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會員動態

瀚荃今年獲利挑戰七年高峰,明年營收續增兩位數
利基應用全面成長,市場估計,連接器廠商瀚荃明年營收可望維持雙位數成長,其中低軌道衛星、車用、工業與伺服器,將是主力動能,經營團隊也期待透過產品銷售比重的調整,讓中期獲利增長優於營收。瀚荃第三季營收創高,市場估計,毛利率將與第二季相當,若無其他一次性變數,第三季獲利可望挑戰近年高峰,單季每股稅後盈餘超過1.15元,第四季雖會有季節性下滑,但全年毛利率應可守穩在三成以上。而瀚荃也期待將過往市場將其定位在光電連接器的形象,逐步轉型,近年深耕不少利基領域,都有成果,包括間接打入低軌道衛星供應鏈、供貨鴻海(2317)集團電動巴士連接器、明年第一季起正式晉升美國電動車大廠供應商等,加上過往累積在工業、儲能與伺服器等利基領域的成果,未來將成為成長主力。法人預期,瀚荃今年營收看增25-30%,只要第四季大陸限電停工影響不擴大,全年每股稅後盈餘力拼七年高峰。明年非電腦周邊與消費電子,將推動營收持續成長,包括低軌道衛星、車用、工業及伺服器等,全年營收可望維持雙位數成長,獲利同步走高。瀚荃日前發行的可轉換公司債,已成功募集5.29億元,CB轉換價為42.2元,預計明(21)日掛牌。

總體經濟

電子資訊

國際銅價站上萬元,連接元件反應大不同
國際期銅價連三天站穩 1 萬美元,連接元件廠商因是用銅大宗,業界普遍認為,相對於其他原物料,銅在新能源世代實質需求確實增長不少,即便短期是因成本端推動的價格漲勢,但未來也是易漲難跌,若未來維持緩漲,端子、線材等用銅量較大的次族群,價格會優先反應,連接器廠則有機會淡季不折價,明年第二季全數採新報價基礎後,毛利率回升幅度轉強。中國限電待動一波原物料急攻,國際銅價受到激勵,連三日站穩1萬美元,過去PVC與銅料即是連接元件最重要的兩大原料,以目前的價格計算,占生產成本已逾半,業界多數認為,短期雖銅價是成本端推動,未來變數在於不確定是否會因價格過高壓抑需求,但相對於其他原物料,銅算是電子零件應用最廣的基礎原料,加上電動車、風電等新能源用銅量將激增,將是實質需求支撐,未來銅價即便回檔,但維持相對強勢仍可期。對連接元件廠商來說,上游的端子廠廠像是建通、健和興反應最快,過往經驗大概1~3個月就會全面以新的報價基礎;建通也指出,雖9月銅價與中國家電端子需求等下滑,上季將提列部分庫存跌價損失,但電工端子需求強勁,加上銅價漲勢又起,若漲勢延續,不排除客戶顧料下單意願將轉強,第四季營運先看持穩前季,若本季銅價維持強勢,季底可能有庫存跌價損失回沖。另外線材廠的萬泰科、鎰勝、良維、良得電、聯穎、維熹等,因原料成本占比也高於連接器,過去價格反應也比連接器快,不過業者坦言,今年至今因銅價漲幅過大,雖然都希望成本完整轉嫁,但還是要回歸終端需求強度而定。不過廠商多認為,只要銅價成為長期趨勢,價格終究會逐步反應,只是會有時間落差,短期先看營收會受惠報價上揚,若銅價維持上漲,毛利率有逐步放大空間。相對於端子與線材廠,連接器廠則偏向高銅價的受災戶,表現差異大,主要是今年下游如PC、手機的雜音較大,也影響客戶對成本轉嫁的接受度,只是隨下半年新品占比增加,加上傳統旺季,如優群、湧德、信音等,下半年毛利率都會優於上半年,不過像嘉澤上半年有低價庫存利益,毛利率走高,下半年毛利率反而看法較保守,宏致第三季毛利率預期也會不如第二季。不過對於今年吃盡高成本虧的連接器廠來說,業界統一期待的毛利率反轉點,會落在明年第二季以後,主要是第二季到第三季通常將是新品上市的另波旺季,會全面採用新的報價基礎,屆時可望更助升毛利率。
 
