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會員動態

外資青睞 詮欣、禾昌剽悍

連接器廠詮欣及禾昌因同獲得外資青睞,近期股價連番大漲,詮欣今天盤中股價站上80元關卡,創下掛牌新高價,禾昌雖然自7月至11月合併營收連5個月呈現年減,在外資力挺下,禾昌今天亦亮燈漲停,創下2019年4月29日以來新高。詮欣從2006年啟動轉型布局車用市場,經過長達14年努力,成果已開始顯現,目前車用產品分為DMS(Driver Monitor Systems/汽車電腦主板/抬頭顯示器/駕駛疲勞監視)、ADAS車用攝影模組、EDGE Computing(具儲存功能)、V2X系統(車聯網)及ADAS系統連接器(I/O連接器)四大領域,客戶涵蓋歐美主要車廠,在電動車部分,詮欣在美國電動車大廠的滲透率持續攀升,由原來的一顆影音娛樂系統連接器,近期再拿下該車廠的3顆車載鏡頭連接器,預估明年第2季出貨可望放量,公司亦切入新創電動車大廠供應鏈,提供車載鏡頭模組連接器,詮欣預估,明年車用產品佔比可望達15%,2023年及2024年可望倍數成長。在IPC工業及車用產品挹注下,詮欣11月合併營收為1.46億元,月增21%,年增44%,公司自結11月稅前盈餘為1900萬元,年增36%,稅後盈餘為1600萬元,年增45%,單月每股盈餘為0.22元累計前11月合併營收為14.52億元,年成長18%。詮欣持續看好IPC工業產品與高階消費性市場銷售,如:遠端伺服器、高階手機等應用面之需求,對12月合併營收樂觀期待。詮欣董事長吳連溪表示,公司經過近兩年體質調整,產品布局已經成型,未來營運成長大致分為車用電子及ADAS相關、USB4.0、5G/WiFi6、元宇宙四大主軸,預期將帶動公司未來業績持續成長,未來兩年獲利可望較今年大躍進。禾昌主要產品為軟板暨軟排線連接器、液晶面板及顯示器連接器,其中軟板暨軟排線連接器應用以液晶面板、液晶監視器、液晶電視、筆記型電腦及IPC、車用充電器或車用裝置居多,公司也持續朝車用連接器與排線、USB 3.0、USB type C、HDMI 2.1連接器、伺服器及工業用連接器、高頻傳輸用軟排線等新產品佈局。受惠於新冠肺炎疫情帶旺宅經濟,禾昌上半年業績表現亮眼,不過第3季起NB及面板顯示器需求趨緩,禾昌業績開始呈現年減,累計前3季稅後盈餘為1.51億元,年增約40%,累計前11月合併營收為20.1億元,年增9.46%。

料況好轉 信音Q1營運不淡

疫情刺激宅經濟需求爆發,連接器廠商信音筆電相關產品出貨暢旺,不過受到長短料及原物料成本上漲影響,前三季獲利微幅低於去年同期。展望2022年公司表示,看好車用電子、新能源(含醫療)佈局有成,產品組合優化,預期將有助於推動營收、毛利表現成長。信音今年前三季營收31.34億元、年增14.47%,稅後淨利1.81億元、每股盈餘1.43元。在缺料舒緩帶動拉貨動能恢復之下,11月營收明顯回溫,3.76億元、月增16.5%,累計前11月累計營收達38.3億元、年增11.1%,為歷年同期新高。展望後續信音表示,12月有年底盤點,工作天數較少,預期第四季整體營運與第三季持平,不過隨著料況逐漸好轉,農曆年前的備貨力道加持,對於明年第一季展望不看淡。信音2022年以車用跟能源兩塊產業的成長為主,尤其車用,包括在東南亞電動機車有所斬獲,以及電動自行車領域有出貨給歐系客戶和自行車大廠,公司看好車用領域有不錯成長,智能家電隨著缺料緩解預估會恢復成長,筆電雖然教育領域下滑,但商用需求上升,明年筆電需求預期有撐。法人表示,信音明年以車用的成長幅度最大,預估有30~40%,其次為能源,預期有10%,消費性電子中智能家電成長但部分產品下滑,整體消費性呈持平,筆電同樣維持持平甚至可網友5%的小幅成長。整體來看,法人樂觀看待信音因明年營收續強可期,且獲利、毛利表現也將跟隨產品組合轉佳而同步成長。 

