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動態
信邦Q3營收66.57億 創單季新高
信邦10月4日公布九月營收22.38億元、年增9%,再度創下單月歷史新高,累計第三季營收為66.57億元,同樣創下單季新高。公司看好,傳統旺季消費性產品需求升溫,同時工業、醫療領域需求也不淡,2021全年追求雙位數成長的目標不變。信邦表示,今年雖然受到風電整體需求減少的不利影響,但在醫療及健康照護、汽車、太陽能、工業應用、通訊及電子週邊等產業銷售成長的帶動下,仍持續創造營收歷史高點之佳績。信邦九月營收成長動能來自汽車、通訊及電子週邊銷售分別較八月成長7.89%及2.84%。累計前9月各產業銷售狀況與去年同期比較,醫療及健康照護產業成長19.51%、汽車產業成長88%、綠能及節能產業減少4.61%、工業應用產業成長21.09%、通訊及電子週邊產業成長33.44%。產品別銷售比重,連接線組生產銷售佔73.6%、連接器及零組件銷售佔26.4%。產業別銷售分佈方面,通訊及電子週邊產業佔合併營收27.86%、工業應用佔27.12%、綠能及節能佔23.72%、汽車產業佔11.66%、醫療及健康照護佔9.64%。信邦表示,今年綠能及節能產業減少,主要是去年中國風電補貼期限因素,掀起風電搶裝潮,導致今年整體風電需求下滑,風電連接線組銷售較去年同期減少26.4%。不過太陽能微逆變器直流電與交流電的連接線組,受惠既有客戶需求持續增加,及耕耘多年的新客戶於今年開花結果,太陽能發電之連接線組銷售較去年同期成長42.08%。信邦提到,中國近期的限電風波,煤炭短缺是供電緊張的原因,再次燃起綠電建置的需求,由於煤炭價格的持續上漲,對於綠電供應鏈的價格壓力也有機會減緩。信邦攜荷商 攻電動自行車
電子零組件廠信邦9月29日宣布,子公司太康精密將與荷蘭電動自行車(E-Bike)領導品牌VanMoof合作擴產,在台灣打造生產製造總部,太康精密預計明年送件申請上櫃。VanMoof於2021年9月初完成1.28億美元募資,為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C輪投資,由高領投資領投,Booking.com 前任執行長 Gillian Tans、現有投資方 Norwest Venture Partners、Felix Capital、Balderton Capital 與 TriplePoint Capital 皆參與此次投資;VanMoof 在兩年內總共募得1.82億美元,為全球募資金額最高的電動自行車公司。根據VanMoof規劃,募資將用於擴建生產及重新定義設計軟、硬體零件的製作,改善自行車規格及穩定性,目前 VanMoof 在台北有超過300位研發與製造人員。法人捧 嘉澤、胡連權證反攻
台股下跌逆風重重,然嘉澤、胡連等高價股受惠第四季傳統旺季來臨,本土大型投顧點名股價有機會獲得營運推升,雙雙給予「買進」投資評等,目標價各是730與162元。嘉澤9月上旬通過英特爾插槽(Socket)認證,即將開始生產Icelake機種,伺服器需求於9月開始轉強,嘉澤獲利動能將受惠,是吸引研究機構看好的原因。桌電10奈米級產品Alder lake新平台升級至1,700隻Pin,已於8月開始生產,嘉澤經營管理階層對滲透率看法較先前樂觀,預估年底滲透率有機會達15~20%,高階機種搭載的DDR5插槽也已經開始出貨。回顧第二至第三季上旬,伺服器產業受到原物料供給不順問題影響,但9月狀況已有部分改善,研究機構預估整體市場主機板需求將有近10%跳升,伺服器旺季就要來臨,預期後續受供給影響無法出貨的需求,將延至第四季至2022年首季發酵。