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會員動態

連接元件9月營收報喜,Q3同創高股出列
停工限電政策因應得宜,連接元件廠商9月營收不少仍創新高,已公布的信邦、貿聯、健和興、優群都是單月最佳,法人也點名,鉅祥、宏致、嘉澤等,至少應該也是歷史次高以上水準,第三季創高的廠商也有近十家,第四季展望轉佳的廠商則可望轉由正崴(2392)等出線。中國昆山浙江一帶9月26起雖突如其來限電,連接元件部分廠商也配合停工,但因相關零件多屬長料,客戶Hub倉還有庫存,因而雖三日的產能受限,但對營業額影響有限。已公布9月營收創高的廠商,包括自3月起一路創高的信邦、缺料衝擊低於預期的貿聯-KY、兩大核心應用剛好都是節能減碳主流的健和興與PC連接器廠商優群等,四家廠商第三季營收也都是歷史新高紀錄,其中季增率又以優群的兩成以上最為亮眼,其餘三家則都是個位數,貿聯-KY與信邦也在第二季已創高的基礎上,再繳出季增超過5%的佳績。另外被法人點名9月營收可望將亮眼的,還包括鉅祥、宏致及嘉澤,其中鉅祥8月因上海機場運輸問題,營收意外月減,但9月隨客戶智慧型手機零件交貨與傳統旺季,營收有機會重新拼高;另嘉澤客戶端的需求都優於8月,只要最後幾天提貨正常,營收應該至少都是歷史次高以上。宏致表現也不弱,9月營收應該也是能維持7、8月的高峰水準。而鉅祥第三季營收也很強勁,法人估計的季增率會有15-20%;嘉澤7、8月表現不弱,市場估計的季增率也將有兩位數;另外第三季預期也是新高水準的,還有手工具零件的崧騰(3484)、連接器廠的瀚荃(8103)、網路線材廠的萬泰科(6190)等,雖9月營收並未締造新猷,部分也是因缺櫃、缺料問題,但該等公司在手訂單都還在高峰,將是後續營運的支撐。看待第四季,廠商普遍認同,中國是否有新一波限電停工,是最大變數,其次則是電子業的庫存去化速度,不過在短線供應鏈瓶頸還未無法完全釋疑下,客戶對特殊部件的顧料反而轉趨積極,提貨動能轉強,可能讓淡季產品的降價壓力舒緩,另中國農曆年節前的補貨需求,可能會在11月底後發生,是相關供應鏈並未過看淡本季營運的主因。不過也因廠商對生產段的瓶頸克服存在不確定性,成為最大變數。目前市場多認為,第四季營收有機會季增,包括受惠森崴工程款入帳的的正崴、車用需求續強的貿聯 (車用)以及進入傳統旺季的健和興等,展望相對明確。
 
優群瞄準伺服器新平台商機
優群10月7日公布九月營收,受惠手機產業的旺季到來,微型沖壓件出貨進入高峰,加上其他產品出貨同步受惠旺季效應升溫,優群九月營收創下單月新高。法人表示,看好2022年伺服器推出新平台,將採用DDR5達到更高時脈及頻寬,預期優群將會是受惠業者。優群九月營收2.94億元、月增6.97%、年增18.01%,第三季營收8.45億元、年增19%,創多年來單季新高,累計前九月營收達22.22億元、年增17.86%。優群主要的產品線包括M.2、Type-C、So DIMM、Long DIMM、微型沖壓件等。其中,So DIMM去年來受惠疫情推動筆電需求成長,相關產品出貨暢旺,用於伺服器、桌機的Long DIMM,上半年受到市場普遍長短料影響,出貨有所干擾,不過隨著缺料舒緩,以及資料中心、雲端運算等需求不變,相關產品動能已逐漸恢復。規格方面,優群先前也指出,目前不論是So DIMM或Long DIMM,大多還是以DDR4為主,目前已積極認證DDR5 So DIMM,預期第四季有望慢慢出現轉換潮,初期貢獻尚不明顯,明年持續提升滲透率,將成為新的營運成長動能,DDR5 Long DIMM則要看伺服器新平台。