總體經濟

好旺!11月景氣燈號連十紅

國發會12月27日公布景氣報告指出,受惠於金融、外貿、生產持續熱絡,11月景氣亮出連續第十個月紅燈,領先指標更連續第五個月上揚,顯示景氣擴張力道依然強勁,未來續亮紅燈的機率仍高。國發會依據出口、生產、股價等九項指標所編的景氣綜合判斷分數於11月為38分,所對映的仍是代表景氣活絡的紅燈,這已是今年2月以來所亮的連續第十顆紅燈,也是歷年最長的紅燈期。景氣紅燈介於38~45分,經濟發展處長吳明蕙表示,雖然11月的綜合判斷分數已降至紅燈的門檻值,再降一分就會變成黃紅燈,但由於適逢年底採購旺季,加以目前不論生產、外貿、金融、信心等各個層面表現都很好,因此研判12月續亮紅燈的機率仍高。國發會也公布11月景氣領先指標,較前一個月回升0.36%,為連續五個月回升,吳明蕙表示,上次連續四個月回升的累計升幅達2.58%,這次連續五個月的累計升幅反而縮小至1.92%,這說明隨著基期升高,要超越長期趨勢的難度也愈來愈高,不能解讀為景氣轉折,整體研判,當前國內景氣擴張力道依舊強勁。國發會也觀察國際景氣變化,美國景氣領先指標連續九個月上揚,日本也轉呈上揚,惟歐元區及中國大陸呈現下滑。在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方面,美、中、日、歐皆呈擴張,吳明蕙表示:「總的來看,全球景氣依然持續擴張。」展望未來,隨著全球景氣擴張,我出口可望持續成長,而年底適逢消費旺季,在各業周年慶、以及政府推出的振興五倍券帶動下,內需消費活動也可望回溫,景氣將持續復甦。吳明蕙表示,未來比較令人擔心的是Omicron變種病毒,這是影響未來全球經濟的最大變數,一旦在全球流行,各國勢必加大管制措施,而干擾供應鏈,影響我國生產活動,如果在國內蔓延,也會影響消費,這些不確定因素仍需審慎關注後續發展。

電子資訊

2022年車市需求續增,車用連接線器廠營運前景旺,股價歡慶勁揚

2022年車用出貨前景看增,隨缺料問題舒緩再加上電動車、電動機車/自行車需求成長,將帶動明年在車用連接線、連接器需求增溫,也激勵今日包含胡連、詮欣、信音、映興等車用相關連接線器廠股價勁揚。 第四季進入車市傳統旺季,法人預估,胡連第四季營收有望刷新單季新高紀錄,展望明年,在中國、東南亞車市成長下,胡連將進入高速成長期,在新能源車方面也與吉利、美系電動車、蔚來汽車等偕同開發與出貨新能源車產品,可望帶動明年營收維持雙位數成長,且下半年將有與李爾中國合資公司加入營運,將為全新成長動能。然今年受到晶片缺料影響,影響車廠拉貨動能,在後續缺料問題舒緩下,明年車用拉貨可望恢復成長。法人預估,詮欣打入電動車Tier1供應鏈後,明年車用營收貢獻可達倍數以上成長,車用營收占比有望由今年的6%提升至14%,而隨車用在明年下半年進入旺季下,預估明年營收可望逐季成長。而除電動車外,電動機車、電動自行車也為連接線器廠的動能之一,其中,信音目前在印度電動機車客戶為獨家供應,為配合電動機車客戶訂單,也啟動擴產計畫,產能將為今年的三倍,預估在車用出貨放大下,2022年營收將年增30-40%,營收占比將由今年的10%提升至13%。而映興也配合國內外電動自行車大廠出貨,成為今年重要的成長動能,隨客戶新車款陸續投產,營收貢獻將持續放大。

