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會員動態

優群 今年EPS 估7.2元
連接器廠優群第3季稅後純益2.12億元,創單季新高,受到Chromebook動能趨緩,以及9月提前拉貨效應影響,法人預估,優群本季營收將季減一成,毛利率則可望持穩,今年每股純益預估為7.2元,明年則看好手機、Long DIMM、Type-C等三大產品線的成長動能。優群第3季稅後純益2.12億元,季增60%,年增27.7%,每股純益2.35元。該公司第3季獲利創單季新高,主要受惠於營收規模放大、費用控管得宜,以及業外認列股利等因素。前三季稅後純益4.83億元,年增8.7%,每股純益5.36元。法人預估,優群第4季營收落在7.7億元,季減10%。由於產品組合與高成本銅價持平,本季每股純益1.85元,全年每股純益7.2元。

總體經濟

電子資訊

鴻海攻車聯網 再下一城

鴻海旗下鴻騰(FIT)11月24日宣布,投資Autotalks 1,000萬美元(約新台幣2.8億元),加速推進車聯網(V2X)技術發展,將利用Autotalks的車聯網科技,以及近期發表的微移動平台(ZooZ),擴大車聯網在汽車與微移動(腳踏車與機車)產業的普及率。其中,微移動產業將自今年開始,汽車產業將從明年初開始。鴻海集團搶進電動車產業布局完整,從兩輪、四輪到六輪,在布局硬體,發表C級與E級兩款電動車,以及一款電動巴士之際,也大舉切入車聯網與自動駕駛等軟體技術,打造完整的電動車生態系統。鴻海近期才宣布將進駐新北市新店寶高智慧產業園區,打造電動車聚落,著重在自動駕駛、智能網關、智慧座艙等領域的軟硬體設計開發,初期將招募超過250位以上高階工程師,逐步增加為1,000名,並將成為集團的軟體研發與半導體設計中心。在10月18日舉行的2021鴻海科技日(HHTD)時,鴻海就宣布將成立軟體研發中心,規劃集結鴻海科技集團內部1,500名以上的軟體應用人才;並廣發英雄帖,三年內再招募1,000名以上的軟體研發工程師,作為鴻海未來推動軟體定義企業的重要起手式。鴻海董事長劉揚偉之前指出,鴻海蛻變的開始,就是以軟體定義企業(Software Defined Enterprise)為核心,在發展電動車產業的同時,鴻海將針對電動車(EV)車載所需要的軟體推出開放平台、演算軟體等項目。在鴻海硬體平台造車已經到位之後,下一步將是軟體平台的完善。他強調,軟體絕對可以引領電動車差異化的感受,顯示出軟體定義企業的重要性。軟體將是鴻海打造智能化電動車的下一重點區塊,也代表2022年鴻海科技日HHTD將會由軟體接棒。

凡甲本季營收看逐月成長,CB籌資年底前送件
新能源車需求續旺,法人預期,連接器廠凡甲本季營收可望逐月成長,單季營收將不亞前季,全年將大賺1個資本額以上,明年配發今年現金股利金額值得期待;而公司董事會日前也已通過將發行8億元可轉換公司債,年底前可望正式送件,下季資金到位,將支應長期高成長的車用與伺服器應用成長所需。凡甲10月營收雖因十一長假因素呈現月減,但年增率亮眼,在中國限電影響低於預期,新能源車應用維持暢旺下,法人預期,公司接單是一月好過一月,只是上游IC供料還是時快時慢,仍影響交貨進度,但好消息是確實已有傳言有逐步舒緩,將支撐公司出貨與訂單差距拉近,本季營收先看逐月成長。法人估算,凡甲本季營收將與第三季相當,毛利率持穩,今年營收將有兩成以上的年增,每股稅後盈餘上看11元,創下新高,以往年現金股利配發率超過八成來看,明年現金股利可望有8.5-9元。而公司明年在車用與伺服器兩大領域,仍享有大成長趨勢,其中鎖定中國兩大電池龍頭寧德時代與比亞迪的開發平台,相關BMS連接器成長將不亞於整體新能源車的增幅,且陸續也還會有零星車廠與電池新客戶接洽中。伺服器領域除既有的高壓連接器外,可折彎高速線材因僅與一家國際大廠競爭,近年下游客戶設計導入的比重增加,今年出貨達成倍增目標可期,明年仍維持五成到一倍的成長目標。公司董事會日前也通過發行可轉換公司債(CB)計畫,預計募資8億元,預計年底前送件,明年第一季資金到位;資金主要也是因應中期車用與伺服器領域高速成長的營運所需。
 
