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會員動態

嘉澤本季營收近新高毛利率拚改善;明年成長更可期
中國限電影響低於預期,加上新機種滲透優預期,法人預期,連接器廠嘉澤本季營收將趨近前季新高,毛利率可望至少季持穩到小增,今年獲利可望順利超過三個資本額,明年因應更全面的世代交替潮,勢必將有擴產計畫,全年營收年增率有機會不低於今年,獲利增幅高於營收。嘉澤第三季毛利率雖呈現下滑,但因營收創高、營益率較預期強勢,單季獲利如期創高,優於預期,前三季每股稅後盈餘23.82元。展望第四季,法人預期,因10月表現優於預期,本月下旬後將逐步進入農曆年前的拉貨潮,營收會重回月增,本季營收將趨近前季的新高。除營收亮眼外,法人點名部分新產品的滲透率優於預期,加上原物料雖持穩但為再創高,可能會讓公司毛利率的低點提前看見。在新產品部分,8月下旬Intel推出桌機板V系列的新版Socket,腳數從前代的1200pin拉高到1700pin,市場接受度優於預期,年底轉換率可能達15%。另外Whiteley的滲透率年底也將持續拉高到三成以上;只要台幣與原物料出現預期外發展,該等新品滲透率的正面因素,可望反應在毛利率上。而明年預期將會出現更全面的世代交替換機潮。包括Intel與AMD從伺服器開始的新平台轉換,其中Intel Eagle Stream今年以來系統廠都陸續有新品試產,明年第二季正式量產應可期待,嘉澤在新世代取得一級供應商地位,未來市佔率較有機會與其他兩個競爭同業看齊,三分天下。至於AMD新平台,雖系統廠配合試產的速度較慢,但市場仍認為,明年第二季後將逐步轉換,雖新平台的Socket供應商新增一家安費諾,但嘉澤仍擁有台資供應鏈與量產經驗的優勢,這也會是明年新品轉換的另一可期動能。其餘像是DDR、PCIE、SO Dimm等等,都可能會下世代邁進,對嘉澤而言,新品較有機會反應新的成本報價,單價也較有蜜月期;因應多項新品的世代交替,明年嘉澤再啟動擴產應是必然方向,只是幅度將視新機需求而定。法人預期,嘉澤今年每股稅後盈餘估逾30元,創下新高,明年營收成長率有機會不亞今年,毛利率重回年增,獲利增幅高於營收。
 
貿聯、智伸科 電動車商機發酵
因應氣候變遷,各國積極執行碳中和政策,本土大型投顧看好,電動車市場將進入全速成長階段,明年電動車銷售量預估年增達5成,挹注供應鏈業績動能,貿聯、智伸科受惠相關業務比重持續增加,營運成長可期。貿聯第四季工業與汽車事業部動能續強,主要受惠東南亞自疫情衝擊復甦,以及主要電動車客戶成長所致,不過預期仍持續受到供給短缺,以及客戶改款影響,公司對工業、汽車以及資料中心業務中期展望樂觀看待。另外,貿聯收購德商LEONI工業應用事業群業務,市場看好將帶動工業、IT數據通訊和汽車等更多元領域成長,且在中國大陸、歐洲、東南亞和美國市場布局更加全面。若以業務別來看,半導體、能源、數據中心、電動車和充電等領域營收占比提升,明年可望在市場需求提升下,有更進一步成長,有利營收、獲利表現。智伸科前三季稅後純益 9.27 億元,年增136.68%,EPS達8.07元,已超越過去各年度,全年有機會賺進一股本,獲利成長強勁。市場認為,公司雖受到晶片短缺影響,但因前期營收基期低,且今年全球車市復甦,在汽車產品營收貢獻將有年增1成以上水準,2022年可望持續向上。而電子產品部分,主要出貨給硬碟廠商用於雲端系統、資料處理中心。受惠疫情影響及5G需求強勁,出貨動能向上。法人指出,中國大陸實施能耗雙控政策,以及歐盟通過綠色新政,美國總統拜登也大力推展氣候政策,可見全球各國政府皆積極朝碳中和目標發展,將帶動品牌車廠加速開發油電混合車、電動車車款技術,智伸科汽車部門將是未來一大成長主力來源。
 