明年料況改善,訂單比今年多

廣達董事長林百里12月27日表示,明年缺料問題應該會逐步改善,廣達也會改善,但還是要看疫情變化而定,明年訂單比今年多很多,因此供應鏈雖改善,但能否完全供應還需要努力。林百里表示,廣達這幾年獲利一直在提升,現在面臨缺料問題,客戶很早就給我們訂單,但卻發生從業三十幾年以來,這兩年首度發生有供應不來的現象。談到供應鏈缺料何時改善?林百里表示,明年缺料有機會逐步改善,供應鏈需要互相磨合,廣達缺料有機會逐步改善,但也要看疫情變化,不過以訂單來看,明年訂單比今年多很多,因此供應鏈是否能完全供應,需要好好努力;不過,廣達是大型工廠、擁有大型客戶,料況掌握會比較高,今年雖然缺料嚴重,但我們的業績持續往上,今年可以用「有驚無險、步步高升」來形容。以產業地位來看,林百里表示,NB我們第一大,廣達有微軟、蘋果、安卓的NB,沒有一家廠商同時有三種;雲端我們也是最大;AI也做得非常多。林百里認為,訂單問題「大家不用擔心」。問到美國投資規劃,雲達總經理楊麒令(附圖左)表示,公司已對美國有二波投資,主要是為了伺服器的成長,並且不只是美國,泰國、歐洲也準備增加產能,同時,美國在西岸、東岸,還會持續尋找擴充產能地點。至於5G佈局方面,楊麒令提到,預計明年上半年在德國開出5G open lab(5G工廠),5G生意方面,包括日本、韓國、新加坡、德國都會逐步展開,明年下半年,美國5G案件也會開始動。

伺服器廠衝O-RAN電信商機 台6檔受注目

美、中Tier 1的雲端服務業者(CSP)競相推展與電信合作、或整合電信服務的5G雲網整合服務,加速推升了電信及AIoT產業的邊緣伺服器需求,亦將助長採用ODM-Direct直接供應銷售模式的白牌伺服器市場規模進一步放大,台廠包括英業達、緯穎、廣達旗下雲達及鴻海等,預期皆將因雲端+5G為Open RAN(O-RAN)電信伺服器市場帶來的雙成長引擎受惠。DIGITIMES Research分析師龔明德觀察,美系大型CSP投入5G雲網整合服務的步調最為積極,除了亞馬遜主要以自行開發的Outposts混合雲方案基礎,推出5G Wavelength服務,更在今年進一步擴大與Verizon、KDDI等電信商合作5G雲服務外,Google也繼於推出GMEC平台、Anthos for Telecom服務後,於今年宣布加入O-RAN聯盟、強攻O-RAN電信市場。最為積極的微軟,則陸續購併行動電信網路、虛擬化技術業者後,於今年7月再吃下AT&T電信網路平台業務,藉此打造5G雲端電信網路方案Azure for Operators。至於中系雲端相關業者則分為兩大發展主軸,一為CSP商如阿里巴巴,在與合作夥伴投入零售、金融業之電信加值服務之際,今年更積極鏈結與英特爾、及電信領域專業學研單位合作開發5G電信網功能及電信雲方案應用。台廠可望接單者包括神達旗下神雲與緯創等。另一由需求端驅動的,則如中國電信獨資成立專責的子公司天翼雲,打造內部電信資料中心雲服務,或對外發展多元領域如智慧零售、智慧工廠、智慧醫療及智慧城市等加值服務。DIGITIMES Research指出,隨著雲端業者加速發展邊緣混合雲方案、推進電信資料中心,加上Open RAN開放式架構的推波助瀾,邊緣伺服器需求將一觸即發,有助於白牌伺服器廠以既有在雲端資料中心的ODM-Direct供應優勢基礎,進一步拓展電信伺服器市場。

