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會員動態

護獲利優營收,詮欣Q3毛利率估優Q2
成本轉嫁,法人估計,連接器詮欣(6205)第三季毛利率將較第二季改善,經營團隊也定調,考量原物料高漲,未來接單出貨仍會以利潤優於營收,因而部分不接受漲價的客戶,出貨可能趨緩,雖將衝擊本季營收將較前季小幅下滑,但毛利率至少守穩第三季水準。詮欣去年下半年因客戶消化庫存,月營收的比較基期降低,今年第三季開始,單月營收年增率反墊高;第三季營收年增25.9%,前三季營收年增率也拉高到近15%,法人預期,第四季營收將季減個位數,但因去年同期基期更低,預期年增率仍將有不錯水準,今年全年營收兩位數年成長可期。詮欣也坦言,今年供應鏈缺料與原物料上漲,經營團隊也會重新思索接單方向,雖在缺料衝擊下,重點領域如伺服器、車用等的營業額年增成長,低於年初預估,不過客戶對需求仍持正面看法,只是要等供應鏈順暢後恢復正常出貨。而因銅與塑料漲幅過大,公司上半年也開始陸續通知客戶漲價,第三季部分開始生效,市場預期,將帶動該季毛利率較第二季好轉,本季營收雖看季減,但因減少部分利潤過低的訂單出貨,毛利率反倒有機會至少守穩第三季水準。詮欣也說,因應全球供應鏈的移動,台灣產線明年預期將有擴產空間,特別是如車用產線是採全數自動化,對終端客戶生產效率與良率會有明顯助益,預期會是未來擴產重點之一。
 
嘉澤Q4營收可望維持高檔水準,明年動能加速升溫
隨新平台產品拉貨放大,嘉澤第三季營收寫下單季新高紀錄,法人預估,10月雖有十一長假影響,但11月下旬則有農曆年前備貨潮挹注,預估第四季營收可望維持高檔水準,僅上季小幅減少3%,寫下次高紀錄。嘉澤第三季在伺服器新平台Whitley及桌機新平台Alder lake開始出貨下,帶動ASP提升,8-9月營收接連創下單月新高,推升第三季營收衝上57.6億元,刷新單季新高,而在毛利率方面,法人認為,第三季銅價成本拉高但在高毛利新品出貨下,預估將抵銷部分銅價對於毛利率影響,然仍將低於上季水準。嘉澤9月營收20.7億元,年增25%;累計第三季營收為57.6億元,季增19%,年增24%;累計前三季營收153.46億元,年增23%。展望2022年,法人認為,在Eagle stream上市及桌機Alder lake全年營收貢獻下,嘉澤明年開始營運動能將較今年轉強,預估明年營收將呈雙位數成長,續創新高紀錄。

總體經濟

電子資訊

陸Q2商用PC出貨量年增21%
根據IDC《中國PC分行業市場季度追蹤報告》顯示,今(2021)年第二季中國商用PC出貨量達到743萬臺,年增21%。隨著今年經濟進入調整階段,行業震盪明顯,地方政府行業增長迅速,今年PC出貨量預計增長66.7%;智慧製造的客觀需求及物聯網技術的落實應用,大力推動了線邊PC的轉型升級,離散製造行業全年PC出貨量預計增長22.4%;而疫情後新建擴建醫院的PC需求使得醫療行業全年PC出貨預計上漲19.8%。此外,「專精特新」企業被反覆強調,新能源汽車,上游製造,裝備製造等相關產業進入高成長階段。 IDC認為,本次行業震盪將對商用PC行業市場產生重大影響,

一、「雙減」背景下,校內「教育主陣地」地位加強,公立教育PC採購保持平穩增長,終端產品採購逐漸多元化。IDC預計,未來五年普通教育、高等教育、職業教育PC採購將保持穩定增長,其中職業教育增速最快,其他教育機構在今年出現大幅下滑,下半年預計出貨6.4萬臺,年減70.4%。在大力扶持職業教育的政策背景下,職業教育的PC採購量未來五年的年複合增長率(CAGR)為13.1%,同時,職校內實訓教室建設拉動工作站的採購需求。商用顯示大屏、電子白板、VR等相關智慧教室系終端產品一定程度上削減了普教的PC採購預算;其他教育機構中的幾大線上教育廠商開始探索轉型路線,重成人教育、轉素質教育,也將戰略轉向智能教育硬體產品。