泰碩連兩日漲停 散熱族群蠢動
散熱廠泰碩因大陸電動車廠「車用影音娛樂螢幕」散熱產品訂單可望較今年增加,股價連兩天漲停,奇鋐、雙鴻及力致因第3季獲利持續攀高,今天盤中股價聯袂走高。泰碩受到大陸5G基礎建設放緩,以及大陸散熱廠崛起殺價競爭影響,今年上半年營運表現平平,不過公司調整接單策略,降低毛利不佳產品接單,將產品重心放在伺服器及商務NB,並於第2季調漲新產品價格,以反應上游材料成本,營運自第3季回穩,單季合併毛利率回升至19.03%,季增0.96個百分點,稅後盈餘為5641萬元,季增19.74%,為去年第2季以來單季新高,累計前3季稅後盈餘為1.14億元,年減38.14%,每股盈餘為1.31元;累計前10月合併營收為40.19億元,年減7.87%。除商務NB及伺服器產品,泰碩已出貨一段時間的大陸電動車廠車用影音娛樂螢幕散熱產品近期也因大陸電動車廠出貨量攀升,訂單量也逐漸增加,預估明年訂單營收有機會較今年增加。泰碩表示,第4季看起來不錯,業績可望維持高檔,下半年可望比上半年好。奇鋐現有散熱(3C、通訊產品、伺服器及資料中心、其他)、電腦機箱及系統組裝(PC/AIO、伺服器及資料中心、通訊產品)、周邊裝置重要零組件三大產品線,受惠於產品組合優化,第3季合併毛利率為18.14%,季增0.02個百分點,年增0.1個百分點,創下單季歷史新高,稅後盈餘為8.53億元,季增7.42%,年增33.45%,亦是單季歷史新高,單季每股盈餘為2.42元;累計前3季稅後盈餘為21.89億元,年成長56.25%,每股盈餘為6.2元;累計前10月合併營收為391.52億元,年增20%。由於第4季奇鋐有拿到歐美及中國通訊基地台標案,奇鋐預估,基地台風扇等會比上半年多很多;在伺服器方面,由於明年有新的伺服器CPU會出來,舊的出且新的上來,陳易成表示,明年伺服器展望會更好。傳統旺季來臨,伺服器、NB及VGA等產品需求強勁,雙鴻第3季營運攀高,單季合併毛利率為18.4%,季增1.24個百分點,稅後盈餘為3.3億元,季增1.53倍,單季每股盈餘為3.86元;累計今年前3季稅後盈餘為7.58億元,每股盈餘為8.77元;累計前10月合併營收為112.6億元,年增15.88%。從目前訂單來看,雙鴻預估,第4季可望維持第3季水準,全年業績可望與去年相近。力致第3季稅後盈餘為1.01億元,季增12.01%,單季每股盈餘為1.36元,累計前3季稅後盈餘為2.41億元,年減6.54%,每股盈餘為3.25元;累計前10月合併營收為61.2億元,年增29.12%。

