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會員動態

Q4營運看旺 泰碩漲停慶賀
散熱廠泰碩調整成果逐漸顯現,第3季稅後盈餘5641萬元,為去年第2季以來單季新高,由於商務NB及伺服器訂單穩定,泰碩第4季營運可望維持高檔,今天股價以漲停板作收。大陸5G基礎建設放緩,且大陸積極扶植本土供應商,加上散熱廠積極擴產智慧型手機VC,但手機品牌廠基於不同考量未如預期大量採用VC,導致VC價格競爭激烈,泰碩業績亦自去年下半年走緩,今年第1季更因銅等上游原物料價格飆漲業績陷入谷底,不過公司調整接單策略,降低毛利不佳產品接單,將產品重心放在技術門檻較高雲端伺服器及高階商務NB,精實供應鏈效率、優化生產流程、加開自動化設備與推行智能工廠,並自第2季陸續調漲產品價格以反應上游材料成本,營運逐步擺脫谷底。第3季在傳產旺季加持下,泰碩第3季合併毛利率回升至19.03%,季增0.96個百分點,稅後盈餘為5641萬元,季增19.74%,為去年第2季以來單季新高,獲利已逐漸回到正常水準;累計前3季稅後盈餘為1.14億元,每股盈餘為1.31元。泰碩表示,第4季看起來不錯,業績可望維持高檔,下半年可望比上半年好。泰碩也持續進行供應鏈多元化、建置桃園廠區,根據泰碩規畫,桃園廠為水冷新產品研發中心及試產線,公司將持續多角化產品線、開發國內外新客戶,希望能擴大公司營運及市場版圖。
 
拜登將打造50萬座充電站 信邦、良維、康舒等受惠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表示,眾議院通過基礎設施投資和就業法案後,美國將破天荒開始在全國各地打造充電站網路(超過 50 萬座)。法人預估,包括信邦、良維、康舒與貿聯等電動車零組件供應商,可望受惠。信邦與良維是美國充電樁龍頭ChargePoint供應商,其中信邦是ChargePoint充電槍槍頭及線束主力供應商。良維則出貨Charge Point充動樁、充電槍與車充等大電流產品,也是高價電動車新創公司Lucid供應商。康舒則供應特斯拉的充電樁。貿聯則為特斯拉電池線束主力供應商。拜登指出,汽車企業已承諾,2030年五成車輛將是電動車(EV)。他說,就像現在停在加油站加油一樣,未來從東岸到西岸將有充電站可以使用。拜登強調,法案通過後,美國在製造方面(從太陽能板、風力發電機、電池儲能、EV能源和電力)將不再置身事外。華爾街日報7日則報導,美國國會5日通過的約1兆美元基礎設施法案,約50億美元是擴大高速公路EV充電網路。Atlas Public Policy創辦人Nick Nigro表示,相對美國現狀,這是非常大的數字,將對EV造成變革性影響。他指出,過去數年美國政府機構、公用事業公司及州政府的EV充電設施承諾金額合計不超過50億美元。