總體經濟

電子資訊

技嘉看好明年伺服器及筆電成長 擴產首選台灣
技嘉科技指出,今年營收目標新台幣1200億元應可達成,預期明年伺服器將成長5成、筆電將翻倍成長;針對中國限電,技嘉表示,東莞廠備有柴油發電機,限電對生產影響有限,現階段擴產以台灣為首選。主機板及顯卡廠技嘉今天召開線上法人說明會,今年上半年合併營收為新台幣601.54億元,年增57.7%;稅後淨利60.46億元,年增2.27倍,每股盈餘(EPS)9.51元,已賺贏去年全年的6.88元。技嘉受惠主機板銷售動能、顯示卡供不應求、伺服器出貨增溫,結算9月營收衝上127.47億元,月增23%,年增61%,創單月營收歷史新高;第3季合併營收約313億元,創下單季營收次高,僅次於今年第2季高點317.87億元。技嘉董事長葉培城於法說會後受訪表示,技嘉伺服器涵蓋客層很廣、也較分散,包含政府、軍事、國防、研究機構、車廠等,很多是個人電腦(PC)領域碰不到的客戶,需要很強的技術支援,客戶黏著度也高;這幾年新客戶成長很快,市場需求尚未滿足,今年技嘉伺服器產品應可成長50%,預期明年將再成長50%。針對今年第4季看法,葉培城表示,除了12月有點傳統淡季效應外,10月、11月應會延續9月趨勢,今年達成營收目標1200億元沒問題。近一年多來,明顯感受筆記型電腦成長速度很快,技嘉期許明年筆電翻倍成長,看好明年整體營收不會低於今年的1200億元。談到中國限電問題,葉培城透露,技嘉在中國2座廠房都有規劃柴油發電機備用,目前寧波沒限電,東莞一週限電3到4天,可以用發電機支援,生產沒有問題,不擔心限電影響。他指出,技嘉台灣廠區占整體產能比重約30%以上,可因應輸美關稅問題。由於伺服器需求增加,部分產能已拉回台灣,除了既有南平廠擴產,也把平鎮廠產能拿來調度運用。葉培城表示,PC產品方面保持一定的外包比例,如果技嘉本身產能來不及擴充,可以暫時提高外包比例來因應需求;然而從長期發展角度來看,擴產「勢在必行」。葉培城強調,台灣一定是現階段擴產首選,因為疫情關係,還無法自由出國;技嘉也在評估除了台灣以外,東南亞地區有沒有適合地點擴產,但目前還沒有進一步消息。
 
Win 11 有狀況 恐打亂PC換機潮
全球第二大電腦中央處理器(CPU)廠超微(AMD)示警,搭載該公司Ryzen處理器的裝置,安裝微軟最新Win 11作業系統之後,效能將可能會變慢,在極端狀況下,效能恐大減10%至15%,正在調查如何解決。超微近年在CPU市場勢力壯大,獲得多家品牌廠擴大採用,時值Windows作業系統升級帶來的換機潮,超微CPU此時出狀況,恐打亂PC/NB市場換機潮步調,牽動華碩(2357)、宏碁、微星、技嘉等品牌廠出貨與策略調整,也有機會讓超微最大競爭對手英特爾在此波換機潮搶先占據市場。根據市調機構Mercury Research統計,超微在x86處理器的市占率,今年第2季來到22.5%,等於全球每五台電腦就有超過一台搭載超微處理器。這數字雖然還差英特爾一大截,但仍是近14年高點。第2季英特爾x86處理器市占率為77.5%。Win 11在先前的測試中已經被發現可能拖慢遊戲效能,最多可能降低三成,主要與Win 11預設開啟的虛擬化安全功能(VBS)有關,可以加以關閉釋放效能。超微最新對外揭露的資訊則指出,該公司的旗艦Ryzen處理器,在安裝Win 11作業系統之後效能將會變慢,正在調查如何解決。這意味所有能夠安裝Win 11的超微系統電腦都會受到影響,從早在2018年發售的Ryzen 2000到最新一代,都會變慢。Tom`s Hardware、PC Gamer等PC/NB專業媒體報導,性能減緩的情況涵蓋所有支援Win 11的Ryzen處理器,這表示內建Ryzen 2000、Ryzen 3000、Ryzen 4000、Ryzen 5000的Zen+、Zen 2、Zen 3等處理器都受到影響。除此之外,部分數據中心EPYC處理器和一些新的Athlon晶片也遭受波及。超微表示,問題之一在於Win 11會讓其處理器的L3快取延遲拖慢成三倍,因此拖慢處理器的效能。超微估計,普遍的電競遊戲效能可能減少10%到15%,影響相當大;一般應用程式可能被拖慢3%到5%,幅度較小。
 
