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會員動態

總體經濟

上市櫃營收 寫最旺10月
上市櫃公司10月營收出爐,雖然部分科技大廠受到大陸限電、十一長假等影響而營收月減,但整體總營收在鋼鐵、塑膠、生技、航運等傳產股上揚支撐下,為連續八個月在3兆元以上、達3.56兆元,不僅為今年來單月次高、史上最好的10月表現,同時締造歷史單月第三高佳績,僅次於今年9月的3.7兆元,與2020年12月的3.65兆元。統計上市櫃10月總營收月減3.6%、年增10.1%;累計今年前十月總營收為33.14兆元,年增擴大至17.3%,並為前十月營收的歷年同期新高。根據統計,單月營收千億俱樂部前五強依序是鴻海、和碩、台積電、仁寶,以及廣達。其中,廣達是唯一營收較前月、去年同期都成長,月增22.5%、年增也有11.4%;台積電、仁寶雖然10月營收較9月衰退,仍較去年同期成長。此外,10月營收創新高家數104家,雖不如9月家數,但仍遠高於去年同期的78家,主要落在半導體族群,如IC設計、IC製造、IC封測、IC代工等,包括聯電、穩懋、精測、信驊、群聯、旺宏、漢磊等,表現不俗。傳產的鋼鐵、塑膠、生技、航運等也有多家創新高,是支撐10月營收維持高檔的一大助力。光是鋼鐵就有中鋼、東和鋼鐵、豐興、大成鋼等12家單月營收創新高。
 
勞動市場續回溫 9月受僱員工與經常性薪資連3升
主計總處今天公布9月受僱員工統計,9月底工業及服務業全體受僱員工人數及經常性薪資均連3月上升,顯見隨著國內疫情降溫,勞動市場持續改善。主計總處統計,9月底全體受僱員工人數為811.8萬人,較8月底增加2.4萬人,其中住宿及餐飲業增加9000人,支援服務業增加4000人,批發及零售業、教育業(主要為補習班及幼兒園,不含小學以上各級公私立學校)、醫療保健及社會工作服務業均增加3000人。主計總處國勢普查處副處長陳惠欣表示,今年5、6月受到疫情影響,防疫管制升級,勞動市場受到影響,尤其是內需服務業受創頗深,但隨著疫情管制鬆綁,不只受僱人數指標回升,9月全體受僱員工經常性薪資平均為4萬3378元、月增0.39%,也是連3月上漲。從行業別來看,住宿及餐飲業、醫療保健及社會工作服務業經常性薪資分別月增2.64%、2.56%,其他服務業、藝術娛樂及休閒服務業也增2.41%、2.25%。陳惠欣分析,不論從受僱員工數還是薪資指標,都可看出隨著疫情趨緩、管制措施陸續鬆綁,疫情對內需型服務業的影響愈來愈小;此外,10月有雙十連假,加上振興消費措施上路,也有助於勞動市場相關指標持續改善。內需型服務業表現回穩,而製造業因為出口暢旺,維持熱絡佳績。陳惠欣表示,製造業主要受到國際經濟情勢影響,如今全球經濟復甦,9月製造業受僱員工人數和去年同月相比增加3.5萬人,今年前9月年增1.5萬人。進一步觀察景氣火熱的電子零組件製造業,9月受僱員工人數月增1000人,今年前9月和去年同期相比增加1.2萬人;今年前9月總薪資年增11.89%,也創下100年以來同期最大漲幅。

電子資訊

鴻海旗下鴻騰前3季獲利4510.6萬美元 年減45.3%
鴻海旗下鴻騰六零八八精密科技自結今年前3季稅後淨利4510.6萬美元,較去年同期8251.3萬美元大減45.33%。鴻騰在10日盤後公布今年前3季部分財務資料,前3季自結營收31.32億美元,較去年同期30.37億美元成長3.13%,前3季稅後淨利4510.6萬美元,較去年同期8251.3萬美元大減45.33%。其中第3季鴻騰自結單季營收11.5億美元,較去年同期11.2億美元成長2.66%,單季稅後淨利3722.6萬美元,較去年同期6236.8萬美元減少40.3%。鴻騰先前表示,由於越南當地受COVID-19疫情影響,今年上半年鴻騰在越南的獲利,較去年同期減少,這包括越南在疫情期間停工、以及貴金屬原料價格上漲等因素影響。鴻騰先前預期,今年行動設備仍是主要營收來源,持續擴大投資開發車載電子系統及自動駕駛相關零配件;鴻騰今年上半年包括汽車、工業及醫療終端營收約8552.7萬美元,占鴻騰上半年營收比重約4%,較去年同期6551萬美元成長30.6%。
 