生意太好 伺服器大擴產

明年伺服器生意太好,廣達資深副總楊麒令表示,中國廠區以外的前段打板、後段機櫃組裝產能都不敷使用,為了迎接明年訂單大成長,廣達在泰國、台灣大幅擴充前段打板產能之外,明年下半年則規劃在美西、美中、歐洲都會增加後段機櫃組裝產能,伺服器產能增加幅度應會超過往年平均約10~20%水準。根據法人估算,伺服器對廣達營收貢獻度已達3成,以廣達今年營收已破兆元來說,伺服器營收相當於超過3,000億元,雖然基期已高,廣達在法說會中仍預期明年伺服器業務營收仍將維持雙位數成長的成長率。楊麒令12月27日在5G Open Lab記者會透露,伺服器生意真的太好,才啟用未久的林口新廠前段SMT打板、後段機櫃組裝產能都已不敷使用之外,中國以外的後段機櫃組裝產能也都不夠用了,廣達已經展開伺服器產能大擴產。他指出,泰國廠將是伺服器SMT產線優先擴產地點,第一條產線12月剛剛投產,未來泰國、台灣合計將會增加10條以上SMT產線供伺服器所需,而就後段機櫃組裝來說,兩個月之內才剛剛兩次增資擴產的田納西廠、幾年前曾大幅擴充的加州廠,廠區也即將全滿,明年下半年將在加州廠與田納西廠附近另覓廠址擴充機櫃組裝產能,歐洲的後段機櫃組裝產能也會增加,明年伺服器產能擴充幅度估計將超過往年的10~20%。另外,同屬白牌伺服器大廠的緯穎上市以來股價一路向上,已多次挑戰千元大關,以營業額規模、客戶分散度來說比緯穎更為優異的廣達,卻始終沒有分拆伺服器部門IPO,市場一直很好奇原因,對此林百里表示,廣達不缺錢,伺服器部門在智慧應用能做的大事很多,把大事做好先再說,而且上市的前提是能夠成功、穩定地賺大錢,還是先賺錢吧,而面對缺料問題林百里則預期半導體零組件會逐步地改善。

蘋果最快明年推元宇宙裝置

蘋果衝刺元宇宙商機,傳從Meta挖角擴增實境(AR)公關總監舒蓓特(Andrea Schubert)擔任類似角色,為日後蘋果宣傳、銷售首款混合實境(MR)頭戴裝置預作準備。業界揣測,蘋果最快明年推出切入元宇宙的硬體裝置,帶旺玉晶光、揚明光、今國光、和碩等協力廠出貨。AppleInsider網站報導,市場長期來謠傳蘋果正在打造一款VR或AR頭戴裝置,做為混合實境產品。報導引述彭博資訊「Power On」時事通訊記者葛曼(Mark Gurman)的說法指出,蘋果正在籌組團隊,負責這款VR或AR頭戴裝置的發表和後續市場行銷事宜。葛曼這項說法的依據理由之一,是蘋果據傳已經聘僱Meta的AR溝通與公關主管舒蓓特。AppleInsider報導指出,雖然蘋果可能為了自家AR產品挖角Meta的員工,聽起來是相當有可能的,不過目前並無任何外部跡象證實挖角之事。舉例來說,舒蓓特的專業人士社群網站LinkedIn的個人頁面目前仍顯示她仍在Meta全職工作,擔任「現實實驗室(Reality Labs)溝通、擴增實境和研究總監」,這也就是Meta的消費硬體部門。不過,由於市場競爭和蘋果傾向保密本質,在產品消息公諸於世前,隱匿這類員工異動顯然是有其道理的。舒蓓特先前擔任VR頭戴裝置業者Oculus的溝通經理,Oculus後來被臉書、也就是現在的Meta公司收購。她也有在矽谷公關公司OutCast Agency擔任五年董事的經驗,負責包括臉書、Oculus等大客戶的公關事宜。市場盛傳,蘋果首款MR頭戴裝置售價可能高達3,000美元(約新台幣8.4萬元)左右,是坊間相關產品售價最高,也是蘋果歷來最貴的穿戴裝置。外資則預估,蘋果MR頭戴裝置將是2022年最值得注意的蘋果新品,應該會在2022年底上市。外傳蘋果將於明年推出首款MR頭戴裝置,市場高度期待。法人點名,玉晶光、揚明光及今國光可能供貨該裝置鏡片/鏡頭,至於和碩將是主力主裝代工廠,受惠蘋果發表新品激勵,為明年營運注入新動能。外界認為,蘋果打造的是款混合實境獨立頭戴裝置,利用相機提供混合實境體驗,預料配備像蘋果手表式的玻璃外殼,也有類似蘋果耳機AirPods Max的耳罩襯墊。