總體經濟

10月工業生產指數 連21紅

經濟部23日公布10月工業生產指數為134.93,雖較前月下降,但仍創歷年同月新高,年增11.25%、寫下連續21個月正成長。經濟部表示,雖遇上歐美年終採購旺季、農曆春節前的拉貨效應,但全球經濟仍面臨變種病毒肆虐,以及供應鏈失序等不確定因素,預計11月表現持平,但全年表現仍有機會突破歷年新高。另受惠全球經濟穩定成長,終端需求續強,再加上新興科技應用持續擴展,10月製造業生產指數136.72,同創歷年同月新高,年增11.53%,亦連續第21個月正成長。值得注意的是,製造業生產指數表現不如上月預估,統計處副處長黃偉傑指出,在資訊電子產業中發現,包括電子零組件業、電腦電子光學製品業、機械設備業都呈現月減,與上月廠商動向調查不同。從主要行業來看,電子零組件業年增15.72%,為連續第23個月二位數正成長,為推升製造業生產成長主要貢獻來源。黃偉傑解釋,因5G、高效能運算等應用需求持續,帶動半導體等相關電子零組件產量續居高檔,加上大尺寸工控及商用面板需求延續而增產。其中積體電路業指數創歷年同月新高,年增14.72%,為連續24個月二位數成長;液晶面板及組件業指數年增17.98%,為連續19個月正成長。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業10月年增4.88%,主因儲存裝置需求續強,以及廠商擴增國內產能,加上虛擬實境裝置、汽車電子控制器生產上揚,但行動裝置鏡頭因高階手機鏡頭訂單縮減而減產,抵銷部分增幅。
傳統產業部分,黃偉傑指出,因全球市場景氣復甦,以及數位轉型驅動廠商設備投資意願,加上終端產品及基建需求持續增溫,帶動機械、上游鋼鐵及塑化原料增產,致機械設備業、基本金屬業、化學原材料業分別年增25.05%、9.02%及2.71%。展望未來,黃偉傑表示,全球經濟仍面臨變種病毒肆虐,以及供應鏈失序等不確定因素,但隨著全球疫苗施打率提升,主要國家積極推動基礎建設,加上歐美年終採購旺季、農曆春節前的備貨需求接續釋出,以及新興科技應用、企業數位轉型持續拓展,均有助推升製造業生產動能延續,預估11月製造業指數將月增0.1%至2.1%、年增9.7%至11.9%。

電子資訊

台達電展開十年高速擴充
台達電董事會通過,將投資3500萬美元、約當於9.7億元前進重慶設廠,雖然投資案仍有待投審會通過,但法人表示,台達電看好在車用、自動化、基礎建設三大策略目標市場的發展,新設重慶廠、興建印度廠、泰國廠擴充、在台即將有電動車零組件新工廠動土,代表台達電將展開未來10年的高速擴充期。台達電在1992年在東莞成立第一個中國生產據點後,2001年在吳江周邊成立第二個生產據點,此後生產據點多在華南、華東這兩個據點擴大、演進,也在這兩個據點導入IA,沒有跟隨2010年前後筆電大廠與供應鏈前進大西部的腳步,前往四川設廠。不過,台達電董事會通過將以3500萬美元、約當於9.7億元新台幣,在重慶成立子公司並設廠,預計重慶廠將生產新能源汽車電子零件及電源零件等產品。台達電表示,重慶廠投資計畫仍將待投審會審核通過。法人則認為,台達電前進重慶設廠,打造重慶成為在中國的第三個生產據點,加上台達電在泰國、印度持續擴增產能,甚至在歐洲斯洛伐克廠都有擴建計畫,代表台達電將迎接下一個10年的高速擴張期。台達電最近幾年積極在台灣擴增研發中心,如在台中成立機器人研發總部,以開發自動化產線不可或缺的機器手臂,剛剛落成啟用不久的中壢五廠,也是作為研發中心之用,而原先台達電在台灣產線多以試產為主,量產線多在中國,不過台達電即將動土的中壢六廠,一整棟都是量產用的生產線,將以生產電動車相關零組件為主。而在東南亞重點市場方面,台達電電動車零組件生產重鎮之一的泰國廠,近來正在擴增新產能,主攻印度內需市場的印度廠,建廠進度數度遭到疫情干擾,目前已經恢復建廠,印度當地基地台通訊電源、UPS、再生能源如太陽能逆變器需求龐大,Made in India未來可望帶動當地自動化的需求,都將優先由印度廠滿足。
 