二、離散製造行業PC採購在疫後時代持續引領增長,「雙控」政策在短期內會一定程度擾動製造型企業上下游生產計畫。IDC預計,未來五年離散製造行業PC出貨量年複合增長率達到12.3%:汽車製造業、電子製造業和其他離散製造業三個子行業分別為18.5%、13.8%和3.8%。
「新基建」和「雙循環」戰略為製造型企業帶來了轉型發展新機遇; 8月以來受到「雙控」政策影響,限電限產等使得部分製造業工廠出現延遲訂單交付甚至調整生產計畫的情況,這將暫緩企業IT設備採購計畫,其中PC採購也會受到影響。

三、互聯網行業PC採購進入「平穩期」,其中主營泛影音娛樂和教育培訓產品的互聯網企業在下半年採購收緊。IDC指出,隨著互聯網企業監管政策逐步落地,互聯網子行業的PC採購在下半年預計年減17.6%。互聯網子行業PC採購細分為泛生活、泛影音娛樂、購物、教育培訓、資訊諮詢、其他互聯網六個細分領域。從第二季開始,多家頭部互聯網公司暫停或大幅削減PC採購計畫。「雙減」、「反壟斷監管」、「未成年人防沉迷」等措施在下半年將繼續釋放較悲觀情緒,重點促使泛影音娛樂和教育培訓相關的互聯網公司選擇較為保守的採購計畫。


四、以旅遊、租賃、餐飲、網咖為主要構成的個人消費服務業商用臺式機採購需求在未來持續縮緊。未來五年,個人消費服務業PC採購複合增長率為-0.4%,平板採購複合增長率為0.2%,均為所有商用行業中最低。自去(2020)年初以來,疫情導致人口流動受限,多輪疫情反復重創國內旅遊及酒店餐飲業;網咖和KTV作為個人消費服務業PC採購重要場景,近年來遭遇「倒閉潮」等多重生存挑戰;同時,手機掃碼小程式等會加速替代平板電腦點餐等。IDC中國終端系統研究部分析師趙思泉認為,去年以來,終端採購分行業市場振動加劇,政策因素成為影響行業採購格局的最主要因素之一;長期來看,在企業數位化轉型的客觀需求以及政策有利加碼中小企
業的背景下,商用行業市場的終端採購需求是穩定和持續的;地方政府、汽車製造、職業教育是目前PC出貨量預計增長最快的三大細分子行業。

印度電動車產業具潛力 台廠合作關鍵聚焦3布局
電動車為現今主要國家推行的重點產業之一,除了歐洲、中國、美國外,DIGITIMES Research分析師林芬卉認為,印度電動車產業極具發展潛力,因當地人口多達13.7億人,汽機車市場胃納量大,且中央及各邦政府皆提出電動車產業發展獎勵政策,未來數年電動載具市場可望呈現倍數增長。而台廠電動載具零部件強項中,電池交換、動力裝置、車聯網為印度所需,此亦為與印度相關供應鏈合作關鍵。 為促進電動車產業發展及提高銷售量,印度中央政府電動車產業政策聚焦於「FAME II」計畫,該計畫總經費達1,000億盧比(約14億美元),主要用於車輛補貼及充電基礎設施布建。另外,各邦政府亦提出各項獎勵措施,包括吸引製造商投資設廠、減免增值稅等。林芬卉指出,電動車重要的組成為電子系統及軟體,其中,台廠的強項為電子零部件,而印度的強項為軟體;從印度電動車供應鏈觀察,其所需的部分為能源系統、動力裝置、車聯網,這些領域所需的零部件,台廠皆有業者投入,因此,當印度電動車產業政策欲提高在地化生產比重,台灣業者可從相關領域著手。根據印度電動車製造商協會統計,印度電動載具市場絕大多數集中在機車及三輪車,因此換電站及路邊商店外掛式充電器將成為主要的充電設施。另外,DIGITIMES Research分析,因印度人民所得低,對於價格敏感度高,以電動機車為例,廠商訂價需低於9萬盧比方能獲得消費者青睞。
 
