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漲電價 七大台鏈警戒
大陸多省電價10月起喊漲,台資科技廠重鎮廣東省尖峰時間電價大漲25%,驚動當地台商。由於電力是企業生產必須成本,再度牽動七大電子業敏感神經。 根據台灣區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電電公會)登錄資訊,台商共有951家落腳廣東,以鴻海、台達、光寶、國巨等四大集團規模相對大,牽涉的產業別涵蓋蘋果供應鏈、組裝代工、連接器、被動元件、電源供應器、電腦周邊、音響設備等七大領域。 蘋概股共有鴻海、美律、晶技等廠商落腳廣東,以鴻海最受關注。鴻海9月30日並未回應廣東省電價大漲可能導致製造成本升高的議題。外資法人預估,蘋果iPhone主要在鴻海大陸鄭州、深圳與太原三個廠區製造,廣東深圳占鴻海iPhone產能約兩成。由於大陸電價上漲,是針對所有企業,一旦製造成本上升,整體蘋概股都將受牽連,鴻海的競爭對手立訊在廣東也有廠房。同為蘋概股的電聲元件大廠美律指出,全力配合當地官方相關政策,因該公司屬於耗電相對較小的產業,評估電價上漲暫無重大影響。石英元件大廠晶技表示,位於廣東的台灣晶技華南辦事處主要負責銷售,大陸生產基地位於寧波與重慶,預期廣東調漲電價影響不大。台灣電源供應器三雄台達電、光寶、康舒也都在廣東省設有據點。對此,台達電表示,集團力行節能,且非高耗能產業,電力費用已在可控制的範圍中。未來將持續推動節能,廠區也會響應當地官方的錯峰政策,調整用電較多製程的作業時間。
被動元件方面,廣東更是大廠匯集重鎮,以國巨集團規模相對大,旗下凱美、奇力新都有工廠;另外,鋁電廠立隆電、設備廠雷科,以及千如、聚鼎等也都在廣東有投資。國巨指出,廣東廠區位於東莞,以後段包裝及出貨為主,耗電需求不若前端生產線這麼大,針對電價上漲,初步評估影響不大。 立隆電在惠州產能約占六成,立隆電先前表示,惠州廠已在上周(9月22日至27日)配合廣東電網執行「開一停六」錯峰輪休方案。法人認為,電價上調之後,公司費用也會同步增加。 連接器廠共有廣宇、宣德、萬泰科、岳豐、東碩、瀚荃等六家台資企業在廣東省有工廠。儘管連接器並非用電大戶,但當地相關台商仍密切關注後續動態。 此外,電腦周邊業者包括群光、昆盈、華擎、技嘉、建準;音響設備相關廠商亞弘電、志豐;以及壓縮機大廠瑞智、零組件廠毅嘉也在廣東落腳。其中,瑞智廠區位於東莞,主要生產半成品壓縮機馬達,毅嘉中山廠目前生產機構整合元件,占合併營收25%。
鴻海轉進俄州 搶Apple Car大單
市場傳出,鴻海美國電動車工廠將透過購買美國電動卡車新創公司Lordstown Motors的廠房,轉向俄亥俄州布局,最快本周將宣布這項重大投資案,除就近與當地新創車廠合作之外,外界解讀,鴻海電動車工廠布局計畫劍指蘋果Apple Car組裝大單,不僅擴大「美國製造」,進一步壯大電動車版圖。這是鴻海在美國生產汽車的第一步,市場原預期鴻海會在威斯康辛州布建汽車相關產能。不過,鴻海9月30日並未回應相關消息。彭博資訊引述知情人士報導,Lordstown Motors將把旗下位於俄亥俄州的一座汽車工廠出售給鴻海,兩家公司最快會在本周宣布這項交易案,但金額不詳。Lordstown Motors發言人對上述消息不願置評。