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動態
優群金屬沖壓件明年Q2起出貨手機新客戶,獲利動能看增
總體經濟
電子資訊
iPhone零組件短缺 有解
鴻海泰國設電動車產線 外資法人:2024貢獻營收
鴻海攜手泰國國家石油(PTT)明年下半年開始在泰國建立電動車產線。PTT指出,這可縮短2年研發時程,並降低20%的成本,外資法人評估,最快2024年可開始貢獻營收。泰國國家石油 PTT於泰國當地時間23日舉行分析師線上聚會,PTT表示,與鴻海合資企業的最終協議會盡快底定,透過電動車開放平台,能縮短2年研發時程,並降低20%的成本,這可在泰國製造電動整車,包括電動車底盤、車殼、電池、控制電路等,讓泰國電動車廠服務多款品牌電動車廠需求。PTT也在今年第2季建立EVME數據平台,藉此推動泰國電動車產業和生態系。美系外資法人24日報告指出,PTT經營團隊的評論,代表鴻海集團已在東南亞電動車市場站穩腳步,初期從泰國開始,預估最快2024年可開始貢獻營收。外資法人表示,鴻海與PTT的合資公司,目標鎖定滿足泰國政府規劃到2030年四輪車產能在地化製造的25%比重。鴻海董事長劉揚偉在日前線上法人說明會中指出,在泰國攜手PTT建立BOL(Build Operate and Localize,構建運營本地化)營運模式,明年下半年將開始建廠。鴻海與PTT雙方在9月中旬簽署協議設立合資公司,打造電動車製造廠,包括製造生產系統、供應鏈管理和工程研發中心,預估投資10億美元到20億美元;第一階段規劃2至3年時間,達到年產能5萬輛的製造目標,並在未來擴展到每年15萬輛產能。
鴻騰砸2.78億元投資以色列晶片設計商 強攻車聯網
鴻海旗下鴻騰六零八八精密科技積極布局車用領域,投資1000萬美元(約合新台幣2.78億元)給以色列車聯網晶片設計商Autotalks,雙方並策略合作,強化布局車用及微移動車聯網。以色列科技網站CTech當地時間23日下午報導,鴻騰投資1000萬美元給以色列車聯網(V2X)晶片組IC設計商Autotalks。鴻騰今天發布英文新聞稿證實此項投資。鴻騰指出,與Autotalks也達成策略合作協議,透過Autotalks車聯網技術和安全微移動平台設計,雙方攜手加速車聯網在車用及微移動(micro-mobility)交通工具領域的滲透率,預估雙方在微移動領域布局從今年開始,在車用領域布局從明年開始。鴻騰董事長特助范炘表示,過去多年以來鴻騰積極布局車用領域,鎖定電動車、連接、行動、安全等關鍵技術,鴻騰認為Autotalks是全球值得信賴的車聯網解決方案供應商,這也是雙方策略合作的原因。根據官網資料,Autotalks於2008年在以色列創立,在北美、法國、德國、中國、日本和韓國等地設有據點,公司主攻傳統車用和自動駕駛車的車聯網通訊晶片設計以及微移動平台解決方案。微移動新商機可期,主要是透過單車、滑板車、獨輪、電動機車等交通工具,整合行動網路(Cellular Network)與導航衛星定位功能(GNSS,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s)以及感測元件應用,在智慧城市內最後一哩路或最初一哩路,滿足使用者共享騎乘的需求。鴻騰積極布局電動車領域,鴻騰鎖定功率與電源管理、連接器以及智慧移動感測等三大項目,今年下半年持續受惠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在交流充電設備的充電線纜控制保護裝置拉貨,下半年也可望取得包括電動自行車、FAKRA車用連接器和無線充電器等新訂單,產品也將陸續推出。法人指出,鴻騰在電動車領域主要客戶包括博世(Bosch)、特斯拉、賓士(Mercedes-Benz)等。
特斯拉召喚!廣達、和碩、聯德-KY都將赴墨西哥設廠