陸VR產業存3大問題 產業生態尚未成熟
《2021世界VR(虛擬實境)產業大會雲峰會》10月19日)於中國江西南昌開幕,會上發布《虛擬實境產業發展白皮書(2021年)》。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劉文強表示,目前中國虛擬實境產業發展還存在三大問題,一是關鍵技術短板亟待突破,二是內容供給不足,三是創新生態體系不成熟。對此,《白皮書》建議,要加大創新研發支持,同時推進產業協同發展打造虛擬實境創新商用模式,兼顧加快技術推廣應用。 劉文強指出,目前中國虛擬實境產業在核心零組件領域和底層軟體開發仍存在薄弱環節,CPU、GPU等核心晶片要依賴進口,內容開發軟體以海外軟體主導。同時,殺手級應用對於產業引導有不可或缺的強力作用,而中國高流行度遊戲和殺手級應用尚未出現,行業應用存在場景同質化問題,不能滿足消費者高品質消費升級需求和行業客戶大規模應用需求。此外,虛擬實境硬體市場規模偏小,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領軍企業少,內容和終端互相促進的正向循環產業生態尚未形成。 今年以來,各大數位科技巨頭紛紛入局「元宇宙」,作為影響「元宇宙」,發展的重要技術,VR正在醞釀新的一輪高速發展。大會上發布了「中國虛擬實境產業重要成果」,以及虛擬實境產業發展研究報告、白皮書等。同時,「中國聯通&央視網5G+VR聯合實驗室」作為首家中國中央主流媒體攜手通信運營商共同打造的5G+VR聯合實驗室在會議期間揭牌。中國工信副部長王志軍表示,將編制《虛擬現實與行業應用融合發展行動計畫》,開發具備潛在商業推廣價值的創新應用,培育各具特色的優勢產業集群;健全虛擬實境標準和評價體系,建設產業公共服務平臺,培育具有引領帶動作用的龍頭企業,支持創新型中小企業加快發展。中國工信部電子信息司副司長徐文立表示,要以舉辦大會為契機,充分利用大會彙聚資源,用好大會成果,加快建構虛擬實境產業良好的生態體系,開啟合作共贏的發展新局面。
 
智慧機械與5G投資抵減 展延至113年底
「產創條例」智慧機械及5G投資抵減租稅優惠相繼在今年底、明年底落日,考量美中貿易戰及疫情延宕智慧投資腳步,經濟部14日預告條例第10條之1修正草案,兩者皆延長至民國113年底,並增列資通安全產品,今天預告期滿。「產業創新條例」智慧機械及5G投資抵減租稅優惠相繼在今年底、明年底落日,產業界屢有聲音盼能延長期限,經濟部長王美花、財政部長蘇建榮協商後達成延長共識,經濟部14日預告「產業創新條例」第10條之1修正草案,兩者皆延長至113年底。經濟部工業局指出,也因智慧機械及5G投資抵減租稅優惠落日期限在即,具有修法急迫性,為加速流程讓業者及早規劃相關投資,預告期間僅7天,今天預告期滿。根據修正草案,產創條例第10之1條原定位為短期經濟點火措施,以鼓勵企業加速投資,但疫情在全球蔓延,造成經濟低迷不振,企業營收及獲利大幅衰退,為持續推動產業智慧升級及智慧轉型,進而提升投資動能,因而延長期限。不僅如此,資通安全為台灣產業發展必須把握的關鍵領域,為呼應「資安即國安」戰略,確保其在國際供應鏈上取得客戶信賴,並因應日益增加的國際資安攻擊事件與威脅,修正草案增列資通安全產品或服務投資抵減,同樣至113年12月31日。草案指出,資通安全產品或服務指運用於終端與行動裝置防護、網路安全維護、資料與雲端安全維護有關的軟硬體、技術或技術服務,以防止資通系統或資訊遭受未經授權的存取、使用、控制、洩漏、破壞、竄改、銷毀或其他侵害,確保其機密性、完整性及可用性。工業局數據顯示,108年受理智慧投抵件數有1022件、金額為新台幣928億元,去年受理件數為1025件、金額是858億元,官員分析,單純比較受理件數,去年較108年增加3件;不過,金額卻少很多,從中可看出疫情對產業有影響。官員表示,智慧化是一個目標,很難一步到位,一定是先從產線開始,再慢慢擴及到整廠,評估整廠智慧化時程要3年至5年,然而,在這段期間若沒有足夠的訂單支撐產能,廠商也會擔憂投入的錢會不會打水漂,就會有延後投資的想法。
 