廣達攜英特爾打造5G實驗室 強攻元宇宙應用

筆電代工大廠廣達接連兩天舉行年度品牌活動,董事長林百里27日出席旗下雲達與英特爾共同打造的5G Open Lab(5G實驗室)開幕,林百里指出,5G應用會在每個人、每個地方發生改變,過去在ODM、伺服器客戶都不到十個,但元宇宙會有N個客戶,將帶來未來十年、二十年很大的改變,而廣達在關鍵硬體包括AI、AR/VR眼鏡、AIOT、機器人等都已經準備好,未來機會很大。林百里表示,每一次科技大躍進,都會帶來應用模式重大改變,從1980年從PC開始、到2000年雲端興起,朝智慧化轉型,2020年超高速運算、AI、5G/6G都起來了,這些變化帶來虛擬化,其中元宇宙代表第三波發展,將成為未來十年、二十年改變的關鍵。 每一波改變,廣達都領先研發、快速推進市場,第一波筆電我們做了,得到好成績,第二波雲端,當時很多人不相信雲端,但現在也取得好成績,現在的元宇宙也一樣,而其所需的關鍵硬體,包括AI、AR/VR 眼鏡、AIOT、機器人等等,我們都準備好了,這些裝置都能用5G連接起來執行任務。林百里強調,5G實驗室會支援5G企業專網,具有低延遲、高頻寬等好處,是智慧城市的完善需要用到的技術,5G應用模式的改變,會發生在每個人、每個地方,5G、元宇宙商機將遍地開花;過去廣達做NB代工不到十個客戶,雲端也不到十個客戶,元宇宙會是N個客戶,因此我們要OPEN、要建立OPEN lab(開放解決方案工廠),共創新商機。廣達副董事長梁次震表示,4G以公網為主,5G來帶新機會,企業工廠希望有更快速的網路連接,目前WIFI的通訊量以及速度可能與期待仍有落差,而透過5G實驗室的設立,有機會讓相關應用開花結果,將來元宇宙應用很快要到來,而廣達不會落於人後。雲達科技總經理楊麒令補充,雲端需求相當強勁,除日前通過赴美擴充產能,主要是因應伺服器成長,在台灣、泰國、歐洲等地也都有擴充計畫,估2022年將至少再增加10條產線。此外,泰國、歐洲也規劃增加新的工廠、產能,海外產能也都以組裝與測試產線為主,他強調,相比過往每年產能約10-20%成長,2022年將大幅度增長。在台灣 5G Open Lab正式對外開放後,2022年也規劃在歐洲德國、美國另外設置 5G Open Lab,就近搶攻 5G 市場商機。