中共「能耗雙控」 陸委會指台商這些產業影響大
針對中共的「能耗雙控」政策,陸委會發言人邱垂正7日說,在陸台商企業中,印刷電路板、散熱及被動元件、製鞋、橡膠、機械等產業可能受到的影響比較大。邱垂正7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說,中共能耗雙控政策,造成近期中國大陸多省市大規模民生及工業限電限產,凸顯中國大陸投資經營環境惡化,不確定性、不可預測性風險提高,將影響外商與台商投資意願。他說,根據海基會聯繫在中國大陸的台商了解,能耗雙控政策出台,江蘇、浙江、廣東等部分省區台商營運受到阻礙,對於大陸無預警的「拉閘限電」措施,台商普遍反應陸方的政策不確定性高,易造成營運衝擊。邱垂正強調,目前海基會與相關部會都持續關懷台商,並提供必要協處。依據專業機構與工商團體現階段評估,在陸台商企業中,印刷電路板、散熱及被動元件、製鞋、橡膠、機械等產業可能受到的影響比較大。邱垂正最後指出,此波限電措施時間尚短,影響尚待後續持續觀察。雖然中國大陸領導人最近已提出確保供電指示,但後續具體措施仍未明朗,台商都還在觀望,政府相關機關部門也持續關注大陸各地限電的後續狀況,以及對台商生產與各產業供應鏈的影響,尤其強化台商聯繫工作,以提供台商必要協處。
 
上市櫃企業 9月營收創高挑戰150家
受惠蘋果新品拉貨、原物料價格維持高檔,電子、傳產兩大族群營運引擎同步啟動,截至昨10月6日已有48家上市櫃企業9月營收創新高,法人認為,全月新高家數或有機會挑戰150家。進入旺季,部分產業擺脫新冠疫情干擾,訂單蜂擁而至,不但第3季產能滿載,接單能見度到第4季甚至明年,使營收創高股有機會躍居交投亮點。至於中國大陸「能耗雙控」政策限電9月底才開始,對9月營收影響不大,衝擊可能在10月營收顯現。台新投顧副總經理黃文清表示,上市櫃企業正處旺季,配合上半年受疫情影響,部分訂單因缺貨、缺料,交貨遞延至第3、4季,加上蘋果等新機啟動拉貨,預計上市櫃公司9月總營收有機會逼近8月的3.38兆元,處高檔水準。
電子連接產業20211008新聞
東莞躍機器人創業基地
東莞有各種類型的加工廠,也有完整的產業配套設施,這為機器人科技發展提供最佳的實驗場地。
■全球最大製造業基地之一的東莞,基於過往的基礎逐漸蛻變,或可成為機器人獨角獸企業培育基地。

投資界報導,從深圳寶安機場出發,開車50分鐘就可以到達東莞松山湖高新區一個占地6萬多平方公尺、建築面積11萬平方公尺的創業園區。這裡,承載著至少60個機器人創業夢。他們有的已經實現,有的還正在實現的路上。而背後的造夢者,是香港科技大學教授李澤湘以及他創辦的松山湖國際機器人產業基地(XBOT PARK)。2014年11月,李澤湘聯合香港科技大學工學院原院長高秉強、長江商學院副院長甘潔等一群創業導師聯合創立了XBOT PARK。與此同時,一家專注機器人及智慧硬體相關領域投資的創業孵化基金「XBOT PARK基金」應運而生。
該基金在松山湖機器人產業基地,重點布局工業4.0、交通/物流、智慧家居、消費類硬體、大健康等方向,投資階段以種子輪、天使輪、A輪為主。經過這幾年培育,一批知名的機器人創業公司從東莞發跡。

