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動態
湧德12月營收持穩前月,明年營運挑戰續增
高速傳輸趨勢帶動,市場看好網路連接器廠湧德(3689)在Multi-G市占率將逐步墊高,也將成為明年營運成長的主力。公司表示,今年第四季雖營收呈現季減,但因產品組合改善,有助於毛利率,且從客戶下單提貨動能看來,重複下單的恐慌氣氛已有改善,預期明年第二季後出貨回歸實質需求,法人則預期,公司今年每股盈餘將拼七年高,隱含現金殖利率可期,明年每股盈餘可望續增到4元以上。湧德是網路連接器大廠,過去主流在1g的消費電子用戶端為主,近十年轉向雲端伺服器與商用版居多。隨高速傳輸的需求崛起,電競桌機搭載的網路連接器逐步朝2.5g靠攏,機房設備多數也採用10g以上配備,湧德的競爭對手也從1g世代的兩岸廠商林立,晉升到2.5g市場的富士康、立訊集團、聯想等相對有限競爭對手,10g以上對上的則以歐美廠商居多,外界認為,此都對湧德Multi-G網路連接器的市占率提升有所幫助。湧德也指出,因應客戶長短料配置,已有美系大廠的訂單直接下到明年8月,不過從客戶下單與實際提貨料號的情況看來,重複下單的最恐慌氣氛已有改善,預料明年第二季後會逐步回歸常態。而目前公司在手訂單仍遠遠超過產能,不過明年資本支出會先以現有產能的優化為主,不傾向大舉擴產,隨5G等高速傳輸世代來臨,Multi-G產品的需求會逐年墊高,也將是營收成長主力。至於其他子公司部分,今年營收佔比還僅個位數,但已有部分子公司轉盈,法人預期,隨各子公司客戶群拓展,明年營收營收比有望挑戰雙位數,且多數子公司盈餘都將轉正。法人預期,湧德12月營收將持穩11月,第四季營收季減雙位數,但毛利率有機會因產品組合轉佳,挑戰呈現季增,今年每股稅後盈餘有望挑戰七年高,以往年盈餘配發率估算,隱含現金殖利率將超過5%,明年營收將挑戰5-10%成長,毛利率年增,每股稅後盈餘可望進一步墊高到4元以上。
萬旭明年可望轉虧為盈,股價亮燈漲停,創波段新高
萬旭為銅軸線材廠,過去產品終端應用以NB居多,近幾年公司積極擴大產品線,朝安控視訊、醫療、車用等產品佈局,目前NB佔萬旭營收比重已降至30%以下,安控視訊產品佔比約15%,車用等佔比約10%。公司自結今年前10月每股淨損0.36元。展望明年,公司表示,成長動能包括:安控、車用及醫療等產品,安控產品營收占比將高於今年,明年可望擺脫虧損。
總體經濟
電子資訊
鴻海牽緊吉利 強攻車用IC
鴻海集團衝刺車用晶片再邁大步,旗下富士康攜手大陸汽車品牌大廠吉利集團旗下吉利控股,合資成立山東富吉康智能製造有限公司,將發展車用晶片,為雙方在電動車產業的結盟再下一城,並由電動車組裝業務,進一步擴大到車用晶片等電動車關鍵零組件。大陸媒體報導,「企查查」資料顯示,山東富吉康智能製造在今年12月27日成立,法定代表人為李光曜,註冊資本為人民幣1億元(約新台幣4.3億元),經營範圍包括通用設備製造、智能車載設備製造、智能基礎製造裝備製造、電力電子元器件製造及集成電路晶片等。由浙江吉利產投控股、富士康旗下富泰華工業(深圳)共同持股。據了解,美國控管大陸半導體技術,加上全球電動車用晶片非常缺乏,雙方成立富吉康智能製造,希望能進一步紓解汽車晶片供應吃緊的窘境。另外,吉利旗下高端電動汽車品牌「極氪」(Zeekr)將為Google的自動駕駛部門Waymo生產電動汽車,未來幾年將用於Waymo在美國部署的全自動駕駛出租車服務。為鴻海與吉利控股的合作,增添新的可能性。Waymo已經在美國鳳凰城推出全無人駕駛的出租車服務「Waymo One」。該服務推出一年以來,運載上萬人。業界分析,消費者使用手機叫車服務,最關心的是無人駕駛汽車的可靠性,而不是汽車品牌,為大陸汽車品牌業者進軍美國市場開啟了新的機會。鴻海與浙江吉利控股集團今年1月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成立合資公司,各持股50%,目標為全球汽車與出行產業(汽車相關移動產業),提供代工生產與訂製顧問服務,包括汽車整車、零組件、智慧控制系統、汽車生態系統和電動車等全產業鏈。鴻海董事長劉揚偉之前表示,吉利與富士康結盟是汽車界與資通訊(ICT)行業的一次重量級合作。透過鴻海集團的先進科技研發、智慧製造及硬軟體生態垂直整合能力,雙方優勢互補。