英業達墨國擴廠 拚2023投產
英業達墨西哥擴廠腳步加快,位於華雷斯城的三廠於近日動工,力拚2023年加入投產行列,因應伺服器及其它相關電子產品組裝業務需求。依日前英業達董事會通過的決議,將在7,590萬美元以內的額度,完成新建置廠區作業。受惠企業加速數位轉型及back-to-office後的混合工作型態,帶動企業型伺服器產品需求持穩,英業達預期2021年將有與上年度持平以上的表現。至於雲端資料中心部分,則受惠整體雲端服務需求增溫,可望以兩位數年增率的力道向上。英業達在墨西哥新建置的三廠,位於奇瓦瓦州的華雷斯市境內工業區,占地約達25公頃,預計新廠的建置,將可為當地創造約5,000個就業機會,不過,除了時有起伏的多變疫情,缺工及鋼筋建材漲價等挑戰,亦帶來不確定性。考量相關不利因素,英業達預計要到2023年下半年,新廠才將加入投產行列。由於供應鏈料況緊缺問題始終不見好轉,雖伺服器產品多被列在相對優先的供貨順位,但從PCB、CPU載板、到PMIC一路缺,英業達預估,直至第三季的料件缺口仍至少一成,到年底前尚看不到改善跡象。英業達第三季筆電出貨站高、來到590萬台,伺服器出貨動能亦在9月略紓解下增溫,帶動其單月營收以508.8億元衝上近一年來高峰,單季合併營收1,450.79億元,亦為近四個季度來高點。展望第四季,法人預期英業達可望持續受惠中國市場的政策性資料中心建置增溫,加上美系客戶亦對於AI及HPC超級電腦等需求增長,另CPU新平台也將啟動換機潮周期,皆有利於拉抬英業達的表現,不論在企業型伺服器產品還是雲端資料中心的後市,出貨動能可維穩高峰。惟實際出貨量仍受料況變化影響,預估英業達「缺料不缺單」的情況,將延續至2022上半年。
 
電動車免貨物稅 展延四年有譜
電動車免課貨物稅優惠原為2021年底屆滿,為扶植我國電動車產業,財政部常務次長李慶華19日指出,財政部與與經濟部已取得共識,預計將延長實施四年至2025年12月31日,估可帶動電動車產值近千億元。電動車現行有兩大租稅優惠,包含免課牌照稅與減免貨物稅,原本皆為2021年底到期,財政部研擬皆延長四年。依照2020年統計,每年估計有1.1萬輛電動車受惠、每年減免稅收達3.6億元。依現行使用牌照稅法第5條規定,電能機動車輛牌照稅徵收率由直轄市及縣市政府訂定,但電動汽機車可享免徵牌照稅優惠至2021年底,目前全國各縣市均為免稅。財政部指出,自2018年起,我國每年減免電動車牌照稅金額依序為0.43億元、1.7億元、3.6億元,主要為電動汽車輛數持續成長,而電動機車多數比照125CC以下燃油機車,原本就免徵牌照稅。李慶華表示,財政部已提出牌照稅法修正草案,目前已送入行政院處理,因較無爭議,估計未來可順利完成三讀。另我國貨物稅條例第12-3條規定,電動車出廠價格在140萬元以下免徵貨物稅,僅課徵超過140萬元以上部分,同樣為2021年底到期。李慶華指出,經濟部已提出稅式支出評估,財政部也大致完成審核,原則上財經兩部皆有共識再延長四年。李慶華指出,因貨物稅條例規定電動車貨物稅優惠免修法,由財經兩部報請行政院核定展延,目前財政部已將延長建議送至行政院審理,只要行政院公告後即可生效。依照交通部機統計,電動汽車、電動機車近四年分別增加10,283輛、34.1萬輛,比原本經濟部稅式支出評估數量皆多出近一倍,顯見電動車成長量能較預期更佳。根據經濟部統計,電動車近四年免稅優惠已帶動電動汽車產值571億元、電動機車產值378億元,合計949億元。
 