鴻海與Lordstown宣布建立革命性戰略夥伴關係 將簽署電動車代工協議
商用電動輕型卡車供應商Lordstown Motors公司與全球最大的科技製造與服務商鴻海科技集團宣布,雙方於今日正式簽屬俄亥俄州Lordstown廠房最終資產購買協議。雙方將在俄亥俄州Lordstown的現有生產和裝配廠,共同推動Lordstown Motors的電動車項目。在簽訂原則協議後,鴻海隨即以每股6.8983美元的價格,向Lordstown Motors 認購約5,000萬美元的普通股股份。鴻海科技集團劉揚偉董事長表示:「此次合作象徵著我們與 Lordstown Motors 未來將能整合雙方資源優勢,把俄亥俄州發展成為鴻海在北美洲最重要的電動車製造和研發樞紐。我們將會注入鴻海在資通訊產業的軟硬體能力,結合在地夥伴的豐富汽車產業經驗,一定能夠為客戶提供更即時、更高效的電動車。」Lordstown Motors Corp. 執行長 Daniel Ninivaggi表示:「我們很高興與鴻海這樣具有創新和前瞻性思維的合作夥伴建立戰略夥伴關係。我也深深認同鴻海的電動車策略,並期待未來雙方進入實質合作。我認為本次交易為 LMC 提供了一個更好的機會完成Lordstown的最初使命,在這個服務不完備的商用市場,能以更靈活的商業模式來滿足日益增長的電動車需求。」鴻海本次建立起的合作夥伴關係,將加速擴大廠房的生產規模,進一步發揮Lordstown工廠的潛在價值。佔地640 英畝、以及620 萬平方英尺樓地板面積的Lordstown廠房,將從北美最大的內燃機汽車工廠之一,轉變為先進的電動車製造工廠。鴻海有極大的機會可以讓廠房充分運用,日前也已宣布 Fisker 的PEAR 專案將在Lordstown工廠生產。Lordstown Motors 和其他在該工廠生產車輛的品牌商都將受益於產能利用率的提高、共用零組件、並且分攤成本。運用共享的生產空間以及MIH開放平台的優勢,將能為更小型、更專業的電動車廠提供規模優勢,而這些效益在過去都必需是大型、完全整合的車廠才能享有的。最後,與鴻海的合作可望讓 Lordstown Motors 能顯著降低其原材料、零組件和其他成本。作為全球最大的科技製造服務商之一,鴻海將憑藉採購能力、供應鏈網絡和物流能力,大幅改善車輛生產成本,降低供應鏈風險。Lordstown Motors也能運用鴻海在軟硬體整合的優勢,特別是鴻海跨國的電子製造經驗,這對未來發展電動車至關重要。
 
台廠PCB產值逾27%蘋果鏈 應及早因應碳中和
台灣電路板產業協會11月10日發布分析指出,統計目前台灣電路板產值中,約為27.1%為蘋果供應鏈相關,是整體產業占比最大的單一客戶,各廠應及早應對碳中和目標。台灣電路板產業協會指出,若到2030年台廠未能滿足蘋果之淨零政策要求而導致訂單全部取消,最嚴重的情況下,預估會衝擊台灣電路板產業千億新台幣以上產值。因此企業須及早檢視內部現況與需求,形成產業共識並尋求官方支持,推動相關措舉,以因應國際環保政策趨勢。2021年4月,蘋果發布「2021環境進展報告」,計劃未來10年內所有的業務、生產供應鍊及產品生命週期將淨碳排放量降至零,每部出售的蘋果裝置都將達成零氣候影響,實現碳中和。目前規劃是在2030年前將碳排放減少75%,剩餘25%將通過投資自然環境保護項目等方式來抵消。蘋果早於2017年就與日本載板廠Ibiden達成合作,協助該公司100%使用可再生能源進行生產,是第一家宣佈使用可再生能源的蘋果供應鏈的電路板廠商。Ibiden投資修建超過 20 處新的可再生能源基礎設施,裝機容量超過 12MW,其中有一處為全日本最大的漂浮式太陽能板系統。
 