百度CEO李彥宏宣布,首款汽車機器人2023年量產交付

中國科技巨頭--百度(美股代碼BIDU)(港股代碼9888)週一在其剛發布的元宇宙產品「希壤」上舉辦百度Create 2021(百度AI開發者大會),執行長(CEO)李彥宏在會上表示,2022年上半年將公布首款概念車,並在2023年量產交付首款汽車機器人,對未來充滿信心。 他說,研發汽車機器人將擁有L4級別的自動駕駛能力,貫穿「自由移動」、「自然交流」、「自我成長」的三大產品理念。而擁有情感和智慧的革命性汽車機器人,將會帶來一場出行方式的長遠變革。今年,百度曾宣布與汽車製造商浙江吉利控股集團組建汽車,計劃未來五年投資人民500億元幣製造智能汽車。百度上週宣布,12月27日希壤將面向所有用戶開放,屆時百度Create 2021(百度AI開發者大會)將在「希壤」中舉辦,這是中國國內首次在元宇宙中舉辦的大型會議。但在此次會議上,百度並未具體說明在元宇宙方面的布局情況,而是重複之前發布過的智能汽車和自動駕駛等方面的業務訊息。在即將過去的2021年,元宇宙在全球資本市場掀起波瀾,並一躍登上路透年度熱詞榜首,2021年甚至被稱為元宇宙的「元年」。

百度:五年內培養500萬AI人才

大陸互聯網巨頭百度執行長李彥宏27日在百度AI開發者大會(Create 2021)中宣布,未來百度將持續推動AI人才培養,五年內為社會培養500萬AI人才。截至目前,百度已培養逾一百萬名人工智慧人才。錢江晚報報導,百度27日在其剛發表的元宇宙產品「希壤」空間中舉辦百度AI開發者大會,這是大陸首次在元宇宙中舉辦大型科技峰會。26日傳出,百度與繪圖晶片大廠輝達(NVIDIA)已達成協議,雙方合作共建AI元宇宙。百度這一系列動作,凸顯其正積極布局元宇宙市場。李彥宏在會中演講時提及AI大趨勢、智慧交通等議題。李彥宏表示,人機共生時代正在到來,創造者們將迎來大陸人工智慧的黃金十年。未來十年,AI將成為改變世界的有力工具,千行百業將被智慧化重構,人們的生存空間將大大拓展。李彥宏判斷,智慧交通將是影響未來10年至40年的重大變革,可使五年內大陸一線城市將不再需要限購、限行,十年內大致解決塞車問題。李彥宏認為,智慧交通可以解決三大問題:一、減少90%道路安全事故。二、系統解決塞車問題。三、自動駕駛和智慧交通可以幫助碳減排。李彥宏還透露,百度旗下智慧汽車品牌:集度計畫2022年上半年發表首款汽車機器人概念車,並於2023年量產交付,對集度的未來充滿信心。李彥宏又指,集度研發的汽車機器人將擁有L4級別的自動駕駛能力,貫穿自由移動、自然交流、自我成長的三大產品理念。而擁有情感和智慧的革命性汽車機器人,將會帶來一場交通方式的長遠變革。財星中文網報導,2010年以來,百度雖然身為BAT(百度、阿里巴巴、騰訊)中的一員,但早已被另外兩大巨頭掩蓋了光芒,市場上也不乏字節跳動這樣強大的後起之秀。元宇宙則讓百度看到機會,這個新興概念與其說是下一代網路,不如說是為現有互聯網競爭陷入白熱化,主流競爭者都走向趨同的膠著狀態,打開新的空間。報導指出,百度已經在押注未來,包括此次百度AI開發者大會所提到的許多先進技術與「希壤」本身。百度持續燒錢,但突破難得。該公司投注已久,等待的就是元宇宙這根線把這些技術串聯起來。