陸伺服器市場規模2021-2025年CAGR估12.7%
根據IDC《2021年第二季中國伺服器市場追蹤報告》顯示,今(2021)年上半年中國伺服器市場出貨量170.6萬台、年增8.9%;市場規模108.1億美元、年增12.1%。其中,X86伺服器市場出貨量167.2萬台、年增8%;市場規模104.9億美元、年增12.6%。IDC預測,中國整體伺服器市場未來五年的年複合增長率(CAGR)將達12.7%,2025年中國整體伺服器市場規模預計達到424.7億美元,其中X86伺服器市場將在未來五年達到13%的年複合增長率,2025年X86伺服器市場規模預計達到414.2億美元。IDC指出,上半年中國整體伺服器市場保持穩健增長,儘管由於全球供應鏈導致的短缺問題愈發顯著,使得部分需求無法兌現,但中國伺服器市場在廠商銷售額方面依然保持兩位數的正成長。除了互聯網企業之外,傳統行業的增長也是上半年市場成長的主要驅動力,金融、製造、服務、醫療和能源均呈現20%以上的年增長,其中金融表現尤為突出,在智慧金融建設的推動下,金融機構從去年第四季開始的旺盛需求持續到今年上半年。從伺服器子市場來看,面向人工智慧應用場景的加速計算伺服器是中國伺服器市場增長的核心驅動力。今年上半年中國加速計算伺服器市場達24億美元、年增85.1%,其中GPU伺服器約占整個加速計算伺服器市場的90%。此外,部署在邊緣位置的邊緣運算伺服器市場也將迎來快速增長。根據IDC廣義邊緣運算定義的劃分,目前部署在邊緣的伺服器占整體伺服器市場已超過10%,其中95%以上依然採用通用伺服器;隨著邊緣應用的不斷細化,為應對更加複雜的部署環境,邊緣定製伺服器及微伺服器市場預計在未來幾年將迎來快速發展。IDC指出,上半年從廠商銷售額來看,中國伺服器市場排名前五的廠商依序為浪潮&浪潮商用機器、新華三、華為、戴爾和聯想(0992.HK);從行業銷售額來看,排名前五大行業中互聯網呈現16.4%的增長,略高於市場平均增速,政府和電信呈現負增長,金融和服務保持20%以上的增長,明顯高於市場平均增速。
 
陸9月手機市場出貨量月減11.8%,5G手機月減14.5%
報導中國信通院公布,9月中國國內市場手機出貨量為2,144萬支、年減8.1%;與上(8)月相比月減11.8%、連續兩個月下滑;其中,5G手機為1,511.8萬支、年增8.1%,與上月相比月減14.5%、連兩月下滑,占總出貨量的70.5%,低於上月的72.8%。第三季中國國內手機整體出貨量7,442.2萬支、年增2.6%;其中,5G手機出貨量5,564萬支、年增26.3%,占同期手機出貨量的74.8%。累計今(2021)年1-9月中國國內市場手機出貨量達2.49億支、年增10.2%;其中,5G手機出貨量為1.83億支、年增70.4%,占總出貨量的73.8%。以上市新機型來看,9月中國國內手機上市新機型達58款、年減3.3%;其中,5G手機24款、年減14.3%,占同期手機上市新機型數量的41.4%;累計1-9月上市新機型354款,與去年同期持平;其中,5G手機172款、年增1.8%,占同期手機上市新機型數量的48.6%。從品牌結構來看,9月中國國產品牌出貨量2,026.8萬支,年減6%,占同期手機出貨量的94.5%;上市新機型54款,年增10.2%,占同期手機上市新機型數量的93.1%。累計1-9月中國國產手機出貨量2.24億支,年增8.9%,占同期手機出貨量的90.3%;上市新機型累計320款,年增0.6%,占同期手機上市新機型數量的90.4%。
 
