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動態
線纜連接產業夯轉型 百佳泰(Allion)推出全方位顧問服務
總體經濟
台幣強勢 製造業出口叫苦
台灣外銷及出口景氣良好,但也推升新台幣匯率,較主要競爭國家強勁,連帶影響到製造業出口商實際收益。對此,經濟部統計處認為,大廠商均有針對匯率風險管理措施,中小廠家則須看出貨日期的匯率才能評估實際影響。根據統計處資料,新台幣11月對美元匯率為27.82元,較去年同期升值3.6%。和我國主要競爭對手匯率相比,包括日圓、韓元、新元對美元匯率則分別較上年同期貶值8.4%、5.6%、0.6%;人民幣對美元雖升值3.4%,但升幅不如新台幣,新台幣站穩「最強亞幣」寶座。但超強勢的新台幣匯率讓出口大廠哀鴻遍野。統計處解釋,新台幣雖然續居高檔,可能會影響到台灣貨品出口競爭力及國內廠商實質收益。但實際上台灣今年外銷訂單及出口表現都是屢屢創高,由此可知匯率影響因素小;此外,美國聯準會(Fed)已預告升息,市場預估美元將會升值,如此台灣升值壓力就會減緩。
歐洲接單減 一年來首見
11月外銷訂單金額創高,接自美國、中國大陸及香港,以及東協等主要接單地區同樣拿出亮眼表現,訂單金額均創下歷史新高。唯獨歐洲接單遭逢「滑鐵盧」,訂單金額年減2%,為一年來首見衰退。美國、陸港及東協11月訂單金額分別為200.8億美元、160.8億美元及61.3億美元,均創歷史新高。統計處長黃于玲表示,接單旺是因各國疫苗施打率日漸普及、管制放寬,全球景氣進入穩健復甦階段,各國終端需求也釋放出來。另一方面,疫情期間在防疫上出現數位需求,疫後企業數位轉型也帶來科技產品商機,這兩項趨勢都符合台廠優勢。此外,11月來自美國的基本金屬訂單增加3.2億美元,年增57.1%。是否為美國拜登政府推動基礎建設法案的「拉貨潮」?黃于玲說,應是美國疫後經濟復甦就出現大量基礎建設需求,未必與基礎建設法有直接關聯。但幾家歡樂幾家愁,上月歐洲訂單金額為141億美元,雖為歷年同期次高,但增速「由紅翻黑」,中斷「連12紅」。從貨品別看,資訊通信產品年減7.9%、電子產品年減5.9%較多。黃于玲分析,主要是因為去年國際品牌手機新品遞延上市,歐洲訂單高點在去年11月,也因此墊高基期,導致今年11月出現微幅減少。此外,歐洲因Omicron變種病毒讓疫情升溫也影響部分訂單表現。
電子資訊
平價5G iPhone傳進入試產
電動車需求急增、電池金屬價格衝 鋰價創歷史高
因電動車(EV)需求急增、加上供不應求,推升「電池金屬」價格衝,鋰價創下歷史新高紀錄、鈷價也創約3年來新高水準。日經新聞17日報導,因減碳、推升電動車需求急增,加上供應量追不上需求,帶動使用於電動車蓄電池的「電池金屬」價格飆漲,鋰價創下歷史新高紀錄、鈷價也創約3年來新高,且因供應量要追上來預估要等到明年秋天以後,因此當前價格預期將持續維持在高水準。鋰為電動車用鋰離子電池的主要材料,根據英國Argus Media指出,作為電池級碳酸鋰指標的中國交易價格當前來到每噸22萬元人民幣(約390萬日圓),超越10月時的19萬元、創下歷史新高紀錄。碳酸鋰使用於電池正極材,而因中國限電、導致工廠稼動率下滑,造成碳酸鋰產量減少,10月時供需緊繃情況嚴重。而11月以後、限電措施雖放緩,不過因強勁的需求推升價格持續揚升。同樣使用於電池正極材的鈷價也揚升,作為指標的歐洲現貨價格當前為每磅33美元左右、為2018年11月以來的高水準,價格揚升主因為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影響、導致佔全球產量約7成比重的剛果物流混亂。推升電池金屬價格揚升的主要動力來自於電動車需求。根據南韓調查公司SNE Research指出,2021年1-10月期間全球電動車(包含插電式油電混合車PHV)銷售量達去年同期的2.2倍水準,10月時電動車佔全球新車銷售量比重為9%、較2020年全年平均值(4%)呈現擴大。日本研調機構富士經濟(Fuji Keizai)7月9日公布調查報告指出,隨著車輛價格下滑、基礎設施整備完善,長期來看、電動車(EV)將成為電動化車款的主流,預估2022年EV銷售量將超越HV(油電混合車),2035年全球EV銷售量預估將大幅擴增至2,418萬台、將較2020年跳增10倍(暴增約1,000%)。