電動車商機龐大,各電動車大廠也期望自建區域型製造鏈,以避開貿易戰風險,除中國已是最大電動車需求及生產基地,第二大電動車市場北美群聚效應正發酵。和碩已宣布赴墨西哥設廠,廣達、聯德也傳將跟進,英業達、仁寶、鴻海今年也都有擴廠計畫。汽車零組件體積龐大,品牌車廠紛紛要求供應鏈就近供貨,和碩第3季度開第一槍,首度宣布投資1.64億美元在墨西哥建廠,今年就將投產貢獻營收,執行長廖賜政更透露,還有第二波擴廠規劃,主要是為滿足客戶要求,所做重大決定,至此和碩在中國與北美兩大電動車內需國都已有工廠。業界傳出,為配合客戶供應鏈要求,特斯拉要求多家重要供應鏈前往墨西哥設廠,廣達繼泰國廠完成後,也被點名是下一波北美設廠業者,不排除2023年量產,機構件商聯德-KY也評估中。業者指出,墨西哥設廠成本比中國高15%,墨西哥近年因貿易戰,場辦租金都比中國貴,加上人力不如中國勤奮,運輸成本成本高,若非客戶要求,較少主動因應車廠設廠。目前汽車產業鏈在墨西哥還不完整,即使設組裝廠,許多料件還是要從中國運來,因此特斯拉才會積極召喚供應鏈赴墨投資,減少零件運輸成本。
車用市場慢熱,元宇宙商機樂觀,聯德-KY是特斯拉車體水冷散熱供應商之一,目前產品驗證中,預計2022年上半出貨,目前車用零件營收貢獻約27~28%,僅次於3C零件(營收佔比40%)及運動器材31~32%。展望2022年,聯德-KY最看好運動器材需求,除既有北美運動器材客戶,近期又新增一家客戶,預計2022年2月量產,並接獲電動滑板車訂單,估業績貢獻將年增15%。汽車訂單則因認證期長,業績慢火。反觀3C產品線則有好有壞,聯德-KY表示,VR頭盔類訂單需求受惠元宇宙商,翻兩倍成長,客戶更已經下2022年訂單,是今年10倍規模,顯示元宇宙應用樂觀度。至於衛星通訊接收模組今年出貨80萬台,已經比預期50萬台要多,2022年預期將與具有地面接收站研發能力的芳興科技合作,透過結盟衛星發射方,提供衛星訊號服務。
深度解析星鏈計畫 滾出兆元商機
進一步來看,根據Starlink的規劃,SpaceX初期將一.二萬顆分為三階段,第一階段計畫部署一五八四顆衛星在五五○公里的軌道上,而自一八年二月的兩顆原型測試衛星進入太空以來,截至今年九月,Starlink已完成一七九一顆衛星發射,順利達成第一階段部署目標,也完成了連續不中斷的「全球覆蓋」。
Starlink遙遙領先同業
第二階段原定預計在一一五○公里部署二八二四顆Ku波段和Ka波段衛星,但今年四月FCC(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允許了SpaceX要求,同意其以提高訊號連接速度、擴大高速衛星網路服務,把發射高度調降到五四○至五七○公里,此舉雖引起ViaSat、Amazon等業者不滿,Viasat更一狀告上美國哥倫比亞特區上訴法院,但美國聯邦法院最終駁回Viasat訴訟,無疑象徵著SpaceX的再一次勝利。至於最後第三階段則規劃於二○二七年前、於三四○公里的超低軌道(VLEO)上,要完成七五一八顆V波段衛星部署,至此為Starlink一.二萬顆衛星部署的時程。不僅如此,一九年十月SpaceX已獲准再部署多達三萬顆的衛星,根據外媒報導,此計畫為星鏈二代系統,旨在補充第一代衛星群,以因應市場對於寬頻需求、用戶連接需求的持續增長,預計未來Starlink將共有四.二萬顆的衛星在太空中航行。馬斯克之所以著眼低軌道衛星,主要在於其商業價值。低軌道衛星(LEO)顧名思義,就是軌道高度距離地球約一六○至二○○○公里之間的衛星,因距離地面近、傳輸時間短,延遲時間僅大約「二○毫秒」,可滿足人工智慧(AI)、物聯網、車聯網等新興應用所要求的低延遲特性。且重點在於,過去一般傳統地面相關的通訊系統,不論是DSL、光纖等有線網路,或是WiFi無線網路,甚至是4G、5G行動網路,在傳輸範圍、布建位置、服務模式皆存在一定程度的限制,且容易受天氣、設備等狀況干擾,導致偏遠地區或在飛機、船舶及跨國、跨區域的移動中,無法使用網路服務,而低軌道衛星即可補足這些應用場域的需求。
教育需求急縮 日本PC出貨暴減4成、連7降
智慧機械、5G投資抵減 延長到2024年底