罕見 車用二極體要漲價了

車用電子元件缺料問題持續蔓延,連向來供貨穩定、價格幾乎沒波動空間的二極體也掀起漲價風。中美晶集團旗下,由「併購大王」盧明光掌舵的車用二極體龍頭朋程證實,客戶為確保供貨無虞,近期紛紛主動上門簽長約,非長約客戶則從明年元月起調漲報價,有助獲利再向上。業界分析,汽車產業復甦,在「有料為王」前提下,各大車廠積極「固料」。朋程是全球最大車用二極體整流器供應商,全球六大車系都採用朋程產品,包括汽車電子關鍵零組件的車用發電機上二極體、調節器、ABS控制系統等,因此成為各大車廠「固樁」對象。朋程此次漲價,也是車用二極體業界罕見現象。業界人士指出,車用零組件成為各大車廠鞏固的料源之一,加上電動車各項應用,大舉拉升對車用二極體的需求,向來穩定不易漲價的二極體竟「罕見調漲」,凸顯此波車用市場搶料的盛況。觀察汽車產業近幾年趨勢,在安全性考量及對駕駛空間舒適性要求提升,加上全力朝智能化發展,一輛汽車搭載的電子元件數量大幅增加,除既有的低功耗元件、穩壓器等,車電系統導入如導航、溫度、影像監控、安全偵測等感測器或設備,皆帶動車用二極體需求明顯提升。朋程受惠下游拉貨積極,今年前三季獲利年增1.4倍,每股純益4.43元。朋程透露,客戶為確保供貨,近期主動上門簽長約,非長約客戶則從明年元月起調漲報價。至於報價調幅,是依客戶狀況而定。至於明年各產品線概況,各國推行減排政策,內燃機發電效率成為改善重點,車廠也將傳統二極體(STD)更換成高效二極體(LLD),推升朋程今年LLD出貨量倍增,達5,000萬顆,預期明年出貨衝上8,000萬至8,500萬顆,年增逾五成起跳。另外,因應純電動車、混和動力電動車盛行,朋程也推出48V  MOSFET模組、IGBT模組。

高速傳輸夯 4檔USB控制晶片概念股火了

全球高速運算(HPC)應用市場發展加速,不管是5G、低軌衛星、電動車、元宇宙,都需要高速傳輸,相關概念股將成為未來新主流,也因此,USB4族群股價今年以來表現相當火熱。分析師指出,USB4中,最重要的是內部控制晶片,主要有USB控制晶片、USB PD控制晶片、USB傳輸線控制晶片等三大應用,投資人布局前,必須了解箇中差異,同時也建議可留意創惟、威鋒電子、偉詮電、通嘉等4檔USB控制晶片概念股。看著插座上紛亂交雜的線材,是否可以用一條線,就能解決所有3C連結問題?或許過往大家時有耳聞,但卻不曾見到規格實質統一,這個一條線走天下的時代,近年內或將實現。永誠投顧分析師劉良梅表示,歐盟今(2021)年9月宣布「通用充電器」計畫,期望在2024前將手機、平板與相機等裝置充電接頭,大一統為Type-C,預期將節省上萬噸電子垃圾及充電器成本。此趨勢下,有沒有相關供應鏈及潛在商機呢?劉良梅指出,提到「高速傳輸」,大家應該很陌生,但談到「USB」則是眾所皆知。USB在街頭巷尾隨處可見、更是唾手可得,但是各種規格、傳輸速度卻都不一樣。USB技術已越趨成熟,傳輸更快、體積更小,歷經了20年頭,2020年USB4問世,為新一代應用規範。劉良梅表示,除了接頭將統一採用USB Type-C,支援最高100瓦電源功率傳輸、最高達40Gb傳輸速度,資料/影像可以混和傳輸之外,同時也相容Thunderbolt3(該技術由英特爾、蘋果共同開發、英特爾2019年免費釋出技術給USB傳輸組織)。2021年是USB4應用元年,從最初的Mac、iMac,到NB、PC、平板,越來越多電子產品陸續支援USB4。不過,USB4尚未普及至Intel、AMD的CPU,若將來新一代CPU完全支援,將加速USB4應用,相關產業就有機會迎來高速成長期。劉良梅解釋,USB4中,最重要的就是內部控制晶片,主要有三大應用,一是USB控制晶片:可以分為主控端(Host)、裝置端(Device)等兩大領域,主控端是主機板控制晶片;裝置端應用例如USB集線器、外接硬碟盒。主要概念股有祥碩、威峰電子、創惟。二是USB PD控制晶片(快充頭):USB PD俗稱快充頭,可以大大縮短充電時間,與此同時會產生高電流、高電壓,因此對半導體材料有所要求,第三代半導體中的Gan氮化鎵主要應用在此。USB PD快充內的主控晶片供應商有威峰電子、通嘉、偉詮電。三是USB傳輸線控制晶片(Type-C傳輸線):有了USB PD後,想要快速充電,還需要有對應的線材,別看Type-C小小一條,想支援40Gbps,魔鬼當然就藏在接頭內控制IC晶片。電流超過3A時,必須配E-Maker晶片,符合規範的概念股有鈺創、威峰電子。不管是5G、低軌衛星、電動車、元宇宙等創新科技應用,未來都需要高速傳輸,哪些概念股值得留意呢?永誠投顧分析師蘇建豐指出,未來什麼東西都要高速,像手機網路速度從3G、4G,再到5G;傳輸速度要從USB2.0、USB3.0,再到USB4.0,今年就是高速元年。高速就是未來,所以,迅猛龍-創惟直接噴出,短短幾天就大漲50%,後續表現依然可期。其他還可以留意威鋒電子、偉詮電、通嘉等USB控制晶片相關概念股,有些個股籌碼很穩定,投資人不用過於著急,可以等站回月線再介入。劉良梅認為,隨著人類不斷地追求創新、科技日新月異,產業循環走完一個周期,就有機會帶動另一個周期,不論是高速傳輸也好、電動車也罷,只要能把握大趨勢以及整個循環、領先布局自然能夠水到渠成。