美光赴日設廠 仍布局台灣
地緣風險牽動企業布局,不僅美光DRAM擴建計畫,傳出考慮落腳日本廣島 ;中國大陸手機品牌大廠OPPO,在挖角聯發科、 華為研發人員後,也決定自製手機晶片,並傳出採用台積電三奈米製程。根據「日刊工業新聞」最新報導指出,全球第三大記憶體美光計畫斥資八千億日圓(約七十億美元)在日本廣島廠附近興建新十二吋廠,用於生產新一代DRAM,預計於二○二四年量產。美光近年來已將台灣定位為DRAM卓越製造中心,與新加坡為儲存型快閃記憶體的卓越製造中心,成為美光持續加大在亞洲投資的最重二個重鎮,因此美光考慮在日本廣島擴建DRAM新廠,牽動全球布局,格外受到關注。美光目前仍積極透過中科管理局推動協助取得興建內部編定為中科A五廠用地,消息人士透露,美光在台擴建計畫並不會中止,但若美光廣島及台灣兩地都同步興建新DRAM廠,也透露美光因應全球地緣政治風險等因素,海外布局做了重大調整。美光昨晚發聲明表示,不評論謠言或揣測。美光強調,已宣布將在未來十年內於全球投資超過一千五百億美元,專注先進記憶體製造及研發,其中也包括美國晶圓廠擴張的潛在投資。美光強調,正與全球數國政府接洽、評估投資地點,將視狀況並在適當時間更新進度。有多項因素促使公司決定投資數百億美元建造和營運晶圓廠,但目前尚未最終確定任何投資項目。根據日媒引述消息人士報導,美光最終考量到兩岸風險和供應商合作等事宜,因而將新廠設址轉向日本廣島縣。據了解,美光未來也將向日本政府申請一部分補助金。這也是台積電應日本政府邀請後,又一家重量級半導體大廠決定赴日投資,顯見日本政府傾洪荒之力,補強在全球半導體產業的劣勢。半導體業者表示,台積電主要著眼於用於車用的最先進製程邏輯晶片;美光則用於最先進的DRAM技術,應用領域涵蓋第五代行動通訊(5G)、人工智慧(AI)、雲端、車用電子、物聯網等應用。另外,日經也引述消息人士報導,全球第四大手機品牌OPPO積極挖角聯發科和華為的研發人員,打算為旗下高階機型開發先進製程晶片,以減少對高通、聯發科的依賴,並考慮採用台積電最先進三奈米製程技術。
 
此時無形勝有形 日本電子業吹起「輕資產」風潮
Panasonic擁有的「無形資產」,預計在本會計年度結束時將首次多於固定資產,顯示出該公司和Sony等國內同業一樣,正在追求「輕資產」策略(asset-light),將投資重心從傳統製造移往軟體等領域。日經新聞報導,9月完成對美國軟體公司Blue Yonder的收購後,包括商譽在內,Panasonic本年度的無形資產預計將增加約9,000億日圓(79億美元),使無形資產的總規模遠超過1兆日圓。該公司去年度結束時擁有價值1.06兆日圓的固定資產。不只Panasonic,日本整個電子業都在進行類似轉型。Sony集團上個會計年度的無形資產為1.82兆日圓,是固定資產9,854億日圓的近兩倍。日本50家主要電子公司的無形資產平均比重持續穩定上升。日本經產省早在2017年的一份報告就指出,「企業獲利能力來源已從有形資產轉為無形資產」,並指出「歐美朝此方向的投資早已遠超過日本」。該報告說:「美國和其他國家早已將產業結構重心轉往軟體,但日本的傳統製造業依舊強盛,投資固定資產的趨勢很強勁。」Panasonic以7,700億日圓收購Blue Yonder,顯示了該公司的策略改變。Blue Yonder為製造商和物流公司製作供應鏈管理軟體,客戶包括星巴克和雷諾汽車等公司,約70%營收來自訂閱服務。除了增加無形資產,Panasonic也已削減許多不賺錢的實體資產。該公司今年4月將車用方型電池事業分拆為權益法認列的子公司,將這些固定資產從資產負債表中移除。該公司也將在本年度內結束太陽能電池和液晶面板的製造。Panasonic財務長梅田博和表示:「透過事業資產組合的變化,今後我們將增加的不是設備投資,而是對智慧財產和併購的投資。」
 