印度宣布打造本土太陽能供應鏈
品牌廠華碩共同執行長許先越20日出席「華碩臺大聯合研發中心」成立揭牌儀式,對明年PC產業釋出正面看法,預期市場需求將與今年的高檔僅正負個位數幅度的差距,然整體缺料、缺櫃塞港問題短期內亦仍難解。許先越受訪時重申,整體半導體缺料情況直至明年上半年仍嚴峻,雖可能到下半年後慢慢緩解,但仍得看各供應商的產能調配狀況。華碩除了透過研發團隊從設計端因應外,也將持續與上下游供應鏈夥伴合作應對。另如缺櫃、塞港、物流運程帶來的不確定性等問題,華碩也會因應整體產業環境的變動、做出最佳對應。至於外界關注明年臺灣將面臨的缺電問題,許先越則表示,華碩在國內營運以研發和行銷業務為主,預期受到的影響有限,而合作的EMS夥伴得看工廠的所在地點,華碩也將持續和代工廠討論如何避免缺電情況發生。展望PC產業後市,許先越維持先前在法說會時釋出的樂觀看法,預期明年整體PC市場需求仍將續站高檔,與今年僅會有正負個位數幅度範圍的變化。另一方面,華碩為持續推動內部創意/創新育成,並關注不同領域的新科技投資、以持續建構創新生態圈,近年成立創新發展室,以匯聚集團各事業部門在創新科技的各種需求,從外部尋求於研發、新創及創新的關鍵資源合作,同時選擇合適項目投入。包括先前對工業電腦廠瑞傳的投資,及數個在循環經濟與再生能源方面正洽談中的合作,都是華碩創發室的任務之一。在創新發展室與臺大電資學院的共同努力下,「華碩臺大聯合研發中心」於20日正式成立,將由華碩投入資金支持中心發展,計畫導入「科技部前瞻技術產學合作計畫」補助,預計三年共投入1億元的第一波研發經費,聚焦先進電磁、量子電腦、IoT物聯網與AI人工智慧等領域,透過串聯產學資源,於終端與邊緣裝置技術,網路及多媒體,資料科學及智慧醫療等三大先進領域布局。華碩董事長施崇棠除期許將華碩臺大聯合研發中心推向亞洲第一、世界頂尖,他亦強調,華碩將持續投資臺灣、培育新世代人才,並帶領產業為科技創新注入新動能,同時加速推動學術研發成果走向商轉應用,將臺灣的研發實力在國際舞台上決勝。
啖陸廠長單 大立光出運啦!
大立光最壞的時點已過,外資頻送暖!繼上周五美系外資大摩喊買大立光,並給予2,600元的目標價後,20日陸系外資也來雪中送炭,並出具報告直指大立光已與某一線中國手機品牌簽署採購LTA(長期供貨合約),明年還有特斯拉(Tesla)、元宇宙、iPhone鏡頭升級與iPhone VCM待發酵,暗喻即將觸底反彈。陸系外資20日出具報告,點名大立光已與某一線中國手機品牌簽署採購LTA,並強調這是大立光第一次與中國品牌簽署LTA,受惠於此LTA,大立光2022年對該品牌的鏡頭出貨量將大翻轉,由原估的年減15%~20%顯著改善為年增20%。陸系外資指出,大立光2021年在該一線中國手機品牌8P、7P與6P鏡頭的供應比重落在100%、45%與25%,然在簽署LTA後,2022年的供應比重將跟進調升為100%、70%~75%、40%~45%。為佐證大立光簽約LTA後效益可期,陸系外資還以大立光在2018年與三星簽署LTA為例,強調大立光對三星鏡頭出貨在2019~2021年的年複合成長率達33%,遠高於同期手機出貨衰退1%~1.5%,陸系外資甚至預測,大立光繼與該一線中國手機品牌簽署LTA之後,其他中國手機品牌也將跟進,並帶動大立光在中國市場的鏡頭出貨成長,由往年的負成長轉為正成長。除了簽署LTA帶來的效益外,陸系外資認為,大立光明年還有來自特斯拉、元宇宙、iPhone鏡頭升級與iPhone VCM等新的成長動能。