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動態
鑑微3D掃描 獲北市亮點企業獎
伺服器新平台效應 法人初評嘉澤喊買
中信投顧指出,桌機10奈米級產品Alder lake新平台升級至1,700隻Pin,已於第三季開始生產,嘉澤對滲透率看法較先前樂觀,預估年底滲透率有機會達15~20%,高階機種搭載的DDR5 Socket也已經開始出貨。第三季之前原物料供給不順問題,已有部分緩解,預估整體市場主機板需求將有近10%提升。另外,嘉澤2022年第二季將開始出貨Eagle stream平台產品的預估不變。法人預估,嘉澤Socket市占率將從2021年的10%,增加到2022年的18%,伺服器營收、獲利比重持續提高。受惠於伺服器平台升級,再加上嘉澤在英特爾滲透率與單位售價提升,有助嘉澤2022~2023年加大獲利成長幅度大型投顧研究機構估算,嘉澤2021年每股純益32.09元,預估未來兩年獲利將維持三成的高成長性,2022、2023年每股純益分別成長為40.29元與52.39元。
總體經濟
電子資訊
陸10月智慧機銷量蘋果躍居第一,OPPO排名第二
AI 論壇 聚焦下世代新興應用
工研院舉辦「以人為本 x 跨域創新」AI人工智慧產業論壇,從台灣產業發展的機會與挑戰,到因應全球淨零碳排趨勢下,要如何善用AI人工智慧協助企業減碳、發展節電的邊緣運算晶片等都將是下世代AI新興應用主題。工研院總營運長余孝先表示,AI人工智慧應用近年有兩大重點,一是協助各行各業創新轉型的產業AI化,另一是在產業AI化過程中,因累積或挖掘到共通性需求或痛點後,衍生出更大的AI需求與商機,進而創造出AI產業,也就是AI產業化,第三個重點應該注意的是AI平民化。例如工研院研發的AI眼底鏡,讓臺灣偏鄉/離島的民眾不需到城市大醫院就可以使用AI診斷糖尿病眼部病變、或是打造「AIdea」平台建置議題庫、資料庫、人才庫,讓台灣中小企業透過這個平台也可以運用到各種AI技術解決方案與AI人才等資源。第四個重點是政府AI化。Appier與iKala科技董事、Google臺灣前董事總經理簡立峰則認為,近年來台灣年輕世代對於人工智慧科技非常投入,也開始有像Appier等AI新創獨角獸出現。此外,AI技術也可以協助提升半導體製程的良率、降低成本,甚至可能加速晶片設計自動化,尤其臺灣應該是全世界少數最適合發展半導體與晶片產業AI化的地方,在電動車產業也有類似的機會。工研院機械所所長胡竹生表示, AI人工智慧近來演變出以自主決策為趨勢結合深層神經網路學的非結構式計算方式,過去應用在自動化流程中的諸多決策,現已無法用事前簡單的邏輯或是規則去定義。工研院電光所長吳志毅就指出,隨著下世代AI人工智慧應用產品如智慧駕駛車、消費性與企業用機器人、智慧無人機,甚至是近來熱門的元宇宙(MetaVerse) 硬體裝置等發展,如何讓新興的AI邊緣晶片及架構必須更省電,將是臺灣廠商切入AI人工智慧應用的絕佳機會。工研院人工智慧應用策略辦公室副主任馮文生表示,目前企業要導入AI的過程中,仍面臨諸多挑戰,如人才短缺、資料收集與標註耗時、缺乏產業應用工具等因素,造成AI應用落地並不如預期的普及。AI工程化概念,希望讓AI的應用從資料整備標註、模型開發、應用部署、持續調校等步驟可更加的自動化,以加速AI應用的落地。
iPhone 13銷陸報捷 帶旺台鏈
iPhone 13大陸市場銷售報捷,不僅10月擠下當地品牌vivo,成為大陸手機銷售龍頭,為六年來首見,「雙11購物節」也榮登最暢銷手機品牌,法人看好,隨著雙11購物節及歐美黑色星期五年底購物旺季加持,有望進一步推升iPhone出貨量,為鴻海、和碩、台積電等供應鏈本季營運增添更多動能。鴻海10月合併營收5,508.91億元,月減6%、年減10%。法人認為,主要受制iPhone 13缺料拖累,惟受惠亞馬遜與微軟等其他大客戶雲端需求帶動,支撐業績維持高檔。法人看好,隨著近期iPhone 13在大陸銷售出色,加上歐美年底旺季效應助攻,鴻海11月、12月營收將連續成長,預估第4季營收將季增25%至32%。和碩方面,公司看好第4業績將優於上季,法人指出,隨著零組件供應改善,加上消費性、通訊產品出貨看增,預估和碩本季營收季增四成,攀全年高峰。