爭取藍天商機!科技部:攜手資通訊產業進軍太空
科技部10月20日舉行國家太空中心成立30周年記者會。科技部長吳政忠表示,太空是全球新興產業,將從大衛星進入到與人類生活結合的全新時代,將攜手台灣電子五哥、資通訊產業進軍太空產業,在「藍天」中搶機會。廣達電腦董事長林百里致詞表示,台灣在半導體資通訊具備競爭力,太空產業角色愈加關鍵,未來成為超聯結地球,台灣不能在太空產業中缺席,也要成為解決方案的供應鏈。科技部表示,今(2021)年是台灣太空科技與產業發展關鍵一年,蔡總統於今年6月公布《太空發展法》,國研院轄下的國家太空中心最快於明年上半年轉型為「行政法人」;太空中心主任吳宗信表示,太空中心將轉型定位為「國家太空總署」,目標是希望未來三到五年,台灣要成為下一個新興太空國家中的重要成員。科技部今日上午舉行「榮耀三十迎向未來,國家太空中心成立30周年記者會」,林百里、友達光電(2409)董事長彭双浪等多位資通訊業者都應邀出席。吳政忠表示,國家太空中心在過去30年已為台灣太空發展打下基礎,而今太空產業就是新興產業,「台灣的太空產業就是資通訊、機械產業」;他並說,「以前講藍海,現在還多了一個藍天,就是太空」,台灣有機會在「藍天」中搶機會。他表示,未來太空產業將進入新紀元,將全面與人類生活結合,將在太空打上好幾萬顆低軌衛星;台灣有電子五哥及資通訊產業,過去只拿到電腦、行動通訊硬體設備商機,在未來太空時代,就是發展太空網通產業,台灣將會有新的機會。林百里則表示,太空產業現在正式成為六大核心戰略產業,未來10年全球進入超高速運算時代,很多困難的運算都可以做到,AI人工智慧跟5G將會扮演重要角色,接著量子運算跟6G接續誕生。未來衛星訊號將會涵蓋地面、海洋、航空,聯結每個行業,形成超聯結的地球、智慧的地球,帶來龐大的智慧經濟。他表示,隨著低軌道衛星與商業化發展,太空產業將會愈來愈關鍵,解決方案將會更智慧化,台灣不僅不能缺席,也要成為解決方案、亦即應用產業的供應鏈。
 
特斯拉傳捷報 6檔PCB供應鏈沾光
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第三季財報優於預期,帶動相關概念股21日早盤股價走揚。法人表示,看好電動車需求維持成長態勢,以及後續特斯拉新車款量產等,預期相關PCB供應鏈將持續受惠該客戶的需求貢獻,如臻鼎、健鼎、高技、敬鵬、定穎、騰輝等。特斯拉目標第四季產量優於第三季,2021全年電動車銷量仍維持成長率有50%以上,未來數年亦維持50%以上成長率,不過該公司亦指出,外部挑戰仍在,包括晶片短缺、貨運塞港、限電等不確定因素,均須持續觀察。業者指出,不只是電動車,今年來很多產品都面臨長短料的挑戰,像是筆電、伺服器、手機,不少終端或多或少都有遭遇缺料的影響,也因此下半年雖然正值傳統旺季,新產品如期推出、客戶需求亦未出現改變,但缺料干擾拉貨,今年旺季氛圍相較過往略淡一些。高技9月營收2.68億元、年增33.6%,第三季營收9.14億元、年增54.3%,創下單季新高,受惠於各產品線今年皆成長,加上新產能的挹注,高技前9月累計營收達25.6億元、年增39.5%,創歷年同期新高。相較於去年車市低迷、基期較低,高技今年在汽車應用的成長顯著,高技主要供應電源控制板,配合客戶佈局,已切入美系、歐系、日系等電動車供應鏈,公司先前指出,客戶需求仍強,也看好新能車成長潛力可期,惟市場普遍缺料的問題需密切關注。去年全球車市陷入谷底,直至今年才明顯回溫,老牌汽車板廠敬鵬在此趨勢帶動下,今年營收有顯著的成長。敬鵬9月營收16.8億元、月增7.17%、年增18.9%,第三季營收47.96億元、年增23.77%,累計前九月營收達134.5億元、年增21.5%。敬鵬已打入不少電動車供應鏈中,如美系Ford、特斯拉、Lucid Motors、Rivian、GM Cruise,歐系VW、PSA,日系Toyota等,公司看好今年起電動進入加速成長階段,車市需求和展望不是問題,但還是得看供應鏈不順、車用晶片短缺等問題何時能夠舒緩。
 