零部件短缺 小米Q3財報失色

大陸手機大廠小米集團11月23日港股盤後公布,2021年第三季營收年增8.2%至人民幣(下同)780.63億元,優於市場預期的774.6億元。然而,受到全球核心零部件供應短缺與大陸手機市場競爭加劇影響,小米第三季營收與第二季營收877.9億元相比,明顯下滑。針對全球晶片短缺問題,小米總裁王翔23日在業績電話會中表示,目前來看,2022年整體情況會好轉,但是上半年還是會面臨比較大的挑戰,而下半年供應可能優於上半年。王翔坦言,因晶片缺貨,影響小米手機約1千萬至2千萬支的出貨量。此外,2021年下半年4G產品處於極度短缺狀態,小米受此影響還是「相當大的」。綜合外媒報導,小米23日股價收跌0.96%至20.7港元,最新港股市值為5,171.44億港元。由於供應鏈問題及新冠疫情在主要市場復燃波及小米營運表現,2021年至今,小米股價累計重挫41.28%。小米23日公布2021年第三季財報顯示,該季經調整後淨利潤年增25.4%至51.76億元,優於市場預期的48.14億元。小米指出,儘管全球核心零部件供應短缺,第三季營收和經調整後淨利潤均保持穩健增長。在各項業務方面,小米第三季智慧手機業務收入為478億元,與2020年同期相當。但是受到包括SoC(系統單晶片)在內的全球核心零部件供應短缺影響,小米第三季智慧手機出貨量年減5.79%至4,390萬支(排名全球第三名)。小米指出,高階智慧手機出貨量增加,使第三季手機的平均售價(ASP)年增6.7%至1,090.5元。另一方面,小米在3月30日對外公告成立全資子公司負責小米智慧電動車業務,小米也在最新財報中透露智慧電動車業務進展。目前小米的智慧電動車業務順利推進,團隊成員已超過500人,小米智慧電動車預計將於2024年上半年正式量產。市場研究機構集邦科技(TrendForce)17日發表報告預估,2022年全球智慧型手機產量有望恢復疫情前水準,年增3.8%至約13.86億支。小米2022年的產量增幅將領先同業,達到15.8%,其中來自於海外的銷售成長,預估將推升其2022年生產量至2.2億支,年增15.8%。花旗11月中旬報告指出,小米第三季表現將受到零部件短缺拖累,但利潤率仍見支撐,未來該公司硬體銷售會因客戶需求減緩而下跌。但受惠於月活躍用戶增加及2020年低基數,互聯網收入增長預期逐步加快。雖然來自同業榮耀品牌的競爭壓力加劇,以及市場擔憂智慧手機市場放緩,但相信市場已過度憂慮。

維熹看明年 審慎樂觀

維熹因低軌道衛星、電動車及美國子公司業績穩定成長,今年三大業務佔比達20%,成為公司前10月合併營收成長的推手,展望明年,維熹表示,目前產業仍有許多變數,審慎樂觀看待明年,公司將努力明年比今年好。維熹今天下午舉行法說會,維熹產品為電源連接器及電源週邊產品,終端應用涵蓋家電、消費性電子、電腦、UPS/發電機/工具機等機電相關等,公司也在前兩年切入電動車及低軌道衛星領域,其中車用產品部分,維熹目前有EV充電槍及車用線束產品,充電連接線配合台系電源供應器廠出貨歐洲品牌車廠,車用線束則是出貨給電動摩托車及電動車廠,今年車用產品占比約5%到6%。在低軌道衛星部分,維熹與美系客戶合作開發接收端家用AC電源線,包括連接到地面接收設備及家用路由器的電源控制及網路電源線,今年低軌道衛星產品營收較去年成長3倍,占公司營收比重約4%到5%。在負責美國地區銷售的維熹子公司-ConnTek今年營運也表現不俗,受惠於居家需求,ConnTek今年前3季營收約1700萬美元,全年預估可望超過2000萬美元,占維熹營收比重已達10%,有助於公司獲利提升。受到價格調漲進度不如預期影響,維熹前3季合併毛利率為19.72%,年減5.29個分點,稅後盈餘為2.97億元,年減19.73%,每股盈餘為2.52元;累計前10月合併營收為45.56億元,年成長19.34%。維熹表示,目前產業仍有許多變數,公司期待三大業務明年能持續成長,審慎樂觀看待明年,公司將努力明年比今年好。

