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會員動態

泰碩拿下電動車大單
散熱模組廠泰碩繼新開案產品漲價5%至10%之後,車用市場布局也傳來捷報,打入中國大陸電動車龍頭廠供應鏈,供貨中控平台散熱模組。泰碩11月起將急增產線,總產能提升三倍,迎接車用大單。針對電動車訂單,泰碩指出,相較去年車市疲軟,今年確實車用客戶拉貨力道較強,近幾月下單量倍數成長,散熱模組產能供不應求,因此緊急擴增三至四條產線,明年也不排除持續擴產。法人看好,泰碩在產品漲價與車用大單落袋挹注下,營運喊衝。據了解,泰碩的車用客戶過去全球銷量曾一度超越特斯拉,且該車廠也獲股神巴菲特青睞入股,今年前十月新能源汽車銷量達41.9萬輛,年增212%,全年銷售量目標是70萬輛。泰碩三年前開始耕耘車用市場,經過與多家陸廠競爭後,因技術優異脫穎而出,去年原先已小量供應陸系電動車大廠,今年需求大幅增長下,出貨動能開始轉強。泰碩近年飽受大陸5G基建標案遞延所苦,加上手機與NB需求放緩,營運開始陷入谷底。泰碩調整腳步,開始拓展多元應用,預料車用業務將填補業績缺口,加上毛利率高於平均與伺服器挹注下,營運有望落底回暖。

總體經濟

電子資訊

緯創Q4營收看穩;明年伺服器看正向

緯創今(2021)年10月營收802.38億元,月減2.85%、年增11.14%,預期第4季在NB出貨持穩、伺服器出貨金額有機會小幅成長帶動下,法人預估,整體第4季營收持穩上一季高檔上下,展望明年,預期筆電出貨看持穩上下,動能主要來自伺服器,預期緯創在品牌伺服器客戶訂單份額持續增加帶動下,明年伺服器出貨金額續看成長。緯創10月營收802.38億元,月減2.85%、年增11.14%,其中10月出貨230萬台、月減20萬台,主因客戶習慣季底拉貨、使得9月基期較高,10月出貨數字大致符合預期。展望後市,預期緯創第4季在缺料考量下,NB出貨估持穩上一季;伺服器方面,原本預期下半年各季出貨金額持平,不過公司提早備料,使得缺料問題在掌控範圍內,加上新客戶需求提升,目前第4季出貨金額上修至有望優於上一季表現。法人認為,緯創出售不具經濟規模效益的崑山手機廠之後、包袱減輕,加上朝伺服器、工業應用等毛利率較佳產品佈局,在產品組合優化帶動下,預期第4季毛利率有望保持年增、全年毛利率有望優於去年。展望明年,法人預期,筆電經歷超過一年的拉貨後、基期墊高,明年筆電市場看持穩或略衰退,預期緯創筆電出貨看持穩上下,明年動能主要來自伺服器,預期緯創在品牌伺服器客戶訂單份額持續增加帶動下,加上布局5G、AI伺服器逐漸看到成果,預期明年伺服器出貨金額續看成長。

小米「造車」迎來新進展,成立第二家汽車公司
IT之家報導,小米「造車」迎來新進展,自今(2021)年9月註冊了小米汽車有限公司後,小米近日註冊了第二家汽車公司;根據「企查查」App顯示,昨(18)日小米汽車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為小米創辦人雷軍,註冊資本為10億元(人民幣,下同),經營範圍包含新能源車整車製造、技術開發等,公司註冊地為北京。小米在2021年3月底宣布造車,公司擬成立一家全資子公司,負責智能電動汽車業務;首期投資為100億元,預計未來10年投資約600億元,雷軍將兼任智慧電動汽車業務的首席執行官。2021年10月,小米宣布已搭建起453人的汽車團隊,在10月19日小米集團的年度投資者日活動上,雷軍透露,目前小米造車及團隊各項工作的進展都遠超他的預期,預計小米汽車將於2024年上半年正式量產。雷軍曾表示,小米將以現有1,080億元現金儲備、1萬多人的研發團隊、全球前三的手機業務、全球最好的智慧生態全力打造小米汽車。雷軍也向小米投資者闡釋了小米造車的三大優勢,即小米模式、品牌與用戶和全智慧生態。
 