嘉澤9月起通過英特爾Icelake系列CPU插槽認證,將開始和終端客戶與代工廠驗證,表示嘉澤競爭力持續強勁,且2022年第二季將開始出貨Eaglestream平台產品的預期不變。法人預估,嘉澤Socket市占率將從2021年的10%,增加到2022年的18%,伺服器營收、獲利比重持續提高。胡連日前宣布與李爾(中國)合資成立貿易公司,合資貿易公司預計於第四季成立,地點位於大陸揚州;合資公司之目的為推動雙方連接器系統業務成長。對胡連而言,由於二者在客戶與市場重疊度不高,有利胡連拓展新市場,胡連現階段以大陸市場為重心,主要客戶為吉利、長安、比亞迪等,此合作有利未來胡連加快拓展歐、美等海外市場;其次,LEAR已具電動車業務發展實績,切合胡連發展電動車產品的目標。總體經濟
WTO上修今明年 全球貿易成長
隨著全球經濟持續復甦,全球貿易逐漸回到疫情爆發前的水平,使世界貿易組織(WTO)上修今、明兩年全球商品貿易成長率,但仍警告疫苗分配不均是全球貿易面臨的最大風險。
WTO 4日表示:「我們預期今年全球商品貿易量成長10.8%,大於3月預期的8.0%。明年全球商品貿易量成長率可望達到4.7%,也大於3月預期的4.0%。」該組織指出,今年全球商品貿易大幅成長主要是因為去年疫情造成貿易量銳減。全球貿易量在去年第二季觸底後,已隨著疫情緩和而持續復甦,並在今年第二季締造22.0%年增幅。但WTO預期今年第三季全球貿易年增幅將縮小至10.9%,主因是去年下半全球貿易已經開始復甦。今年第四季全球貿易年增幅預計進一步縮小至6.6%。根據WTO發表的最新預測,今年下半全球貿易成長只要達到平均單季季增0.8%,或平均單季年增3.1%,就能實現全年貿易成長10.8%的預測。今年以來全球半導體缺貨及港口進壅塞等供應鏈問題層出不窮,衝擊全球各大產業,但WTO認為供應鏈問題對全球貿易的影響不大,最大風險依舊來自疫情。WTO總幹事伊衛拉(Ngozi Okonjo-Iweala)表示:「貿易是全球對抗疫情的利器。今年全球貿易強勁成長,更加凸顯貿易之於全球經濟復甦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但她強調:「疫苗分配不均將加深區域經濟分化。只要疫苗分配不均的問題續存,就會提高新型變種病毒崛起的機率,使各國經濟成長及公衛進展功虧一簣。」WTO即將在11月30日召開部長級會議,因此伊衛拉呼籲各國加強合作,透過WTO來加快疫苗生產進度並確保疫苗公平分配。她表示:「疫苗政策就是經濟政策,也是貿易政策。」
WTO 4日表示:「我們預期今年全球商品貿易量成長10.8%,大於3月預期的8.0%。明年全球商品貿易量成長率可望達到4.7%,也大於3月預期的4.0%。」該組織指出,今年全球商品貿易大幅成長主要是因為去年疫情造成貿易量銳減。全球貿易量在去年第二季觸底後,已隨著疫情緩和而持續復甦,並在今年第二季締造22.0%年增幅。但WTO預期今年第三季全球貿易年增幅將縮小至10.9%,主因是去年下半全球貿易已經開始復甦。今年第四季全球貿易年增幅預計進一步縮小至6.6%。根據WTO發表的最新預測,今年下半全球貿易成長只要達到平均單季季增0.8%,或平均單季年增3.1%,就能實現全年貿易成長10.8%的預測。今年以來全球半導體缺貨及港口進壅塞等供應鏈問題層出不窮,衝擊全球各大產業,但WTO認為供應鏈問題對全球貿易的影響不大,最大風險依舊來自疫情。WTO總幹事伊衛拉(Ngozi Okonjo-Iweala)表示:「貿易是全球對抗疫情的利器。今年全球貿易強勁成長,更加凸顯貿易之於全球經濟復甦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但她強調:「疫苗分配不均將加深區域經濟分化。只要疫苗分配不均的問題續存,就會提高新型變種病毒崛起的機率,使各國經濟成長及公衛進展功虧一簣。」WTO即將在11月30日召開部長級會議,因此伊衛拉呼籲各國加強合作,透過WTO來加快疫苗生產進度並確保疫苗公平分配。她表示:「疫苗政策就是經濟政策,也是貿易政策。」