電動車發展「新四化」,今年銷售亮眼估突破600萬台,年增逾九成

2021年整體汽車市場受到晶片缺貨影響而表現不佳,但電動車市場則呈現大幅成長,電動車也朝向「新四化」發展;根據TIGITIMES分析師暨研究經理林芬卉指出,預估2021年全球汽車市場規模達7100萬台,年增3.8%,2022年達7600萬台,而電動車預估2021年銷售600.6萬台,年增率達91%,2022年達891萬台,年增48.4%。 林芬卉今日於「智慧亞洲供應鏈新競合」論壇中指出,2021年汽車整體市場受到晶片缺貨影響表現不佳,預估達7100萬台,僅年增3.8%,2022年因晶片缺貨問題仍在,全年估7600萬台,年增6.9%,尚未回到2019年8300萬台水準,未來因半導體產能突破,有機會在2024年達到8500萬台,超越2019年水準。林芬卉指出,隨油車禁產禁售時程越來越近,電動車市場呈現大幅成長,使得電動銷售表現相當亮眼,預估2021年銷售600.6萬台,年增率達91%,2022年有機會成長近五成約48.4%、達891萬台,占整體市場的11.7%,首度突破一成。根據統計數字顯示,汽車2020-2025年複合年均增長率4.7%,但電動車超過則超過五成達53.8%。電動車前三大市場來看,中國因實施雙積分制,業者推出低價小型車,使得今年中國電動車占整體電動車市場的48.6%,滲透率達11.7%;其次為歐洲占比36.6%,滲透率15.3%;美國占比10.7%,滲透率4.1%。林芬卉表示,因中國雙積分制,2020年車廠總生產量中,新能源車積分比重為12%,預估今年達14%,估2022年16%,2023年18%。隨著油車禁產禁售時程越近,車廠避免支付碳稅及巨額罰款,持續加碼投資電動車事業部,預估到2025年全球電動車銷售量年增將達兩位數,滲透率超過30%。林芬卉也提出,電動車產業發展趨勢、朝「新四化」發展,包括供應鏈朝扁平化、價格朝親民化、充電樁朝普及化、電動車朝智能化發展。她說,電動車因零部件減少,且無複雜引擎技術,供應鏈變得更加扁平化,也更朝向智能化發展,也提升台廠跨入電動車供應鏈機會。充電方便性是影響消費者購買意願,電動車前三大市場包括中國、歐洲及美國集中度達到90%,其中中國保有量為80.7萬個,快充比重38%;歐洲電動車保有量為28.6萬個,快充比重14%,預估2025年充電樁將增至100萬個、2030達到280萬個;美國保有量11萬個,快充比重16%,未來快充樁數量,降低車樁比值。林芬卉指出,台灣電動車供應鏈各環節也有強弱之分,根據專家意見,台廠電池正極材料可靠度已達國際水準,隨下游電池需求提升計畫擴產。像是台達電(2308)動力系統已供應歐美車廠,東元(1504)馬達供應台廠電巴、東南亞及印度。台達電、飛宏(2457)、光寶(2301)充電樁已打進歐美等海外市場。和勤(1586)、和大(1536)及廣達(2382)也都是特斯拉關鍵零組件重要供應商。