陸上半年雲專業服務市場年增33%,將更關注「用雲」
IDC中國11月19日發布《2021上半年中國雲專業服務市場追蹤》報告,報告顯示,2021年上半年中國整體雲專業服務市場規模為98.7億元(人民幣,下同),年增率升至32.7%;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後,企業加快了數位化轉型和雲化的步伐,推動雲專業服務市場加速發展。IDC指出,雲專業服務市場仍然是一個較分散的市場,但市場發展逐漸趨於集中;華為加強雲原生產品的部署與推廣,並在政府、政企、金融、交通、汽車等行業打造行業場景化解決方案;IBM和埃森哲在為客戶提供端到端的服務上更具有優勢,埃森哲為不同企業制定數位化重塑的解決方案,從戰略頂設諮詢規劃到全棧上雲解決方案,並提供上雲後期持續營運服務,賦能企業長久發展;中軟國際鞏固自身雲遷移和雲開發的優勢,並在為傳統企業數位化轉型整體方案落地上有所突破;中國電信(601728.CH;0728.HK)加強自主可控的中國國產化技術,並建構「雲網數智安」一體化服務能力,為政府、交通、醫療等行業提供數位化轉型方案。IDC進一步指出,2021年上半年雲專業服務市場加速發展並呈現新的發展趨勢,一、數位化轉型頂設規劃諮詢增多;二、雲原生開發、改造服務逐漸升溫;三、市場提升對大數據相關應用開發需求;四、雲的持續營運服務成為企業關注重點。IDC中國企業級研究部研究經理王澄玥表示,數位化轉型在企業的持續深化促使更多雲專案落地,企業不僅關注「上雲」,更關注「用雲、用好雲」,企業在雲上能獲得哪些新能力,如何運用雲原生、大數據、AI等新興技術賦能企業敏捷轉型,賦能業務發展加速,是企業關注的問題。另外,如何將數位化轉型的效能發揮最大,持續賦能企業發展,提升企業競爭力對服務商雲的持續營運服務能力提出挑戰;雲專業服務商在提升自身技術實力的同時,更要注重全生命週期、端到端的雲服務能力的建立。
 
MIH聯盟首開大門 迎數總AI商學院
成軍不到一年的MIH電動車聯盟與鴻海研究院,近日首次對外開放參訪,對象是「AI商學院-中小企業新定向領導專班」學員,包括台中精機董事長特助黃怡穎、新呈工業總經理陳泳睿、台萬工業總經理白亞卉等許多二代接班人。台灣數位企業總會攜手微軟公司、政大商學院,為該會的會員量身訂作上述專班,協助中小企業新世代領導人思考如何運用AI作為經營工具,結業式當天的壓軸行程,便是前進MIH電動車聯盟、鴻海研究院參訪交流,了解台灣業者進軍電動車市場的機會與做法及鴻海科技集團對於前瞻技術的掌握。MIH團隊描述電動車是「裝上4個輪子的手機」及「未來第二個生活空間」,台灣業者在硬體尤其電控及電機方面有優異能力,MIH擁有超過2,000家會員,將致力訂出規格並做出參考性設計,打造電動車生態系。部分企業二代對於切入電動車產業有高度興趣,現場提問踴躍。鴻海研究院鎖定人工智慧、新世代通訊技術、半導體、量子計算等領域,集結尖端技術研究人才,直屬鴻海科技董事長辦公室。電動車相較於電腦、手機,更不能有資安問題,凸顯鑑識技術也就是後量子密碼學的重要性,該院12月將舉辦NExT Forum論壇,向外界分享更多內容。數位企業總會理事、台中精機董事長特助黃怡穎是此專班結業學員,她表示,數總為專班加碼業師輔導資源,她的業師是金融界的技術長,雖然對製造業並不熟稔,但剛好可以以跨界經驗指導現階段台中精機要推出的智能銷售平台,讓她與團隊跳脫製造業的思考框架,從中獲益。
 