全球供應鏈危機恐加劇
大陸這波限電正好在「金九銀十」黃金趕工出貨期,緊接而來,全球各項民生消費品也要趕著大陸雙11、雙12、歐美黑色星期五購物節、感恩節及耶誕節交貨上架,突如其來的限電風暴,輕則打亂出貨排程,嚴重的話連出貨價一併調漲,漣漪效應很可能從大陸向外擴散至全球。這次列入高能耗的塑化、紡織、鋼鐵及各項加工產業,全被限電掃到,牽動相關原料價格一夕暴漲,很多零組件斷料,被迫停工廠商除面臨復電趕工人力成本上揚,緊接漲電價更如山雨欲來;據稱大陸iPhone 13銷售打著「限電」影響供貨,通路先坐地起價宣稱「隔日買貴2,000元」。隨年底各國促銷節日到來,往年受消費者青睞的玩具、3C產品,可能無法全數如期交貨上架銷售,即使能順利交貨也可能調價,甚至節日最暢銷的蘋果手機和平板,都面臨供應鏈斷貨甚至砍單等處境,衍生災害會很慘重。大陸被列入「能耗雙控」一級警示的有十多個省,陸續採取「拉閘限電」,範圍除東北三省,還包括台商密集設廠的長三角、珠三角及江浙等區域,台商說,中央只訂方向,地方自行揣摩上意胡亂出招,造成被停電廠商幾乎毫無預警就得配合停工。包括封測大廠日月光昆山廠、力成蘇州廠,導線架的長科、界霖蘇州廠,還有位於昆山的敬鵬、台光電、欣興、精成科、柏承等,及南電等印刷電路板廠,都公告配合限電上月底停工五天。但蘇州工業區的和艦、日月光投控旗下矽品蘇州廠和京元電等,台積電南京廠和松江廠都未停電,顯示大陸對半導體產業優先供電。
歐盟碳關稅2026年上路 經濟部:我國245億元產值受衝擊
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將於2026年生效,出口歐盟部分高耗能產業將被收取碳關稅,經濟部今天指出,我國約有245億元新台幣產值受衝擊,但我國產品碳含量優於世界平均,短期影響有限,長期還待觀察;經濟部也說,碳定價已成國際重要減碳工具,「碳費要不要收取已經不需要討論」,重點是怎麼收、怎麼運用。歐盟今年7月14日提出2030年將比1990減碳50%,包括碳邊境調整機制草案,確保歐盟產業競爭力、避免外移,預計2023年起實施,2026年全面生效,規畫以高耗能產業為主要課徵對象,如水泥、鋼鐵等,要求進口商依產品總碳含量繳納憑證,碳價相當於歐盟排放交易制度的拍賣價格。立法院衛環委員會今天邀請環保署、經濟部、環保署等報告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對企業影響。經濟部評估,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短期對我國影響有限,因為我國產品輸歐占比低,且我國產品碳含量優於世界平均。國際海關六碼貨品共有1萬2287項,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管制品項有248項,2019年占總貨品別2%,包括水泥、電力、肥料、鋼鐵、鋁五項。另外,248項管制項目當中,我國有212項輸歐,總金額為245億元新台幣,占歐盟總出口3.6%,其中以鋼鐵製品為主。經濟部指出,我國每公噸粗鋼耗能15.61GJ,低於世界平均的19.84GJ,短期仍具競爭力。長期而言,經濟部表示,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實施對歐盟貿易夥伴有相當程度衝擊,中國、俄國、澳洲、印尼等國已公開質疑不符WTO規範,後續談判進度仍待追蹤,此外,美國、加拿大、日本等國也在評估實施碳關稅可行性,將觀察各國是否跟進實施。
