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動態
電動車需求夯 連接器廠沾光
車用收割 詮欣明年吃補
無人商機二年暖身,信邦董座:明年步起飛期
貿聯11月營收年增26.55% 創歷史新高
華立11月營收創歷史次高,年增2成
總體經濟
出口五大市場 創高
出口暢旺,財政部12月7日表示,前11月我國對五大市場累計出口值,都已提前超越歷年全年紀錄,今年皆篤定創新高;觀察11月單月表現,對美國、東協出口皆創單月新高,主因都來自於全球景氣回暖,供應鏈恢復運作。財政部表示,11月對五大市場出口年增率皆較10月放大,其中對美國出口66.4億美元,創單月新高,年增近四成。官員分析主要是在新冠肺炎疫情下,帶動許多新興商機,尤其對半導體晶片需求大增,加上推動基礎建設,包括資通與視聽產品、基本金屬、機械等貨類,需求相當強勁。11月對東協出口63.3億美元也創單月新高,年增逾三成,官員分析共三大因素所致,首先是去年基期較低;其次,東南亞疫情改善,供應鏈逐漸回神,帶動庫存回補、拉貨效應;第三,東協在電子業供應鏈與我國是密切夥伴,對東協出口的成長中,電子零組件的貢獻度就將近一半。此外,11月對中國大陸及香港出口171.4億美元、對歐洲出口36.9億美元,對兩市場出口都是歷年單月次高。官員表示,對陸港電子零組件出口擺脫10月頹勢,11月回歸穩定,使整體對陸港出口年增率接近兩成。
電子資訊
車用推一把 廣宇明年營收拚增兩位數
台達電 搭電動車高速成長潮
台達電子電動車事業群總經理唐修平7日表示,台達電進行中的電動車案子,預計於二~三年新車上市銷售後,在驅動馬達與馬達控制市占率保守估計可達「雙位數」。而隨著電動車市場高速成長,他也指出,車載產品在當地市場生產勢在必行,現在台達電考量點不是「要不要去歐美設廠」,而是「要設幾個廠」,現有的斯洛伐克廠是電動車前進歐洲設廠的第一個據點,北美則正在規劃中。在12月7日一場電動車論壇中,唐修平表示,台達電耕耘電動車已經10多年,從第一階段的電源轉換器開始做起、主打Delta inside,現在已經進入第二階段的電力電子產品,也就是電動車的馬達控制與驅動馬達、Powered by Delta,全球車廠、Tier 1前20大中,台達電最少跟其中15大有直接生意往來,所以電動車市場起飛台達電的感受最直接。他表示,台達電電動車事業在全球十個地方設有研發中心、工程師總人數約1,000人左右,每個工程師都忙得要死,因為台達電現在手上有100個電動車案子,以車廠開發新車共用平台是大趨勢來說,打入的車款數量將超過100多個,這些新車未來二~三年都會上市銷售,保守估計,屆時台達電在馬達控制與驅動馬達市場占有率將能達到雙位數。面對未來,唐修平表示,驅動馬達、馬達控制與減速器三合一是電動車驅動系統設計的大方向,台達電電動車發展的第三階段就是推出三合一馬達、打造Driven by Delta,目前正與減速器策略合作夥伴共同合作,他預估,台達電大約會在2026年進入第三階段。另外,車載馬達、充電器體積大,運送不便,前進市場所在地生產勢在必行,以電動車市場持續高速成長,對台達電電動車事業來說,考量重點已經不是「要不要去歐美設廠」,而是「要設幾個廠」,現有的斯洛伐克廠將成為台達電電動車前進歐洲設廠的第一個據點,北美設廠也在規劃中。而在車用零組件缺料方面,唐修平指出,馬來西亞因為疫情而使封測廠產能大受影響,連帶讓缺料嚴重的汽車產業長短料更為嚴重,隨著東南亞疫情趨緩,瓶頸已經慢慢打開,可是供需還是極度不平衡,車用微控制器、MOSFET、碳化矽供不應求,導致車廠長短料短期內無解。