供應鏈人士透露,外界原預期將用來生產汽車的鴻海威州廠,未來將專注生產伺服器與5G相關等資通訊(ICT)產品,俄亥俄州將成為鴻海在美國第一個電動車製造工廠基地。知情人士透露,Lordstown Motors是在2019年底與通用汽車達成協議,收購通用汽車在1966年建立的這座工廠。這樁交易將協助Lordstown Motors強化現金部位,對於鴻海來說,則代表在美國的第一個汽車生產據點,此時正值鴻海加速進軍電動車布局。鴻海積極打入電動車市場,推動獨立的MIH電動車聯盟,目前集結將近1,900家軟硬體合作夥伴,充分運用其ICT產業的全球布局與垂直整合能力,成為全球主要車廠的合作夥伴。業界分析,鴻海電動車布局從電控、電池、底盤、車體、組裝等領域逐步打造,鴻海透過揪團打群架進軍電動車,不僅能分攤風險,也能藉由夥伴各自優勢提升整體戰力,最終的目的就是拿下蘋果電動車訂單,並藉由在美國有生產據點,符合白宮「美國製造」的最高原則。尤其鴻海的強項在於整合與製造,若能集結新創、零組件夥伴,進而在美國建立生產工廠,更是拿下Apple Car的關鍵,這次併購Lordstown Assembly廠,更是重要的一步。鴻海也分別與全球第四大汽車集團Stellantis、美國新創車廠Fisker、泰國國家石油股份有限公司(PTT),以及大陸吉利等公司簽訂合作協定,分別從設計、關鍵零組件、次系統、整車製造等不同領域切入,以提供完整服務,並打造電動車產業的新出海口。鴻海預定在10月18日舉辦的鴻海科技日,將向外界展示鴻華先進所推出的三款主力電動車,分別是電動巴士、C級距,以及E級距的電動車。
陸PC顯示器市場H1出貨年增25%,供應逐步穩定
根據IDC中國9月30日發布《2021年第二季IDC中國PC顯示器追蹤報告》顯示,今(2021)年上半年中國PC顯示器市場整體出貨量1,557萬台,年增24.7%。疫情過後,中國顯示器需求觸底反彈,但由於IC等電子原材料緊缺導致市場供貨不足,市場表現低於預期。IDC預計,IC短缺將在今年第四季持續緩解,後(2023)年可能將出現產能過剩;預期中國顯示器市場需求即將恢復至常態化,供應逐步穩定。IDC預計,至2025年中國顯示器市場五年複合增長率(CAGR)將達到2.4%。 IDC指出,IC等電子配件持續缺貨,導致顯示器整機成本持續上漲,第二季終端市場平均單價季增超過3.6%。在供需失衡的市場環境下,品牌競爭差異突顯,傳統的PC廠商聯想(0992.HK)、戴爾在供應鏈上的優勢突顯,帶動第二季捆綁桌機市場年增30.2%,且市場份額得到明顯提升。消費市場需求疲軟,顯卡缺貨影響DIY市場需求,以AOC、飛利浦為代表的傳統顯示器消費品牌第二季出現大幅下滑,影響非捆綁顯示器市場年減1.2%。最近兩年電競顯示器是最重要的細分增量市場,受顯卡缺貨的波及,第二季中國電競顯示器出貨70萬台,年減17.6%。 IDC認為,經過後疫情時代需求爆發後,中國顯示器市場開始進入調整期,市場面臨著巨大挑戰,一、目前顯示器整機成本仍然處於高檔,後疫情時代新應用場景對終端需求的拉動有限;二、顯示器面板供應穩定,但TV面板價格大幅下滑可能將波及顯示器面板價格及供應節奏;三、為搶佔市場份額,部分品牌率先下調終端市場價格,對整體市場出貨節奏、渠道庫存均帶來巨大壓力。在增量市場疲軟的環境下,IDC認為廠商應重點關注以下方面,一、在市場的調整期,廠商要重點把握出貨節奏,優化庫存管理,及時把握成本下降傳導至終端市場的時間節點;二、高分顯示器越來越受到終端用戶的推崇,從數據來看,第二季2K顯示器保持大幅增長,年增21.7%;三、開拓新的應用場景,驅動顯示器市場增長,數位化轉型已逐漸滲透中國的中小企業,智慧辦公的場景創新不斷,也將帶來更多對顯示器的需求,基於場景細分帶來的產品升級和服務優化,是推動顯示器市場發展的關鍵因素。