鴻海旗下富智捷 通過DEKRA德凱汽車功能安全國際認證
鴻海科技集團旗下富智康之子公司MobileDrive富智捷,正式獲得汽車功能安全ISO 26262證書,全力衝刺人工智慧車載軟硬體及系統研發的業務。車聯網、先進智慧車用電子產品是近年來汽車產業的發展主要趨勢,車用電子產品對於安全性有更高標準的需求,ISO 26262就是有助於車用電子廠商提升功能安全開發實力的認證標準。MobileDrive富智捷董事長黃聖傑表示,MobileDrive承襲鴻海與Stellantis的企業文化,不斷追求產品的完美,也將功能安全的品質保證深植在產品研發中。通過取得ISO 26262功能安全最高等級ASIL D流程體系認證,是MobileDrive研發歷程中的一個重要的里程碑,也是對MobileDrive研發能力的認同。未來將遵循ISO 26262開發,確保智慧座艙、智慧輔助駕駛應用等產品功能安全性及可靠性,致力於為客戶提供高品質的一體化解決方案。DEKRA德凱台灣營運總經理李春和強調,隨著電動車與車聯網的快速發展,軟體過程改善及能力決定(Automotive SPICE)流程及功能安全(ISO 26262)一直是車廠與供應商關注的主要議題,對汽車產業而言通過ISO 26262的認證就是獲得進入市場的基本門票,此次MobileDrive富智捷通過認證也就代表其進入汽車產業市場的決心。身為國際級的檢測認證服務機構,DEKRA德凱為汽車產業供應鏈提供一站式的測試、諮詢、認證與培訓的整合服務方案,也提供EMC、RF、5G、V2X、電氣安全、功能安全、可靠度驗證等測試認證服務、國際認證服務。鴻海科技集團旗下富智康之子公司MobileDrive富智捷,作為佈局車聯網企圖,並以台灣為主要投資重心地區發展車聯網業務。富智捷以人工智慧車載軟硬體及系統的研發銷售為主要業務,進行車聯網業務擴展、產品研發。集結主動服務和尖端AI演算法的智慧座艙,整合車載電子、儀表板、智慧車載系統,聚焦於用戶的需求打造一體化與個性化的車機無縫體驗。富智捷擁有超過15年多樣的軟硬整合產品開發經驗和百名以上ISO 26262培訓的專業人員,全力投入智慧座艙軟硬體整合,AI深度學習演算法,手機車機智慧串聯,輔助駕駛L3域控制器研發,車聯服務雲端平台建構等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的重點工作,並積極培育關鍵技術人才,以帶動整個汽車產業的創新跟發展。
 
緯創看好醫材代工明年成長 外骨骼機器人布局東南亞
代工大廠緯創旗下緯創醫學科技董事長黃柏漙今天表示,明年仍以醫材代工業務成長較快,正接洽歐洲醫材大廠;外骨骼機器人業務正布局東南亞市場,醫療服務還需3到4年才能發揮效益,看好未來將創造更多價值。台灣洗腎人口約9萬4000多人,洗腎盛行率高居全球第1。緯創醫學科技今天舉辦產品發表會,攜手台大智活中心,跨界整合雲端服務與醫療場域,打造慢性腎臟病照護解決方案,將照護延伸至初期腎臟病照護及糖尿病等共病照護,透過Health 365全天候健康照護平台,提供民眾個人化居家生活照顧紀錄。台灣大學智慧生活科技整合與創新研究中心(iNSIGHT)協助緯創醫學在慢性腎臟病照護領域鎖定明確清楚的價值定位,找到使用者導向的服務,再聚焦所需的系統開發功能。黃柏漙表示,這次與台大智活共創合作,結合科技、醫療與設計思考的加乘效益,推出慢性腎臟病照護解決方案BestShape,深入探索醫護病的需求,在產品完成前,就精準定義產品的價值所在。黃柏漙透露,緯創醫學也在開發無線電波技術,可在非接觸情況下偵測呼吸、心跳等生理數據,且成本較低、推廣方便,未來有望導入月子中心和長照中心等機構。營運展望方面,黃柏漙說,緯創醫學今年營收約新台幣5億元,其中傳統醫材代工略受疫情影響,但醫材代工實力已從「幼稚園」進步到「國小」程度,正與歐洲醫材大廠洽談中,預期明後年將持續成長。他進一步指出,緯創醫學另一項業務外骨骼機器人正在調整策略,近期已攜手台灣東洋,目前在東京、馬來西亞都設有體驗中心,正在東南亞多國部署中。醫療服務方面,未來將協助建立老年人健康數據,還需要3到4年時間才發揮效益。黃柏漙認為,醫材代工屬於製造創新,是緯創醫學營收主力,明年成長較快;外骨骼機器人和醫療服務直接面對客戶,未來會創造更多價值。
 