萬泰科出貨旺 11月營收年增53%
萬泰科受惠於後疫情時代、各市場需求復甦,網路線、汽機車線、灌溉用線、太陽能用線等產品出貨持續成長,帶動第四季營運淡季不淡,7日公布11月營收7.17億元,創下單月新高。萬泰科11月營收7.17億元、月增8.37%、年增53.62%,累計前11月營收達69.81億元、年增59.36%,為歷年同期新高。萬泰科表示,11月再度創下新高,主要動能來自銷往美國的CMP線材數量成長,以及泰國疫情逐漸舒緩,該市場的家用電子線需求有升溫。展望2022年公司表示,衛星通訊、元宇宙、電動車、綠能等題材持續發酵,高階網路線、汽機車線、太陽能用線等出貨預期將隨之成長,另外,公司持續在新材料、新產品開發,如用於極端氣候或礦區等嚴苛環境的特殊用線,也是後續營運成長的重要動能。預期在高階產品放量、產品組合更好的帶動下,明年會有不錯的表現。法人表示,12月除了年底盤點,美國有耶誕假期,泰國有新年假期,整體需求會略微下降,因此預估萬泰科12月營收會較11月微幅下滑,不過仍會維持在高檔,並較去年同期有顯著的成長,整體四季營運再創新高亦值得期待。低軌衛星題材夯,也是萬泰科明年亮點之一,市場預期2022年萬泰科出貨星鏈計畫線材有望倍增。萬泰科表示,衛星產業大致可分為四個次產業,衛星地面設備、衛星應用服務、衛星發射、衛星製造,其中,商機最大的是衛星地面設備,也是台灣廠商最關鍵的機會點。若以星鏈計畫的網路路徑來看,「地面站」不可或缺,是核心網路訊號向衛星發射的單位,也是衛星和衛星間資料傳輸的中繼站,再來是「地面接受器」也至關重要,用戶透過它來接收、發送衛星訊號,再連接網路線讓訊號送到家中路由器,目前萬泰已開始針對此部分線材進行出貨,未來隨著客戶邁入商用,此部分需求可望逐年提高。
2022低軌衛星商用元年 台廠7檔受注目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今天表示,明年是低軌衛星商用服務發展元年,包括Starlink與OneWeb等低軌衛星營運商,將提供全球服務涵蓋,台灣已有多家廠商切入主要低軌衛星業者供應鏈。MIC今天上午舉行2022資通訊產業趨勢前瞻記者會,展望明年網通產業趨勢,MIC資深產業分析師徐子明指出,「大頻寬」是明年網通產業發展主軸,牽動低軌衛星商用、5G新標準制定影響、手機影像規格突破、行動核心網路上雲端、OTT大廠推自有電視機5大趨勢。在低軌衛星(LEO)商用化方面,徐子明預期,明年Starlink與OneWeb等國際主要低軌衛星營運商,將提供全球服務涵蓋,除持續部署「星系」外,隨用戶規模成長,將帶動聯網終端需求。MIC預估,明年Starlink預計在45個國家推出衛星寬頻服務,現在全球已有14萬用戶,預計明年用戶成長至50萬戶;OneWeb在軌衛星已有358顆,預計明年初推動低軌衛星商用,明年中完成全球覆蓋。觀察低軌衛星台廠供應鏈,徐子明表示,台灣已有多家廠商切入主要低軌衛星業者供應鏈,針對地面設備,以用戶終端的天線、Wi-Fi路由器等原廠委託製造(OEM)組裝,以及印刷電路板(PCB)、射頻元件等製造為主;衛星部分已切入部分零組件製造供應。法人指出,構裝廠同欣電高頻無線通訊模組切入SpaceX低軌衛星產品,半導體封測材料商利機基板也應用在低軌道衛星領域,製程精密加工廠公準精密布局低軌道衛星零件,產品切入Space X低軌道衛星零件。MIC先前指出,台揚切入Starlink小型衛星地面站(VSAT)組裝,金寶切入Starlink的VSAT與發射端內部主機板代工。研調機構TrendForce日前表示,穩懋、群電、台光電、華通等也打進Starlink供應鏈。