總體經濟

電子資訊

今年台零組件暨顯示器產值2.5兆元 年增19.3%
工研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舉辦「眺望~2022產業發展趨勢」研討會,11月11日上午登場的是零組件與顯示器場次,探討主題為「XFH應用場域轉移之零組件商機與挑戰」。工研院預估,2021年台灣零組件暨顯示器產業產值為新台幣2.5兆元,成長率高達19.3%,新應用帶動零組件產值持續成長,但也面臨如限電、淨零碳排、缺貨等議題造成全球零組件供應鏈重整。
工研院產科國際所經理董鍾明針對零組件產業進行觀測,指出2021年我國零組件暨顯示器產業因受到終端系統產品出貨回溫,以及高階產品出貨比重增加的因素下,2021年度產值較前一年大幅成長至新台幣2.5兆元。而未來隨著生活習性轉變,科技應用場域的轉換已然發生,以「家」為出發點的概念衍生了許多既有應用的變型與進化,包括通訊、工作、運動、甚至移動空間。以家為場域的新應用型態帶給了消費者全新的體驗感受,而背後也帶來各式電子零組件之規格升級及市場商機,惟部分零組件2022年面臨平均單價下滑的壓力,因此個別零組件次產業表現有所差異,整體零組件暨顯示器產業產業產值將力保新台幣2.5兆元關卡。然而,近年來全球零組件產業也面臨產業外部劇烈環境變化,首先全球產業正面臨近十年來最大的產業秩序重新定義,在地供應衝擊全球化的營運模式,供應鏈正悄悄進行裂解及重整。雖然在分工體系下,台灣無法掌握整個供應鏈的完全自主性,但建議需透過與國外大廠的在地合作,仍能提高供應鏈的自主在地性,對於長遠發展具有穩定的基礎力量。另一個需要注意的是,來自於全球領袖針對淨零碳排的共識,促使終端品牌大廠加緊腳步實現零碳排產品,2050達成淨零碳排已是不可逃避的責任,因此零組件產業面臨由材料循環、製程減耗、綠色能源等各方面的挑戰。而長短料問題更是推翻零組件廠商對於庫存水位的經驗法則。總而言之,電子零組件雖然迎來諸多XFH新應用之商機,但也得重新適應電子零組件產業新生態。
 
鴻海、和碩北美投資拍板 加速電動車布局
代工雙雄鴻海、和碩11月11日拍板北美電動車最新布局,鴻海完成2.3億美元(約新台幣64.4億元)美國俄亥俄州工廠購買案,並已拿下至少兩家客戶訂單;和碩宣布北美投資計畫,第一階段斥資1.64億美元(約新台幣45.6億元)擴廠,未來還有第二階段投資,服務特斯拉等三大客戶。鴻海昨日宣布,與美國商用電動輕型卡車供應商Lordstown Motors簽署2.3億美元俄亥俄州廠購買協議,雙方同意在2022年4月30日前,針對Lordstown的Endurance電動皮卡車款簽署一份代工製造協議。鴻海並規劃,會在該工廠生產另一美國合作夥伴Fisker的平價車款。雙方也將規劃簽署一份合資協議,以MIH開放平台為基礎,設計開發以全球市場為目標的商用電動車。 Lordstown和鴻海分別有在北美及國際市場銷售新電動車的權利。鴻海董事長劉揚偉表示,此次合作象徵鴻海與Lordstown Motors未來將能整合雙方資源優勢,把俄亥俄州發展成為鴻海在北美洲最重要的電動車製造和研發樞紐。鴻海會注入過往在資通訊產業的軟硬體能力,結合在地夥伴的豐富汽車產業經驗,一定能為客戶提供更即時、更高效的電動車。Lordstown Motors執行長Daniel Ninivaggi表示,期待雙方進入實質合作,本次交易為該公司提供一個更好的機會完成Lordstown的最初使命,在這個服務不完備的商用市場,能以更靈活的商業模式滿足日益增長的電動車需求。和碩則於昨天法說會中宣布外界期盼已久的北美電動車設廠計畫。據了解,本次擴廠地點並非先前盛傳的美國德州El Paso,而是和碩既有的墨西哥廠房。和碩總經理暨執行長廖賜政指出,車用電子是公司未來重要項目,除了在大陸、台灣繼續增加產能,為了北美客戶需求,因此決定擴產,目前在原有廠房地區外,還留有第二階段擴廠土地,未來還會加碼,以充分滿足客戶需求。和碩近年拿下電動車龍頭特斯拉大單,外界認為北美設廠就是為了服務特斯拉。惟廖賜政表示,其實和碩在北美有三個客戶,而非單一廠商。和碩預計,北美工廠今年內就有營收貢獻。
 