根據研調機構Counterpoint Research調查,蘋果今年10月成為大陸最暢銷手機品牌,為2015年12月以來首見,市占率22%。至於vivo 10月市占率為20%,其後依序為Oppo的18%、華為8%。Counterpoint Research指出,10月因適逢大陸「雙11購物節」前夕,部分消費者買氣觀望,導致整體手機買氣縮手,10月大陸整體出貨量僅月增2%,惟蘋果在iPhone 13系列新機上市效應下,出貨量月增46%,遠優於市場表現。蘋果今年9月底上市的iPhone 13系列在外型、新功能上並無亮點,惟蘋果在祭出「加量不加價」的策略下,一舉推升今年iPhone 13系列出貨量,成為下半年度成長最猛的智慧手機。業界認為,如果不是iPhone 13產量受制零組件缺貨,尤其是高階的Pro系列,蘋果出貨量增長幅度有機會更高,儘管如此,蘋果在供應鏈管理仍優於大部分智慧手機品牌廠。
擺脫手機陰霾 散熱廠迎新出海口
新冠疫情影響手機終端需求,品牌廠為控制成本,過去兩年在手機散熱未大量採用熱板 (VC),熱板 ASP 在一年間下滑超過 2 成,也衝擊台散熱廠營運,各家散熱廠手機營收比重逐步降至個位數,所幸過去布局的車用效益陸續顯現,可望彌補手機缺口。台散熱廠原本看好,5G 商轉後,傳輸速度與功耗是 4G 的倍數,帶動解熱需求大幅提升,既有的熱管、石墨片技術可能無法滿足解熱需求,而散熱效果佳、價格更好的熱板成為手機廠最佳的解決方案。各散熱廠過去預期,熱板將成為手機基本配備,大舉提升資本支出擴大熱板產能,增產幅度動輒倍數起跳,但疫情影響手機需求急速下降,品牌廠基於成本考量未如預期大量採用熱板,僅中國品牌廠的中、高階機款採用,導致台散熱廠不僅面臨高額的設備折舊費用,產能稼動率僅剩 20-30%。再者,熱板價格也在中國散熱廠崛起下出現大幅波動,2019 年熱板 ASP 落在 2- 2.5 美元,儘管台廠有獲利空間,但已經出現「加料不加價」的狀況;隨著熱板需求不如預期、市場競爭激烈,去年下半年 ASP 跌至 1.3 美元,目前則約 1 美元,與熱管 0.8 美元相距不遠。手機市場對散熱廠來說成長空間有限,所幸布局多年的車用領域開始發酵,加上電動車浪潮興起,出貨大幅成長,成為新出海口。雙鴻 (3324-TW) 為通用汽車 (GM-US) GPU、CPU 散熱系統供應商,從今年第四季開始小量出貨,另外還有與美國、歐洲、中國等車廠進行產品測試,看好 2023 年車用營收貢獻將顯著擴大。泰碩打入中國電動車龍頭大廠供應鏈,拿下中控平台散熱模組訂單,近幾個月客戶下單力道強勁,泰碩更擴增倍數產能因應,看好在車用散熱模組持續放量,本季毛利率將持平上季。尼得科超眾也與母公司日本電產 Nidec(6594-JP) 在車用領域散熱模組開始測試,預期至少需一年進行認證審查,由於越南新廠規模大,在認證完成後將在該地直接量產出貨。
陸製造業增加值 連11年冠全球
另一方面,要加快5G網路部署,建構基於5G的應用場景和產業生態,培育壯大人工智慧、大數據、區塊鏈等新興產業。肖亞慶說,還要包括網絡安全,將引導訊息通訊業持續健康發展。
元宇宙 推升智慧製造規模
iPhone何時採用?USB-C加快普及:全球超一半智慧手機使用
印尼計畫停止鎳礦出口,恐加劇新能源車電池原料荒
三星折疊手機出貨三級跳 明年戰1,300萬支
三星看好折疊機前景,根據外電報導,包括相對平價的Flip與高價的Fold在內,三星規劃明年折疊機出貨量將挑戰1,300萬支,比今年大增88.4%,以2020年三星折疊機出貨量僅有140萬支出頭來說,三星折疊機出貨量可以說是三級跳。另外,在華為威脅不再下,三星明年ODM規模出現縮水,預估ODM佔比下滑至不到15%。隨著疫情有趨緩跡象,以及華為威脅不再,三星對於智慧型手機的出貨量規劃也轉趨積極大膽,根據外電報導,三星預估明年手機出貨量將上看3.34億支,如果明年一切順利,沒有被缺料、疫情、市場反應不如預期等因素干擾的話,這將是三星2018年以來出貨量首度超過3億支。其中,三星預估明年成長最大的就是折疊機,外電指出,受到售價偏高影響,三星去年折疊機出貨量約在140萬支出頭,今年就因為推出相對平價的折疊機Flip 3帶動下,出貨量可望達到700萬支,而明年三星比今年更看好相對平價的Flip系列的銷售量,光是新款Flip 4明年出貨量就規劃690萬支,Flip與高階的Fold合計明年出貨量將挑戰1300萬支,比今年激增88.4%。