晶片荒 陸全年恐減產215萬輛車 占全球19%
根據AutoForecast Solutions(AFS)的最新資料,截至12月5日,由於晶片短缺,2021年全球汽車市場累計減產量為1,012.2萬輛。其中,中國汽車市場累計減產量已達198.2萬輛,占總減產量的19.6%。中國經濟網報導,AFS預計,2021年全球汽車市場累計減產量會攀升至1,132.4萬輛。其中中國汽車市場累計減產量預計為214.8萬輛,占總減產量的19%。上周,全球汽車製造商的減產量為9.2萬輛。其中,歐洲地區損失了5.6萬輛汽車的產量。其次是日韓等亞洲其他地區,削減了3萬輛汽車的生產。北美地區、中國、南美洲、中東和非洲損失的汽車產量大約為0.6萬輛。
全球穿戴式裝置Q3出貨年增近1成 耳戴設備扮要角
根據國際數據資訊(IDC)全球穿戴式裝置追蹤報告的最新研究結果顯示,2021年第三季全球穿戴式裝置出貨量成長9.9%,達1.384億台。耳戴式設備引領成長,該類別與去年相比成長26.5%,佔穿戴式裝置出貨量的64.7%。繼耳戴式設備之後是腕戴式穿戴裝置,這類別最常與健康和健身追蹤相關,佔34.7%的市佔率。 儘管疫情激發了人們對健康和健身追蹤的興趣,但手錶和腕帶等腕戴式穿戴裝置在本季面臨挑戰,因為這些設備無法倖免於疫情帶來的供應限制和需求變化。雖然該類別最近由小米的低成本手環領銜,但小米在2021年第三季被蘋果和華為取代,因為它們在腕戴領域並列第一。IDC Mobility和Consumer Device Trackers研究經理Jitesh Ubrani表示,隨著消費者越來越想要功能更強大的設備以及價格差距的縮小,需求已經慢慢從手環轉向手錶;售價低於100美元的手錶數量現在與手環相當,手環在過去一直主導著該價格區間。印度和中國品牌的成長一直引領著低階手錶領域,而蘋果、華為和三星則在高階保持領先地位。IDC穿戴式裝置團隊的研究主管Ramon T. Llamas指出,雖然整個腕戴式穿戴裝置市場已逐年下降,但手錶市場實際上成長了4.3%;儘管智能手錶(能夠運行第三方應用程式的設備)非常受歡迎,但推動市場發展的是其他手錶—包括兒童手錶、運動手錶、混合手錶等。這並不是說智慧手錶正在失去動力;相反的,Apple較晚發布的Watch Series 7和WearOS在眾多硬體供應商中重新推出,很快就會重新引起人們的興趣。儘管本季Apple Watch的出貨量下降了35.3%,但蘋果在2021年第三季佔據榜首位置。IDC指出,AirPods和Beats的耳戴式設備幫助公司鞏固了其在穿戴式裝置市場的領導地位,儘管這些產品在最近幾季也面臨挑戰,因為耳戴式設備領域的競爭依然激烈。蘋果的地位仍然令人稱羨,因為該品牌在整體市場營收佔有率達53%。三星最近推出的Galaxy Watch 4系列廣受好評,由於從Tizen轉向Wear OS,這對手錶製造商和Google來說是向前邁出的重要一步。IDC分析,三星不僅專注於透過將其穿戴式裝置、手錶和手環與智慧型手機綁在一起來發展其穿戴式裝置業務,且該品牌還試圖通過推出訂製版手錶來從時尚支出中搶下市佔。小米本季的出貨量下降了23.8%,原因是該品牌對手環的依賴和消費者對手錶的偏好對其產生了不利影響。