陸系外資指出,受惠於特斯拉的快速成長,大立光2022年來自特斯拉鏡頭出貨將呈年增70%~80%。另身為蘋果AR/MR頭戴裝置相機鏡頭最大供應商的大立光未來將持續受惠於元宇宙硬體出貨成長。此外,陸系外資也預測,2022年下半年推出的新款iPhone將採用48MP,2023年下半年新款 iPhone也將採用潛望鏡,未來兩年iPhone相機鏡頭的持續升級將有助大立光市占率、營收與獲利的成長。另在VCM部分,著眼於大立光的iPhone VCM已自今年下半年開始出貨,不僅2022年將繼續貢獻營收與獲利,2023年隨著VCM擴產有成,將有助於大立光提升市占。針對分析師出具的最新報告,直指大立光已與某一線中國手機品牌簽署採購LTA,大立光則表示無法評論,但強調,公司與摩托羅拉訴訟仍持續在進行中。
5G·綠色ESG論壇|元宇宙降臨 台廠吃到大商機
元宇宙(Metaverse)不只是未來網路的樣貌,更形塑人們未來的生活型態。工商時報主辦,中華電信協辦的「5G.綠色 ESG」高峰論壇20日登場,壓軸的圓桌座談由工商時報總編輯梁寶華主持,以「元宇宙 台灣機會在哪?」為主題,邀集產業界嘉賓分享獨到觀點。中華電信行動通信分公司總經理簡志誠認為,元宇宙組成有4大基礎要素,包括網路、平台、內容、終端,另外還要搭上數位分身(avatar)、資安、區塊鏈以及AI。他表示,元宇宙就如同電影《一級玩家》中描述的「綠洲」,5G網路、終端、平台則這個新世界裡面的陽光、空氣、水,是維繫世界運作的基礎。其中,5G網路「高速率、低延遲、大連結」的特性,是打造虛擬世界沉浸式體驗的關鍵。而台灣5G開台至今約一年半,速度比鄰近國家要快,滲透率逐漸成長,網路環境完善,將有利於元宇宙相關應用快速發展。XRSPACE副總經理鄭禮崧則強調,任何產業go to market時,需要有技術端的支撐、前端的載體以及內容呈現的應用,而元宇宙是各種最新科技的結合,與行動網路用戶單方面閱聽內容不同,在元宇宙當中,用戶可以有更高度與真實的互動,但重點是其應用需要跟現實生活一樣順暢、完全不lag,才能確保用戶體驗。因此,空間建模、虛擬技術、全息同步等技術相當關鍵,才能打造沉浸式、高度互動的虛擬世界。鄭禮崧舉例,元宇宙帶給人類很大的想像,例如未來介紹企業時,可能不再需要透過「www.」的網站,而是直接把物件3D化,又或是帶客戶參觀企業時,直接就在元宇宙中參訪虛擬總部。以XRSPACE近期的例子來說,旗下推出的「GOXR」虛擬互動式展覽平台,就是提供品牌虛擬即時互動的3D展示空間,推出3D虛擬互動式朱銘美術館,將「太極系列」與「人間系列」無限延伸至虛擬美術館,還能夠透過AI助理,與觀展者即時互動交流、講解藝術品。而論到台灣新創在元宇宙的機會,資策會執行長卓政宏則表示,資策會長期輔導台灣新創,建議台灣新創在元宇宙時代下,需要把局勢發展看得遠,但實際著手時,要「從近的地方」開始做,例如AR/VR、數位分身都是可以容易著手的方向。而除了產業以外,投資人最關心的「元宇宙概念股」有哪些?投信投顧公會理事長張錫認為,元宇宙概念股也可以解讀為5G概念股,而從手機時代接到元宇宙時代,「這個趨勢才剛起步」,台灣的硬體產業包括從半導體、AR/VR裝置、散熱、鏡頭等族群,幾乎每一個產業都可以吃得到商機。張錫說,從智慧型手機過去到現在的發展趨勢來看,就可以看到相同的模式,過去10年手機崛起,到現在人們的食衣住行育樂,都集中在手機上。而元宇宙來臨,相關的眼鏡、頭盔也將成為打造沉浸式體驗的必要裝置。此外,元宇宙將提升工廠端的製造以及營運品質,透過AR/VR以及AI,將可以大幅優化並提增工廠的生產力與營運效率。張錫認為,元宇宙相關應用普及,可降低貧富差距。過去需要花大錢的體驗,像出國旅遊等,在虛擬世界裡面則可有機會以低成本去體驗,未來消費者有望「不用花大錢也能享受到頂級的服務」。張錫建議投資人,可以從元宇宙相關的大公司去找未來潛在機會,「元宇宙剛起步,未來絕對會有相當龐大的商機。」
新世紀告蘋果專利侵權