數位轉型 靠CEO決心
鴻海董事長劉揚偉9月29日表示,數位轉型已成為企業經營與管理的標配,但面臨最大的挑戰不是工具或技術,而是在人,不論是執行長(CEO)的決心,或是員工觀念的轉變,人的改變才是數位轉型最大挑戰。SAP與哈佛商業評論昨天舉辦首屆「數位轉型鼎革獎」贈獎暨分享典禮,鴻海獲得「數位轉型領袖」獎,鴻海集團旗下B事業群拿下「智慧製造首獎」,劉揚偉代表領獎,並分享大型製造業進行數位轉型面臨的難題。劉揚偉說,鴻海多年來不斷在生產流程做很多提案改善,例如旗下的品管學院就幫公司節省5,000萬元,可是節省的錢跑到哪裡?可能用一個資源節省了不少,但另一方面卻用很多錢來改善,這是最大問題,因為數位轉型短期內在財務報表上無法顯現。根據調查,只有30%公司的數位轉型能成功,是因為CEO的決心不夠;主因大部分CEO被季報、被董事會要求,加上來自投資人的壓力,若無法在適當時間反應在報表上,CEO就無法從事數位轉型的工作。劉揚偉強調,若是CEO沒有決心,數位轉型很難走下去。另外,同仁的觀念也要改變,不只是改變使用工具,而是要改變觀念,這要花很多時間,尤其是如何達成一致性的溝通,假設派100個人去溝通,要如何保證100個人講的東西都一樣,而且還要講100個場次,這需要花很多時間,做教育訓練。劉揚偉強調,數位轉型於短期間無法在財報看到成果,一定要讓同仁參加國際或外面的活動,透過數位轉型獎的肯定,同仁會覺得被外界肯定,才會堅持下去,這非常重要。因此同仁一定要參加外部活動,才能有適當回饋,且堅持做數位轉型。截至2021年,鴻海集團在大中華區舉辦16場次的數位轉型教育訓練課程,培訓4,000多位數位轉型人才,協助旗下事業群推動轉型。鴻海透過數位轉型積累許多成果,其中燈塔工廠是重要的實踐。2021年鴻海會有20座以上廠區符合燈塔工廠的認證標準,並拓展到越南廠區,未來集團的主力生產廠區都將陸續得到認證。
宏碁電競NB銷售報捷 躍哥倫比亞市占龍頭
PC品牌廠宏碁持續衝刺電競筆電,相關產品在哥倫比亞持續締造佳績,今年前八月總銷量以34%市占率拿下電競筆電品牌冠軍,8月亦以32%市占率坐上龍頭寶座,展望後市,宏碁持續衝刺PC新品,將於10月13日舉行全球發表會,市場預料,宏碁將推出支援微軟最新作業系統Windows 11全產品線。根據最新市調資料顯示,宏碁電競筆電在哥倫比亞持續締造佳績,今年前八月總銷量以34%市占率拿下電競筆電品牌冠軍,8月總銷售量也較去年同期成長27%。宏碁表示,電競品牌致力帶給玩家不同以往的遊戲體驗,電競品牌Predator主打產品本身的強大效能及獨家的散熱技術,提供搭載最新技術的創新研發產品。宏碁今年受惠疫情帶來的居家工作(WFH)、遠距教學及「宅經濟」需求,帶動一般消費性筆電及主攻教育領域的Chromebook出貨大增,除此之外,宏碁近年著墨的電競領域亦在疫情期間穩定成長。今年以來,宏碁電競PC持續在全球各地傳出捷報,不僅在越南市場電競電腦蟬聯七個月市場第一,8月也以30%市占率持續坐穩龍頭寶座。而在台灣本土市場,宏碁電競電腦7月份更創下今年新高,以29%市占率搶下冠軍之位,以年增率2.01倍大幅領先業界(均值26%)。宏碁筆電訂單能見度已達年底,但仍有零組件缺貨問題干擾,不過,宏碁仍持續新品計畫,預計將於10月13日舉行next@acer《Made for Humanity》全球線上發表會。市場預料,宏碁新品發表會將專注於後疫情時代的PC新品與周邊,涵蓋消費、商用、電競、創作者筆電,同時,由於微軟新作業系統Windows11將於10月5日釋出,預期宏碁新品將全線支援最新作業系統。