蘋果新筆電缺貨 牽動供應商動能
外電報導,蘋果最新MacBook Pro筆電14吋與16吋部分機型在美國大缺貨,果粉下單後,最遲要到2022年才能出貨。法人分析,新MacBook Pro搭載蘋果歷來效能最強的自製中央處理器(CPU),買氣相當強勁,但零組件缺貨可能導致此次出貨時程大舉延後,牽動相關零組件供應商動能。MacBook Pro供應鏈包括組裝廠廣達、晶圓代工廠台積電、供應液晶模組的GIS業成、背光模組協力廠瑞儀等。主力代工廠廣達說,本季需求仍強,但有缺料等難題。
 
伺服器缺料 恐延燒到明年 3檔受關注
電子供應鏈缺料風暴今年開始延燒至伺服器廠,全球伺服器出貨總量也於第二季出現年減走勢,台伺服器廠包括一哥英業達、ODM Direct白牌伺服器廠緯穎及華擎等,接續喊出下半年出貨動能得看料況,並直言缺料將一路延燒到明年。 美系伺服器品牌大廠HPE慧與科技更為強化其策略採購競爭力,首度將採購決策重要單位落腳台灣,以固樁在台的供應鏈。不同於筆電及其它消費性電子產品,去年下半年供應鏈料況短缺逐步擴大之際,位居優先供貨的伺服器產業還未受到影響,直至今年第一季,各伺服器廠在手上備料尚可因應下,也仍未遭缺料明顯拖累出貨動能。不過自第二季後,伺服器缺料情況轉趨嚴峻,除了不時會輪著短缺的小型IC,部分特殊元件缺料的情況也始終不見好轉。台伺服器ODM一哥英業達,及以美系資料中心為客戶主力的緯穎,即陸續受到缺料壓抑伺服器出貨動能,進入下半年以來,隨著料件缺口從10%再擴大,即便滿手單,成長動能也因出貨受限、無法反映在業績上緯穎並預期,部分特殊元件將一路缺到明年年中,明年下半年能否有所改善則待觀察。作為全球企業存儲伺服器市場龍頭的HPE,同樣預估缺料恐至明年下半年才可能改善。HPE全球營運群策略採購處副總裁許俊強指出,短時間內,市場需求依然強勁、IC元件廠新擴的產能也還跟不上,預期明年上半年整體伺服器供應仍相當吃緊。後續則得評估伺服器產品逐步反映成本上漲、而提升價格後,會否影響市場需求收斂,觀察期將落在明年下半年。許俊強表示,台灣在產業供應生態系具關鍵地位,重要上游廠如台積電、國巨等零組件供應廠龍頭皆在台灣,HPE也早於去年前即規畫將扛起全球供應鏈決策重責的採購處落腳台灣。今年初,身為全球策略採購處高管的他正式派駐台灣後,除將持續擴展其在台規模外,也更積極、密集地拜訪台既有供應商與ODM合作夥伴,並增加接觸新供應商的機會。HPE主要ODM廠含括英業達、鴻海及緯創,為強化對供應鏈夥伴的保障及信心,許俊強表示,HPE也藉由簽訂長約、提供訂單能見度至12個月,並協助其透過HPE的品牌優勢,縮短供貨時程或取得優先供應順位,以提升ODM出貨量。 許俊強直言,台灣對HPE在全球供應鏈採購策略上的功能性將大幅提升,未來在台的主管也將可直接進行更多採購決策,有助於HPE可更即時的與台供應商夥伴溝通,另一方面也為HPE在台延伸業務及研發後的第三隻腳。
 