中國打壓台企 加速台商出走

根據彭博報導,數十年前中國開放海外投資時,台商帶頭進入這個市場,但近年來因中國人力成本升高及當地競爭加劇等,越來越多台商縮減在中國投資,而遠東集團上個月因政治因素遭中國開罰,可能加速台商出走。

政治因素開罰遠東集團 台商心驚

遠東集團在中國的投資企業,遭指環保、土地利用、稅務等存在違法違規行為,十一月遭中國五省市執法部門開罰一四○○萬美元;但中國官員卻意有所指,稱開罰是因該集團向民進黨捐輸政治獻金。中華經濟研究院經濟學者表示,「看到遠東集團的遭遇,很多台商會開始擔心,被中國政府盯上的風險將會升高」;台商長期以來都在抱怨,中國的營運環境大不如前,過去台商因中國政府支持的土地交易、稅賦優惠和充沛的勞動力,而前往投資設廠,如今卻面臨逐漸升高的競爭和勞動成本。

台灣、中國脫鉤趨勢持續

由於中國的經營環境改變,加上美中貿易衝突和持續的科技戰,台商對於投資中國日趨謹慎。事實上,部分資金已鮭魚返鄉,過去三年在台灣政府提供補貼和支持吸引下,台商已承諾在台灣投資五四○億美元,部分資金前往新南向國家;今年以來,台積電等廠商在美國、日本等地同意的投資金額高達一二三億美元,連續六年高過對中國的投資。報導指出,台商改變投資地點,不代表會立即與中國脫鉤,像鴻海等大量投資中國的台商,進行任何改變都會是慢慢來;台商不會立刻退出中國,但會保持低調,且在做任何決策時,會更考量非經濟因素,「台商已逐漸明白避險的重要性,將會遷移至東南亞和印度等地區」。報導分析,雖然疫情使得台商放緩退出中國的速度,但由於美國對中國產品課稅、兩岸緊張持續升高,加上台灣政府鼓勵台商回流或到中國以外地區投資,這意味了台灣與中國逐漸脫鉤的趨勢將會持續。

行事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