沒美國零組件可用...中國5G基建需求出現放緩
中國目前是全球5G最大市場,但目前在建立5G基礎設施的活動上,卻失去了動力,主要是中國製造商用盡了美國製造的零組件,這種影響也波及到日本和其他依賴中國5G市場的製造商,讓它們正把重點轉移美國和歐洲市場。《日經亞洲評論》報導,中國佔全球5G市場60%以上,零組件生產也和基礎設施安裝有著深厚關聯,但根據中國官方數據,今年1月至8月,基站零組件生產年減53%,連續11個月萎縮。報導稱,放緩主要是來自美國制裁影響,禁止這些製造商向華為和其他中國公司銷售產品,導致中國在5G基站的關鍵零組件出現短缺。而一些零組件供應商,當中許多是來自日本廠商,現在正把重點轉移到美國和歐洲市場。住友電氣工業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將把歐美市場研發人員數量在3月之前翻倍,今年9月也開始在美國運營工廠,用來生產5G基站晶片。中國目前佔住友電工基站組件海外收入的約90%,但住友電工希望能在5年內,把歐美市場比例從目前的10%提高到50%左右。無獨有偶,日本電氣硝子(Nippon Electric Glass)最快也將在2022年成立專門針對歐美的銷售團隊。目前該公司有約90%光纖零組件賣給中國廠商,希望能進軍其他市場。同一時間,華為等中國企業正擴大零組件的本地化生產,但法國諮詢機構Yole Developpement分析師Antoine Bonnabel預測,中國的需求可能需要數年時間才能恢復。
 
台達電2008年開發出電動車動力系統 已是Tier 1供應商
全球電源暨能源管理領導廠商台達電執行長鄭平表示,在2008年就憑藉著電力電子的核心技術,成功開發包括電動車動力系統與關鍵零組件,目前已為全球主要汽車品牌Tier 1供應商。
車內的資訊、娛樂、空調、照明等許多系統也採用了台達的散熱方案及微型被動元件,車外的電動車充電技術,更整合再生能源、儲能系統及能源管理,打造具備微電網概念的充電基礎設施,讓電力使用與調度更有效率,邁向永續發展的智慧城市。國際能源署(IEA)指出,交通排放佔全球與能源相關碳排放量的23%,交通運具的電動化與效率提升,是將升溫控制在1.5度C的重要減碳作為。台達2018年即已宣布響應國際電動車倡議EV100,成為台灣第一家及全球第一家電動車能源基礎設施提供者的會員,今年3月也宣布全球廠辦將在2030年100%使用再生電力(RE100)及達成碳中和。10月20日「台灣國際智慧移動展 (2035 E-Mobility Taiwan)」中,以「互聯生智園區」為主題,透過應用情境方式展出創新節能的智慧移動相關產品與解決方案,展區運用實際車體呈現台達電動車動力系統與車載電力管理系統、車用風扇與散熱管理、車用被動元件。同時,亦將全球出貨已超過百萬具的電動車充電設備產品,整合再生能源發電及儲能系統,打造具微電網概念的電動車充電基礎設施。台達品牌長郭珊珊表示,很高興能在疫情趨緩之際,再次透過實體展覽與大家見面,今年在E-Mobility展覽,以最新落成的台達中壢五廠為藍本,打造智慧能源園區應用場景,將具備微電網概念的電動車充電基礎設施呈現給觀展者,也首次透過展覽展出台達電動車關鍵零組件、動力系統、風扇及散熱管理系統,希望透過E-Mobility展覽將台灣電動車產業推向國際,共同扮演全球電動車供應鏈中的關鍵角色。
 