明年面板和被動元件單價恐下滑
工研院產科國際所今天預估,明年顯示面板和被動元件平均單價可能下滑,明年台灣電子零組件產業產值力拚持平或可能小幅衰退。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今天上午舉行「眺望–2022產業發展趨勢研討會」零組件與顯示器場次,展望明年台灣電子零組件產業,工研院產科國際所零組件研究部經理董鍾明預估,明年終端產品成長力道減緩,零組件需求再成長難度高。他預期明年顯示面板和被動元件將面臨平均單價下滑的可能性;至於晶片載板市場需求仍旺,指標性台廠新產能開出後可續帶動成長;整體來看,董鍾明預估明年台灣電子零組件產業產值力拚持平或可能小幅衰退。展望明年終端產品市況,董鍾明預期,明年伺服器、智慧型手機、汽車終端需求可望持續成長,不過筆記型電腦、平板電腦、大電視等終端需求可能出現衰退。展望明年零組件單價走勢,董鍾明表示,今年下半年包括ABF載板和超高層數電路板仍有供不應求問題,但大部分零組件產品供需吃緊狀況已有舒緩,包括積層陶瓷電容(MLCC)等被動元件和電視面板等產品,平均單價已下跌,他預期明年由缺貨漲價帶動的零組件產業產值成長,將告一段落。觀察供應鏈,董鍾明表示,由於今年零組件長短料問題嚴重,終端廠商缺料,加上中國不定期限電壓力,廠商擔憂停工風險,因此國際品牌大廠與台灣廠商合作新建產線,確保產能供應。
 
業內外佳 仁寶Q3獲利翻倍
筆電業務出現難得一遇的需求大爆發、加上業外處分利益19億元入帳,仁寶第三季稅後獲利比去年同期翻倍、衝上43.52億元,EPS達到1元,是最近10年來第三次單季獲利有此佳績。而在第三季帶動下,前三季稅後獲利為94.39億元,也幾乎比去年同期翻倍,EPS為2.17元,則已超過去年全年獲利水準。下半年筆電需求轉向傳統的商用與消費性產品,帶動仁寶第三季營運大爆發,筆電出貨量1,540萬台,季增率高達18.4%,超過原先預估的1成,而原本預估出貨量季增率僅會個位數百分比成長的非PC產品,季增率也達雙位數,即使第三季還是缺料,中國缺電讓供應鏈一陣手忙腳亂,都影響工廠生產效率,並使仁寶第三季毛利率不如上一季與去年同期、為3.2%,營益率也只季增0.1個百分點、為1.1%,與去年同期持平,可是在經濟規模帶動下,營業利益則比上一季大增41%,年增率達18%。而仁寶不僅本業獲利能力有所表現,仁寶在今年公告處分位於昆山的閒置液晶電視廠房,獲利19億元在第三季入帳,帶動仁寶第三季業外獲利激增至21.68億元,是2018年第三季處分聯寶持股以來的單季業外獲利新高。在業內、業外皆有所表現下,仁寶第三季稅後獲利達43.52億元,比去年同期倍增,也比上一季大增76%,EPS為1元。以仁寶最近10年以來,僅有三次單季EPS站上1元以上,上一次單季EPS超過1元已是2020年第四季來說,相當不容易。累積前三季仁寶稅後獲利為94.39億元,年增率高達97%,EPS為2.17元,更已經超過去年全年EPS水準。蘋果在先前法說會中已經預告,iPad第四季將是受缺料之苦最嚴重的產品線,對於仁寶來說當然不是好事,不過仁寶也預估,第四季筆電、非筆電產品出貨量都會與第三季持平或小幅衰退,端看零組件供應狀況而定,法人則評估,如果第四季真的能與第三季出貨狀況持平,第四季EPS有機會超越0.8元、全年EPS不排除能挑戰站上3元,再度改寫2011年以來最佳獲利紀錄。
 