產創條例第十條之一規定,公司或有限合夥事業投資智慧機械、5G,當年度支出金額一○○萬元以上、十億元以下者,可在應納營所稅額三十%內享抵減優惠。其中智慧機械投抵優惠三年,自二○一九年一月一日至二○二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5G則到二○二二年底,為期四年。對於投資抵減延長,經濟部表示,疫情改變全球產業營運模式,智慧轉型仍為趨勢,同時,在投資台灣三大方案助力之下,已引導廠商回流投資台灣,展延智慧機械投資抵減有助於提供投資廠商未來三年的政策引導及投資落實智慧製造及產線設備。至於5G相關技術尚處於發展階段,亟需政府提供實證場域與政策引導;另5G陸續釋出專網專頻,展延5G投資抵減鼓勵廠商布局先進技術發展與商品化實證能力,並可擴大更多樣的產業導入5G,帶動多元垂直領域應用發展。這次修法也納入資安優惠項目,業者於二○二二年至二○二四年投資資安產品或服務,其投資支出於同年度合併計算智慧機械及5G系統於一○○萬元以上、十億元以內,得以抵減率五%(當年度)或三%(三年內)抵減其應納營所稅額,且不逾應納營所稅額三十%為限。行政院長蘇貞昌表示,將智慧機械與5G投資抵減優惠期限延長至二○二四年十二月底,有助推升新一波投資動能;另增訂資安產品或服務也適用投資抵減,提升國家與各產業整體資安防護能力,落實「資安即國安」的戰略目標。
陸力促5G建設加速,助攻數位經濟發展
借鏡美印日經驗 5G時代數位轉型有三大關鍵
台灣通訊學會舉辦「後5G時代數位轉型之發展契機」的線上國際論壇,除邀請行政院政委郭耀煌致詞,也跨海邀請日本九州大學教授篠﨑彰彦發表演講,分析美印之間的數位服務貿易情形,探討印度如何藉由英語及理工教育、專業人才跨境流動、友善的法規制度、參與APEC+印度或IPEC這類國際組織等優勢條件和行動,促成印度數位經濟的繁榮發展。與會專家們,先後點出數位轉型關鍵因素,在制度設計、人才培訓、國際參與等。台灣通訊學會理事長劉柏立表示,我國5G開台至今一年餘,不乏聽到「還看不到5G創新應用」、「5G和4G沒什麼差別」的質疑或誤解。他提到,5G殺手級應用,仍待超高速與低延遲的技術結合後實現,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5G的低延遲技術標準一直延宕至今,尚未問世。而純粹的5G基地台SA獨立組網的覆蓋率還未全面普及,目前仍以NSA非獨立組網為主流,使5G的技術優勢相對較難彰顯。因此,目前5G服務還不算完整到位。但5G真正的價值是產業的創新應用,是創新市場、新產業的新契機,亦可視為數位轉型的新動力。值此關鍵時刻,政府積極籌備數位發展部,在確保資通安的前提下,帶動數位產業發展,擴大數位經濟規模,實現智慧國家永續發展的政策目標。行政院政務委員郭耀煌表示,論壇主題和目前政府的數位發展政策相當契合,政府已積極籌設「數位發展部」,盼今年底能通過三讀。他提到,台灣過去一年來超過六成的大型企業加快數位轉型腳步,行政院今年也開始推動雲世代數位轉型計畫,每年投入約20億元,而且政府也投入相當的經費推動各類的5G垂直應用到製造業、服務業和農漁業各個領域。數位轉型跟5G發展是相輔相成的,要推動數位轉型將有五項新需求,包括資通安全、資料治理、跨域人才、創新環境與數位法治,這五項皆已納入未來數位發展部的核心業務,並將循此成立相關部會,例如資通安全署、數位產業署及國家資通安全研究院等。郭耀煌說明,數位發展部的首要任務,是讓國民安心使用數位服務,也讓公私部門的數位服務可以持續運作,進而保護重要的數位資產。5G應用的普及同樣需要重視資安,但要加速數位轉型,就需要提供友善的數位創新環境,充分發揮創意也發揮資料的附加價值。因此,數位發展部將有主責資料治理及流通的部門,也將制定產業數位發展促進法及資料治理法,推動ICT沙盒輔導機制。而數位轉型需要各樣人才,未來也將大力推動跨域人才培育體系。目前籌備工作小組已成立「專家諮詢委員會」,將廣泛向各界徵詢意見。日本九州大學教授篠﨑彰彦以印度人才為例,他說,印度人才具備四大特徵,包括具競爭優勢的拚搏程度、印美高科技公司之間的跨境人才網路、印度高等教育中對工程和數學科的重視、印美間以英語作為共同語言。