電子資訊
印度爆缺電 台廠警戒
繼歐洲、中國大陸後,亞洲第三大經濟體印度受限發電廠燃煤存量嚴重偏低,也面臨缺電危機。印度是鴻海、緯創、台達電、正崴、東元、友訊等台灣科技大廠海外重要據點之一,也是台灣政府「新南向」的重點,當地面臨缺電問題,牽動電子代工、零組件、重電與網通等台灣重要電子廠商生產。英國金融時報(FT)報導,印度電力部的數據顯示,截至10月1日,印度135家火力發電廠的燃煤存量平均只剩四天,比8月初的13天少,且逾半數發電廠的存量不到三天。先前大陸爆發缺電危機,並且開始拖累經濟。知情人士透露,北京官方下令國營能源公司不計代價,確保冬季化石燃料供應,但此舉推升印度等其他主要燃料主要進口國燃煤價格。野村金融諮詢和證券公司印度經濟學家南迪表示,印度電力產業正面臨「完美風暴」:需求高、國內供應偏低,且難以透過進口拉高存量。尤其煤炭短缺升高了印度大規模停電、電價上漲或發電業者獲利受衝擊的可能性。目前燃煤發電占印度總發電量的比率約達到66%,高於2019年的約62%。業界擔心,印度面臨缺電危機,恐衝擊當地台商生產。對此,鴻海、緯創皆未對此事發表評論。據了解,鴻海、緯創印度工廠主要生產銷售當地內需市場的iPhone,消息人士透露,兩大電子代工廠印度iPhone生產據點皆未傳出缺電狀況。由於印度電網系統脆弱,跳電是目前在當地的台商最常遇到的狀況。連接器大廠正崴表示,當地沒有限電,但是常有跳電情形發生,惟公司都備有發電機因應,因此目前印度廠區生產狀況並不會因跳電而有影響。台達電在印度投資多年,主要生產通訊電源、不斷電系統(UPS)等業務,未來進一步將延伸至樓宇自動化(BA)等應用。針對印度缺電問題,台達電強調,公司厲行節能,用電相對彈性,目前正密切觀察印度電力問題。東元在印度古吉拉特邦(Gujarat)有座生產小馬達工廠,於2017年量產,年產能約5萬台。今年第2季受疫情嚴重影響、廠區上工率大減,加上物流受阻,出貨速度減緩。東元表示,並未聽聞印度廠所在地有限電情事。網通品牌廠友訊自1993年就前進印度,今年印度分公司將從銷售擴大到製造。但後續受到疫情跟限電影響,也密切關注友訊後續印度布局動態。創新技術 搶減碳商機
工研院院長劉文雄表示,面對2050年淨零碳排的挑戰,台灣製造業具有相當的優勢,可藉此發揮技術創新力,將高排碳產業轉變成低碳產業,掌握減碳商機,是台廠提升競爭力的好機會。經濟日報自2012年以來每年舉辦科技論壇,今年邁入第十年。2021科技論壇以「新智慧.新轉型.新契機」為主題,採線上與線下方式同步舉辦,由經濟日報主辦,中華電信、工研院、資策會、諾基亞協辦。工研院已於今年初宣布全院將在2050年達到淨零碳排的目標,更成立「淨零永續策略辦公室」作為推動零碳排平台,運用跨領域整合產業的創新研究和科技研發。劉文雄將以「2050淨零碳排產業新商機」為題,進行專題演講。他表示,工研院已展開下列四大構面研發綠色科技,包含:供給面,發展新興低碳能源科技選項,建立電力承載順序以優先選擇低碳電力方案,擴大建置再生能源等無碳電力。使用面,藉由全面電氣化提升能源使用效率,並以科技改變生活消費行為,創造低碳共享的創新商業模式。製造面,高碳排產業(如鋼鐵、石化、水泥等)導入創新去碳製程,利用循環經濟與生產減碳技術降低製造業碳排。環境面,發展先進碳捕存及二氧化碳再利用技術,並透過森林復育、生物固碳擴大碳匯。劉文雄建議,台灣可參考國際能源署(IEA)提出的「全球能源部門淨零排放路徑報告」三路徑著手減碳,一是行為改變,打破線性經濟思維,發展使用但不擁有的共享平台、服務模式;其次,轉向電氣化來減碳;第三,積極推廣再生能源。蘋果造車夢碎?Apple Car難產內幕曝光