雖然折疊機出貨量成長性最大,三星明年高階機種主要銷售量,仍是來自於S系列,以明年S系列與折疊機系列合計出貨量預估為6700萬支來說,S系列明年在高階機種占比還是高達80.6%,高階機種整體佔比還是維持在兩成。不過,或許也因為華為威脅不再,加上榮耀還需要一點時間在中國市場站穩腳步之後才會「出國比賽」,三星釋出的ODM訂單比例明顯下滑。三星為了在以印度為主的新興市場與高性價比的中國品牌競爭,2018年起對華勤、聞泰、龍旗中國三大手機ODM公司釋出代工訂單,由2018年的3%、逐年上升至15~20%左右。然而根據外電報導,明年三星預計釋出的ODM訂單為4,900萬支、相當於占比僅有14.6%,與以往業界預估三星釋出ODM訂單量將高達1億支有明顯落差。
雙鴻伺服器散熱業務明年估增三成,營收獲利將創新高
散熱模組大廠雙鴻下半年隨傳統旺季來臨以及漲價效應發揮,營運邁出谷底。展望明年,受惠於伺服器散熱需求提升,以及韓系手機客戶熱板應用增加,法人看好該公司營收突破150億大關,EPS逾16元,雙創歷史新高。 該股週一(29日)不畏早盤大盤重挫百點逆勢上揚,盤中最高達189元價位,大漲5%或9元。雙鴻第三季營收以37.04億元,較上季增加23.8%,年增率為10.2%,創下歷史新高紀錄,毛利率回升到18.4%,稅後盈餘為3.31億元,季增率2.8倍,年減1.2%,EPS 3.86元;累計前三季營收101.3億元,年增18%,稅後盈餘7.58億元,年減8.6%,EPS 8.77元。該公司第三季營運較第二季大幅回升,除因傳統旺季之外,反映原物料價格上漲而調整價格的效應從下半年開始發揮也是原因之一,法人看好第四季成本轉嫁效應完整反應,加上產品組合優化,毛利率將持續提升,而營收持強第三季,獲利有望是全年最佳。法人指出,第三季的佳績主要是伺服器以及電競業務的貢獻,包括顯卡與電競筆電的需求持強,第四季加入手機熱板出貨提升,營收得以持強第三季高峰。展望明年,看好伺服器在資料中心需求強勁之下,加上伺服器新平台的功耗提升,有助於產品單價與毛利率的成長,預估明年雙鴻的伺服器散熱業務成長率將挑戰三成,為最大成長動能。而手機熱板預料韓系客戶因應增強行銷力道,採用VC熱板與熱管的力道持續增加,有助深化雙鴻的成長動能;此外,電動車散熱已有小量出貨,雖佔比仍低,長線成長看好。
日產加碼投資EV,將與雷諾、三菱合購電池
日產汽車(Nissan Motor)據悉將於下週一宣布,2030年旗下全球汽車銷售將有半數為電動和混合動力車款。報導指出,截至2020年度為止的10年期間,日產的電氣化車輛產能投資金額約為3兆日圓(260億美元),未來10年相關投資額預估將增加三成以上。為了將電動車(EV)價格降至與汽油車相同的水準,日產將與合作夥伴雷諾(Renault)、三菱汽車(Mitsubishi Motors)攜手採購電池。除了5款EV車型(包括Leaf),日產並且計畫在2026年度底前再推10款EV。英國政府10月15日宣布,遠景動力(Envision AESC)將投資逾4億英鎊打造電池生產線,以作為日產(Nissan)和桑德蘭市議會斥資10億英鎊打造旗艦EV中心的一部分。英國金融時報10月4日報導,Switch Mobility(電動巴士製造商)執行長Andy Palmer認為,汽車業過渡至EV、就像是運輸業過去從馬車轉移到汽車一樣,這種轉型的衝擊程度就像是地震一樣、改變了一切,以至於任何沒有迅速轉向或不投資的車廠、都不太可能在未來繼續生存下去。本田汽車公司(Honda Motor Co)9月20日宣布,旗下首款量產電池電動車(BEV) Prologue SUV將於2024年開賣,初期年度銷售目標為7萬輛。雷諾曾表示,氣候挑戰的嚴重性和集體行動的迫切需要已不再是辯論議題:內燃機(ICE)車款生命週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較EV多出三倍。雷諾計畫於2025年將EV、電氣化車輛銷售佔歐洲市場比重拉升至65%以上,並於2030年將BEV占比拉升至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