NB代工明年接單看旺
筆電市場歷經2021年的高成長之後,業界持續看好2022年可望維持高檔水準,主要是2021年推升成長主力為教育市場的Chromebook,2022年則是商用筆電、常規筆電的需求接棒演出,代工廠接單同步看旺。其中,英業達與緯創訂單看到2022年底,廣達則認為2022年將優於產業平均水準,仁寶也看好出貨維持在高檔。英業達總經理巫永財預估,第4季筆電營收持平,2022 年則可望小幅年增,訂單已經看到2022年底,英業達筆電應用以商用占65%為主,電競20%居次、消費性占比約15%,較不受教育型產品如Chromebook出貨下滑影響。
英業達第4季筆電出貨量雖然季減,但是電競筆電比重提高,帶動產品均價上揚,因此營收將季持平。 2022年則持續看好回到辦公室上班( back to office)的趨勢帶動商用筆電需求,預估將小幅年增。廣達認為,目前確實看到Chromebook 需求走緩,但一般型的常規筆電將可抵銷此缺口,由於需求暢旺,加上供應鏈材料仍緊繃的狀態下,積壓的筆電訂單量持續堆高中。廣達認為,筆電供應鏈材料供應不順的情形,將於第4季稍微舒緩,因此預估本季出貨量將季增10%以上。展望 2022年,廣達指出,民眾生活對筆電依賴性增加下,仍將保持強勁,廣達成長性將優於產業平均值。法人則預估,廣達 2022 年筆電出貨量可望小幅年增 2%,續創歷史新高。緯創透露,目前客戶訂單能見度都已給到52周,預見未來一年的需求都不是問題,儘管教育筆電需求趨緩,但商用筆電升溫,整體前景仍然看好。緯創坦言,現階段最大的問題是缺料,範圍涵蓋面板與IC等,包括PC、監視器與伺服器的零組件缺口平均約達10%至20%,且今年下半年缺料仍然嚴峻,沒有緩解的跡象。仁寶則預期,本季筆電出貨將持平或小幅季成長,今年全年筆電成長10%至15%的目標可望達標,仁寶目前仍存在長短料問題,加上長短料情況至今年底前都無法改善,因此影響筆電出貨進度,將讓未被滿足的訂單,遞延至明年上半年。法人認為,2022年在微軟作業系統Windows 11刺激的換機需求,以及商用、電競筆電需求持續增長,預期明年筆電市場的規模,仍將維持在高檔水準。
 
年終旺季 iPhone拚賣4,000萬支
美國「黑色星期五」(Black Friday)銷售旺季本周起跑,儘管今年因零組件缺貨及海運塞港等諸多問題,造成通路供貨緊繃,市場看衰美國年底銷售旺季動能,惟券商Wedbush仍力挺蘋果,看好黑色星期五至耶誕節這段期間,iPhone銷量將達4,000萬支,打破歷史紀錄,相關供應鏈鴻海、和碩、台積電等可望受惠。受到美國海運塞港、通膨造成生產成本提高,以及全球半導體缺貨等影響,通路端因供貨不足,讓今年產業界看衰美國年底銷售旺季動能,不少商家減少折扣力度,或提前展開黑色星期五特賣促銷,避開年終購物季商品延誤或缺貨狀況。不過,一向力挺蘋果的券商Wedbush在最新報告指出,全球半導體緊缺狀況持續,將導致iPhone供應量減少約1,000萬支,儘管如此,蘋果在黑色星期五至耶誕節銷售旺季期間,iPhone銷量仍將達4,000萬支,創歷史新高紀錄。Wedbush認為,在美國和中國大陸市場需求推動下,蘋果本季iPhone總銷量將達8,000萬支,尤其大陸iPhone 13換機需求旺盛,可能高達1,500萬支,相關機種動能將延續到2022年。市場看好,iPhone有望在黑色星期五至耶誕節銷售旺季繳出佳績,將帶動相關供應鏈代工廠鴻海、和碩、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光學鏡頭廠大立光、玉晶光,以及砷化鎵晶圓代工廠穩懋等營運。鴻海今年10月營收5,508.9億元,月減6%、年減10%。法人認為,主要是受iPhone 13小幅缺料拖累,靠亞馬遜與微軟等其他大客戶的雲端需求,支撐業績在高檔水準。外資表示,10月以來東南亞的零組件供應恢復,帶動iPhone產量增加,鴻海11月和12月營收也將連續成長,預估鴻海第4季營收將季增25%至32%。
 