製造業發展歷史悠久

至於李澤湘為什麼選在東莞設立基地?這要從東莞悠久的製造業歷史講起。過去東莞被稱為「世界工廠」,曾是全球最大的製造業基地之一,但技術門檻並不高,主要是流水線式的工廠。即便如此,多年下來東莞形成了以電氣機械、電子資訊、傢俱、玩具、紡織服裝、造紙業、飲料食品、化工等現代化產業體系。正因為走過勞動密集型的歷史,如今的東莞成了一個天然的機器人試驗場。一位剛在東莞看專案的硬科技投資人表示,在東莞考察項目期間,無論是在汽車、消費電子、半導體行業等自動化水準較高的工廠,還是在紡織、家具、鞋業等勞動密集型企業,都能看到機械臂或者移動機器人的身影。另一位創業者表示,其實東莞是一個適合硬科技創業的地方,這裡能造出任何你想要的東西。在東莞,每個鎮都有自己的特色產業,而且每個產業既有專業的市場和各種類型的加工廠,也有完整的產業配套設施,這為機器人產業發展提供了最佳的實驗場地。

機器人成風投競逐目標

還有一位80後醫療機器人創業者透露,他在創業前考察了深圳、上海等城市,最終選擇了東莞,原因很簡單,公司與東莞的硬體加工企業有深入的合作,把生產基地設在這裡,往來會比較方便。原物料取得方面,東莞市科技局說,除減速器等極少部分器件需要在周邊城市採購外,驅動電機、伺服系統、運動控制模組、感測器等零部件都可以在東莞找到生產廠家。
另一方面,機器人項目近年也是風投們的追逐目標。初步統計,2021年1月至今,大陸機器人項目融資數量逾90起,總融資金額約人民幣(下同)百億元;融資金額達億元以上約30筆。
位於東莞的機器人企業也在2021年頻傳融資消息。3月份,逸動科技宣布完成億級B輪融資;同月,海柔創新完成億元級的B+輪融資。到了5月,本末科技宣布完成Pre A輪數千萬元級別融資,五源資本領投,老股東奇績創壇、大米創投跟投。
 
鋰價飆漲不斷,分析師:鋰礦業將出現小型整併,中國企業蓄勢待發
最近幾個月鋰礦產業收購消息不斷,最著名的莫過中國兩大企業對加拿大鋰礦業者 Millennial Lithium 的「競購戰」。Millennial Lithium 在阿根廷擁有豐富的鋰礦資產,引起中國電池製造業巨擘寧德時代與中國贛鋒鋰業互相爭奪、開報價,最終由寧德時代拿下。產業顧問、投資銀行界和分析師認為,鋰是電動車的關鍵原料,即使價格飛漲,這些併購熱潮仍無法停止。
BloombergNEF 分析師指出,由於目前供應緊張、電池需求穩定,中國碳酸鋰價過去一年成長近 5 倍,創下歷史新高,運往海外的中國鋰價也在上漲,但因為沒有現貨交易市場,所以漲幅沒有中國國內那樣快速。由於全球推動綠能轉型,全球汽車製造商、電池廠商正在確保鋰、銅和鎳這些用於未來產品的供應狀況。華盛頓產業諮詢公司 House Mountain Partners的Chris Berry 指出,Millennial Lithium 競標只能算前哨戰,這些併購將越來越多,主要來自電動車供應鏈內外廠商,想在脫碳計畫中積極布局。據報導,中國企業一直想在電動車供應鏈中占有主導地位,所以熱衷於在南美獲得戰略原料。中國贛鋒鋰業一直進行收購,在阿根廷、澳洲、中國擁有採礦點,並在 8 月收購墨西哥 Bacanora Lithium;寧德時代則擁有 Neo Lithium 股份,在阿根廷有開採計畫。Nova Scotia 銀行全球礦業主管 Matthew Hind 認為,中國將繼續尋找鋰礦,鋰礦產業將出現小型整併,未來電動車與戰略夥伴會一起購買礦廠,以確保供應來源無虞,換句話說,鋰礦產業的整併將由好幾家不同公司推動。
 