運輸大革命 電動車市占將達70%
人類因氣候變遷,再度站上了科技革命的交叉口,為了挽救全球暖化的困境,2025年後,全球電動汽車的年銷量預計將從目前約 300 萬輛的水準一口氣猛增到 1400 萬輛;2040 年後,電動汽車很可能會佔全球汽車的 70%,由人工智能駕駛的飛行汽車也已經在開發的路上。氣候專家一再警告,地球的存亡將由 2050 年能否達到淨零碳排決定,目前人類的首要目標,就是讓排放二氧化碳的內燃機與引擎從強勢物種變成瀕危物種,再進一步成為絕種生物,電動汽車則要從罕見物種成為主流物種。汽車與卡車可謂面臨的問世以來,最大的改造工程與革命。航空運輸方面,也出現了綠色革命的跡象,廠商開始採用廢棄產品製成、永續的航空燃料、或是以燃燒後不排碳的「氫」為燃料的飛機,並積極開發相應的配備、電池供電技術與電動發動機,目前也已經取得不錯的發展。此外,常用於地面長距離運輸的火車系統造成的碳排放量,僅佔全球交通排放的 1%,但近期各國也在加速鐵路電氣化,除了進度趨近於零的美國外,歐洲、中國、印度的火車電氣化都已超過 55%,印度更設下 2024 年 100% 鐵路電氣化的目標,藉此儘量降低排碳量。另一方面,汽車與航空器的整合很可能也是未來的交通趨勢之一,雖目前受限於電池重量等因素,導致多數自用的小型交通器具仍停留在地平面上,但作家維霍維克指出,過去只存在於卡通與想像中的飛行汽車也在開發的未來名單上,只是發展方向應會以 AI 自動駕駛為主。目前德國航空航天公司 Lilium 已投入了五人座、七人座的空中出租車開發,並在 2019 年的首飛中展示中證明,只靠電動風扇的動力,也可以進行垂直起降。該公司正在將相同的技術用於七人座,目前測試中最高時速為 280 公里,飛行距離約為 250 英里。
客戶憂供應、增庫存!日廠電子零件出貨額衝3年高
報導因東南亞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擴散、導致供應鏈混亂,客戶因憂心供應、增加電子零件庫存,也提振日廠電子零件全球出貨額持續大增、創近3年來新高,其中電容出貨額破紀錄。日本電子情報技術產業協會(JEITA)9月30日公布統計數據指出,因電容需求夯、來自所有區域的需求強勁,帶動2021年7月份日本電子零件廠全球出貨金額較去年同月大增23.2%至3,670億日圓,連續第11個月呈現增長、增幅連續第4個月達2位數(10%以上),且月出貨額連續第11個月突破3,000億日圓大關、創近3年來(2018年10月以來、3,800億日圓)新高水準。日媒指出,日廠電子零件出貨額持續大增是因為來自汽車、產業機器等所有領域的訂單持續強勁,加上東南亞新冠肺炎疫情擴散、供應鏈混亂,客戶因憂心供應、因而增加庫存。就區域別情況來看、所有區域出貨額皆呈現增長。其中,7月份日廠於日本國內的電子零件出貨額較去年同月成長37.7%至843億日圓;對美洲出貨額成長11.7%至348億日圓;對歐洲出貨額成長19.5%至314億日圓;智慧手機等電子機器組裝廠群聚的中國市場出貨額成長16.4%至1,384億日圓;對亞洲其他地區出貨額成長28.5%至778億日圓。