蘋果自駕EV成真機率高達75%、2024年亮相
Wedbush分析師Daniel Ives上週五受訪時指出,蘋果(Apple Inc.)打造具備完全自主移動功能電動車(EV)的應驗機率高達75%以上,2024年可能就會公開亮相。Ives指出,目前正上演第四次工業革命,全球移動市場年產值高達10兆美元,蘋果不會放過如此龐大的商機。Ives 11月18日推文指出,EV市場潛在規模上看5兆美元,特斯拉(Tesla Inc.)可能吃下這其中的2.5兆美元大餅。Electrek 8月23日報導,摩根士丹利知名分析師Adam Jonas發表報告指出,特斯拉2027年度資本支出、研發預算預估合計達260億美元,相當於蘋果去年的水準。彭博社11月18日引述知情人士報導,蘋果正努力加快EV開發速度,並將這項計畫重新聚焦在完全自動駕駛功能。Thomson Reuters 8月24日報導,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吉野彰(Akira Yoshino)受訪時指出,自動駕駛EV如果成真,人們使用汽車的方式將出現巨大變化。
 
東南亞市場壯大 鴻名吃補
電子產業供應鏈持續從大陸往東南亞外移,且「系統整合事業」受惠於政府及企業資安升級需求增溫,為鴻名營運增添動能,鴻名表示,東南亞廠區佔線材事業營收比重可望持續提升,可望成為公司主要成長及獲利來源,期待明年能如今年維持兩位數成長。鴻名今天舉行法說會,鴻名業務分為「線材連接器」及「系統整合」兩大事業群,其中「線材連接器」終端應用以家電、事務機、資訊科技及車用等產品為主,而車用產品主要是汽車倒車雷達及車燈線等,「系統整合」主要業務為資訊服務收入、系統軟體開發及大型專案等。鴻名現有大陸昆山及惠州廠區,以及菲律賓及泰國廠區,儘管今年第2季到第3季東南亞地區新冠肺炎疫情大爆發,鴻名廠區營運還算正常,未受到疫情太多影響,目前東南亞廠佔線材事業營收約40%,由於大陸區客戶持續往東南亞外移,為鴻名帶來轉單效應,鴻名預估,未來東南亞廠區佔線材連接器營收比重可望朝50%靠近。「系統整合」部分,受惠於政府支出及大型企業資安升級需求/異地備援需求,今年前3季系統整合營收年增約29.9%,公司預期,明年系統整合業務可望持續成長。
 
雲端科技三亮點 有戲
雲端科技相關投資機會多,將持續推動經濟轉型創新。資本集團指出,雲端價值鏈可分為三個層面,科技促成者、解決方案和受惠企業,各有投資機會。首先是科技促成者,包括半導體和零組件產業。資本集團指出,目前正處於雲端科技轉型階段,雲端服務支持較複雜的運算和分析,推動雲端流程應用的高性能零組件需求將更殷切。其次,具解決方案的企業有基建供應商和軟體供應商。知名基建供應商有亞馬遜雲端服務(AWS)和微軟旗下Azure雲端平台,美國居領先地位,但個別地區如中國大陸,在政府推動及疫情加快科技轉型下,未來五年有增長空間。最後是受惠企業。科技促成者是提供機制以推動雲端科技關鍵,解決方案供應商為用戶提供使用數據平台和分析便利,受惠企業能把握雲端科技,顛覆行業,締造強大增長潛力。能源、醫療保健、農業、媒體、運輸、製造業等其他行業都有機會因雲端科技受惠。
 
台達電儲能業務 將大爆發
台達電電網級儲能事業明年營運爆發!台達電過去幾年在台累積的大型儲能案場不到10個(國內市佔率65%),但2022年儲能業務將一口氣增加5~10個客戶、合計建置量最少100MW起跳。台達電能源基礎設施暨工業解決方案事業群總經理張建中表示,未來碳排大戶條款、用電大戶條款上路與綠能增加後,台達電將全力確保市占龍頭,而儲能與充電樁在台達電基礎設施營收比例,可望從目前僅10%,至2025年時拉升至30%。