養成排碳付費觀念 學者:短期碳稅、長期碳交易
歐盟碳關稅二○二六年上路,我國將針對排碳大戶收取碳費,但外界批評碳費不足達到減碳目標。學者昨表示,碳費費率有限,短期仍應收碳稅,作為稅收才有更大應用空間,長期則要採取碳排放交易制度,加強減碳達成二○五○淨零碳排。台大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昨舉辦「台灣碳定價機制前瞻講座」。中研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蕭代基建議,短期應先採碳稅,養成排碳要付費的觀念,並取得實際的排放資料,碳價格也可更明確。蕭代基說,長期而言還是需要做碳交易才能創造更多減碳誘因,雖然台灣市場規模小,但可學瑞士跟歐盟將彼此的碳交易市場綁在一起買賣,台灣要找歐盟或許有困難,可考慮往日本、南韓、中國大陸市場尋找。台大公衛學院教授詹長權說,全球碳排放量是理想中的四倍,應思考訂定合宜的碳定價機制,但要如何訂定、訂到多高的價格都需要審慎討論,但現在台灣只用碳費處理不可能成功,至少要徵收碳稅,未來稅收才可作為跨部會使用,因應更多氣候危機的挑戰及工作。
台大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周桂田說,台灣應將氣候變遷當成攸關經濟安全的議題,但修法仍只交給行政院永續會,還是要參考科技會報作法,建立氣候會報。
 
工研院估今年電動車銷量大增9成 明年首破千萬輛
工研院產科國際所預估,今年全球電動乘用車銷量可達995.9萬輛,較去年大增89.5%,明年全球電動乘用車銷量將首次突破千萬輛,達到1289.7萬輛,占全球整車銷量比重提升至14.3%,預估最快到2023年,純電動車比重有機會超過混合動力車。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今天上午舉行「眺望--2022產業發展趨勢研討會」智慧車輛場次,工研院產科國際所智慧車輛與系統研究部經理謝騄璘指出,節能減碳帶動全球電動乘用車銷量快速成長,預估今年全球銷量可超過900萬輛,達到995.9萬輛,較去年525.6萬輛大增89.5%。謝騄璘表示,今年全球混合動力車(HEV)占電動車總銷量比重約42.3%,純電動車(BEV)占比約39.9%,他預估最快到2023年,純電動車比重有機會超過混合動力車。展望電動車在全球整車銷量趨勢,謝騄璘指出,今年電動乘用車占全球整車銷量比重可超過10%,占比達到11.45%,他預估明年全球電動乘用車銷量可超過1000萬輛,達到1289.7萬輛,占全球整車銷量比重提升至14.3%。從市場來看,謝騄璘表示,今年全球前5大電動乘用車銷量國家包括中國占比32.5%、日本占比17.9%、美國占比16.3%、德國占比7.9%、英國占比約5%。從前3大銷量品牌車廠來看,包括豐田(Toyota)占比23.5%、特斯拉(Tesla)占比8.9%、雷諾-日產-三菱聯盟(Renault-Nissan-Mitsubishi)占比約7.3%。展望台灣在電動車戰略布局,謝騄璘引述產業專家訪談內容指出,電池、電機和電控是電動車核心關鍵,電池系統是整車成本最高的部分,電機系統已經看到國際大廠積極投入,電控系統中第三代半導體功率元件相當重要。謝騄璘表示,台灣廠商布局電動車可由未來應用情境出發,思考車聯網、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智慧座艙、智慧儀表、三電控制升級等項目,吸引國際電池大廠來台設廠,打造絕緣閘雙極電晶體(IGBT)和第三代半導體功率元件自主供應鏈,並建立整合模組、系統、應用載具開發能力。
 