十四五機器人產業營收年均增速拚逾20%
新華社報導,中國工信部12月28日發布《「十四五(2021-2025年)」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力爭到2025年,中國成為全球機器人技術創新來源地、高端製造聚集地和整合應用的新天地;一批機器人核心技術和高端產品取得突破,關鍵零組件性能和可靠性達到國際同類產品水準;機器人產業營收年均增速超過20%。《規劃》指出,機器人的研發、製造、應用是衡量一個國家科技創新和高端製造業水準的重要標誌;「十三五(2016-2020年)」期間,中國機器人產業蓬勃發展,產業規模快速成長,技術水準持續提升,整合應用大幅拓展;但與國際先進水準相比,仍存在技術累積不足、產業基礎薄弱等問題。為此,《規劃》指出了提高產業創新能力、強化產業發展基礎、增加高端產品供給、拓展應用深度廣度、優化產業組織結構等5項主要任務,從技術突破、基礎提升、優化供給、拓展應用、打造生態等方面推動機器人產業高品質發展。同時提出機器人核心技術攻克行動、機器人關鍵基礎提升行動、機器人創新產品發展行動、「機器人+」應用行動等4個行動。其中,在提高產業創新能力方面,《規劃》提出,要加強核心技術,突破機器人作業系統等共性技術;在強化產業發展基礎方面,則要補齊專用材料、核心元器件、製程等不足領域。
三大因素帶動,明年全球智慧手機AP出貨年增5%
2022年全球智慧型手機所需應用處理器(AP)總出貨量為15.4億顆,年成長5%,主因歐美市場處於5G手機換機潮、印度與非洲等新興市場以功能手機換購4G手機的需求持續,且高通(Qualcomm)提升在台積電先進製程投片量,使供給較為無虞;而在2022年全球智慧型手機AP出貨量中,預料聯發科將維持第一大,紫光展銳年增幅則將最顯著。2022年全球智慧型手機所需5G AP出貨將為7.74億顆,佔總AP出貨比重首度超越5成,高通市佔率將從2021年的30.1%大幅上升至34.2%,持續位居第一;且高通將改變投片策略,大幅提升於台積電生產比重。翁書婷表示,2022年手機品牌將回歸正常備貨水位,全球智慧型手機AP備貨與出貨比值將從2021年高點1.126倍下滑至1.105倍;然4G AP呈現供給與需求結構錯配現象,料仍將供不應求。
華為精密將生產 無線、數位能源等核心組件
華為是否要開始製造晶片?據陸媒「第一財經」報導,華為精密製造有限公司於28日成立,但華為內部人士表示,並非製造晶片,而是生產提供華為無線、數位能源等產品的核心組件。第一財經指出,根據「企查查」App顯示,華為精密製造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為李建國,註冊資本人民幣6億元(約新台幣26億元),經營範圍包含:光通信設備製造;光電子器件製造;電子元器件製造;半導體分立器件製造等。企查查股權穿透顯示,該公司由華為技術有限公司100%控股。根據第一財經從華為內部人士獲得的消息,精密製造有限公司具備一定規模的量產能力,但主要用於滿足華為產品的系統集成需求。華為內部人士表示,「我們不生產晶片,主要業務是華為無線、數位能源等產品的部分核心器件、模組、部件的精密製造,包括組裝與封測。」經營範圍中提及的「半導體分立器件」主要是分立器件的封裝、測試。面對美國制裁,華為積極展開自救成立哈勃科技,短短三年時間已投資超過40家晶片公司,如此頻繁的步伐,更是為了打破美國壟斷,掌握科技話語權的一步棋。
Mini LED螢幕 出貨熱