LED晶片廠新世紀狀告蘋果,公司20日公告,蘋果公司銷售生產的iPad Pro各系列產品,侵犯公司LED覆晶封裝、晶片級封裝、Mini LED封裝,Mini LED背光模塊等9篇專利,新世紀已在台灣相關單位遞狀,擬向蘋果求償新台幣2.1億元,大動作興訟是否干擾mini LED供應鏈出貨、引起市場關注。蘋果iPad Pro系列mini LED由富采操刀,且mini LED幾全採覆晶封裝,新世紀對蘋果提起侵權之訴,是否間接影響富采出貨,富采發言管道20日表示,富采並非當事人,亦未收到相關訊息,無法判斷對公司有何影響。新世紀歷經減資彌補虧損,目前資本額7億元,今年前三季稅後淨損1.33億元,每股稅後淨損1.9元,赤字幅度較去年同期減少49%,因每股淨值不到5元,目前仍為全額交割股。新世紀預期,訴訟案在半年至一年內可望有具體結果,求償的2.1億元扣除律師費用之後,可望轉成收入。不過業界預期,小蝦米對抗大鯨魚並不容易,且侵權訴訟向來冗長、中外皆然,如日亞化與億光之間的侵權訴訟就在美國、德國纏訟數年之久,因此訴訟案的進程仍有待觀察。新世紀光電首席執行官陳政權強調,相信重視智財的品牌公司將針對侵權做出適當的回應與溝通,此外新世紀也將同步積極行使各國相應專利權,以維護公司權益,並針對各類市場產品,包含平板,顯示與相關可攜式裝置可能的侵權行為做出行動。新世紀光電聲明,在訴狀中,新世紀光電說明蘋果公司的iPad Pro系列產品侵犯了涉及LED覆晶封裝,白光晶片級封裝、Mini LED封裝,Mini LED背光模塊等9項LED專利,這些基於覆晶晶片封裝,背光模組技術是新世紀光電過去投資逾20年的研發成果。新世紀光電成立於2002年,2013年、2014年雖遭遇營業秘密與人才挖角的影響導致流失大量訂單,2014年起,新世紀致力轉型停止大量化產品線,七年間已償還銀行短借與聯貸逾40億元。
陸500強企業競爭力 阿里巴巴奪冠
「2021上財中國500強企業競爭力指數」榜單20日出爐,電商巨頭阿里巴巴超越近幾年「霸榜」的中國平安,位居第一,中國平安則屈居第二。2021年榜單中,前十大企業中依然是銀行、保險業居多,其次才是互聯網業者,房地產企業則榜上無名。 第一財經報導,上海財經大學500強企業研究中心20日公布上述榜單,第三名至第五名分別是騰訊、建設銀行、京東。其他進入前十大榜單的是金融業常客,包括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招商銀行及中國人壽。 與2004年的基期值相比,2021年中國500強企業競爭力指數為96.69,與2020年(94.48)相比出現成長。2021年的企業競爭力指數相關數據指標實際上是2020年財務等數據。在2020年嚴峻複雜的國際形勢與新冠肺炎疫情的雙重衝擊下,大陸大企業競爭力依舊穩步成長。上海財經大學500強企業研究中心主任江若塵分析,疫情期間500強企業營收保持持續增長,大部分大企業屬於國計民生性行業,在疫情中不僅發展較為穩健,而且還有一些企業在疫情中快速跨行業發展,在疫情中保障供給,上升趨勢沒有受到顯著影響。其中,互聯網企業保持較好的盈利水準,騰訊、阿里巴巴在單項盈利指數排名中,分居第一名、第三名。在疫情背景下,互聯網企業盈利成長受益於以下兩個要素:一、全社會的數位化轉型為企業創造新的成長空間。二、科技創新引領帶動其他產業發展的同時,為自身企業的發展奠定新基礎。另外,從入選500強企業的大陸地域分布來看,區域分布不平衡的情況並沒多大變化,東部依然遙遙領先。東部地區9省市共有371家企業進榜,占500強企業總數的74%。而中部、西部、東北占比分別是10%、13%、2%。
規格升級 帶旺供應鏈