代工廠跨界 各顯神通
鴻海、仁寶、英業達與和碩、緯創等代工大廠,這幾年全面跨業,進入智慧醫療領域搶市場。醫療的題目既深且廣,代工廠以ICT角度切入,八仙過海,各顯神通。鴻海在創辦人郭台銘帶領下,已經跨入各家代工廠都涉入的醫材代工,郭台銘投資成立的富佳生技,攜手夏普推出蛾眼科技防護面罩,並自主研發俗稱「口水機」的艾卡爾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系統(iCareDx COVID-19 RT-PCR System),因應新冠肺炎疫情,在醫材界打出代表作。不過,泛鴻海集團在醫療領域最顯著的布局,是郭台銘跨入醫藥代工的製造與服務,往上游找更有利基、但也更冒險的市場。郭台銘攜手鴻準投資台康,台康可以代工蛋白質藥,也可以製造生物相似藥,在醫藥的代工製造服務方面,泛鴻海集團可以說是所有代工廠中最積極的業者。和碩在生技醫療上比較突出的表現,當屬主攻隱形眼鏡的晶碩,今年前三季每股純益(EPS)為12.59元,已超越去年全年成績,是和碩集團內最會賺錢的小金雞。和碩今年6月底也宣布取得工研院生醫所呼吸器平台技術移轉,為台灣業界開發首台「醫療級重症用侵入式呼吸器」,已獲衛福部的專案製造許可,後續可依國內疫情之緊急需求進行量產。
 
健策明年樂觀 營收、毛利率雙好
健策受惠於均熱片新客戶及新產品到手,明年均熱片全球市占率可望拿下第一名寶座,隨著均熱片產品高度成長,以及ILM與車用水冷散熱模組出貨持續攀升,健策樂觀看待明年營運,健策總經理林錦隆表示,明年營收成長幅度不會低於今年,毛利率亦可望因高毛利產品成長而正向看待。健策今天應券商邀請舉行法說會,健策產品主要為均熱片、車用水冷散熱模組、伺服器ILM及導線架四大產品,公司經過多年努力,終於拿下國際大廠均熱片訂單,預期明年第2季到第3季可望發酵,為健策營運再添新動能。林錦隆表示,公司均熱片產品客戶數量不斷增加,且幾乎所有客戶需求都往上增加中,今年均熱片年增約10%,預估新客戶新產品將於明年第2季到第3季開始發酵,讓明年均熱片產品展望很樂觀,可望有5個笑臉的成長率,進而推升公司均熱片全球市占率拿下全球第一。在ILM部分,林錦隆表示,健策是唯一可以提供ILM與均熱片的廠商,近幾年ILM產品隨著伺服器出貨量穩定成長,今年ILM較去年成長約33%,占客戶供貨比重約40%,預估明年可望有4個笑臉的樂觀成長。在車用水冷散熱模組方面,林錦隆表示,今年因新冠肺炎疫情致使汽車供應鏈斷鏈,2021年車用水冷散熱產品年增約3%,不過新客戶全部製程認證完成,預估2022年可望有3個笑臉的成長。至於導線架部分,林錦隆表示,公司導線架主要應用於車用二極體、感測器、照明及5G通訊信號放大器元件,今年較去年約成長48%,預估明年有3個笑臉低度成長。健策現有台灣華亞廠、大園廠區、大陸無錫廠區,其中華亞廠主要生產機構件,大園二廠有濕製程跟乾製程整合線,負責生產均熱片及車用水冷散熱模組,無錫廠則負責生產ILM,雖然目前大園二廠稼動率約30%,但因均熱片訂單持續增加,健策預估2023年將達滿載,公司也規劃興建大園三廠,初估三廠將增加約30%產能,預計2024年上半年拿到使用執照並開始量產。為因應客戶訂單需求,健策近兩年均是高資本支出,預估今年資本支出約7.5億元,明年資本支出將達12億元,主要是用於替新客戶和新製程添購設備。儘管今年電子產業供應鏈變數不少,健策因客戶訂單強勁,且公司長期採購策略得宜,營運維持穩定成長,今年前3季稅後盈餘為8.62億元,年增2.91%,每股盈餘為7.13元;累計前10月合併營收為71億元,年成長26.03%。就產品來看,今年散熱產品占營收約40.26%,導線架占26.97%,電子零件占23.07%,通訊連接器占2.96%,其他占6.74%。林錦隆表示,第4季看起來和第3季差不多,明年成長幅度不會比今年差,由於明年成長性比較大的產品,毛利率都高於平均毛利率,內部也期待明年毛利率可以持續往上。
 