萬物聯5G時代到來 高通正攜手全球產業向5G毫米波聚焦
2021年是又一個新十年的起點,由5G這全新一代的連接技術推動的創新浪潮正撲面而來。 包括運營商,晶元廠商,手機、筆記本、XR設備終端廠商在內的相關企業,都會在未來的十年內迎來巨大的變革和機遇。回顧每一代移動技術的創新浪潮,幾乎都少不了高通的身影。 尤其是高通對於5G技術的領先優勢,讓人們對這家以移動互聯而著稱的企業,更多了一些全新的認識。 通過高通一代代全面而先進的5G解決方案,讓人們窺見了高通在5G領域的創新實力。高通的每一代5G數據機及射頻系統,都能通過毫米波天線模組實現對毫米波頻譜的支持,同時也能實現Sub-6頻段的連接。 5G商用最初的階段,Sub-6是全球很多國家都優先選擇的頻段。 而隨著5G商用的推進,傳輸速率更高、延遲更低、帶寬資源更豐富的5G毫米波成為了必然的選擇。 高通正在攜手全球5G產業向毫米波領域聚焦。毫米波速率上的優勢是不言而喻的,而移動通信的每次升級,都是不斷追求"快"的速度上。 所以,速率更快的毫米波,當然是人們嚮往和進步的方向。 5G不可能只停留在Sub-6的階段,就像人類的連接歷史永遠不可能只停留在飛鴿傳書的階段是一個道理。Sub-6技術能夠實現非常不錯的網路傳輸時延和傳輸速率,這樣的能力在消費互聯網的場景中應用綽綽有餘,然而距離工業場景的關鍵性任務的要求,卻還相差甚遠。 5G時代更大的受益者則來自於工業互聯網,這就必然會想更高頻、更快速、更低延時的毫米波借力。接下來的10年,將是一個「萬物聯5G」的時代,而毫米波是打開這個時代的潘朵拉魔盒。 機器替代、遠端協作、智慧農業、車聯網、機器人等產業都會因為5G毫米波的助力而呈現除了不一樣的生態場景。就比如,現在的生產數據採集、分析、人工智慧其實早已開始了應用,但是受到頻寬、速度的限制,能發揮的作用還不是那麼明顯,5G毫米波的網路輸送量和低時延特性,讓一些設備可以類比出"人類大腦"的工作狀態,人工智慧也會"大展身手"。 用機械取代人工,就好比曾經的"磚房取代茅草屋",是大勢所趨。中國對5G毫米波的備戰是非常積極的。 2020年3月,工信部《關於推動5G加快發展的通知》中明確指出:結合國家頻率進度安排,組織開展毫米波設備和性能測試,並適時發佈5G毫米波頻段使用規劃。 在國家政策的指引下,高通公司一直與中國產業夥伴共同推動5G毫米波測試和商用的相關工作。毫米波的大頻寬、大容量的特色,非常適合部署在人流密集、用戶數據流量非常大的地方。 在即將到來的北京冬奧會,已經確定將正式使用毫米波技術,這也是我國毫米波的首次大規模正式應用,標誌著我國毫米波普及事業的正式開啟。毫米波會打開一個全新的世界,讓我們用不一樣的視覺去發現這個世界的隱藏的精彩。 
 
華碩三成訂單延至下季出貨
零組件缺貨是今年PC品牌廠夢魘,但最近已見改善曙光。華碩共同執行長胡書賓指出,PC市場仍處於供不應求,但IC晶片、面板缺貨狀況已開始收斂,通路庫存水位也逐步恢復安全水位,依在手訂單評估,華碩仍有二至三成訂單無法滿足,預期將遞延至明年首季出貨。華碩11月10日舉行法說會,面對缺料狀況,胡書賓表示,以目前第4季、甚至是明年首季來看,PC市場需求動能仍維持正向力道,產業仍處於供不應求狀態。不過,根據華碩統計,全球PC缺料的零組件種類及缺口有收斂趨勢,目前各類IC晶片、面板缺口變小,缺口已收斂到20%以下。依據華碩在手訂單評估,仍有二至三成訂單無法滿足,將會遞延至明年首季出貨。胡書賓分析,從全球目前通路庫存來看,供應鏈缺口有逐步改善,相較疫情發生前,現在通路庫存已從先前五成缺口收斂至三成。值得一提的是,原本庫存較高的美國,近期因海運塞港問題嚴重,加上碼頭缺工及運輸司機短缺,美國通路庫存持續下滑且無法補貨,是華碩10月營收下滑的部分原因。因應零組件漲價,華碩今年第2季、第3季已與通路客戶溝通,適當轉嫁新增成本,隨著第4季英特爾新CPU登場及微軟Win 11上市,也讓華碩再次調漲報價。針對熱門的元宇宙話題,華碩共同執行長許先越指出,元宇宙仍需要很多配套,華碩沒有直接參與元宇宙領域,但許多業務有間接連結,會看情況適當投入資源,緊抓成長契機。
 