蘋果從2014年開始積極投入生產電動車的領域,然而7年過去,遲遲未有重大進展,近日再傳出負責造車業務的高階主管Doug Field跳槽到福特汽車擔任首席先進技術總監,這已經是蘋果汽車部門第4位離職的負責人,也是該部門過去幾個月來,離開的第3位高階主管,顯示蘋果確實遇到了生產汽車的困難。綜合外媒報導,當Doug Field離開蘋果後,蘋果的汽車團隊隨即召開重大內部會議,有知情人士透露,蘋果高階主管坦承汽車部門將進行重整,但不會裁員。過去7年來,蘋果汽車部門已經失去4位負責人,且近幾個月內已有3位高階經理離職,堪稱重大人事地震。有幾位已離開的主管向媒體透露,蘋果汽車部門始終未找到一條明確的道路,導致造車的進展相當緩慢。有業界人士認為,種種跡象都透露蘋果可能暫停汽車業務,但也有人點出,蘋果並未放棄造車,接下來將由原先負責蘋果手錶與健康項目的Kevin Lynch接管汽車部門。此外,有汽車業資深人士分析表示,所有的跡象都顯示,蘋果正在縮減其發展汽車項目的雄心壯志,可能將造車轉為智慧汽車軟體研發,著重在自動駕駛、乘客體驗上的實力。專注於遠程駕駛汽車技術的新創公司Designated Driver執行長Manuela Papadol就說,「蘋果不太可能製造整台新車,但他們在汽車領域的潛力仍相當驚人,尤其在內部軟體或體驗上。」蘋果造車進度相當緩慢,截至2020年,谷歌自動駕駛項目Waymo已累積行駛63萬英里,但蘋果汽車僅行駛1.9萬英里,此外,Waymo在有駕駛員介入的狀況下平均行駛約3萬英里,但蘋果汽車只有145英里。蘋果雖曾經與多家汽車大廠探討共同開發,但這些談判最終都陷入僵局,使得蘋果有意再次轉為完全自主生產,但目前未有原型樣車被生產出來,這也顯示,蘋果在造車路上相當艱辛。
廣東解電荒 要求國企保供電
大陸用電大省廣東近日為解決供電問題動作頻頻。廣東省國資委主任李成10月3日赴廣東能源集團督導時強調,該集團作為廣東實力最強、規模最大的省屬能源國企,要堅決扛起發電企業保供電的主體責任。「廣東國資」微信公眾號消息指出,李成3日帶隊到廣東能源集團沙角C電廠、寧洲專案督導落實電力保供工作,並針對該集團提出四大要求:一、充分發揮省屬能源國企「頂樑柱」作用。二、研究完善保供電措施。三、在解決困難中發現新的發展機遇。四、高度重視安全生產和常態化防疫。另一方面,廣東9月30日打響大陸調整電價第一槍,10月1日起除了拉大峰谷電價差距,另在原本低谷、平段、高峰三個時段以外,於夏季增設尖峰時段,且電價比高峰高出25%,目的在引導、鼓勵企業錯峰用電,讓能源使用效益最大化。同時,大陸高層也高度重視供電問題。繼9月30日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會見28國新任駐中國使節時強調,將保證能源電力供應後,10月1日再傳出,主管能源和工業生產的國務院副總理韓正,要求國有能源企業要「不惜一切代價」,確保今冬供電。人民日報報導,大陸國資委主任郝鵬近日則對央企做好目前及今冬明春,保電、保煤、保暖工作進行部署安排,並要求央企全力以赴做好能源保供工作。由於大陸央企提供當地近四分之一的煤炭產量,為大陸電煤(用於燃煤發電廠的燃料煤)供應發揮重要作用。郝鵬表示,要把落實煤炭增產、增供作為目前工作重中之重,進一步加強對需求形勢分析研判,在嚴格執行大陸政策前提下,依法合規加快釋放煤炭先進產能。對此,大陸國家電網公司表示,要把保障電力安全供應作為首要任務,強化統一調度,做好負荷預測,優化電網控制策略,確保電網安全穩定運行。路透援引俄羅斯電力出口商Inter RAO於10月1日表示,應大陸國家電網請求,Inter RAO將把10月向大陸北方省份供應的電力增加一倍。另外,大陸國有「三桶油」(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也在全力推動天然氣保供。其中,中石油旗下各油田繼續擴大生產天然氣,確保各氣田產能在冬季全部釋放。中石化天然氣分公司則預計,10月底形成16.9億立方公尺有效工作氣量,年增15.5%。