銅價漲 線纜業獲利進補
國際銅價上漲,線纜業第三季、前三季營收及獲利報喜。華新前三季EPS達2.92元、暫居類股之冠;華榮前三季EPS 2.55元居次。華榮11日召開法說會表示,接獲台電超高壓線纜等標案陸續出貨,又有民間低壓線纜需求,第四季及全年本業營收及獲利穩定。華新因國際銅及鎳價等原物料上漲,調漲銅材、電力線纜及不鏽鋼售價,前三季合併營收回升至1,102.36億元,淨利歸母公司99.96億元,EPS達2.92元,華新預期下半年營運會優於上半年。大山子公司昕邑建設2020年9月推出首筆住宅建案,短短三個月完售,3~5月陸續交屋,開始認列營收、獲利,帶動前三季合併營收攀升至33.66億元、EPS達2.27元,雙雙改寫同期新高。華電橫跨電力線纜及鋁門窗兩領域,前三季合併營收18.79億元、EPS為1.44元。宏泰生產電力線纜及銅箔基板,前三季合併營收48.03億元、EPS為1.5元。合機承接台電線纜標案居多,前三季營收為20.33億元、EPS為0.71元。華榮第三季合併營收27.08億元、本期淨利13.21億元、EPS為0.24元;前三季合併營收75.82億元、本期淨利13.21億元、EPS攀升至2.55元,不但扭轉2020年同期每股虧損0.3元的局面,還創同期新高。華榮表示,取得台電超高線纜標案陸續出貨,加上民間企業建廠、更新設備或建築業建案也需要660V以上低壓線纜,價量齊揚,本業獲利穩定,第一季出售瑞鼎股票獲利5.6億元挹注,是前三季EPS達2.55元的主因。華榮表示,英國倫敦金屬中心(LME)三個月期貨及現貨銅價從2020年11月、6,000多美元的價位開始走揚,5月曾突破1萬美元大關達到10,747美元,創下史上新高,之後回跌至9,200多美元。銅價10月15日起至11月1日再度走揚,現貨最高突破10,650美元。目前國際銅價仍處於高檔,客戶下單意願增強,現階段的出貨大約是5、6月銅價大漲時的訂單,這也是華榮前十月合併營收攀至85.56億元,年增幅38.87%,創近八年同期新高的主因。
 
IDC發布中國ICT市場十大預測
近日,IDC發布了2022年中國ICT市場十大預測。根據IDC的預測,2022年中國ICT市場(含第三平臺與創新加速器技術)規模將達到7937億美元,比2021年增長9.2%,持續高于GDP的增長。2022年數字化轉型支出將達到3291億美元,比2021年增長18.6%,數字化轉型依然是企業的核心戰略。

預測一:行業深度數字化加速,數字化産品與服務機會可期。

2022年,超過50%的中國經濟將建立在數字化的基礎上或受到數字化的影響。到2023年,三分之一的公司將從數字化産品和服務創造超過30%的收入,而2020年未超過五分之一。

預測二:雲市場格局有變,邊緣專屬行業多雲走向分布。

到2023年,40%的中國1000強企業將重置雲選擇流程,關注業務成果而非需求,評估從設備到邊緣以及從數據到生態的雲服務商産品組合,以尋求在符合政策的情況下加速創新。

預測三:企業智能理念興起,智能預測與智能決策價值凸顯。

到2025年,超過60%的企業將把人類專業知識與人工智能、機器學習、NLP和模式識別相結合,做智能預測與決策,增強整個企業的遠見卓識,並使員工的工作效率和生産力提高25%。要達到這些績效,設置用于協調業務與AI的專屬CXO成為剛需。

預測四:多元化交互重塑用戶體驗,元宇宙概念持續發酵。

到2023年,50%的中國1000強企業將轉移一半的新技術硬件與連接支出,以便重塑用戶體驗,那些能夠為工作、學習、娛樂、健康、空間等領域提供優良數字化體驗的組織將在獲取和保持客戶忠誠度方面建立長期優勢。IDC將“元宇宙”定義為與現實世界平行的,可提供遊戲、購物、社交、學習等沉浸式體驗的開放虛擬世界,元宇宙的發展還在其龐大構想的非常早期階段,2022年這一概念將持續發酵,AR/VR出貨量增長迅猛。

預測五:網絡連接價值進一步彰顯,5G應用場景部署加速。

到2022年,40%以上的組織將優先考慮網絡連接的韌性,以確保業務的連續性和新應用場景的開發,從而為客戶、員工與合作夥伴帶來不間斷的數字化互動與優良體驗,這也將驅動5G應用場景部署加速。