2025電動車全球市場2000萬台!鴻海拚區域製造 2024年底前布局歐洲、印度、南美
鴻海科技日正式發表3款自主開發的電動車,展示研發製造成果。事長劉揚偉今天預估2025年全球電動車規模可到2000萬台,以每台3萬美元產值推估屆時全球電動車產值規模可到6000億美元,他預期提前1年、到2024年電動車市場可起飛。鴻海規劃在2024年底前,布局歐洲、印度和南美市場電動車區域製造。劉揚偉今天受邀在三三企業交流會10月例會針對台灣電動車產業轉型挑戰進行演講。展望台灣電動車產業契機,劉揚偉說以往台灣發展汽車,引擎是難以突破的門檻,電動車以電池、電機與電控等三電系統為主,不再需要引擎,透過馬達和電池驅動動力,搭配電動車需要整合半導體晶片與智慧化的軟體與聯網功能,三電、半導體和軟體,這是台灣資通訊業者切入電動車領域的重要契機。劉揚偉並指出,面對電動車,傳統車廠有觀念上的挑戰、以及相對封閉的體系,而鴻海參加的MIH電動車平台聯盟,車廠可自由選擇與多家業者直接合作,透過開放標準提升開發速度與降低成本;MIH成員不再替傳統車廠打工。目前全球電動車市場規模約500萬台,劉揚偉認為相較傳統汽油車規模1億台,電動車比重仍相對少,電動車市場才剛開始,離物理極限還有很大的距離,電動車還有很大空間持續演進。在區域化製造布局,劉揚偉說鴻海以BOL(Build Operate and Localize)營運模式,包括在中國大陸與吉利集團合資、在東南亞與泰國國家石油(PTT)合資、在美國購買Lordstown廠房與設備,未來也規劃布局歐洲市場。他並透露歐洲市場布局時程可能較前,規劃間接與德國車廠合作,接著印度和南美市場也是布局方向,墨西哥有機會列入考量,均採用BOL營運模式,規劃在2024年底前布局到位。
 
大陸限電恐到明年春季 台商估生產成本增2成
中國多個省市的限電政策持續,雖然部分地區傳出略為鬆綁,但整體仍對企業造成影響。有從事製造業的台商認為,限電政策可能將一路持續到明年3月,至少會使生產成本增加20%。 江蘇省蘇州地區9月底起限電,對於在中國經營的台商造成程度不一的影響。 不同的省市面臨的限電政策不盡相同。雖然日前有部分在昆山的台商表示限電政策變得比較寬鬆,有的企業甚至已經恢復正常供電,但也有些地方的台商說,已經做好長期抗戰的準備。 一名在江蘇省從事汽車零件製造的陳姓台商告訴中央社,一開始覺得10月後就會緩解,如今已經認為限電可能會常態化。他還說,現在已有不少同業都已經做好了限電將持續到明年3月的心理準備。 他說自家工廠目前仍是「開4停3」,雖然訂單穩定尚未有明顯轉單情形,但是受到限電的影響,產能下降、產品的良率也降低,加上電費可能調漲,不斷堆高生產成本。粗估這波限電與後續的影響,會使生產成本增加約20%。 這名陳姓台商表示,當製造業的生產成本提升後,自然會向下轉嫁至客戶端。近期公司生產的部分產品已經開始調漲了,客戶對於價格調整的接受程度不一,有人雖不樂意但也只能接受,也有些客戶希望以原本的價格採購,否則就要轉單。 除了製造業外,紡織業受到的影響也很明顯。一名在浙江經營紡織業的楊姓台商告訴中央社,限電導致產能下降,生產成本明顯提高。而在產業鏈上,只要一家企業漲價,下游的其他企業也應聲調漲,層層向下轉嫁後,消費端的商品價格上漲是難以避免的。 他說,他的工廠目前仍是維持「開1停1」政策,11月之後的政策尚未通知,不過短期之內,限電政策應該會持續。
 
發展電動車 企業最擔心缺電
三三會理事長林伯豐昨表示,電動車發展是全世界必然趨勢,台灣目前最大的挑戰就是能源政策,若能發展電動車來減少碳排放,並和核能發電同獲政府重視,是能源政策必須檢討之處。三三會昨天邀請鴻海董事長劉揚偉針對台灣電動車產業轉型挑戰進行演講。林伯豐表示,電動車發展是全世界必然趨勢,減掉汽油而增加電的使用,這是未來的趨勢,鴻海和裕隆可以合作做電動車發展,對台灣是正面的。林伯豐指出,台灣在移動碳排放的占比很大,這是指汽車的碳排放,若能發展電動車減少碳排放,是正確的方向。林伯豐表示,台灣目前最大的挑戰就是能源政策,核電占比已從過去百分之十二減到百分之八,二○二五年核電要完全取消,台灣會因此缺電,對工商業發展是負面。大陸正在興建十三座新核電廠,日本也在增加新的核能發電,台灣應考慮以核能做為備用電源,才不至於缺電及不合理電價的產生。此外,林伯豐也提及,中國大陸近期嚴格執行能耗雙控政策,蘇州、浙江、廣州等十多個省陸續傳出供電吃緊,衝擊當地企業與台商。另外,全球媒、油、天然氣等價格上漲,影響工業產品漲價,間接影響民生必需品價格上揚,政府應提出對策舒緩通膨。綠色和平與七位北市議會跨黨派議員昨呼籲台北市長柯文哲應讓氣候目標入法。北市環保局表示,將在「宜居永續城市自治條例」草案基礎上,研議「台北市因應氣候變遷碳中和管理自治條例」草案,將二○五○淨零排放目標入法、並導入碳預算制度,預計下會期前送議會審議。環保局說,「台北市因應氣候變遷碳中和管理自治條例」草案,將明定市府各局處溫室氣體減量權責,引領住商、運輸、廢棄物及農林部門的溫室氣體減量策略與路徑。
 