此外,在2008年以前,高收入國家對美國的服務貿易額有直接影響,但隨著愈來愈多以專業勞動力取得H-1B或L-1簽證的移民者進入美國後,他們會加入美國的跨國公司或在美國開展新事業,並更頻繁地創造與母國跨境人力的連結。隨著這類互動的增強,形成小世界網路(Small world network),引發對美服務貿易的增長。比起收入水平接近程度,IT網路普及度高的國家,如印度,反而具備更直接的影響力。因此,除了ICT網路之外,政策制定者需要意識到專業勞動人才的跨境人力網路,對於促進經濟增長和發展的重要性。主題座談會中,台大教授張時中提到,未來需要透過更好的5G應用推廣策略與誘因機制,促成中小企業的蛙跳式數位轉型,為未來社會挖掘新工作機會、為個人賦能並減少社經差距。台北大學教𣪺劉崇堅則提醒,目前已出現運用人工智能所編製成的假新聞(fake news),保障網路空間資訊的可靠性等新的社會問題,在未來會愈趨重要性。行動通信系統,已經從通信的基礎設施,發展成日常生活的基礎設施。未來,5G會成為整體社會的基礎設施,下一世代的5G藉由整合網路空間與實體空間,有望成為「社會5.0」的骨幹支柱(backbone)。
人民幣REER、NEER 近六年新高
國際清算銀行(BIS)11月25日公布最新統計,10月份人民幣實質有效匯率指數(REER)和名目有效匯率指數(NEER)持續攀升,月增率分別來到1.57%和1.53%,雙雙創下13個月新高。數據顯示,10月人民幣匯價表現遙遙領先其他比較國家貨幣,升勢強勁。路透報導,BIS資料顯示,10月份人民幣實質有效匯率指數升至129.8,創2016年2月以來新高;月增率來到1.57%,為連續四個月上升,並創下13個月最大單月漲幅。10月人民幣名目有效匯率指數則升至125.59,創2015年11月以來新高;月增率來到1.53%,為連續六個月上漲,亦創下13個月最大單月升幅。BIS數據顯示,2021年以來,人民幣實質有效匯率累計漲2.73%,名目有效匯率則累計漲5.5%;2020年人民幣實質有效匯率累計升3.36%,而名目有效匯率累計跌4.05%。2019年實質和名目有效匯率則分別升0.95%和跌1.5%。有效匯率為重要的經濟指標。實質有效匯率上升代表本國貨幣相對價值和對外購買力上升,下降表示本幣貶值、購買力下降;而名目有效匯率剔除通膨之後即為實質有效匯率,通常實質有效匯率更能反映一國貨幣的對外價值。值得注意的是,當名目匯率升幅大於實質匯率,代表當前大陸整體通膨情況要高於可比較國家的水準。10月份人民幣匯價開始一波強升態勢。以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來說,10月就大漲947個基點,單月漲幅高達1.48%;在岸價9月也上揚617個基點,漲幅0.96%。報導分析,在人民幣強勢走升的背後,還需關注物價快速飆升的問題。大陸國家統計局稍早公布,10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和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年增率超預期雙升,其中10月CPI年增率來到1.5%創下13個月新高。
電動車產業發展新四化 2025年市場滲透率將超過三成
由DIGITIMES電子時報舉辦的「DIGITIMES 科技大勢2022」論壇於11月23日圓滿結束。2022年「智略亞洲供應鏈新競合」論壇內容多元豐富,深度剖析探討議題包括全球半導體產業新展望、探索元宇宙入口、多方勢力競逐讀ORAN市場新機遇,其中,電動車市場將呈現大幅增長,DIGITIMES Research預估2025年電動車市場滲透率將超過30%,2020~2025年電動車年複合成長率超過50%。電動車產業發展趨勢,朝向供應鏈「扁平化」、價格「親民化」、充電椿「普及化」、電動車設計「智能化」等新四化發展。望向2022,影響科技與全球半導體的相關趨勢還包括:一、全球半導體產業新展望。在5G、AI、高效能運算(HPC)及工業智慧化、車輛智慧化的發展趨勢下,2022年全球半導體市場仍然樂觀。