根據TrendForce表示,Mini LED產品挾帶高對比及高亮度等優點來勢洶洶,多家液晶顯示器品牌廠商也在高階產品推出Mini LED背光的液晶顯示器。今年搭載Mini LED背光液晶顯示器品牌中。市占前三名是三星、戴爾、華碩。TrendForce指出,今年Mini LED背光液晶顯示器價格約在2,300至5,000美元。由於價高且產品剛起步,市場規模較有限,預估今年搭載Mini LED背光液晶顯示器出貨量為5.1萬台。TrendForce以31.5吋Mini LED背光機種為例,售價約為傳統同尺寸LED背光規格四至倍,屬於金字塔頂端的產品。展望2022年,在QD OLED液晶顯示器及OLED液晶顯示器將加入搶食高階液晶顯示器市占下,預估明年Mini LED液晶顯示器出貨量將僅達6.5萬台,年增率27%。TrendForce指出,以今年搭載Mini LED背光的液晶顯示器品牌市占來看,三星是第一名,目標客群為電競玩家,講求高性價比,市占率達58%。戴爾以專業創作者為主要客群,產品以高規格為主要訴求,市占29%拿。第三名為專攻電競玩家為主的華碩,市占約12%。
新創併購 將享租稅優惠
新創併購祭租稅優惠利多!行政院會12月30日將拍板《企業併購法》修正案,為促進新創事業併購,被併購企業如屬設立未滿五年且未公開發行新創公司,其股東因併購取得的股利所得,可選擇延緩課稅,前二年免課稅,自第三年起分三年課稅,以利併購案進行。行政院官員表示,這次企併法修正將改善併購新創公司的租稅環境;併購新創產生的無形資產可以平均攤銷;放寬非對稱併購(俗稱大鯨魚公司併購小蝦米公司)適用範圍,都有利於新創事業的發展。目前甲公司併購乙新創公司,乙新創公司股東獲配併購對價(股份對價)超過原始出資額,超過部分的金額屬於股利所得,應在當年度課徵所得稅。但新創的個人股東只是取得股票,並未實際取得現金,卻要在併購當年度立即課稅,影響股東對併購案的意願。因此,經濟部提出企併法修正案,新增被併購新創公司股東之股利所得緩課條款,規定股利所得可選擇全數延緩繳稅,自取得年度次年起五年內課徵所得稅。換句話說,可緩課五年。不過,行政院審查時,財政部認為緩課五年究竟何時開始課徵有疑義,負責審查的政委兼國發會主委龔明鑫建議,前二年免課稅,自第三年起分三年課稅,也就是在第三、第四和第五年平均課稅,並獲財經部會一致共識。修正草案也增訂公司因併購而取得的無形資產,得按實際取得成本在一定年限內平均攤銷,以減輕併購成本。無形資產包含營業權、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積體電路電路布局權、植物品種權、漁業權、礦業權、水權、營業秘密、電腦軟體及各種特許權。其中,著作權攤銷年限為15年;營業權、營業秘密及電腦軟體為10年;其他無形資產為公司合併取得後剩餘法定享有年數,如發明專利權為20年。此外,修正案放寬非對稱併購(大併小)適用範圍,條件除以淨值為計算基準比率由2%提高為20%外,非對稱併購兩項條件:發行新股未超過股份總數20%;支付股份、現金或財產未超過淨值20%,擇一即可適用非對稱併購,且僅須由董事會決議,毋須召開股東會,以加速併購程序。
紅鏈打入索尼PS5主機 擠掉和碩
紅色供應鏈首度攻入索尼遊戲主機,和碩恐新單、舊單一起掉?遊戲主機霸主索尼PS系列代工訂單,長期都是台灣代工大廠鴻海、和碩的囊中物,不過業界傳出,中國歌爾聲學已確定打入2022年PS5供應鏈、並搶下兩成訂單,和碩與PS5無緣,尤其PS5供應穩定增加後,由和碩獨家組裝的PS4「退役」時間提前、單量減少,舊單也恐將不如預期。索尼PlayStation系列一直是全球最受歡迎的遊戲主機,在遊戲主機的市占率長期維持在5成上下,不僅遠超過競爭對手微軟XBOX系列,大賣的任天堂Switch也只能屈居第二,以出貨量來說,上一代PS4系列全球累積銷量超過1.1億台,2020年第四季上市的PS5則比PS4更受歡迎,PS5上市半年累積出貨量為780萬台,比PS4同期多出30萬台,索尼也在財報會議中預估,2021會計年度PS5出貨量目標為1480萬台,相當於每個月出貨量都超過百萬台。而索尼PS系列主機能夠稱霸全球的原因之一,就是台灣供應鏈的全力支持,除了晶圓代工、封測之外,主機的組裝代工、電源供應器等,代工訂單長期都是由台灣電子業彼此分食,從未外流至紅色供應鏈。PS4上市9年來,都是由鴻海、和碩分食,雖然新一代遊戲主機PS5代工訂單由鴻海一家獨食,和碩未能分一杯羹、僅能繼續固守PS4,但PS4讓索尼遊戲機出貨量遠不及市場需求,索尼因此將PS4「退役」時間一延再延,和碩也樂得一面繼續生產PS4、一面等待切入PS5代工的時機,索尼今年中更對供應鏈表示,PS4將延後至2022年底才終止生產與銷售。