雙A搶進智慧醫療 開拓產業新藍海
擴及全球的COVID-19疫情加速推動科技廠布局智慧醫療領域,宏碁旗下正申請登錄「戰略新板」的宏碁智醫,更挾著在資通訊產業積累的經驗和AI技術能力,跨向推助疫苗加速開發的研發平台,及智慧醫療全方位解決服務方案。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並樂觀其成,預期最快明年就有機會將AI先進疫苗技術平台商轉。另一方面,華碩也持續擴大在智慧醫療領域的應用成果,以旗下AICS(華碩AI研發中心)的AI雲端軟體服務SaaS為核心,華碩運用自然語言處理、電腦視覺、深度學習及大數據分析等技術,加速醫療資料的有效運用,同時提升醫院營運效能,以促進朝精準醫療發展。宏碁在董事長暨執行長陳俊聖主導下,持續推進集團新事業規畫上市櫃,其中,聚焦AI導入智慧醫療解決方案的宏碁智醫,近日也正式加入第三季才開板的興櫃戰略新板申請登錄業者,朝集團下一隻小金虎進程邁進。施振榮10月4日受訪時表示,宏碁智醫推出的眼科AI輔助診斷軟體 VeriSee DR,繼在台灣取得醫材許可證、並在數家醫學中心和指標診所導入後,也陸續於泰國、印尼取得認證,預計接下來也會在菲律賓、越南及馬來西亞等地申請相關認證,並將東協地區作為布局海外市場的第一步。此外,宏碁智醫也透過與國防醫學院、三軍總醫院的防疫科學研究中心研究計畫合作,瞄準如鎮定抗原預測、mRNA疫苗及免疫反應等領域,導入其AI技術加速多合一疫苗的開發進程。施振榮預期,在mRNA成為疫苗發展趨勢之際,宏碁智醫協助建置的AI先進疫苗技術平台,商轉後能讓更多醫界或國際藥廠透過該概念架構的平台加速開發疫苗,最快明年也許就有機會。施振榮強調,把AI導入、推出產品後,必須要能落地在實際場域應用,並透過品牌建構可循環獲利的模式,才能持續擴大台灣在AI結合醫療的量能,進一步吸引國外大型醫療品牌業者來台尋求資源合作。至於華碩AICS則陸續與振興醫院、台北慈濟醫院、彰化基督教醫院及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等,分別合作端出已在台落地的智慧醫療成果,包括「醫療資訊系統智慧平台」、「醫療大數據平台」、「智慧用藥安全系統」、「智慧編碼與醫療決策管理」,與「個人化智慧健康管理平台」等。華碩全球副總裁暨AICS負責人黃泰一表示,AICS致力鏈結產學研醫療應用,今年於國際學術會議發表十篇論文,並落地全台十九家醫學中心與醫院,同時亦與美國新創獨角獸Olive結盟,陸續導入智慧醫療編碼至全美775家醫院。未來將以智慧醫療資訊系統、醫療大數據、個人化健康管理三大平台延伸AI創新應用,攜手全球健康產業夥伴共創新藍海。
宏碁電競筆電、Chromebook 獲外媒PCMag肯定