供應鏈問題有緩解跡象 但缺工問題可能持續到明年
全球供應鏈的困境開始出現改善,但航運、製造和零售業高階主管表示,預計明年才能恢復較正常的營運,而且如果新冠疫情爆發擾亂了關鍵產銷中心,貨物運送將持續遭遇延遲。華爾街日報報導,在美國,主要零售商已經進口大部分假期購物季需要的商品,海運費率從創紀錄的水準回落。在亞洲,最近幾周與新冠疫情相關的停工、能源短缺和港口限制有所緩解。儘管如此,企業高管和經濟學家說,西方消費者對商品的強勁需求、美國塞港未解、卡車司機短缺和全球運費上漲,持續影響復甦。另有極端天氣和新冠疫復熾的風險可能產生威脅。供應鏈瓶頸獲得緩解,能讓生產滿足需求並降低物流成本,假以時日,有助緩解通膨壓力。在美國最大的亞洲進口門戶洛杉磯和長灘港,等待卸貨的船舶數量已有改善,但仍徘徊在創紀錄水準附近。根據南加州海洋交易所數據,11月19日有71艘貨櫃船停泊海上,低於3天前的峰值86艘,未來3天預計有17艘貨櫃船抵達。疫情之前,任何船隻離岸下錨都不尋常。大多數的美國大型零售商包括沃爾瑪(Walmart)、家得寶(Home Depot)和目標百貨(Target)上周都說,已為假期購物季準備了充足的庫存,主要是今年比往常更早進口,跨太平洋運費因此降溫。在截至11月12日的一周內,跨太平洋的貨櫃運輸成本下降超過四分之一,是兩年來的最大降幅。波羅的海貨運指數顯示,本周運費上漲約5%,到每40英尺貨櫃大約14,700 美元,仍然是去年同期的3倍多。牛津經濟研究院亞洲經濟部門主管Louis Kuijs表示:「就全球而言,供應鏈問題最糟糕的時期已經過去。」該機構訪調45個經濟體的「各國專家」發現,幾乎所有人都認為供應鏈中斷已經或將在今年最後一季觸頂。航運和零售業高管預計美國塞港情況將在2022年初解決,屆時假日購物季結束,而2月的農曆新年會有許多工廠停工一周,減少產出。不過,幾乎沒有高階主管認為問題結束了,跨國公司還在繼續引述全球各地港口和道路的問題。一些零售商公布,貨物運輸的成本增加,導致利潤率下滑。德國船東Jan Held旗下船隻主要運輸包括巨型風車在內的工業用品,而非貨櫃,有時必須在亞洲港口外等待一個月,他說,塞港正在好轉,尤其是亞洲,但「疫情必須結束」,全球運輸系統才能正常化,那還需要一段時間。英國飲料業者Mindful Drinking的共同創辦人Christine Humphreys抱怨,從德國運貨到英國的原本只需要兩周,現在要6周。她說,在一年最繁忙的耶誕假期,她的公司只有一半的庫存。疫情減緩,使馬來西亞、越南和其他國家放寬生產限制,他們的工廠產量在過去一個月反彈,緩解全球半導體和紡織品產量的瓶頸;但駐香港的Natixis資深經濟學家Trinh Nguyen警告,缺工在內的其他短缺問題「不會完全消失」。例如越南南部工廠的生產比幾個月前順利,但勞動力短缺和運輸成本高昂等挑戰依然存在。根據越南木材及林產協會杜春立,200到500名工人的中型家具廠,產能利用率約為80%,3,000名工人的大型家具廠缺工較嚴重,產能利用率約為65%。
 
蘋果高階新機 傳採Type-C
iPhone 13系列還在鬧缺貨,業界已在猜測明年的iPhone 14(暫稱)消息。市場傳出,繼蘋果明年可能取消高階Pro系列螢幕瀏海、改採穿孔設計後,現在又傳出蘋果考慮將Pro系列換成USB Type-C介面,以提升傳輸速度及避免未來可能面臨的法律風險。市場盛傳,蘋果明年新iPhone高階款Pro系列將捨棄沿用許久的Lightning傳輸介面,改採USB Type-C,主要是藉此提高傳輸速度。Lightning介面傳輸標準僅支援到USB 2.0,對需要大量傳輸檔案的專業人士來說,明顯效率不足,改用USB4.0將大幅提升傳輸速度。由於歐美地區在推動充電介面統一化,以避免過多的電子垃圾,以及讓消費者使用智慧手機更方便,儘管相關法案尚未上路,但蘋果旗下的iPad Pro早已換成USB Type-C,因此業界認為iPhone遲早會換介面。除USB Type-C介面外,市場也流出不少iPhone 14消息,其中牽涉外型變化最大是將取消iPhone螢幕上的「瀏海」,蘋果有此設計主要是讓螢幕需要空間容納Face ID模組。
 