不過,近來3C用半導體零組件供應狀況緩解,PS5出貨量開始明顯增加,到了該導入第二供應商的規模與時間點,業界傳出,一直在旁「待命」的和碩並未雀屏中選,索尼選擇中國歌爾聲學做為PS5第二供應商,2022年將拿下約兩成的訂單,這也是遊戲主機代工業界首度遭到紅色供應鏈入侵。另外,也因為索尼評估PS5產量有機會在2022年追上市場需求,PS4的階段性任務將提前達成,索尼已經通知供應鏈PS4退役時間由2022年底往前提,原本規劃的訂單量也大幅縮水,讓和碩在索尼遊戲機這邊頗有「兩頭空」的味道。實際上,歌爾、索尼是「舊識」,索尼長賣多年的PS4周邊、首款VR硬體PlayStation VR,就是由歌爾代工,隨著索尼可望在2022年推出搭配PS5使用的第二代PSVR,歌爾也躋身為PS5組裝廠之一,可說歌爾一踏入遊戲主機組裝代工就成功一把抓。
明年伺服器跟筆電一樣旺
廣達董事長林百里28日表示,就廣達的接單狀況來看,明年筆電跟今年一樣好,伺服器則跟筆電一樣旺。在伺服器生意持續暢旺下,廣達資深副總經理楊麒令則透露,明年廣達伺服器部門還會再增加10%以上的人力,配合5G企業專網發展需求,明年規劃將在日、韓、星、德等地找人,現在伺服器部門員工已有2,000多名。廣達旗下伺服器品牌雲達28日舉行Q.synergy 5G x AI應用趨勢論壇,廣達董事長林百里親自坐鎮上半場。雖然PC中上游供應鏈陸續傳出明年筆電需求可能不會再像今年一樣那麼好,不過,林百里表示,從廣達筆電明年訂單來看跟今年一樣好,伺服器跟筆電兩個都旺。由於伺服器需求旺,廣達耕耘多時的5G企業專網所帶來的數位化轉型、智慧應用明年有機會看到商機從POC(概念驗證)開始落地,都需要更多研發與行銷人才,廣達資深副總經理兼雲達總經理楊麒令表示,繼今年廣達雲端部門人力增加一成多之後,明年也規劃要再增加一成以上的人力,目前雲端部門人數已經有2,000多,大部分人員都配置在台灣。不過楊麒令也透露,廣達在世界各地都與合作夥伴進行5G企業專網的POC,所以規劃明年在日本、韓國、新加坡、德國都會延攬當地人才,其中德國明年也會開設如同林口總部般的5G Open Lab,以加速合作夥伴推出解決方案,至於美國他則表示,等到美國法規成熟後也會在當地聘用人力。雲達在Q.synergy 5G x AI論壇中展出5G企業專網解決方案,包括端到端的核心網、接入網、網管平台所組成,已符合3GPP、ORAN、Telecom Infra Project 等國際電信業採用獨立組網模式,而在 AI 領域,雲達也展出開發高效能運算人工智慧平台, 將完整的資料中心解決方案拆解成運算、儲存與管理模組,可依據不同垂直產業的需求,配置適合的軟硬體設備,預先配置及驗證,讓企業在最短時間內打造最適合的數位轉型平台。目前已在精準醫學領域取得POC,可大幅降低次世代基因定序所需時間,未來可望延伸至分子動力學、影像辨識及新藥開發等領域。
虛擬實境市場規模 2025年拚83億/美元
隨著元宇宙(Metaverse)的議題在2021年迅速增溫及使用者生成內容(UGC)概念受到關注,加上AR/VR裝置的出貨量增長加速,將帶動市場創造更多虛擬實境的應用內容。根據TrendForce預估,2021年全球虛擬實境應用內容市場規模將達21.6億美元,至2025將達83.1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為40%。TrendForce表示,其中最主要的應用內容仍以遊戲娛樂、影視、社群互動為主,而由於虛擬世界的建設和應用內容的發展難以單就少數廠商獨立建構完成,因而會更加注重使用者生成內容的概念,主導廠商透過平台環境的建設、開發工具與介面的提供,來降低使用者的創作門檻,並提高參與度,以此推動虛擬實境應用內容市場。由於目前虛擬世界內容的建構需投入長時間與高成本,若以營利角度為考量,多數廠商仍處於觀望階段。然使用者生成內容多數並非以營利作為出發點,故TrendForce認為此會成為有意投入虛擬市場業者較好的切入點。因此,可預期未來將使得元宇宙相關廠商更關注在架構平台、建設完善的生態模型,並且透過適合的開發工具和介面來降低創作門檻。整體而言,影響全球虛擬實境應用內容市場發展的因素除了平台和內容的提供外,還包含硬體設備和環境基礎建設,如高速運算晶片的採用、5G、Wi-Fi 6的鋪設等,而由於講求即時、逼真且穩定的虛擬互動,處理訊號干擾問題也成為需要關注的議題;終端裝置方面,AR/VR裝置產品定價策略將是影響未來市場滲透率的主要因素。