二、台灣電動車供應鏈影響力。整體汽車市場受到晶片缺貨影響而表現不佳,電動車市場則呈現大幅增長。DIGITIMES Research預估2025年電動車市場滲透率將超過30%,2020~2025年電動車年複合成長率超過50%。電動車產業發展趨勢,朝向供應鏈「扁平化」、價格「親民化」、充電椿「普及化」、電動車設計「智能化」等新四化發展。三、探索元宇宙入口。元宇宙(Metaverse)是由虛擬影像建構出來的環境,使用者利用頭戴裝置,一秒即可進入虛擬實境(VR)與擴增實境(AR)。領導廠商如何為元宇宙打下市場基礎?然從現階段硬體技術與應用可看性,離實現真正元宇宙仍有不小差距。2022~2026年全球AR/VR頭戴裝置出貨量CAGR估達58%。2022年間因重量級廠商蘋果、Sony可望推出市場引頸期盼的新品,預料帶動一波搶購潮。因疫情帶動的商用需求,在微軟與其他廠商的努力下,透過軟硬體持續進化,企業應用意願提升,亦將影響整體AR/VR出貨量放大。四、多方勢力競逐的Open RAN、伺服器、雲端整合。開放式無線電接取網路(Open RAN)議題是台灣業者跨足電信設備市場的新機遇。DIGITIMES Research今年下半進行「台灣Open RAN供應鏈調查」,發現未來3年內「O-RU、系統整合、軟體」將是台廠在Open RAN的三大重點投資項目,且有近3成的受訪業者表示將朝端到端解決方案(End to end solution)供應商角色發展,說明台廠在Open RAN市場的布局將從點到線/面的積極布局。五、激情過後的筆電市場新競局。DIGITIMES Research調查巿場將進入後疫情時代,預期2022及2023年因疫情需求及政府補貼紅利不再,NB出貨將現小幅衰退。2023年後,業者也將把更多心力轉向產品升級,以獲得下波出貨增長動能,預期2024~2026年間,NB巿場將因新面板及新硬體平台帶來的產品革新而重回成長。
陸推自駕計程車 百度大贏家
中國大陸推動「自動駕駛出租車(計程車)」進入商業化收費階段,百度是最大贏家。北京亦莊經濟開發區11月25日宣布,正式開放大陸首個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商業化試點,百度和小馬智行成為首批獲得經營執照的兩家企業。網路巨擘百度在北京測試自動駕駛已久,小馬智行也是百度與日本豐田汽車支持的新創公司,在獲得大陸監管機構批准後,就在北京亦莊經開區的60平方公里範圍內,推出收費的自動駕駛出行服務,象徵大陸自駕車服務已從測試示範階段,邁入商業化發展。據了解,百度和小馬智行在初期將投入不超過100輛自動駕駛車輛,在採取市場化定價機制下,向乘客開啟體驗收費服務,目前規劃共有700個站點可以上下車,自動駕駛計程車將可以在這700個站點讓乘客搭乘。百度自動駕駛商業運營負責人王勝男說,自動駕駛服務會接受市場的檢驗,用戶是否願意為服務埋單,也是建立良性的競爭機制,把自動駕駛推向真正的出行服務中,往前邁進了一步。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孔磊說,今年4月,北京市高級別自動駕駛示範區設立以來,已率先發布無人配送車上路、高速公路測試、無人化測試等政策,截至目前,累計安全測試里程接近300萬公里。央視報導,現階段百度和小馬智行提供的自動駕駛出租車服務,更像是搭公車,乘客需要在設置好的站點乘車,而不是在任意的定位位置,另車上仍設有「安全員」。百度公司解釋,選擇的推薦上車點,是規避違停區域,還有相應的綠化帶,以及事故的高頻率發生區。報導引述北京市高級別自動駕駛示範區工作辦公室常務副主任捷菲表示,不久前,當地已開始進行自動駕駛「無人化」試點。也就是說在主駕位置將沒有安全員,真正實現「無人駕駛」。她說,自動駕駛的無人化分為三個階段,分別是主駕無人、副駕無人和車外遠程(監控),企業在達到上一個門檻的要求,同時經過了測試合格之後才可以展開下一個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