就主要品項來看,7月份日廠電容出貨額較去年同月大增25%至1,274億日圓,連續第14個月呈現增長,月出貨額連續第11個月突破千億日圓大關、創JEITA官網上有資料可供比較的2014年度以來史上新高紀錄。連接器出貨額成長24%至530億日圓,連續第11個月呈現增長;電阻出貨額成長38%至156億日圓;變壓器出貨額增加16%至35億日圓;電感出貨額成長29%至267億日圓。包含觸控面板在內的開關(Switch)元件出貨額成長3%至318億日圓;使用於智慧手機相機防手震等用途的致動器(actuator)出貨額暴增63%至266億日圓;包含TV調諧器、濾波器及無線模組在內的射頻(RF)零件出貨額成長1%至275億日圓。日本主要電子零件廠計有京瓷(Kyocera)、TDK、日本電產(Nidec)、日立金屬(Hitachi Metals)、日東電工(Nitto Denko)、Alps Alpine、村田製作所(Murata Mfg)、太陽誘電(Taiyo Yuden)、Hosiden、日本電氣硝子(Nippon Electric Glass)、羅沐(Rohm)等。積層陶瓷電容(MLCC)大廠太陽誘電9月21日宣布,因看好今後MLCC需求將持續擴大,因此將投資約180億日圓、在旗下位於馬來西亞砂拉越的子公司「TAIYO YUDEN (SARAWAK) SDN. BHD.」內興建MLCC新工廠,該座新廠預計於2023年3月完工。全球MLCC龍頭廠村田製作所(Murata Mfg)會長村田恆夫於7月29日舉行的線上說明會上表示,「客戶端因對供應鏈抱持不安心理、因此提前採購零件」。因客戶為了增加電子零件庫存、增加下單,提振村田訂單額暴增。2021年第2季(2021年4-6月)村田接獲的訂單額較去年同期暴增68.7%至4,952.26億日圓、其中電容部門(以MLCC為主)訂單額暴增90.5%至2,238.48億日圓。
零碳排要達標 再生能源不可缺
能源轉型不只是口號,對於溫室氣體對生態環境帶來的劇變,讓全球不得不正視溫室氣體與二氧化碳排放議題,其中能源帶來的排放量佔全球碳排放4成,降排關鍵幾乎可說是與能源政策的轉變畫上等號,台灣政府亦積極響應能源轉型,期許至2025年潔淨能源50%、再生能源20%、燃煤30%,其中再生能源又以太陽能與風力發電為核心,隨能源轉型,相關產業也應運而生,更帶動相關業者的業績同步起飛。碳中和達標,能源降排刻不容緩人類經濟活動越來越蓬勃,能源的碳排放量至2015年,已占全球碳排放量4成,二氧化碳與溫室氣體的減排與降排甚至是零排放,不可能繞過各國能源政策,2020年雖然能源碳排放量大幅受到疫情壓抑,但國際組織普遍認為隨著經濟活動復甦,能源排放會再重拾成長,因此從2020年起的未來十年如何調降能源排放,也成為2050年碳中和達標關鍵。正因為能源政策的變革是降排關鍵,其中燃煤電廠的淘汰已成為各國共識,2015年巴黎協定次年2016年的燃煤發電占全球電力來源達38%,是當時最大宗的發電方式,經過逐年減少,燃煤發電也持續退場,2021年上半年降至33%,估計會在2030年以前降至6%,新增的用電需求將以再生能源、天然氣、核能等其他能源方案補上,以達碳中和目標。