低軌衛星供應鏈 半導體材料與構裝台廠搶先機
低軌衛星通訊商機可期,台灣廠商積極布局零組件供應鏈,半導體構裝和材料台廠未缺席,其中同欣電高頻無線通訊模組、利機的晶片基板產品,持續切入低軌衛星通訊供應鏈。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分析師呂珮如預期,明年將是低軌寬頻衛星商用元年,全球前5大衛星持有國包括美國、中國、俄羅斯、英國、日本,其中美國持有LEO衛星比重高達63%,中國、韓國正急起直追。觀察台灣衛星產業零組件供應鏈,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產業分析師曾巧靈指出,包括印刷電路板、天線、射頻元件、低訊降頻器、纜線與電源供應、以及系統組裝等廠商,切入地面設備製造端;印刷電路板、天線、太陽能電池、遙測、推進馬達與散熱片等零組件,切入衛星製造。半導體構裝與材料台廠也沒有缺席,其中同欣電的高頻無線通訊模組產品,持續切入低軌道衛星應用,看好明年相關業績成長。半導體封裝材料商利機總經理張宏基也透露,透過本土封測大廠,利機基板產品也切入低軌道衛星領域。記憶體製造廠旺宏董事長吳敏求日前表示,旺宏記憶體產品已切入低軌道衛星領域。此外,砷化鎵廠宏捷科低軌衛星用低雜訊放大器(LNA)功率放大器(PA)獲客戶認證,第4季可小量出貨。研調機構TrendForce指出,穩懋、群電、台光電、華通等也打進低軌道衛星供應鏈。製程精密加工廠公準精密持續布局低軌道衛星零件,提供高速低延遲網路服務,產品切入美國太空公司低軌道衛星零件。
 
非陸產能到位 有助網通業者搶市
台灣網通廠轉型逐步收成,從一開始以代工為主,到「直攻電信及有線電視營運商」有成,更擴大投資歐、美市場銷售據點,加上「非中國大陸產能」布局到位,搭上天時、地利、人和,準備大搶歐、美大基建市場。智易是台灣網通業者當中,最早啟動轉型的業者,來自營運商貢獻營收逾八成,初期以歐洲為主,過去歐洲占營收逾七成,現在將成功跨向到美國、亞太市場,供應產品也從ADSL、光纖設備延伸到無線網路設備,擴大營收規模,歐洲、美國貢獻營收超過七成。中磊自2018年從品牌代工轉向直攻營運商客戶,一次捨掉近200億元代工訂單營收,並擴大歐洲、美國等全球銷售據點,除了電信用光纖設備,也厚植有線電視纜線數據機產品,已經切入美國前幾大有線電視客戶,現在來自營運商貢獻營收超過六成,美國市場占比超過五成。合勤控也是電信營運商的重要合作夥伴,近年也深耕歐洲美國及新興市場,受惠寬頻升級需求,今年前三季寬頻貢獻營收達51%,年增17%,美國市場占比23%,歐洲則為45%。仲琦是美國有線電視業者寬頻上網設備纜線數據機重要供應商之一,過去美國市場占比超過七成以上,近年延伸至歐洲市場,現在美國市場占比65%,歐洲也來到一成以上。
 