預測六:數字孿生全方位滲透,組織開始打造虛擬新基建。

從2021年到2027年,為數字孿生建模的實物資産和流程的數量將從5%增加到50%,從而實現運營績效的優化,不僅可以降低運營成本,而且可以加速實現轉型與創新。到2025年,30%的城市將通過物聯網、人工智能和數字孿生技術,將物理和數字相結合,並改善關鍵基礎設施和數字服務的遠程管理。

預測七:“即服務”交付將更為普及,企業IT預算將重新分配。

到2024年,由于在安全、雲平臺、虛擬工作空間和連接領域採用集成的“即服務”捆綁包,40%的大型企業IT預算將重新進行分配。雖然更快的實施周期、更敏捷的部署、與業務使用保持一致的優勢已得到充分認可,但IT團隊仍需要不斷監控投資組合的膨脹風險。在個人電腦領域,到2023年,五分之一的企業個人電腦將通過設備即服務協議部署,在整個預測期內,這一份額將持續上升。

預測八:數字化生態係統持續重構,工業互聯網看到盈利曙光。

到2026年,中國1000強公司平均30%的收入將來自與合作夥伴構成的行業生態係統,這些收入通過共享數據、共享應用、共享運營等舉措獲得。50%的首席信息官也將把合作利用行業生態係統的能力,作為其創新、數據共享、差異化和網絡安全風險管理的重要源泉。

預測九:數據保護和隱私挑戰巨大,數據治理與安全成為剛需。

到2024年,數據隱私、安全、放置、使用、披露方面的要求將迫使80%的中國大型企業在自主基礎上重組其數據治理流程。成功的組織將利用數字主權作為對資源/數據控制進行新投資的重要推動力,並致力于降低網絡安全等領域的信任風險,同時為新的客戶體驗、員工體驗和遠程運營工作提供基礎。在這一趨勢下,數據治理、零信任與隱私計算、雲與邊緣安全成為企業的剛需。

預測十:雙碳與ESG是新議程,技術普惠考驗企業社會責任。

到2023年,50%的中國1000強企業將把環境可持續性參數牢固地嵌入其業務KPI中。50%的中國1000強企業將需要首席信息官實施可持續的信息技術,將環境、社會和治理實踐嵌入從採購到處置的技術生命周期。 
 
陸農業、製造業全方位開放
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11月11日在亞太經合組織(APEC)工商領導人峰會上發表演說時宣示,中國大陸將堅定不移推進改革開放,大陸已批准「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並申請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大陸將在履約和談判進程中繼續壓減外資准入負面清單,推動農業和製造業全方位開放,加大服務業開放力度,依法給予內外資企業同等待遇。新華社報導,習近平表示,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世界經濟復甦艱難曲折。但無論世界形勢如何演變,亞太經濟韌性好、動力強的優勢不會改變,各方要敞開胸懷,積極主動擴大開放,推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維護產業鏈、供應鏈穩定順暢,促進資源要素有序流動,推動經濟復甦,實現聯動發展。他並意有所指地說,「以意識形態劃線、搞地緣政治小圈子,終究是沒有前途的。亞太地區不能也不應該回到冷戰時期的對立和割裂狀態」。習近平在演說中還特別說明過去一段時間中國大陸採取的各種反壟斷作為。他表示,最近一段時間,中國有關部門正完善落實反壟斷法規,加強對國內部分行業監管。這既是推動中國市場經濟健康發展的需要,也是世界各國慣常做法。他強調,中國大陸將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平等對待各類市場主體,打造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不斷夯實中國經濟長遠發展根基,並為亞太及全球工商界來華投資興業提供更好保障。習近平提到,去年他提出「碳達峰」目標及「碳中和」願景以來,中國已制定「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加速構建「1+N」政策體系。習近平說,「1」是中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指導思想和頂層設計,「N」是重點領域和行業實施方案,包括:能源綠色轉型行動、工業領域碳達峰行動、交通運輸綠色低碳行動、循環經濟降碳行動等,中國將統籌低碳轉型和民生需要,處理好發展同減排關係,如期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習近平指出,中國減排行動是一場深刻的經濟社會變革,同時也將帶動規模龐大的投資,創造巨大市場機遇和合作空間,歡迎亞太工商界積極參與,共創綠色發展未來。
 