市場傳出,蘋果近期將試產首款平價5G iPhone(暫稱新iPhone SE),外傳新機外型保留4.7吋的LCD螢幕以及Touch ID指紋辨識功能,處理器將升級為A15晶片,支援5G網路,記憶體內存容量也將由3GB升至4GB,多項功能將帶旺台積電、大立光、玉晶光等供應鏈出貨。據了解,蘋果將新iPhone SE定位為「史上最便宜的5G iPhone」。法人推估,平價版5G iPhone SE的處理器仍由台積電操刀,助攻台積電後續出貨。據悉,蘋果占台積營收比重約20%,雖是最大客戶,相對其他蘋果供應商單一客戶占比較低,也減低淡旺季風險,其中,iPhone SE相關營收占比約2%。至於新iPhone SE手機鏡頭仍由大立光及玉晶光供貨,其中,玉晶光應是最大受惠者,由於往年第2季均為新舊機種交替的淡季,如果新版iPhone SE順利於明年上半年推出,將為玉晶光淡季營運添動能。蘋果有意打造第三代iPhone SE在市場傳聞已久,先前已有分析師預估,蘋果新機將在2022年上半年推出,設計將以iPhone 8為藍本,新機價格預估低於iPhone 12起價699美元。蘋果2020年4月推出新款 iPhone SE(第二代),處理器採用A13晶片,僅支援4G網路,也是目前蘋果正在販售的iPhone中,唯一一支搭載實體Touch ID指紋辨識功能的機種。
電子產品製造商和汽車製造商加快汽車晶片開發
集微網消息,市場調查公司IHS Markit日前透露,全球汽車晶片市場規模預計將從2021年的450億美元增加到2026年的740億美元。在這種情況下,越來越多的汽車製造商開始自研汽車晶片。
據businesskorea報道,在自研晶片方面,通用汽車與高通、恩智浦、台積電展開合作,福特與全球第四大代工企業格芯合作,現代汽車則由現代摩比斯主導開發。該報道指出,電子產品製造商和汽車製造商都在加快汽車晶片的開發。最近,LG電子計劃進入MCU領域,該公司正在增加數字邏輯設計師和系統晶片工程師的數量,此塊業務將由汽車零部件解決方案部門、LG Magna e-Powertrain和ZKW負責。另外,三星電子正在向全球汽車製造商供應高性能SSD和顯卡DRAM產品。上個月,三星還推出了用於汽車的5G通信晶片和用於汽車信息娛樂處理器的電源控制晶片。
電動車免牌照稅延長 年底拍板
電動車免課牌照稅優惠期限至今年底屆滿,但有望再延長。立院財政委員會20日完成朝野協商,針對電動車輛免課牌照稅優惠期限,依政院版方案,定調延長四年至2025年12月31日。
財長蘇建榮指出,盼盡快完成三讀程序,因為2022年4月就是牌照稅開徵季節,若未完成,則我國1.8萬個電動車持有人將會首次收到牌照稅單,對於推動電動車產業也有所困難。綠營召委鍾佳濱則表示,依照立院議程,因牌照稅修正草案已審竣,最慢可在12月底完成二讀與三讀程序,估2022年無縫接軌上路沒問題,電動車車主免擔心。綠營黨團指出,本次協商以政院版延長四年為主要共識,關鍵在於年限太短會導致頻繁修法,但如果設定太長則無法因應環境局勢變化,假設未來出現石油危機、油價大漲,民眾皆改開電動車,那電動車免課牌照稅政策目的已達成,應適度落日避免租稅優惠過度適用,延長四年較符合政策需求。依照牌照稅法第5條規定,電動車牌照稅由地方政府訂定,目前全國各縣市均為免稅並且報財政部備查。財政部指出,150c.c.以下機車原本就免課牌照稅,電動機車約等同125c.c.機車自是免稅,財政部政策主要是針對電動汽車減免牌照稅,我國電動汽車牌照稅減稅金額從2017年0.25億元、2018年0.43億元、2019年1.7億元、2020年3.6億元,2021年前十月則為4.8億元規模,因牌照稅為每年針對既有車輛課徵,估計未來每年稅損約4.8億元以上。另外,藍委李貴敏日前提案給予新手爸媽(育有六歲以下幼童)一輛自用小客車(不限電動車或燃油車)皆享免課牌照稅優惠。財委會協商會議因尊重地方政府意見,最後否決該案。財政部20日表示,因為我國牌照稅為地方稅收,若是依該提案每年約產生73億元稅損,經諮詢地方政府意見,幾乎所有縣市皆反對該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