大陸有望2025年躋身製造強國
中國工程院、製造強國建設戰略諮詢委員會29日在北京發布的「2021中國製造強國發展指數報告」顯示,2015-2020年,中國大陸「製造強國發展指數」由105.78增長到116.02,大陸製造業總體趨勢穩中向好。2020年,大陸雖仍處於全球製造業第三陣列,但與第一、二陣列差距不斷縮小。中新社報導,專家解讀稱,2020年,中國大陸「製造強國發展指數」已與日本水平十分接近,有望在2025年邁入全球製造強國第二陣列,邁入製造強國行列。報告顯示,2020年,在中國大陸、美國、德國、日本、英國、法國、韓國、巴西、印度9國對比中,彰顯體系完整優勢:規模優勢唯一增長,質量效益基本穩定,創新動能活力提升,強基固本初見成效,綠色低碳踐行有力。報告稱,這9個國家2020年製造強國發展指數排名及所處陣列相較2019年均未發生變化。該報告總結稱,2015-2020年,中國大陸製造強國發展指數由105.78增長到116.02。中國大陸製造業總體趨勢穩中向好,實現市場快速響應,體現出對各類生產要素的強大動員組織能力,製造強國建設進程基本按照預期目標前進。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校長單忠德指出,中國大陸製造業的體系完備且不斷向中高端發展,正加速融入全球產業鏈,競爭力持續提高。2021-2025年全球經濟發展大概率將呈現更為跌宕起伏的顯著波動,但在「不偏航、不失速,不相撞」的國際共識下,仍能從短期波動中探尋到中長期平穩發展的大脈絡。中國工程院原常務副院長朱高峰表示,在大陸國內外宏觀經濟環境不發生重大變化前提下,按照既定計畫繼續推進製造強國戰略,中國大陸能够在2025年邁入全球製造強國第二陣列,邁入製造強國行列。
海南打造世界新能源車體驗中心
在海南加快推進「清潔能源島」建設,大力推廣新能源汽車的背景下,一個總投資約40億元人民幣的「世界新能源汽車體驗中心」項目29日在海口開工。中新社報導,海南是中陸首個提出2030年全域禁售燃油車目標的省分,近年來推出多項鼓勵政策,加快充電樁等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推廣新能源汽車,目前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已超過10萬輛,保有量占比位居大陸前列。「世界新能源汽車體驗中心」規劃總面積1657畝,計畫建設「4個功能區」(新能源汽車展示銷售區、新能源汽車體驗賽道及附屬設施、新能源汽車測試及維保區、汽車文化及休閒旅遊區),「3個中心」(汽車設計造型中心、新能源汽車技術研發中心、汽車檢測評價中心),「2個平台」(新能源汽車公共數據平台、充電服務公共平台)和「1個社區」(國際人才社區)。海南新能源汽車體驗中心公司董事長徐志新說,項目一期首開區力爭2023年投入運營。項目將抓住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發展新機遇,充分利用海南自貿港政策優勢,引進全球知名新能源汽車企業、汽車服務企業和出行服務企業,匯集智能新能源汽車新車發布、深度體驗、汽車新零售和造型設計、測試評價、基於5G的智能網聯汽車測試與示範等功能,打造「旅遊+新能源汽車」創新生態園,成為海南新的汽車和旅遊消費中心、新能源車推廣基地。
海口市常務副市長鞠磊在致辭中表示,「世界新能源汽車體驗中心」是海南新能源產業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和綜合平台項目,項目開工標誌著海南新能源產業發展邁出嶄新的重要一步。