車輛中心 提供電動車耗能測試
隨著電動車日漸普及,各車廠也紛紛推出純電動車款搶攻市場,而標榜環保與節能的電動車,其在能源使用上的效率也逐漸被討論和重視。經濟部能源局要求國內所販售電動車輛(電動小客車、電動小貨車、電動小客貨兩用車、電動機車),自2022年起,須依規定標示能源效率,也讓消費者做為選購車款的參考。車輛中心(ARTC)已取得能源局認可,以完備可靠的檢測能量,提供國內業者執行電動車耗能測試服務,協助業者應對國內能耗法規需求。電動車使用電池與馬達為動力來源,當電池電量耗盡時需對電池進行充電,一般以每度電可行駛里程數(公里/度)來辨別電動車的能源消耗優劣。國內所採行的電動車輛能源效率標示,是依據歐盟ECE R101及其後續修正指令之方法進行測試,其流程主要可分為車輛電池充電、行車型態行駛/行駛里程紀錄、充電量紀錄(Wh)、能源效率計算(公里/度)等四步驟。其中行車型態可採用NEDC或WLTC其中一類,上述行車型態也應用於一般汽/柴油引擎車輛污染及油耗測試。依據能源局「車輛容許耗用能源標準及檢查管理辦法」規定,廠商自2022年1月1日起於展示或銷售處所陳列之電動車輛應於前擋風玻璃位置張貼能源效率標示,另外,產品型錄也應登載該產品之能源效率標示,呈現包含車輛類別、廠牌、車型、能源效率、純電行程及最大輸出馬力等資訊。車輛中心因應國際趨勢及廠商認證需求,已建置電動車測試、充電、靜置及相關場域安全防護能量,亦取得經濟部能源局認可,提供國內業者電動車能效測試服務,民眾也能參考能源效率標示上資訊做為電動車輛產品選購參考。針對電動車的未來發展,車輛中心將打造智慧車用電子商品化驗證平台,逐步完備針對電動車之整體測試能量。
 
和大敬鵬迎轉機 外資按讚
車用供應鏈營運加溫,重新獲得外資圈青睞,和大第三季財報亮眼,獲得摩根士丹利、大和資本、野村證券齊聲讚好,瑞信證券則看好敬鵬搭車用商機與轉機題材,給予「優於大盤」投資評等與39元合理股價預期。和大第三季營業利益大致符合市場預期,毛利率受惠自6月啟動漲價,表現比預期更佳,被摩根士丹利證券視為財報最大亮點。大和資本指出,和大獲得來自特斯拉與Borg Warner訂單,加上部分來自美國與日本新客戶加持,預期來自電動車事業營收將自2021年的37%,躍升至2023年的五成。大和資本認為,隨Borg Warner委外代工趨勢延續,與和大合作開發的馬達模組與減速齒輪組,將持續貢獻和大2022年營收。同時,和大切入一美系客戶的電動車零組件供應鏈方面,目前正處於送樣階段。摩根士丹利證券指出,根據和大經營管理階層看法,儘管有大量訂單積壓,客戶需求依然強勁,這意味和大產量仍受到壓抑,鍛造零件依舊是關鍵瓶頸所在。由於和大保持與供應鏈緊密合作,並預計增加新產能,一旦供應瓶頸舒緩,該策略將替營收回溫創造堅實基礎。外資估算,和大2021年每股純益2.61元,足足比2020年多出一倍以上,告別最差狀況,2022、2023年每股純益進一步上升至4.14與5.08元。敬鵬10月營收年增一成、月減13%,主要是10月上旬時在大陸生產與供應鏈持續受限電影響,瑞信證券指出,儘管如此,敬鵬著眼電動車放量、汽車電動化比例提高,以及擴大供應電動車充電站,對前景抱持高度樂觀態度。瑞信證券估計,車用PCB市場規模2020年時為62億美元,至2026年將大增至91億美元,成長性高過整體PCB市場,考量敬鵬有八成營收與車用市場有關,受惠車市加溫幅度至為明顯,因而持續看好轉機題材,給予「優於大盤」投資評等。敬鵬2020年每股純益僅0.12元,外資估算,今年將成長7.38倍,每股純益跳升到0.97元。
 