■儲能與充電樁營收比拉升

台達電是目前台灣業者中,唯一能夠從電池芯做到電池管理系統、功率調節系統、能源管理系統、能源調度系統在內的完整解決方案全部自製的企業,不過以往台灣綠能使用率不高,台達電一身好功夫卻苦無處可施展。近來政府預告將自2023年起對碳排大戶收取碳費,政府也要求2025年起,用電量超過5MW的大戶必須建置一定比例的綠電,而台灣離岸風電、太陽能發電等綠能發電比例越來越高,在政策驅動綠能使用量上升下,儲能設備需求可望隨之大增。另外,台電電力交易平台已經上線,台電宣布未來五年內將建置1GW電力輔助容量,以目前台電調頻備轉每小時百萬瓦的容量費都有近600元來說,光是台達電為了向潛在客戶展現技術實力,在平鎮廠設置5MW的調頻備轉電力輔助設備,目前平均每天營業額都有10萬元以上,吸引許多有土地、能建置饋線的傳產業者有意投入賺取穩定報酬,都讓張建中很有信心地表示,台達電儲能業務明年可望爆發。

■將穩坐國內儲能市場龍頭

張建中表示,台達電在台灣已經訪談超過50家客戶,預計明年有5~10家客戶採用台達電電網級儲能解決方案,合計建置量將從100MW起跳。據了解,電網級儲能設備1MW約4,000萬元來說,相當於明年儲能業務最少能貢獻40億元的營收。儲能事業起飛期近在眼前,張建中表示,目前台灣65%儲能專案皆由台達電建置,是市佔率最高的業者,台達電的目標是參與每個建設案、穩坐台灣儲能專案市場佔有率龍頭,今年儲能與充電樁合計佔台達電基礎建設營收比重為10%,預計2025年營收佔比有機會拉高至30%。
 
小米出貨銳減 衝擊台鏈
全球電子業缺料重創智慧手機產業,大陸最大、全球前三大智慧手機品牌小米總裁王翔透露,缺料導致小米智慧手機出貨減少一、二千萬支。法人以小米年出貨量約1.8億支至1.9億支估算,最大影響恐銳減逾一成,衝擊聯發科、英業達等供應鏈。小米是繼蘋果之後,又一重量級品牌手機大廠出貨受缺料影響。蘋果財務長梅斯特里日前於財報會議上坦言,部分蘋果產品的等待時間比公司預料的更久,供應鏈受阻導致蘋果上季營收損失60億美元,本季可能會更嚴重。王翔接受日經等外媒訪問時表示,缺料導致小米明年上半年仍會面臨比較大的挑戰,下半年供應可能好過上半年,「我們出貨量減少的核心原因就是缺貨造成的。」小米近年積極拓市有成,目前旗下共有小米(Mi)、紅米(Redmi)、POCO、黑鯊(Black Shark)等四個品牌。在華為手機業務停擺之後,小米成功搶食華為市占,市調機構IDC先前統計,小米今年第2季曾首次超越蘋果,成為全球第二大手機品牌廠,僅次於三星,但第3季又被蘋果超車,退居第三。業界原本普遍預期,小米今年智慧手機出貨量可望超過1.9億支,寫新猷,市調機構集邦科技(TrendForce)原本更一度看好小米擁有海外市場開拓較早優勢,隨著全球疫情逐漸獲得控制,海外銷售成長有望推升小米明年出貨量年增逾15%,並首度突破2億支大關、達2.2億支,但如今出現變數。王翔坦言,受晶片缺貨影響,小米智慧手機出貨量將比預期少約1,000萬到2,000萬支。此外,今年下半年4G產品處於極度短缺狀態,「小米受此影響還是相當大的。」王翔的一席話,透露缺料讓小米此手機目標出貨量添增變數,台廠當中,聯發科提供小米手機晶片,英業達負責小米手機代工,都將受影響。其中,以聯發科和小米關係最受關注。小米大量採用聯發科手機晶片,是聯發科的重量級客戶,小米近年市占率大躍進,也讓聯發科營運跟著旺。雙方最近的合作當中,小米新款11T系列5G旗艦手機,就有搭載聯發科6奈米製程的天璣1200-Ultra處理器,即將在印度發表中階新機紅米Note 11T,預料也將採用聯發科天璣810處理器,雙方合作從入門到高階機種一應俱全,隨著小米大砍出貨,預料聯發科也將受衝擊。不過,聯發科仍對後市充滿信心,看好明年營運表現,主因5G晶片出貨量或平均單價(ASP)都將持續提升,直接挹注營運穩健成長。
 