陸拚清潔生產 緊盯六產業
大陸國家發改委等十部門11月9日公布的「十四五全國清潔生產推行方案」指出,到2025年,大陸工業能效、水效要較2020年大幅提升,另化學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VOCs)排放總量比2020年分別下降8%、8%、10%、10%以上。該方案並點名,要對鐵、水泥熟料、平板玻璃、煉油、焦化、電解鋁等行業嚴格控管,加快清潔生產,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項目盲目發展。另推動一批重點企業達到國際清潔生產領先水平,完成5.3億噸鋼鐵產能超低排放改造、4.6億噸焦化產能清潔生產改造、完成8.5億噸水泥熟料清潔生產改造等。為達2030碳達峰、2060碳中和的「雙碳」目標,中國大陸持續高舉綠色低碳大旗,大陸官方陸續發布關於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2030碳達峰行動方案、關於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及昨天公布的全國清潔生產推行方案等政策。清潔生產推行方案參考前幾篇文件,設有總體要求、突出抓好工業清潔生產、加快推行農業清潔生產、積極推動其他領域清潔生產、加強清潔生產科技創新和產業培育、深化清潔生產推行模式創新、組織保障共七大章節21個子項目。就總體要求中的主要目標,方案提出,到2025年,大陸清潔生產推行制度體系基本建立,工業領域清潔生產全面推行,工業能效、水效要較2020年大幅提升,新增高效節水灌溉面積6,000萬畝,另化學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VOCs)排放總量比2020年分別下降 8%、8%、10%、10%以上。方案要求到2025年,全國廢舊農膜回收率達85%,秸稈綜合利用率穩定在86%以上,畜禽糞汙綜合利用率達到 80%以上,城鎮新建建築全面達到綠色建築標準。清潔生產推行方案提出,將推動修訂清潔生產促進法,強化相關主體權利義務,並鼓勵各地制定相關法規,同時強化政策激勵、加強基礎能力建設,積極營造全社會共同推行清潔生產的良好氛圍,推動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另一方面,大陸國家發改委、水利部等五部門,也於9日對外發布「十四五節水型社會建設規劃」,要求到2025年,推動用水總量控制在6,400億立方公尺以內,每萬元國內生產總值用水量比2020年下降16%左右,每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比2020年下降16%,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係數達到0.58,城市公共供水管網漏損率小於9%。
 
機械設備出口 連十月勁揚
台灣機械公會11月9日公布機械設備今年前十月出口值為271.63億美元、年增28.8%;以新台幣計價為7,621.87億元、年增21.4%,續創歷史同期新高。機械設備已連續十個月出口均為兩位數增長,顯示台灣機械產業景氣穩定復甦。台灣機械公會理事長魏燦文表示,10月出口29.51億美元、年增26.6%,以新台幣計為822.76億元、年增21.5%;這是自去年9月起連續14個月呈增長走勢,出口持續暢旺。今年前十月機械出口國前三大依序為中國大陸85.57億美元、占比31.5%;美國59.19億美元、占比21.8%;日本17.11億美元、占比6.3%。魏燦文指出,10月機械出口前十大產品都有超過兩位數的成長,其中電子設備出口4.35億美元占比第一,成長28.1%;檢量測設備出口3.91億美元第二,成長17%;工具機出口2.69億美元第三,成長53%。今年8月機械出口創美中貿易戰以來出口值與成長率雙雙新高紀錄後,9月出口略減,10月則增加2.61億美元。魏燦文說,近期亞洲各國匯率持續走跌,台灣相較競爭對手日本、南韓與中國大陸等仍回跌最少。觀察今年以來匯率變化,截至11月8日止,新台幣升值2.34%,人民幣升值2.1%;韓元仍貶值8.97%,日本貶值9.59%。魏燦文認為,台灣機械與日、韓等國在出口競爭上存在的不利競爭條件,匯率方面目前仍有約10%至12%,差距,政府應積極穩定匯率,以提升與對手國間的出口競爭力。另外,各項原物料漲價及交期變動情況持續,目前關鍵零組件包括馬達、控制器等交貨期拉長,對於生產排程造成影響,廠商對機械設備的備貨與出貨需提早規劃並安排因應,將影響降至最低。
行事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