美國知名媒體PCMag總部位於美國紐約,提供最新科技資訊、產業趨勢及創新產品評測近40年,深獲消費者信賴。每年,PCMag針對當年強勢產品給予評價,PC品牌大廠宏碁(2353)旗下電競筆電Predator Triton 300 SE及Acer Chromebook Spin 713皆以4.5顆星評價,分別榮獲2021年最佳電競筆電及最佳Chromebook產品。宏碁每年舉辦兩次全球發表會,引領產業推出創新及設計新穎的科技產品,旗下電競品牌Predator更受全球各地玩家的喜愛,獨家AEROBLADE™ 3D 金屬風扇刀鋒速冷技術,在降低噪音的同時增加了氣流,大幅提升產品效能及遊戲體驗。除此之外,宏碁致力拓展Chromebook產品線,看準市場需求提供商務人士多一種選擇;全新Acer Chromebook Spin 713提供360度翻轉及觸控面板,面板更採用抗菌玻璃,大幅滿足消費者現今世代上多元需求。中國無預警大限電,須小心斷鏈後遺症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日前才在聯合國宣示,中國將停止在海外新建燃煤電廠;此舉,被解讀為大陸想當氣候保護領頭羊,以及中國將積極輸出其新能源技術。未料,數日後大陸各省紛紛祭出「能耗雙控」政策,因電力不足而執行嚴格的限電措施,許多台資企業也受到影響。這波限電的主因,正是大陸燃煤供應陷入奇怪的困境。作為「世界工廠」,大陸缺電的問題以如此突兀的方式發生,顯示問題並不單純。第一,中國大陸在某種意義上仍是計畫經濟,中央掌握規劃大權,攸關民生與工業生產的電力突告短缺,不應事到臨頭才發現。第二,若是要淘汰耗能產業,可以透過更直接的行政手段達成,不需讓各行各業全都捲入。第三,實施限電可以採取更有秩序的分配作法,不應毫無預警地斷電,除非整體電力調度已告失靈。前不久,全球媒體還在熱烈關注「恒大」地產集團的破產危機,猜測中共將如何收拾;而今限電問題一發生,恒大的善後便顯得無足輕重了。原因是,就對全球經濟影響深遠的嚴重程度而言,恒大破產只涉及特定機構或個人的得失,而中國限電不僅暴露了這個崛起大國的能源危機,進而可能引發全球生產消費鏈的無預警斷鏈,影響不可小覷。綜合研判,導致中國大陸這次大限電的原因有幾:第一,最近許多國家的生產活動都因疫情趨緩而恢復,造成全球燃煤價格上漲;中國因與澳洲交惡而抵制其煤炭進口,改向印尼、俄羅斯、蒙古等國購買,又因各種因素而青黃不接。第二,中國的電價長期偏低,煤價大漲使得燃煤發電變成賠本生意,許多地方電廠失去了發電意願。第三,在全球節能減碳潮流下,中共也設定了其碳中和目標,所謂「能耗雙控」便是指對能源消耗「總量」與「強度」的雙重控管;許多省份最近發現自己無法達成年度目標,故而禁令齊出。在美中對抗的架構下,大陸也有不少自媒體對這次限電自創了「大棋局」理論,稱這是中共在向美國「下大棋」,刻意減少中國產品的生產與出口,目的在造成美國商品的短缺與漲價而引發其通膨危機。「大棋局」理論或許滿足了大陸內部的一些民族自尊,但顯非事實,中共官媒也對此提出了批判。無論如何,缺電暴露了中國電價太脫離現實,在煤價高漲之際,出口越多意味著更多流血輸出,這個問題必須從源頭解決,除了一邊淘汰高耗能產業,民生與工業用電價格也都必須合理調整。事實上,近期面臨能源難題的不僅中國。歐洲一年來天然氣價格飆漲近五倍,不少國家擔心今年冬天將面臨嚴峻考驗,許多家戶恐無足夠暖氣可以過冬。其中英國的情況尤其嚴重,近兩個月來,英國已有十家民間能源公司和電廠因天然氣價格太高而宣告倒閉。不僅如此,英國「脫歐」後,非英國籍的卡車司機難以在英國工作,煉油廠生產的汽油無法送至加油站,導致英國民眾大排長龍仍無油可用。同樣的,蔡政府揚言要把天然氣發電提升到五十%,面對天然氣價格大漲,也註定跳票。中國大缺電的危機,提醒世人兩點:其一,面對能源危機,再集權的政府也會有束手無策的時候;其二,中國的生產鏈一旦裂解,許多產業都會受到連帶影響;尤其江蘇、浙江、廣東等省份是外銷工業重鎮,就算企業會被迫把工廠遷往海外,其衝擊及餘緒都將比美中經濟對抗嚴重得多。台灣若抱著看好戲的心態,就太短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