AirPods供應鏈 錢景俏
根據TrendForce 2021紅外線感測市場趨勢有關3D感測、光達、短波紅外線LED(SWIR LED)報告指出,預估2022年AirPods系列產品整體出貨量有望達到8,500萬套,年增3.7%。TrendForce指出,AirPods 3仍以光學式入耳偵測為主,透過搭載光體積變化描記圖法(Photoplethysmography,PPG),改善光學式入耳偵測成為皮膚感測器,使用四顆兩種波段的短波紅外線LED、與兩顆砷化鎵銦光電二極體。業界人士表示,可能以水分監測作為皮膚感測器,進一步可辨識到使用者皮膚與其他表面的不同。隨著終端產品需求上升,相關供應商也將因此受惠,包含短波紅外線LED(SWIR LED)供應商為晶電(2448)與DOWA;砷化鎵銦光電二極體(InGaAs Photodiode)供應商為DOWA與II-VI / Finisar;模組組裝為環旭電子。短波紅外線(SWIR)波長介於1,050~2,500nm,能檢測水份、糖份、酒精等各類成份的波段,在技術成熟與價格合理化下,將在今年下半年導入穿戴式裝置。
 
三利多助攻 正崴樂看Q4營運
受產品結構改變以及九月下旬些微限電影響,正崴第三季營收略顯不旺,展望第四季公司表示,看好主力美系客戶新品推出、通路銷售續強、轉投資森崴能源工程認列挹注等,力拚第四季營運要較第三季和去年同期成長。正崴九月營收83.1億元,跟隨傳統電子旺季,較八月成長23.8%,較去年同期減少7.85%,第三季營收211.77億元、年減18.01%,累計前9月營收為585億元、年減6.18%。法人表示,營收降溫原因主要來自像耳機需求相較去年減少,以及客戶策略調整,導致部分產品出貨減少等。正崴旗下業務主要分為零件、系統、通路,公司提到,因出貨有所調整,今年零組件表現會稍弱一些;通路今年受惠宅經濟商機延續,如上半年筆電、平板需求仍旺,下半年受惠美系新品等,前三季通路業績較去年同期成長快5成,預期全年仍會維持超過3成的水準;系統產品部分,5G相關伺服器今年成長力道稍弱,預期明年疫情若能舒緩,需求會有較顯著的復甦。另外,森崴能源的太陽能發電工程認列,預期會為第四季帶來不錯的成長動能。森崴能源以「光、風、水、氣、大平台」為核心提供全方位能源服務,受惠政府全力推動再生能源,帶動太陽光電及陸域風電廠陸續完工,森崴能源營運成長顯著,累計今年前三季營收達17.74億元、年增772%,預計於十月下旬掛牌上市。從產品面來看,耳機今年總體需求有較去年弱一些,二輪電動車包括滑板車、自行車組裝、電池模組等,在國外疫情尚未完全舒緩的情況下,今年成長性要較為平淡,不過消費性電子今年來需求都維持不錯,除手機,遊戲機出貨也有成長,另外像搖桿、鍵盤、滑鼠等電競、電玩周邊產品,在宅經濟刺激下,出貨狀況亦不錯。中國限電方面,正崴表示將密切關注政策是否持續或擴大,目前十一長假過後,看到昆山地區還有輪流限電的措施,公司將以排配班、發電機等方式因應,對於整體生產不會造成影響。
行事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