IDC分析,該品牌已開始從手環過渡到手錶,並堅持在中國以外的地區擴張,儘管這些努力也高度依賴於其智慧型手機業務在國際市場上的成功。在耳戴式設備方面,小米忠於其品牌精神,繼續提供極低價但高價值的選擇。由於手環和手錶在本季下降了5%,華為的成長來自於其耳戴式設備業績。耳戴式設備在多個品牌之間普遍相容,這種開放性幫助華為在面臨政治逆風的環境中成長。此外,品牌BoAt背後的印度品牌Imagine Marketing 再次躋身全球前5名。努力不懈的行銷和低成本產品幫助推動了銷量。最近幾季該品牌還推出了手錶,目前佔其出貨量的10%。
春節備庫啟動,NB零組件動能回春
系統廠拉貨動能回升,電池模組大廠順達11月營收改寫6年高,NB鍵盤MTS(薄膜觸控開關)大廠科嘉觀察,到過年前需求與出貨順暢度都會大幅提升,NB軸承廠新日興、兆利對Q4出貨看法也轉正向;NB零組件廠目前對明年出貨大多看持平或小增,看法仍相對正面,主要係來自品牌廠強勁展望支撐,業者指出,擔憂明年農曆年後缺工潮,有品牌廠已提前釋出到明年3月的訂單,而從客戶端訊息反饋,預期明年Q1後長短料狀況將進一步舒緩。
長短料改善+春節提前備貨,NB零組件Q4轉正向
經歷了震盪的Q3, NB零組件廠Q4出貨看法轉趨正向,業者指出,除了長短料狀況改善帶動系統廠拉貨動能回升,擔憂明年農曆年後的缺工問題,NB已浮現農曆年前的提前拉貨需求。
NB零組件業者說明,有鑑於明年過年較早,加上今年鼓勵就地過年,大多員工都未返鄉過年,預期明年返鄉潮將相當龐大,據了解,目前已有員工提早返鄉的狀況,有NB供應鏈12月已經開始有缺工的狀況,而且因大陸防疫採14+14天隔離,許多NB大廠評估,年後返工恐要到3月中以後才會回到一定水準,也讓品牌廠、系統廠對近期備貨嚴陣以待,NB零組件業者透露,華碩(2357)已經要求供應鏈將明年2、3月的需求往前挪。長短料狀況改善,加上年前備貨需求,順達11月合併營收改寫6年高,公司認為,Q4整體出貨有望持穩Q3,NB鍵盤MTS大廠科嘉-KY 11、12月出貨也可望回升,而NB軸承大廠新日興在NB、耳機出貨雙雙回升下,也看好11、12月出貨漸入佳境;兆利則有NB、摺疊機與健身器材螢幕軸承等訂單支撐,Q4營運也可望脫離谷底。
品牌廠明年出貨目標積極,零組件廠不悲觀
展望明年,雖然明年研調機構大多預估明年NB出貨持平或小衰,不過從HP、華碩等品牌廠訊息來看,多數NB零組件廠對於明年出貨看法偏正向,順達認為,明年IT相關產品出貨可望持平或小增;電池模組龍頭廠新普(6121)則認為,明年隨著長短料狀況改善,IT業務仍可正向看待。觀看品牌廠明年動能,大多看好中高階、商用與電競等需求,而NB鍵盤MTS廠科嘉-KY因產品主要應用在商用比重,加上在電競市佔率較高,對於明年看法也不悲觀。至於Chrombook下半年雖嚴重下修,也導致部分NB零組件廠Q3認列庫存損失,不過零組件業者認為,疫情後混合式教學將成為趨勢,明年Chrombook整體出貨雖估較今年放緩,但將有一定需求量。IMR(模內射出)膜廠森田(8410)產品主要用在消費、電競機種,電競佔整體NB比重1~2成,Q4營收動能也可望較Q3改善,不過仍面臨原材料與運費上揚等壓力,預期明年隨著新機種比重提升,將有助於改善獲利結構。森田認為,明年NB廠大多看好商用、電競機種成長空間,不過若明年Q1以後長短料狀況能進一步舒緩,預期較有量的消費機種動能也可望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