「算力」商機爆發 工業富聯Wi-Fi 6出貨逾3千萬套

在元宇宙、5G、AI人工智慧的各種延伸服務帶動下,全球數據總量呈幾何式增長,大數據猛爆積累點燃了全球新能源車和元宇宙商機的算力(Computing Power)商機。為了滿足各國大幅布建聯網基礎需求,工業富聯Wi-Fi 6相關設備出貨大成長,今年累計出貨已超過3000萬套,主要供貨給日、韓電信業者及設備商。法國市場研究顧問機構Yole Development統計顯示出,由CPU、GPU與AI加速器所組成的資料中心邏輯晶片市場,規模將從2019年的180億美元成長到2025年的330億美元,其中尤以GPU、AI加速器成長較為明顯,包括蘋果、谷歌、英特爾、微軟都將自行研發的運算晶片視為秘密武器;而輝達也在其剛落幕的GPU技術大會上,探討與發佈汽車、AI、數據中心及醫療保健等熱門服務,與元宇宙相關的虛擬世界與數位孿生項目則備受巿場矚目。工業富聯指出,隨著「算力+區塊鏈」、「5G+Wi-Fi 6,」以及「訊息安全」的發展融合,三者已經結合成了一個有機智慧體。工業富聯在GPU算力業務的佈局上,已具體囊括新能源車自動駕駛ACU (Anonymous Control Unit)、元宇宙的商業/工業/娛樂應用,以及數據中心/AI高速運算等領域。新能源車相關運算產品需求來得量大又急,目前工業富聯所設計生產的L3/L4產品皆已量產,L5產品也已進入排程。在元宇宙項目投入上,工業富聯將朝向「企業元宇宙」、「移動元宇宙」以及「社會元宇宙」三個領域聚焦。工業富聯在元宇宙的基礎設施如5G、Wi-Fi 6/智慧家居/傳感器等產品等項目皆已有穩定大客戶;而運用在專業工作站、桌機、移動裝置、AR/VR、遊戲主機的GPU產品已出貨至全球巿場,滿足大量數據運算需求。而工業富聯強項之一的數據中心高速聯網方案,運用人工智能和HPC所建構而成的超級GPU運算平台、AI及深度學習的GPU工作站,具備較強的一站式技術服務實力,受到各知名大型客戶青睞。在人機互動設備上,如智能眼鏡/觸覺、手勢、聲音識別系統/神經介面等項目也不缺席。

行事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