太陽能+離岸風電 台灣綠能商機增台灣政府同樣積極調整能源政策,2025年台灣能源轉型政策願景,是潔淨能源50%、再生能源20%、燃煤30%,相對來看屬於比較溫和的轉型策略,而為搭配能源轉型,亦修法《再生能源發展條例》積極促使用電大戶支持綠能。台灣企業同步積極響應,包括葡萄王、台積電、台達電、宏碁、大江生醫、均加入全球再生能源倡議RE100,公開承諾在2020至2050年間達成100%使用綠電。而綠電的使用前提在於綠電的發展必須跟上產業發展的腳步,台灣政府也力推太陽能與風力發電發展,規劃2025年前累積太陽能光電容量裝置將達20GW,目前截至2021年上半年僅裝機約6.62GW,顯示台灣太陽光電廠發展仍有極大潛力,太陽能業者如安集、聯合再生、中美晶(5483)、森崴能源(6806)都有望持續拓增相關電廠發展業務。
新能源車浪潮來襲,車/零組件廠搶商機
隨碳中和議題成顯學,各品牌車廠加速推出自己品牌的電動車,整車廠和泰車(2207)除了旗下兩品牌陸續導入油電複合車、插電式油電複合車,LEXUS品牌9月29日也將推出首款電動車,並預估今(2021)年公司新能源車銷售佔比將達25%、2025年成長到40%。其餘如裕隆電動車則有望在10月18日鴻海科技日上亮相;三陽、汎德永業等代理經銷商也已陸續導入品牌新能源車,同步搶灘台灣市場。
觸控Macbook有影?譜瑞打蘋果光
蘋果(Apple)近期流出一項新的專利,筆電將配置觸控筆凹槽,代表未來Macbook系列將有機會迎來觸控功能,長久與蘋果合作的高速傳輸介面廠譜瑞已經具備專攻商用筆電等級的整合觸控暨驅動IC(TDDI)產品。法人圈看好,若蘋果後續端出相關功能,譜瑞-KY有機會藉此加碼拿下蘋果Macbook系列TDDI訂單。根據美國專利商標局最新公告,蘋果新專利將可望讓筆電配置觸控筆凹槽,取代原先Macbook Pro的Touch Bar位置。外界推測,根據現行的蘋果觸控筆功能,可讓觸控筆在平板電腦上繪畫或書寫,若未來筆電也具備觸控筆,代表蘋果正在規劃推出具備觸控螢幕功能的筆電,據了解,譜瑞-KY長期與蘋果合作並供應高速傳輸介面晶片,譜瑞-KY近期也宣布,將推出整合觸控控制IC、面板驅動IC、T-CON及電位轉換器等TDDI產品。譜瑞-KY指出,該款產品為針對高解析度筆電面板應用,並支援eDP 1.4b的面板自主刷新(PSR)功能及高動態範圍影像顯示(HDR)等技術。譜瑞-KY指出,該款新品可充分調整行與列的的驅動時序,可以支援多種不同的面板設計,增加邏輯線路整合主動筆功能,支援市面上多種主流主動筆通訊協定,可書寫、作註釋及快速筆記,提供與真實筆在紙上書寫類似的體驗。法人看好,若未來蘋果推出具備觸控功能的Macbook系列筆電,譜瑞-KY有機會以該款產品切入蘋果供應鏈,擴大拿下蘋果訂單,使出貨動能及營運表現更上一層樓。事實上,在Surface、Chromebook以及非蘋筆電品牌都開始推出具備觸控螢幕的筆電後,市場便掀起一股筆電觸控熱潮,且未來更有機會擴大支援觸控筆功能,使筆電功能更加強化,讓市場也期待未來蘋果也可望推出相關功能的筆電。譜瑞-KY 8月合併營收達17.14億元、年成長17.1%,創下單月歷史次高,相較2020年同期明顯成長34.1%至127.79億元,改寫歷史同期新高。法人推估,譜瑞-KY下半年營運表現可望優於上半年水準,全年獲利將有望再度改寫新高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