中國8月汽車銷量年減率17.8%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中國今年8月汽車銷量為179.9萬輛,年減率17.8%,其中乘用車銷量為155.2萬輛,年減率11.7%,商用車銷量為24.7萬輛,年減率42.8%。由於汽車晶片供給短缺,中國8月的汽車產量僅172.5萬輛,年減率18.7%。在汽車晶片供給短缺下,中國汽車銷量自今年5月起年增率均下滑,以致1~8月累計銷量為1655.6萬輛,年增率13.7%,相較於1~4月年增率達51.8%,增幅明顯下降。不過,中國的新能源車買氣仍熱絡,8月銷量為32.1萬輛,年增1.8倍,單月銷量再度刷新紀錄,1~8月累計銷量為179.9萬輛,年增1.9倍。另外,從8月的乘用車銷量來看,中國品牌的銷量達70.4萬輛,年增率6.8%,表現遠優於整體乘用車市;1~8月累計銷量為561.2萬輛,年增率36.7%,也遠高於整體乘用車的年增率。這也使得中國品牌汽車8月以及1~8月的市占率分別達45.3%及42.8%,分別較去年同期上升7.8個及6.5個百分點。
 
鴻華先進自駕開放平台 8日起基隆秀成果
鴻海與裕隆合資的鴻華先進今天宣布,以鴻華自駕開放平台為基礎,搭載工研院資通所自駕感知系統軟體的研發成果,將首度在台灣對外展示。鴻華先進發布新聞稿指出,在經濟部技術處科專計畫支持下,相關自駕開放平台應用預計8日至11日在基隆海科館潮境公園進行應用展示,每天上午提供民眾實車體驗。鴻海指出,電動車策略是打造開放的電動車軟體和硬體平台,加快電動車的開發速度。鴻華先進表示,自主研發的自駕開放平台所打造的自駕車,即使在路寬較窄的道路,甚至遊客人群壅擠的環境下,也能展現具備固定路線繞行、自動煞車、停止起步、路邊停車障礙物繞行及動態行人繞越閃避等自駕功能。鴻華先進指出,自主研發的自駕開放平台,有助降低車型開發期,自駕車相關供應鏈只要專注感知、運算、傳輸等技術研發,對接開放平台的介面,即可上路展開系統開發及應用,包含開發測試過程中對自駕系統局部或全面的擴充、替換。配合鴻海集團全力發展電動車的策略,鴻華先進自主研發的自駕開放平台,也會在10月18日鴻海科技日中,揭露更多平台細節。鴻海於18日舉行科技日Hon Hai Tech Day,將對外展出集團自主研發設計生產的E級距電動車、C級距電動車與電動巴士產品。
 
通用電動車拚超越特斯拉
通用汽車(GM)執行長芭拉(Mary Barra)10月6日向投資人表示,公司2030年的營收將以翻一倍為目標,除鞏固傳統汽車領域之外,將積極推出多款電動車和最新數位服務,擴展獲利來源,矢志超越特斯拉,成美國電動車龍頭。根據通用規劃,2030年的年營收可上看2,800億美元,比目前5年平均值1,400億美元倍增,看好未來將是美國電動車銷售領導商,不過尚未提及超車特斯拉的時間點。通用強調,將推出價格約3萬美元的新款電動休旅車,劍指特斯拉最低價車款Model 3。通用總裁羅伊斯提到,該公司還擬開發價格更親民的電動車。財務長約克森(Paul Jacobson)表示,最新車款與服務有助於提振獲利,預期2030年稅前獲利率約在12~14%,遠超出目前的7.9%,這代表年度稅前獲利最高達390億美元。約克森指出,對電動車等其他計畫投入的年度資本支出將達90億到100億美元。此外,電動車年銷售將由2023年預估的100億美元,到2030年躍升至900億美元。另外,通用積極發展的新領域除了電動車外,還包括汽車保險、Cruise自動駕駛服務等最新開發事業,估計到2030年也增加800億美元收入。近年通用高層不斷向外界傳達將由車廠進化至科技企業的理念,不只是銷售汽車,還擬推出可帶來經常性收入的服務,藉此提振營收獲利。華爾街對通用的電動車大計樂見其成,去年該公司股價勁升14%後,今年續漲約30%。芭拉表示,「我們擁有許多成長契機。試想車子不只是電動車,還可以是軟體平台。」通用曾宣布到2025年將斥資350億美元開發電動車與自駕車,在全球推出逾30款新電動車,預計到2035年後只銷售零排放車款。
 