NB板廠不看淡 留意缺料、限電
上半年疫情推升教育市場筆電需求湧現,直至第三季才有比較顯著的放緩,雖然市場普遍看淡NB筆電後市,但下半年來不少PCB業者指出未看到需求有明顯變化,尤其商用需求增加,筆電相關訂單仍旺。法人表示,居家上班、線上學習讓筆電成為不少PCB廠今年重要的成長動能之一,由於下半年旺季需求本就不淡,加上近期Chromebook湧現急單,預期對於零組件的拉貨力道進一步增強,相關NB板廠如健鼎、瀚宇博、金像電、精成科等將持續受惠,惟長短料問題未解以及限電的不確定性,是需要持續觀察的變數。瀚宇博今年來受惠筆電需求暢旺,加上認列子公司開發案收入,帶動第三季營收173.65億元、年增37.73%,創單季歷史新高。公司表示,終端需求依舊強勁、尚未看到太大的變化,但主要還是長短料的影響比較大,畢竟筆電需經過不小的EMS過程,缺一料件就無法組裝,今年在生產、備料的難度相較往年高不少,整體來看,下半年預期仍是傳統旺季,但客戶料況以及未來限電是否持續或擴大,都要保持密切關注。精成科9月營收23.57億元、年增4.36%,第三季營收72.08億元、年增15.59%,累計前九月營收達204.9億元、年增25.3%。精成科PC類產品(含筆電、桌機)約占六成,今年同樣受惠WFH商機,業績成長顯著,展望第四季公司表示,NB需求仍旺,但須視客戶料況以及限電是否影響拉貨。金像電今年主要受惠高階網通、高階伺服器帶來強勁的成長動能,第三季營收以70.66億元創下單季新高,不過公司提到,儘管筆電市場有長短料、需求下滑等雜音,但以下半年來看,尚未看到客戶需求降溫,像是商用筆電,不論是疫情影響仍在的Work from Home,或是企業回到辦公室的購置需求,目前看下來筆電接單熱度仍在。 
 
台灣5G居全球前段班
愛立信亞太區副總裁暨技術長Magnus Ewerbring於21日在「下世代無線通訊國際研討會」表示,台灣在5G發展先進,根據Opensignal最新的5G網路調查報告,台灣在重要的分類項目如下載速度、上傳速度、影音體驗中擁有非常好的表現,名列全球前兩名,也顯示台灣5G發展位居全球前段班。全球截至目前已有5.8億5G用戶,愛立信預估2026年達到35億規模,屆時,全球行動用戶數將達88億,全球行動物聯網將達54億。Magnus Ewerbring強調,這些都是非常大的規模,也是全球行動通訊產業的機會。其中,國際標準3GPP的制定為消費者及企業創造了規模經濟及技術創新,現在必須善用這些技術優勢進一步發展6G,但在6G到來之前,5G在接下來的幾年,還會有非常多的技術演進及創新。愛立信預測到2026年底,全球5G用戶數將達到35億,大約佔行動用戶總數的40%,如果以同樣的成長速度來看6G,6G大約會在2035年達到行動通訊用戶數的40%,而5G屆時仍是主流,所以,長期來看,5G的演進、發展仍然非常重要。愛立信表示,擁有最好的5G網路及服務品質、穩定性的電信商,將會是最快邁向6G的優勢。愛立信引用ABI研究指出,全球數位工廠的連結數量,與2020年的20萬個連結數量相比,在5G驅動下,預估2030年無線通訊的連結數量將成長至47億個,大幅超越固網連結。Ewerbring強調,電信業者如果在5G進展上擁有較佳的表現,將有助於步入6G發展,而台灣的5G擁有非常好的表現,言下之意,亦 將有助於快速推進6G市場。愛立信正在研究能成為下個十年關鍵行動科技技術的要素,並看見6G的技術演進包含硬體、雲端、開源、整合的AI、網路演進。以硬體為例,趨勢包括具備永續性的新材質、更好的能耗表現、更輕,並使用更少的材料。根據愛立信經驗,以及ITU和3GPP的工作方式,6G可能會透過WRC-23和WRC-27進行頻譜分配,讓新的網路在下個十年被部署。這也可能驅動3GPP的工作進度,在下個十年結束前制定出6G標準。
 
商用PC看旺 台鏈利多
全球第二大個人電腦(PC)廠惠普(HP)對2022年會計年度展望優於預期,看好企業對商用PC的需求將彌補消費PC下滑的買氣。惠普看好PC產業榮景可望延續,法人預期將挹注主力代工廠廣達、英業達等供應商營運。針對目前供應鏈缺料等問題,惠普執行長Enrique Lores預測,供應鏈問題將延續到至少2022年上半年,目前惠普正和供應商簽訂長期協議,希望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安然度過。
行事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