漲價效益顯 汽車零件廠獲利回溫
汽車零件廠調漲產品外銷報價,力抗原物料、運費成本大漲,及匯損壓力,切入特斯拉供應鏈的和大、世德,第三季獲利賺贏上半年,創近期單季新高紀錄。吉茂等業者規劃今年第二度調漲產品報價,法人樂觀汽車零件族群第四季「錢」景。業者表示,早從去年下半年就開始與國外客戶溝通調漲產品報價,以反映各項原物料行情、運費成本大幅上揚的壓力,隨客戶陸續點頭漲價,下半年起以調高後報價出貨下,對於毛利率提升帶來立竿見影的效果。和大即因與特斯拉等客戶協商漲價成功,第三季毛利率重返三成以上高點,較上半年大增7個百分點。和大第三季稅後淨利1.79億元、年增3.16倍,單季EPS回升至0.66元,不僅賺贏上半年的0.52元,更創下2019年第三季以來的單季最佳獲利成績。和大累計前三季稅後淨利3.26億元、年增126.3%,EPS達1.18元,已超越去年全年的1.12元。生產利基型特殊規格扣件的世德,從去年底開始就與客戶協商漲價及運費補貼分攤,效益陸續顯現,今年第三季稅後淨利0.59億元、年增112.7%,EPS達1.65元,優於前兩季總和的1.43元,並創近九季獲利新高。累計前三季稅後淨利1.1億元、年增151.8%,EPS達3.08元。汽車水箱零件廠吉茂今年3月起調漲產品報價3%,但仍趕不上主要原材料鋁錠、海運費用飛漲的速度,及新台幣升值帶來的匯損衝擊,導致前三季營收17.76億元創同期新高,但獲利不增反減,稅後淨利0.86億元、年減逾38%,EPS為1.26元。吉茂表示,將再次調漲客戶新訂單售價,調整效應預計第四季起將陸續反映,對毛利率有所拉升。
 
新興市場10趨勢 未來10年新機遇搶先知
新興市場股市是充滿希望的投資地,不過經過一場疫情之後,法人認為,新興市場依然是令人期待的投資領域,未來一年新興市場波動會加大,然要跟上趨勢、具韌性、股價夠低才易出頭,新興股走勢將拉大距離。
資本集團認為有十大主題將在未來十年為新興市場創造機遇
1、新興市場中產階層推動航空客運增長,預計在未來20年,由於中產階層人口迅速增加,亞洲將占航空客運增量約50%。
2、新興市場支撐奢侈品長期增長,因奢侈品屬於非必需的消費開支,奢侈品銷售被視為具週期性的特質。大陸國仍是推動奢侈品增長的動力來源。
3、新興市場推動數位支付轉型。
4、隨著網路使用量增加,行動技術趨勢亦加速。
5、創新是新興市場醫療保健業轉型的主要動力。
6、中美之間的角力仍將是最大的投資主題之一。
7、印度股市投資機會日漸擴大。
8、銀行、保險公司及金融交易所等金融業三個支柱崛起為新興市場的長期經濟發展奠定基礎。
9、大陸急速城鎮化及收入增長將意味著住房需求上升。
10、邊境市場為投資者提供額外機遇,投資者對邊境市場的持有量普遍偏低,加上對市場的研究亦不足,因而可能締造超額回報的機會。
至於短期新興市場走勢,法人認為,受聯準會縮債及升息進程、通膨等因素干擾亞股波動度將加大,相對看好台灣及印度市場,至於陸股則須擇股投資。
隨著東南亞國家疫情趨緩,群益東協成長基金經理人高浩偉表示,印尼、泰國、菲律賓疫情持續朝正向發展,疫苗施打進度也加速上升,吸引外資逐步回流東協股市、經濟復甦態勢不變以及低基期效應,落後補漲行情可期,加上近期東協企業陸續公布財報,獲利表現與展望佳的企業可望受到市場青睞,表現仍不看淡。產業方面,可留意能源、原物料、科技等類股表現。
行事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