廣達伺服器拚增兩位數
廣達第3季「三率三升」,每股純益2.43元,獲利創十年來單季新高。展望2022年,外資法人指出,廣達為Google和 Meta伺服器ODM供應商,這兩大咖同時是廣達最大的兩個雲端客戶,受惠於這兩大客戶增加採購量,廣達明年伺服器營業額可望年增兩位數、達2,880億元。分析師表示,Meta將在其資料中心導入超微的EPYC晶片,加上Google將增加其公共雲資本支出,廣達明年伺服器營業額可望年增13%。外資法人認為,亞馬遜、Meta、Google、微軟等美國四大雲端服務提供者(CSP)市占率持續提升,預料四大廠市占率可望從今年的35%,擴大到2022年的36%,對廣達有利,且廣達具有強大的設計能力,能在新平台升級時保持領先地位。外資預測,全球伺服器業務將在2022年至2023年成長加速,主要原因有三:第一,今年受缺料因素影響出貨,隨著缺料逐漸緩解,將使得出貨狀況回溫; 第二,明年下半年到2023年,新伺服器平台將迎來重大升級;第三,元宇宙在VR等新應用增加,對伺服器需求同步成長。廣達在伺服器業務持續成長之際,筆電業務法人則看法分歧。有外資分析師認為,消費性筆電和Chromebook需求疲軟,可能影響廣達2022年獲利。也有法人認為,雖然消費性筆電出貨下滑,但廣達筆電市占率會隨著蘋果MacBook,尤其是搭載mini LED的MacBook Pro系列出貨增加而受惠,因此預估廣達明年筆電出貨量不會明顯下滑。基本上,廣達2022年左擁MacBook Pro、右抱Meta元宇宙題材下,營運樂觀。廣達日前在法說會上表示,看好筆電需求持續強勁,預估本季筆電出貨量將季增10%,全年維持雙位數成長的預估。 伺服器業務因雲端、AI應用持續擴大,資料中心需求殷切,2021年持續雙位數成長,明年新客戶進場、舊客戶釋單規模擴大,成長展望樂觀;公司筆電產品線明年成長幅度則可優於市場平均。
 
零排放受惠股 投資新亮點
「拜習會」美中雙方對氣候變遷危機最具共識,加上剛落幕COP26聚焦各國將在2050年實現淨零排放,使「零排放」成為全球熱搜關鍵字,引動純電動車、燃料電池、氫能源等交通載具成為「零排放受惠股」關注首選。習拜會雙方主張的重點都提到氣候議題,並討論兩國如何在重大議題上發揮作用。美中曾攜手促成應對氣候變化的「巴黎協定」,現在兩國也往綠色低碳經濟轉型,氣候變化可以成為美中新的合作亮點。另外,日前於英國舉辦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6),也聚焦各國將在2050年實現淨零排放,並在2030年前減少至少50%碳排放,以抑止全球平均升溫在世紀末超越攝氏1.5度。法人表示,零排放已成全球潮流,也是商機所在。台股擁有純電動車、燃料電池、氫能源等完整供應鏈,不但有領先的電子龍頭企業,在傳產股中也有節能減碳的領導品牌。各國政府及企業為緩減極端氣候常態化危機,全力衝刺「零碳經濟」,激勵相關台系「零排放受惠股」躍居市場交投亮點,拉動近期相關個股股價強勢表態。目前台系的「零排放受惠股」主要在純電動車、氫能源車、燃料電池等三大族群;相關個股的經營績效及獲利亮眼,配合法人籌碼多、流動性較高,不失為多空震盪下的良好投資策略。其中,中興電、和大、台達電、同欣電、聯華、順德、九豪、大同、康舒、高力等都市場矚目的十大「零排放受惠股」。和大是國內最大汽車傳動系統製造廠,近年來已轉型為電動車零組件供應大廠,成為奧迪、福特、LandRover、通用、Volvo與克萊斯勒相關電動車供應商。展望後市,法人認為,和大營運漸漸要回到過往的高峰,為因應往後客戶綠能車款新訂單挹注,下半年和大嘉義三廠機台陸續到位,將先啟動四條自動化AI智能產線,可為第4季營運注入成長動能,且和大掌握多家車企電動車的訂單,後期展望正向。同欣電指出,第4季受季節性影響,營收估季減個位數,明年隨著四大產品線同步成長,營收可望優於今年續創高,毛利率力拚維持高檔。大同營運體質調整有成,加上子公司尚志資產挹注,第3季稅後純益7.4億元,是同期次高,較去年同期虧轉盈,每股純益0.31元;前三季稅後純益創新高達12.67億元,每股純益0.54元。大同延攬大世科董事長沈柏延擔任執行副總,藉此將旗下系統事業、太陽能電廠及儲能系統、重電系統打造成專業整合供應商。
行事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