零組件供應緩解 網路、汽車供應鏈看好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大摩)報告指出,2021年第3季庫存增加,可能導致未來幾季硬體供應鏈的前景出現分歧。大摩表示,一旦零組件供應緊張情況緩解,數據中心、網路和汽車供應鏈可能在2022上半年出現強勁表現,而電腦供應鏈則可能會受到庫存消化的衝擊。大摩表示,科技硬體類股中,約有3分之2的企業今年第3季毛利率和營業利益率低於預期。為達標的因素包括部份零件供應限制,以及材料成本上漲、疫情影響和中國電力管制,導致營運成本增加。大摩觀察也發現,硬體供應鏈有3分之2庫存達6年高點,存貨週轉天數也高於過去6年的平均標準。報告中指出,主要零組件製造商的總庫存在第3季達到6年來最高,年增40%;存貨週轉天數平均年增16天,也創下6年新高。ODM(原廠委託設計代工)、EMS(專業電子代工)也呈現同樣的趨勢,整體庫存在6年高點,週轉天數年增8天,增幅大於6年平均,代工廠之中只有鴻海是例外,庫存量反而減少。從供應鏈來看,第3季末庫存上升的原因包括ODM、EMS廠零件供應未符合需求,包括電源管理IC(PMIC)、微控制器(MCU)和控制器IC缺貨,加上物流延宕、原物料價格上漲等因素。大摩指出,一旦零組件供應緊張狀況逐漸緩解,出貨量復甦將支撐強勁表現。大摩預估,iPhone組裝廠將在11和12月交付更強勁的出貨量,數據中心硬體供應商則預計在第4季加速成長。零組件供應在未來幾季恢復正常後,由於需求前景穩定,數據中心、網路基礎設施和汽車相關供應鏈,可能會在明年上半年出現強勁表現。反觀個人電腦、筆記型電腦供應鏈庫存增加,需求趨緩下恐需要進一步消化存貨。
 
蘋果5G新晶片 找台積代工
日經新聞報導,蘋果衝刺自研晶片,最新標的鎖定5G基頻晶片,並將找台積電代工,目前已委由台積電以5奈米製造首批試驗晶片,後續將轉進4奈米製程,最快2023年開始正式量產並導入當年發表的iPhone。這是台積電繼獨家為蘋果A系列與M系列兩款自家晶片代工之後,再次拿下蘋果自家晶片大單,為台積電先進製程接單再添龐大動能。目前蘋果5G基頻晶片採用高通的產品,但「蘋果有意與高通分手,不再採用高通5G基頻晶片」的傳聞不斷,高通日前也證實,2023年iPhone內建高通5G基頻晶片的數量將僅剩兩成,間接證實蘋果自行開發5G基頻晶片的傳聞。台積電一向不評論單一客戶訊息。業界認為,蘋果持續強化全系列產品自主晶片研發,在iPhone與Mac產品分別導入自行設計的A系列與M系列處理器後,打造自家5G晶片勢在必行。隨著蘋果和高通的六年合約將在2024年中旬到期,蘋果現在開始啟動自家5G基頻晶片相關計畫,意在擺脫對高通的依賴。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公開文件顯示,蘋果和高通在基頻晶片的合作至少會到2024年5月,主要品項為高通的「X55」、「X65」及「X70」產品。從相關資訊而言,業界推估後續合約到期後,可望由蘋果自研基頻產品接棒。業界分析,台積電是蘋果最重要的晶圓代工夥伴,加上蘋果在iPhone採用恩智浦(NXP)等重要元件的供應商也多和台積電先進製程緊密合作,先前蘋果也已收購英特爾基頻團隊,因此整體生態圈發展將是水到渠成。另一方面,對蘋果而言,開發自己的基頻晶片,不只可以省下付給高通的權利金,還能為該公司自家行動處理器與台積電晶片的整合鋪平道路。日媒報導指出,蘋果已經開始與台積電合作自研5G基頻晶片生產事宜,目前由台積電5奈米產線負責製造首批試驗品,未來將會轉使用更先進的4賣米製程。據悉,未來台積電4奈米製程還會負責代工2022年iPhone的A16 處理器,其中可能就內含5G基頻晶片。
 
