不過受到產地疫情、長短料影響,出貨量與備貨量有落差的趨勢將延續至明年,蘋果採購實力堅強、缺料風險相對低,儘管中國業者今年起切入iPhone整機代工,台灣業者仍具技術優勢。中國限電令!電子業面臨「斷鏈危機」?Q4旺季受衝擊
中國大陸近期加大「能耗雙控」的力度,限電問題從重工業擴大到電子業,除了NB、PCB廠受到影響外,散熱模組廠也受到波及。像「雙鴻」昆山廠的高耗能設備已停機,但強調都有先提前備貨,對9月營收影響較小。至於「超眾」與「建準」則是配合停工到月底,強調目前廠區庫存充足;而PCB廠則計畫透過十一長假加班補庫存,認為短期影響不大。中國祭限電令 專家估旺季出貨受影響
中國部分省份實施能耗雙控政策,影響層面不小,譬如因金屬加工而需高耗能的散熱模組廠,也面臨考驗。IDC資深研究經理高鴻翔分析,旺季的出貨一定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因為上級的要求非常明確且要求達成,所以會持續多久,目前所有廠商都還無法評估,但是一定會受影響。」
雙鴻高耗能設備停電 超眾、建準配合停工
在江蘇省昆山市設廠的業者,有雙鴻、尼得科超眾、建準,目前雙鴻只有高耗能設備停電,但因都有提前備貨,對9月營收影響較小,至於10月中以前出貨備料也都大致完成;超眾與建準則是配合停工,強調目前廠區庫存充足,對營運影響有限。而在蘇州市設廠的則有泰碩和奇鋐。泰碩表示,經過協調之後,地方政府有給用電上限,目前正常運作人力正常休假,而奇鋐則尚未公布影響範圍。
斷鏈危機?童子賢:給一點時間 應不是問題
這五家散熱零組件廠,全球市占合計逾六成,產品範圍涵蓋筆電、手機、車電等,也讓市場擔憂是否會造成電子業斷鏈危機?面對外界憂慮,和碩董事長童子賢大打信心牌,他認為,全球的需求大幅增加,加上疫情對某些零組件製造的單位,譬如越南、日本、或其他地方已經偶爾會為彼此帶來一點起伏,「但是我相信整個資訊產業界,對駕馭這種需求跟供應鏈中間的平衡的關係,已經很有經驗的,所以給資訊產業界一點時間,我覺得不是問題」,強調對台廠調度很有信心。
中國「能耗雙控」常態? PCB廠加班補庫存
江蘇除了是散熱模組重地,也是印刷電路板PCB生產重鎮,元大投顧發布研究報告指出,PCB廠將現有庫存,與利用十一長假加班補庫存,預計停工衝擊降到1天以內或不影響。產業分析師則提醒,接下來還是要看中國能耗雙控政策持續時間長短,才會看出對全球科技業的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