小米5G手機 稱霸中東歐市占
大陸手機巨頭小米擴大在中東歐市場的領先,在第三季中東歐5G手機出貨市場上,小米市占率接近42%,較2020年同期成長約十倍,以多達16個百分點的差距遠超第二名的蘋果,一家獨強,也成第三季全球表現最好的安卓5G手機供應商。Strategy Analytics在5日公布數據,第三季中東歐5G手機出貨市場上,小米市占高達41.8%居首,蘋果以26%位居次席,第三的三星市占為11.5%,realme以7.2%排第四,第五是一加手機2.5%。在2020年第三季,小米在中東歐市場市占僅4.3%,與一加手機相同。當時由最早投入5G手機的三星獨大,市占高達34.3%。但小米在一年的時間裡深耕中東歐5G手機市場,將市占率拉高10倍,市占比例更勝於當初的三星。Strategy Analytics指出,小米是2021年第三季全球領先的安卓5G手機供應商,在中東歐市場更遠超蘋果與三星,預計小米能持續在該市場保持領先地位直至2022年。機構認為,把握住華為空出的市場份額、推出高CP值的5G手機,是小米能在中東歐市場領先的主因。Strategy Analytics分析,其他手機供應商也持續進步,蘋果的iPhone 13系列預計第四季會有更強勁表現,只是其高階定價成為出貨天花板。三星有著更實惠的5G手機產品陣容。同為OPPO體系分出的realme以及一加也都擠進前五。小米第二季財報指出,在智慧手機市場上,小米在中東歐地區連續3季居第一,市占率達到36.4%。期間小米在全球65個市場市占排名前五,境外市場收入年增81.6%至人民幣436億元,占總收入的49.7%。值得注意的是,東歐國家立陶宛在9月底點名小米手機內建內容審查軟體,呼籲民眾不要買小米、華為等大陸手機。由於小米正在海外市場高速成長,相關的資安指控會否影響業績也讓市場關注。
 
全球減碳、產業鏈重組 工研院IEK:信任台企解題能力
工研院10月7日舉辦《鏈國際:強韌協創 永續共榮》專刊發表,揭示台灣在產業發展上需要特別關注4大國際重要趨勢,包括數位轉型、產業生態鏈重組、重振在地經濟、淨零碳排,並提出產業4大方向。工研院IEK所長蘇孟宗表示,台灣企業具有高度韌性,面對挑戰「很會解題」,相信一定可以克服所有難關。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所長暨人工智慧應用策略辦公室主任蘇孟宗會中指出,台灣產業以出口為導向,出口佔GDP比重超過70%,據世界貿易組織統計,2020年全球有超過90%的國家/地區與台灣具有經貿往來關係,顯示全球區域情勢對於我國產業至關重大。然而,新冠疫情改變了全世界的生活模式與產業面貌,2021年會是時代的分界線,未來30年世界的競爭版圖將與過去30年迥然不同,「國際鏈結」也將有不同的內涵。蘇孟宗進一步表示,根據產科國際所研究團隊對世界競爭版圖移轉的關鍵觀測,數位轉型、產業生態鏈重組、重振在地經濟、淨零碳排等4大趨勢,將深切影響台灣未來5到10年的產業發展。建議企業應朝向「建構強韌生態」、「強化在地價值」、「引領創新應用」、「實現永續環境」等4大方向敏捷接軌國際,新國際情勢下,包括低軌通訊衛星、電動車、半導體設備、精準健康、低碳材料、數位平台、科技農業等都將是台灣企業大展身手的機會,而軟硬體人才、AI人工智慧終端與硬體的結合更是台灣的利基。蘇孟宗會後受訪時指出,淨零碳排需要台灣的大企業帶著供應鏈上的小中小企業一起做,他認為未來成績將會不錯,雖然減碳、各國碳關稅等都是挑戰,但台灣企業的優點就是韌性極高,無論什麼難題都能「解題」。
另外,對於台灣「第二波鮭魚回流」會否出現,蘇孟宗認為,不能期待製造業部分要全部將生產基地移回台灣,但是期待產業能把最高價值的部分移回台灣,讓台灣作為「總部」的角色,因應不同需求在各國設廠、由台灣來進行最高層級的工作。
行事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