上海電動車 出口增長11倍
上海海關11月24日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10個月,上海純電動乘用車、集裝箱、集裝箱船出口大幅飈升。中新社報導,據上海海關統計,今年前10個月,上海市實現進出口總值3.28兆元(人民幣,下同),比去年同期增長15.8%,其中出口1.25兆元,增長12.3%;進口2.03兆元,增長18.1%。今年10月份,上海市外貿進出口達3569.1億元,同比增長19.1%,連續第17個月保持增長。今年前10個月上海對主要貿易夥伴進出口均保持增長,對歐盟進出口6542億元,增長18.8%,占同期上海市進出口總值的19.9%;對東協國家進出口4373.9億元,增長11.2%,占13.3%;對美國進出口4056.1億元,增長2.5%,占12.4%。對日本進出口3357.1億元,增長7.3%,占10.2%。「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進出口7329.4億元,增長16.1%,占22.3%,比重提升0.1個百分點。根據海關統計,今年前10個月,上海純電動乘用車、集裝箱、集裝箱船出口大幅飈升,分別增長1140.7%、450.7%、367.6%;鋼材出口258.5億元,增長51.1%;文化產品出口234.6億元,增長62%。進口商品方面增速較快的則是金屬礦砂、大豆等大宗商品,此外消費品進口也呈兩位數增長。
 
北京2025:國際科技創新重鎮
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主任許強24日在發布「北京市『十四五』時期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規劃」記者會上表示,到2025年,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將基本形成,建設成為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屆時,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保持在6%左右。中新社報導,許強表示,2014年以來,北京全面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率先建成的重要窗口期已開啟。「十四五」時期是北京率先探索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關鍵時期。他表示,「規劃」提出,以推動北京高質量發展為主線,以科技創新和體制機制創新為動力,以「三城一區」(中關村科學城、懷柔科學城、未來科學城和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為主平台,以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為主陣地,著力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強化戰略科技力量,構建開放創新生態,提升科技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規劃」聚焦「卡脖子」技術攻關和戰略科技力量,將構建實驗室體系,加速北京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持續建設世界一流新型研發機構,並發揮在京高校院所基礎研究主力軍作用,構建科技領軍企業牽頭的創新聯合體。同時,將加強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規劃」探索構建新發展格局有效路徑,聚焦產業新動能培育和全域應用場景構建,將支撐新一代信息技術和醫藥健康「雙發動機」產業領先發展;支撐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智能製造、航空航天、綠色能源與節能環保等「先進智造」產業創新發展;前瞻布局未來產業,積極推動科技服務業跨越發展,並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構建充滿活力的產業生態。「規劃」針對國際化特點和需求,聚焦創新要素優化配置以及開放創新生態營造。其中,將增強國際化人才吸引力度,加大青年人才等創新型人才培養力度。許強指出,「規劃」謀定發展目標,分兩步走:到2025年時,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基本形成,建設成為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展望2035年,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創新力、競爭力、輻射力,都要達到全球領先地位。
 
商用PC大賣 惠普戴爾業績讚
受惠於辦公室重啟以及年終旺季消費者需求預料強勁,帶動電腦需求增長,PC大廠惠普(HP)與戴爾(Dell)上季(8到10月)雙雙交出佳績,對本季業績也相當樂觀。受此激勵,戴爾周三跳空開高上漲逾1%,惠普更大漲超過3%。PC與印表機大廠惠普表示,上季營收年增9.3%至167億美元,淨利31億美元,包括一次性的訴訟和解金17.8億美元,營收獲利皆優於市場預期。惠普執行長執行長羅爾斯(Enrique Lores)表示,「我們看到來自商業面、辦公室的強勁需求,因辦公室重啟,企業為員工提供更好的體驗而進行投資。」惠普指出,商業PC銷售勁升25%,消費者PC銷售則衰退3%,在去年此時因疫情而使消費者PC買氣旺盛。據IDC數據,最近一季惠普位居全球PC出貨第二大廠,僅次於聯想,擊敗蘋果與戴爾,但出貨量卻比去年同期縮減近6%,反觀其他頂尖大廠都呈現增長。羅爾斯指出,上季仍能業績告捷,部分歸功於聚焦較具利潤的產品。惠普認為,供應限制與需求強勁的狀況仍會延續到明年。惠普財務長邁爾斯(Marie Myers)提到,「至少上半年的需求將持續超越供應。」戴爾周二亦揭曉亮眼財報,拜商業PC與高階消費者裝置需求所賜,第三季營收年增21%至284億美元,比華爾街估的274億美元高出10億美元,淨利39億美元,較去年同期躍升341%。戴爾同樣在對抗供應短缺的挑戰,該公司營運長克拉克(Jeffrey Clarke)預期,明年仍將面臨這問題。展望前景,惠普預期本季每股盈餘在0.92到0.98美元,全財年(截至2022年10月31日止)每股盈餘在3.86到4.06美元,兩者皆超越華爾街預估。羅爾斯指出,商業面的旺盛需求以及假期旺季帶動的消費者買氣,都將挹注業績。戴爾預料,本季營收達270億到280億美元,年增至少12%,超越市場預期。
行事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